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四校聯考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末考試科學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2025七下·北侖期末)選擇合適的觀察工具才能有效地觀察。下列活動中,需要用到顯微鏡的是( )A.觀察土壤中小動物的種類 B.觀察小麥根系特點C.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 D.觀察木質莖橫切面的結構【答案】C【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根毛細胞等物質結構過小,需要借助顯微鏡放大后進行觀察。【解答】A、觀察土壤中小動物的種類,用肉眼或放大鏡即可,故A錯誤;B、根系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用肉眼觀察即可,故B錯誤;C、根毛細胞結構較小,需要借助顯微鏡進行觀察,故C正確;D、觀察木質莖橫切面的結構,例如導管、篩管等,使用放大鏡觀察即可,故D錯誤。故答案為:C。2.(2025七下·北侖期末)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具有輸送氧氣、二氧化碳、各種營養物質及代謝產物的功能。人們常常形象地把血液稱為“流動”的(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答案】B【知識點】組織;血液【解析】【分析】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解答】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三類。這些細胞與血漿共同構成血液,完成物質運輸等功能,所以血液是一種組織,屬于結締組織。血液可以流動,因此稱做“流動的組織”。故答案為:B。3.(2025七下·北侖期末)草莓適合生長在通氣、能保水和保肥的土壤中,所以種植草莓需要選擇的土壤類型為( )A.砂土類土壤 B.壤土類土壤 C.黏土類土壤 D.難以確定【答案】B【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沙土類土壤透氣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弱;黏土類土壤保水性能好,但透氣性差。【解答】既能透氣,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類土壤。故答案為:B。4.(2025七下·北侖期末)觀察根尖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處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B.成熟區是指②C.根的伸長與結構③和④有關D.移栽時需要盡量保護④【答案】A【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解析】【分析】①處是根毛區,②是伸長區,③是分生區,④是根冠。【解答】AB、①處是根毛區,又稱為成熟區,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故A正確,B錯誤;C、根的伸長與分生區和伸長區有關,即與圖中的②和③有關,故C錯誤;D、移栽時需要盡量保護根毛區,即①,故D錯誤。故答案為:A。5.(2025七下·北侖期末)我國科學家利用超高溫陶瓷與難熔金屬制造出新型復合金屬材料,用于超高音速導彈的發動杋及表面的防護材料。根據用途推測,下列性質中,不是該材料必須具有的為( )A.耐高溫 B.具有磁性 C.強度大 D.抗氧化【答案】B【知識點】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導彈的使用環境進行分析,可知需要材料耐高溫、抗氧化、強度大。【解答】ACD、由“科學家利用超高溫陶瓷與難熔金屬制造出新型復合金屬材料,用于超高音速導彈的發動機及表面的防護材料”和導彈運動時,與空氣摩擦產生大量的熱,可知該材料必須具有的性質為耐高溫、抗氧化,還需要有較大的強度,不易變形,故ACD不符合題意;B、在導彈運行過程中,不需要具有磁性,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2025七下·北侖期末)初中階段,同學們正處于青春期,正確看待青春期生理現象和行為習慣;科學認識青春期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下列有關認識或做法合理的是( )A.為了保持良好的體形,長期不吃早餐B.女孩出現月經、男孩出現遺精,屬于不正常的生理現象C.性意識的萌動、對異性產生好感,屬于不正常的心理現象D.對煙酒、不健康的書刊和網絡游戲的誘惑保持警惕,更要遠離毒品【答案】D【知識點】青春期的變化【解析】【分析】要正視青春期的變化,包括生理變化和生理變化。【解答】A、長期不吃早餐不利于身體健康,故A錯誤;B、女孩出現月經、男孩出現遺精,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故B錯誤;C、性意識的萌動、對異性產生好感,屬于正常的心理現象,故C錯誤;D、煙酒、毒品對身體健康不利,對煙酒、不健康的書刊和網絡游戲的誘惑保持警惕,更要遠離毒品,故D正確。故答案為:D。7.(2025七下·北侖期末)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仔細觀察下列四幅圖,不屬于模型的是( )A.甲烷分子 B.氦原子C.電流表 D.細胞結構【答案】C【知識點】模型與符號;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符號:能簡單明了的表示事物,還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表達的語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亂。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例如計算公式、電路圖等。【解答】A、甲烷分子模型屬于模型,故A不符合題意;B、氦原子模型屬于模型,故B不符合題意;C、電流表用表示,屬于符號,不屬于模型,故C符合題意;D、細胞結構屬于模型,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2025七下·北侖期末)如圖所示為黃豆種子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①為胚軸,連接胚芽和胚根B.②為胚根,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C.③為胚芽,將來發育成莖和葉D.①②③共同組成胚,種子主要由種皮和胚等結構組成【答案】D【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①為胚軸,②為胚根,③為胚芽,④為子葉。【解答】A、由圖可知,①為胚軸,連接胚芽和胚根,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由圖可知,②為胚根,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③為胚芽,將來發育成莖和葉,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①②③④共同組成胚,種子主要由種皮和胚等結構組成,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2025七下·北侖期末)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重要的生物學觀念。下列有關葉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葉片的表皮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B.植物葉片的表皮細胞對葉片內的結構具有保護作用C.植物葉片中有葉脈,能輸送水分、無機鹽以及有機物D.仙人掌葉呈針狀,有利于減少因蒸騰作用過多失水【答案】A【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解析】【分析】植物葉肉細胞內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解答】A、植物的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故A錯誤,符合題意;B、表皮細胞具有保護作用,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葉脈具有運輸功能,能輸送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植物體內的水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空氣中,為了減少水分散失,仙人掌液退化成針狀,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0.(2025七下·北侖期末)下列關于“2”的含義正確的是( )A.Ca2+中的“2”表示鈣原子帶有2個單位正電荷B.H2O中的“2”表示水分子中有2個氫原子C.H2SO4中的“2”表示1個硫酸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D.O中的“2”表示1個鎂原子的化合價為正二價【答案】C【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分析】分子由原子構成,表達分子與原子的關系時,分子前有個數,才能在原子前加個數。【解答】A、Ca2+中的“2”表示1個鈣離帶有2個單位正電荷,故A錯誤;B、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數字寫在原子的右下角,H2O中的“2”表示1個水分子中有2個氫原子,故B錯誤;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數字寫在原子的右下角,H2SO4中的“2”表示1個硫酸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故C正確;D、O中的“2”表示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正二價,故D錯誤。故答案為:C。11.(2025七下·北侖期末)科學實驗要操作規范、保障安全。下列有關酒精燈的使用正確的是 ( )A. B. C. D.【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不能用嘴吹滅酒精燈。【解答】A、不能用點燃的酒精燈去點另一盞酒精燈,故A錯誤;B、使用試管夾時,手不能直接握住長柄和短柄,只需握住長柄,故B錯誤;C、不能向點燃的酒精燈中加入酒精,故C錯誤;D、熄滅酒精燈時,要用燈帽蓋滅,故D正確。故答案為:D。12.(2025七下·北侖期末)木耳是常見的食用真菌,但長時間泡發的木耳上可能會滋生一種細菌。下列對于細菌和真菌的認識,正確的是( )A.細菌都有細胞核B.真菌都是多細胞生物C.細菌可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繁殖D.細菌對人們都是有害的,真菌對人們都是有利的【答案】C【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細菌與人的關系;真菌與人的關系【解析】【分析】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真菌含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解答】A、細菌都沒有細胞核,故A錯誤;B、真菌可能是單細胞生物,例如酵母菌,也可能是多細胞生物,例如食用菌,故B錯誤;C、細菌通過分裂繁殖,屬于無性生殖,故B正確;D、細菌和真菌都有對人類有利的,也有對人類有害的,故D錯誤。故答案為:C。13.(2025七下·北侖期末)下列生活現象中,屬于植物細胞吸水的是( )A.糖拌西紅柿,盤子里會出現很多水B.對植物施肥過多,會出現“燒苗”現象C.把發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會硬挺起來D.用鹽腌菜,菜會變軟【答案】C【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解析】【分析】細胞吸水的條件:外界環境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溶液濃度。【解答】A、糖拌西紅柿,盤子里會出現很多水,是因為細胞失水,故A錯誤;B、對植物施肥過多,會出現“燒苗”現象,是因為植物細胞失水,故B錯誤;C、把發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會硬挺起來,是因為細胞吸水,故C正確;D、用鹽腌菜,菜會變軟,是因為細胞失水,故D錯誤。故答案為:C。14.(2025七下·北侖期末)制墨技藝歷史悠久,下列制墨的工序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燒制墨煙 B.攪拌墨煙C.捶打磨條 D.翻晾墨條【答案】A【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在化學變化中,會有一些新的物質生成,而在物理變化中,物質的形狀可能會有改變,但不會生成其他物質。在化學變化中,分子之間相互接觸后會發生不同的反應,會產生新的分子。 而在物理變化中,原子之間的距離和分子本身都不會產生變化。【解答】A、燒制墨煙過程中伴隨燃燒,燃燒有新物質生成,為化學變化,故A符合題意;B、攪拌研磨墨煙過程中無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故B不符合題意;C、捶打墨條成形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變化,無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D、天然晾千墨條過程中無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A。15.(2025七下·北侖期末)《漢書·地理志》記載了我國西北地區的一種類似城堡的沙丘地貌(如圖),后在很多干旱地區也發現了類似地貌。形成這種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風力 B.流水 C.冰川 D.海浪【答案】A【知識點】地形變化的原因【解析】【分析】影響地貌的外力因素主要有:風力、流水、冰川、海浪等,讓地勢變得更平坦。【解答】在干旱地區形成的沙丘地貌是由于風力導致的。故答案為:A。16.(2025七下·北侖期末)密度公式因能被寫成如圖所示的樣式,而被稱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關于密度、質量、體積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與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B.鐵比鋁“重”,“重”指的是鐵的質量比鋁的質量大C.一罐氧氣用掉部分后,罐內氧氣的質量變小,密度不變D.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物體,其質量m與體積V的比值為定值【答案】D【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可知,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為該物質的密度。【解答】A、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質量無關,故A錯誤;B、鐵比鋁“重”,“重”指的是鐵的密度比鋁的密度大,故B錯誤;C、一罐氧氣用掉部分后,罐內氧氣減少,可知氧氣的質量變小,氧氣的體積不變,由可知,瓶內氧氣的密度變小,故C錯誤;D、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等因素無關, 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物體,密度相同,其質量m與體積V的比值為密度,可知為一定值,故D正確。故答案為:D。17.(2025七下·北侖期末)推理是科學學習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離子是帶電的粒子,所以帶電的粒子就是離子B.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所以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C.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就是單質D.化合物含有多種元素,所以含多種元素的物質可能是化合物【答案】D【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離子的書寫與意義;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純凈物中只含有一種物質。單質是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化合物是含有兩種或以上元素的純凈物。【解答】A、離子是帶電的粒子,但帶電的粒子不一定是離子,例如電子和質子也帶電,故A錯誤;B、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但物質不全是由分子構成的,原子和離子也可以構成物質,故B錯誤;C、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但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氣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種元素,故C錯誤;D、化合物含有多種元素,含多種元素的物質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故D正確。故答案為:D。18.(2025七下·北侖期末)夏天從冰箱中取出的蘋果,常看到蘋果先濕后干的現象,此現象反映的物態變化過程是(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熔化后汽化C.先液化后升華 D.先凝華后升華【答案】A【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物態變化:熔化:由固態轉化為液態;凝固:由液態轉化為固態;凝華:由氣態轉化為固態;升華:由固態轉化為氣態;汽化:由液態轉化為氣態;液化:由氣態轉化為液態。【解答】蘋果變濕,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蘋果,在蘋果表面液化,后變干是因為蘋果表面的水吸收熱量蒸發了。故答案為:A。19.(2025七下·北侖期末)氧化鎵(Ga2O3)是第四代半導體材料,應用前景廣泛,其中鎵元素的化合價為 ( )A.+2 B.+3 C.2 D.- 3【答案】B【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為零進行計算。【解答】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鎵元素的化合價為,解得x=+3。故答案為:B。20.(2025七下·北侖期末)負氧離子被譽為“空氣維生素”,是具有一定能量的電子與氧分子結合形成的負電離子,廣泛存在于森林、瀑布、海邊等地方。一個負氧離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18 B.17 C.16 D.15【答案】B【知識點】原子的構成;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解答】一個氧原子中含有8個電子,負氧離子帶有一個單位負電荷,可知一個負氧離子的核外電子數為:。故答案為:B。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1.(2025七下·北侖期末)寧波奉化水蜜桃色澤艷麗,肉質細軟,汁多味甜,香氣濃郁,有“瓊漿玉露”之美譽,廣受游客喜愛。(1)桃花有鮮艷的色彩和香甜的氣味,屬于 (選填“蟲媒花”或“風媒花”)。(2)水蜜桃甜蜜的汁水來自細胞中的 (選填“細胞質”或“液泡”),吃完后剩下的果核里面的種子由 發育而來。(3)為保持其優良性狀,建議果農采用 (選填“有性”或“無性”)生殖來繁殖植株。【答案】(1)蟲媒花(2)液泡;胚珠(3)無性【知識點】細胞的結構;植物的無性生殖;傳粉及其途徑;果實與種子的形成【解析】【分析】(1)蟲媒花一般都有鮮艷的色彩和香甜的氣味,可以吸引昆蟲為其傳粉。(2)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果實由子房發育而來,胚珠發育成種皮,子房壁發育成果皮。(3)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區別是有性生殖需要兩性細胞的結合,而無性生殖不需要兩性細胞的結合。【解答】(1)桃花有鮮艷的色彩和香甜的氣味,可以吸引昆蟲為其傳粉,可知是蟲媒花。(2)汁水來自于液泡中的細胞液,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果實由子房發育而來。(3)無性生殖不需要進行兩性細胞的結合,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22.(2025七下·北侖期末) 75%的酒精是常用的醫用消毒劑,能有效殺死病毒。(1)使用時聞到濃濃酒精味,這是因為酒精分子在 。(2)消毒時酒精擦拭在手上會感覺到涼爽,因為酒精 (填物態變化名稱)時會 (選填“吸熱”或“放熱”)。(3)在配制酒精溶液時,將酒精和水混合,發現混合后的體積比混合前的總體積小。從微觀角度分析,這是因為 。【答案】(1)不斷的做無規則運動(2)汽化;吸熱(3)分子間存在空隙【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解析】【分析】(1)聞到氣味,說明分子不斷的做無規則運動,屬于擴散現象。(2)由液體轉化為氣態的過程稱為汽化,汽化吸熱。(3)分子間存在空隙,所以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的體積之和。【解答】(1)使用時聞到酒精氣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的做無規則運動。(2)酒精汽化吸熱,周圍環境的溫度降低,所以手上會感覺涼爽。(3)分子間存在空隙,將酒精和水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跑到彼此的間隙時,導致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的體積之和。23.(2025七下·北侖期末)如圖甲所示,是小科“探究物質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1)圖甲中的器材安裝順序是 (選填“從上至下”或“從下至上”)。(2)實驗中采用水浴加熱法,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3)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該物質此時的溫度為 。(4)實驗中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物質的溫度及對應狀態,并記錄數據,作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知:該物質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5)比較圖像中AB段與CD段可知:該物質在 (選填“AB”或“CD”)段吸熱能力強。【答案】(1)從下至上(2)使物質混合均勻,且溫度上升慢,便于測量(3)2℃(4)晶體(5)CD【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熔化與熔化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分析】(1)組裝裝置的順序:自下而上、從左往右。(2)水浴加熱的優點是物質受熱均勻,誤差減小,且升溫慢,便于測量。(3)示數自下而上逐漸變大,說明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上,結合分度值進行讀數。(4)晶體在熔化時溫度不變,可知熔化圖像中存在溫度不變的階段的物質屬于晶體。(5)根據圖像進行分析,溫度變化量一定時,加熱時間越長,說明物質的吸熱能力越強。【解答】(1)需要根據酒精燈火焰的高度確定燒杯的位置,可知組裝裝置時要從下而上安裝。(2)水浴加熱可以使物質混合均勻,且溫度上升慢,便于測量。(3)由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示數為2℃。(4)由圖可知,在BC段物質的溫度不變,說明存在固定的熔點,屬于晶體。(5)由圖可知,AB段和CD段溫度變化值相同,但CD段需要加熱更長的時間,說明CD段吸收的熱量更多,即CD段吸熱能力強。24.(2025七下·北侖期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全球導航系統.具備全球覆蓋、高精度定位和短報文通信功能,廣泛應用于交通、農業、救援等領域。其技術水平國際領先,尤其在無網絡區域仍能通信。(1)運輸衛星用的火箭外殼主要材料為鋁合金和鈦合金。如圖一所示為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結構示意圖。①鈦原子核外有 個電子層。②對圖中鈦原子的信息解讀不正確的是 (可多選)。A. 圖中x的數值為10B. 核電荷數為22C. 在化學反應中,鈦原子容易得到電子D. 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g(2)、、分別表示氫元素的三種原子,火箭推進劑中的液氫含,制造氫彈要用 、,如圖二所示為氫彈爆炸原理過程,其中甲、乙、丙是三種原子,“”“ ”“●”分別表示原子中的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請根據相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①、、三種原子均屬于氫元素的原因是 。②圖中粒子“ ”所帶電性為 (填“正電”、“負電”或“不帶電”)。【答案】(1)4;CD(2)質子數均為1;不帶電【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元素周期表;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1)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2)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可知質子數相同的原子屬于同種元素。電子帶負電,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解答】(1)①由圖可知,鈦原子核外有4層電子層。②A、由圖可知,鈦的原子序數為22,可知一個原子中含有22個質子,可知含有22個電子,可知:x=22-8-2-2=10,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核電荷數等于原子序數,可知鈦原子的核電荷數為22,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鈦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可知在反應中易失去電子,故C錯誤,符合題意;D、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單位是“1”,不是“g”,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D。(2)①、、三種原子中均含有一個質子,可知均屬于氫元素。② 表示的是中子,中子不帶電。25.(2025七下·北侖期末)如圖A~E表示人體的不同結構層次,請回答下列問題。(1)整個人體都是A 細胞 (選填“精子”、“卵細胞”或“受精卵”,發育而成的,A細胞通過細胞分裂形成B。在此過程中,母細胞內出現的遺傳物質最終會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2)B通過 形成C,在此過程中,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產生了差異(3)在圖示的結構層次中,人體具有而植物體沒有的結構層次是 。【答案】(1)受精卵(2)細胞分化(3)E系統【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結構與層次;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解析】【分析】(1)新生命由受精卵發育而來。(2)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不同的組織;細胞分裂的結果是細胞數目變多;細胞生長的結果是細胞體積變大。(3)AB是細胞,C是組織,D是器官,E是系統,植物沒有系統。【解答】(1)受精卵是生命的起點,整個人體是由受精卵發育不斷分裂、生長和分化而成的。(2)由B到C,細胞的形態發生改變,B經過細胞分化形成C。(3)人體具有而植物不具有的結構層次是E系統。三、實驗與探究題(本題共4小題,每空2分,共32分)26.(2025七下·北侖期末)近年來土地鹽漬化加重,梭梭人工林出現嚴重退化,某團隊就梭梭種子萌發的影響因素開展研究。實驗步驟如下:①取10個相同的花盆,分別裝入等量、除雜、烘干后的同種沙土。②選300粒飽滿的梭梭種子用蒸餾水浸泡,15min后平均撒入5個花盆中并覆上沙土,記為A1~A5組。③另取300粒飽滿的梭梭種子用濃度為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min后平均撒入另5個花盆中并覆上沙土, 記為B1~B5組。④將花盆置于溫度為25℃、濕度為50%的培養箱中,每天向各個花盆噴灑等量的不同濃度的鹽溶液,7天后記錄種子的萌發數量,實驗數據如表所示。花盆編號 1 2 3 4 5鹽溶液濃度/% 0 1 3 5 7A組種子萌發率/% 99 95 89 42 4B組種子萌發率/% 100 99 95 92 41(1)每組選取300粒種子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2)本實驗將培養箱溫度設為25℃,是因為種子萌發需要 (3)根據表中A組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4)綜合分析A、B組數據,請對土壤鹽漬化地區提高梭梭種子萌發率提出合理建議: 。【答案】(1)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規律(2)適應的溫度(3)土地鹽漬化對種子的萌發有不利影響,且鹽漬化程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顯(4)在播種前,先用濃度為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每組中含有多顆種子,可以避免偶然性。(2)種子萌發的條件2: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3)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鹽水濃度越大,表示鹽漬化越嚴重,種子的萌發率越低說明受到的不利影響越大。(4)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可知使用高錳酸鉀浸泡有利于提高種子的萌發率。【解答】(1)每組選取300粒種子進行重復實驗,能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規律。(2)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為了防止溫度對實驗造成影響,應將培養箱的溫度設置為適宜種子萌發的25℃。(3)由表中數據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鹽溶液的濃度越大,種子的萌發率越低,故可得:土地鹽漬化對種子的萌發有不利影響,且鹽漬化程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顯。(4)由表中數據可知,相同條件下,使用高錳酸鉀浸泡過的種子的萌發率要高于使用蒸餾水浸泡的種子,故建議為:在播種前,先用濃度為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27.(2025七下·北侖期末)某同學做了如圖中的實驗:(1)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在植物體內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管道系統。其中篩管負責運輸 。(2)縱切枝條,觀察發現紅色越往上越淺是因為()。A.上面水太多了,把紅色沖淡B.下面的紅色隨水分蒸騰了C.水分是從下往上運輸的,越上就越淺D.這是枝條自身的一個特點,不是水分引起的(3)如果想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A.放在黑暗環境中B.放在陽光下照射,加快植物葉片的蒸騰C.放在通風的環境中(4)某些樹木樹干中空,卻依然生機勃勃,這是因為在莖中有 。可產生運送水分的新細胞。【答案】(1)有機物(2)C(3)A(4)導管【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蒸騰作用【解析】【分析】(1)(2)(4)莖中木質部中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韌皮部中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3)加快蒸騰作用的方式:升高溫度、加快空氣流速等。【解答】(1)韌皮部中的篩管負責運輸有機物。(2)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所以越往上,紅色越淺。故答案為:C。(3)A、放在黑暗的條件下,蒸騰作用減弱,實驗效果更不明顯,故A符合題意;B、放在陽光下照射,加快植物葉片的蒸騰,促進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可知實驗現象更明顯,故B不符合題意;C、放在通風的環境中,加快植物葉片的蒸騰,促進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可知實驗現象更明顯,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4)莖中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28.(2025七下·北侖期末)小科所在的項目化學習小組通過建構分子模型來解釋物質的變化,以下是項目化學習記錄單的一部分。任務一:制作水分子模型【資料】水的化學式為H2O, 氫原子直徑為0.53×10- 米, 氧原子的直徑為1.48×10- 米。【材料】若干圓紙片序號 顏色 直徑 序號 顏色 直徑①) 白色 2厘米 ④ 黑色 2厘米② 白色 5.6厘米 ⑤ 黑色 5.6厘米③ 白色 8厘米 ⑥ 黑色 8厘米【評價標準】優秀 合格 不合格能區分原子種類、并符合原子實際比列 能區分原子種類、不符合原子實際比列 不能區分原子種類且不符合原子實際比列任務二:利用建構的分子模型解釋電解水過程中的變化。請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評價標準,選擇材料①、⑤制作的水分子模型評定為 。(2)如圖是電解水的微觀模型示意圖。①請在圖丁方框中畫出相應微粒的示意圖 。②甲、乙、丙三個方框中的模型相同的是都含有 (選填字母)。A. 氫氣B. 氫分子C. 氫原子③從微觀角度解釋電解水的變化的實質是 。【答案】(1)優秀(2);C;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氧分子,氫原子又重新組成成氫分子【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分析】(1)根據資料中的提示計算氧原子和氫原子的直徑之比,再與①、⑤圓片的直徑之比進行對比,若相同,則為優秀。(2)水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可知需要補充的是氧分子,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解答】(1)由資料可知,氧原子與氫原子直徑之比為,①、⑤圓片的直徑之比為,符合原子直徑之比,且圓片顏色不同,可以區分原子種類,故等級為優秀。(2)①水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由圖可知,丁中物質為氧氣,示意圖為。②甲、乙、丙三個方框中的模型相同的是都含有的是氫原子。故答案為:C。③從微觀角度解釋電解水的變化的實質是: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氧分子,氫原子又重新組成成氫分子。29.(2025七下·北侖期末)為測量自制白酒的度數,小科進行了如下操作:(1)游碼歸零,分度盤如圖甲所示,此時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直至天平平衡。(2)將容積為100mL、質量為16克的溢水杯放在天平左盤,將溢水杯中裝滿白酒。添加砝碼,移動游碼,使天平平衡,如圖乙所示,此時溢水杯和白酒的總質量為 克。(3)算出白酒密度,對照表中可知此白酒的度數為 度。酒精度(度) 43 53 65密度(克/立方厘米) 0.93 0.92 0.9(4)若換另一白酒進行測量,重復上述步驟,天平平衡時,游碼位于圖乙所示的游碼位置左側,砝碼質量不變,則該白酒的度數可能是表格中 度的白酒。【答案】(1)右(2)108(3)53(4)65【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密度公式的應用;液體密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調平天平時,指針向哪邊偏,平衡螺母向反方向調。(2)總質量等于砝碼加游碼。(3)根據密度公式計算白酒的密度,結合表中數據進行判斷。(4)游碼在左側,說明該酒的質量更小,根據密度公式可知,密度更小,由表中數據可知,酒精的度數更大。【解答】(1)由圖可知,指針向左偏,說明左側偏重,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直至指針指示分度盤中央,即天平平衡。(2)總質量m=100g+5g+3=108g。(3)白酒的密度,由表中數據可知,酒精度數為53°。(4)游碼位于圖乙所示的游碼位置左側,即總質量減小,由可知,密度將減小,由表中數據可知,可能是65°白酒。四、綜合題(本題共4小題,第30、33小題各8分,第31、32小題各6分,共28分)30.(2025七下·北侖期末)如圖示中,圖一和圖二分別是家蠶和蝗蟲的發育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蝗蟲主要以多種植物的葉和莖為食,且會集群遷飛,使農作物遭到嚴重破壞。在圖一中,消滅蝗蟲最佳的時期是 (填字母)時期。蝗蟲的發育屬于 發育。(2)在圖二中,為提高蠶絲產量,應設法延長 .(填字母)時期。(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從家蠶的發育過程來分析,詩句中“到死”兩個字的表述是否科學 為什么 。【答案】(1)B;不完全變態(2)c(3)不科學,因為蠶在成蟲期不會吐絲【知識點】昆蟲的發育過程【解析】【分析】(1)A受精卵、B幼蟲,C成蟲。(2)a成蟲,b受精卵,c幼蟲,d蛹期。(3)蠶只在幼蟲期吐絲,可知說法是不科學的。【解答】(1)蝗蟲在B幼蟲期活動范圍小,是消滅蝗蟲的最佳時期。蝗蟲的發育不需要經歷蛹期,可知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2)蠶在幼蟲期吐絲,可知為了提高蠶絲的產量,應設法延長c幼蟲期。(3)蠶在幼蟲期吐絲,在蛹期以及成蟲期不會吐絲,但此時蠶并未死亡,所以是不科學的。31.(2025七下·北侖期末) 人們為了解釋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材料一:1803年,道爾頓在原子論中提出:物質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構成。材料二: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粒子。材料三:1911年,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α粒子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轟擊金箔實驗。結果發現: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被金箔彈了回來。(1)湯姆生的發現否定了道爾頓原子論中的 觀點(2)當α粒子轟擊金屬箔時,圖中所示的運動軌跡不可能是 。(填圖中序號)(3)盧瑟福根據實驗現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認為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 。【答案】(1)原子不可再分(2)③(3)原子核【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1)湯姆生發現原子內還有更小的結構,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觀點。(2)根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可知,與原子核相互吸引的軌跡③是錯誤的。(3)盧瑟福提出了核式結構模型,原子內有一個體積小,質量大的原子核。【解答】(1)湯姆生發現了原子中有帶負電的電子,否定了道爾頓關于原子不可再分的觀點。(2)α粒子帶正電,與原子核所帶電荷相同,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軌跡③中α粒子與原子核相互吸引,可知是不可能的。(3)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進,說明原子內部大部分空間是空的,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被金箔彈了回來,說明原子核帶正電且體積小、質量大。32.(2025七下·北侖期末)小科同學養植綠蘿過程中發現該綠蘿比正常的綠蘿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為解決綠蘿植株矮小瘦弱,葉片泛黃現象,小科可選擇的化肥有()(填字母,可多選)。A.尿素 B.磷酸鈣C.碳酸鉀 D.硝酸鉀((2) 俗稱尿素,其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3) 60克( 中含氮元素多少克 【答案】(1)A;D(2)1:4:1:2(3)60克( 中含氮元素的質量。【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氮是合成葉綠素的元素,葉片發黃,說明缺氮,選擇含有氮元素的化肥。(2)個數比等于各原子的下角標之比。(3)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等于物質的質量與該元素的質量分數的乘積。【解答】(1)植株矮小瘦弱,葉片泛黃現象,說明缺失氮肥,尿素 和硝酸鉀( 中含有氮肥。故答案為:AD。(2) 中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1:4:1:2。33.(2025七下·北侖期末)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現常被用于制造模型。某同學選用了ABS 塑料(如圖1所示)來打印3D作品, 求:(1)該同學用這種ABS 材料打印了一個鏤空的花盆如圖2-所示,安裝時的打磨過程中,塑料的質量 ,密度 (均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2)已知體積為1cm3的ABS塑料質量為1.05g,求這種材料的密度。(3)已知圖2的作品的體積為50cm3,質量為47.25g,請你通過計算來判斷該作品是空心還是實心的 若為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多少 【答案】(1)減小;不變(2)材料的密度(3)質量為47.25g的材料,其體積為,可知該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為。【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質量指的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所含的物質減少,則物體的質量減小。(2)根據密度公式計算材料的密度。(3)根據材料的質量和密度計算材料的體積,若作品的體積等于材料的體積,則作品是實心的,若作品的體積大于材料的體積,則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等于作品體積與材料體積的差值。【解答】(1)打磨時,塑料所含的物質減少,可知塑料的質量減小。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物質的質量、體積等無關,可知打磨過程中塑料的密度不變。1 / 1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四校聯考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末考試科學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2025七下·北侖期末)選擇合適的觀察工具才能有效地觀察。下列活動中,需要用到顯微鏡的是( )A.觀察土壤中小動物的種類 B.觀察小麥根系特點C.觀察根毛細胞的結構特點 D.觀察木質莖橫切面的結構2.(2025七下·北侖期末)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具有輸送氧氣、二氧化碳、各種營養物質及代謝產物的功能。人們常常形象地把血液稱為“流動”的(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系統3.(2025七下·北侖期末)草莓適合生長在通氣、能保水和保肥的土壤中,所以種植草莓需要選擇的土壤類型為( )A.砂土類土壤 B.壤土類土壤 C.黏土類土壤 D.難以確定4.(2025七下·北侖期末)觀察根尖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處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B.成熟區是指②C.根的伸長與結構③和④有關D.移栽時需要盡量保護④5.(2025七下·北侖期末)我國科學家利用超高溫陶瓷與難熔金屬制造出新型復合金屬材料,用于超高音速導彈的發動杋及表面的防護材料。根據用途推測,下列性質中,不是該材料必須具有的為( )A.耐高溫 B.具有磁性 C.強度大 D.抗氧化6.(2025七下·北侖期末)初中階段,同學們正處于青春期,正確看待青春期生理現象和行為習慣;科學認識青春期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下列有關認識或做法合理的是( )A.為了保持良好的體形,長期不吃早餐B.女孩出現月經、男孩出現遺精,屬于不正常的生理現象C.性意識的萌動、對異性產生好感,屬于不正常的心理現象D.對煙酒、不健康的書刊和網絡游戲的誘惑保持警惕,更要遠離毒品7.(2025七下·北侖期末)模型常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仔細觀察下列四幅圖,不屬于模型的是( )A.甲烷分子 B.氦原子C.電流表 D.細胞結構8.(2025七下·北侖期末)如圖所示為黃豆種子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①為胚軸,連接胚芽和胚根B.②為胚根,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C.③為胚芽,將來發育成莖和葉D.①②③共同組成胚,種子主要由種皮和胚等結構組成9.(2025七下·北侖期末)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重要的生物學觀念。下列有關葉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葉片的表皮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B.植物葉片的表皮細胞對葉片內的結構具有保護作用C.植物葉片中有葉脈,能輸送水分、無機鹽以及有機物D.仙人掌葉呈針狀,有利于減少因蒸騰作用過多失水10.(2025七下·北侖期末)下列關于“2”的含義正確的是( )A.Ca2+中的“2”表示鈣原子帶有2個單位正電荷B.H2O中的“2”表示水分子中有2個氫原子C.H2SO4中的“2”表示1個硫酸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D.O中的“2”表示1個鎂原子的化合價為正二價11.(2025七下·北侖期末)科學實驗要操作規范、保障安全。下列有關酒精燈的使用正確的是 ( )A. B. C. D.12.(2025七下·北侖期末)木耳是常見的食用真菌,但長時間泡發的木耳上可能會滋生一種細菌。下列對于細菌和真菌的認識,正確的是( )A.細菌都有細胞核B.真菌都是多細胞生物C.細菌可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繁殖D.細菌對人們都是有害的,真菌對人們都是有利的13.(2025七下·北侖期末)下列生活現象中,屬于植物細胞吸水的是( )A.糖拌西紅柿,盤子里會出現很多水B.對植物施肥過多,會出現“燒苗”現象C.把發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會硬挺起來D.用鹽腌菜,菜會變軟14.(2025七下·北侖期末)制墨技藝歷史悠久,下列制墨的工序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燒制墨煙 B.攪拌墨煙C.捶打磨條 D.翻晾墨條15.(2025七下·北侖期末)《漢書·地理志》記載了我國西北地區的一種類似城堡的沙丘地貌(如圖),后在很多干旱地區也發現了類似地貌。形成這種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風力 B.流水 C.冰川 D.海浪16.(2025七下·北侖期末)密度公式因能被寫成如圖所示的樣式,而被稱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關于密度、質量、體積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與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B.鐵比鋁“重”,“重”指的是鐵的質量比鋁的質量大C.一罐氧氣用掉部分后,罐內氧氣的質量變小,密度不變D.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物體,其質量m與體積V的比值為定值17.(2025七下·北侖期末)推理是科學學習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離子是帶電的粒子,所以帶電的粒子就是離子B.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所以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C.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就是單質D.化合物含有多種元素,所以含多種元素的物質可能是化合物18.(2025七下·北侖期末)夏天從冰箱中取出的蘋果,常看到蘋果先濕后干的現象,此現象反映的物態變化過程是(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熔化后汽化C.先液化后升華 D.先凝華后升華19.(2025七下·北侖期末)氧化鎵(Ga2O3)是第四代半導體材料,應用前景廣泛,其中鎵元素的化合價為 ( )A.+2 B.+3 C.2 D.- 320.(2025七下·北侖期末)負氧離子被譽為“空氣維生素”,是具有一定能量的電子與氧分子結合形成的負電離子,廣泛存在于森林、瀑布、海邊等地方。一個負氧離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18 B.17 C.16 D.15二、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1.(2025七下·北侖期末)寧波奉化水蜜桃色澤艷麗,肉質細軟,汁多味甜,香氣濃郁,有“瓊漿玉露”之美譽,廣受游客喜愛。(1)桃花有鮮艷的色彩和香甜的氣味,屬于 (選填“蟲媒花”或“風媒花”)。(2)水蜜桃甜蜜的汁水來自細胞中的 (選填“細胞質”或“液泡”),吃完后剩下的果核里面的種子由 發育而來。(3)為保持其優良性狀,建議果農采用 (選填“有性”或“無性”)生殖來繁殖植株。22.(2025七下·北侖期末) 75%的酒精是常用的醫用消毒劑,能有效殺死病毒。(1)使用時聞到濃濃酒精味,這是因為酒精分子在 。(2)消毒時酒精擦拭在手上會感覺到涼爽,因為酒精 (填物態變化名稱)時會 (選填“吸熱”或“放熱”)。(3)在配制酒精溶液時,將酒精和水混合,發現混合后的體積比混合前的總體積小。從微觀角度分析,這是因為 。23.(2025七下·北侖期末)如圖甲所示,是小科“探究物質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1)圖甲中的器材安裝順序是 (選填“從上至下”或“從下至上”)。(2)實驗中采用水浴加熱法,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3)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該物質此時的溫度為 。(4)實驗中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物質的溫度及對應狀態,并記錄數據,作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圖像,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知:該物質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5)比較圖像中AB段與CD段可知:該物質在 (選填“AB”或“CD”)段吸熱能力強。24.(2025七下·北侖期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全球導航系統.具備全球覆蓋、高精度定位和短報文通信功能,廣泛應用于交通、農業、救援等領域。其技術水平國際領先,尤其在無網絡區域仍能通信。(1)運輸衛星用的火箭外殼主要材料為鋁合金和鈦合金。如圖一所示為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結構示意圖。①鈦原子核外有 個電子層。②對圖中鈦原子的信息解讀不正確的是 (可多選)。A. 圖中x的數值為10B. 核電荷數為22C. 在化學反應中,鈦原子容易得到電子D. 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g(2)、、分別表示氫元素的三種原子,火箭推進劑中的液氫含,制造氫彈要用 、,如圖二所示為氫彈爆炸原理過程,其中甲、乙、丙是三種原子,“”“ ”“●”分別表示原子中的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請根據相關信息回答下列問題:①、、三種原子均屬于氫元素的原因是 。②圖中粒子“ ”所帶電性為 (填“正電”、“負電”或“不帶電”)。25.(2025七下·北侖期末)如圖A~E表示人體的不同結構層次,請回答下列問題。(1)整個人體都是A 細胞 (選填“精子”、“卵細胞”或“受精卵”,發育而成的,A細胞通過細胞分裂形成B。在此過程中,母細胞內出現的遺傳物質最終會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2)B通過 形成C,在此過程中,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產生了差異(3)在圖示的結構層次中,人體具有而植物體沒有的結構層次是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題共4小題,每空2分,共32分)26.(2025七下·北侖期末)近年來土地鹽漬化加重,梭梭人工林出現嚴重退化,某團隊就梭梭種子萌發的影響因素開展研究。實驗步驟如下:①取10個相同的花盆,分別裝入等量、除雜、烘干后的同種沙土。②選300粒飽滿的梭梭種子用蒸餾水浸泡,15min后平均撒入5個花盆中并覆上沙土,記為A1~A5組。③另取300粒飽滿的梭梭種子用濃度為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min后平均撒入另5個花盆中并覆上沙土, 記為B1~B5組。④將花盆置于溫度為25℃、濕度為50%的培養箱中,每天向各個花盆噴灑等量的不同濃度的鹽溶液,7天后記錄種子的萌發數量,實驗數據如表所示。花盆編號 1 2 3 4 5鹽溶液濃度/% 0 1 3 5 7A組種子萌發率/% 99 95 89 42 4B組種子萌發率/% 100 99 95 92 41(1)每組選取300粒種子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2)本實驗將培養箱溫度設為25℃,是因為種子萌發需要 (3)根據表中A組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4)綜合分析A、B組數據,請對土壤鹽漬化地區提高梭梭種子萌發率提出合理建議: 。27.(2025七下·北侖期末)某同學做了如圖中的實驗:(1)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在植物體內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管道系統。其中篩管負責運輸 。(2)縱切枝條,觀察發現紅色越往上越淺是因為()。A.上面水太多了,把紅色沖淡B.下面的紅色隨水分蒸騰了C.水分是從下往上運輸的,越上就越淺D.這是枝條自身的一個特點,不是水分引起的(3)如果想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A.放在黑暗環境中B.放在陽光下照射,加快植物葉片的蒸騰C.放在通風的環境中(4)某些樹木樹干中空,卻依然生機勃勃,這是因為在莖中有 。可產生運送水分的新細胞。28.(2025七下·北侖期末)小科所在的項目化學習小組通過建構分子模型來解釋物質的變化,以下是項目化學習記錄單的一部分。任務一:制作水分子模型【資料】水的化學式為H2O, 氫原子直徑為0.53×10- 米, 氧原子的直徑為1.48×10- 米。【材料】若干圓紙片序號 顏色 直徑 序號 顏色 直徑①) 白色 2厘米 ④ 黑色 2厘米② 白色 5.6厘米 ⑤ 黑色 5.6厘米③ 白色 8厘米 ⑥ 黑色 8厘米【評價標準】優秀 合格 不合格能區分原子種類、并符合原子實際比列 能區分原子種類、不符合原子實際比列 不能區分原子種類且不符合原子實際比列任務二:利用建構的分子模型解釋電解水過程中的變化。請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評價標準,選擇材料①、⑤制作的水分子模型評定為 。(2)如圖是電解水的微觀模型示意圖。①請在圖丁方框中畫出相應微粒的示意圖 。②甲、乙、丙三個方框中的模型相同的是都含有 (選填字母)。A. 氫氣B. 氫分子C. 氫原子③從微觀角度解釋電解水的變化的實質是 。29.(2025七下·北侖期末)為測量自制白酒的度數,小科進行了如下操作:(1)游碼歸零,分度盤如圖甲所示,此時將平衡螺母向 調節,直至天平平衡。(2)將容積為100mL、質量為16克的溢水杯放在天平左盤,將溢水杯中裝滿白酒。添加砝碼,移動游碼,使天平平衡,如圖乙所示,此時溢水杯和白酒的總質量為 克。(3)算出白酒密度,對照表中可知此白酒的度數為 度。酒精度(度) 43 53 65密度(克/立方厘米) 0.93 0.92 0.9(4)若換另一白酒進行測量,重復上述步驟,天平平衡時,游碼位于圖乙所示的游碼位置左側,砝碼質量不變,則該白酒的度數可能是表格中 度的白酒。四、綜合題(本題共4小題,第30、33小題各8分,第31、32小題各6分,共28分)30.(2025七下·北侖期末)如圖示中,圖一和圖二分別是家蠶和蝗蟲的發育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蝗蟲主要以多種植物的葉和莖為食,且會集群遷飛,使農作物遭到嚴重破壞。在圖一中,消滅蝗蟲最佳的時期是 (填字母)時期。蝗蟲的發育屬于 發育。(2)在圖二中,為提高蠶絲產量,應設法延長 .(填字母)時期。(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從家蠶的發育過程來分析,詩句中“到死”兩個字的表述是否科學 為什么 。31.(2025七下·北侖期末) 人們為了解釋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材料一:1803年,道爾頓在原子論中提出:物質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構成。材料二: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粒子。材料三:1911年,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α粒子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轟擊金箔實驗。結果發現: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被金箔彈了回來。(1)湯姆生的發現否定了道爾頓原子論中的 觀點(2)當α粒子轟擊金屬箔時,圖中所示的運動軌跡不可能是 。(填圖中序號)(3)盧瑟福根據實驗現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認為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 。32.(2025七下·北侖期末)小科同學養植綠蘿過程中發現該綠蘿比正常的綠蘿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為解決綠蘿植株矮小瘦弱,葉片泛黃現象,小科可選擇的化肥有()(填字母,可多選)。A.尿素 B.磷酸鈣C.碳酸鉀 D.硝酸鉀((2) 俗稱尿素,其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3) 60克( 中含氮元素多少克 33.(2025七下·北侖期末)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現常被用于制造模型。某同學選用了ABS 塑料(如圖1所示)來打印3D作品, 求:(1)該同學用這種ABS 材料打印了一個鏤空的花盆如圖2-所示,安裝時的打磨過程中,塑料的質量 ,密度 (均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2)已知體積為1cm3的ABS塑料質量為1.05g,求這種材料的密度。(3)已知圖2的作品的體積為50cm3,質量為47.25g,請你通過計算來判斷該作品是空心還是實心的 若為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分析】根毛細胞等物質結構過小,需要借助顯微鏡放大后進行觀察。【解答】A、觀察土壤中小動物的種類,用肉眼或放大鏡即可,故A錯誤;B、根系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用肉眼觀察即可,故B錯誤;C、根毛細胞結構較小,需要借助顯微鏡進行觀察,故C正確;D、觀察木質莖橫切面的結構,例如導管、篩管等,使用放大鏡觀察即可,故D錯誤。故答案為:C。2.【答案】B【知識點】組織;血液【解析】【分析】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解答】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三類。這些細胞與血漿共同構成血液,完成物質運輸等功能,所以血液是一種組織,屬于結締組織。血液可以流動,因此稱做“流動的組織”。故答案為:B。3.【答案】B【知識點】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沙土類土壤透氣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弱;黏土類土壤保水性能好,但透氣性差。【解答】既能透氣,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類土壤。故答案為:B。4.【答案】A【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解析】【分析】①處是根毛區,②是伸長區,③是分生區,④是根冠。【解答】AB、①處是根毛區,又稱為成熟區,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故A正確,B錯誤;C、根的伸長與分生區和伸長區有關,即與圖中的②和③有關,故C錯誤;D、移栽時需要盡量保護根毛區,即①,故D錯誤。故答案為:A。5.【答案】B【知識點】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導彈的使用環境進行分析,可知需要材料耐高溫、抗氧化、強度大。【解答】ACD、由“科學家利用超高溫陶瓷與難熔金屬制造出新型復合金屬材料,用于超高音速導彈的發動機及表面的防護材料”和導彈運動時,與空氣摩擦產生大量的熱,可知該材料必須具有的性質為耐高溫、抗氧化,還需要有較大的強度,不易變形,故ACD不符合題意;B、在導彈運行過程中,不需要具有磁性,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答案】D【知識點】青春期的變化【解析】【分析】要正視青春期的變化,包括生理變化和生理變化。【解答】A、長期不吃早餐不利于身體健康,故A錯誤;B、女孩出現月經、男孩出現遺精,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故B錯誤;C、性意識的萌動、對異性產生好感,屬于正常的心理現象,故C錯誤;D、煙酒、毒品對身體健康不利,對煙酒、不健康的書刊和網絡游戲的誘惑保持警惕,更要遠離毒品,故D正確。故答案為:D。7.【答案】C【知識點】模型與符號;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符號:能簡單明了的表示事物,還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表達的語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亂。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或過程的示意,例如計算公式、電路圖等。【解答】A、甲烷分子模型屬于模型,故A不符合題意;B、氦原子模型屬于模型,故B不符合題意;C、電流表用表示,屬于符號,不屬于模型,故C符合題意;D、細胞結構屬于模型,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答案】D【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①為胚軸,②為胚根,③為胚芽,④為子葉。【解答】A、由圖可知,①為胚軸,連接胚芽和胚根,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由圖可知,②為胚根,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③為胚芽,將來發育成莖和葉,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①②③④共同組成胚,種子主要由種皮和胚等結構組成,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答案】A【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解析】【分析】植物葉肉細胞內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解答】A、植物的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故A錯誤,符合題意;B、表皮細胞具有保護作用,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葉脈具有運輸功能,能輸送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植物體內的水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空氣中,為了減少水分散失,仙人掌液退化成針狀,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0.【答案】C【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分析】分子由原子構成,表達分子與原子的關系時,分子前有個數,才能在原子前加個數。【解答】A、Ca2+中的“2”表示1個鈣離帶有2個單位正電荷,故A錯誤;B、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數字寫在原子的右下角,H2O中的“2”表示1個水分子中有2個氫原子,故B錯誤;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數字寫在原子的右下角,H2SO4中的“2”表示1個硫酸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故C正確;D、O中的“2”表示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正二價,故D錯誤。故答案為:C。11.【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不能用嘴吹滅酒精燈。【解答】A、不能用點燃的酒精燈去點另一盞酒精燈,故A錯誤;B、使用試管夾時,手不能直接握住長柄和短柄,只需握住長柄,故B錯誤;C、不能向點燃的酒精燈中加入酒精,故C錯誤;D、熄滅酒精燈時,要用燈帽蓋滅,故D正確。故答案為:D。12.【答案】C【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細菌與人的關系;真菌與人的關系【解析】【分析】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真菌含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解答】A、細菌都沒有細胞核,故A錯誤;B、真菌可能是單細胞生物,例如酵母菌,也可能是多細胞生物,例如食用菌,故B錯誤;C、細菌通過分裂繁殖,屬于無性生殖,故B正確;D、細菌和真菌都有對人類有利的,也有對人類有害的,故D錯誤。故答案為:C。13.【答案】C【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解析】【分析】細胞吸水的條件:外界環境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溶液濃度。【解答】A、糖拌西紅柿,盤子里會出現很多水,是因為細胞失水,故A錯誤;B、對植物施肥過多,會出現“燒苗”現象,是因為植物細胞失水,故B錯誤;C、把發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青菜會硬挺起來,是因為細胞吸水,故C正確;D、用鹽腌菜,菜會變軟,是因為細胞失水,故D錯誤。故答案為:C。14.【答案】A【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解析】【分析】在化學變化中,會有一些新的物質生成,而在物理變化中,物質的形狀可能會有改變,但不會生成其他物質。在化學變化中,分子之間相互接觸后會發生不同的反應,會產生新的分子。 而在物理變化中,原子之間的距離和分子本身都不會產生變化。【解答】A、燒制墨煙過程中伴隨燃燒,燃燒有新物質生成,為化學變化,故A符合題意;B、攪拌研磨墨煙過程中無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故B不符合題意;C、捶打墨條成形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變化,無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D、天然晾千墨條過程中無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A。15.【答案】A【知識點】地形變化的原因【解析】【分析】影響地貌的外力因素主要有:風力、流水、冰川、海浪等,讓地勢變得更平坦。【解答】在干旱地區形成的沙丘地貌是由于風力導致的。故答案為:A。16.【答案】D【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可知,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為該物質的密度。【解答】A、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質量無關,故A錯誤;B、鐵比鋁“重”,“重”指的是鐵的密度比鋁的密度大,故B錯誤;C、一罐氧氣用掉部分后,罐內氧氣減少,可知氧氣的質量變小,氧氣的體積不變,由可知,瓶內氧氣的密度變小,故C錯誤;D、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等因素無關, 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物體,密度相同,其質量m與體積V的比值為密度,可知為一定值,故D正確。故答案為:D。17.【答案】D【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離子的書寫與意義;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純凈物中只含有一種物質。單質是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化合物是含有兩種或以上元素的純凈物。【解答】A、離子是帶電的粒子,但帶電的粒子不一定是離子,例如電子和質子也帶電,故A錯誤;B、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但物質不全是由分子構成的,原子和離子也可以構成物質,故B錯誤;C、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但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氣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種元素,故C錯誤;D、化合物含有多種元素,含多種元素的物質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故D正確。故答案為:D。18.【答案】A【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解析】【分析】物態變化:熔化:由固態轉化為液態;凝固:由液態轉化為固態;凝華:由氣態轉化為固態;升華:由固態轉化為氣態;汽化:由液態轉化為氣態;液化:由氣態轉化為液態。【解答】蘋果變濕,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蘋果,在蘋果表面液化,后變干是因為蘋果表面的水吸收熱量蒸發了。故答案為:A。19.【答案】B【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為零進行計算。【解答】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鎵元素的化合價為,解得x=+3。故答案為:B。20.【答案】B【知識點】原子的構成;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解答】一個氧原子中含有8個電子,負氧離子帶有一個單位負電荷,可知一個負氧離子的核外電子數為:。故答案為:B。21.【答案】(1)蟲媒花(2)液泡;胚珠(3)無性【知識點】細胞的結構;植物的無性生殖;傳粉及其途徑;果實與種子的形成【解析】【分析】(1)蟲媒花一般都有鮮艷的色彩和香甜的氣味,可以吸引昆蟲為其傳粉。(2)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果實由子房發育而來,胚珠發育成種皮,子房壁發育成果皮。(3)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區別是有性生殖需要兩性細胞的結合,而無性生殖不需要兩性細胞的結合。【解答】(1)桃花有鮮艷的色彩和香甜的氣味,可以吸引昆蟲為其傳粉,可知是蟲媒花。(2)汁水來自于液泡中的細胞液,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果實由子房發育而來。(3)無性生殖不需要進行兩性細胞的結合,能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22.【答案】(1)不斷的做無規則運動(2)汽化;吸熱(3)分子間存在空隙【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解析】【分析】(1)聞到氣味,說明分子不斷的做無規則運動,屬于擴散現象。(2)由液體轉化為氣態的過程稱為汽化,汽化吸熱。(3)分子間存在空隙,所以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的體積之和。【解答】(1)使用時聞到酒精氣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的做無規則運動。(2)酒精汽化吸熱,周圍環境的溫度降低,所以手上會感覺涼爽。(3)分子間存在空隙,將酒精和水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跑到彼此的間隙時,導致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的體積之和。23.【答案】(1)從下至上(2)使物質混合均勻,且溫度上升慢,便于測量(3)2℃(4)晶體(5)CD【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熔化與熔化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解析】【分析】(1)組裝裝置的順序:自下而上、從左往右。(2)水浴加熱的優點是物質受熱均勻,誤差減小,且升溫慢,便于測量。(3)示數自下而上逐漸變大,說明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上,結合分度值進行讀數。(4)晶體在熔化時溫度不變,可知熔化圖像中存在溫度不變的階段的物質屬于晶體。(5)根據圖像進行分析,溫度變化量一定時,加熱時間越長,說明物質的吸熱能力越強。【解答】(1)需要根據酒精燈火焰的高度確定燒杯的位置,可知組裝裝置時要從下而上安裝。(2)水浴加熱可以使物質混合均勻,且溫度上升慢,便于測量。(3)由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示數為2℃。(4)由圖可知,在BC段物質的溫度不變,說明存在固定的熔點,屬于晶體。(5)由圖可知,AB段和CD段溫度變化值相同,但CD段需要加熱更長的時間,說明CD段吸收的熱量更多,即CD段吸熱能力強。24.【答案】(1)4;CD(2)質子數均為1;不帶電【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元素周期表;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1)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2)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可知質子數相同的原子屬于同種元素。電子帶負電,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解答】(1)①由圖可知,鈦原子核外有4層電子層。②A、由圖可知,鈦的原子序數為22,可知一個原子中含有22個質子,可知含有22個電子,可知:x=22-8-2-2=10,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核電荷數等于原子序數,可知鈦原子的核電荷數為22,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鈦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可知在反應中易失去電子,故C錯誤,符合題意;D、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單位是“1”,不是“g”,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D。(2)①、、三種原子中均含有一個質子,可知均屬于氫元素。② 表示的是中子,中子不帶電。25.【答案】(1)受精卵(2)細胞分化(3)E系統【知識點】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分化;結構與層次;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解析】【分析】(1)新生命由受精卵發育而來。(2)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不同的組織;細胞分裂的結果是細胞數目變多;細胞生長的結果是細胞體積變大。(3)AB是細胞,C是組織,D是器官,E是系統,植物沒有系統。【解答】(1)受精卵是生命的起點,整個人體是由受精卵發育不斷分裂、生長和分化而成的。(2)由B到C,細胞的形態發生改變,B經過細胞分化形成C。(3)人體具有而植物不具有的結構層次是E系統。26.【答案】(1)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規律(2)適應的溫度(3)土地鹽漬化對種子的萌發有不利影響,且鹽漬化程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顯(4)在播種前,先用濃度為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每組中含有多顆種子,可以避免偶然性。(2)種子萌發的條件2: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3)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鹽水濃度越大,表示鹽漬化越嚴重,種子的萌發率越低說明受到的不利影響越大。(4)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可知使用高錳酸鉀浸泡有利于提高種子的萌發率。【解答】(1)每組選取300粒種子進行重復實驗,能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規律。(2)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為了防止溫度對實驗造成影響,應將培養箱的溫度設置為適宜種子萌發的25℃。(3)由表中數據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鹽溶液的濃度越大,種子的萌發率越低,故可得:土地鹽漬化對種子的萌發有不利影響,且鹽漬化程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顯。(4)由表中數據可知,相同條件下,使用高錳酸鉀浸泡過的種子的萌發率要高于使用蒸餾水浸泡的種子,故建議為:在播種前,先用濃度為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27.【答案】(1)有機物(2)C(3)A(4)導管【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蒸騰作用【解析】【分析】(1)(2)(4)莖中木質部中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韌皮部中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3)加快蒸騰作用的方式:升高溫度、加快空氣流速等。【解答】(1)韌皮部中的篩管負責運輸有機物。(2)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所以越往上,紅色越淺。故答案為:C。(3)A、放在黑暗的條件下,蒸騰作用減弱,實驗效果更不明顯,故A符合題意;B、放在陽光下照射,加快植物葉片的蒸騰,促進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可知實驗現象更明顯,故B不符合題意;C、放在通風的環境中,加快植物葉片的蒸騰,促進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可知實驗現象更明顯,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4)莖中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28.【答案】(1)優秀(2);C;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氧分子,氫原子又重新組成成氫分子【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分析】(1)根據資料中的提示計算氧原子和氫原子的直徑之比,再與①、⑤圓片的直徑之比進行對比,若相同,則為優秀。(2)水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可知需要補充的是氧分子,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解答】(1)由資料可知,氧原子與氫原子直徑之比為,①、⑤圓片的直徑之比為,符合原子直徑之比,且圓片顏色不同,可以區分原子種類,故等級為優秀。(2)①水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由圖可知,丁中物質為氧氣,示意圖為。②甲、乙、丙三個方框中的模型相同的是都含有的是氫原子。故答案為:C。③從微觀角度解釋電解水的變化的實質是: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氧分子,氫原子又重新組成成氫分子。29.【答案】(1)右(2)108(3)53(4)65【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密度公式的應用;液體密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調平天平時,指針向哪邊偏,平衡螺母向反方向調。(2)總質量等于砝碼加游碼。(3)根據密度公式計算白酒的密度,結合表中數據進行判斷。(4)游碼在左側,說明該酒的質量更小,根據密度公式可知,密度更小,由表中數據可知,酒精的度數更大。【解答】(1)由圖可知,指針向左偏,說明左側偏重,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直至指針指示分度盤中央,即天平平衡。(2)總質量m=100g+5g+3=108g。(3)白酒的密度,由表中數據可知,酒精度數為53°。(4)游碼位于圖乙所示的游碼位置左側,即總質量減小,由可知,密度將減小,由表中數據可知,可能是65°白酒。30.【答案】(1)B;不完全變態(2)c(3)不科學,因為蠶在成蟲期不會吐絲【知識點】昆蟲的發育過程【解析】【分析】(1)A受精卵、B幼蟲,C成蟲。(2)a成蟲,b受精卵,c幼蟲,d蛹期。(3)蠶只在幼蟲期吐絲,可知說法是不科學的。【解答】(1)蝗蟲在B幼蟲期活動范圍小,是消滅蝗蟲的最佳時期。蝗蟲的發育不需要經歷蛹期,可知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2)蠶在幼蟲期吐絲,可知為了提高蠶絲的產量,應設法延長c幼蟲期。(3)蠶在幼蟲期吐絲,在蛹期以及成蟲期不會吐絲,但此時蠶并未死亡,所以是不科學的。31.【答案】(1)原子不可再分(2)③(3)原子核【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1)湯姆生發現原子內還有更小的結構,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觀點。(2)根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可知,與原子核相互吸引的軌跡③是錯誤的。(3)盧瑟福提出了核式結構模型,原子內有一個體積小,質量大的原子核。【解答】(1)湯姆生發現了原子中有帶負電的電子,否定了道爾頓關于原子不可再分的觀點。(2)α粒子帶正電,與原子核所帶電荷相同,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軌跡③中α粒子與原子核相互吸引,可知是不可能的。(3)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進,說明原子內部大部分空間是空的,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被金箔彈了回來,說明原子核帶正電且體積小、質量大。32.【答案】(1)A;D(2)1:4:1:2(3)60克( 中含氮元素的質量。【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氮是合成葉綠素的元素,葉片發黃,說明缺氮,選擇含有氮元素的化肥。(2)個數比等于各原子的下角標之比。(3)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等于物質的質量與該元素的質量分數的乘積。【解答】(1)植株矮小瘦弱,葉片泛黃現象,說明缺失氮肥,尿素 和硝酸鉀( 中含有氮肥。故答案為:AD。(2) 中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1:4:1:2。33.【答案】(1)減小;不變(2)材料的密度(3)質量為47.25g的材料,其體積為,可知該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為。【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質量指的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所含的物質減少,則物體的質量減小。(2)根據密度公式計算材料的密度。(3)根據材料的質量和密度計算材料的體積,若作品的體積等于材料的體積,則作品是實心的,若作品的體積大于材料的體積,則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等于作品體積與材料體積的差值。【解答】(1)打磨時,塑料所含的物質減少,可知塑料的質量減小。密度是物質的屬性,與物質的質量、體積等無關,可知打磨過程中塑料的密度不變。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四校聯考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末考試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四校聯考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末考試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