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上§1.3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2)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能區分超聲波和次聲波; 2、了解超聲波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3、了解次聲波與自然災害間的關系; 4、了解控制噪聲污染的三種措施。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聲的利用1、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發生 ,發出聲音后的最短時間為 才可形成回聲;2、蝙蝠利用 的反射來進行回聲定位,利用這種原理,科學家發明了 ,并廣泛應用于 、 及繪制海底地形圖,汽車上的 也應用了回聲定位原理。3、一些自然災害會產生 ,與超聲波相比,它傳播的距離會更 。知識點2、噪聲及其控制1、噪聲是指 的聲音;它會影響人的 、 和 ,被列為 ;2、控制噪聲的方法:1)從 處控制:控制噪聲的產生;2)在 中控制:阻斷噪聲傳播;3)在 控制:防止噪聲入耳。二、例題講解例題1、超聲波有兩個特點:一是能量大,二是沿直線傳播。下列利用了超聲波能量大的特點的是( )A.超聲波加濕器使藥液霧化后讓病人吸入治療咽喉炎癥B.蝙蝠利用超聲波確定食物及障礙物的位置C.醫院利用“B超”檢查體內情況D.用超聲波探測水庫大壩是否有空隙裂縫例題2、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 )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以聲波的形式傳播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不同C.“引吭高歌”“低聲細語”中的“高”“低”描述的是聲音的音調D.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其振動頻率低于人類聽覺的下限例題3、學習聲波的課堂中,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下列有關發言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A.小明說,可以用超聲波測量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B.小紅說,可以用超聲波測量海面到海底的距離C.小李說,有些小動物可以預感地震是聽到了產生的超聲波D.小陳說,在相同溫度和介質的情況下,超聲波的傳播速度要快于次聲波的傳播速度例題4、下列各項有關控制噪聲的具體措施中,屬于控制噪聲聲源的措施是 ;屬于阻擋噪聲傳播的措施是 ;屬于防止噪聲進入人耳的措施的是 。A. 城市禁鳴喇叭。 B. 紡織女工帶上耳塞。C. 城市高架橋上安裝隔音屏。 D. 在噪聲車間內安放吸聲材料。E. 在馬路和住宅間植樹造林。 F. 開作戰機的飛行員帶上頭盔。例題5、小明學了聲音的知識后,對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興趣,于是他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①搜集各種材料,如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襪子;②把鐘放到一個盒子里,將衣服蓋在鐘上方,然后逐漸遠離盒子直到聽不到嘀嗒聲,記下此時人離盒子的距離;③依次分別將各種材料蓋在鐘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得到下表的數據。材料 衣服 報紙 平裝書 塑料袋 襪子聽不見鐘聲的實際距離/m 2.1 2.8 3.7 5.2 1.2(1)小明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的聲音響度越 (選填 “大”或“小”)的原理;(2)根據實驗數據,上述待測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 ;(3)根據小明的實驗結果,可以作出一個推測:表面 的材料隔音性能較好。(選填“平整光滑”或“粗糙多孔”)三、課后練習:1、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用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超聲波具有能量B. 中考期間學校路段禁止鳴喇叭,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C. 聲音在固體物質中的傳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更慢D. 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2、下列與聲現象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B.教室內不要喧嘩,是要求同學們說話音調放低些C.高速公路兩旁設置隔音板,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D.用超聲波清洗眼鏡,是因為超聲波的速度快3、“呼麥”是蒙古族的一種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運用技巧,使氣息猛烈沖擊聲帶,形成低音,在此基礎上調節口腔共鳴,形成高音,實現罕見的一人同時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呼麥”中高音、低音指聲音的響度B.“呼麥”中的聲音是振動產生的C.“呼麥”中高音是超聲波,低音是次聲波D.“呼麥”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不同4、某地建設空中隧道,利用全封閉屏障隔音,避免給與工程毗鄰的居民小區造成噪聲污染。這種減弱噪聲的措施屬于( )A. 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B. 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C. 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D. 以上說法都不正確5、有一種電子牙刷,它能發出超聲波,直達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這樣刷牙既干凈又舒服。關于電子牙刷,正確的說法是 ( )A.刷牙時,人聽不到超聲波,是因為超聲波不能在空氣中傳播B.超聲波的音調很低,所以人聽不到C.超聲波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D.超聲波能傳遞能量6、如圖是一種凹下道路的設計,它能起到控制行駛汽車產生的噪聲對環境影響的作用。這種設計是采用了下列哪種途徑來減弱噪聲的( )A.在聲源處減弱 B.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C.在人耳處減弱 D.以上選項都不正確7、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超聲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吹笛子時,笛管振動發聲C.汽車安裝消聲器,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用大小不同的力擊鼓,鼓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8、振動周期(T)指物體振動一次所需的時間,周期與頻率(f)存在下列關系:f=1/T。寄生蠅一般聽到寄主(如蟋蟀)發聲,就能憑聽覺確定其位置,將卵產于寄主體表,幼蟲孵出后就鉆入寄主體內吞食其身體;寄生蠅一般聽到捕食者(如蝙蝠)發聲,就立刻逃逸。蟋蟀的發聲頻率是5.0×103Hz,蝙蝠的發生頻率是1.25×105Hz。林區需要吸引寄生蠅殺滅害蟲,養蠶中心需要驅趕寄生蠅以保護蠶寶寶,則林區和養蠶中心需要設置聲源的振動周期分別為( )。A. 5×10-3s、1.25×10-5s B. 1.25×10-5s、5×10-3sC. 2×10-4s、8×10-6s D. 8×10-6s、2×10-4s9、關于甲、乙、丙三個正在振動的物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手臂以每秒2次的頻率上下揮動 乙:蝙蝠發出頻率為1×105赫茲的振動丙:被小錘敲擊的頻率為256赫茲的音叉A.甲、乙、丙都是聲源,人耳都能聽到它們發出的聲音B.丙是聲源,人耳能聽到它發出的聲音;甲、乙都不是聲源,人耳聽不到C.甲、乙、丙都是聲源,人耳只能聽到丙發出的聲音D.甲、乙、丙都不是聲源,人耳聽不到它們發出的聲音10、聲速測量器儀可測量聲波在不同環境中的傳播速度,使用時,將A、B兩個聲波采集器和發射器放在同一條直線上,當聲波發射器發出聲波時,通過調節圖中S的距離,聲波到達兩個采集器的時間就會不同,聲速測量儀器上的顯示屏則能顯示出聲波到達兩個采集器的時間差,顯示屏上顯示的時間單位為ms,(1ms=10﹣3s)。下圖是聲速測量儀器某次在教室里測量聲速時的情景,其中S=34cm,液晶顯示器上顯示的時間差為1ms,下列對此過程說法錯誤的是( )A.這次測量聲波先被A采集器接收到B.保持上圖距離不變,測量聲速時教室的溫度為15℃,則A、B間的距離為102cmC.若聲速增大,則液晶顯示器上顯示的時間差會變小D.若聲波發射器逐漸靠近A,則液晶顯示器上顯示的時間差逐漸變小11、深夜時,正在播放的電視機屏幕上會出現“夜深了,請你把音量關小些”的字樣,電視機的聲音是通過 傳播到我們的耳中的。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把音量關小些”是從 處減弱噪聲的;從聲音的特性的角度分析,“把音量關小些”是減小了聲音的 。城市的街道兩旁種植了大量的樹木,可以使交通和生活中產生的 被部分吸收而減弱,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安靜,這是在 減弱噪聲的。高壓放電的電火花產生的一個沖擊聲波經反射集中后,可以將結石粉碎,這說明聲音具有 。12、如圖所示是摩托車發動機引擎后端安裝的消聲器的結構圖。安裝消聲器是采用 方法來減弱噪聲的;請你舉出一個生活、生產中采用其它方法減弱噪聲的實例: 。(第12題圖) (第13題圖)13、為探究聲音的反射與吸收特點,小明同學進行以下實驗探究。(1)在玻璃圓筒內墊上一層棉花,棉花上放一塊機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圓筒口正上方10cm處,能清晰地聽見表聲,表聲是通過 傳播的;(2)當耳朵水平移動離開玻璃圓筒口一段距離后,如圖甲所示位置,恰好聽不見表聲;(3)在玻璃圓筒口正上方10 cm處安放一塊平面鏡,調整平面鏡的角度直到眼睛能從鏡面里看到表,如圖乙所示,此時耳朵又能清晰地聽見表聲了,說明聲音 (選填“能”或“不能”)被反射。14、閱讀材料,并回答有關問題。噪聲一向為人們所厭惡,但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也能利用噪聲造福人類。①噪聲除草。科學家發現,不同的植物對不同的噪聲敏感程度不一樣。根據這個道理,人們制造出噪聲除草器。②噪聲診病。科技人員研制出一種激光聽力診斷器,先讓裝置發出微弱短促的噪聲波,使人的耳膜振動,然后由裝置中的微型電腦根據回聲,把有關耳膜功能的數據顯示出來,供醫師診斷。此法測試快速,對人體無害且不痛不癢,很適合兒童診病。③噪聲武器。目前已研制出一種“噪聲彈”,能在瞬間釋放出大量噪聲波,麻痹人的中樞系統,使人暫時昏迷。該彈可以用于對付恐怖分子,特別是劫機犯等。(1)噪聲被利用時 (選填“能”或“不能”)成為樂音。因為噪聲是由發聲體做 (選填“無”或“有”,下同)規則振動時產生的聲音,而樂音是由發聲體做 規則振動時產生的聲音;(2)通過以上材料,我們發現,對人類來說,噪聲 。15、教室的窗玻璃是雙層的。課間,同學在窗外敲玻璃時,小明感覺雙層玻璃與單層玻璃的振動情況不一樣。于是他想探究“受敲擊時,雙層玻璃和單層玻璃的振動強弱情況”。為此,小明進行了以下實驗:①將單層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側,把橡膠球懸掛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側(如圖)。② ,放手后讓其敲擊玻璃板,玻璃球被彈開,記下玻璃球被彈出的距離。共做10次。③換成雙層玻璃板重復上述實驗。實驗完成后,小明獲得了如下數據: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玻璃球被彈開的距離/cm 單層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雙層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1)步驟②中小明為了使橡膠球每次撞擊玻璃板的力度是一樣的,請問他是如何操作的?(2)請完善表格中的“▲”處內容: ;(3)受到橡膠球的敲擊時,玻璃板振動的強弱是通過 來反映的;(4)小明根據上表中的實驗數據分析得出了相應的實驗結論,由此小明想為了更好的控制噪聲污染,我們臥室的玻璃應選用 玻璃(單層/雙層)。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反射 大于0.1s2、超聲波 聲吶 測量海洋深度 獲取漁訊 倒車雷達3、次聲波 遠知識點2、1、令人煩躁 正常工作 生活 休息 國際公害2、1)噪聲源 2)傳播過程 3)人耳處二、例題講解:例題1、A解析:A、超聲波加濕器利用聲音能傳遞能量,使藥液霧化后讓病人吸入治療咽喉炎癥,符合題意;而B、C、D、都是利用了聲音能傳遞信息,都不符合題意。例題2、C解析: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以聲波的形式傳播,故A正確,不合題意;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不同,故B正確,不合題意;C.“引吭高歌”中的和“低聲細語”中的“高”“低”描述的是聲音的響度,故C錯誤,符合題意;D.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其振動頻率低于人類聽覺的下限,故D正確,不合題意。例題3、B解析:A、真空不能傳聲,所以超聲波不能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故A錯誤;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所以利用超聲波能夠測量海面到海底的距離,故B正確;人類聽不到的某些聲波,對于有些動物而言,可能是“可聽聲”,但地震產生的是次聲波,故C錯誤;D、在同種介質中,次聲波的傳播速度與超聲波相同,故D錯誤。故B符合題意。例題4、A;CDE;BF解析:A.城市禁鳴喇叭,從聲源處減弱噪聲;B.紡織女工帶上耳塞,屬于防止噪聲入耳;C.城市高架橋上安裝隔音屏,屬于阻斷噪聲傳播;D.在噪聲車間內安放吸聲材料,屬于阻斷噪聲傳播;E.在馬路和住宅間植樹造林,屬于阻斷噪聲傳播;F.開作戰機的飛行員帶上頭盔,屬于防止噪聲入耳。那么:屬于控制噪聲聲源的措施是A;屬于阻擋噪聲傳播的措施是CDE;屬于防止噪聲進入人耳的措施的是BF。例題5、(1)小(2)塑料袋(3)粗糙多孔解析:(1)小明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的聲音響度越小的原理。(2)根據實驗數據可知,使用塑料袋隔音時,聽不見聲音的距離最遠,則上述待測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塑料袋。(3)根據小明的實驗結果,可以作出一個推測: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較好。三、課后練習:1、A 2、A 3、B 4、B 5、D 6、B 7、D 8、C 9、C 10、D11、空氣;聲源;響度;噪聲;傳播過程中;能量12、 聲源處減弱噪聲;在街道兩旁種植樹木——在聲音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合理即可)13、空氣;能14、(1)不能;無;有 (2)既有有害的一面,又有有利的一面。雖然噪聲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現出對我們有害的一面,但噪聲也可以為人類造福(合理即可)15、(1)將橡膠球拉開到同一高度處,然后靜止釋放 (2)平均值(3)玻璃球被彈開的距離 (4)雙層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上科學§1.3聲音的特性與應用(2)教學設計課題 1.3聲音的特性與應用(2)……聲的利用、噪聲及其控制 單元 一 學科 科學 年級 八上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浙教版八上第1章第3節《聲音的特性與應用》的第2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介紹聲音的利用及噪聲的控制等。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傳播及聲音的特性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回聲及其利用,超聲波和次聲波的利用及噪聲的產生與控制噪聲的三個基本措施;教材突出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能一邊探究,一邊體會,充分給了學生自主學習、體驗過程的機會。教材注重聯系實際,從生活到科學,從科學到社會,突出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注重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和培養。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能區分超聲波和次聲波,了解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了解控制噪聲污染的三種措施;科學思維:通過了解生活中的噪聲控制措施,提煉歸納控制噪聲污染的基本措施;探究實踐:通過自學的方式,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以及它們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提升自學能力;態度責任:通過了解噪聲的產生和傳播方式,了解控制噪聲污染的有效措施,并運用至生產生活中。重點 區分超聲波和次聲波;控制噪聲的主要措施難點 超聲濾和次聲波比較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聲音的三要素是指 、 、 ; 2、音調受 的影響,響度受 和距離的影響;而音色受 的影響; 3、頻率的單位是 ,響度的單位是 。 4、聲音的傳播是以 的形式進行的,既可傳播 還可傳播信息。所以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過渡:聲音,除了被用于人類交流外,還有許多的其他應用。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聲音的利用1、回聲: 回聲是聲音的反射現象。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就會被反射,形成回聲。 2、形成回聲的條件: 當障礙物離人較遠時,人發出的聲音經過較長時間(大于0.1s)回到耳邊,人們就能把回聲和原聲區分開來。 當障礙物離人較近時,聲音被很快反射回到耳邊,此時,人們區分不出回聲和原聲。 3、人類對聲的利用: (1)消除回聲,增強聽覺效果: 為獲得更好的聲音感覺,音樂廳中常采用消除回聲的設計,使聽眾獲得更好的聽覺感受。 (2)聲吶系統的應用: 利用回聲定位原理,科學家發明了聲吶。利用聲吶系統,人們可以測 量海洋的深度,繪制海底地形圖。漁船還可以利用聲吶獲得魚群的信息。汽車上安裝的倒車雷達,也是利用了回聲定位原理。(3)超聲波的利用: 利用超聲波掃描可以得到人體內部各器官的圖像,以獲得人體內部是否有病變的準確信息,確診病情,然后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超聲波儀器也可用來檢查孕婦腹中胎兒的發育情況:醫生用一個小小的探頭在胎兒所在的位置慢慢移動,探頭會發出超聲波,超聲波接收儀接收并測量反射回來的超聲波,通過處理后就會形成一幅超聲波掃描圖,醫生可以在屏幕上觀察胎兒發育的情況。 日常生活中也越來越多地使用超聲波,如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洗牙等。(附視頻)(4)人類對次聲波的利用: 自然界中的許多現象,如地震、火 山噴發、海嘯、臺風等,都伴有次聲波的產生。 次聲波可傳播很遠的距離,發生地震、臺風、核爆炸時,即使在幾千千米以外,使用靈敏的聲學儀器也能接收到它們產生的次聲波。 通過處理這些信息,可以確定聲源的方位和強度等。 4、一些動物對聲的利用: (1)蝙蝠的回聲定位: 蝙蝠通常在夜間出來活動,它的視覺較差,但從來不會撞到樹枝等障礙物,并且能夠以很高的精度確認目標。原來,蝙蝠在飛翔時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超聲波碰到獵物時會被反射回來,根據回聲傳來的方位和時間,蝙蝠可以確定獵物的方位及距離。蝙蝠采用的定位方法叫作回聲定位。 (2)一些動物的特殊交流方式: 不同的動物感受聲波的頻率范圍不同。 如大象可以利用次聲波傳遞信息,進行交流;海豚可以利用超聲波交流,等。 科學閱讀:動物利用大地振動波互相聯絡二、噪聲及其控制 1、樂音與噪聲: (1)樂音:使人輕松愉快的聲音,稱為樂音。 如,清脆的鳥鳴聲、悠揚的樂聲、悅耳的歌聲。 (2)噪聲:使人煩躁不安的聲音,稱為噪聲。 如,馬路上的 嘈雜聲、飛機的轟鳴聲等。噪聲往往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學習及工作,甚至還會損害人體健康。 2、噪聲是一種環境污染: 噪聲是發聲體作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雜亂無章的聲音。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凡影響人們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聲音都是噪聲。 例如,學習時,周圍傳來的優美的音樂對你來說也許是噪聲。噪聲妨礙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有害健康,被列為國際公害。 人們把噪聲稱作“隱形殺手”。現代城市把控制噪聲列入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家用電器設計要求盡可能降低噪聲,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通過立法頒布了噪聲污染標準。我國政府規定,學校、居民住宅區的環境噪聲,白天不能超過55dB,夜間不能超過45dB。3、噪聲的來源: 噪聲的波形沒有規則,是雜亂無章的。噪聲的成因較多,主要來源有:交通噪聲、工業噪聲、生活噪聲、建筑工地噪聲、娛樂噪聲、設備噪聲、自然噪聲等。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新的噪聲源也在不斷出現,因此噪聲污染防治是一個持續性的挑戰。 視頻:噪聲的危害4、噪聲防治: 控制噪聲一般從三個方面考慮: ①控制噪聲產生;②阻斷噪聲傳播;③防止噪聲入耳。 科學閱讀:我國古代在聲學方面取得的成就 聲音是可以反射的了解回聲的形成條件:距離、時間人類對聲音的利用例子較多,但學生不甚了解,舉例加以說明使學生理解科學的運用有利于生活質量科學的應用于生活,學有所用對動物的特殊交流產生興趣,樹立熱愛動物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噪聲作為一種環境污染 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理解噪聲預防的原理學會保護,減小噪聲的危害課堂練習 1、超聲波有2個特點:一個是能量大,二是沿直線傳播,下列各例中利用超聲波能量大的是( A )A.超聲波加濕器使藥液霧化后讓病人吸入治療咽喉炎癥B.蝙蝠利用超聲波確定食物及障礙的位置C.醫院利用“B超”檢查體內情況D.用超聲波探測水庫大壩是否有空隙裂紋2、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C ) 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以聲波的形式傳播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不同C.“引吭高歌”“低聲細語”中的“高”“低”描述的是聲音的音調D.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其振動頻率低于人類聽覺的下限3、學習聲波的課堂中,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下列有關發言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B )。A.小明說,可以用超聲波測量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B.小紅說,可以用超聲波測量海面到海底的距離C.小李說,有些小動物可以預感地震是聽到了產生的超聲波D.小陳說,在相同溫度和介質的情況下,超聲波的傳播速度要快于次聲波的傳播速度4、下列各項有關控制噪聲的具體措施中,屬于控制噪聲聲源的措施是 ;屬于阻擋噪聲傳播的措施是 ;屬于防止噪聲進入人耳的措施的是 。A、城市禁鳴喇叭 B、紡織女工帶上耳塞 C、城市高架橋上安裝隔音屏 D、在噪聲車間內安放吸聲材料 E、在馬路和住宅間植樹造林 F、開作戰機的飛行員帶上頭盔 答案:A;CDE;BF5、小明學了聲音的知識后,對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興趣,于是他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①搜集各種材料,如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襪子;②把鐘放到一個盒子里,將衣服蓋在鐘上方,然后逐漸遠離盒子直到聽不到嘀嗒聲,記下此時人離盒子的距離;③依次分別將各種材料蓋在鐘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得到下表的數據。(1)小明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的聲音響度越 (選填 “大”或“小”)的原理。(2)根據實驗數據,上述待測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 。 (3)根據小明的實驗結果,可以作出一個推測:表面 的材料隔音性能較好。(選填“平整光滑”或“粗糙多孔”)參考:(1)小(2)塑料袋(3)粗糙多孔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板書設計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7張PPT)(浙教版)八年級上1.3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第1章“第2課時”對環境的察覺01學習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分層作業學習目標科學觀念:能區分超聲波和次聲波,了解超聲波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了解控制噪聲污染的三種措施;科學思維:通過了解生活中的噪聲控制措施,提煉歸納控制噪聲污染的基本措施;探究實踐:通過自學的方式,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以及它們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提升自學能力;態度責任:通過了解噪聲的產生和傳播方式,了解控制噪音污染的有效措施,并運用至生產生活中。復習導入1、聲音的三要素是指 、 、 ;2、音調受 的影響,響度受 和距離的影響;而音色受 的影響;3、頻率的單位是 ,響度的單位是 。4、聲音的傳播是以 的形式進行的,既可傳播還可傳播信息。所以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音調 響度 音色頻率 振幅發聲體的材料、結構赫茲 分貝聲波能量聲音,除了被用于人類交流外,還有許多的其他應用。探究新知一、聲的利用1、回聲:回聲是聲音的反射現象。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就會被反射,形成回聲。2、形成回聲的條件:當障礙物離人較遠時,人發出的聲音經過較長時間(大于0.1s)回到耳邊,人們就能把回聲和原聲區分開來。當障礙物離人較近時,聲音被很快反射回到耳邊,此時,人們區分不出回聲和原聲。探究新知3、人類對聲的利用:(1)消除回聲,增強聽覺效果:為獲得更好的聲音感覺,音樂廳中常采用消除回聲的設計,使聽眾獲得更好的聽覺感受。(2)聲吶系統的應用:利用回聲定位原理,科學家發明了聲吶。利用聲吶系統,人們可以測 量海洋的深度,繪制海底地形圖。漁船還可以利用聲吶獲得魚群的信息。汽車上安裝的倒車雷達,也是利用了回聲定位原理。利用聲吶獲取海底信息探究新知(3)超聲波的利用:利用超聲波掃描可以得到人體內部各器官的圖像,以獲得人體內部是否有病變的準確信息,確診病情,然后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超聲波儀器也可用來檢查孕婦腹中胎兒的發育情況:醫生用一個小小的探頭在胎兒所在的位置慢慢移動,探頭會發出超聲波,超聲波接收儀接收并測量反射回來的超聲波,通過處理后就會形成一幅超聲波掃描圖,醫生可以在屏幕上觀察胎兒發育的情況。日常生活中也越來越多地使用超聲波,如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洗牙等。視頻:超聲波洗眼鏡(4)人類對次聲波的利用:自然界中的許多現象,如地震、火 山噴發、海嘯、臺風等,都伴有次聲波的產生。次聲波可傳播很遠的距離,發生地震、臺風、核爆炸時,即使在幾千千米以外,使用靈敏的聲學儀器也能接收到它們產生的次聲波。通過處理這些信息,可以確定聲源的方位和強度等。探究新知4、一些動物對聲的利用:(1)蝙蝠的回聲定位:蝙蝠通常在夜間出來活動,它的視覺較差,但從來不會撞到樹枝等障礙物,并且能夠以很高的精度確認目標。原來,蝙蝠在飛翔時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超聲波碰到獵物時會被反射回來,根據回聲傳來的方位和時間,蝙蝠可以確定獵物的方位及距離。蝙蝠采用的定位方法叫作回聲定位。探究新知(2)一些動物的特殊交流方式:不同的動物感受聲波的頻率范圍不同。如大象可以利用次聲波傳遞信息,進行交流;海豚可以利用超聲波交流,等。海豚利用超聲波進行交流科學閱讀探究新知二、噪聲及其控制1、樂音與噪聲:(1)樂音:使人輕松愉快的聲音,稱為樂音。如,清脆的鳥鳴聲、悠揚的樂聲、悅耳的歌聲。(2)噪聲:使人煩躁不安的聲音,稱為噪聲。如,馬路上的 嘈雜聲、飛機的轟鳴聲等。噪聲往往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學習及工作,甚至還會損害人體健康。探究新知2、噪聲是一種環境污染:噪聲是發聲體作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雜亂無章的聲音。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凡影響人們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聲音都是噪聲。例如,學習時,周圍傳來的優美的音樂對你來說也許是噪聲。噪聲妨礙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有害健康,被列為國際公害。人們把噪聲稱作“隱形殺手”。現代城市把控制噪聲列入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家用電器設計要求盡可能降低噪聲,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通過立法頒布了噪聲污染標準。我國政府規定,學校、居民住宅區的環境噪聲,白天不能超過55dB,夜間不能超過45dB。3、噪聲的來源:噪聲的波形沒有規則,是雜亂無章的。噪聲的成因較多,主要來源有:交通噪聲、工業噪聲、生活噪聲、建筑工地噪聲、娛樂噪聲、設備噪聲、自然噪聲等。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新的噪聲源也在不斷出現,因此噪聲污染防治是一個持續性的挑戰。視頻:噪聲的危害(點擊圖片播放)探究新知4、噪聲防治:控制噪聲一般從三個方面考慮:①控制噪聲產生;②阻斷噪聲傳播;③防止噪聲入耳。道路隔音墻控制噪聲的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入耳舉例說明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控制噪聲的措施。討論交流舉 例市區內汽車鳴笛 市區內汽車喇叭禁鳴摩托車排氣管發出的聲音 在排氣管上加消聲器火車發出的聲音 鐵路兩邊建造隔音墻營業性場所噪聲 使用低噪音的擴聲設備公共活動場所噪聲 合理規劃城市和建筑布局生活活動噪聲 使用隔音材料進行裝修…… ……科學閱讀我國古代在聲學方面取得的成就我國古代在聲學方面有著輝煌的成就。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一批文物,其中有大量完整的骨哨和骨笛,至今仍能吹奏出和諧的旋律。這表明中國古人在史前時期對聲學就有了認識。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人們已能系統地掌握樂器的制造方法和相應的樂律等,能制造弦樂器和管樂器,以及鐘磬等打擊樂器。例如,近代出土的編鐘是由一系列大小不同的鐘組成的,能敲出高低不一而和諧的音調。我國古代工匠在建筑聲學技術方面也有豐富的經驗。例如,北京天壇的回音壁,巧妙地利用聲音的反射和聚焦現象,使聲音能沿著環形壁面傳播得很遠,并且在回音壁中心的三音石附近能清晰地分辨出三次回聲。這個奇特的建筑聲學設計,是天壇引起人們濃厚興趣的原因之一。課堂練習1、超聲波有2個特點:一個是能量大,二是沿直線傳播,下列各例中利用超聲波能量大的是( )A.超聲波加濕器使藥液霧化后讓病人吸入治療咽喉炎癥B.蝙蝠利用超聲波確定食物及障礙的位置C.醫院利用“B超”檢查體內情況D.用超聲波探測水庫大壩是否有空隙裂紋A課堂練習2、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 )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以聲波的形式傳播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不同C.“引吭高歌”“低聲細語”中的“高”“低”描述的是聲音的音調D.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其振動頻率低于人類聽覺的下限C課堂練習3、學習聲波的課堂中,同學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下列有關發言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A.小明說,可以用超聲波測量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B.小紅說,可以用超聲波測量海面到海底的距離C.小李說,有些小動物可以預感地震是聽到了產生的超聲波D.小陳說,在相同溫度和介質的情況下,超聲波的傳播速度要快于次聲波的傳播速度B課堂練習4、下列各項有關控制噪聲的具體措施中,屬于控制噪聲聲源的措施是 ;屬于阻擋噪聲傳播的措施是 ;屬于防止噪聲進入人耳的措施的是 。A、城市禁鳴喇叭。 B、紡織女工帶上耳塞。C、城市高架橋上安裝隔音屏。 D、在噪聲車間內安放吸聲材料。E、在馬路和住宅間植樹造林。 F、開作戰機的飛行員帶上頭盔。【答案】A;CDE;BFA課堂練習5、小明學了聲音的知識后,對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興趣,于是他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①搜集各種材料,如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襪子;②把鐘放到一個盒子里,將衣服蓋在鐘上方,然后逐漸遠離盒子直到聽不到嘀嗒聲,記下此時人離盒子的距離;③依次分別將各種材料蓋在鐘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得到下表的數據。(1)小明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的聲音響度越 (選填 “大”或“小”)的原理。(2)根據實驗數據,上述待測材料隔音性能最差的是 。(3)根據小明的實驗結果,可以作出一個推測:表面 的材料隔音性能較好。(選填“平整光滑”或“粗糙多孔”)小塑料袋粗糙多孔課堂總結1.3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2)……聲的利用、噪聲及其控制1、聲的利用:1)回聲:被反射回來的聲波;2)超聲波反射:蝙蝠回聲定位、聲吶、超聲波掃描儀、超聲波清洗器等;3)次聲波遠距離傳播,地震等常伴隨著次聲波;2、控制噪聲:1)噪聲:影響生活、工作,令人煩躁;國際公害;2)預防:①控制噪聲的產生 ②阻斷噪聲的傳播 ③防止噪聲入耳分層作業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學案中的“課后練習”;3、預習“光的反射”相關內容。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2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學 1.3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2) 學案.doc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學 1.3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2).pptx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學 1.3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2)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噪聲及其危害.mp4 超聲波洗眼鏡.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