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上科學§1.3聲音的特性與應用教學設計課題 1.3聲音的特性與應用(1)……聲音的特性 單元 一 學科 科學 年級 八上教材分析 “聲音的特性”是浙教版八上第1章第3節《聲音的特性與應用》的第1課時的教學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聲音的三個特性及其影響因素,了解聲音的豐富多彩;教材突出學生探究活動,通過探究音調由什么因素決定,讓學生能一邊探究,一邊體會,充分給了學生自主學習、體驗過程的機會。教材注重聯系實際,從生活到科學,從科學到社會,突出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注重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和培養。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聲音的三要素,了解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了解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樂音的音色不同; 科學思維:初步認識波形圖,能解讀波形圖體現的頻率與振動幅度;培養圖片分析能力,養成良好的科學習慣;探究實踐:通過活動,感受聲音三要素的本質不同;通過利用身邊的物品,感受音調的高低和影響因素;培養動手實踐的良好習慣;了解改變其聲音三要素的方法;態度責任: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和互相幫助的精神。重點 聲音的三要素及其影響因素難點 響度與音調的區別;解讀波形圖體現的頻率與振動幅度。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悠揚、悅耳的歌聲,使人們感到心情愉悅。尖銳的汽笛 聲、嘈雜的機器轟鳴聲,會讓人焦躁不安。 這些聲音有什么不同?不同的聲音為什么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聲音的特性 1、聲音: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是聲波通過聽覺神經在人的大腦里所留下的跡象。 (1)樂音: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音悅耳動聽,叫做樂音; (2)噪聲:各種影響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聲音,使人煩躁不安,稱為噪聲。 2、聲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 (2)響度: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 (3)音色:聲音的品質與特色,稱為音色。 3、不同的聲音具有不同的特性;聲音的特性由聲音的三要素決定。 任務一: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主要因素 人們能夠聽到的各種聲音,有的聽起來聲音尖銳,即調子高;有的聽起來聲音低沉,即調子低。 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 音調的高低與什么因素有關呢?探索活動:將一把鋼尺壓緊在桌面上, 用手撥動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重復實驗。仔細觀察鋼尺的振動快 慢,聽聽它發出的聲音,你發現了什么?鋼尺伸出不同的長度,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附視頻)現象: 鋼尺振動快,發出聲音的音調高;鋼尺振動慢,發出聲音的音調低。結論: 聲音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即二、音調及其影響因素 與頻率有關) 1、音調: 聲音的高低叫作音調。 人們能夠聽到的各種聲音,有的聽起來聲音尖銳,即音調子;有的聽起來聲音低沉,即音調低。 2、頻率: (1)頻率:物體每秒鐘振動的次數叫作頻率; 頻率的單位:赫茲 (赫,Hz) (2)頻率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 物體的振動頻率決定了聲音音調的高低,頻率高則音調高,頻率低則音調低。 任務二、認識波形探索活動: 1)取一套音叉。音叉上的數據表示該音叉所產生的聲音的頻率。敲擊不同的音叉會產生不同頻率的聲音。聽一聽音叉發出的聲音音調的高低。 2)把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計算機,觀察聲音的波形,比較不同 音叉發出聲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附視頻)現象: 聲音的頻率越高,波形就越密集; 聲音的頻率越低,波形就越稀疏。 結論: 不同的聲音,頻率不同,其波形也不同; 波形與頻率有關,頻率越高其波形越密集。 3、音調的調節: 唱歌或演奏樂器時,需要經常改變音調。唱歌時,肺部的空氣向上流過氣管,使聲帶產生振動,形成聲波,發出聲音。當演唱不同的音符時,人需要通過喉部的肌肉來改變聲帶振動的頻率,從而產生高低不同的音調。 4、一些聲音的頻率: (1)兒童說話的音調比成年人高,成年女性的音調比成年男性 高; (2)人的發聲頻率大約在85Hz到1100Hz之間。人唱歌時,C調“1”(“do”)的頻率是262Hz,D調“1”(“do”)的頻率是294Hz; 討論交流:一只蜜蜂飛過耳邊時,我們能聽到它飛翔時所發出的聲音??墒且恢缓w過耳邊時,我們卻聽不見。這是為什么?參考:人的聽覺是有一定限度的;密蜂振動頻率在人的聽覺范圍內,而蝴蝶振動頻率不在人的聽覺范圍內,所以聽不到。5、人的聽覺有一定的限度: 人對高音和低音的聽覺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為20~20000赫。 把高于20000Hz的聲波叫作超聲波,低于20Hz的聲波叫作次聲波。一般人是聽不到超聲波和次聲波的。 動物的聽覺范圍通常與人很不相同。大多數哺乳動物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比人類高得多。任務三、探索影響響度的因素 擊鼓越用力,聽到的鼓聲越響亮,響度就越大。響度是人們對聲音強弱的主觀感覺。那么,決定響度的因素是什么呢?探索活動: 1)如圖1.3-5所示,將乒乓球用細線懸吊起來,用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乒乓球,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 現象:音叉發聲時,乒乓球被彈開,且聲音越響時乒乓球被彈開幅度越大。 2)再敲擊音叉,使其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的實驗。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能否發現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說明:響度與振動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 3)在距離音叉較近處與較遠處聽音叉發出的聲音,聽到的聲音強弱有什么不同?發現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 現象與結論:離音叉越近時,聲音越強;離音叉越遠時,聲音越弱; 說明:聲音的響度與距離有關。 三、響度及其影響因素 1、響度: 聲音的強弱叫作響度。 擊鼓越用力,聽到的鼓聲越響亮,響度就越大。 2、響度與物體的振幅、距離都有關: 響度是人們對聲音強弱的主觀感覺。對于同一聲源發出的聲音,聲源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距離聲源越遠,聲波散播開來,聲音就越分散,聲音的響度也就越小。 3、響度的單位是分貝: 科學上,人們通常用分貝(dB)作為單位來計量聲音的強弱。 ﹡0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 ﹡30~40dB是較為安靜的環境; ﹡70dB的聲音會干擾人們談話、影響工作效率; ﹡長時間處于大于100dB的環境中對耳的聽力會造成損傷; ﹡大于120dB的聲音則會導致耳疼痛,甚至會造成永久性聽覺障礙而聽不到任何聲音。 4、保護聽力: #為了保護人們的聽力,聲音不能超過 90dB; #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 不能超過70dB; #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 聲音不能超過50dB。 #在嘈雜的環境中工作的人們,應戴上聽力防護設備。 四、音色1、音色: 音色體現聲音的品質與特色。 在許多同學同時講話時,即使沒有看到人,我們也可以分辨出某一同學的聲音。不同的樂器同時演奏時,即使它們發出的響度與音調相同,僅憑聽覺我們也可以把它們區分開來。這都是因為不同的發聲體的音色不同。 2、音色不同的聲音的波形不同: 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就不同,人聽到這些聲音的感覺也就不一樣。借助示波器,可以觀察到音色不同的聲音的波形。 如圖,不同樂器發出的音調相同的聲音的波形,如不同的樂器發出C 調的“1”(dou),波形不同。 科學閱讀:樂器的音調 從不同的聲音開始,提出聲音的三要素,并認識到聲音的三要素決定了不同的聲音特性通過動手完成探索任務,得出影響音調的因素,找出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通過操作任務認識波形特點認識到波形與頻率的關系響度的教學方法與上類似都是通過探索-現象分析-結論-歸納展開結合大量的圖片閱讀和講解來認識所學知識點,降低難度同時結合生活中的現象加深理解,鞏固所學課堂練習 1、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個音叉,比較音叉兩次發出的聲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A. 響度不同 B. 音調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頻率不同 2、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D )A. “響鼓也要重錘敲”,說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B. “用超聲波去除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了聲波的能量 C. “聞其聲知其人”,說明可以根據音色來判斷說話者 D. “公共場所不要大聲說話”是要求人們說話的聲音音調要低一些 3、聲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現出來.先將話筒接在示波器的輸入端,再將敲響的甲、乙兩個音叉分別對著話筒發出聲音,在示波器上出現了如圖所示的波形,通過對波形的分析,可知 音叉的音調高。 參考:乙4、如圖的做法中,不能改變音調的是( D )A.圖甲:用同一張卡片先后以不同的速度劃過梳齒 B.圖乙:用相同力度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C.圖丙:改變杯內水量,用濕手摩擦杯口發聲D.圖丁: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鋼尺5、小明在吉他演奏中發現,琴弦發出的音調與弦線的長度、粗細和張力有關。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計做研究,如圖1,其中a、b、c、d四根弦線的張力相同; ①若他選擇b、c兩弦線做實驗,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調與弦線________的關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調與弦線長度的關系,則應選擇________兩弦線做實驗;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結論: ;(2)請你據圖2判斷,在張力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住A點、B點、C點后撥動琴弦,發出的音調最低的是按住__ ___點,最高的是按住________點。 參考:(1)材料;b d;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弦線越長,發出的音調越低;弦線越粗,發出的音調越低。(2)B;A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板書設計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八上§1.3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1)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聲音的三要素; 2、了解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3、了解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4、不同發聲體發出樂音的音色不同;5、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一、知識點梳理:1、聲音的三要素是 、 、 ;2、音調是指聲音的 ,決定音調的是 ;3、頻率是指物體 ,其單位是 ;4、響度是指聲音的 ,決定響度的是 ;響度的單位是 ;5、人耳能聽到聲音的頻率范圍是 ;即人聽不到 和 ;6、音色是指發聲體的 和 ;7、不同樂器的音色不同,其在示波品中顯示的 不同;人對其的感覺也不同。二、例題講解例題1、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個音叉,比較音叉兩次發出的聲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響度不同 B. 音調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頻率不同 例題2、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響鼓也要重錘敲”,說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B. “用超聲波去除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了聲波的能量C. “聞其聲知其人”,說明可以根據音色來判斷說話者D. “公共場所不要大聲說話”是要求人們說話的聲音音調要低一些例題3、聲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現出來.先將話筒接在示波器的輸入端,再將敲響的甲、乙兩個音叉分別對著話筒發出聲音,在示波器上出現了如圖所示的波形,通過對波形的分析,可知_____音叉的音調高。例題4、如圖的做法中,不能改變音調的是( )A.圖甲:用同一張卡片先后以不同的速度劃過梳齒B.圖乙:用相同力度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C.圖丙:改變杯內水量,用濕手摩擦杯口發聲D.圖?。罕3咒摮呱斐鲎烂娴拈L度不變,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鋼尺例題5、小明在吉他演奏中發現,琴弦發出的音調與弦線的長度、粗細和張力有關。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計做研究,如圖甲,其中a、b、c、d四根弦線的張力相同;①若他選擇b、c兩弦線做實驗,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調與弦線________的關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調與弦線長度的關系,則應選擇________兩弦線做實驗;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結論: ;(2)請你據圖乙判斷,在張力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住A點、B點、C點后撥動琴弦,發出的音調最低的是按住________點,最高的是按住________點。三、課后練習:1、目前聲紋鎖在門禁系統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實現了傳說中“芝麻開門”的神話。聲紋鎖辨別聲音主要依據的是( )A. 音調 B. 響度 C. 音色 D. 頻率2、新“七不規范”中,“言語不喧嘩”提醒大家要控制聲音的 ( )A. 響度 B. 音調 C. 音色 D. 頻率 3、如圖,小華在唱《青藏高原》這首歌,老爺爺所說的話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時,要求聲音的 ( ) A. 音調高 B. 音調低 C. 響度大 D. 響度小 (第3題圖) (第4題圖)4、如圖所示,小秦改變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撥動尺子,尺子振動的快慢不同,他聽到的聲音不同。這表明 ( ) A. 音色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 B. 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 C. 響度跟人與聲源的距離無關 D. 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 5、關于音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音調的高低只與發聲體的長度有關 B. “聞其聲便知其人”判斷的依據就是音調 C. 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無關 D. 音調的高低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 6、把機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聽到表針走動的聲音較??;而把一個氣球放在手表與耳朵之間,并相互貼緊,聽到表針走動的聲音較大。這兩種情況下,聲音的主要差別是( )A. 音調 B. 響度 C. 音色 D. 頻率7、學校每周一的室外晨會上,為了使每個同學都清楚聽到廣播里的聲音,常用擴音設備來( )A. 加大聲音的速度 B. 提高聲音的音調 C. 改變聲音的音色 D. 增大聲音的響度8、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主要判斷依據是個人不同的音色B. “震耳欲聾”是指聲音的響度大C. 初中階段男生一般都要經歷的“變聲期”是指音調發生了改變D. “輕聲細語”指的是降低聲音的音調9、向保溫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聽聲音就能判斷瓶里水位的高低,這是因為 ( )A.隨著水位上升,音調逐漸變高 B.隨著水位上升,音調逐漸變低C.灌水過程中,音調不變,響度越來越大 D.灌水過程中,音調不變,響度越來越小10、人的耳廓具有收集聲音的作用。如圖所示,人對著聲源的方向把手掌卷曲起來放在耳廓旁。這樣做可以使聽到的聲音( )A. 響度增大 B. 音調升高 C. 音色改變 D. 頻率變大(第10題圖) (第11題圖) (第12題圖)11、醫生在診病時使用聽診器,聽診器 ( )A.能使心臟振動的振幅增加,響度增大 B.能改變心跳的頻率,使音調變調C.能改變心跳的音色,使聲音好聽些 D.能減少聲音傳播過程中的能量損耗12、如圖所示是用一個紙盒、兩根木條和四根寬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撥動a、b、c、d四根橡皮筋,_____的音調最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發聲的_____不同。13、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齒上劃,探究塑料片振動發聲的高低與振動快慢的關系. 活動1:如圖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齒上劃兩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 活動2:如圖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兩把塑料梳子的齒上用同樣的速度劃一次。 (1)比較活動1中聽到的兩次聲音,分析音調的高低與劃得快慢的關系: ;(2)比較活動2中聽到的兩次聲音,分析音調的高低與梳齒疏密的關系: ;(3)通過探究,可以分析得出結論是 。14、學習科學要學會利用書籍的信息進行反思,并從中獲取新的信息。(1)關于聲音的速度,課本上是這樣描述的:“15℃時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從描述中我們可以得到:聲音的傳播速度與溫度和 有關;(2)借助示波器,可以觀察到不同聲音的波形。如圖是兩個不同的發聲體A和B發出的音調和響度不同的波形示意圖,其中發聲體 的音調高;(3)運用聲吶系統向海底發射超聲波可以探測海洋深度,超聲波聲吶 (選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測距(比如地球與月球的距離)。(第14題圖) (第15題圖)15、如圖是形狀相似的三個鋼筆筆套管,它們的唯一不同就是長度不一樣,小龍同學發現:依次口吹這三個筆套時,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來 越低。小龍在查閱資料后終于弄懂了口吹筆套時,振動發聲的物體是筆套內的空氣柱?;卮鹣铝袉栴}:(1)根據上述實驗現象可得出結論:吹筆套管產生聲音的音調跟________有關;(2)事后小龍根據這個實驗在課余時間制作的一個竹笛(如圖),在竹管開口①處向管內吹氣時,竹笛可以發出美妙的笛聲,推拉鐵絲環⑥時,音調可以改變,吹奏歌曲.則當布團⑤分別位于a、b、c三個位置時,竹笛發聲音調最高的位置 。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1、響度 音調 音色 2、高低 頻率3、單位時間內振動的次數 赫茲(Hz) 4、輕重(大小、強弱) 振幅和距離 分貝(dB)5、20Hz-20000Hz 超聲波 次聲波 6、品質 特色7、波形二、例題講解:例題1、A解析: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個音叉,音叉兩次的振幅不同,所以音叉兩次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故A符合題意。例題2、D解析:A、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正確;B、聲波可以傳遞能量,可以用超聲波去除人體內的結石,正確;C、不同人說話的特點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正確;D、大聲說話是指人們說話的聲音的響度大,不是指音調.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D符合題意。 例題3、乙解析:單位時間內振動的次數越多,其頻率越高,音調也越高,故乙音調比甲高。例題4、D解析:用同一張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劃過梳齒,梳齒振動的快慢不一樣,聲音的音調不同;用相同力度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編鐘振動的快慢不一樣,聲音的音調不同;改變杯內水量,水量多的難振動,用濕手摩擦杯口發聲時,振動的快慢不一樣,聲音的音調不同;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變,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鋼尺,振幅不一樣,聲音的響度不一樣,但振動的頻率相同,音調不變。例題5、(1)材料;b d;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弦線越長,發出的音調越低;弦線越粗,發出的音調越低。(2)B;A解析:(1)①根據圖片可知,c、d兩弦材料不同,因此研究的是音調與弦線的材料的關系;②探究音調與弦線長度的關系時,必須控制弦的材料和粗細相同而改變長度,故選bd;③小明得出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弦線越長,發出的音調越低;弦線越粗,發出的音調越低。 (2)A、C兩點弦的粗細,材料相同,A點的長度小,因此A點的音調比C點的音調高;B、C兩點弦的材料和長度相同,C點的弦更細,那么C點的音調比B點的音調高。因此音調最高的是A點,最低的在B點。三、課后練習:1、C 2、A 3、B 4、B 5、A 6、B 7、A 8、A9、A 10、D 11、A12、d 響度13、(1)塑料片劃得越慢,塑料片振動越慢,音調越低;(2)塑料片劃動速度一定,梳齒越疏,塑料片振動越慢,塑料片音調越低;(3)音調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音調越高。14、(1)介質(2)A(3)不能15、(1)空氣柱長短(2)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9張PPT)(浙教版)八年級上1.3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第1章“第1課時”對環境的察覺01學習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分層作業學習目標科學觀念:了解聲音的三要素,了解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了解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樂音的音色不同;了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科學思維:初步認識波形圖,能解讀波形圖體現的頻率與振動幅度;培養圖片分析能力,養成良好的科學習慣;探究實踐:通過活動,感受聲音三要素的本質不同;通過利用身邊的物品,感受音調的高低和影響因素;培養動手實踐的良好習慣;了解改變其聲音三要素的方法;態度責任: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和互相幫助的精神。新知導入悠揚、悅耳的歌聲,使人們感到心情愉悅。尖銳的汽笛 聲、嘈雜的機器轟鳴聲,會讓人焦躁不安。這些聲音有什么不同?不同的聲音為什么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探究新知一、聲音的特性1、聲音: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是聲波通過聽覺神經在人的大腦里所留下的跡象。(1)樂音: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音悅耳動聽,叫做樂音;(2)噪聲:各種影響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聲音,使人煩躁不安,稱為噪聲。2、聲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2)響度: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3)音色:聲音的品質與特色,稱為音色。3、不同的聲音具有不同的特性;聲音的特性由聲音的三要素決定。探究新知任務一、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主要因素人們能夠聽到的各種聲音,有的聽起來聲音尖銳,即調子高;有的聽起來聲音低沉,即調子低。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音調的高低與什么因素有關呢?探索活動:將一把鋼尺壓緊在桌面上, 用手撥動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重復上述實驗。仔細觀察鋼尺的振動快 慢,聽聽它發出的聲音,你發現了什么?鋼尺伸出不同的長度,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點擊圖片可播放)探究新知現象:結論:鋼尺振動快,發出聲音的音調高;鋼尺振動慢,發出聲音的音調低。聲音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即與頻率有關)探究新知二、音調及其影響因素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作音調。人們能夠聽到的各種聲音,有的聽起來聲音尖銳,即音調子;有的聽起來聲音低沉,即音調低。2、頻率:(1)頻率:物體每秒鐘振動的次數叫作頻率;頻率的單位:赫茲 (赫,Hz)(2)頻率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物體的振動頻率決定了聲音音調的高低,頻率高則音調高,頻率低則音調低。探究新知探索活動:1)取一套音叉。音叉上的數據表示該音叉所產生的聲音的頻率。敲擊不同的音叉會產生不同頻率的聲音。聽一聽音叉發出的聲音音調的高低。2)把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計算機,觀察聲音的波形,比較不同 音叉發出聲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任務二、認識波形探究新知現象:結論:聲音的頻率越高,波形就越密集;聲音的頻率越低,波形就越稀疏。不同的聲音,頻率不同,其波形也不同;波形與頻率有關,頻率越高其波形越密集。視頻輔助教學:波形探究新知3、音調的調節:唱歌或演奏樂器時,需要經常改變音調。唱歌時,肺部的空氣向上流過氣管,使聲帶產生振動,形成聲波,發出聲音。當演唱不同的音符時,人需要通過喉部的肌肉來改變聲帶振動的頻率,從而產生高低不同的音調。4、一些聲音的頻率:(1)兒童說話的音調比成年人高,成年女性的音調比成年男性高;(2)人的發聲頻率大約在85Hz到1100Hz之間。人唱歌時,C調“1”(“do”)的頻率是262Hz,D調“1”(“do”)的頻率是294Hz。思考討論一只蜜蜂飛過耳邊時,我們能聽到它飛翔時所發出的聲音??墒且恢缓w過耳邊時,我們卻聽不見。這是為什么?人的聽覺是有一定限度的;密蜂振動頻率在人的聽覺范圍內,而蝴蝶振動頻率不在人的聽覺范圍內,所以聽不到。探究新知5、人的聽覺有一定的限度:人對高音和低音的聽覺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為20~20000赫。把高于20000Hz的聲波叫作超聲波,低于20Hz的聲波叫作次聲波。一般人是聽不到超聲波和次聲波的。動物的聽覺范圍通常與人很不相同。大多數哺乳動物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比人類高得多。探究新知擊鼓越用力,聽到的鼓聲越響亮,響度就越大。響度是人們對聲音強弱的主觀感覺。那么,決定響度的因素是什么呢?任務三、探索影響響度的因素探索活動:1)如圖1.3-5所示,將乒乓球用細線懸吊起來,用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乒乓球,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2)再敲擊音叉,使其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的實驗。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能否發現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3)在距離音叉較近處與較遠處聽音叉發出的聲音,聽到的聲音強弱有什么不同?發現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音叉發聲時,乒乓球被彈開,且聲音越響時乒乓球被彈開幅度越大。響度與振動幅度有關,振動幅度越大,響度越大。離音叉越近時,聲音越強;離音叉越遠時,聲音越弱;說明:聲音的響度與距離有關。探究新知三、響度及其影響因素1、響度:聲音的強弱叫作響度。擊鼓越用力,聽到的鼓聲越響亮,響度就越大。2、響度與物體的振幅、距離都有關:響度是人們對聲音強弱的主觀感覺。對于同一聲源發出的聲音,聲源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距離聲源越遠,聲波散播開來,聲音就越分散,聲音的響度也就越小。探究新知3、響度的單位是分貝:科學上,人們通常用分貝(dB)作為單位來計量聲音的強弱。﹡0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30~40dB是較為安靜的環境;﹡70dB的聲音會干擾人們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時間處于大于100dB的環境中對耳的聽力會造成損傷;﹡大于120dB的聲音則會導致耳疼痛,甚至會造成永久性聽覺障礙而聽不到任何聲音。探究新知4、保護聽力:#為了保護人們的聽力,聲音不能超過 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 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 聲音不能超過50dB。#在嘈雜的環境中工作的人們,應戴上聽力防護設備。射擊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戴上特制的耳塞探究新知四、音色1、音色:音色體現聲音的品質與特色。在許多同學同時講話時,即使沒有看到人,我們也可以分辨出某一同學的聲音。不同的樂器同時演奏時,即使它們發出的響度與音調相同,僅憑聽覺我們也可以把它們區分開來。這都是因為不同的發聲體的音色不同。猜猜,我是誰?聽出來了,是二姨!探究新知2、音色不同的聲音的波形不同: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就不同,人聽到這些聲音的感覺也就不一樣。借助示波器,可以觀察到音色不同的聲音的波形。如圖,不同樂器發出的音調相同的聲音的波形,如不同的樂器發出C 調的“1”(dou),波形不同。科學閱讀樂器的音調各種樂器看上去千差萬別,演奏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它們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通過振動發出聲音。樂器可以分為三種主要的類型:弦樂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弦樂器:像吉他、二胡、小提琴等弦樂器都是通過弦的振動而發聲的。短而細的弦振動的頻率高,發出聲音的音調就高;長而粗的弦振動的 頻率低,發出聲音的音調就低。演奏者演奏時,通過手指在弦上不同位置的按壓來改變弦振動的頻率,從而改變音調高低。弦的振動幅度越大,發出的聲音越響。管樂器:有銅管樂器和木管樂器之分。如小號和長號等銅管樂器,演奏者對著樂器的吹口吹氣,使樂器內的空氣柱振動,通過按壓活瓣或移動拉管來調整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調。長笛等木管樂器,演奏時管中的空氣柱會發生振動而發聲,演奏者通過堵住和放開特定的音孔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從而使長笛產生不同的音調。空氣柱越長,音調就越低。打擊樂器:如鼓、鑼等打擊樂器受到打擊時發生振動而產生聲音。鼓皮張得越緊,鼓面會振動得越快,音調就越高。擊鼓的力量越大,鼓皮振動的幅度就越大,聲音就越響亮。課堂練習1、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個音叉,比較音叉兩次發出的聲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響度不同 B. 音調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頻率不同 A課堂練習2、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響鼓也要重錘敲”,說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B. “用超聲波去除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了聲波的能量C. “聞其聲知其人”,說明可以根據音色來判斷說話者D. “公共場所不要大聲說話”是要求人們說話的聲音音調要低一些D課堂練習3、聲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現出來.先將話筒接在示波器的輸入端,再將敲響的甲、乙兩個音叉分別對著話筒發出聲音,在示波器上出現了如圖所示的波形,通過對波形的分析,可知 音叉的音調高。乙課堂練習4、如圖的做法中,不能改變音調的是( )A.圖甲:用同一張卡片先后以不同的速度劃過梳齒B.圖乙:用相同力度敲擊大小不同的編鐘C.圖丙:改變杯內水量,用濕手摩擦杯口發聲D.圖?。罕3咒摮呱斐鲎烂娴拈L度不變,用大小不同的力撥動鋼尺D課堂練習5、小明在吉他演奏中發現,琴弦發出的音調與弦線的長度、粗細和張力有關。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計做研究,如圖1,其中a、b、c、d四根弦線的張力相同;①若他選擇b、c兩弦線做實驗,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調與弦線________的關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調與弦線長度的關系,則應選擇________兩弦線做實驗;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結論: ;(2)請你據圖2判斷,在張力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住A點、B點、C點后撥動琴弦,發出的音調最低的是按住 點,最高的 是按住_____點。材料b d相同條件下,弦線越長,發出的音調越低;弦線越粗,發出的音調越低BA課堂總結1.3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1)……聲音的特性聲音的特性(三要素)音調:聲音的高低頻率決定音調高低;頻率高、音調高;頻率:單位時間內物體振動的次數,單位:赫茲 (Hz)超聲波:頻率大于20000Hz 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人有聽力范圍: 20000Hz~20Hz響度:聲音的強弱振幅和距離決定響度強弱;振幅大、距離近,響度大;振幅單位:分貝 (dB)音色:聲音的品質和特色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決定音色。分層作業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學案中的“課后練習”;3、預習“聲音的利用、噪聲及其控制”相關內容。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2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學 1.3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1).pptx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學 1.3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1)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學 1.3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2)學案.doc 波形.wmv 音調與頻率關系實驗(鋼尺).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