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學五年級上冊知識清單第一單元 《光》第 1 課 有關光的思考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發(fā)光并且正在發(fā)光的物體稱為光源。例如:太陽、點燃的蠟燭、打開的電燈、星星、螢火蟲等。(沒有通電的電燈、沒有點燃的蠟燭雖然自身能發(fā)光,但沒有處在發(fā)光的狀態(tài),所以不是光源。)2.太陽是最重要的光源。(太陽、激光筆等光源發(fā)射出的光非常強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們會對我們的眼睛造成傷害。)3.月亮、鏡子不是光源,他們自身不能發(fā)光,只是反射其他物體的光。4.當光源的光或物體反射的光進入眼中,我們才能看到光源或該物體。5.夜視儀可以在“黑暗”的環(huán)境中,將人眼看不到的光轉換成電子信號,讓我們看到物體。第 2 課 光是怎樣傳播的1.光是沿直線傳播的。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現象是由光的直線傳播造成的。3.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中有很多應用,例如激光準直、縱隊看齊、射擊瞄準等。4.光傳播的速度每秒約 30 萬千米。太陽離地球的距離約為 1.5 億千米,從太陽發(fā)出的光到達地球約需要 8分鐘。5.解釋:我們在幕前,能夠聽到幕后說話人的聲音,卻看不到說話的人。這是為什么?聲音在空氣中以波的形式傳播,能繞過物體,而光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不能繞過物體。第 3 課 光的傳播會遇到阻礙嗎1.當光遇到透明物體、半透明物體、不透明物體時,會發(fā)生通過、部分通過和不通過等現象。當光無法穿過物體,就會在物體后面形成影子。2.日食: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線上時,月球就擋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陽光,形成日食。3.月食:當地球轉到月球和太陽之間,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線上時,地球就擋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陽光,形成月食。4.光照射煙霧的探索:進一步說明光在行進的過程中會遇到不透明物體的阻礙。(日食) (月食)第 4課 光的傳播方向會發(fā)生改變嗎1.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光的傳播路線會發(fā)生變化﹔光由空氣垂直射入水中,光的傳播路線不會發(fā)生變化。2.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的傳播路線發(fā)生變化的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3.鉛筆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可以觀察到鉛筆在水面處折斷了,這是因為鉛筆反射的光從水斜射入空氣中時發(fā)生了光的折射現象。4.從玻璃魚缸的一條棱處,透過魚缸的兩個面觀察魚缸中的一條魚,看起來是兩條魚。因為魚反射的光在兩個玻璃面上都發(fā)生了光的折射現象。5.生活中光的折射現象:潭清疑水淺、海市蜃樓、叉魚時應瞄準魚的下方、近視眼鏡、放大鏡等透鏡。第 5課 認識棱鏡1.光由空氣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體中時也能發(fā)生折射現象。2.三棱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是利用光的折射控制光的傳播線路的光學元件。3.當白光進入棱鏡時,由于不同顏色的光發(fā)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樣,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條彩色光帶,顏色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diàn)、紫,這種現象叫光的色散。4.太陽光看起來是白色的,其實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不同顏色的光組成。5.彩虹是大自然中的一種光學現象(主要成因是光的折射)。當太陽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時,光發(fā)生色散,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由外圈至內圈呈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6.彩色輪上三個扇形的顏色分別是紅、綠、藍,彩色輪快速旋轉時變成了白色。紅、綠、藍是光的三基色,大部分的顏色可以通過紅、綠、藍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第 6 課 光的反射現象1.光碰到鏡面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線傳播的。2.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入射角=反射角)3.我們能夠看到的物體是因為它們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4.科學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計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萬千米。5.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汽車反光鏡、醫(yī)生用的額鏡、照明燈上的燈罩、教室里的墻壁要粉刷成白色。第 7 課 制作一個潛望鏡1.潛望鏡是運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在潛望鏡的窺測口,能看到經過兩次反射后的物體。人們可以借助潛望鏡從低處(如壕溝、水中)看清高處(如地面、水面)的物體。2.制作一個潛望鏡時,需要用到兩面平面鏡,兩個鏡片的放置方向是平行的,而且與鏡筒的夾角是 45°。3.跑步比賽時,計時員看到發(fā)令槍冒煙就開始計時是因為煙和槍聲同時出現,但是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實踐探究:1.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當小孔成一條直線時,光線能穿過小孔落在紙屏上﹔移動一張帶孔的紙片,讓小孔不在一條直線上,光線中途就會被阻擋。2.光由一種介質(物質),斜射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會發(fā)生偏折,叫做折射。由于光從水中進入空氣后發(fā)生折射,水中的物體看起來比真實的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