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力(第三課時)一、選擇題1.小寧對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注意事項進行了歸納總結,其中錯誤的是( )A.彈簧測力計的量程不許超過被測量力的大小B.被測量的力應作用在掛鉤上C.測量時指針不要與外殼接觸D.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垂直2.幾個同學用一個彈簧拉力器比試臂力,拉力器上有三根彈簧,結果每個人都能把手臂拉直,則( )A.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B.體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C.手臂長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D.每個人所用的拉力一樣大3.如圖所示,彈簧的一端固定在墻上,另一端用手向右拉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彈簧產生的彈力的施力物體是“手和墻”B.墻壁受到手向右的拉力C.手受到彈力是因為彈簧發生了彈性形變D.彈簧在水平方向只受到手的拉力4.一彈簧右側接觸一個小球,小球向左運動壓縮彈簧后,經歷了如圖甲、乙所示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壓縮過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B.壓縮過程中小球受到的彈力方向向右C.彈開過程中小球受到的彈力逐漸變大D.整個過程中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5.仔細觀察每個彈簧測力計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刻度都是均勻的。自制彈簧測力計時,量得彈簧原長5cm,當彈簧受到5N的拉力時,彈簧伸長0.5cm,則彈簧受力后長度變為7cm時,所受外力的大小應是( )A.70N B.10N C.35N D.20N6.小亮用已調零的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所受的重力,誤將物體掛在了掛環上(如圖所示),當物體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剛好是4.0牛,則物體實際重是( )A.一定等于4.0牛B.一定大于4.0牛C.一定小于4.0牛D.不一定小于4.0牛7.把彈簧測力計A和B串聯在一起,下面掛一個重為10N的物體G,如圖所示,若不計彈簧自重,則A和B的示數應為( )A.5N、5N B.10N、10N C.20N、10N D.10N、0N8.在探究彈簧長度與力的關系時,選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彈簧,將甲、乙彈簧左端固定在墻上,用大小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為F的力壓乙的右端,在丙彈簧左右兩端施加大小為F的拉力,在丁彈簧左右兩端施加大小為F的壓力,四根彈簧都水平靜止,如圖所示,此時四根彈簧的長度分別是L甲、L乙、L丙、L丁,則( )A.L甲=L乙=L丙=L丁 B.L丁C.L甲=L乙9.如圖所示,兩個彈簧秤都在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不計彈簧秤的重力和內部摩擦,則彈簧秤甲和乙的示數分別為( )A.2N,4N B.2N,0N C.4N,4N D.2N,2N10.小莉要自制兩個彈簧測力計,她選擇了甲、乙兩根不同規格的彈簧進行測試,繪出如圖所示的圖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要制作量程較大的彈簧測力計,應選A彈簧B.若要制作精確度高的彈簧測力計,應選B彈簧C.若甲彈簧受到2N的拉力,彈簧伸長3cmD.若乙彈簧受到2N的拉力,彈簧伸長1cm二、填空題11.實驗室測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原理:彈簧受到的 越大,彈簧的伸長就 ,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 。12.力的單位是 ,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約是 牛頓。13.如圖中的儀器名稱是 ,它是測量 的工具,此時的讀數為 N。14.如圖甲所示,用力F拉彈簧,彈簧伸長,說明 。再用力F壓彈簧,彈簧縮短,對比甲中的兩圖說明 。彈簧測力計內部裝有可伸縮的彈簧,將彈簧測力計豎直懸掛,再用一個力向下拉秤鉤,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這個力的大小是 牛。15.觀察如圖所示的彈簧測力計,回答下列問題: (1)這只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2)若指針指在如圖所示的位置,則它的讀數為 。16.如圖甲所示的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有些下垂,但彈簧和原先一樣,是完好的,當它不測量時,指針不指零。該彈簧測力計需先 ,否則測得的值比真實值偏 。當它未校零受到某一拉力時,指針如圖乙所示,則這個拉力的真實大小等于 。17.學校項目化學習小組的同學準備自己動手制作彈簧測力計,他們選取了甲、乙兩種規格的彈簧進行測試,繪出如圖1所示的圖像。請回答:(1)圖中OA段、OB段是彈性形變, 若要制作精確程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應選用 (填“甲”或“乙”)彈簧。(2)用彈簧乙制成彈簧測力計,在面板上標上刻度,如圖2是面板上刻度的一部分,在0.5cm處標上力的大小為 牛。18.將某彈簧水平放置測出其自然長度為10cm,然后豎直懸掛讓其自然下垂。在彈性限度內,下端豎直向下施加拉力F,記錄拉力F與彈簧的伸長量L關系如圖所示。(1)由圖可知,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 。(2)用這根彈簧制成了一個彈簧測力計。某次測量物重時,指針如上圖所示,此時這根彈簧的總長為 cm。三、探究題19.某同學在探究彈簧的伸長與所受拉力的關系時,得到如圖圖象。請回答下列問題:(1)這根彈簧的原長是 cm。拉力為6N時,彈簧長度比原長長了 cm,彈簧發生了 形變;(2)當這根彈簧的長度為4cm時,此時彈簧受到的拉力為 N;(3)分析圖象及有關數據,可以得出結論是 。20.項目化學習小組利用橡皮筋和彈簧進行自制簡易測力計項目。分別在橡皮筋、彈簧的下端懸掛一枚回形針作為掛鉤,并在硬紙板上指針位置標記為“0”刻度,如圖甲所示。他們制定的產品評價表如下。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設計合理,結構完整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有1處以上缺失指標二 刻度均勻,刻度線之間距離較大,測量精確度高 刻度均勻,但刻度線之間距離較小,測量精確度差 刻度不均勻(1)項目一:標明刻度。在回形針上每次加掛一個1N的鉤碼,分別在硬紙板上指針靜止位置畫出相應的刻度線。并且測量每次指針到零刻線的距離L,畫出拉力逐漸增大過程的L﹣F圖像(如圖乙所示)。則橡皮筋為材料制作的測力計“指標二”應評價為 (選填“優秀”“合格”或“待改進”)。用彈簧為材料制作的測力計最大量程應是 N;(2)項目二:檢驗產品。用彈簧為材料制作的測力計,來隨機測量各種不同重力的物體。當指針到零刻度的距離為3cm時,彈簧下所掛物體的重力為 N;(3)項目三:評價改進。根據評價表,對用該彈簧所制作的測力計來說,其“指標一”被評為“優秀”。若“指標二”被評為“合格”,請對該測力計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2.1力(第三課時)》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C D C B D C C1.A【詳解】A.被測量的力的大小不能超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故A錯誤;B.為測量準確,彈簧測力計使用時,被測力必須作用在掛鉤上,故B正確;C.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時,拉力方向必須與彈簧軸線方向一致,并且要避免彈簧與外殼發生摩擦,C正確:D.觀察讀數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垂直,故D正確。故選A。2.C【詳解】彈簧伸長越長,彈簧產生的彈力越大,人對彈簧施加的拉力也越大;幾個同學都把拉力器上的三根彈簧拉開,都把手臂撐直,手臂越長的人,彈簧的伸長量越大,人所用的拉力越大。故選C。3.C【詳解】AC.物體因為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彈簧即為施力物體,彈簧發生彈性形變產生對手和墻的拉力,則墻和手為受力物體,故A錯誤,C正確;B.墻壁受到彈簧的拉力,故B錯誤;D.彈簧在水平方向受到手和墻壁的拉力,故D錯誤。故選C。4.C【詳解】A.壓縮過程中,彈簧變短,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A正確;B.壓縮過程小球對彈簧有向左的力,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球受到彈簧施加的向右的彈力,故B正確;C.彈開過程中,彈簧逐漸恢復原狀,形變程度變小,小球受到的彈力逐漸變小,故C錯誤;D.整個過程中,開始時,小球向左運動壓縮彈簧,后來小球受彈簧的彈力向右運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故D正確。故選C。5.D【詳解】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F∶5N=(7cm-5cm)∶0.5cm=4∶1解之得F=20N所以彈簧所受外力的大小應是20N,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6.C【詳解】當將彈簧倒置過來后因為本身有重力,把物體掛在提環上后,掛鉤顯示的示數等于彈簧測力計自身的重力和物體的重力之和,所以此時物體的重力要小于測力計示數4N,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7.B【詳解】彈簧測力計測的是掛鉤上的拉力,A彈簧測力計下有重物和B彈簧測力計,但不計彈簧測力計重時,示數應為重物重力,即10N,同理B彈簧測力計掛鉤上為重物重10N,故示數也為10N,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8.D【詳解】彈簧受到的拉力與其伸長量成正比;而圖甲和丙都是使彈簧伸長的,圖乙和圖丁都是讓彈簧壓縮的;在圖甲中,力F通過彈簧傳遞給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墻對彈簧施加的力等于F,和圖丙中的效果相同,所以圖甲和圖丙的作用力相同,故伸長的長度相同;圖乙和圖丁上的作用力相同,故壓縮的長度相同,故有L甲=L丙>L乙=L丁故選D。9.【分析】兩次彈簧測力計都是處于靜止狀態,說明彈簧測力計受到的一定是一對平衡力的作用,而拉彈簧測力計時,兩端同時用力和一端固定,效果是相同的。【解答】解: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彈簧測力計不可能只受一個力的作用。圖A中,彈簧測力計靜止,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彈簧所受的拉力為2N,因此其示數就是2N;圖乙中,彈簧測力計也是靜止的,與圖甲效果相同,因此也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也是2N。故選:D。10.C【詳解】AB.因為OA段和OB段是彈性形變,通過觀察圖象可知,A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4N,而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8N,若他們要制作量程較大的彈簧測力計,應選用B;當A受到的拉力是4N時,彈簧伸長6cm,當B受到的拉力是8N時,彈簧伸長2cm,說明A受到的拉力雖小,但伸長的長度卻長,若要制作精確程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應選用彈簧A,故AB錯誤;CD.由圖可知,若甲彈簧受到2N的拉力,彈簧伸長若乙彈簧受到2N的拉力,彈簧伸長故C正確,D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是考查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當彈簧受到的拉力一定時,彈簧伸長的越長,彈簧測力計就越靈敏。11. 拉力 越長 測量范圍【詳解】[1][2]在彈性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伸長的長度就越長,彈簧測力計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3]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否則會損壞彈簧測力計。12. 牛頓 1【詳解】[1]物理學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為N。[2]托起兩個雞蛋的力等于其重力,兩個雞蛋的重力為G=mg=0.1kg×10N/kg=1N13. 彈簧測力計 力 3.4【詳解】[1][2]由圖可知,該儀器是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3]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2N,此時的讀數為3.4N。14. 力能夠改變物體的形狀 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2.6【詳解】[1]彈簧因受拉力而變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2]甲圖中,施加力的方向不同,物體發生形變的程度不同,因此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3]乙圖中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則讀數為2.6N。15. 0~5N 0.2N 4.6N【詳解】(1)[1][2]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最大示數是5N,所以其量程為0~5N;1N之間有5個小格,一個小格代表0.2N,即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2)[3]彈簧測力計的指針在4N下面第三個格,它的讀數是4.6N。16. 調零 大 3.4N【詳解】[1][2][3]在使用彈簧測力計前,要注意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分度值,并檢查指針是否對準0刻度線,若指針不指零,指針有些下垂,該彈簧測力計不能拿來直接測量物體的重力或拉力,需先調零,否則測量值將偏大。如圖乙所示,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2N,則這個拉力的大小等于3.6N-0.2N=3.4N17. 甲 1【詳解】(1)[1]由圖可知,甲彈簧形變改變6cm所需拉力增大4N,乙彈簧形變改變2cm所需拉力增大4N,因此制作精確程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應選甲彈簧。(2)[2]由圖可知,乙彈簧形變改變2cm所需拉力增大4N,在0.5cm處標上力的大小為1N。18. 【分析】(1)分析圖像可知伸長量和拉力的關系;(2)由圖可知物體的重力是2.2N,根據伸長和拉力的關系求出伸長,加上彈簧的起始長度(注意是彈簧在豎直方向上不受外力時的長度)就是彈簧現在的長度。【解答】解:(1)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成正比;(2)由圖可知,該彈簧受力為零時,伸長是0.5cm,受到拉力為1N時,伸長為1cm。該彈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牛頓,彈簧的伸長增加0.5厘米。彈簧處于豎直方向上不受力時長度為10cm+0.5cm=10.5cm,受到2.2N的拉力,伸長量為0.5cm/N×2.2N=1.1cm。彈簧的長度為 10.5cm+1.1cm=11.6cm。故答案為:(1)越長;(2)11.6。19.(1) 2 3 彈性(2)4(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詳解】(1)[1]由圖可知,當拉力為時,彈簧的長度為,這就是它的原長。[2]由圖知,拉力為時,彈簧長度是,彈簧長度比原長伸長的長度為:。[3]當撤去外力后,彈簧會恢復原來的形狀,所以彈簧發生的是彈性形變。(2)由以上分析知,當拉力為6N時,彈簧伸長了3cm,故拉力每增加2N,彈簧的長度伸長1cm,所以當彈簧的長度為4cm時,彈簧伸長了2cm,此時彈簧受到的拉力為4N。(3)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拉力不大于的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增大為原來的幾倍,彈簧伸長的長度也變為原來的幾倍,所以可以得出結論為: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20. 待改進 6 4.8 將橡皮筋換成彈簧【詳解】(1)[1]對照評價表指標二的標準,橡皮筋在被拉長時會變細,直徑會變小,橡皮筋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不成正比,形變程度不均勻,所以橡皮筋測力計刻度不均勻,應評為待改進。[2]彈簧測力計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由乙圖可知,彈簧為材料制作的測力計最大量程應是6N。(2)[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與彈簧伸長量L成一次函數關系,由乙圖可知即(3)[4]根據題意可知,可以將橡皮筋換成彈簧進行改進。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