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章 透鏡及其應用 練習(含答案)2024-2025學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章 透鏡及其應用 練習(含答案)2024-2025學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第5章 透鏡及其應用 練習2024-2025學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
一、選擇題。
1、一束光經過凸透鏡后(  )
A.一定是平行光 B.一定會聚于一點
C.一定是發散光線 D.一定較入射光線會聚一些
2、如圖所示為中國第一位女宇航員王亞平在太空授課隔著一滴懸浮的水球時被拍攝的一幅照片,由此可知王亞平通過水球(可看成凸透鏡)成的像位于( )
A. 王亞平與水球之間 B. 水球內部
C. 拍攝相機的膠片上 D. 水球與拍攝相機之間
3、探究燭焰通過焦距是10 cm的凸透鏡成像規律時,蠟燭、透鏡、光屏位置如圖所示,此時( )
A.a為物距
B.b為焦距
C.凸透鏡成放大的燭焰像
D.若蠟燭、透鏡不動,僅移動光屏,燭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如圖所示,甲同學拿著焦距為15 cm的放大鏡去看遠處的乙同學,乙同學卻通過放大鏡看到了甲同學眼睛成正立、放大、清晰的像.則放大鏡與甲同學的距離( )
A.小于15 cm B.等于15 cm
C.大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
5、小華通過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看到了提示牌上“關燈”二字放大的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關燈”二字放大的像是實像
B. 提示牌上“關燈”二字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10cm
C. 要想看到更大一點的“關燈”字樣,小華應將凸透鏡適當遠離“關燈”二字
D. 小華適當移動凸透鏡,也能看到“關燈”二字倒立縮小的實像
6、眼睛能看清物體,是因為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對于視網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B.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D.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7、人們能否看清一個物體,這個物體對我們眼睛所成的視角大小非常重要,如圖所示,關于視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視角的大小只與物體的大小有關
B.視角的大小只與物體到眼睛的距離有關
C.視角越大,看物體越清楚
D.以上說法都正確
8、關于透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通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方向
B. 通過透鏡的每一條光路都是可逆的
C. 焦距越長,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越強
D. 凸透鏡的邊緣一定比中央薄
9、小明同學拿一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發現在某一個位置時,白紙上將會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所示),則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此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
B.此透鏡是凹透鏡
C.可認為光班與透鏡中心的距離是該透鏡的焦距
D.如果時間較長,將會看到光斑處的紙變焦
10、小明用凸透鏡先后兩次觀察書本上的字,看到如圖所示兩種情景。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甲圖中成的是實像;乙圖中成的是虛像
B. 甲圖中成像規律可應用于投影儀;乙圖中成像規律可應用于照相機
C. 甲圖中書本在凸透鏡2倍焦距以外;乙圖中書本在凸透鏡l倍焦距以內
D. 甲圖中凸透鏡靠近書本,所成的像變小;乙圖中凸透鏡遠離書本,成的像也變小
1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如圖所示時,光屏上成清晰像像未在圖中畫出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6cm
B. 圖中的成像特點與投影儀成像原理相同
C. 若在透鏡左側“戴”上近視鏡,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則光屏應向右移動
D. 若蠟燭越燒越短,可將光屏向下調整,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12、如圖所示是小明戴上眼鏡前和戴上眼鏡后觀察到的遠處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斷出小明視力存在的問題以及所戴的眼鏡的鏡片類型是( )
A.遠視眼 凸透鏡 B.遠視眼 凹透鏡
C.近視眼 凸透鏡 D.近視眼 凹透鏡
13、關于顯微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經目鏡成放大的實像
B.物體經物鏡成放大的虛像
C.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
D.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投影儀
14、關于生活中的光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凸透鏡成實像時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成虛像時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B. 平面鏡成像時,物體與平面鏡距離越遠,所成的虛像越小
C. 眼睛近視了看不清書本上的字,應該配戴用凸透鏡做成的眼鏡,可以起到放大作用
D. 因為光的折射,我們觀察到日出的時刻會比實際日出時間早
15、如圖所示四塊透鏡中,對光有發散作用的是( )
A. B. C. D.
16、人體,這是一款人臉識別門鏡一體機,通過攝像鏡頭捕捉人臉信息,并將所拍圖象與系統數據庫中預先錄入的人臉照片模板進行對比.下面對該裝置說法錯誤的是( )
A. 該攝像鏡頭相當與凸透鏡
B. 這種鏡頭可用來矯正近視眼
C. 這種鏡頭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
D. 若鏡頭的焦距為10cm,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臉到鏡頭的距離應大于20cm
二、填空題。
17、小雯站在豎直平面鏡前看見鏡中的自己,感嘆由于長期沒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患上了近視眼.她戴的眼鏡對光起   (選填“會聚”或“發散”)作用;如果小雯距離平面鏡1.5m,則她在鏡中的像到鏡面的距離為   m.
【答案】發散;1.5
18、物理課上,張老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有一只透鏡,不知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你能想出判別的方法嗎?”愛動腦筋的甲同學:“這還不簡單,直接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嘛!”,同桌乙同學也不甘落后:“將它放在太陽下照一照也可以判斷出來哦!”請你回答如下問題:
(1)甲同學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 。
(2)乙同學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 。
19、夏季校園里鮮花盛開,小剛用照相機將美麗的鮮花拍攝了下來。照相機的鏡頭對光有______作用;若想使鮮花的像更大些,應使鏡頭______鮮花(選填“靠近”或“遠離”)。
20、小明的爺爺和爸爸都是老花鏡,爺爺的老花眼更嚴重一些,小明的媽媽則是近視眼.他們用的三副眼鏡都放在報紙上,如圖所示.現在爸爸要看書,讓小明把眼鏡遞給他,小明應該拿圖__ __中的眼鏡.
21、顯微鏡成像特點:顯微鏡的物鏡相當于一個投影儀的鏡頭,成倒立、__ 的__ __像,顯微鏡的目鏡相當于一個放大鏡,成正立、__ __的__ __像.
22、如圖所示,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將一張紙放在凸透鏡的另一側,調整凸透鏡與紙的距離,紙上會出現一個很小、很亮的光斑,說明凸透鏡對光有 ______ 作用,此光斑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是該凸透鏡的 ______ 。
23、取一個盛水的圓柱形玻璃杯,將手緊靠在杯的背面,透過水杯看到的手“變大”了.盛水的圓柱形玻璃杯相當于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透過它看到的是手被放大的   (選填“實像”或“虛像”).
三、實驗題。
24、如圖所示(a)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
(1)小美將蠟燭置于圖(a)中A處時,移動光屏到D處,觀察到光屏上呈現出清晰的像,此時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小美把蠟燭移動到B處,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要使像變清晰,光屏應向________(左/右)移動,直到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此時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實像.生活中________(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隨后,小美又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調,發現在光屏上也呈現一個清晰的實像,這個現象說明光路是________.
(3)實驗時,光屏上得到了蠟燭清晰的像,一同學不小心在凸透鏡上濺了一個小泥點,則光屏上________(有/沒有)小泥點的像或影子.
(4)在(2)后,小美的同學小麗取下自己戴的眼鏡放于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光屏上的像又變得模糊了,小麗將光屏(此時光屏已在左端)向右移動適當距離后像又變得清晰.請你判斷小麗的眼睛與如圖(b)所示的________(甲/乙)圖中所表示的狀況相同。
25、小薇同學用一塊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她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1)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
(2)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處,蠟燭與光屏調節到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倒立、________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應用了這個成像規律。
(3)當蠟燭逐漸遠離凸透鏡時,它的像將逐漸________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小薇又把自己的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屏上的像變模糊了;她只適當地調整光屏使之遠離凸透鏡,光屏上又出現了燭焰清晰的像,則小薇戴的是________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
第5章 透鏡及其應用 練習2024-2025學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
一、選擇題。
1、一束光經過凸透鏡后(  )
A.一定是平行光 B.一定會聚于一點
C.一定是發散光線 D.一定較入射光線會聚一些
【答案】D
2、如圖所示為中國第一位女宇航員王亞平在太空授課隔著一滴懸浮的水球時被拍攝的一幅照片,由此可知王亞平通過水球(可看成凸透鏡)成的像位于( )
B. 王亞平與水球之間 B. 水球內部
C. 拍攝相機的膠片上 D. 水球與拍攝相機之間
【答案】D
3、探究燭焰通過焦距是10 cm的凸透鏡成像規律時,蠟燭、透鏡、光屏位置如圖所示,此時( )
A.a為物距
B.b為焦距
C.凸透鏡成放大的燭焰像
D.若蠟燭、透鏡不動,僅移動光屏,燭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C
4、如圖所示,甲同學拿著焦距為15 cm的放大鏡去看遠處的乙同學,乙同學卻通過放大鏡看到了甲同學眼睛成正立、放大、清晰的像.則放大鏡與甲同學的距離( )
A.小于15 cm B.等于15 cm
C.大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
【答案】A
5、小華通過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看到了提示牌上“關燈”二字放大的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關燈”二字放大的像是實像
B. 提示牌上“關燈”二字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10cm
C. 要想看到更大一點的“關燈”字樣,小華應將凸透鏡適當遠離“關燈”二字
D. 小華適當移動凸透鏡,也能看到“關燈”二字倒立縮小的實像
【答案】A
6、眼睛能看清物體,是因為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對于視網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B.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D.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答案】B
7、人們能否看清一個物體,這個物體對我們眼睛所成的視角大小非常重要,如圖所示,關于視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視角的大小只與物體的大小有關
B.視角的大小只與物體到眼睛的距離有關
C.視角越大,看物體越清楚
D.以上說法都正確
【答案】C
8、關于透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通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方向
B. 通過透鏡的每一條光路都是可逆的
C. 焦距越長,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越強
D. 凸透鏡的邊緣一定比中央薄
【答案】C
9、小明同學拿一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發現在某一個位置時,白紙上將會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所示),則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此透鏡對光具有會聚作用
B.此透鏡是凹透鏡
C.可認為光班與透鏡中心的距離是該透鏡的焦距
D.如果時間較長,將會看到光斑處的紙變焦
【答案】B
10、小明用凸透鏡先后兩次觀察書本上的字,看到如圖所示兩種情景。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甲圖中成的是實像;乙圖中成的是虛像
B. 甲圖中成像規律可應用于投影儀;乙圖中成像規律可應用于照相機
C. 甲圖中書本在凸透鏡2倍焦距以外;乙圖中書本在凸透鏡l倍焦距以內
D. 甲圖中凸透鏡靠近書本,所成的像變小;乙圖中凸透鏡遠離書本,成的像也變小
【答案】D
1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如圖所示時,光屏上成清晰像像未在圖中畫出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6cm
B. 圖中的成像特點與投影儀成像原理相同
C. 若在透鏡左側“戴”上近視鏡,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則光屏應向右移動
D. 若蠟燭越燒越短,可將光屏向下調整,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答案】C
12、如圖所示是小明戴上眼鏡前和戴上眼鏡后觀察到的遠處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斷出小明視力存在的問題以及所戴的眼鏡的鏡片類型是( )
A.遠視眼 凸透鏡 B.遠視眼 凹透鏡
C.近視眼 凸透鏡 D.近視眼 凹透鏡
【答案】D
13、關于顯微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經目鏡成放大的實像
B.物體經物鏡成放大的虛像
C.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
D.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投影儀
【答案】C
14、關于生活中的光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凸透鏡成實像時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成虛像時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B. 平面鏡成像時,物體與平面鏡距離越遠,所成的虛像越小
C. 眼睛近視了看不清書本上的字,應該配戴用凸透鏡做成的眼鏡,可以起到放大作用
D. 因為光的折射,我們觀察到日出的時刻會比實際日出時間早
【答案】D
15、如圖所示四塊透鏡中,對光有發散作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16、人體,這是一款人臉識別門鏡一體機,通過攝像鏡頭捕捉人臉信息,并將所拍圖象與系統數據庫中預先錄入的人臉照片模板進行對比.下面對該裝置說法錯誤的是( )
A. 該攝像鏡頭相當與凸透鏡
B. 這種鏡頭可用來矯正近視眼
C. 這種鏡頭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
D. 若鏡頭的焦距為10cm,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臉到鏡頭的距離應大于20cm
【答案】B
二、填空題。
17、小雯站在豎直平面鏡前看見鏡中的自己,感嘆由于長期沒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患上了近視眼.她戴的眼鏡對光起   (選填“會聚”或“發散”)作用;如果小雯距離平面鏡1.5m,則她在鏡中的像到鏡面的距離為   m.
【答案】發散;1.5
18、物理課上,張老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有一只透鏡,不知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你能想出判別的方法嗎?”愛動腦筋的甲同學:“這還不簡單,直接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嘛!”,同桌乙同學也不甘落后:“將它放在太陽下照一照也可以判斷出來哦!”請你回答如下問題:
(1)甲同學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 。
(2)乙同學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 。
【答案】(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
(2)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的作用
19、夏季校園里鮮花盛開,小剛用照相機將美麗的鮮花拍攝了下來。照相機的鏡頭對光有______作用;若想使鮮花的像更大些,應使鏡頭______鮮花(選填“靠近”或“遠離”)。
【答案】會聚 靠近
20、小明的爺爺和爸爸都是老花鏡,爺爺的老花眼更嚴重一些,小明的媽媽則是近視眼.他們用的三副眼鏡都放在報紙上,如圖所示.現在爸爸要看書,讓小明把眼鏡遞給他,小明應該拿圖__ __中的眼鏡.
【答案】乙
21、顯微鏡成像特點:顯微鏡的物鏡相當于一個投影儀的鏡頭,成倒立、__ 的__ __像,顯微鏡的目鏡相當于一個放大鏡,成正立、__ __的__ __像.
【答案】放大 實 放大 虛
22、如圖所示,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將一張紙放在凸透鏡的另一側,調整凸透鏡與紙的距離,紙上會出現一個很小、很亮的光斑,說明凸透鏡對光有 ______ 作用,此光斑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是該凸透鏡的 ______ 。
【答案】會聚 焦距
23、取一個盛水的圓柱形玻璃杯,將手緊靠在杯的背面,透過水杯看到的手“變大”了.盛水的圓柱形玻璃杯相當于   (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透過它看到的是手被放大的   (選填“實像”或“虛像”).
【答案】凸透鏡;虛像
三、實驗題。
24、如圖所示(a)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
(1)小美將蠟燭置于圖(a)中A處時,移動光屏到D處,觀察到光屏上呈現出清晰的像,此時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小美把蠟燭移動到B處,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要使像變清晰,光屏應向________(左/右)移動,直到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此時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實像.生活中________(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隨后,小美又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調,發現在光屏上也呈現一個清晰的實像,這個現象說明光路是________.
(3)實驗時,光屏上得到了蠟燭清晰的像,一同學不小心在凸透鏡上濺了一個小泥點,則光屏上________(有/沒有)小泥點的像或影子.
(4)在(2)后,小美的同學小麗取下自己戴的眼鏡放于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光屏上的像又變得模糊了,小麗將光屏(此時光屏已在左端)向右移動適當距離后像又變得清晰.請你判斷小麗的眼睛與如圖(b)所示的________(甲/乙)圖中所表示的狀況相同。
【答案】(1)10 (2)右放大 投影儀 可逆的 (3)沒有 (4)甲
25、小薇同學用一塊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她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1)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
(2)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處,蠟燭與光屏調節到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倒立、________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應用了這個成像規律。
(3)當蠟燭逐漸遠離凸透鏡時,它的像將逐漸________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小薇又把自己的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屏上的像變模糊了;她只適當地調整光屏使之遠離凸透鏡,光屏上又出現了燭焰清晰的像,則小薇戴的是________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
【答案】同一高度;縮小;照相機;變小;近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西县| 兰坪| 淮南市| 班戈县| 德阳市| 大方县| 上饶县| 华蓥市| 基隆市| 保德县| 玉田县| 长海县| 陕西省| 潮州市| 遂宁市| 宁化县| 邯郸市| 光泽县| 三亚市| 玉树县| 呼和浩特市| 郯城县| 合阳县| 潼关县| 广河县| 游戏| 浮山县| 上虞市| 仪征市| 东阿县| 武鸣县| 长汀县| 共和县| 马关县| 洛宁县| 高尔夫| 河北区| 浦县| 琼海市| 靖边县|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