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池市2025年春季學期高二期末學業水平質量檢測地理(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老撾鄉村地區傳統民居多采用重檐坡屋頂形,上部坡度大、下部坡度小,存在明顯轉折(圖1)。近年來,老撾首都萬象新城區新建的高樓也采用重檐坡屋頂。據此完成1~2題。圖11.老撾鄉村地區傳統民居的重檐坡設計,主要考慮①上部坡度大便于排水②上部坡度大便于采光③下部坡度小減輕沖刷④下部坡度小降低風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新城區高樓采用重檐坡造型,更多為了A,順應氣候B.穩固建筑C.節約成本D.傳承文化黃河流域作物熟制有一年一熟和一年兩熟2種類型。在自然條件及種植方式的影響下,一熟作物區和兩熟作物區碳循環存在顯著差異。圖2示意黃河流域作物熟制分區碳排放、碳吸收、凈碳吸收占比。據此完成34題。100%r80%609%77%77%75%73%71%65%64%649%649663%63%629%61%619%62%40%20%2625%25%2%2%35獅6636%364%%3%%68%09%200020052010201520202000200520102015202020002005201020152020年份碳排放碳吸收凈碳吸收口一熟作物區口兩熟作物區圖23,僅考慮熟制,兩熟作物區碳排放強度應是一熟作物區的2倍,但實際超過2倍,主要因為兩熟作物區A.人工干預強度大B.水熱組合條件好C.農業科技投入少D.農作物品種較多4.近年來,兩熟作物區碳排放所占比重的變化主要因為A.土地流轉加快B.部分農田擺荒C.抗災能力提高D.種植規模擴大高二地理第1頁共6頁地處浙江與安徽交界處的千島湖由新安江筑壩蓄水而成,湖區面積573平方千米,湖中大小島嶼1078個。由于湖面和島嶼熱力性質差異,在部分較大的島嶼上可以觀測到“湖島風”現象,白天吹湖風,夜間吹島風。在岸線形態的影響下,部分地點湖島風的風向多變。圖3示意千島湖局部湖島分布。據此完成5~7題。島湖01.3km圖35.千島湖的湖島風平均強度最大是在A.3月B.6月C.8月D.10月6.湖島風最顯著且風向相對穩定的是A.甲B.乙C.丙D.丁7.能夠加強湖島風的條件是A.島嶼內部植被茂密B.島嶼邊緣坡度較大C.島嶼內部地形崎嶇D.島嶼邊緣溪流眾多距今約4500年~3700年前,古蜀先民經歷了岷江上游山區→寶墩城址群→三星推城址的遷徙。寶墩遺址群由八座古城址組成,以稻作文化為代表,成為長江上游規模最大的城址群,是古蜀先民遷徙的關鍵中間階段。圖4示意古蜀文明遷樹路線。據此完成8~9題。103°10'E104°00'E310'N。營遺寶域城讓群斗縣古城○顯濰造址一河流3030'N”近移方向海拔(m)■5765340圖48.推測寶墩八座古城址都選址在A.河岸的平緩難涂B.高臺的局部洼地C.遠河的連片高地D.近河的局部高地9,寶墩遺址群由八座古城分散分布,反映出該區域A.地勢平坦B.氣候暖濕C.環境多樣D.水網密布高二地理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