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秘密★啟用前3.如圖所示的四個實例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2025年夏季學業水平監測八年級物理試卷(本試卷共8頁,滿分70分,考試時間70分鐘)★祝考欲順利★A.自行車的車閘B.涂防滑粉的手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城均無放。3非進擇題的作答:用R色簽宇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城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C.冰壺運動D.接觸面凸凹不平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戰均無效。4.“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適度運動有利于身體健康。下列關于運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動的說法正確的是A.人在跑步時有慣性,停下來后慣性消失第1卷(選擇題)B.踢球時,在地面上滾動的足球如果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將保持靜止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題2分,共24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C.打籃球時,籃球撞擊籃板后反彈回來說明了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項符合題目要求)D.人登山時,大氣壓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1.大氣壓強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大量實驗表明,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壓在逐漸5.2025年5月,丹江口市再次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文明踐行已成為市民們減小。在海拔3000m以內,每升高10加,大氣壓大約減小100Pa。最先準確測量的自覺行為,如圖是小明利用垃圾鉗撿垃圾,并進行分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出1標準大氣壓數據的科學家是A.保護環境,人人有責B.垃圾鉗是省力杠桿A.牛頓B.托里拆利C.奧托格里克D.阿基米德C.垃圾鉗是費力杠桿D.垃圾鉗拾起垃圾時,垃圾鉗與垃圾之間存在摩擦2。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為了減小壓強的是A.推土機鋒利的鏟B.篆刻刀第5題圖第6題圖6.如圖所示,小宇用動滑輪把重400N的物體勻速提升了3m,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為250N,方向豎直向上。不計繩重和摩擦,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3mB.動滑輪受到的重力為150NC.破窗錘D.火車軌道C.拉力F做的功為1200JD.該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80%八年級物理第1頁(共8頁)八年級物理第2頁(共8頁)2025 年夏季學業水平監測八年級物理試題答案一、選擇題(共 12 小題,每題 2 分,共 24 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B 2、D 3、C 4、C 5、B 6、D7、A 8、D 9、D 10、C 11、B 12、C二、填空題(共 4 題,每空 1 分,共 10 分)13、平衡力;豎直向下;大小1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15、2;x 軸正方向16.300;10;10三、探究實踐題(共 5 題,17—18 題,每小題 2 分;19—21 題,每空 1 分,共 21 分。)17.重力方向正確有箭頭得 1 分,標出 G=30N 得 1 分18.或正確作出 O 對力 F1 的垂線 1 分,垂足符號得 0.5 分,標出 L1 得 0.5 分。19、(1)二力平衡;(2)2;(3)壓力;(4)大;(5)增大20、(1)豎直;(2)2;(3)不正確;未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4)A、C、D 或【C、D】21.(1)大于;B(2)上窄下寬,(3)深度;上移(4)再測出右側液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 h2(5)ρ水;h1/h2四、綜合應用題(共 2 題,共 15 分)22、解:(1)“海葵一號”滿載時受到的重力--------1 分“海葵一號”漂浮在海面上,根據二力平衡,“海葵一號”滿載時受到的浮力--------1 分(2)“海葵一號”一次最多能儲存石油的質量--------2 分(3)直升機在水平停機坪上,對停機坪的壓力--------1 分直升機對停機坪的壓強--------2 分其它解法合理即可。23、解:(1)旋翼機巡航速度 v=s/t=54km/30min=54km/0.5h=108km/h --------2 分(2)巡航過程中發動機推進力做功W=F.S=3000N×54×103m =1.62×108J--------2 分(3)訓練起飛前對地面的壓力:F=m 總 g=(0.3×103kg+0.27×103kg)×10N/kg=5700N--------1 分起飛前飛機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S 總=3×100×10-4m2=3×10-2m2--------1 分八年級物理試題 第 2 頁 共 3 頁訓練起飛前對地面的壓強:P=F/S 總=5700N/3×10-2m2=1.9×105pa--------2 分其它解法合理即可。八年級物理試題 第 3 頁 共 3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夏季學業水平監測八年級物理參考答案.docx 掃描全能王 2025-07-03 22.26.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