資源簡介 (共63張PPT)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第六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課時37 垂直分異規律夯實·基礎知識任務1——分析垂直分異規律1.簡答:垂直分異規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在一定高度的山區,隨著高度上升,溫度逐漸降低,降水發生變化,即水熱狀況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2.簡答:垂直分異規律自然帶有何分布特點?提示:從山麓到山頂,由下而上出現隨等高線延伸的不同帶狀自然環境。3.判斷:關于垂直分異規律的正誤。(1)垂直自然帶的劃分,通常以土壤為主導標志。 ( )(2)黃山的基帶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 )(3)林線分布的高度主要取決于溫度和降水。 ( )任務2——認識陸地自然帶、自然環境的差異性與因地制宜1.簡答:陸地自然帶劃分的依據是什么?×提示:植物群落的特征。×√2.填表:主要的陸地自然帶。森林自 然帶 自赤道到極地可劃分為__________帶、__________________ 帶、________________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泰加林)等草原帶 __________帶和__________帶荒漠帶 __________帶和__________帶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硬)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熱帶草原溫帶草原熱帶荒漠溫帶荒漠3.簡答:在農業生產中如何利用自然環境的差異性?提示:明確土地利用方式,確定農作物種植種類,確保農業生產順利進行以及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避免土地退化和環境惡化。銜接一 選擇性必修1活動變式高大的山體隨著海拔的變化,水熱條件不同,自然景觀也相應地呈現垂直變化。如圖為喜馬拉雅山脈的垂直地域分異圖。讀圖,完成1~2題。1.珠穆朗瑪峰南坡自然帶數量較北坡豐富,是因為南坡( )A.海拔高,水熱組合復雜B.相對高度大,水熱條件垂直差異大C.為陰坡,水分條件較好D.位于盛行西風迎風坡,水分條件好2.珠穆朗瑪峰南坡雪線低于北坡,主要是由于南坡( )A.陽坡,太陽輻射強 B.迎風坡,降水量豐富C.坡陡,積雪易下滑 D.緯度低,熱量條件好√√1.B 2.B [第1題,同一山體不同坡向的同一高度處,相較北坡,南坡水熱組合復雜主要是垂直高差大,而不是海拔高,A錯誤。北坡下是青藏高原,南坡相對高度大,水熱條件垂直差異大,導致珠穆朗瑪峰南坡自然帶數量較北坡豐富,B正確。南坡為陽坡,熱量條件較好;南坡位于西南季風迎風坡,水分條件好,C、D錯誤。第2題,南坡為陽坡,氣溫高,積雪易融化,使雪線升高,A錯誤;南坡為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雪量大,積雪豐富,雪線低,B正確;坡陡,積雪易下滑,積雪少,雪線應較高,C錯誤;緯度低,熱量條件好,雪線升高,D錯誤。]銜接二 選擇性必修1活動變式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過渡帶受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影響,氣候多樣、植被差異顯著。如圖為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過渡帶的植被分區與物候觀測站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3.M自然帶為( )A.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B.溫帶常綠闊葉林C.暖溫帶落葉闊葉林 D.寒溫帶落葉針葉林4.下列物候觀測站生長季最長的是( )A.會同站 B.大興安嶺站C.北京森林站 D.奈曼站5.奈曼站東西兩側地帶性植被差異大,主要影響因素是( )A.氣溫 B.降水 C.土壤 D.光照√√√3.C 4.A 5.B [第3題,圖中示意的植被分區隨著緯度的變化發生更迭,符合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根據M自然帶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可知,M自然帶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C正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分布在地中海氣候區,A錯誤;溫帶多為落葉闊葉林,亞熱帶以常綠闊葉林為主,B錯誤;寒溫帶針葉林分布緯度較高,D錯誤。第4題,緯度較低的地區,熱量條件好,適宜植物生長時間長,所以植物的生長季長。讀圖,會同站緯度最低,所以物候觀測站生長季最長,A正確;大興安嶺站、北京森林站、奈曼站緯度都較高,植物生長適宜的季節較短,B、C、D錯誤。第5題,奈曼站的自然植被為溫帶草原,東側位于大興安嶺東坡,降水較多,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西側位于大興安嶺西坡,降水較少,為溫帶草原帶,主要影響因素是降水,B正確;東、西兩側處在相差不大的緯度范圍內,氣溫差異不大,A錯誤;土壤受水熱條件等因素影響產生差異,在奈曼站及其東、西兩側存在差異,但不是造成植被差異的原因,C錯誤;光照在東、西兩側差異不大,不是主要影響因素,D錯誤。]提升·核心素養1.垂直分異規律項目 主要體現顯著表現地區 高山地區,尤其是低緯度的高山地區形成原因 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隨著高度增加而變化垂直帶譜 最下面為基帶,所有的垂直帶譜從山麓到山頂有規律更替項目 主要體現分布 規律 共同性 某山地垂直自然帶的變化,具有從該地向高緯度地區的緯度地帶性變化的類似規律差異性 干旱地區,由于迎風坡和背風坡的水分和熱量條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帶譜不同2.影響雪線高度的主要因素雪線海拔一般與溫度、降水、坡度等有關。具體情況如下:因素 影響溫度(熱量或緯度) 雪線海拔與氣溫呈正相關。即低緯雪線高,高緯雪線低;陽坡雪線高,陰坡雪線低;夏季雪線高,冬季雪線低降水量 雪線高度與降水量呈負相關。降水量越大,雪線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線越高。迎風坡雪線低,背風坡雪線高因素 影響坡度 坡度越大,積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積雪保存,雪線偏高;反之偏低自然環境變遷、人類活動 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雪線上升;荒漠化導致氣候變干,局部地區雪線有所上升;礦物能源燃燒產生的粉塵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陽輻射的能力增強,導致冰雪融化,雪線上升[規律總結] 山體垂直自然帶分布海拔的判斷方法(1)山體所在緯度——同類自然帶的分布,在低緯的山體海拔高,在高緯的山體海拔低。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帶分異類似于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緯度越低,山地自然帶數量越多;相對高度越大,自然帶類型越多。(2)坡向——同一山體,同類自然帶分布上界陽坡高,陰坡低。培養·思維能力(2024·浙江1月卷)南美洲赤道附近的欽博拉索峰海拔6 310米。1802年該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 600米,2012年上升到5 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溫度有所升高。據此完成(1)~(2)題。(1)從受熱過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溫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輻射減少 B.大氣輻射減少C.太陽輻射增加 D.地面吸收增加√(2)植被上限上升后,該山地垂直帶譜中( )A.雪線海拔下降B.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C.自然帶的數量減少D.森林帶向高海拔擴展√【解題導引】(1)地面吸收的輻射量增多,增溫幅度加大→土壤溫度上升。地面溫度升高→地面輻射增強;氣溫升高→大氣輻射增強;太陽輻射不變(2)隨著熱量條件改善,植被上限上升后→雪線海拔上升;植被分布上限上升到5 185米,但該山峰海拔為6 310米→上限植被不是高山草甸,海拔更高處還有高寒荒漠和冰川積雪,自然帶的數量并沒有減少;由于土壤溫度有所升高→氣溫升高→植被上限上升后,森林帶也向高海拔擴展結合圖文材料分析,引起自然帶變化的主導因素是什么?雪線高度如何變化?提示:全球變暖。雪線上升。視角一 垂直分異規律(2024·宿遷三模)秦巴山地各山脈由于山體所處位置和自身特點的不同,使得各山地垂直自然帶譜差異顯著。下圖為秦巴山地三列東西向山脈垂直自然帶譜圖。讀圖,完成1~3題。1.秦巴山地中蓮花山垂直自然帶譜較為復雜的根本原因是( )A.基面高度大 B.相對高度大C.區域過渡位置 D.氣候類型多樣2.與米倉山相比,太白山山地落葉闊葉林帶分布上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山體效應強 B.海拔較高C.緯度較高 D.降水量大√√3.蓮花山缺失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主要原因是該山( )A.光照條件差 B.冬季風影響大C.山麓降水量少 D.山麓土壤貧瘠√1.C 2.A 3.C [第1題,影響山地垂直自然帶分異的因素主要有熱量、水分、光照等。基面高度大只能使垂直自然帶譜更簡單,A錯誤;蓮花山海拔高,但相對高度并不大,B錯誤;甘肅的蓮花山位于秦巴山地的西側,秦巴山地的西部位于東部季風濕潤區、青藏高原高寒區、西北干旱區和三大自然地理單元的過渡區,影響陸地自然帶的因素很多,使山地垂直自然帶趨于復雜,C正確;氣候類型多樣也是區域過渡位置影響下的結果,而非根本原因,D錯誤。第2題,太白山緯度高于米倉山,熱量條件更差,按緯度地帶性判斷,太白山的山地落葉闊葉林帶分布海拔應更低,C錯誤;米倉山頂部還有針闊葉混交林,說明在熱量影響下,該緯度地帶山地落葉闊葉林只能分布到約2 300米的位置,太白山海拔更高,并不能使該自然帶的分布海拔更高,B錯誤;太白山在米倉山北側,降水不一定比米倉山多,且影響垂直自然帶高低的主要因素是熱量,而非降水,D錯誤;太白山為秦嶺主峰,秦嶺比米倉山更加高大寬闊,山體效應(指隆起地塊的熱力效力)更強,導致不同山地垂直帶的分布上限出現一定程度的差異,A正確。第3題,光照不是影響自然帶的主要因素,A錯誤;該地受冬季風影響比較大,但與自然帶類型關系不大,B錯誤;土壤貧瘠不是影響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分布的主要原因,D錯誤;蓮花山位于暖溫帶,其基帶應該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但是其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受夏季風影響小,山麓降水很少,因此沒有形成闊葉林,而是形成了對水分要求更少的山地草原帶,C正確。]視角二 陸地自然帶與因地制宜(2024·南平一模)厄爾布爾士山脈位于伊朗高原北部,北依里海,伊朗首都德黑蘭坐落于厄爾布爾士山脈腳下。厄爾布爾士山脈南坡的傘形草原帶為其特色自然帶,多為具有刺墊的旱生物種,呈現傘形。圖1為厄爾布爾士山脈位置圖,圖2為厄爾布爾士山脈南坡植被垂直帶譜示意圖。讀圖,完成4~6題。4.厄爾布爾士山脈南坡植被以草原為主,主要取決于( )A.光照 B.風速C.熱量 D.水分5.傘形草原帶的低矮植被多呈傘形,主要為了( )①固定根系 ②減輕蒸發 ③保持熱量 ④攔截降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6.推測山脈南坡受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自然帶是( )A.半荒漠草原 B.灌叢草原C.傘形草原 D.高山植被√√√4.D 5.C 6.A [第4題,厄爾布爾士山脈南坡地形封閉,氣候干旱,水分條件無法滿足森林的生長,植被以草原為主,植被覆蓋度低,D正確;該地位于北半球,南坡為陽坡,光照、熱量條件較好,A、C錯誤;從圖中無法判斷風速,B錯誤。第5題,地上部分越發達,越容易倒伏,不易固定根系,①錯誤。南坡干旱缺水,傘形能減弱地表水的無效蒸發,②正確。傘形草原帶分布海拔較高,熱量條件較差,低矮植被的傘形能夠保持熱量,③正確。南坡氣候干旱,需要獲得水分而不是攔截降雨使雨水無法進入下方土壤被根系吸收,④錯誤。第6題,伊朗首都德黑蘭坐落于厄爾布爾士山脈南坡,半荒漠草原分布海拔最低,推測其受人類開發影響最大,A正確;灌叢草原、傘形草原、高山植被分布的海拔較高,人類活動較少,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B、C、D錯誤。](建議用時:30分鐘,分值:60分)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個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2024·南京二模)瑪納斯河位于天山北麓中段、準噶爾盆地南緣,古氣候變化是引起該流域植被演變的主要原因。下圖示意距今4 800年來瑪納斯河流域植被垂直帶的推移。讀圖,完成1~2題。課時數智作業(三十七) 垂直分異規律1.植被類型Ⅱ、Ⅲ分別是( )A.高山草甸,高山針葉林B.高寒荒漠,高山針葉林C.高寒荒漠,針闊葉混交林D.荒漠草原,高山草原2.瑪納斯河流域植被垂直帶的推移,反映的氣候變化過程是( )A.冷濕—暖干—冷濕 B.暖干—冷濕—暖干C.暖濕—冷干—暖濕 D.冷干—暖濕—冷干√√1.A 2.B [第1題,瑪納斯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受盛行西風影響,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遇地形抬升,半山腰處降水較多。由圖可知,自山麓向山頂,依次為荒漠、荒漠草原、禾草草原,水分條件逐漸變好,結合其半山腰處降水較多,可推測Ⅲ處為需水量較大的森林植被,但該地海拔高,氣溫低,不適合發育需熱量較高的針闊葉混交林,因此為高山針葉林帶;Ⅱ所處的地方海拔更高,氣溫更低,冷濕環境下發育高山草甸,A正確;高寒荒漠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干旱地區,Ⅱ、Ⅲ所處的位置氣候較為濕潤,不會出現高寒荒漠,B、C錯誤;荒漠草原和高山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降水少的地區,而天山北坡中段降水多,D錯誤。第2題,影響山地垂直帶譜數量多少的因素有熱量、降水和山地相對高度。距今4 800—3 000年,該山地的基帶植被為荒漠,說明此時降水量較少,但植被帶譜數多,說明溫度較高,氣候為暖干特征;距今3 000—2 000年,高山針葉林的范圍擴大,說明此時降水增加,山地的垂直帶譜數變少,說明此時溫度降低,氣候為冷濕特征;距今2 000年至今,山地針葉林范圍變小,說明降水減少,山地垂直帶譜數增加,溫度升高,氣候變成暖干,所以氣候變化過程是暖干—冷濕—暖干,B正確,A、C、D錯誤。](2024·濟南一模)氣候林線是指高海拔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亞熱帶山地海拔達到2 200~3 600 m時才可能發育氣候林線。但有調查發現,我國亞熱帶東段山地在海拔2 000 m以下的山頂部位也出現了林線景觀,因其成因與氣候林線不同,稱之為“假林線”。我國廣東M自然保護區內部分山頂或山脊處分布有斑塊狀草地,林線海拔介于700~1 200 m,呈現出南坡低于北坡的特點。據此完成3~5題。3.“假林線”所在山地山頂部位的自然環境是( )A.植被低矮,草類少 B.山頂風大,云霧多C.土壤貧瘠,多凍土 D.氣候干燥,蒸發強4.廣東M自然保護區內的林線比氣候林線低的原因是其山地( )A.緯度低 B.距海近C.海拔低 D.相對高差小5.M自然保護區南北坡在林線高度上存在差異,與之呈正相關的因素是( )A.太陽高度 B.大氣降水C.土壤水分 D.日照時數√√√3.B 4.C 5.D [第3題,由材料“我國亞熱帶東段山地在海拔2 000 m以下的山頂部位也出現了林線景觀”可知,山頂處不適合高大喬木生長,出現了灌木和草本植被,A錯誤;可推測山頂處風大,云霧多,土層薄,土壤貧瘠,B正確;亞熱帶山地海拔2 000 m以下山頂部位無凍土分布,C錯誤;山頂氣溫較低,蒸發較弱,D錯誤。第4題,由材料可知,“亞熱帶山地海拔達到2 200~3 600 m時才可能發育氣候林線”,而我國廣東M自然保護區內山地林線海拔卻介于700~1 200 m,說明該山地的海拔低,達不到氣候林線發育的海拔。緯度低、距海近、相對高差小與其林線低關聯度不大。第5題,由材料可知,廣東M自然保護區內山地林線南坡低,北坡高。南坡為陽坡,熱量條件好,利于森林的生長,A錯誤;南坡為夏季風迎風坡,降水多,土壤含水量大,利于森林生長,B、C錯誤;南坡水汽含量大,云霧多,日照時數少,對太陽輻射的遮擋多,不利于森林生長,所以與之呈正相關的因素是日照時數,D正確。](2025·四川普通高校招生適應性測試)某山地位于我國季風區,山麓海拔約250 m,年降水量550~790 mm,年均溫10.8 ℃。海拔1 000 m以下受人類活動干擾,當前為次生植被。下表為該山地不同海拔土壤有機碳含量(即土壤有機質中的碳元素含量)。據此完成6~7題。海拔(m) 植被類型 土壤剖面有機碳含量(g·kg-1)0~10 cm 10~20 cm 20~40 cm250 灌草叢 6.7 4.5 3.9700 疏林灌叢 10.1 5.4 4.3海拔(m) 植被類型 土壤剖面有機碳含量(g·kg-1)0~10 cm 10~20 cm 20~40 cm1 000 落葉闊葉林 11.7 7.5 5.01 400 針闊混交林 18.1 13.6 10.11 800 針葉林 24.4 20.6 17.22 000 草甸 51.7 38.4 23.76.該山地草甸分布區土壤有機碳含量高的氣候原因主要是草甸所在地帶( )A.氣溫低 B.降水少C.風速大 D.光照強7.若不受人類活動干擾,該山地海拔250~700 m植被演替到成熟階段的地帶性植被是( )A.疏林灌叢、疏林灌叢B.疏林灌叢、亞熱帶常綠闊葉林C.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6.A 7.C [第6題,根據表中信息可知,草甸分布區主要位于海拔2 000 m以上,該山地山麓海拔約250 m,年均溫10.8 ℃,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則草甸所在海拔氣溫較低,微生物活性較弱,土壤有機碳分解較慢,有機碳含量高,A正確。第7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海拔1 000 m以下受人類活動干擾,當前為次生植被。海拔1 000 m為落葉闊葉林,海拔250~700 m熱量條件優于1 000 m,但該地位于我國東部季風區,年均溫較低,為溫帶季風氣候,地帶性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所以若不受人類活動干擾,該山地海拔250~700 m植被演替到成熟階段的地帶性植被都會成為溫帶落葉闊葉林,C正確。](2024·淄博三模)如圖示意我國某東西延伸的河谷南、北兩坡自然帶的垂直分布。調查發現,該地土壤中有機碳的含量地域分異顯著,其中溫性荒漠草原帶的土壤有機碳含量最低,高寒草甸帶土壤有機碳含量最高。讀圖,完成8~10題。8.該河谷可能位于我國的( )A.海南 B.黑龍江C.新疆 D.云南9.與北坡同海拔處相比,河谷南坡( )A.水分較充足 B.氣溫較高C.降水量較大 D.光照較充足√√10.與山地森林—草甸帶相比較, 高寒草甸帶的土壤有機碳含量較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植物生長量大 ②放牧牲畜量小 ③微生物活動弱 ④地下有機質產量高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8.C 9.A 10.C [第8題,高山垂直帶譜的基帶植被與當地自然帶植被一樣, 該山地基帶植被為溫性荒漠草原。海南為熱帶季風氣候,基帶植被為熱帶季雨林,A錯誤;黑龍江為溫帶季風氣候,基帶植被為落葉闊葉林,B錯誤;云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基帶植被為常綠闊葉林,D錯誤;新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基帶植被為溫性荒漠草原,C正確。第9題,該地位于新疆,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水分是限制植被生長的因素,南北坡隨海拔上升,出現草原森林植被,說明隨海拔上升,水分增加,且南坡與北坡相比,同一垂直帶譜的分布海拔更低,說明南坡的水分條件較好,A正確;由于河谷是東西延伸,河谷北坡為陽面,光照更充足,氣溫更高,B、D錯誤;該地南北坡范圍較小,降水量差別不大,C錯誤。第10題,山地森林—草甸帶的植物生長量更大,①錯誤;山地森林—草甸帶的草甸面積小,放牧牲畜量小,高寒草甸面積大,放牧牲畜量大,②錯誤;與山地森林—草甸帶相比, 高寒草甸帶分布海拔更高,氣候更寒冷,微生物活動弱,分解有機碳較少,有機碳積累多,③正確;草類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莖葉和地下根系,提供了相當數量腐殖化的有機質,地下有機質產量高,④正確。]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30分)11.(2024·菏澤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太白山地處秦嶺主脊,海拔3 767 m,是秦嶺最高峰,其山地各林帶(下圖)高于同屬秦嶺山區的其他山地。太白山林線高度在3 450 m左右,南北兩坡相當。太白山發育了世界上帶幅(山地林帶上限和下限之間的距離)最寬的山地落葉闊葉林帶,被稱為“超級垂直帶”。秦嶺地處我國南北過渡帶上,具有物種最豐富的落葉木本植物,在垂直空間上形成較強競爭優勢。(1)從大氣受熱過程角度解釋太白山各林帶海拔較高的原因。(6分)(2)說明太白山南北兩坡林線高度相當的原因。(4分)(3)分析物種豐富的落葉木本植物對太白山“超級垂直帶”形成的作用。(6分)[解析] 第(1)題,依據圖文材料可知,太白山作為秦嶺最高峰,海拔高達3 767米,且相同海拔隆起地塊的表面積大,使得山體能夠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能量。同時,高海拔地區的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較少,更多的熱量被傳遞給地面,山體可吸收更多太陽短波輻射,地面升溫后向外釋放的長波輻射被附近大氣吸收。因此,太白山地表比同緯度其他山地地表溫度高,熱量條件好。在這樣的條件下,林帶能夠發育到更高的海拔位置。第(2)題,由材料可知,太白山林線高度在3 450 m左右,而太白山最高海拔在3 767 m,說明太白山林線距離山頂較近,其山體體積較小,山坡面積較小;太白山林線的南北兩坡相當,這說明南北兩坡氣候條件相似,水分和熱量交換較為充分,水熱條件差別小。此外,太白山地處我國南北過渡帶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有助于南北兩坡的水熱條件保持相對平衡。第(3)題,物種豐富的落葉木本植物為太白山落葉闊葉林帶提供了耐寒和耐熱物種,這些物種在垂直空間上形成較強競爭優勢,能夠在較大的海拔范圍內生存和繁衍。因此,落葉木本植物的豐富多樣使得林帶的上限和下限區域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優勢,從而拓寬了其垂直空間。此外,物種豐富的落葉木本植物還能夠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抵抗力,有助于維持“超級垂直帶”的穩定性。[答案] (1)太白山位于秦嶺主脊,且海拔最高,相同海拔隆起地塊的表面積大;山體可吸收更多太陽輻射,并轉換成長波輻射被附近大氣吸收;從而使溫度高于同海拔其他山地,熱量條件好,使林帶發育的位置更高。(2)太白山林線距離山頂較近,其山體體積較小,山坡面積較小;南北兩坡水分和熱量交換充分,水熱條件差別小。(3)物種豐富的木本植物為太白山落葉闊葉林帶提供了耐寒和耐熱物種;從而在林帶的上限和下限區域形成較強的競爭優勢,拓寬了其垂直空間。12.(2024·泰州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材料一 生境是指物種或物種群體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植被對生境變化十分敏感。植被覆蓋度(FVC) 指植被地上部分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積占總面積的比例,是衡量陸表植被狀況與環境質量變化的有效指標。材料二 長白山是東北地區的第一高山,垂直高差達2 000米以上,其垂直帶譜結構在高海拔地帶具有獨特性。岳樺林帶是長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帶,岳樺林木稀疏,矮曲呈叢生狀態,矮曲稀疏程度隨海拔增高而增大,在上部呈匍匐狀生長,根系發達。材料三 圖1為長白山垂直帶譜示意圖,圖2為2000—2022年長白山區不同坡度下植被覆蓋度均值變化。(注:該區域大部分地區海拔越高,坡度越大)(1)說出甲、乙、丙自然帶的名稱。(4分)(2)從整體性的角度,簡述岳樺林的生境特征。(4分)(3)說明不同坡度植被覆蓋度(FVC) 均值的變化特點并分析原因。(6分)[解析] 第(1)題,長白山垂直高差達2 000米以上,山體處于溫帶季風氣候區,故基帶甲為落葉闊葉林帶;乙自然帶之上為針葉林帶,故乙為針闊葉混交林帶;針葉林帶上為長白山典型的岳樺林帶,岳樺林帶是長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帶,其分布上限即為長白山林線,其上為丙苔原帶。第(2)題,根據材料“岳樺林木稀疏,矮曲呈叢生狀態,矮曲稀疏程度隨海拔增高而增大,在上部呈匍匐狀生長,根系發達”可知,岳樺林處于山體海拔高處,氣溫低,蒸發量較小,氣候濕冷,匍匐狀生長,根系發達是適應風力大、土層薄的環境特征。第(3)題,該區域大部分地區海拔越高,坡度越大,根據橫軸坡度數值將小尺度地形區分為平緩區、緩坡區、陡坡區,結合縱軸植被覆蓋度均值變化可知,平緩區適合種植業等產業的發展,人類活動劇烈,植被覆蓋度均值較低;緩坡區隨著海拔升高,坡度變大,人類活動減少,隨坡度增大植被覆蓋度均值上升并歸于平穩;陡坡區地表徑流流速快,侵蝕力強,水土流失嚴重,土層薄,隨坡度升高植被覆蓋度均值降低。[答案] (1)甲:落葉闊葉林帶;乙:針闊葉混交林帶;丙:高山苔原帶。(2)海拔較高,氣溫低;蒸發量較小,氣候濕冷;風力較大;土層薄,土壤貧瘠。(3)平緩區人類活動劇烈,(植被覆蓋度) 均值較低;緩坡區人類活動減少,隨坡度升高(植被覆蓋度)均值上升并歸于平穩;陡坡區水土流失嚴重,土層薄,隨坡度升高(植被覆蓋度)均值降低。謝 謝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