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一、單選題1.某中學舉辦心理宣講漫畫活動,提出不少“花式”途徑幫助學生舒緩心情,釋放壓力。校園小記者想報道這一活動,最適合的標題是( )A.心理健康人開朗,管理情緒貴有章B.忘記煩惱人歡笑,喜怒哀懼全去掉C.消極情緒不可要,心平氣和沒煩惱D.人際關系處理好,幸福生活壓力少2.對于青少年而言,下列追求美的方式合適的是( )①節食減肥,塑造體型②注重儀表,干凈整潔③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④認真學習、廣泛閱讀,提高自身文化修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異性友誼的最高境界是:站在不遠不近的地方去欣賞對方。下列觀點或做法符合這一“最高境界”的是( )①異性交往保持適當的距離,尊重彼此,不越界②要善于發現對方的優點,互相學習,共同進步③喜歡對方,就應刻意疏遠,避免交流,以保持距離④青春萌動屬于青春期“早戀”,是一種高尚的情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下面漫畫給我們的啟示是( )A.青春期要杜絕負面情緒B.要學會壓抑自己的情緒C.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D.人的情緒是復雜多樣的5.2024全國“新時代好少年”王婷婷,長期堅持開展志愿服務,組建了一支30余名中學生參與的中學生志愿服務隊,她還利用假期積極參與文明引導、節慶賽事等志愿服務活動。截至2024年8月中旬,她累計參加志愿服務1700余小時。她的行為啟示我們要( )A.善于欣賞自己,促進自我發展B.懂得寬容他人,贏得社會認可C.承擔法定職責,履行法定義務D.勇擔社會責任,傳遞美好情感6.名言警句如智慧火種,點亮思維、指引前路,在迷茫與抉擇時刻,成為我們最堅實的精神依靠。對以下名言警句理解和踐行不正確的是( )A.天上天下唯吾獨尊——自尊——王怡每天在梳妝打扮上花很多時間B.天生我才必有用——自信——張浩積極參與科技創新、發明創造C.少年心事當拿云——自強——李明認真學習、積極承擔應盡責任D.士寧可殺不可辱——自尊——曹文面對校園霸凌勇敢向老師報告7.《二十四節氣歌》以簡潔韻律,濃縮時節智慧,反映自然節律,是中華傳統文化在農時氣象領域的精妙結晶。由此我們感悟到( )①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②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追求③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理念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中華文明歷經千年積淀,孕育出深邃的哲學智慧。許多典籍箴言融入民族血脈,深刻塑造著中國人的精神品格。下列典籍名句與思想啟示對應正確的是( )①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約糧食②政之所興,在順民心——以人民為中心③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促進革故鼎新④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尊重自然規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中,扎根科研一線20年的技術專家青格勒吉日格樂,為中國鋼鐵行業技術進步和綠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勇奪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瓦斯檢查工特等獎的煤礦工人陳晨光,生動詮釋“干一行愛二行,鉆一行專一行”的不懈追求;堅守匠心、破解專業技術領域核心難題的數控車工文照輝,以精湛技藝擦亮中國制造的名片。他們身上主要體現了( )A.禮義廉恥 B.崇德向善C.扶危濟困 D.敬業樂群10.列名言警句與中華人文精神的內涵對應錯誤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愛B.“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正義D.“禮之用,和為貴”——和諧11.“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泛愛眾,而親仁”等句子體現了我們要弘揚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A.守誠信 B.崇正義 C.尚和合 D.講仁愛12.下面《朱子家訓》中的內容體現的人文精神是(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用純《朱子家訓》A.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B.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C.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D.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13.下列關于“信”的傳統美德,理解正確的是( )A.慎重許諾,一旦有所承諾,應努力兌現B.為了避免麻煩,對別人的承諾可以隨意更改C.做生意時,為了盈利偶爾可以欺騙顧客D.考試時,為了幫助朋友可以傳紙條作弊14.2024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巴黎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全體成員時指出:“在巴黎奧運會上,你們團結一心、頑強拼搏,奮勇爭先、不負使命,取得我國參加夏季奧運會境外參賽歷史最好成績,實現了比賽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榮譽。”由此可見,中國運動健兒具有( )①祖國至上、為國爭光的愛國情懷②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③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人文精神④團結協作、并肩作戰的寶貴品質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民法典記載了一個自然人從出生到死亡可能享有的各種權利。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的規范和保護。這啟示我們(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民法典是國家的根本大法C.民法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D.我們的生活與民法典密不可分16.清晨六點,初三女學生小龍在路口挺身而出上前勸阻制止一名醉漢無故毆打老人,并協助及時趕到的民警將醉漢抓獲。頒獎現場,小龍謙遜地說道。“就算其他人碰到這種情況,肯定也會出手相救,我當時實在看不下去,就先報警、再勸架,勸說老伯先離開以防再受傷害。”這啟示我們( )①應對犯罪,有勇有謀 ②見義勇為,善于斗爭③受到侵害,直接起訴 ④遠離是非,預防犯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在現代社會,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下列選項與不違法的底線要求相契合的是( )A.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B.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C.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D.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二、分析說明題18.美德故事永流傳。昭君出塞,傳遞了民族和諧相處之道;蘇武牧羊,沉淀的是中華兒女對祖國的忠貞……(1)請你列舉一則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并簡要概括故事中蘊含的傳統美德。以下是小趙的部分事跡。事跡一:組織校園捐贈,將書籍贈送給福利院的孩子。事跡二:發現鄰居家里有幾個人神神秘秘的,他悄悄地在旁邊觀察,懷疑他們在實施盜竊,隨即撥打電話報警,為公安機關偵破案件提供子可靠情報。事跡三:在家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陪爺爺奶奶聊天,傾聽他們的心聲。(2)請你分別寫出與小趙的事跡相對應的中華傳統美德。19.某校同學開展法治評論活動,請你參與并回答問題。中學生樊某,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幫游手好閑的“朋友”后,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開始時,他還有些自責,后來便放縱自己,曾因偷學校的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的紀律處分。他非但沒有接受教訓,反而經常在社會上偷竊財物、參與賭博等,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悔改,為了湊錢到網吧玩游戲,和“朋友”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多次作案,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1)樊某攔路搶劫的行為屬于什么行為?這種違法行為最本質特征是什么?(2)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中樊某被判刑談談你對法律的認識。(答出兩點即可)(3)為避免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我們青少年應如何加強自我防范?(答出兩點即可)三、辨析題20.“被霸凌的孩子不愿意承認,看見的不敢站出來指認。”電影《第二十條》的這句臺詞,道盡追求公平正義的諸多艱難。近期,某校在開展“防止校園欺凌·共護生命安全”主題教育活動時,面向學生開展調查問卷,當被問及發現校園欺凌或其他同學正遭受不法侵害時你會怎么做 小南說:“擔心遭到報復,我要保護自己,這事與我無關,我也沒必要管。”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小南的觀點進行辨別與分析。四、綜合探究題21.【做自尊自信自強的人】某校七(2)班開展“尋找青春力量,體會青春成長”主題班會活動,旨在引導同學們認識自尊自信自強在青春成長中的重要意義,請你運用相關知識參與其中。【探尋青春品質】以古典詩詞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國人的智慧、品格、胸懷和修養,我們要讓其成為我們青春路上的明燈。“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竹石》(1)上述詩句主要體現了什么品格?擁有這種品格對個人有何作用?【踐行青春誓言】青春需要用實際行動來書寫自尊自信自強的篇章,小萱準備在主題班會上分享自己踐行青春誓言的計劃。“青春逐夢”踐行計劃為了在青春歲月中更好地做到自尊自信自強,我計劃: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七年級(2)班小萱 2025年5月20日(2)請你幫助小萱把踐行計劃補充完整,每點計劃要具體且具有可操作性。參考答案1.A2.C3.A4.C5.D6.A7.B8.B9.D10.C11.D12.D13.A14.D15.D16.A17.D18.(1)示例:負荊請罪——以和為貴;程門立雪——尊敬師長;聞雞起舞——愛國情懷;曾子殺豬——誠信;等等。(2)事跡一:扶危濟困。事跡二:見義勇為。事跡三:孝老愛親。19.(1)犯罪或者刑事違法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2)法不可違,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違反法律必須承擔法律責任;我國刑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遵守法律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促進國家和社會發展,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3)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遵紀守法的人;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和行為,防患于未然。20.小南的觀點是不正確的。見義勇為是關愛他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善意之舉,應該傳承和弘揚。同校園欺凌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不能隨意推卸。但青少年作為未成年人,身體發育尚未成熟,體力也并不具備優勢,在碰到緊急情況時,既要盡己所能,也要講究策略。作出明智的判斷,增強自身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或個人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做到見義“智”為。因此,在遇到校園欺凌的情況時,我們要自覺承擔責任,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21.(1)自強。自強,使人自主自立;自強,使人奮發向上。(2)①做自尊的人要恪守為人之德,堅持人格獨立,不做有損人格的事,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努力學習不斷歷練,提升自己;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隱私和人格,不取笑、歧視侮辱他人,接納他人,珍視創優的勞動和付出。②做自信的人找準定位,揚長避短,既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也要認清自己的不足,避免盲目自信;要專注當下,積極行動,要明確目標,從當下開始,心無旁騖,全力以赴,不懼失敗,為自己鼓勁喝彩;勇于探索,增強底氣,要有直面挑戰的勇氣,緊跟時代步伐,大膽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新問題,積極探索,在解決問題中展現實力、提升能力。③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要樹立遠大理想;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在苦于實干中磨礪成長,砥礪前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