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年春季學期期末測試七年級歷史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36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A D B C B D C D A A D C B題號 14 15 16 17 18答案 C B C D A二、非選擇題(39 分)19.(12 分)(1)時間:公元前 221 年;(1 分)史料類型:實物史料。(1 分)歷史信息:秦朝統一度量衡。(1 分,符合題意即可)(2)體裁:材料一(唐)詩;材料二(宋)詞。(2 分)時代背景:(任選其中一個作答即可)材料一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人民流離失所。(2 分)材料二金軍南下,南宋軍民奮起反抗取得郾城大捷時,宋高宗(南宋統治者)主張求和。(3)特點:(不得照抄材料)①歷史悠久;②著作類多;③蘊含著可貴的精神品質;④影響周邊國家醫學發展。(答出兩點即可,2 分))成就:華佗麻沸散、孫思邈《千金方》、李時珍《本草綱目》等。(答出一點即可,1 分,符合題意即可)(4)做法:①應該樹立文化自信;對傳統文化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②在傳承中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不斷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髓;④面向未來,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等。(答出一點即可,2 分)20. (13 分)(1)事件:張騫出使西域(1 分)意義: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 分,符合題意即可)(2)特點:①空前繁榮;②數量大;③銷售范圍廣;④南方瓷窯產品居多;⑤出現專燒外銷瓷的窯口。(任答 3 點即可,3 分)1原因:①瓷器制造業的發展;②海上絲路的興盛;③經濟重心的南移;④政府的重視;⑤中國經濟文化處于領先地位。(任答 2 點即可,2 分)(3)原因:①統治者以自我為中心的“天朝心態”;②自然經濟的主導地位;③閉關政策;④對外來挑戰的麻木不仁;⑤腐朽落后的君主專制制度。(任答 3點即可,3 分)(4)開放帶來繁榮發展,封閉導致落后挨打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 分)21.(14 分)(1)①政策較為開明;②以懷柔、招撫為主;③多次和親。(一點 1 分,共 3 分)(2)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2 分)(3)伊犁將軍。(1 分)加強了對新疆地區的有效管轄,促進新疆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2 分,符合題意即可)(4)觀點:民族交融,邊疆鞏固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1 分)論述:唐朝貞觀年間,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當時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各族首領尊奉唐太宗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明朝中期,戚繼光多次擊退倭寇的侵犯,他統領的軍隊,被人們譽為“戚家軍”。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捍衛了國家主權,維護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乾隆帝時確立金瓶掣簽制度,達賴與班禪等大活佛的轉世,需要通過金瓶掣簽,依照宗教儀軌和歷史定制,最后報請朝廷批準,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4 分)結論: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有民族交融,邊疆鞏固,才能使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1 分)(其他答案,符合題意即可得分。觀點 1 分,論證 4 分,總結 1 分)22025年春季學期期末測試七年級歷史(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推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考生作答時,請在答題卡上作答。在本試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含嘉倉是隋唐時期國家最大的糧倉,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經考古發掘,含嘉倉遺址面積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其中考古重點發掘的160號倉,保存有50萬斤炭化谷粒。這反映出隋朝A.社會經濟發展,國力強盛B.結束長期分裂局面C.順應民族交融趨勢D.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2.廟號一般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已去世的皇帝“祖”或“宗”的稱號。李淵被后世尊廟號為“高祖”,主要是因為他A.領導隋末農民起義B.消滅起義軍和割據勢力C.殺死隋煬帝定天下D.建立了唐朝并定都長安3.學者呂思勉認為,“唐代天寶之亂,原因孔多,邊兵之重,要為其大者”。該學者認為安史之亂爆發的主要原因是A.地方完全脫離中央管控B.邊疆軍事力量強大C.唐玄宗后期腐敗統治D.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4.史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途徑。以下史料共同反映的主題是百花行(唐)劉偶錫長安百花時,店戴推帽風景宜輕薄。無人不沽酒,唐蕃會盟碑唐三彩盤何處不聞樂。女于騎馬雕塑A.貞觀之治B.社會開放C.盛唐氣象D.民族團結七年級歷史試題卷第1頁(共6頁)5.根據下表可知,隋唐時期科技名稱地位A.吸收了外來文化趙州橋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B.走在了世界前列雕版印刷《金剛經》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C.影響了周邊國家《唐木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領布的藥典D.促進了農業發展6.王安石為改變北宋“冗兵”“弱兵”的局面,對原來規定61歲退役的舊制加以改變,規定凡50歲以上的士兵一律裁減為民,45歲至50歲之間體弱者也令其離開軍隊。這一規定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軍隊士兵數量,擴大兵源B.延長士兵服役時間,鞏固邊防C.擴大軍事投入,增強國家實力D.優化軍隊結構,提高戰斗力7.西夏由于國小人少,雖然接連取得大勝,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加上資源匱乏,所以也無力再向宋朝發起進攻,在此情況下,宋夏雙方最終達成和約。由此可知,宋夏和議是由于A.宋朝主動求和B.雙方經濟交流的需求C.西夏國力無法支撐D.外部勢力調停8.某班開展“小錢幣、大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如圖所示一組圖片反映了宋朝貨幣契丹貨幣西夏貨幣大金貨幣A.中外文化交流B.政治制度創新C.科學技術發展D.民族交往交融9.一位同學使用某AI軟件的照片說話功能為下圖人物進行配音,你認為恰當的是A.我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B.我建立元朝,滅亡南宋統一全國C.我創立蒙古文字,開創行省制度D.我修建大都,拓展海上絲綢之路10.考古工作者在甘南、陜西、內蒙古、遼寧等地陸續發掘出多枚元朝前期的驛站官印。據記載,原政府在全國設立了1500多個驛站,構成了以大都為中心通向全國乃至境外的七年級歷史試題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春季學期七歷史期末測試 答案.docx 2025年春季學期七歷史期末測試試題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