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城東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3月月考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下圖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國家糧倉。這種規模宏大的倉窖,在隋朝運河地區普遍設立,“儲米粟,多著千萬石,少者亦不減數百萬石”。古代倉儲制度的設立有利于( )A.加強中央集權 B.備荒賑災維護穩定C.維護國家統一 D.推動文化科技發達2.科舉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這說明科舉制( )A.不利于古代社會選拔優秀人才 B.成為選拔官員的唯一制度C.提高了官僚隊伍的文化素質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傳承3.《資治通鑒》記載“帝以諸蕃酋長畢集洛陽,于端門街盛陳百戲,戲場周圍五千步,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聲聞數十里,自昏至旦,燈火光燭天地,終月而罷,所費巨萬。”據此可知隋朝的滅亡是因為( )A.隋煬帝的奢侈浪費及其暴政 B.科舉制的改革導致財政困難C.大運河的修建加重百姓負擔 D.隋煬帝的對外征戰加劇矛盾4.“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房謀杜斷”、“居安思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些詞語與唐代哪位皇帝有關( )A.唐高祖 B.武則天 C.李隆基 D.唐太宗5.李世民曾對黃門侍郎王珪說:“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檢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這體現了( )A.三省六部制各部門間的相互制衡 B.三省六部制的設立加強了皇權C.三省六部制提高了工作效率 D.三省六部制的設立擴大了統治基礎6.設計歷史知識情景劇是很有意思的活動。下面是某班設計的歷史課本劇,穿越歷史空間,把幾個不同時期的帝王弄到一個舞臺上來,給他們設計了各自的臺詞,其中正確的是( )A.隋煬帝:約法三章修建運河 B.武則天:尊崇儒術改革科舉C.隋文帝:統一全國修訂刑律 D.唐太宗:知人善用創立科舉7.唐朝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有東市、西市兩個商業區,東市“四方珍奇,皆所積集”,西市聚集了大量西域、中亞等地的商人與商品。洛陽作為東都,商業也極為發達,是南北物資交流的重要樞紐。這反映了唐朝( )A.文學藝術燦爛 B.商業發展繁榮 C.城市規模宏大 D.社會管理規范8.唐三彩以造型精美聞名于世,這是由于唐代設立少府監、將作監等專門機構管理手工業生產,集中了大量優秀工匠,為陶瓷技術的研發創造了條件。這表明唐朝手工業的發展( )A.由于國家的統一 B.注重交流與學習 C.推動了民族交融 D.受到政府重視9.《粵劍編》卷三記載“每輻用水筒一枚,前仰后俯,轉輪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為輪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這描述的是( )A.水車 B.筒車 C.秧馬 D.耬車10.“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白居易在《登觀音臺望城》中,以圍棋局和菜畦為喻,生動形象地描繪出① 建筑布局規整,坊市、街道排列整齊的特點。此處①應為( )A.咸陽 B.洛陽 C.杭州 D.長安11.唐朝是我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下列哪個詩句是與民族交往無關的( )A.“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B.“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C.“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 D.“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12.玄奘從天竺帶回佛經657部,經過二十余年的努力,共翻譯出75部1335卷,他還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見聞口述下來,由弟子整理成書《 》。這本著作是( )A.《西游記》 B.《千金方》 C.《大唐西域記》 D.《農政全書》13.杜甫《無家別》中寫道:“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亂各東西。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材料描述的是( )A.安史之亂后社會遭到嚴重破壞 B.黃巢起義后社會悲慘景象C.隋朝末年農民起義帶來的影響 D.五代十國導致政局動蕩不安14.下圖是敦煌發現的唐代藝術品《金剛經》,請你根據所學,判斷《金剛經》的文字采用了當時何種印刷技術( )A.活字印刷 B.雕版印刷 C.套版印刷 D.激光印刷15.下表的人口變化,主要得益于唐代( )時間 人口(萬戶)貞觀初期 300萬戶開元二十八年 841萬戶天寶十三年 906.9萬戶A.社會穩定,經濟發達 B.文化昌盛,疆域遼闊C.科技進步,醫學發達 D.管理嚴格,貿易繁盛二、改錯題16.隋唐時期科技文化豐富多彩,是人類寶貴的精神遺產。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正確的在括號內寫正確;錯誤的寫錯誤,并加以改正。(1)僧一行制定了《授時歷》,對天文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2)扁鵲所著的《千金方》,總結了唐以前歷代的醫學理論和實踐經驗。(3)柳宗元是唐朝時期無神論和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杰出代表。(4)被譽為“詩圣”的白居易,他的很多作品反映了唐朝政治腐敗給人民帶來的痛苦。三、綜合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朝前期形式和邊疆各族分布圖(669年)材料二 至少從武德之末到貞觀九年,東突厥及其別部的貴族無論從最初的談判被扣,還是主動歸順,抑或戰敗歸國與無奈投唐,也不管曾禍亂邊庭,唐政府一律予以既往不咎,尤其對阿史那氏最為優待。通常以封官授爵的形式對這些降人進行懷柔。——朱德軍:《優容· 征服· 懷柔:唐初二帝經營東突厥戰略述論》(1)根據所學,填出 “A” “B” 所代表的少數民族的政權名稱。(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唐朝對待突厥采取了什么措施 你還知道唐朝哪些管理少數民族的措施 (3)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唐朝的民族政策的實施有何影響 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隋唐大運河的水運帶動了中原地區的經濟發展,豐富了中原地區的文化,也使得燦爛的中原文化廣泛傳播海外;同時,中原地區在地理位置上是大運河的中心樞紐,且在政治軍事上對大運河的流通有著決定性作用,其在大運河水運中的中心地位無可替代。——馮西西:《隋唐大運河與中原繁榮的相互影響》材料二 中國大運河項目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之一的寧波,位于大運河的最南端,是通往外海的重要口岸,是大運河上的一個重要節點。(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請把相關知識填在相應的橫線上。581年,楊堅建立隋朝,定都 ;605年隋朝陸續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以 為中心,北抵 , 南至 。(2)指出材料一中的作者是如何評價大運河的開鑿的意義 (3)請從文化遺產價值的角度陳述中國大運河為什么能夠成功申遺。四、材料題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圖 1 圖1 ,犁鏵呈三角形,尖銳鋒利,入土時能輕松切開土壤。犁鏵上方有犁壁,二者緊密相連。犁鏵將土切開后,犁壁會把犁起的土塊翻向一側,實現翻土,同時在犁壁作用下,土塊被破碎散開,達到碎土效果,使土壤疏松,利于農作物生長。圖2 圖2,唐招提寺由中國唐朝高僧鑒真主持建成,融合了中國唐朝和日本奈良時代的風格。(1)請寫出圖1農具的名稱及其發明后的作用。(2)威爾斯在《世界簡史》中談及中國盛唐時說:“當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面處于 蒙昧黑暗之中時,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結合圖2和所學 知識闡述“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在對外交往中是如何體現的 (3)請列舉唐朝一個盛世局面的名稱,并從政治、經濟兩個角度分析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城東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3月月考歷史試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A D A C B D B D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A C A B A16.(1)錯誤;將“《授時歷》”改為“《大衍歷》”。(2)錯誤;將“扁鵲”改為“孫思邈”。(3)正確。(4)錯誤;將“白居易”改為“杜甫”。17.(1) 吐蕃 回紇(2)措施:對歸降的突厥貴族封官授爵。措施:和親、冊封、設置機構等。(3)影響:有利于穩固邊疆、維護社會安定,也促進了不同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融合。18.(1) 大興 洛陽 涿郡 余杭郡(2)意義:一方面促進了中原經濟繁榮、豐富了中原文化并對外傳播;另一方面由于中原在地理、政治、軍事上的樞紐地位,使得大運河在該地區的作用不可替代。(3)原因:大運河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見證了隋唐至明清的社會經濟發展。促進了南北文化交融,沿線形成獨特的運河文化帶。(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19.(1)名稱及作用:曲轅犁;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質量,促進了農業的發展。(2)體現:盛唐時期對外交往持開放、兼收并蓄的態度,極向外傳播本土文化,例如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了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對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3)盛世局面:“貞觀之治”或“開元盛世”。原因:政治上:整頓吏治、重視科舉,選拔賢才;經濟上:注重農業生產,改進耕具、興修水利,發展商業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