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愛家鄉山和水》教學設計內容分析:文本位置:本課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第一學期第四單元第13課《我愛家鄉的山和水》。單元內容分析: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隸屬“我們的家鄉”“我們的社區”領域。本單元的 四課從內容的空間維度上從家鄉的自然環境到家鄉的經濟環境再到家鄉的人文環境最后 是家鄉的文化環境。在時間維度上挖掘“我”與家鄉各方面環境的聯系到家鄉發生的諸多變化,最后引出了我要傳承家鄉特色文化,建設美好家園的情感目的。2.課時內容分析:本課第一板塊為《我的家鄉在這里》,為我們提供了兩種走進家鄉的思路。一是我的家鄉在城市還是農村;二是我的家鄉在祖國大家園的哪個地區?我們還可以從我是來自哪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來自哪個市縣,哪個鄉鎮或街道辦事處,哪個社區或村莊的小朋友來引出我的故鄉在哪里。本課第二板塊為《發現家鄉的美》,這一板塊著重引導學生思考我的家鄉有哪些有特色的景點或標志性建筑,最終讓小朋友燃氣對家鄉美景感到自豪的目的。本課第三板塊為《家鄉的故事》,這一板塊提示我們不僅可以講講家鄉的名人軼事,還可以講講田間地頭的小故事,甚至可以從歷史角度追隨一條街道名稱的由來,抑或講講爺爺小時候在這顆老樹下曾經做過的游戲。如果說前兩個板塊著重強調家鄉空間維度上的定位,那么最后一個板塊則為我們訴說家鄉時間維度上的軌跡由來。關系建構:一上第四單元《天氣雖冷有溫暖》涉及的維度是家鄉的景,我與家鄉氣候、人的聯系、家鄉的文化。一上的這部分內容只要求學生達到觀察了解、體驗感受的層次。一下第二單元《我和大自然》涉及的維度是家鄉的自然環境以及我與它們的聯系。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達到觀察了解、體驗感受、思考認知這四個層次。二上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方》涉及的維度有家鄉的自然環境、家鄉的物產、家鄉的人、家鄉的變化。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達到觀察了解、體驗感受、調查探究、思考認知、合理表達層次。資源拓展:視頻、圖片、地圖等資料課標分析:[道德修養]愛護家庭、學校和公共環境衛生,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責任意識]親近大自然,愛護動植物。本課內容涉及2022版新課程標準中的課程主題及內容要求。[道德教育]要引導學生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和主要物產,關注家鄉的發展變化。學情分析:已知知識經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可以完成一些簡單調查、訪問、搜集資料的活動。已知生活經驗: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校教育生活,對學校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對同學有一定的了解。已知策略經驗: 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是非觀念。學習困難障礙:二年級學生的意識狀態處在低齡兒童發展水平,他們對于“家鄉”概念的解讀比較混亂,不少學生認為“家鄉”指的是父母兒時的“老家”,而自己可能都沒在那里生活過,于是愛家鄉的教育成了脫離生活的口號,也難以真正觸動學生的內心。因此我們需要幫助學生明確“家鄉”對于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幫助他們找到“愛家鄉”與自己自己生活體驗的聯系;“家鄉”對于多數低年級學生來說,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他們對它缺少關心,尚未形成親近感。具體突破措施:學生需要從親近自己生活的地方開始,感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美麗與可愛,熱愛家鄉,產生對家鄉的喜愛之情。第二課時學習目標:通過與長輩交流,上網搜集資料等方式,知道關于家鄉的故事、傳說并樂于分享自己家長的故事。通過收集整理材料,形成自己對家鄉的了解。通過觀察了解、體驗感受“我們”與家鄉的互動,養成熱愛家鄉的美好感情。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通過與長輩交流,上網搜集資料等方式,知道關于家鄉的故事、傳說并樂于分享自己家長的故事。通過收集整理材料,形成自己對家鄉的了解。學習難點:通過觀察了解、體驗感受“我們”與家鄉的互動,養成熱愛家鄉的美好感情。課前準備:教師準備:課件、多媒體學生準備: 搜集整理家鄉的風景照或自己日常的生活照創設情景激趣導入一、新課導入1.先分享上節課同學們制作的明信片2.師創設情境:同學們在家鄉的時候和會小伙伴一起玩什么游戲?帶領大家一起玩個游戲吧。【設計意圖:通過展示自己的明信片,加深學生對家鄉風景的了解】搜集故事,分享故事任務一:家鄉故事分享會(一)家鄉的故事過渡語:我愛家鄉的山,我愛家鄉的水,家鄉的一草一木都很美。蔥綠的田野里有媽媽的身影,田間的小路印下我的腳印。我畫下她可愛的樣子,講一講她動人的故事。板書:家鄉的故事【預設:學生對自己小時候在家鄉的開心瞬間記憶不深刻。補救措施:創設情境,積極引導。】1.教師導入情景:家鄉的田野里有好多開心的故事。小時候,大人在干活,小孩子們就到處奔跑玩耍,在田里摸魚,在草叢里撿鴨蛋,閑著沒事還會做稻草人。說一說,你小時候在家鄉都有哪些開心的事?學生自己小時候的開心經歷。教師創設情境:家鄉是個有故事的地方。你的故事,多年以后,就變成了別人口中的故事。2.你聽過家鄉的哪些傳說呢?教師講《傣家竹樓的傳說》這是傣族小朋友家鄉的故事,每個小朋友的家鄉都有自己的故事,一個一個美麗的小故事寫出來我們家鄉的歷史和文化。你還知道家鄉的哪些事?學生分享自己聽過的家鄉傳說。【預設:學生年齡較小,對家鄉傳授搜集不多。補救措施:教師課前多搜集關于濰坊的傳說或是小視頻,幫助學生了解家鄉。】【預設:關于家鄉故事,學生說的較短補救:引導多個學生發言。】3.教師創設情境:原來,我們看似平淡的地方,背后都有一段不平淡的故事。走,一起去聽一聽這些故事吧!①趙登禹路,這條路的名字是有來歷的,它位于北京市西城區中北部,為紀念抗日愛國將領趙登禹而得名。②中山路,南京中山路位于南京市主城,是中國最早的中山路,為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柩而建,并由此而得名。你可能聽過爺爺說:“爺爺小時候最喜歡在這棵樹下乘涼,聽大人講故事,和小伙伴玩耍……”。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聽完這些故事,你是不是也想講一講?(二):我要講的家鄉故事是……①教師講解《大蜀山鑰匙》的故事傳說三孝口街心有塊紅糙石,其下藏著大蜀山的鑰匙。若能拿到此鑰匙,就能打開大蜀山的山門,取得大蜀山內的金銀財寶。但是鑰匙一動,就會有火災。有一貪婪之人,悄悄撬開紅糙石,盜走了大蜀山的鑰匙,將鑰匙往山上一放,果然聽得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大蜀山門頃刻開啟,萬道金光從山門內射出,刺得盜寶人兩眼無法睜開,結果什么財寶也沒盜得。就在此時,從山洞突然傳出“哞哞”兩聲巨吼,隨之竄出兩條金牯牛。盜寶人耳聽金牛哞哞叫聲,趕快去逮。誰知金牛受驚,一牛直奔東南,潛入巢湖,一牛直奔西南,潛入深山。又過片刻,大蜀山重又發出兩聲巨響,山門瞬間閉合。盜寶人驚慌失措之中,竟將大蜀山鑰匙丟于山門內。從那以后,就再沒有人能打開大蜀山的山門,大蜀山內的無盡寶藏也就長眠山中了②學生分享自己找到的關于濰坊的故事③教師出示濰坊故事《老濰縣城內的“四大家族”》:我搜集故事的方法是……①學生分享自己搜集故事的方法,回答后教師總結。②聽長輩講那傳奇的故事;自己從電腦上搜索;或者從圖書館借書查找。活動二:家鄉的小曲每個家鄉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也有講過歷史積淀傳承下來的家鄉小曲,你知道哪些家鄉小曲呢?快來分享一下吧。我最喜歡唱的家鄉歌曲是……下面請麥霸閃亮登場,唱一首家鄉曲兒。板書:家鄉的小曲【預設:學生對于搜集故事的方法不太理解;補救:換個問題,你是如何知道家鄉這些故事的呢?】拓展延伸,總結提升家是熟悉的,也是神秘的,它比我們年長,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從小生活或者接觸這樣的地方,這種回憶會一直陪伴著我們。家鄉的山水,家鄉的建筑,家鄉的道路,甚至是家鄉菜的味道,家鄉的小曲,多年以后都會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里。課堂小結1.教師提問: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呢?2.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3.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家鄉的自然風光、地理位置和名勝古跡,了解了家鄉的美麗和歷史文化。我們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我們要熱愛家鄉,保護家鄉的自然環境,傳承家鄉的歷史文化。【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小結,讓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加深學生對家鄉的認識和了解,培養學生的熱愛家鄉的情感。】作業布置:“濰”處美景(尋景)將你搜集到的小故事或者家鄉的傳說,小曲兒卸載明信片的背面。【通過觀察了解、體驗感受“我們”與家鄉的互動,養成熱愛家鄉的美好感情。】板書設計:13、我愛家鄉的山和水家鄉的故事家鄉的小曲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