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5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一、選擇題1.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它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下列不屬于中和反應應用的是( )A.用稀硫酸除鐵銹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石油產品中殘余的硫酸D.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如斯達舒)來治療胃酸過多2.山藥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新鮮山藥在去皮時會出現一種滑膩的白色汁液,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皂角素,沾上它會奇癢難忍。下列生活用品中能達到快速止癢效果的是( )A.食醋 B.肥皂水C.蘇打水 D.食鹽水3.胃潰瘍嚴重的病人胃酸過多,可內服含有能跟鹽酸起反應的物質成分的胃藥,以減少胃中鹽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質中最適宜作為治療胃潰瘍的胃藥成分的是( )A.BaCO3 B.Al(OH)3 C.NaCl D.Ca(OH)24.下列關于酸和堿反應的說法中,合理的是( )A.圖中酸堿反應結束后,溶液pH=0B.酸堿反應的實質是H++OH-=H2OC.酸和堿的質量相等才能恰好完全反應D.酸堿反應的實質是Na++Cl-=NaCl5.向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鈣溶液中滴加稀鹽酸,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相關量之間關系的是( )A. B. C. D.6.下列物質中能與稀硫酸發生中和反應,且能產生白色沉淀的是( )A.Ba(OH)2 B.K2CO3 C.Mg(OH)2 D.BaCl27.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無明顯現象,要證明兩者已發生了化學反應,下列操作及實驗現象(或結果),一定能證明反應已經發生的是( )A.在混合液中加無色酚酞,溶液仍呈無色B.在混合液中加碳酸鈉溶液,有氣泡產生C.在混合液中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D.在混合液中加硫酸銅溶液,有藍色沉淀產生8.用100克9.8%的硫酸溶液恰好中和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如果改用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再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溶液顯( )A.紫色 B.藍色 C.紅色 D.無色9.向加有酚酞試液的溶液中滴入過量稀鹽酸,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可觀察到的現象是燒杯中的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B.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適量溶液,可驗證稀鹽酸有剩余C.燒杯中和數目減少,和數目增多D.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比反應前少10.如圖是稀鹽酸和NaOH溶液反應的pH變化曲線圖,下列據圖分析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A.該反應是將NaOH溶液滴入稀鹽酸中B.B點時加入無色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C.A點時,溶液的溶質為NaOH、NaClD.B點時加入的溶液的質量和另一種溶液的質量一定相同二、填空題11.請寫出下列有關的化學方程式:(1)鐵與稀硫酸反應 ;(2)用氫氧化鋁中和胃酸 ;(3)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 。12.圖甲是某同學探究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操作。圖乙是該反應的微觀模型,“”“”“”“”分別表示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1)圖甲實驗現象是 。(2)圖乙“”表示 (填離子符號)。(3)已知酚酞在 pH<8.2的溶液中均呈無色。下列能證明溶液中還含有氫氧化鈉的是 。A.CO2 B.Fe C.CuCl2 D.BaCl213.如圖表示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根據圖示回答相關問題:(1)圖中A表示的微粒是 。(用微粒符號表示)(2)該反應的實質是 。(3)下列物質能證明反應后鹽酸有剩余的是________。A.金屬鋅 B.酚酞試液C.碳酸鈉溶液 D.硝酸銀溶液14.某同學為探究酸堿中和反應,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當溶液恰好由紅色變為無色時停止實驗。最終溶液中的溶質是 (酚酞除外);若把NaOH溶液換成等質量等濃度的KOH溶液,鹽酸質量不變,則反應后的溶液能與 (填字母)反應。A.CO2 B.Mg C.Na2CO3溶液 D.AgNO3溶液 E、CuCl215.氯化氫(HCl)是極易溶于水的無色氣體,其水溶液稱為鹽酸。(1)在充滿HCl氣體的試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紙條,無明顯現象,再滴入水,現象是 。(2)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通入HCl氣體,直至溶液的pH=7,該化學反應的實質是 。反應前后溶液中離子的種類如圖所示,則其中能使酚酞變紅的是 (選填“①”“②”或“③”)。16.某濃鹽酸的生產基地,將工業廢水排入廢液池中,進行處理。(1)廢液池上方有時會出現白霧,這是因為濃鹽酸具有 性(2)處理廢液時,往往加入一定量的熟石灰,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通過測定廢液的值,可確定廢液池中的鹽酸是否已被恰好反應,測定pH的方法是 。17.如圖1所示,某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一個“彩燈游戲”,游戲規則如下:在“電源開關”處填入一種化合物的溶液,使其與三條支路上的燈籠對應的物質均能發生反應,三盞彩燈即可同時亮起。(1)電源開關處化合物的化學式可以是 (填寫一種)。(2)圖2為燈籠中三種物質的二歧分類檢索表,表示CO2的是 (選填“甲”“乙”或“丙”)。(3)若開關處溶質為一種堿,B中發生反應的微觀實質是 。18.酸和堿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同學利用圖甲實驗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過程,并測量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和溫度的變化情況,得到圖乙和圖丙。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膠頭滴管中溶液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2)要配制50g15%的稀鹽酸,需要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濃鹽酸 g。(3)該同學推斷出圖丙中V的值為12,他的理由是 。三、解答題19.實驗室有一瓶標簽被腐蝕的鹽酸,小麗為了測定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在燒杯中配制了8g10%的NaOH溶液。然后往燒杯中滴加該鹽酸。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與滴入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配制了8g10%的NaOH溶液,需要水的質量為 g;(2)計算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寫出計算過程)20.將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10g稀鹽酸中,邊加邊攪拌,隨著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變化如圖所示。請回答:(1)a點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有 。(2)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NaOH溶液的質量為 。(3)計算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1.5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B B C A A C A C1.A【詳解】A、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屬于金屬氧化物,稀鹽酸屬于酸,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氧化鐵和水,不屬于中和反應,符合題意;B、熟石灰是氧氧化鈣的俗稱,屬于堿,氫氧化鈣和酸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水,屬于中和反應,不符合題意;C、氫氧化鈉屬于堿,硫酸屬于酸,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是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屬于中和反應,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鋁屬于堿,鹽酸(胃酸的有效成分)屬于酸,氫氧化鋁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氧化鋁和水,是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屬于中和反應,不符合題意。故選A。2.A【分析】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皂角素,所選的物質應該能與堿反應且對皮膚無副作用。【詳解】A、食醋顯酸性,能與堿性汁液發生反應,正確;B、肥皂水顯堿性,不能與堿性汁液發生反應,不符合要求,錯誤;C、蘇打水顯堿性,不能與堿性汁液發生反應,錯誤;D、食鹽水顯中性,不能與堿性汁液發生反應,,錯誤。故選A。3.B【詳解】A、碳酸鋇能夠與胃酸中的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鋇有毒,會危害人體健康,甚至是生命,選項錯誤;B、氫氧化鋁不溶于水,能夠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可用于治療胃潰瘍,選項正確;C、氯化鈉不能與鹽酸反應,不能用于治療胃潰瘍,選項錯誤;D、氫氧化鈣能夠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但氫氧化鈣有腐蝕性,會危害人體健康,不能用于治療胃潰瘍,選項錯誤;故選B。4.B【詳解】A、由圖可知,圖中酸堿反應結束后,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鈉,溶液呈中性,溶液pH=7,選項錯誤;B、酸堿反應的實質是H++OH-=H2O,選項正確;C、酸和堿的質量相等不一定能恰好完全反應,酸中的氫離子和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的數目相等才能恰好完全反應,選項錯誤;D、酸堿反應的實質是H++OH-=H2O,選項錯誤,故選B。5.C【分析】往氫氧化鈣中加入鹽酸,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詳解】A、氫氧化鈣和鹽酸的本質反應是氫氧根離子和氫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鈣離子數目不變,錯誤;B、沒有加入鹽酸時,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鈣,隨著反應的進行,氯化鈣的質量分數逐漸增加,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氯化鈣的質量最大,繼續加入鹽酸相當于對氯化鈣進行稀釋,氯化鈣的質量分數會逐漸減小,錯誤;C、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pH>7,加入鹽酸后,溶液的堿性逐漸減弱,pH逐漸減小,至恰好完全反應,溶液為中性,pH=7,繼續加入稀鹽酸,溶液顯酸性,pH<7,正確;D、由于氫氧化鈣溶液的溶劑是水,所以加入鹽酸之前溶液中有水,加入稀鹽酸后,水的量增加,增加的包括鹽酸中的水和生成的水,恰好完全后,再繼續加入稀鹽酸,只增加鹽酸中的水,所以開始的變化趨勢大,后來的變化趨勢要小,故D錯誤。故選C。6.A【詳解】A、Ba(OH)2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水,該反應是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屬于中和 反應,符合題意;B、K2CO3是鹽,而不是堿,該反應不是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屬于中和反應,且反應過程中不能產生白色沉淀,不合題意;C、Mg(OH)2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水,該反應是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屬于中和反應,但沒有沉淀生成,不合題意;D、BaCl2是鹽,不是堿,該反應不是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屬于中和反應,不合題意。故選A。7.A【分析】物質間發生化學反應時,一定有新物質生成,反應物一定被消耗。【詳解】A 、在混合液中加無色酚酞,溶液仍呈無色,說明溶液不顯堿性,氫氧化鈉消失,從而說明兩者已發生了化學反應,正確;B、碳酸鈉與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有氣泡產生,說明混合液中有鹽酸存在,不能確定鹽酸被消耗,不能說明兩者已發生了化學反應,錯誤;C、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鈉也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沉淀,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不能確定有新物質生成,不能說明兩者已發生了化學反應,錯誤;D、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會產生氫氧化銅藍色沉淀,說明混合液中有氫氧化鈉存在,不能確定氫氧化鈉被消耗,不能說明兩者已發生了化學反應,錯誤。故選A。8.C【詳解】設與100克9.8%的稀硫酸反應的氫氧化鈉質量為x。x=8g設與8g氫氧化鈉反應需要氯化氫的質量分數為9.8%的溶液質量為y。y≈74.4g由此判斷可知,鹽酸有剩余,故剩余溶液顯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色。故選C。9.A【詳解】A、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酚酞溶液只有在堿性溶液變紅色,因此實驗現象是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正確;B、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因此不能驗證稀鹽酸有剩余,錯誤;C、燒杯中鈉離子和氯離子數目不變,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減少,錯誤;D、反應沒有氣體、固體和沉淀生成,因此溶液質量不變,錯誤。故選A。10.C【詳解】A、根據圖像可知,反應開始時溶液的pH>7,呈堿性,則燒杯中為氫氧化鈉,滴入的是稀鹽酸,故A錯誤。B、B點時溶液的pH=7,此時氫氧化鈉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加入酚酞試液不變色,故B錯誤。C、A點時反應正在進行,則溶質為反應產物NaCl與剩余的NaOH,故C正確。D、由于不知道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無法確定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故D錯誤。故選C。11.(1)(2)(3)【詳解】(1)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氫氧化鋁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2.(1)溶液紅色褪去(2)Cl-(3)C【詳解】(1)圖甲中未滴加鹽酸時,燒杯中溶液是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加入鹽酸后,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完全反應后溶液紅色消失;(2)圖乙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鈉離子與氯離子保持不變,“”表示氯離子,符號為:Cl-;(3)A、CO2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無明顯現象,不能證明溶液中還含有氫氧化鈉;B、Fe與氫氧化鈉不反應,不能證明溶液中還含有氫氧化鈉;C、CuCl2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氯化鈉,能證明溶液中還含有氫氧化鈉;D.BaCl2不與氫氧化鈉反應,不能證明溶液中還含有氫氧化鈉;故選C。13.(1)Na+(2)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3)AC【詳解】(1)在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中,氫氧化鈉在溶液中會電離出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鹽酸在溶液中會電離出氫離子和氯離子;根據圖示,A是鈉離子,符號為Na+。(2)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分子;(3)A、金屬鋅與鹽酸反應會產生氫氣,取樣加入金屬鋅,若有氣泡產生,說明鹽酸有剩余,正確;B、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變紅,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變色,取樣加入酚酞試液,若溶液呈無色,反應后溶液可能呈中性,酚酞試液不能證明鹽酸有剩余,錯誤;C、碳酸鈉溶液與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取樣加入少量Na2CO3粉末,若有氣泡產生,說明鹽酸有剩余,正確;D、硝酸銀溶液與氯離子反應會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反應后溶液中的氯化鈉也能與硝酸銀反應產生沉淀,所以不能證明鹽酸有剩余,錯誤。故選AC。14. 氯化鈉/NaCl BCD【詳解】當溶液恰好由紅色變為無色時停止實驗,此時溶液中溶質是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鈉,反應的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可以得出40份質量的氫氧化鈉消耗36.5份質量的氯化氫,氫氧化鉀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水,反應的方程式為KOH+HCl=KCl+H2O,可以得出56份質量的氫氧化鉀消耗36.5份質量的氯化氫,若把NaOH溶液換成等質量等濃度的KOH溶液,鹽酸質量不變,稀鹽酸有剩余,溶液顯酸性。稀鹽酸能與鎂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不能與CO2、CuCl2反應。故答案為:氯化鈉;BCD。15.(1)紫色的紙條變紅色(2) 氫離子結合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 ②【詳解】(1)氯化氫溶于水形成鹽酸,鹽酸顯酸性,在充滿HCl氣體的試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紙條,無明顯現象,再滴入水,現象是紫色的紙條變紅色;(2)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通入HCl氣體,氯化氫溶于水形成鹽酸,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直至溶液的pH=7,溶液顯中性,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結合 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由反應前后溶液中離子的種類,則其中能使酚酞變紅的是氫氧根離子,序號是②。16. 揮發 2HCl+Ca(OH)2=CaCl2+2H2O 用潔凈玻璃棒蘸取少量試液滴在pH試紙上,待變色后與標準比色卡進行對照【詳解】(1)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遇到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鹽酸小液滴,所以廢液池上方有時會出現白霧;(2)氫氧化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反應的方程式為:Ca(OH)2+2HCl=CaCl2+2H2O;(3)測定pH的方法是:用潔凈玻璃棒蘸取少量試液滴在pH試紙上,待變色后與標準比色卡進行對照。17.(1)NaOH等(2)乙(3)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詳解】(1)氫氧化鈉是一種堿,既能夠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也能夠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還能夠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所以電源開關處化合物的可以是氫氧化鈉,其化學式是NaOH,故填NaOH。(2)二氧化碳是碳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與2a相符,故填乙。(3)開關處溶質為一種堿,與B,即硫酸反應生成鹽和水,是中和反應,發生反應的微觀實質是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故填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18.(1)NaOH(2)25(3)圖丙中體積為V時放出的熱量最多,此時溶液顯中性,溶液的pH=7,V的值為12【詳解】(1)圖象中pH的變化是從小于7逐漸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顯酸性,然后不斷的加入堿性溶液,使pH增大,說明是把氫氧化鈉溶液滴加到稀鹽酸中,圖甲膠頭滴管中溶液的溶質是NaOH。故填:NaOH;(2)設需要質量分數為30%的濃鹽酸的質量為x,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則50g×15%=x×30%,x=25g。故填:25;(3)中和反應屬于放熱反應,圖丙中體積為V時,放出的熱量最多,此時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的pH=7,故該興趣小組同學推斷出圖丙中V的值為12。故填:圖丙中體積為V時放出的熱量最多,此時溶液顯中性,溶液的pH=7,V的值為12。【點睛】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掌握溶液的酸堿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系、從數形結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9.(1)7.2(2)設10g稀鹽酸中氯化氫的質量為x,x=0.73g,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7.3%;答: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3%。【詳解】(1)配制8g10%的NaOH溶液,需要水的質量為:8g×(1-10%)=7.2g;(2)見答案。20. 鈉離子和氯離子/Na+、Cl- 16g 7.3%【詳解】(1)根據題中圖示:a點表示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鈉和水,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因此a點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有:鈉離子和氯離子(或Na+、Cl-)。(2)從圖中可知,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pH等于7,此時消耗NaOH溶液的質量為16g。(3)根據題意,由恰好反應時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可以求出鹽酸的質量分數。解:加入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6g×5%=0.8g設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x解得x=7.3%答: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7.3%。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