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地球表面的變化》知識點總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地球表面的變化》知識點總結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
第 1 課 地球的表面
1.我國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逐級下降。
2.常見的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圖上的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
地 形 特 點
山地 地勢較高,蜿蜒起伏,層巒疊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
高原 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
平原 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勢較高,中間低平
3.地形地貌特點并猜測主要形成原因:
地形地貌 觀察到的地形特點 主要形成原因
香港地質公園彎曲的巖層 巖層彎曲、斷裂 地震,巖層受到擠壓
長白山天池 湖泊被群山環抱 火山噴發
敦煌地貌 一個個形態多姿的土丘 風的吹蝕
黃土高原上的溝壑 地面千溝萬壑、地形支離破碎 流水的作用
黃河入海口的沙洲 一個個由河道分割的小島 流水的作用
4.觀察世界地形圖
(1)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種多樣的,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嶇不平的。
(2)在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如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表示
低山和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還有些地形圖會用白色或淡紫色表示積雪和冰川。
第 2 課 地球的結構
1.地球表面與地球的內部構造有關。
2.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3.組成地殼的巖石可以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巖漿巖包括玄武
巖、 浮石、花崗巖和石灰巖。沉積巖包括礫巖、砂巖、頁巖。變質巖包
括大理巖和板巖。(沉積巖里常有化石——古代動植物的遺骸或痕跡)
4.地殼運動是地震和火山噴發的主要原因,其最直觀的結果是
造成巖石的變形。不同年代的巖石或者巖層由于地殼運動而受
到力的作用發生彎曲或者斷裂,形成褶皺和斷層等地質結構。
第 3 課 地震的形成及作用
1.地震的成因:地殼在不斷運動,當地下的巖層發生彎曲、斷裂、錯動等會引起地表的震動,這就是
地震。
2.地球的巖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板塊的邊緣構成了地球表面的活動帶,是火山、地震的高發地區。
3.地震的影響:(1)1976 年 7 月 28 日,唐山市發生里氏 7.8 級地震,地震使地面出現裂縫、塌陷,
鐵軌也扭曲變形。(2)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縣發生里氏 8級地震。地震導致山體滑坡,阻塞河
道,形成了堰塞湖。
4.地震發生時如何自救
(1)能逃離室內的要盡量快速逃到室外,迅速逃離至開闊處。在室外不要私自盲目避震,要避開已
倒塌物體,野外要遠離橋、湖及山邊等。
(2)在不能逃離室內時,應立即找結實、不易倒塌的物體掩護身體。如結實的柜子下、靠立在墻根,
地震時一定不要乘坐電梯。
第 4 課 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
1.地殼運動是火山噴發的原因。火山噴發時,會使地面產生裂縫,并有熔巖噴涌。
2.火山噴發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火山巖小山、火山島、火山口湖等。地震和火山噴
發是引發地表變化的內在因素,其主要能量來源于地球內部。
3. 長白山天池是一個火山口湖,由火山噴發形成。火山噴發噴射出大量熔巖之后,在火山口
處形成盆狀凹陷,時間一長,積水成湖。
4. 實驗:了解火山噴發的成因
用土豆泥代表地殼,番茄醬代表巖漿,酒精燈加熱則代表地殼深處
高溫的狀態。
實驗現象:通過加熱,密封在“火山”內部的“巖漿”不斷上涌,最
后冒著熱氣, 并伴隨著大量氣泡,從薄弱的火山口噴涌而出。
實驗結論:火山噴發的成因是由于地殼的不停運動。地殼越到深處
溫度越高,壓力越大。高溫高壓的巖漿在遇到地殼的薄弱地帶時,
就會噴出地表,這就是形成火山的原因。
5.火山噴發對環境有什么影響?
負面: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災難,比如燒毀森林、房屋,掩埋農田和城市,污染空氣,導致滑
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等。
正面:①落在火山周圍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土壤的肥力,使森林和莊稼生長得更好。②火山地熱是
一種清潔能源加熱后的水能作為熱源,被人們利用。 ③火山灰和火山巖還是筑路的好材料。
第 5 課 風的作用
1.風的力量會磨蝕巖石并且搬運巖石破碎物,對地形變化起著重要作用。
2.風的作用主要形式有風蝕作用、風的搬運作用、風的堆積作用。
3.風的作用對地形地貌的改變是緩慢進行的,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4.風蝕作用會形成戈壁、風蝕拱門、風蝕蘑菇、雅丹地貌。風的搬運和堆積作用會形成沙漠。
5.戈壁和沙漠的形成
(1)大風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塊巖石破碎后形成的細小的沙、土搬運到遠方,只留下大大小
小的礫石,這便形成了戈壁灘。
(2)被帶走的沙子在風或流水速度減小時沉積下來,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6.在探究風的作用模擬實驗中,巖石代表自然界中真實的巖石;砂紙代表被風卷起來的沙子;朝
一個方向打磨,模擬的是風的方向;打磨的過程代表風卷起沙子不斷磨蝕巖石的過程。
第 6 課 水的作用
1.在地表的變化過程中,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降落的雨水和眾多的河流都會改變地球表面的
地形地貌。
2.認識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
(1)在土壤表面撒上帶有顏色的沙子的目的是便于觀察實驗現象。
(2)實驗中用噴壺噴水模擬降雨。
(3)降雨前小山丘比較圓,紅色沙子大多數在山丘頂部。降雨后小山丘上出現了很多小溝,一
些紅色沙子被沖到了山丘底部。
(4)結論:降雨會改變地表。
3.降雨對地表產生的影響
(1)雨水會把地表上的泥沙帶走,匯聚成徑流,在土地上留下溝壑。
(2)雨水因攜帶泥沙而變得渾濁,當水流平緩時,水中的泥沙又會沉積在地面上。
4.河流的侵蝕作用和沉積作用
(1)當河水流速快時,侵蝕作用為主;當河水流速慢時,沉積作用為主。
(2)乾坤灣的凹岸(凹進去的河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蝕作用為主;凸岸(凸出來的河岸)水
流速度慢,以沉積作用為主。
(3)一般河流人海口的地勢平坦,水流速度慢,沉積作用強,泥沙堆積會形成三角洲,如黃河
入海口的沙洲、長江三角洲等。
第 7 課 總結我們的認識
1.地面的巖石、沙土在風、水、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壞和搬走的現象就叫侵蝕。
2.影響地表變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噴發、風的作用、水的作用等。
3.實驗:探索植物對侵蝕的影響
相同之處:地形、從同樣的高度降雨、降雨的量。
不同之處:兩個小山丘的模型,一個有植物覆蓋,一個沒有植物覆蓋。
實驗現象:兩個小山丘降雨后的變化是不一樣的,沒有植物覆蓋的小山丘上的泥 土和細沙被雨水沖
刷到了山腳下。而有植物覆蓋的小山丘上的泥沙沒有什么變化。
實驗結論:有無植被覆蓋會影響土地被侵蝕的程度。 降雨時,有植被覆蓋,土 地被侵蝕程度小;
無植被覆蓋,土地被侵蝕程度大。
4.既然植物對侵蝕有一定的影響,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
植物可以減輕侵蝕作用的危害,因此在生產生活中,我們要進行植樹造林活動。
在裸露的地區多植樹,多造林。以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漠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南县| 横峰县| 红安县| 汉源县| 大关县| 庄浪县| 昌平区| 安义县| 通化市| 会宁县| 景宁| 和平县| 交城县| 玉林市| 六枝特区| 岐山县| 客服| 桐庐县| 灌阳县| 三江| 安塞县| 大姚县| 广东省| 高青县| 阿城市| 高平市| 嘉祥县| 任丘市| 行唐县| 汉阴县| 阜阳市| 盐山县| 高青县| 岗巴县| 隆昌县| 武鸣县| 安塞县| 成都市| 新安县| 仪征市| 杭锦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