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C;解析: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是我國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基本原則是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所以選 C。2. B;解析:消費者遇到侵權現象應尋求幫助、依法維權;既往不咎、報復、大吵大鬧都是錯誤做法,所以選 B。3. C;解析: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②④正確;國有經濟是主導力量,與民營經濟地位不同,①③錯誤,所以選 C。4. D;解析:漫畫《保就業》有利于保障高校畢業生的勞動權;與物質幫助權、財產權、受教育權無關,所以選 D。5. C;解析:憲法宣誓因為國家工作人員要以憲法為準則,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和根本法,①③④正確;憲法不是其他法律的總和,②錯誤,所以選 C。6. A;解析:政治權利屬于公民基本權利,言論自由屬于政治權利,A正確;教育法是法律的一種,B錯誤;監察委員會不是司法機關,C 錯誤;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一種,D錯誤,所以選 A。7. A;解析:人大代表的職權包括審議議案、表決決定、提出議案和質詢案,①②③正確;聽取反映群眾意見是義務,④錯誤,所以選 A。8. B;解析:看到他人受侵害,中學生應見義勇為、有勇有謀、講究策略,①③正確;視而不見和直接制裁違法犯罪錯誤,②④錯誤,所以選B。9. C;解析:習近平主席訪問三國,行使的是外事權;授予榮譽權、任免權、公布法律與題意無關,所以選 C。10. C;解析: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嚴格,體現其重要性;A、B、D與程序嚴格無關,所以選 C。11. C;解析: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憲法原則,歸根到底是為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與黨的領導、憲法實施、社會主義制度無關,所以選 C。12. A;解析:圖中顯示人從出生到成年都受憲法保護,體現人的一生離不開憲法保護;B 是民法典,C 與圖意無關,D說法錯誤,所以選 A。13. D;解析:面對網絡“人肉開盒”,公民應增強法治意識,用法律維護權益;A 中“普遍低下”錯誤,B中“不用網絡”錯誤,C 中“無可厚非”錯誤,所以選 D。14. D;解析:網民發布謠言是濫用言論自由,應告知其言論自由有界限,不得違法;A、B、C與造謠無關,所以選 D。15. D;解析:小軒和小月的行為未履行遵守公共秩序和維護公共利益的義務,②④符合;①是納稅義務,③是服兵役義務,所以選 D。16. C;解析:楊某華代表走訪調研體現人大代表與群眾密切聯系,聽取反映群眾意見,②③正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對人民負責,①④錯誤,所以選 C。17. C;解析:公民有監督權,但不得誣告陷害,①②③正確;監督權不能任意行使,④錯誤,所以選 C。18. D;解析:媽媽的超市收入(15萬)和哥哥的技術入股分紅(20萬)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共計 35萬;爸爸的國企工資是按勞分配,所以選 D。19. A;解析:給他人取侮辱性綽號侵犯人格尊嚴,①正確;小華未年滿 18歲,不能行使選舉權,②錯誤;捐贈是道德義務,③錯誤;小文侵犯著作權,④錯誤,所以選 A。20. B;解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權力的根本途徑,B 正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A錯誤;政協不是基層組織,C錯誤;民族區域自治不是高度自治,D 錯誤,所以選 B。21. D;解析:小明爸爸喪失勞動能力,可申請社會救濟,因為公民在喪失勞動能力時有權獲得物質幫助;A、B、C與題意不符,所以選 D。22. D;解析:影樓用趙某照片做廣告和超市搜身侵犯人身自由,②④正確;公安機關監聽和老師要求坐姿不違法,①③錯誤,所以選 D。23. A;解析:游客搖櫻花樹只享受觀賞權利,未履行保護公共財物的義務;B、C、D分析錯誤,所以選 A。24. C;解析:為盲人考生提供便利體現國家保障平等受教育權,制度保障公平正義,②③正確;特殊群體沒有特權,政府是行政不是執政,①④錯誤,所以選 C。25.(1)錯誤的;理由:商場保安搜身侵犯了松松的人身自由權,松松應依法維權,不能忍氣吞聲;解析:保安搜身違法,松松的做法錯誤,應維權。(2)錯誤的;理由:毆打他人是違法行為,會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權,松松應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矛盾;解析:松松的做法是違法行為,應合法解決沖突。(3)錯誤的;理由: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特權,領導干部也必須遵守法律;解析:松松的觀點錯誤,特權不存在,人人平等。26. 無人機機主的言行是錯誤的。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無人機“黑飛”威脅公共安全、侵犯隱私,觸碰了法律底線,不是真正的自由。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無人機機主應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使用無人機,遵守相關規定,才能真正享有使用無人機的自由;解析:從法治與自由的關系角度分析,機主的言行錯誤,自由受法律約束。27.(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行使公布法律、發布命令的職權(寫出一個即可);解析:材料中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法律是立法權,國家主席公布法律是發布命令權。(2)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其他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精神相違背;解析:依據憲法制定法律的理由是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和立法基礎地位。(3)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社會的期待和追求;昆明警方打處“殺洋盤”詐騙團伙,有利于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解析:從正義的意義和打處行動的作用角度分析必要性。28.(1)履行了受教育的義務、勞動的義務、依法納稅的義務、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寫出兩個即可);解析:材料中畢某的行為體現了多項義務,列舉兩個即可。(2)這些“任性”的行為是錯誤的。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公民既是權利的享有者,也是義務的承擔者。材料中的行為只享受權利,不履行尊重他人權利的義務,割裂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我們應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解析:從權利與義務的關系角度評析,指出行為錯誤及原因,強調正確做法。29.(1)圖一涉嫌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圖二涉嫌侵犯公民的財產權;解析:圖一“不還錢不讓走”侵犯人身自由,圖二相關行為侵犯財產權。(2)理由:冬令營場所安全不達標,侵犯了學生的生命健康權,學生有權利舉報以維護自身安全。舉報方式:撥打 110 報警電話(或向當地教育部門、市場監管部門舉報);解析:支持舉報的理由是維護生命健康權,提供合法舉報方式。(3)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退還費用;解析:提供合法維權途徑,如投訴、訴訟等。(4)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加深了對公民基本權利的理解,學會了識別侵權行為,掌握了依法維權的方法,增強了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解析:總結活動收獲,圍繞權利理解、維權方法、法治意識等方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