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

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期末學習診斷檢測
七年級歷史試題
本試題共 8 頁,滿分 100 分。考試用時 60 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用 0.5mm 黑色簽 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1.時空觀念是歷史的核心素養之一。下面時間軸中,②階段特征表述正確的是
A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B .政權分立和民族交融
C .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 .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2.“隋開皇八年(公元 588 年)發動了滅陳之戰,第二年就攻克陳都建康,當年自江南至嶺南 全部平定。”材料描述的是
A .隋朝的建立 B .隋朝的統一 C .隋朝的改革 D .隋朝的滅亡
3.唐太宗曾對大臣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脛以啖腹,腹飽 而身斃。”這反映了唐太宗
A .以民為本 B .以農為本 C .知人善任 D .虛懷納諫
4.如下表兩首詩反映了唐朝詩人杜甫生活年代的社會狀況。當時的統治者是
憶昔(節選)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無家別(節選) 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
A .唐高祖李淵 B .唐太宗李世民 C .女皇武則天 D .唐玄宗李隆基
5.民族交融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唐代反映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求婚情景的名畫是
A .《送子天王圖》 B .《清明上河圖》 C .《步輦圖》 D .《盛世滋生圖》
6.唐朝高僧玄奘在貞觀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經;高僧鑒真六次東渡日本傳授佛法;新羅、日本 向唐朝派遣了許多使節和留學生。以上史實描述的是
A .中外文化的交流 B .經濟的迅速發展 C .文學藝術的繁榮 D .政治制度的創新
7.唐太宗吸取前朝滅亡教訓,知人善任,善于納諫,開創“貞觀之治”;武則天破格用人,廣
開入仕之舉,重視發展生產;唐玄宗前期,整頓吏治,精選地方官員。這可以說明
A .農業的持續發展 B .唐朝興盛的原因 C .頻繁的對外交流 D .開明的民族政策
8.歷史影視作品是對歷史進行的藝術加工,但必須尊重歷史事實。某攝制組正在拍攝一部以唐
朝歷史為背景的電視劇,下列場景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A .農民在長安的市里出售玉米 B .市民階層元宵節在瓦子看雜劇《竇娥冤》
C .書生在家里閱讀《紅樓夢》 D .醫館大夫使用《千金方》中的藥方治病救人
9.某學者這樣評價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陳橋驛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 杯酒之間銷兵權。”該帝王是
A .趙匡胤 B .阿保機 C .阿骨打 D .元昊
10.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直觀方法。下列示意圖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是
A . B . C . D.
11.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系有三種模式:一是中原政權覆滅,邊疆少數民族進入中原;二是 邊疆民族政權與中原王朝相互并立;三是統一的中原王朝強大,邊疆各族以中原為中心交往、 交融。下列歷史現象屬于第二種的是
A .魏晉時期游牧民族內遷 B .唐與吐蕃“和同為一家”
C .遼、宋訂立“澶淵之盟” D .元滅南宋
七年級歷史試題 第 2 頁 (共 8 頁)
12.岳飛在《滿江紅》中寫道: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俘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其創作背景是
A .澶淵之盟 B .宋夏議和 C .南宋抗金 D .元滅南宋
13.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對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大體扮演了三個角色:威脅者、繼 承者以及創新者。以下選項體現創新者角色的是
A .秦漢時期,匈奴頻繁南侵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澶淵之盟 D .元朝設宣政院管理西藏及少數民族事務
(
A
.經濟重心南移
B
.繁華的都市生活
C
.農業的發展
D
.手工業的興盛
)14.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以下圖表中的史料可以共同佐證的是
蘇湖熟,天下足 ——宋朝諺語 南宋時,江南地區已 成為我國制瓷中心
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宋史》 朝廷在故都(開封) 時,實仰東南財賦。
15.宋朝時,一位阿拉伯商人通過海路運送商品到廣州銷售,他辦理銷售手續應該去的機構是
A .澎湖巡檢司 B .市舶司 C .北庭都元帥府 D .廣州十三行
16.據報載,月球上共計有 14 個以中國人名和地名命名的月球地理實體。這 14 個中國人名和 地名包括蔡倫、祖沖之、李白、畢昇、瓷都景德鎮等。畢昇入選的理由是
A .促進指南針和火藥的外傳
B .編成《授時歷》
C .主持編寫《資治通鑒》
D .發明活字印刷術
17.歷史猶如色彩斑斕的萬花筒,不 同的歷史時期呈現不同的歷史 特征。右圖是某七年級學生整理 的關于中國古代史某個時期的 相關圖片,其體現的時代特征是
A .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B .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C .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D .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七年級歷史試題 第 3 頁 (共 8 頁)
18.“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 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發此感慨的君主是
A .秦始皇 B .漢武帝 C .唐太宗 D .明太祖
19.有學者認為,這場斗爭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第一次以綱領的形式明確提出了土地和 賦稅問題,把我國農民反對封建制度的斗爭推進到一個新階段。“這場斗爭”是
A .黃巾起義 B .黃巢起義 C .李自成起義 D .白蓮教起義
20.有學者認為,清朝皇帝是擁有四個面孔的多面體。首先他是滿族的首領,其次他又是漢族 儒教意義上的皇帝,因聲稱手中握有元朝玉璽而成為蒙古帝國創始人成吉思汗的繼承人, 后來又成為藏傳佛教的大施主。這一描述體現了清朝
A .官僚機構控制的強化 B .中國現代疆域版圖的奠定
C .文化政策的開放多元 D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穩固
21.梁啟超把中國古代某國家行政機構比作“將留聲機器所傳之聲按字謄出的寫字機器。”這 一行政機構是
A .秦朝的丞相府 B .唐朝的尚書省 C .明朝的內閣 D .清朝的軍機處
22.學史明智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主題為“中華英雄譜”的跨學科學習活動,以下人物適合出現 在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譜系中的是
A.王安石 B.岳飛 C. 文天祥 D. 鄭成功
23.雍正年間,江西科考出題:“維民所止”,雍正聽說后,覺得“維止”兩字是“雍正”倆 字去了頭,于是下令將命題人全家逮捕嚴辦。這表明清政府在思想領域實行
A .“焚書坑儒” B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 .“八股取士” D .“文字獄”
24.15-16 世紀新航路開辟后,……中國的瓷器、絲綢和茶葉等商品在西方銷量很大,白銀通 過海外貿易流入中國。”材料反映了明清時期
A .農產品的商品化 B .全球性經濟互動 C .手工工場的出現 D .商幫的商業活動
25.下圖是小明同學繪制的我國某種戲曲形成示意圖,圖中空白方框處應填
A .京劇 B .昆曲
C .黃梅戲 D .雜劇
七年級歷史試題 第 4 頁 (共 8 頁)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4 大題(26—29 題),共 50 分。請在答題卡上按提示語正確做答,字 跡要清晰準確。
七年級歷史試題 第 5 頁 (共 8 頁)
26.(12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國古代運河示意圖
圖 A
圖 B
(1)“讀地圖”是 2024 版統編初中歷史教科書的欄目之一,有助于培育“時空觀念”核 心素養。請你根據七下所學內容判定以上兩幅圖片分別是哪兩個朝代的運河示意圖 (3 分)你 認為大運河的開鑿和貫通有何積極意義?(3分)
①朝代: 圖 A: 圖 B :
②積極意義:
材料二 中國古代某選官制度發展示意圖
(2)依據材料二回答,這是中國古代的哪種選官制度?(2 分)分別說出這一制度“誕生” 和“僵化”的標志?(4 分)
①選官制度:
②標志: “誕生”: “僵化 ”:
27.(12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隆二年,(宋)太祖召趙普問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 姓,戰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計,其道何如?“普曰: “……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 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摘編自《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
(1)根據材料二,概括宋初面臨的政治形勢。(2 分)請結合所學,指出宋太祖對地方” 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的具體舉措(說出兩個方面即可)。(4 分)
①形勢:
②舉措:
材料二 宋初統治者吸取晚唐五代的教訓,“以防弊之政,作立國之法”,成效堪稱卓
著……有意識地壓制武將,樞密院長官皆用文官;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擴大科 舉規模。大抵文臣多受儒家倫理熏陶,尊君敬上,而武將往往不讀詩書,跋扈無禮。久之舊弊雖 防,新弊漸生……。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中的“防弊之政”指什么方針?(2 分)請 立足“舊弊雖防,新弊漸生”評價這一方針。(4 分)
①方針:
②評價:
七年級歷史試題 第 6 頁 (共 8 頁)
28.(12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圖兩枚紀念郵票,分別紀念明朝時期的兩位外交人物。
鄭和(1371-1433) 戚繼光(1528-1588)
(1)在《2022 版歷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能夠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人物 ”是學 生要達到的學業要求之一。請根據所學歷史知識,分別說出以上兩位歷史人物被后人紀念的原 因。(6 分)并對照他們的事跡分析這一時期對外關系的特點。(2 分)
①原因:
②特點:
材料二
《廣州十三行》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關閉江、浙、閩三海關,僅留 粵海關一口準許外國商船貿易。外商抵達后,必須入居 城外特許的商館區內,并通過“十三行”進行貿易。清 朝還對外商做了許多嚴格限制:商船進出港必須遵守規 定時間,通商季節結束,即行離港,不準在港口過冬; 外商入居城外商館區后,不得隨意出外,更不準入城等。 ——摘編自《清朝對外經濟史》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清朝前期實行的外交政策。(2 分)該政策對中國 產生了什么嚴重危害?(2 分)
①外交政策:
②嚴重危害:
七年級歷史試題 第 7 頁 (共 8 頁)
29. (14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其治邊策略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政府的民族政策,在進行邊疆治理時, 根據邊疆各民族的特點分別施治。同時對邊 疆各民族上層人物以聯姻等方式加以優待, 有效地增進了各民族的向心力。此外還大膽 進行改革,積極完善邊疆治理制度,如在西南 地區推行改土歸流,去除影響朝廷深入統治 南部邊疆的障礙。多種措施的推行,促進了清 朝中央政府對邊疆的有效治理.也強化了統 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摘編自方鐵《論元明清三朝的邊疆治理 制度》 材料二
(1)根據材料一,概括清朝邊疆治理的特點。(4 分)
特點:
(2)根據上述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清朝的邊疆治理奠定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 ” 為主題寫一則歷史小論文。 (要求:緊扣主題,史論結合,邏輯清晰,字數 250 字左右,10 分)
清朝的邊疆治理奠定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
七年級下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參考答案(2025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A D C A B D A C C C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B D C D C D D D D B A
26.(1)①朝代: 圖A:隋朝 圖B: 元朝 (3分)
②積極意義:帶動了沿河城市的繁榮與發展,加強了南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交融。 (3分)
(2)①選官制度: 科舉制度 (2分)
②標志:“誕生”:隋煬帝設置進士科 “僵化”:明朝實行八股取士(4分)
27. (1) ①形勢:藩鎮割據、君弱臣強 (2分)
②舉措:(稍奪其權——)派文臣擔任州縣長官,任期三年,并設置通判分知州的權力;(制其錢谷——)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利;(收其精兵——)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統兵權與發兵權分離,定期換防等。(4分,兩個方面即可,提示語可以不寫)
(2)①方針:崇文抑武 (2分)
②評價:這一方針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唐末以來武將專權和兵變政移的弊病,有利于政權穩固和社會安定;但是也導致了軍隊戰斗力減弱,官吏冗余,增加了財政支出,導致出現統治危機。(4分,能從兩個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28. (1)①原因:鄭和下西洋,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增進了中國與亞非的友好往來,為人類的航海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戚繼光抗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他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共6分, 事跡1分和簡要評價2分)
②特點:既有和平交往,又有矛盾沖突。(2分))
(2)①外交政策:閉關政策(2分)
②嚴重危害:導致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29.(1)特點:與民族政策吻合(適配);因地制宜(或因俗而治);優待少數民族上層;通過改革完善制度;推行多種措施。(能回答出任意兩點即可)(4分)
(2)評分標準:(滿分10分)
底分2分(但凡是有點與清朝邊疆治理的史實相關的內容即可得2分)
①緊扣主題,闡述合理。(跑題者本題最多得2分)
②史論結合。(8分,能依據材料二的四個方位的提示進行論述各占2分。必須具備這四個方位,少一個扣2分,每出現一處知識性錯誤扣1分,扣完為止)
③條理清晰,合乎邏輯。(2分,邏輯不清晰者扣1-2分)
④字數在250字左右。(字數不夠扣1-2分)
清朝的邊疆治理奠定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
為治理邊疆,清朝采取了一系列舉措,這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的奠定。
在東南邊疆,打敗鄭氏軍隊,臺灣歸入清朝版圖;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加強了中央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東南海防,促進臺灣與內地經濟文化交流。在西南邊疆,在西藏設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實行金瓶掣簽制度,有效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在西北邊疆,平定準噶爾部和回部叛亂,維護了國家統一;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在東北地區,組織雅克薩之戰,擊敗沙俄;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總之,清朝采取的這些舉措有效治理和鞏固了邊疆,推動了民族交融,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的奠定具有重要意義,這也奠定了我國今天的疆域基礎。
七年級歷史試題 第 8 頁 (共 8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简阳市| 洞头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上蔡县| 宜州市| 元氏县| 鹿泉市| 昌平区| 左云县| 长武县| 乐业县| 讷河市| 呼和浩特市| 开平市| 晋江市| 屏山县| 肇源县| 南雄市| 凤山县| 宜昌市| 达拉特旗| 旺苍县| 景谷| 西吉县| 应用必备| 社会| 积石山| 彝良县| 东方市| 衡南县| 夏津县| 江门市| 南阳市| 嘉荫县| 台东市| 上虞市| 虞城县| 咸丰县| 得荣县| 和静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