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章 對環境的察覺 單元測驗(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章 對環境的察覺 單元測驗(含解析)

資源簡介

第一章對環境的察覺單元測驗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60分。
1.當我們身體不舒服時,父母經常用手背來感覺我們是否發燒,這是因為手背皮膚表面分布有下列哪種感受器()
A. 痛覺感受器 B. 觸覺感受器 C. 味覺感受器 D. 溫感受器
2.皮膚上分布著多種感受器,能感知多種信息的刺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
A. 皮膚感覺主要有四種,即觸壓覺、痛覺、冷覺和熱覺
B. 皮膚可感覺外界物體的大小、形狀、軟硬、冷熱等多種信息
C. 皮膚上的感受器的多少決定皮膚感覺的靈敏性
D. 全身各個部位對各種刺激的敏感性是相同的
3.小柯感覺頭痛鼻塞,沒有胃口,媽媽用手背觸碰了小柯的額頭,判斷他發熱了。媽媽帶小柯去醫院抽血檢查、配藥,抽血時的疼痛、藥物的苦味都讓小柯非常難受。于是小柯產生了一些想法,其中錯誤的是(  )
A. 味覺與嗅覺是會相互影響的
B. 若沒有痛覺,生活將更加方便
C. 媽媽用手背感受體溫是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熱比較敏感
D. 小柯感受到媽媽手的觸碰,其壓力感受器在皮膚的真皮層
4.如圖,指壓板是常見的游戲道具。當腳踩在指壓板上時,游戲者會疼痛難忍,游戲者感受板的軟硬程度和形成痛覺的部位分別是(  )
A. 皮膚 神經 B. 神經 皮膚 C. 皮膚 大腦 D. 大腦 皮膚
5.關于聲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聲音具有能量 B. 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 有振動就能聽到聲音 D. 聲音在液體中傳播得比在固體中快
6.手機培養了許多“低頭族”,長期看手機會損傷對光敏感的細胞,使視力下降;而長期用藍牙耳機則會損傷對聲波敏感的細胞,使聽力下降。上述兩類細胞分別位于()
A. 外耳道、虹膜 B. 鼓膜、瞳孔 C. 視網膜、耳蝸 D. 耳蝸、鞏膜
7.下列與人耳有關的內容,說法錯誤的是( )
A. 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內耳聽覺神經大腦
B. 內耳中的前庭和半規管只與暈車暈船有關
C. 乘坐飛機時,當飛機起飛或降落時嚼口香糖的目的是使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
D. 鼻咽部有炎癥時,要及時就診,以免引起中耳炎
8.位于我省永濟市普救寺中的鶯鶯塔如圖所示,它是我國現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兩石相擊,便可聽到“呱、呱”的回聲,類似青蛙鳴叫,并且聲音也變得格外響亮。關于此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以兩石相擊”主要是空氣振動發聲 B. “類似青蛙鳴叫”是指音色相近
C. “變得格外響亮”是指音調變高 D. “呱、呱”的回聲一定是噪聲
9.如圖所示,為甲、乙樂器發聲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響度相同 B. 音調相同 C. 響度、音調均相同 D. 響度、音調均不同
10.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音叉,音叉發聲的音調會不同
B. “聞其聲辨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
C. 超聲波能排除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聲波傳遞信息
D. 房間的窗戶安裝雙層玻璃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11.如圖,下列為光線在空氣與玻璃的界面處發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圖,其中正確的是()
A. B.
C. D.
12.如圖所示,對下列光學現象的解釋或描述中,正確的是(  )
A. 圖甲中人看到海市蜃樓時,沒有光線進入人的眼睛
B. 人看向圖乙水面時,看到樹和魚的光學原理是不一樣的
C. 圖丙是光纖通信的示意圖,不論入射角多大,都不會發生折射現象
D. 圖丁手影游戲說明光永遠是沿直線傳播的
13.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浙江余姚通濟橋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現象
B. 影子的形成說明了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C. 紅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能使熒光物質發光
D. 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4.如圖,這是近視眼及其矯正的光路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近視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 近視眼看遠處的物體時,像形成于視網膜前方
C. 矯正近視眼的方法是配戴合適度數的凸透鏡
D. 矯正近視眼前,像離視網膜越近,配戴眼鏡的度數越高
15.如圖甲所示,小科將一個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畫前,驚奇地發現透過水杯看到漫畫中的老鼠變“胖”了,還掉頭奔向貓,如圖乙所示。關于此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透過水杯看到變“胖”的老鼠是虛像
B. 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相當于一個凹透鏡
C. 將漫畫靠近水杯一些,透過水杯看到的老鼠始終是掉頭的
D. 此時漫畫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離應滿足f<u<2f,與投影儀成像原理相同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30分。
16.“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嗅覺的形成部位在 ______ ,這句話形容的是嗅覺的 ______ 現象。
17.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 。從鋼琴和長笛等樂器中發出有規律的、悅耳的聲音叫做 。如圖所示,蝙蝠是靠 探測飛行中的障礙和發現昆蟲。

18.為了緩解交通壓力,許多城市都修建了輕軌,但是輕軌在運行時會產生噪聲,可以過 ______ 傳遞到周圍的居民區。為了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輕軌緊鄰居民區的地方大都會安裝封閉的玻璃屏,這是 ______ 減弱噪聲。
19.如圖所示為某科技小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時,“火焰琴”的琴聲是由塑料管內空氣柱 ______ 產生的。實驗時發出的各種聲音傳到隔壁上課班級,這些聲音對于隔壁班級而言是 ______ (選填“噪聲”或“樂音”)。
20.小華同學用激光筆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現兩個紅點A和B。若保持入射點不變,欲使A點上移至,應使入射光線繞著入射點沿 (選填“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若保持入射光線不變,欲使B點下移至,應使水面 (選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變化過程中,折射角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21.小明用手機拍照,發現手機鏡頭過于靠近拍攝對象時無法正常對焦,拍出的照片模糊,此時像成在感光器(相當于光屏) ______ (選填“前”或“后”)。小明發現將 ______ 透鏡緊靠在手機鏡頭上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從而理解了手機微距鏡頭的工作原理。
22.如圖所示為水位測量儀的示意圖。A點與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從A點發出的一束與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變的激光,經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點處形成一個光斑,光斑位置隨水位變化而發生變化。
(1)A點與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像(填“虛”或“實”);
(2)A點與水面相距2m,則A與它在水中的像A'之間的距離為 m;
(3)入射光線不變,光斑B向左移動,說明水位 (選填“上升”或“下降”)了。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38分。
23.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感受器官。若同時刺激皮膚上的兩個點,當兩點的距離小于一定程度時,就會被感覺成一個點。人能分辨皮膚上兩點刺激的最小距離被稱為兩點閾。兩點閾越小,表明兩點辨別能力越精確。身體不同部位的兩點閾是不一樣的,研究者發現兩點閾大小與神經分布的密度有關。下表是溫斯坦在1968年的部分實驗數據。請分析回答:
身體不同部位的兩點閾(單位:毫米)
裸露部位 覆蓋部位
中指指尖 上唇 前頜 胸部 肩部 背部
2.5 5.5 15.0 36.0 41.0 44.0
(1)刺激皮膚能引起人體產生觸覺,這是因為皮膚中含有________組織,觸覺是在________(部位)形成的。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人體________(具體部位)對刺激最為敏感,
24.小金進行了如下兩個有關聲音的實驗,請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1】如圖1,小金在鼓面撒上一些綠豆,并敲打鼓面。
(1)敲擊鼓面時發出聲音,且可以看到綠豆在跳動,這現象說明發聲物體在 ______ 。
(2)用更大的力敲打鼓面,此時鼓發出的聲音 ______ 。(選填“音高更高”或“音量更大”)
(3)鼓面上放綠豆的目的是 ______ 。
【實驗2】如圖2,小金用橡皮槌輕輕敲擊大小不同的音叉并繪制了柱狀圖。
(4)通過觀察柱狀圖,發現的規律是 ______ 。
25.小明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得到的實驗數據如表: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大小
1 40.0 13.0 縮小
2 30.0 15.0 縮小
3 20.0 20.0 等大
4 15.0 30.0 放大
5 12.0 60.0 放大
(1)當蠟燭離透鏡中心60cm時,像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為 ______ 。
A.10cm~13cm
B.13cm~18cm
C.18cm~20cm
(2)實驗中,小明將物體由距離透鏡40cm處勻速移動到距離透鏡20cm處,所用時間為2s。在這段時間中,像移動速度在 ______ 。
A.逐漸變慢
B.保持不變
C.逐漸變快
(3)小明取下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的某個位置,移動光屏后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當他拿掉自己的眼鏡后,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______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
26.如圖所示,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準備的實驗器材有:玻璃板,A、B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白紙,鉛筆,光屏,需要添加的測量器材是_________。
(2)探究像與物到平面鏡距離的特點時,應多次改變__________________,測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
(3)撤去蠟燭B,放一光屏到B撤走時的位置,直接觀察光屏,看不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__。
(4)若在蠟燭B的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呈現出蠟燭A的像。
(5)實驗中,看到點燃的蠟燭A通過玻璃板成了兩個像,其中距離觀察者較遠的像是來自蠟燭A的入射光經過玻璃板_________形成的。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 B.兩次反射,一次折射
C.一次反射,兩次折射 D.兩次反射,兩次折射
27.如圖甲所示,光具座上從左到右依次為F光源、凸透鏡、光屏,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當三者分別處于光具座20cm處、50cm處、80cm處時,恰好在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的像。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凸透鏡的焦距_______cm;
(2)若小余想給大家展示投影儀中的凸透鏡成像的原理,他應該將F光源向右移動到光具座_______cm刻度范圍之間,再將光屏向右移動到適合位置時,便能在光屏中央找到一個清晰的像。此時從光屏左側觀察,小余看到的像可能是_______;
A.B  .C  .D  .
(3)若小余將F光源從光具座取下,使其緊靠在裝滿水的圓柱形玻璃杯左側(圖乙)。現將F光源逐漸水平向左移動,右側的小余透過杯子觀察該過程中像的變化。小余看到的像可能是(  )
A. B. C. D.
(4)小余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研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在上述探究活動中,若已知蠟燭與光屏間的距離為L0,與凸透鏡第一次所在位置A間的距離為L,如圖乙所示,則該透鏡焦距f_______(填“>”、“<”或“=”)L,透鏡先后兩次所在位置A、B之間的距離s=_______(用L0、L表示)。
四、分析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
28.雷雨交加的夜里,小林同學先看到閃電后約5s聽到雷聲,請問:
(1)為什么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
(2)小林距雷電產生的地方大約有多遠?(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約為340m/s)
五、解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6分。
29.(本小題6分)
周末,小明同學跟隨學校勞動實踐團隊走進草莓園,看到了一個個紅草莓躺在綠葉中間。他摘下一個,聞到了特有的香味,送進嘴里嘗起來,“又酸又甜的”。
(1)小明運用了哪些感覺器官?__________(說出一個即可)。
(2)小明看到草莓后形成視覺的部位是__________(填“視網膜”或“大腦”)。
(3)小明在草莓園里待了一會后,再也感覺不到起初那種香味了。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本小題10分)
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根據2024年國家衛健委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的總近視率達到了51.9%,其中初中生的近視率更是高達71.4%,青少年的近視防控成了當下的重要議題。
材料二:據央視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校大學生耳機使用率高達99.8%,而已經出現噪聲性聽力損傷的人數占比接近30%。
(1)近視的原因可用圖甲表示,應配戴_______透鏡來矯正視力;(選填“凸”或“凹”)
(2)青少年聽力受損的主要原因是佩戴耳機時聲音_______(填聲音的特性)過大,從而導致圖乙中④_______(填名稱)受損;進一步的研究顯示,過大的聲音還會導致聽神經等結構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因此,青少年應從自身做起,摒棄不良的用眼用耳習慣,從而更好的保護視力和聽力。
31.(本小題10分)
夏天人們常被蚊蟲叮咬問題困擾,蚊子的觸角和下顎須存在著嗅覺器官,通過檢測人體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其它代謝產物定位吸血目標。小塘同學自制一款家用CO2蚊蟲誘捕器(如圖所示),采用二氧化碳等化學因子做“誘蚊劑”誘蚊靠近,搭配“捕蚊裝置”實現抓捕滅蚊。
(1)小塘手臂被蚊子叮咬之后,叮咬部位出現瘙癢、紅腫癥狀,“瘙癢”的感覺是在__________形成的。
(2)小塘利用食醋和雞蛋殼制備“誘蚊劑”,結果聞到氣體中混雜酸味,請從微觀角度解釋“聞到酸味”的原因:__________。
(3)小塘在裝置中增加了紫光燈誘捕蚊子,因為查閱資料發現蚊子的復眼對紫光最敏感,有利于蚊子識別物體輪廓,定位吸血目標,這體現了__________相適應的觀念。
(4)伊蚊是多種重要傳染病的主要傳播媒介,通過叮咬感染者后再叮咬健康人實現病原體傳播,誘捕器滅蚊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環節。
第9頁,共9頁第一章對環境的察覺單元測驗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60分。
1.當我們身體不舒服時,父母經常用手背來感覺我們是否發燒,這是因為手背皮膚表面分布有下列哪種感受器()
A. 痛覺感受器 B. 觸覺感受器 C. 味覺感受器 D. 溫感受器
【答案】D
【解析】【分析】感受冷刺激(皮膚溫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溫刺激(皮膚溫度上升)的感受器,叫溫感受器。
【詳解】當環境使皮膚溫度上升時,溫感受器產生沖動,引起溫覺。因此。當我們身體不舒服時,父母經常用手背來感覺我們是否發燒,這是因為手背皮膚表面分布有溫感受器,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2.皮膚上分布著多種感受器,能感知多種信息的刺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  )
A. 皮膚感覺主要有四種,即觸壓覺、痛覺、冷覺和熱覺
B. 皮膚可感覺外界物體的大小、形狀、軟硬、冷熱等多種信息
C. 皮膚上的感受器的多少決定皮膚感覺的靈敏性
D. 全身各個部位對各種刺激的敏感性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解:皮膚的結構是由表皮和真皮組成的,表皮由上皮組織組成,真皮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真皮內由豐富的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能夠感受外界的冷、熱、觸、壓等刺激。
人體的各個部位對各種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如撫摸一般用手指尖,手指尖的觸覺神經末梢比較集中,手背上熱覺神經末梢比較豐富。
故選:D。
皮膚的真皮內由豐富的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能夠感受外界的冷、熱、觸、壓等刺激。
理解皮膚的結構與功能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3.小柯感覺頭痛鼻塞,沒有胃口,媽媽用手背觸碰了小柯的額頭,判斷他發熱了。媽媽帶小柯去醫院抽血檢查、配藥,抽血時的疼痛、藥物的苦味都讓小柯非常難受。于是小柯產生了一些想法,其中錯誤的是(  )
A. 味覺與嗅覺是會相互影響的
B. 若沒有痛覺,生活將更加方便
C. 媽媽用手背感受體溫是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熱比較敏感
D. 小柯感受到媽媽手的觸碰,其壓力感受器在皮膚的真皮層
【答案】B
【解析】解:A、嗅覺是可能會影響味覺的,因為嗅覺和味覺都是神經感覺器官,兩者是有一定關聯的,A正確。
B、痛覺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與自我保護反應之一。在人體受到不良刺激時,痛覺會提示人體正受到侵害,會提示人體及時防范不良刺激,及時采取自我保護措施。如果沒有了痛覺,那么人體就會對不良反應的敏感性下降,人體受侵害的就會增加,而且受到侵害自身還不容易察覺,這樣對人體的保護產生很不好的影響,因此若沒有痛覺,生活將非常不方便,B錯誤。
C、皮膚的真皮內由豐富的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能夠感受外界的冷、熱、觸、壓等刺激。其中手指尖的觸覺神經末梢比較集中,手背上熱覺神經末梢比較豐富,故媽媽用手背感受體溫是因為手背上的神經末梢對熱比較敏感,C正確。
D、皮膚的真皮層中有壓力感受器,小柯能感受到媽媽手的觸碰,壓力感受器就在皮膚的真皮層,D正確。
故選:B。
除了視覺和聽覺,人體還有其他感覺。每種感覺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學意義,這些感覺是我們能夠全面、準確、迅速地感知周圍環境的變化,并及時作出判斷和反應。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明確人體除了視覺和聽覺外的其他感覺的作用。
4.如圖,指壓板是常見的游戲道具。當腳踩在指壓板上時,游戲者會疼痛難忍,游戲者感受板的軟硬程度和形成痛覺的部位分別是(  )

A. 皮膚 神經 B. 神經 皮膚 C. 皮膚 大腦 D. 大腦 皮膚
【答案】C
【解析】解:腳底是用皮膚來感知板的軟硬程度,皮膚真皮層的神經末梢,將刺激轉化為電信號,傳給大腦,大腦皮層經過分析,做出相應的反應,形成痛覺。所以游戲者感受板的軟硬程度和形成痛覺的部位分別是皮膚、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
故選:C。
(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
(2)大腦皮層具有感覺、運動、語言、視覺、聽覺等多種生命活動的神經中樞。
解題的關鍵是知道痛覺形成的過程。
5.關于聲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聲音具有能量 B. 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 有振動就能聽到聲音 D. 聲音在液體中傳播得比在固體中快
【答案】A
【解析】解:A、聲音具有能量,故A正確;
B、聲音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故B錯誤;
C、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人耳聽到聲音是一定范圍的,故C錯誤;
D、聲音在液體中傳播得比在固體中慢,故D錯誤。
故選:A。
(1)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和信息;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在同種介質中溫度不同聲速也不同。
(3)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人耳聽到聲音是一定范圍的。
本題考查了聲音產生、傳播和人耳的聽覺范圍等知識點,屬于基礎題。
6.手機培養了許多“低頭族”,長期看手機會損傷對光敏感的細胞,使視力下降;而長期用藍牙耳機則會損傷對聲波敏感的細胞,使聽力下降。上述兩類細胞分別位于()
A. 外耳道、虹膜 B. 鼓膜、瞳孔 C. 視網膜、耳蝸 D. 耳蝸、鞏膜
【答案】C
【解析】解:長期玩手機可能會損傷對光敏感的細胞,使視力下降,感光細胞位于視網膜內。
當外界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導鼓膜時,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聽覺中樞),這樣就產生了聽覺;因此感受聲波刺激敏感的細胞位于內耳的耳蝸內。
故選C。
(1)耳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聽小骨組成,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
(2)視網膜上有感光細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產生神經沖動。
7.下列與人耳有關的內容,說法錯誤的是( )
A. 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內耳聽覺神經大腦
B. 內耳中的前庭和半規管只與暈車暈船有關
C. 乘坐飛機時,當飛機起飛或降落時嚼口香糖的目的是使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
D. 鼻咽部有炎癥時,要及時就診,以免引起中耳炎
【答案】B
【解析】前庭和半規管與人的聽覺無關,但它們與人的位置覺有關,能感受頭部位置變動, 維持身體平衡。有些人的前庭和半規管過度敏感,受到輕微刺激就會頭暈、惡心等, 這就是平時人們所說的暈車、暈船的原因,B錯誤。
8.位于我省永濟市普救寺中的鶯鶯塔如圖所示,它是我國現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兩石相擊,便可聽到“呱、呱”的回聲,類似青蛙鳴叫,并且聲音也變得格外響亮。關于此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以兩石相擊”主要是空氣振動發聲 B. “類似青蛙鳴叫”是指音色相近
C. “變得格外響亮”是指音調變高 D. “呱、呱”的回聲一定是噪聲
【答案】B
【解析】解:
A、“以兩石相擊”,石頭會振動,振動會產生聲音,故A錯誤;
B、“類似青蛙鳴叫”是指的是與青蛙的音色相近,故B正確;
C、“變得格外響亮”是指響度大,故C錯誤;
D、如果有人喜歡聽“呱、呱”的回聲,回聲不是噪聲,故D錯誤。
故選:B。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物理學中把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把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與特色。
從環境保護角度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工作、學習和休息的聲音都是噪聲;從物理學角度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是噪聲。
本題考查了聲音產生的條件,聲音的特征有音調、響度、音色;三個特征是從三個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且影響三個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9.如圖所示,為甲、乙樂器發聲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響度相同 B. 音調相同 C. 響度、音調均相同 D. 響度、音調均不同
【答案】B
【解析】【詳解】由波形圖可知,甲樂器發出聲音的振幅較大,則響度較大;甲乙樂器發出聲音的振動的頻率相同,則音調相同,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10.關于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音叉,音叉發聲的音調會不同
B. “聞其聲辨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
C. 超聲波能排除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聲波傳遞信息
D. 房間的窗戶安裝雙層玻璃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答案】B
【解析】【詳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音叉,音叉發聲的振幅不同,則響度不同,故A錯誤;
B.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因此“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故B正確;
C.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小石頭”,說明聲波能傳遞能量,而不是利用聲波傳遞信息,故C錯誤;
D.房間的窗戶安裝雙層玻璃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D錯誤。
故選B。
11.如圖,下列為光線在空氣與玻璃的界面處發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圖,其中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詳解】A.光線斜射在空氣與玻璃的界面處發生反射,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當光由空氣斜射入中玻璃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正確;
B.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應該大于入射角,而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了。故B錯誤;
C.光線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時,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發生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圖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且反射光線箭頭標錯了,故C錯誤;
D.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而圖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且反射光線箭頭標錯了,故D錯誤。
12.如圖所示,對下列光學現象的解釋或描述中,正確的是(  )
A. 圖甲中人看到海市蜃樓時,沒有光線進入人的眼睛
B. 人看向圖乙水面時,看到樹和魚的光學原理是不一樣的
C. 圖丙是光纖通信的示意圖,不論入射角多大,都不會發生折射現象
D. 圖丁手影游戲說明光永遠是沿直線傳播的
【答案】B
【解析】解:A、海市蜃樓是光在傳播時,經過密度不均勻的空氣層中,經過折射造成的結果,人看到海市蜃樓時,有光線進入人的眼睛,故A錯誤;
B、樹在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我們看到的水中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兩者成像的原理不同,故B正確;
C、利用光纖通信時,要以合適的角度入射才會發生全反射,否則會有折射產生,故C錯誤;
D、手影游戲說明光沿直線傳播的,但光沿直線傳播是有條件的,光只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才能沿直線傳播,故D錯誤。
故選:B。
(1)光線在同種不均勻介質中傳播或者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就會出現光的折射現象,例如水池底變淺、水中筷子變彎、海市蜃樓、凸透鏡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光線傳播到兩種介質的表面上時會發生光的反射現象,例如水面上出現岸上物體的倒影、平面鏡成像、玻璃等光滑物體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與光有關的現象,平時要注意多觀察,多思考,并用所學光學知識去解釋觀察到的光學現象,這能提高我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3.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浙江余姚通濟橋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現象
B. 影子的形成說明了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C. 紅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能使熒光物質發光
D. 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
【解析】【詳解】A.平靜水面上橋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
B.影子的形成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被物體擋住后,物體后面就會呈現出陰影區域,就是影子,故B正確;
C.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能使熒光物質發光,故C錯誤;
D.鏡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錯誤。
故選B。
14.如圖,這是近視眼及其矯正的光路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近視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 近視眼看遠處的物體時,像形成于視網膜前方
C. 矯正近視眼的方法是配戴合適度數的凸透鏡
D. 矯正近視眼前,像離視網膜越近,配戴眼鏡的度數越高
【答案】B
【解析】A、近視眼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原理不同,故A錯誤;
BCD、近視眼看不清楚遠處的物體,原因是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但是我們可用發散作用的凹透鏡矯正,使光線會聚能力減弱,能使像成在視網膜上,能看清物體;矯正近視眼前,像離視網膜越近這說明人眼的近視程度越小,配戴眼鏡的度數越低,故B正確、CD錯誤。
故選B。
15.如圖甲所示,小科將一個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畫前,驚奇地發現透過水杯看到漫畫中的老鼠變“胖”了,還掉頭奔向貓,如圖乙所示。關于此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透過水杯看到變“胖”的老鼠是虛像
B. 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相當于一個凹透鏡
C. 將漫畫靠近水杯一些,透過水杯看到的老鼠始終是掉頭的
D. 此時漫畫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離應滿足f<u<2f,與投影儀成像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詳解】A.透過水杯看到變“胖”的老鼠是實像,因為他是倒立的,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倒立的都是實像,故A錯誤;
B.裝有水的圓柱形玻璃杯邊緣薄,中間厚,相當于凸透鏡,故B錯誤;
C.將漫畫靠近水杯一些,物距小于一倍的焦距,可以是放大鏡成像,故透過水杯看到的老鼠可以是不掉頭的,故C錯誤;
D.此時漫畫中的老鼠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此時老鼠到玻璃杯的距離應滿足,與投影儀成像原理相同,故 D正確。
故選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30分。
16.“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嗅覺的形成部位在 ______ ,這句話形容的是嗅覺的 ______ 現象。
【答案】大腦皮層的嗅覺中樞 感受器易適應
【解析】解:人的嗅覺很容易適應,即醫學上所說的--嗅覺適應現象。也就是說人在較長時間聞了某種氣味后,會失去對這種氣味的嗅感,這是大腦皮層嗅覺中樞的一種疲勞現象,因此“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句話是說嗅覺具有適應性,使嗅細胞的敏感性降低。
故答案為:大腦皮層的嗅覺中樞;感受器易適應。
嗅覺是由化學氣體刺激嗅覺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覺.嗅覺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內,感受細胞為嗅細胞。氣味物質作用于嗅細胞,產生神經沖動經嗅神經傳導,最后到達大腦皮層的嗅覺中樞,形成嗅覺。
本題考查的是嗅覺感受器的功能以及嗅覺的形成。
17.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 。從鋼琴和長笛等樂器中發出有規律的、悅耳的聲音叫做 。如圖所示,蝙蝠是靠 探測飛行中的障礙和發現昆蟲。

【答案】大
樂音
超聲波
【解析】【詳解】[1]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快。
[2]人們把聲音分為樂音和噪音,從物理學角度區分,有規律的、悅耳的聲音叫做樂音。
[3]蝙蝠可以發出超聲波,利用回聲定位的方法發現昆蟲。
18.為了緩解交通壓力,許多城市都修建了輕軌,但是輕軌在運行時會產生噪聲,可以過 ______ 傳遞到周圍的居民區。為了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輕軌緊鄰居民區的地方大都會安裝封閉的玻璃屏,這是 ______ 減弱噪聲。
【答案】空氣 傳播過程中
【解析】解:(1)輕軌在運行時產生的噪聲,可以過空氣傳遞到周圍的居民區;
(2)為了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輕軌緊鄰居民區的地方大都會安裝封閉的玻璃屏,這是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故答案為:空氣;傳播過程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氣體、液體、固體都能傳播聲音;
(2)減弱噪聲主要從三種途徑入手,一是在聲源處減弱,二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三是在人耳處減弱。
本題考查了聲音的傳播和減弱噪聲的途徑,屬于基礎題。
19.如圖所示為某科技小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時,“火焰琴”的琴聲是由塑料管內空氣柱 ______ 產生的。實驗時發出的各種聲音傳到隔壁上課班級,這些聲音對于隔壁班級而言是 ______ (選填“噪聲”或“樂音”)。
【答案】振動 噪聲
【解析】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火焰琴”發聲是塑料管內空氣柱振動導致的。凡是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以及對人們所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即不需要的聲音,統稱為噪聲。隔壁班級正在上課,“火焰琴”的聲音會干擾學生聽課和老師授課,所以屬于噪聲。
故答案為:振動;噪聲。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火焰琴”發聲是塑料管內空氣柱振動導致的。
凡是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以及對人們所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即不需要的聲音,統稱為噪聲。
本題考查聲音的產生及噪聲的界定。
20.小華同學用激光筆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現兩個紅點A和B。若保持入射點不變,欲使A點上移至,應使入射光線繞著入射點沿 (選填“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若保持入射光線不變,欲使B點下移至,應使水面 (選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變化過程中,折射角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答案】逆時針
上升
不變
【解析】【詳解】[1]當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同時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圖所示
現保持入射點的位置不變,欲使光點A上移至A′處,則反射光線靠近法線,反射角減小,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入射角也需減小,故使入射光線繞著O點沿逆時針方向轉動。
[2][3]在水面變化過程中,由于入射光線不變,即入射角不變,則折射角也不發生改變,因此過B′點做OB的平行線即為光點下移的折射光線,如圖所示
顯然入射光線不變,欲使B點下移至B′,水面需上升。
21.小明用手機拍照,發現手機鏡頭過于靠近拍攝對象時無法正常對焦,拍出的照片模糊,此時像成在感光器(相當于光屏) ______ (選填“前”或“后”)。小明發現將 ______ 透鏡緊靠在手機鏡頭上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從而理解了手機微距鏡頭的工作原理。
【答案】后 凸
【解析】解:用手機拍照,發現手機鏡頭過于靠近拍攝對象時(如圖所示)無法正常對焦,拍出的照片模糊,此時像成在感光器的后面,可以利用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放在手機鏡頭上,像就會成在感光器上了。
故答案為:后;凸。
當物體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知道照相機的原理和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22.如圖所示為水位測量儀的示意圖。A點與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從A點發出的一束與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變的激光,經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點處形成一個光斑,光斑位置隨水位變化而發生變化。
(1)A點與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像(填“虛”或“實”);
(2)A點與水面相距2m,則A與它在水中的像A'之間的距離為 m;
(3)入射光線不變,光斑B向左移動,說明水位 (選填“上升”或“下降”)了。
【答案】虛
4
上升
【解析】(1)水面可以看成平面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虛像,故A點與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虛像。
(2)根據平面鏡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點與水面相距2m,則A與它在水中的像A′之間的距離為2m+2m=4m。
(3)若光斑B向左移動到E點,如下圖所示,則說明水位上升了。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38分。
23.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感受器官。若同時刺激皮膚上的兩個點,當兩點的距離小于一定程度時,就會被感覺成一個點。人能分辨皮膚上兩點刺激的最小距離被稱為兩點閾。兩點閾越小,表明兩點辨別能力越精確。身體不同部位的兩點閾是不一樣的,研究者發現兩點閾大小與神經分布的密度有關。下表是溫斯坦在1968年的部分實驗數據。請分析回答:
身體不同部位的兩點閾(單位:毫米)
裸露部位 覆蓋部位
中指指尖 上唇 前頜 胸部 肩部 背部
2.5 5.5 15.0 36.0 41.0 44.0
(1)刺激皮膚能引起人體產生觸覺,這是因為皮膚中含有________組織,觸覺是在________(部位)形成的。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人體________(具體部位)對刺激最為敏感,
【答案】(1)神經;大腦皮層
(2)中指指尖
【解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皮膚的結構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熟悉皮膚的結構和功能。
【解答】
(1)在皮膚的真皮層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所以人體能產生觸覺。神經組織主要有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觸覺是在大腦皮層的觸覺中樞形成的。
(2)分析上表可以看出:中指指尖兩點刺激的最小距離是2.5mm,最小,所以敏感度最強;背部兩點刺激的最小距離是44.0mm,最大,所以敏感度最弱。
24.小金進行了如下兩個有關聲音的實驗,請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1】如圖1,小金在鼓面撒上一些綠豆,并敲打鼓面。
(1)敲擊鼓面時發出聲音,且可以看到綠豆在跳動,這現象說明發聲物體在 ______ 。
(2)用更大的力敲打鼓面,此時鼓發出的聲音 ______ 。(選填“音高更高”或“音量更大”)
(3)鼓面上放綠豆的目的是 ______ 。
【實驗2】如圖2,小金用橡皮槌輕輕敲擊大小不同的音叉并繪制了柱狀圖。
(4)通過觀察柱狀圖,發現的規律是 ______ 。
【答案】振動 音量更大 更明顯地顯示鼓面振動幅度大小 小音叉比大音叉聲音高
【解析】解:(1)圖1中,鼓面發出聲音的同時可以看到豆子在跳動,這現象說明發聲物體在振動;
(2)用更大的力敲打鼓面,豆子跳動的幅度更大,說明此時鼓面振動的幅度大,發出的聲音音量更大;
(3)鼓面振動速度快,振動幅度小,人眼不容易看出鼓面振動狀況,鼓面上放豆子的目的是更明顯地顯示鼓面振動幅度大小,運用了轉換法;
(4)通過觀察大小不同的音叉聲音高低的柱狀圖,用相同的力敲擊音叉,大音叉振動的慢,發出的聲音低;小音叉振動的快,發出的聲音高,所以發現的規律是:小音叉比大音叉聲音高。
故答案為:(1)振動;
(2)音量更大;
(3)更明顯地顯示鼓面振動幅度大小;
(4)小音叉比大音叉聲音高。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
(2)音量是由振動物體的振動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
(3)放綠豆的目的是將鼓面的振動轉換為綠豆的跳動,運用了轉換法;
(4)音高是由振動物體的振動快慢決定的,振動得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得越慢,聲音就越低。
正確理解發聲物體自身性質特征與聲音高低的關系、發聲物體振動幅度大小與聲音強弱的關系是解答該題的關鍵。
25.小明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得到的實驗數據如表: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大小
1 40.0 13.0 縮小
2 30.0 15.0 縮小
3 20.0 20.0 等大
4 15.0 30.0 放大
5 12.0 60.0 放大
(1)當蠟燭離透鏡中心60cm時,像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為 ______ 。
A.10cm~13cm
B.13cm~18cm
C.18cm~20cm
(2)實驗中,小明將物體由距離透鏡40cm處勻速移動到距離透鏡20cm處,所用時間為2s。在這段時間中,像移動速度在 ______ 。
A.逐漸變慢
B.保持不變
C.逐漸變快
(3)小明取下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的某個位置,移動光屏后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當他拿掉自己的眼鏡后,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 ______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
【答案】A; C; 靠近
【解析】解:(1)根據表格第3次實驗數據知,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0.0cm時成等大的實像,即u=v=2f=20.0cm,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10.0cm;
由表格中5組數據知,當物距為12cm時,像距為60cm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根據光路是可逆的可知,當物距為60cm時,像距為12cm,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當蠟燭離光屏60cm時,像距等于12cm,故選A;
(2)物體由距凸透鏡40cm處移動到距凸透鏡20cm處,物體移動的20cm,像距由13cm變為20cm,只移動了7cm,且相的速度在逐漸變快,故C正確;
(3)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通放在凸通與燭焰之間,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會使原來會的像推遲會聚成像,所以拿掉自己的眼鏡后,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向靠近透鏡方向移動。
故答案為:(1)A;(2)C;(3)靠近。
(1)根據2倍焦距成等大的實像,得出焦距大小;以由表格中數據知,當像距為60cm時,物距為12cm,為標準,根據折射光路可逆和物距減小,像和像距都變大的特點即可判斷;
(2)知道物體的移動距離和移動時間,求出物體的移動速度;從圖象上讀出,當物距由40cm變為20cm時,像距的變化情況,求出像的移動速度;
(3)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此題是探究凸通成像的規律的實驗,同時考查了凸透成像的規律的應用,平時在學習過程中要多總結規律性的東西。
26.如圖所示,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準備的實驗器材有:玻璃板,A、B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白紙,鉛筆,光屏,需要添加的測量器材是_________。
(2)探究像與物到平面鏡距離的特點時,應多次改變__________________,測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
(3)撤去蠟燭B,放一光屏到B撤走時的位置,直接觀察光屏,看不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____。
(4)若在蠟燭B的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呈現出蠟燭A的像。
(5)實驗中,看到點燃的蠟燭A通過玻璃板成了兩個像,其中距離觀察者較遠的像是來自蠟燭A的入射光經過玻璃板_________形成的。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 B.兩次反射,一次折射
C.一次反射,兩次折射 D.兩次反射,兩次折射
【答案】(1)刻度尺
(2)蠟燭A的位置
(3)虛像
(4)不能
(5)C
【解析】略
27.如圖甲所示,光具座上從左到右依次為F光源、凸透鏡、光屏,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當三者分別處于光具座20cm處、50cm處、80cm處時,恰好在光屏上呈現一個清晰的像。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凸透鏡的焦距_______cm;
(2)若小余想給大家展示投影儀中的凸透鏡成像的原理,他應該將F光源向右移動到光具座_______cm刻度范圍之間,再將光屏向右移動到適合位置時,便能在光屏中央找到一個清晰的像。此時從光屏左側觀察,小余看到的像可能是_______;
A.B  .C  .D  .
(3)若小余將F光源從光具座取下,使其緊靠在裝滿水的圓柱形玻璃杯左側(圖乙)。現將F光源逐漸水平向左移動,右側的小余透過杯子觀察該過程中像的變化。小余看到的像可能是(  )
A. B. C. D.
(4)小余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研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在上述探究活動中,若已知蠟燭與光屏間的距離為L0,與凸透鏡第一次所在位置A間的距離為L,如圖乙所示,則該透鏡焦距f_______(填“>”、“<”或“=”)L,透鏡先后兩次所在位置A、B之間的距離s=_______(用L0、L表示)。
【答案】【答案】(1)15.0
(2) 20.0至35.0 A
(3)AC
(4) 小于 L0-2L
【解析】【詳解】(1)由圖甲可知,u=v=30.0cm,根據u=v=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可得2f=30.0cm,則該凸透鏡的焦距f=15.0cm。
(2)[1]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其物距2f>u>f,因此他應該將F光源向右移動到光具座20.0cm至35.0cm刻度范圍之間。
[2]因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從光屏左側觀察,小余看到的像可能是A。
(3)圓柱形玻璃杯中裝滿水相當于中間厚、左右邊緣薄的一個凸透鏡。小余將F光源從光具座取下,使其緊靠在裝滿水的圓柱形玻璃杯左側。F光源逐漸水平向左移動,物距逐漸增大。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小余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虛像,且物距越遠,像越大;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小余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實像(左右顛倒,上下不顛倒),且物距越遠像越小。綜上所述,小余看到的像可能是AC。
(4)[1][2]由圖甲可知物距大于像距,物距應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物距為L,即f<L<2f,故焦距小于物距;根據光路可逆,第一次物距為L,第二次像距為L,則A、B之間的距離為s=L0-2L。
四、分析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
28.雷雨交加的夜里,小林同學先看到閃電后約5s聽到雷聲,請問:
(1)為什么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
(2)小林距雷電產生的地方大約有多遠?(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約為340m/s)
【答案】解:
(1)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但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于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所以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
(2)光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3×108m/s,發生雷電時光的傳播時間極短,可以忽略不計。
由v=得,雷電產生的地方距小林的距離:s=vt=340m/s×5s=1700m。
答:(1)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遠大于聲速,所以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
(2)雷電產生的地方距小林大約有1700m遠。
【解析】(1)閃電和打雷是同時發生的,之所以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是因為光的傳播速度(3×108m/s)遠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340m/s),
(2)發生雷電時光的傳播時間極短,可以忽略不計,根據公式s=vt可求打雷處離小林的距離。
此題主要考查了聲速和光速的有關知識,速度公式的應用,知道閃電和打雷是同時發生是關鍵。
五、解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6分。
29.(本小題6分)
周末,小明同學跟隨學校勞動實踐團隊走進草莓園,看到了一個個紅草莓躺在綠葉中間。他摘下一個,聞到了特有的香味,送進嘴里嘗起來,“又酸又甜的”。
(1)小明運用了哪些感覺器官?__________(說出一個即可)。
(2)小明看到草莓后形成視覺的部位是__________(填“視網膜”或“大腦”)。
(3)小明在草莓園里待了一會后,再也感覺不到起初那種香味了。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眼(或鼻或舌)( 2)大腦( 3)嗅覺中樞適應(嗅覺疲勞)
【解析】略
30.(本小題10分)
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根據2024年國家衛健委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的總近視率達到了51.9%,其中初中生的近視率更是高達71.4%,青少年的近視防控成了當下的重要議題。
材料二:據央視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校大學生耳機使用率高達99.8%,而已經出現噪聲性聽力損傷的人數占比接近30%。
(1)近視的原因可用圖甲表示,應配戴_______透鏡來矯正視力;(選填“凸”或“凹”)
(2)青少年聽力受損的主要原因是佩戴耳機時聲音_______(填聲音的特性)過大,從而導致圖乙中④_______(填名稱)受損;進一步的研究顯示,過大的聲音還會導致聽神經等結構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因此,青少年應從自身做起,摒棄不良的用眼用耳習慣,從而更好的保護視力和聽力。
【答案】(1)凹
(2)響度 鼓膜
【解析】(1)由甲圖可知,像會聚在視網膜的前方,是近視眼,由于凹透鏡具有將光發散的作用,因此應佩戴凹透鏡進行矯正。
(2)[1][2]佩戴耳機時,耳朵距離發聲體近,聲音的響度大,從而導致圖乙中④鼓膜受損。
31.(本小題10分)
夏天人們常被蚊蟲叮咬問題困擾,蚊子的觸角和下顎須存在著嗅覺器官,通過檢測人體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其它代謝產物定位吸血目標。小塘同學自制一款家用CO2蚊蟲誘捕器(如圖所示),采用二氧化碳等化學因子做“誘蚊劑”誘蚊靠近,搭配“捕蚊裝置”實現抓捕滅蚊。
(1)小塘手臂被蚊子叮咬之后,叮咬部位出現瘙癢、紅腫癥狀,“瘙癢”的感覺是在__________形成的。
(2)小塘利用食醋和雞蛋殼制備“誘蚊劑”,結果聞到氣體中混雜酸味,請從微觀角度解釋“聞到酸味”的原因:__________。
(3)小塘在裝置中增加了紫光燈誘捕蚊子,因為查閱資料發現蚊子的復眼對紫光最敏感,有利于蚊子識別物體輪廓,定位吸血目標,這體現了__________相適應的觀念。
(4)伊蚊是多種重要傳染病的主要傳播媒介,通過叮咬感染者后再叮咬健康人實現病原體傳播,誘捕器滅蚊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環節。
【答案】(1)大腦皮層
(2)醋酸分子不斷運動到空氣中
(3)結構與功能
(4)切斷傳播途徑
【解析】(1)人體的感覺都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所以“瘙癢”的感覺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
(2)從微觀角度看,“聞到酸味”是因為醋酸分子在不停地運動,食醋中的醋酸分子運動到空氣中,進入人的鼻腔,從而使人聞到酸味。
(3)蚊子的復眼對紫光最敏感,有利于蚊子識別物體輪廓,定位吸血目標,這體現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念,蚊子復眼的結構決定了它對紫光敏感這一功能。
(4)伊蚊是傳染病的傳播媒介,誘捕器滅蚊是對傳播途徑進行控制,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徑環節。
第1頁,共1頁答案
1. D 2. D 3. B 4. C 5. A 6. C 7. B
8. B 9. B 10. B 11. A 12. B 13. B 14. B
15. D
16. 大腦皮層的嗅覺中樞 感受器易適應
17. 大
樂音
超聲波
18. 空氣 傳播過程中
19. 振動 噪聲
20. 逆時針
上升
不變
21. 后 凸
22. 虛
4
上升
23. (1)神經;大腦皮層
(2)中指指尖
24. 振動 音量更大 更明顯地顯示鼓面振動幅度大小 小音叉比大音叉聲音高
25. A; C; 靠近
26. (1)刻度尺
(2)蠟燭A的位置
(3)虛像
(4)不能
(5)C
27. 【答案】(1)15.0
(2) 20.0至35.0 A
(3)AC
(4) 小于 L0-2L
28. 解:
(1)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但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于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所以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
(2)光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3×108m/s,發生雷電時光的傳播時間極短,可以忽略不計。
由v=得,雷電產生的地方距小林的距離:s=vt=340m/s×5s=1700m。
答:(1)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遠大于聲速,所以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
(2)雷電產生的地方距小林大約有1700m遠。
29. (1)眼(或鼻或舌)( 2)大腦( 3)嗅覺中樞適應(嗅覺疲勞)
30. (1)凹
(2)響度 鼓膜
31. (1)大腦皮層
(2)醋酸分子不斷運動到空氣中
(3)結構與功能
(4)切斷傳播途徑
第2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峰市| 邯郸市| 雷波县| 林甸县| 黔南| 勐海县| 普兰店市| 榆中县| 肥乡县| 清徐县| 新晃| 威信县| 湄潭县| 瓮安县| 南华县| 来宾市| 太仓市| 柏乡县| 德庆县| 蕉岭县| 孟村| 六盘水市| 南安市| 古丈县| 监利县| 水城县| 景泰县| 日喀则市| 灵石县| 临猗县| 巴彦县| 广南县| 左贡县| 吉隆县| 兰州市| 奉新县| 礼泉县| 丰城市| 哈尔滨市| 汉源县|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