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4常見的堿(第一課時)同步練習(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4常見的堿(第一課時)同步練習(含解析)

資源簡介

1.4常見的堿(第一課時)
一、選擇題
1.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具有許多相似化學性質(zhì)的原因是(  )
A.都是溶液 B.都含有金屬離子
C.都含有氫元素 D.陰離子全是氫氧根離子
2.下列關于氫氧化鈉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能除去油污
B.能腐蝕葉肉,可制作葉脈書簽
C.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
D.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3.我們經(jīng)常接觸到的物質(zhì)中,有的具有酸性,有的具有堿性。下列燒杯中溶液的離子模型屬于堿性的是(  )
A. B.
C. D.
4.粗心的小輝在做完實驗后,將下列物質(zhì)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溶液質(zhì)量增加且變質(zhì)的是(  )
A.氫氧化鈉溶液 B.濃鹽酸
C.濃硫酸 D.氫氧化鈣溶液
5.氫氧化鋁受熱易分解,產(chǎn)生水并吸收熱量,故可用作阻燃劑;能與鹽酸、溶液反應,是藥物“復方胃舒平”的主要成分之一。實驗室制備的方法為:,通常不選用。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氫氧化鋁的化學性質(zhì)不穩(wěn)定
B.復方胃舒平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
C.氫氧化鋁屬于堿,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D.實驗室不用溶液制備,可能是因為會與反應
6.小實用如圖所示思維導圖歸納總結了NaOH的化學性質(zhì),其中能與NaOH反應的鹽是(  )
A.NaNO3
B.K2SO4
C.BaCO3
D.FeCl3
7.航天員的艙外服會放有一種藥餅,藥餅的主要成分是與氫氧化鈉性質(zhì)相似的氫氧化鋰(LiOH)【其它成分不參加反應】。下列關于藥餅說法正確的是(  )
A.取部分藥餅溶于水后可以和碳酸鈉反應
B.藥餅放在艙外服中,主要作用是減少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
C.將藥餅放入稀鹽酸中,液體溫度降低
D.取少量藥餅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會變紅色
8.有下列四種物質(zhì):①二氧化碳,②酚酞試液,③稀鹽酸,④硫酸銅溶液,其中能和氫氧化鈉作用且表現(xiàn)出了“堿的通性”的組合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生物檢索表常用于鑒定生物的種類。小嘉同學參照二歧分類檢索表制作了氫氧化鈣、鹽酸、氫氧化鈉、硫酸4種溶液的物質(zhì)檢索表(如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代表溶液呈酸性
B.甲表示硫酸
C.乙表示氫氧化鈉
D.丙表示氫氧化鈣
10.往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根據(jù)實驗繪制如圖所示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chǎn)至b段有藍色沉淀產(chǎn)生
B.c點所含溶質(zhì)為Na2SO4
C.c至d段,溶液pH不斷減小
D.d點溶質(zhì)種類為三種
二、填空題
11.歸納總結是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請結合小科同學對堿的四點化學性質(zhì)的歸納圖回答下列問題(箭頭上方的物質(zhì)是指與堿反應的物質(zhì))。
(1)堿溶液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是因為堿溶液中都含有 (填化學符號)。
(2)性質(zhì)3箭頭上方的反應物質(zhì)是 (選填“酸”、“堿”或“鹽”)。
(3)工業(yè)上常用堿液來吸收酸性氣體,請寫出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學方程式 。
12.氫氧化鈉是化學實驗室中常用的試劑。
(1)氫氧化鈉固體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吸收水分而使表面覆蓋一層溶液,這一現(xiàn)象叫“ ”。這是一種 變化。(選填“物理”或者“化學”)
(2)實驗室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溫下,氫氧化鈉與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緩慢地發(fā)生反應,產(chǎn)物使瓶口與瓶塞粘合在一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iO2+2NaOH=X+H2O,試推斷X的化學式為 ,X中Si元素的化合價為 價。
13.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濕法脫硫技術是減少污染性氣體二氧化硫排放的有效措施,在這個過程中,氫氧化鈉溶液作為吸收劑起到關鍵作用,這同時也是“堿的通性”的體現(xiàn),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微觀角度來看,二氧化硫通入堿池(氫氧化鈉溶液)前后,堿池中溶液的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表示的離子符號是 ;脫硫過程中,如圖所示的①②③三種離子中,數(shù)量保持不變的是 (填“①”、“②”或“③”)
(2)氫氧化鈉溶液作為吸收劑除去二氧化硫的化學方程式是 。
14.某同學用如圖總結NaOH的四類化學性質(zhì)(即NaOH能夠與四類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
(1)為驗證性質(zhì)①,該同學將紫色石蕊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顏色由無色變成 。
(2)性質(zhì)②的反應為中和反應,試寫出NaOH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為了驗證性質(zhì)③,該同學可選擇的物質(zhì)是 (填序號)。
A Na2CO3 , B CO2 C FeCl3 D Ba(NO3)2
15.向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并振蕩,反應過程如圖所示。請回答:
(1)該氫氧化鈉溶液變質(zhì)程度為 (選填“部分變質(zhì)”或“全部變質(zhì)”)。
(2)請寫出氫氧化鈉變質(zhì)的原理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D點溶液蒸發(fā)結晶得到的物質(zhì)是 (用化學式表示)。
16.人類對酸堿的認識,從最早靠味覺作為標準到近代的酸堿質(zhì)子理論,經(jīng)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請回答:
(1)已知硫酸氫鉀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根據(jù)酸堿質(zhì)子理論,KHSO4可稱為 (填“酸”或“堿”)。
(2)浙教版科學九上課本中,對于酸堿的描述屬于 (選填“簡單酸堿理論、”“酸堿電離理論”或“酸堿質(zhì)子理論”)。
(3)關于酸堿的認識,下列理解正確的是________。
A.按照簡單酸堿理論,HCl屬于酸
B.酸堿電離理論只能適用于水溶液
C.每種酸堿理論均有其局限性
17.為了證明與能發(fā)生反應,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
(1)如圖所示,將溶液倒入裝滿氣體的礦泉水瓶中,震蕩后瓶子變癟。小明認為該證據(jù)可以證明兩者發(fā)生了反應。小紅認為需要再做一個實驗進行對照:將水倒入裝滿氣體的礦泉水瓶中,震蕩后觀察瓶子變癟情況。小紅認為需要再做一個對照實驗,基于的假設是 。
(2)小紅向(1)中所得溶液中滴加了溶液,觀察到 現(xiàn)象,得出與發(fā)生了反應。
(3)小明向(1)中所得溶液中滴加了溶液,產(chǎn)生了沉淀,于是得出結論兩者發(fā)生了反應。請判斷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
18.甲、乙兩同學為了探究實驗室中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是否變質(zhì),進行了如下實驗。請與他們一起完成探究活動。
【提出問題】氫氧化鈉固體是否變質(zhì)?
【實驗探究】甲、乙兩同學分別設計了不同方案加以實驗。
甲同學的方案及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與結論
①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水振蕩至全部溶解 無色溶液
②用pH試紙測①溶液的pH值 溶液的pH>7,說明氫氧化鈉固體沒有變質(zhì)
乙同學的方案及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與結論
①取少量白色固體于試管中,加水進行振蕩至全部溶解 無色溶液
②向①溶液中加入適量氯化鋇溶液 產(chǎn)生白色沉淀,說明氫氧化鈉固體已變質(zhì)
(1)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結論不科學,其理由是 。
(2)【拓展應用】氫氧化鈉固體應當密封保存。氫氧化鈉固體變質(zhì)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3)若要除去上述變質(zhì)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的雜質(zhì),應加入適量的 (填化學式)溶液除去。
三、解答題
19.某化工廠排放的廢水中含有H2SO4和CuSO4兩種污染物。為測定廢水中兩種污染物的含量,給該化工廠提供污水處理的參考, 某化學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 取該廢水100g, 向其中加入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NaOH溶液,測得生成沉淀的質(zhì)量與加入 NaOH 溶液的質(zhì)量關系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oa段沒有出現(xiàn)沉淀的原因是 。
(2)100g廢水中含 CuSO4的質(zhì)量為多少? (列式計算)
(3)廢水中H2SO4的質(zhì)量為多少? (列式計算)
20.實驗技能訓練中,小亮同學向氧化銅和稀硫酸充分反應后的廢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現(xiàn)無明顯現(xiàn)象。小亮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反應后的廢液進行了實驗:他分別取50g廢液,并向其中逐漸加入等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三組實驗的數(shù)據(jù)與其中一組的圖象如下:
實驗組數(shù)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質(zhì)量/g 50 100 80
產(chǎn)生沉淀的質(zhì)量/g 0.98 2.94 2.94
請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廢液中的溶質(zhì)有 (填化學式)。
(2)計算廢液中硫酸銅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 。(寫出計算過程)
(3)若三組數(shù)據(jù)中,只有某一組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與廢液恰好完全反應,則該實驗為第 組,圖中a的數(shù)值為 。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1.4常見的堿(第一課時)》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A C D B D C B
1.D
【詳解】堿是指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堿溶液中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具有許多相似化學性質(zhì),原因是陰離子全是氫氧根離子;
故選:D。
2.D
【詳解】A、氫氧化鈉能夠與油污發(fā)生化學變化生成易溶性物質(zhì),所以氫氧化鈉能夠去除油污,選項正確;
B、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能腐蝕葉肉,可用于制作葉脈書簽,選項正確;
C、氫氧化鈉固體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選項正確;
D、氫氧化鈉的水溶液錯堿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選項錯誤;
故選D。
3.B
【詳解】堿是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OH-)的化合物。堿性溶液是一定存在氫氧根離子(OH-)和水分子。
故選B。
4.A
【詳解】A、氫氧化鈉溶液在空氣中易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與水,溶液質(zhì)量增加且變質(zhì),故符合題意;
B、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會使質(zhì)量減少,也不發(fā)生化學變化,故不符合題意;
C、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而使質(zhì)量增加,但不會發(fā)生化學變化,故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鈣溶液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zhì),但由于生成了碳酸鈣的沉淀,導致溶液質(zhì)量會減小,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5.C
【詳解】A、氫氧化鋁受熱易分解,化學性質(zhì)不穩(wěn)定,故選項說法正確;
B、氫氧化鋁是藥物“復方胃舒平”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故選項說法正確;
C、氫氧化鋁屬于堿,氫氧化鋁難溶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故選項說法錯誤;
D、氫氧化鋁能與鹽酸、NaOH溶液反應,實驗室不用NaOH溶液制備 Al(OH)3,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
6.D
【詳解】A、NaNO3和NaOH互相交換成分沒有沉淀或氣體或水生成,不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故選項錯誤;
B、K2SO4和NaOH互相交換成分沒有沉淀或氣體或水生成,不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故選項錯誤;
C、BaCO3難溶于水,不能與NaOH反應,故選項錯誤;
D、FeCl3和NaOH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故選項正確。
故選D。
7.B
【詳解】A、氫氧化鋰與碳酸鈉相互交換成分后,沒有沉淀、水或氣體生成,所以兩者不能發(fā)生反應,故說法錯誤;
B、氫氧化鋰與氫氧化鈉類似,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鋰,從而起到減少艙內(nèi)二氧化碳含量的作用,故說法正確;
C、氫氧化鋰與稀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會升高,故說法錯誤;
D、氫氧化鋰溶液呈堿性,可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故說法錯誤。
故選B。
8.D
【詳解】①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中氫氧根離子被消耗,表現(xiàn)出了“堿的通性”。
②氫氧化鈉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反應中體現(xiàn)了氫氧根離子性質(zhì),表現(xiàn)出了“堿的通性”。
③稀鹽酸能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中氫氧根離子被消耗,表現(xiàn)出了“堿的通性”。
④氫氧化鈉能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反應中氫氧根離子被消耗,表現(xiàn)出了“堿的通性”。
能和氫氧化鈉反應且反應中表現(xiàn)出了“堿的通性”的組合是①②③④。
故選D。
9.C
【詳解】A、氫氧化鈣、鹽酸、氫氧化鈉、硫酸4種溶液中鹽酸、硫酸顯酸性,氫氧化鈣、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則2表示的是鹽酸、硫酸,3表示的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鈉溶液;甲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沉淀,乙不能,則甲是硫酸,乙是鹽酸,則“△”代表的溶液呈酸性,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A選項的解析,甲是硫酸,乙是鹽酸,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鈣、鹽酸、氫氧化鈉、硫酸4種溶液中鹽酸、硫酸顯酸性,氫氧化鈣、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則2表示的是鹽酸、硫酸,3表示的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鈉溶液;甲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沉淀,乙不能,則甲是硫酸,乙是鹽酸,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D、丙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沉淀,氫氧化鈣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無明顯現(xiàn)象,則丙是氫氧化鈣溶液,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0.B
【分析】向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此過程中氫氧化鈉先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然后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
【詳解】 A、a至b段是氫氧化鈉中和硫酸,溶液總質(zhì)量增加,沒有藍色沉淀生成,故A錯誤;
B、b至c段是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因為有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生成,溶液總質(zhì)量減少,c點時硫酸銅恰好完全反應,此時對應溶液中的溶質(zhì)只有硫酸鈉,故B正確;
C、c至d段,氫氧化鈉過量,溶液中氫氧化鈉增多,堿性增強,pH變大,故C錯誤;
D、d點時氫氧化鈉過量,此時對應溶液中的溶質(zhì)有硫酸鈉、氫氧化鈉,溶質(zhì)種類為兩種,故D錯誤。
故選B。
11.(1)OH-
(2)酸
(3)2NaOH+SO2═Na2SO3+H2O
【詳解】(1)堿溶液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是因為堿溶液中都含有氫氧根離子,離子符號為OH-;
(2)性質(zhì)3箭頭上方的反應物質(zhì)是酸,這是因為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3)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SO2═Na2SO3+H2O。
12.(1) 潮解 物理
(2) Na2SiO3 +4
【詳解】(1)氫氧化鈉固體具有吸水性,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表面逐漸潮濕而溶解,此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屬于物理變化;
(2)根據(jù)SiO2+2NaOH=X+H2O可知,反應前含有1個Si原子,4個O原子,2個H原子,2個Na離子,反應后已有2個H原子,1個O原子,故X中含有2個Na原子,1個Si原子,3個O原子,所以其化學式為Na2SiO3;Na一般顯+1價,O一般顯-2價,根據(jù)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之和為零,設Si的化合價為x,有(-1)2×+x+(-2)×3=0,x=+4。
13.(1) ①
(2)
【詳解】(1)
二氧化硫通入堿池(氫氧化鈉溶液)生成亞硫酸鈉和水,反應前溶液中存在鈉離子、氫氧根離子,反應一定存在鈉離子、亞硫酸根離子,堿池中溶液的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表示的離子符號是;脫硫過程中,如圖所示的①②③三種離子中,數(shù)量保持不變的是鈉離子,故填①;
(2)氫氧化鈉溶液作為吸收劑除去二氧化硫發(fā)生的反應是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14. 藍色 NaOH+HCl=NaCl+H2O C
【詳解】(1)氫氧化鈉屬于堿,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藍色。(2)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3)A、C、D屬于鹽,氫氧化鈉與試劑A、D混合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不能反應,與試劑C反應能生成紅褐色的氫氧化鐵沉淀;試劑B屬于非金屬氧化物,不符合題意。
15.(1)部分變質(zhì)
(2)2NaOH+CO2=Na2CO3+H2O
(3)NaCl
【分析】氫氧化鈉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
【詳解】(1)根據(jù)圖示可知,隨著鹽酸的加入,BC段溶液質(zhì)量增加較慢,說明此時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AB段與CD段增加幅度相同,說明開始沒有二氧化碳,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該實驗過程中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再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即該氫氧化鈉溶液變質(zhì)程度為部分變質(zhì);
(2)氫氧化鈉變質(zhì)的原理是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3)D 點時,加入的稀鹽酸過量,溶液中的溶質(zhì)有反應生成的氯化鈉(NaCl),還有過量的氯化氫(HCl),氯化氫具有揮發(fā)性,在蒸發(fā)結晶過程中,氯化氫氣體揮發(fā)出去。所以蒸發(fā)結晶得到的物質(zhì)是 NaCl。
16.(1)酸
(2)酸堿電離理論
(3)AC
【詳解】(1)根據(jù)酸堿質(zhì)子理論可知,凡是能釋放質(zhì)子(H+)的分子或離子成為酸,硫酸氫鉀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H+,則KHSO4可稱為酸;
(2)浙教版科學九上課本中,酸是指電離時產(chǎn)生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堿是指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則對于酸堿的描述屬于酸堿電離理論;
(3)A、按照簡單酸堿理論,HCl屬于酸,故說法正確;
B、酸堿電離理論不僅適用于水溶液,還適用于熔融狀態(tài),故說法錯誤;
C、每種酸堿理論均有其局限性,故說法正確;
故選AC。
17. 溶液倒入裝滿氣體的礦泉水瓶中,震蕩后瓶子變瘜是由于溶于水或和水發(fā)生反應導致的 產(chǎn)生沉淀 不正確,直接和溶液反應就會產(chǎn)生沉淀
【詳解】(1)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二氧化碳也可以和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為了確認瓶子變癟的原因,有必要確認一下到底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還是和氫氧化鈉反應;
(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氯化鋇,鋇離子會和溶液中的碳酸根反應生成沉淀,故填:有沉淀生成;
(3)氫氧化鋇會和二氧化碳直接反應生成碳酸鋇,所以沒法判斷二氧化碳有沒有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根,故填:不正確,二氧化碳可以和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沉淀。
18.(1)氫氧化鈉和變質(zhì)后生成的碳酸鈉溶于水后溶液都呈堿性,pH都大于7
(2)2NaOH+CO2=Na2CO3+H2O
(3)Ca(OH)2
【詳解】(1)氫氧化鈉和變質(zhì)后生成的碳酸鈉溶于水后溶液都呈堿性,pH都大于7,所以測溶液的pH不能判斷氫氧化鈉是否變質(zhì),故填氫氧化鈉和變質(zhì)后生成的碳酸鈉溶于水后溶液都呈堿性,pH都大于7。
(2)氫氧化鈉固體變質(zhì)的原因是氫氧化鈉能夠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2NaOH+CO2=Na2CO3+H2O。
(3)碳酸鈉能夠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所以除去變質(zhì)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的碳酸鈉,應加入適量的Ca(OH)2溶液除去,將碳酸鈉轉(zhuǎn)化為氫氧化鈉,故填Ca(OH)2。
19.(1)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
(2)設100g廢水中含 CuSO4的質(zhì)量為x, 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zhì)量為y。
解得: x=3.2g

解得: y=16g
答: 100g廢水中含 CuSO4的質(zhì)量為3.2g;
(3)硫酸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zhì)量為100g-16g=84g。
設廢水中H2SO4的質(zhì)量為z。

解得: z=10.29g
答: 廢水中H2SO4的質(zhì)量為10.29g。
【詳解】(1)向含有H2SO4和CuSO4兩種污染物的廢水中加入氫氧化鈉時,氫氧化鈉先與稀硫酸反應,所以oa段沒有出現(xiàn)沉淀的原因是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
(2)見答案;
(3)見答案。
20.(1)H2SO4、CuSO4
(2)9.6%
解:設廢液中硫酸銅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x
x=9.6%
答:廢液中硫酸銅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9.6%。
(3) 三 85
【詳解】(1)由于開始加入的50g氫氧化鈉溶液得到的沉淀質(zhì)量小于第二次加入的,所以應該是廢液中的溶質(zhì)有 H2SO4、CuSO4;
(2)過程見答案;
(3)由表格可知只有第三組是恰好完全反應,由表格可知50g氫氧化鈉溶液可以生成0.98g的氫氧化銅,80g可以生成2.94g氫氧化銅,用他們的數(shù)值做差,得到生成1.96g氫氧化銅需要30g,第一組數(shù)據(jù)生成了0.98g氫氧化銅需要15g的氫氧化鈉溶液,題目中說a代表的數(shù)值是恰好完全反應,也就是說加入的50g氫氧化鈉溶液有15g與硫酸銅反應生成了沉淀,剩下的35g恰好與稀硫酸完全反應,所以a的數(shù)值為50+35=85。
答案第1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县| 泾阳县| 谢通门县| 桃园县| 黄大仙区| 嘉善县| 常宁市| 宽城| 庆阳市| 临江市| 嫩江县| 于田县| 沙湾县| 巫山县| 自治县| 罗甸县| 江西省| 麦盖提县| 永善县| 汝南县| 运城市| 宁城县| 宝应县| 定远县| 金华市| 木兰县| 宁城县| 阿瓦提县| 白水县| 邵阳县| 九台市| 奇台县| 天长市| 涞源县| 拉孜县| 迁安市| 东海县| 信阳市| 郴州市| 德庆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