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微專題--理解內能的概念和發生全反射的條件、臨界角重點考點單選變式練 2026年高考物理復習備考1.某同學冬季乘火車旅行,在寒冷的站臺上從氣密性良好的糖果瓶中取出糖果后擰緊瓶蓋,將糖果瓶帶入溫暖的車廂內一段時間后,與剛進入車廂時相比,瓶內氣體( )A.內能變小 B.壓強變大C.分子的數密度變大 D.每個分子動能都變大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越大B.兩個不同的物體,只要溫度和體積相同,內能就相同C.物體的溫度越高,它的每一個分子熱運動的速率一定越大D.溫度高的物體一定比溫度低的物體內能大3.關于溫度與內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溫度高的物體比溫度低的物體內能大B.1g100℃水的內能等于1g100℃水蒸氣的內能C.某種物體的溫度為0℃,說明該物體中分子的平均動能為零D.一般來說,物體的溫度和體積變化時它的內能都會隨之改變4.有甲、乙兩個物體,已知甲的溫度比乙的溫度高,則可以肯定( )A.甲物體的內能比乙物體的內能大B.甲物體含的熱量比乙物體含的熱量多C.甲物體分子的平均動能比乙物體分子的平均動能大D.當甲、乙兩物體的機械能增加時,它們的內能也跟著增加5.“拔火罐”是我國傳統醫學的一種治療手段。操作時,醫生用點燃的酒精棉球加熱一個小罐內的空氣,隨后迅速把小罐倒扣在需要治療的部位,冷卻后小罐便緊貼在皮膚上,如圖所示。小罐倒扣在身體上后,在罐中氣體逐漸冷卻的過程中,罐中氣體質量和體積均可視為不變,若罐中氣體可視為理想氣體。設加熱后小罐內的空氣溫度為80℃,當時的室溫為2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冷卻后每個分子的運動速度均減少B.冷卻過程中氣體對外做功C.冷卻后罐內的壓強小于大氣壓強D.冷卻后罐內外壓強差約為大氣壓強的75%6.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的《乘用車輪胎氣壓監測系統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相關規定現在所有在產乘用車強制安裝TPMS(胎壓監測系統)。某天早晨司機剛啟動汽車時,看到汽車儀表盤顯示后輪壓強2.4bar(1bar100kpa),中午剛啟動汽車時看到后輪壓強變成了2.5bar,中午溫度為22℃,從早晨到中午的過程認為輪胎內的體積不變,輪胎內部氣體可看成理想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早晨溫度約為4℃B.該過程中,單位時間內對單位面積的輪胎撞擊的空氣分子數增加C.該過程中,氣體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斥力并且增大D.該過程中,輪胎內部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減小7.某同學制作了一個小型噴泉裝置,如圖甲所示兩個瓶子均用瓶塞密閉,兩瓶用彎管連通,左瓶插有兩端開口的直管。左瓶裝滿水,右瓶充滿空氣,空氣可看作理想氣體。用沸水澆右瓶時,左瓶直管有水噴出,如圖乙所示,澆水后裝置內的氣體與澆水前相比( ) A.內能更小B.壓強更大C.分子數密度更大D.所有分子的動能都增大8.如圖,利用液導激光技術加工器件時,激光在液束流與氣體界面發生全反射。若分別用甲、乙兩種液體形成液束流,甲的折射率比乙的大,則( )A.激光在甲中的頻率大 B.激光在乙中的頻率大C.用甲時全反射臨界角大 D.用乙時全反射臨界角大9.目前,國產部分品牌家用汽車已安裝智能雨刮器。有的智能雨刮器借助于光學式傳感器實現下雨時自動啟動,前擋風玻璃安裝光學傳感器后的橫截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其工作原理可做如下簡化:不下雨時,激光光源發出的紅外線在玻璃內傳播斜射到處,全反射后被接收器接收;下雨時處的外側有水滴,光源發出的紅外線在處不能全反射,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照強度變小,從而啟動雨刮器。關于智能雨刮器工作原理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A.入射角θ的設計與紅外線的頻率無關B.前擋風玻璃的折射率需要比雨水的折射率小C.若前擋風玻璃外側區域有油污,可能會影響雨刮器的自動啟動D.若光源和接收器的距離變大了,一定會導致不下雨時雨刮器自動啟動10.潛水員在潛水時偶然會觀察到上方坑洞里存在著明亮的“反光”,這是因為坑洞里存在空氣,光在水面發生了全反射。如圖,a處光源發出沿ab方向的光在b點恰好發生全反射,被c處的潛水員觀察到。若水的折射率為n,光線與水面的夾角為θ,則( )A. B. C. D.11.如圖,倒掛的“彩虹”被叫做“天空的微笑”,是光由卷云里隨機旋轉的大量六角片狀冰晶(直六棱柱)折射形成的。光線從冰晶的上頂面進入后,經折射從側面射出,發生色散。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光線從空氣進入冰晶后波長不變B.在冰晶中紅光和紫光的傳播速度相同C.光線從空氣射入冰晶時可能發生全反射D.當入射角減小,在側面最先發生全反射的是紫光12.如圖所示,有一放在真空中半徑cm的玻璃球,在玻璃球內有一與球心O距離為cm且可向各個方向發出單色光的點光源S。已知玻璃球的折射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從玻璃球折射出去后頻率變大B.光從玻璃球折射出去后傳播速度變小C.光源S向各方向發出的光都能射出玻璃球D.光源S發出的光在玻璃球界面上的最大入射角為30°13.《陽燧倒影》中記的“凡寶石面凸,則光成一條,有數棱則仍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過多棱晶體折射會發生色散現象。如圖所示。一束光(含紅、綠兩種顏色)通過正三梭鏡后被分解成兩束單色光a、b,其中a光部分光路與三棱的BC邊平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光為紅光B.在該三梭鏡中,a光的臨界角比b光的臨界角小C.a光通過該三棱鏡的時間比b光通過該三梭鏡的時間短D.增大復色光在AB面的入射角,復色光在AB面會發生全反射14.如圖所示,用紅、綠兩個激光筆發出的光、平行射向半圓形的薄玻璃碗,碗底形成兩個光斑;緩慢給碗內注水,發現兩個光斑逐漸重合。則( )A.光是綠光,光是紅光B.在水中,光的波長大于光的波長C.在水中,光全反射的臨界角大于光全反射的臨界角D.光斑重合時,從碗底部射出的光線只有一條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C C B B D C C題號 11 12 13 14答案 D C C A1.B【詳解】A.將糖果瓶帶入溫暖的車廂內一段時間后,溫度升高,而理想氣體內能只與溫度相關,則內能變大,故A錯誤;B.將糖果瓶帶入溫暖的車廂過程,氣體做等容變化,根據,因為溫度升高,則壓強變大,故B正確;C.氣體分子數量不變,氣體體積不變,則分子的數密度不變,故C錯誤;D.溫度升高,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但不是每個分子的動能都增大,故D錯誤。故選 B。2.A【詳解】A.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越大,故A正確;BD.物體的內能由溫度、體積、物質的量及物態共同決定,兩個不同的物體,溫度和體積相同,內能不一定相同,且溫度高的物體不一定比溫度低的物體內能大,故BD錯誤;C.溫度是大量分子熱運動的宏觀體現,物體的溫度越高,全部分子熱運動的平均速率越大,但不代表每一個分子熱運動的速率一定越大,故C錯誤。故選A。3.D【詳解】A.內能與物體的溫度、質量、狀態、物質種類等都有關系。只比較溫度,不能確定內能大小。比如一大杯溫水的內能可能比一小滴開水的內能大,所以溫度高的物體不一定比溫度低的物體內能大,故A錯誤;B.1g的水變成1g的水蒸氣需要吸收熱量,吸收熱量后內能增加,所以1g水的內能小于1g水蒸氣的內能 ,故B錯誤;C.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0°C時分子依然在做無規則運動,分子平均動能不為零 ,故C錯誤;D.物體的內能與溫度和體積等因素有關,一般情況下,物體溫度變化,分子平均動能改變;體積變化,分子勢能改變,所以物體的溫度和體積變化時它的內能都會隨之改變 ,故D正確。故選D。4.C【詳解】AC.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溫度高的物體,分子平均動能一定大;而內能是物體內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故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不一定大,故甲物體分子的平均動能比乙物體分子的平均動能大,但內能不一定大,故A錯誤,C正確;B.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內能轉移的多少,與物體溫度的高低無必然關系,不能說物體含有多少熱量,故B錯誤;D.內能大小與機械能大小無關,物體的機械能增加時,內能不一定增加,故D錯誤。故選C。5.C【詳解】A.冷卻后分子平均速率減小,但不是每個分子的運動速度均減少,A錯誤;B.冷卻過程中氣體體積不變,氣體不對外做功,B錯誤;C.冷卻過程中氣體體積不變溫度降低,由查理定律可知冷卻后罐內的壓強小于大氣壓強,C正確;D.由查理定律得可知冷卻后罐內外壓強差約為大氣壓強的17%,D錯誤;故選C。6.B【詳解】A.已知,,,由查理定律得代入數據解得即早晨的攝氏溫度約為故A錯誤;B.因為溫度升高,所以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從而單位時間內對單位面積的輪胎撞擊的空氣分子數增加。故B正確;C.理想氣體分子之間沒有相互作用力。故C錯誤;D.因為溫度升高,所以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故D錯誤。故選B。7.B【詳解】AD.用沸水澆右瓶時,右瓶瓶內氣體溫度升高,故氣體內能增大,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但不是所有的分子動能都增大,A錯誤,D錯誤;B.右瓶氣體做等容變化,根據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可知,右瓶氣體壓強增大,B正確;C.右瓶氣體體積不變,故分子數密度不變,C錯誤。故選B。8.D【詳解】AB.激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時,其頻率不變,故AB錯誤;CD.根據,甲的折射率比乙的大,則用乙時全反射臨界角大,故C錯誤,D正確。故選D 。9.C【詳解】A.根據全反射的條件可知,入射角的設計需要大于或等于全反射臨界角,而全反射臨界角與紅外線的頻率有關,A錯誤;B.能夠破壞全反射條件即可,前擋風玻璃的折射率可以比雨水的折射率大,B錯誤;C.若前擋風玻璃外側區域有油污,油污對紅外線有折射作用,接收器接受到的光照強度變小,不下雨時雨刮器也可能自動啟動,C正確;D.若光源和接收器的距離變大了,根據幾何關系可知,光源發出的紅外線在玻璃內傳播斜射到處的入射角變大,若入射角仍大于或等于全反射臨界角,則接收器仍可以接收到紅外線,雨刮器不會啟動,D錯誤。故選C。10.C【詳解】由光的折射定律可得由幾何關系聯立可得故選C。11.D【詳解】A.光從空氣進入冰晶后,頻率不變,速度減小,根據可知波長變小,故A錯誤;B.由于紫光的頻率大于紅光的頻率,冰晶對紫光的折射率大于對紅光的折射率,根據可知,在冰晶中紅光的傳播速度大于紫光的傳播速度,故B錯誤;C.光線只有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才有可能發生全反射,則光線從空氣射入冰晶時不可能發生全反射,故C錯誤;D.因為可見光中紫光頻率最高,折射率最大,根據全反射臨界角公式,可知紫光發生全反射的臨界角最小;當入射角減小,光線進入冰晶上表面的折射角減小,則光線在側面射出空氣的入射角增大;由于紫光在冰晶上表面的折射角最小,則紫光在側面射出空氣的入射角最大,所以在側面最先發生全反射的是紫光,故D正確。故選D。12.C【詳解】A.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到另一種介質,頻率不變,A錯誤;B.光從玻璃球折射出去后傳播速度變大, B錯誤;CD.假設點光源S發出的一條光線射到球面上的P點,如圖所示由正弦定理得解得故對于位置已固定的光源,當越大時,越大,即光線射出玻璃球的入射角就越大,所以其最大正弦值為即入射角得最大值為全反射臨界角C的正弦值為即發生全反射得臨界角為由于,光源S向各方向發出的光都能射出玻璃球,C正確,D錯誤。故選C。13.C【詳解】A.由題圖可知,b光的折射率更大,即頻率更大,從光譜可知綠光頻率大于紅光頻率,則b光為綠光,A錯誤;B.由可知,a光的折射率更小,臨界角更大,B錯誤;C.由幾何關系知a光在該三棱鏡中的路程更小,折射率更小,又則a光通過該三棱鏡的時間更短,C正確;D.光從光密介質射到光疏介質才可能發生全反射,D錯誤。故選C。14.A【詳解】A.兩個光斑重合,入射角相等,的折射角較小,根據,可知的折射率較大,為綠光;故A正確;B.根據,,的折射率較大,頻率較大,故綠光在水中的波長較短,故B錯誤;C.根據,可知在水中,即綠光的臨界角較小,故C錯誤;D.紅、綠光射入水面時入射點不同,在碗底入射角不同,從碗底射出時折射光線是兩條,故D錯誤。故選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