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未測試 八年級科學試題卷1.(2025八下·蒼南期末)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今年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該主題的是( )A.將塑料垃圾焚燒處理 B.利用太陽能發電C.向河流排放工業廢水 D.推廣使用一次性塑料袋2.(2025八下·蒼南期末)如圖是小明自制的指南針,其中縫衣針針尖為N極,現將其放入水中靜止時針尖指示的方向為( )A.東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3.(2025八下·蒼南期末)小明利用如圖實驗對土壤進行研究,發現土壤變黑且有焦味。此實驗想驗證土壤中是否含有A.有機物 B.水分 C.空氣 D.無機鹽4.(2025八下·蒼南期末)航天公司在制造火箭發動機部件時,經常使用氯化鈦(TiCl4)作為原料。氯化鈦中 Cl的化合價為-1,則Ti的化合價為()A.- 3 B.- 1 C.+1 D.+45.(2025八下·蒼南期末)下列家庭電路圖中,符合安全用電原則的是( )A. B.C. D.6.(2025八下·蒼南期末)我國的動力鋰電池技術持續引領全球發展。鋰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則下列模型能表示鋰原子結構的是( )模型 說明: 質子 中子 電子選項 A B C DA.A B.B C.C D.D7.(2025八下·蒼南期末)小明在研究“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的實驗中(如圖),下列措施不能使實驗效果更明顯的是( )A.選擇帶葉子的植物枝條B.將裝置用透明塑料袋罩住C.將枝條的下端削成斜面D.將裝置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8.(2025八下·蒼南期末)研究人員制造了一種可以在水下工作的水母機器人(如圖),傘狀體中放入永磁鐵,給薄膜內的導體通一定電流時,薄膜能運動。下列選項與其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A. B.C. D.9.(2025八下·蒼南期末)如圖所示,生命活動和汽車開動時都存在著物質和能量的轉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B.都是劇烈的氧化反應C.都參與自然界的碳循環和氧循環D.都是把化學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10.(2025八下·蒼南期末)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重要的科學觀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植物葉肉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呼吸作用B.肺泡表面布滿毛細血管,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C.仙人掌的葉退化成針狀,有利于減弱蒸騰作用D.鼻腔內有鼻毛和粘液,起到阻擋和黏住灰塵的作用11.(2025八下·蒼南期末)如圖為實驗室利用稀鹽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實驗過程,其中錯誤的是( )A.檢查氣密性 B.加入藥品C.收集氣體 D.驗滿12.(2025八下·蒼南期末)取一張光滑的厚紙,做成一個如圖所示的小紙鍋,盛水后在酒精燈上加熱,水燒開后,紙鍋卻沒有燃燒的原因是()A.水隔絕了氧氣 B.紙的著火點變低C.溫度低于紙的著火點 D.紙鍋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太小13.(2025八下·蒼南期末)下列數軸中描述的信息正確的是()A.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先后順序B.氣體交換中空氣進入人體的順序C.家庭電路連接的先后順序D.空氣中各氣體體積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14.(2025八下·蒼南期末)如圖是人的膈肌在呼吸時在胸腔內的位置。下列相關表述中,正確的是( )A.吸氣時膈肌從①到② B.吸氣時胸腔體積變小C.呼氣時膈肌收縮 D.呼氣時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15.(2025八下·蒼南期末)將一定濃度足量的稀鹽酸、稀硫酸分別加入裝有等質量CaCO3粉末的密閉容器中,相同條件下測得兩者產生CO2體積(V)與反應時間 (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最終碳酸鈣完全反應,兩者產生的氣體質量相等B.0~300s內, 反應I容器內壓強比II的大C.反應Ⅱ中0~100s內產生的CO2體積比100~200s內的少5amlD.0~100s內,反應I、II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均先慢后快16.(2025八下·蒼南期末)校園勞動課程開展種植番茄活動。(1)如圖為根尖結構模式圖,番茄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填字母)。(2)過量施肥將導致番茄幼苗失水萎蔫,其原因是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番茄幼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番茄結果時,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會通過莖的 (填部位名稱)運輸至果肉中,使其營養豐富。17.(2025八下·蒼南期末)現代工業中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在高溫下分解制取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氣體,其原理: 請回答下列問題:(1)從分類上看,CaCO3和CaO都屬于純凈物中的 。(2)上述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18.(2025八下·蒼南期末)“宏觀-微觀”之間建立聯系,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物質的本質。如圖為物質的組成及構成關系圖。(1) 圖中①處表示的是 。(2)若圖中的物質1是氯化鈉(NaCl),它是由鈉離子 (Na+)和氯離子(Cl-)構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多選)A.鈉原子得到電子形成鈉離子B.氯原子得到電子形成氯離子C.鈉離子和氯離子的質子數相同D.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了電中性的氯化鈉19.(2025八下·蒼南期末)如圖是磁懸浮臺燈及其內部主要結構簡圖。上方燈泡內裝有磁體,下方燈座內裝有線圈(電阻不計)。當線圈通電后可以使燈泡懸浮在燈座上方。(1)結構簡圖中,電源的a端為 極。(2) 閉合S1后, 開關S2接通“1”與“2”位置相比, 接通“1”時,燈泡懸浮的位置要 (選填“高一些”、“低一些”或“不變”)。20.(2025八下·蒼南期末)氧氣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制取氧氣的方法有多種。方案一:圖甲是小明利用“固體過碳酸鈉( 和二氧化錳在水中反應生成氧氣”的原理來制作簡易制氧機。反應時反應倉中液體翻騰、變渾濁、倉壁變熱,過濾倉中有氣泡產生。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1)過濾倉中的水除了過濾雜質、提純氧氣外,還起到的作用是____。(多選)A.便于觀察氧氣生成的速度B.降低氧氣的溫度C.加快氧氣的生成(2)如果在實驗室用固體過碳酸鈉、二氧化錳粉末和水制取氧氣,則下表中適合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是 。(選填下圖中的字母)發生裝置 收集裝置(3)方案二:小明模擬工業上用空氣冷凍分離法制氧的方法,進行圖乙的實驗,從圖中的實驗現象可以推測,液態空氣汽化時,首先蒸發出來的氣體是 。21.(2025八下·蒼南期末)小明想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強度與溫度的關系。他準備了足量顆粒飽滿、大小相似的黃豆種子,平均分成5組,分別放入帶有氧氣傳感器的密閉瓶中,并在每組中加入等盤且適量的清水,然后將這些容器分別置于20℃、25℃、30℃、35℃、40℃的恒溫箱中(如圖)。實驗前用氧氣測量儀測定各組瓶內氧氣含量的初始值;4小時后再次測定各組瓶內的氧氣含量。具體實驗數據如下表:溫度/℃ 20 25 30 35 40初始含氧量/% 20.9 20.9 20.9 20.9 20.94小時后含氧量/% 18.9 18.0 17.9 17.7 19.3前后含氧量差值/% 2.0 2.9 3.0 3.2 1.6(1)選用的種子要“顆粒飽滿”,是因為 。(2)本實驗用 來反映呼吸作用強度。(3)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初步結論是 。(4)有同學提出:種子表面的微生物對實驗結果有干擾。請你說明其理由 。22.(2025八下·蒼南期末)為了驗證線圈匝數和切割磁感線速度對感應電流大小的影響,小明設計了如圖實驗: 取一上中下分別繞有25匝、50匝和100匝線圈的塑料管,將一圓柱體形強磁體用細棉線掛在可調速的小電動機上,當電動機按一定的轉速轉動時便可使其豎直向上穿過塑料管,用靈敏電流計測量其電流大小。(1)實驗中采用塑料管而不用鐵管的原因是 。(2)實驗中, 三個電流計G1、G2、G3的讀數分別為I1、I2、I3,則它們的大小關系為 時,可以證實:其他條件相同時,線圈匝數越多,感應電流越大。(3)若要驗證切割磁感線速度對感應電流的影響,利用現有裝置和器材,你設計的方案是 。23.(2025八下·蒼南期末)為了探究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最低氧氣體積分數,小明利用如圖裝置進行了實驗探究,其主要步驟如下:①通過長頸漏斗往裝有二氧化錳的試管內加入過氧化氫溶液;②取5只相同的試管編號為A、B、C、D、E,分別裝入占試管總體積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氣至恰好排盡;③取出試管,伸入帶火星的木條觀察現象,并記錄在表中;試管編號 A B C D E帶火星木條的情況 微亮 亮 很亮 復燃 復燃排水集氣后試管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a b c d e(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根據表中信息,小明需要在此實驗基礎上進一步探究最低的氧氣體積分數范圍為____。A.a%到b%之間 B.b%到c%之間C.c%到d%之間 D.d%到e%之間(3)已知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20%,忽略水蒸氣的影響,則排水集氣后A試管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24.(2025八下·蒼南期末)尿素[CO(NH2)2]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氮肥,工業上用氨氣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生產尿素。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1)據圖分析,反應過程中甲和丙的分子個數之比為 。(2)尿素易溶于水且含氮量高,是廣泛使用的氮肥。請列式計算:一袋60kg的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質量為多少 (3)有人建議可以大量施用尿素來提高產量,但農業專家持反對意見。下列觀點屬于支持專家反對隨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有____。(多選)A.過量施用尿素會造成土壤鹽分積累,導致土壤板結和作物燒苗B.尿素在土壤中經歷一定的轉化后能為植物提供充足的氮元素C.不同作物和生長期對氮肥需求量不同,盲目施肥難以達到最佳效果D.尿素價格相對便宜,農民可以承受大量施用的經濟成本E.過量的尿素容易流失到水體中,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和環境污染25.(2025八下·蒼南期末)智慧大棚種植蔬菜瓜果為農業生產帶來諸多優勢。科技人員依托傳感器監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對西瓜大棚種植進行了相關研究。圖甲表示西瓜植株部分生理活動;圖乙表示密閉大棚中CO2氣體含量在24小時內的變化曲線。丙圖表示在白天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夜間溫度控制在 18℃、21℃和24℃時,分別測得密閉大棚中CO2濃度的變化。(1)西瓜植株吸收的水分大多數用于圖甲中的生理活動 (填“①”“②”或“③”)。(2)圖乙中表示植物一天內有機物積累最多的點是 。(3)結合丙圖,為西瓜增產提出一條合理建議 。26.(2025八下·蒼南期末)盆栽的花卉生長需要一定的土壤濕度。某項目化小組設計了一個自動控濕電路(如圖甲):控制電路電源電壓U=9伏,R0為定值電阻,R 為濕敏電阻(其阻值與土壤濕度的關系如圖乙)。當土壤濕度升高至60%時,線圈中的電流增大至I1,銜鐵恰好被吸下,土壤加濕器停止工作;當土壤濕度下降至40%時,線圈中的電流減少至 I2,銜鐵恰好被釋放,加濕器開始工作。如此循環,最終使得土壤濕度控制在40%到60%之間。線圈電阻忽略不計。(1)在圖甲的線圈中插入鐵棒的目的是 。(2)求銜鐵恰好被吸下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 I1。(3)若要使土壤的濕度控制在30%到60%之間,對電路進行以下調整,其中正確的是____。A.增大電源電壓 B.減小R0的電阻 C.增加線圈的匝數27.(2025八下·蒼南期末)“蛋雕”(如圖1)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項目化小組利用所學知識,嘗試創作蛋雕作品。【查閱資料】①蛋殼的主要成分是CaCO3,與稀鹽酸發生如下反應:②石蠟、雞蛋殼中的其他物質不與稀鹽酸反應。③蛋殼中CaCO3質量分數越高,蛋殼厚度越厚,越適合做蛋雕材料。【操作流程】選材→裹蠟→作畫→蝕刻→除蠟。(1)選材:有A、B兩個品種的雞蛋殼,小組同學用如下實驗比較它們的碳酸鈣含量:分別取25g蛋殼樣品放于兩錐形瓶中,向其中分三次加入稀鹽酸(如圖2),實驗測得兩瓶剩余物質的質量如下表:加入稀鹽酸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加入稀鹽酸質量/g 30 30 30甲瓶中反應后物質質量/g 51.7 78.4 106.2乙瓶中反應后物質質量/g 51.7 78.4 x①計算A種蛋殼的碳酸鈣質量分數 。(寫出具體步驟)②若小組同學最終選用了B品種雞蛋作為材料,則表中X 106.2(填“>”“<”或“=”)。(2)裹蠟→作畫→蝕刻→除蠟:用熔化的石蠟將蛋殼裹上蠟衣,用金屬絲劃穿蠟衣雕“花”,將蛋殼浸沒在稀鹽酸中,一段時間后,放入熱水中熔去多余的蠟,做成蛋雕作品。結合操作流程可以判斷“將蛋殼浸入稀鹽酸中”蛋殼表面出現的現象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水體污染和防治;白色污染與防治;太陽能及其利用與轉化【解析】【分析】塑料制品不易降解,應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解答】A、塑料垃圾焚燒會產生污染性氣體,故A錯誤;B、利用太陽能發電,不會產生污染性物質,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故B正確;C、向河流排放工業廢水,會導致河流污染,故C錯誤;D、一次性塑料袋不易降解,會導致白色污染,故D錯誤。故答案為:B。2.【答案】D【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地磁場【解析】【分析】根據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和地磁場的S極在地理北極附近進行判斷。【解答】縫衣針針尖為N極,會被地磁場的S極吸引,地磁場的S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可知針尖靜止時會指向地理北極。故答案為:D。3.【答案】A【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解析】【分析】有機物熱穩定性較差,在高溫條件下被分解。【解答】土壤變黑且有焦味,是因為土壤中的有機物受熱分解。故答案為:A。4.【答案】D【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鈦的化合價為,解得x=+4。故答案為:D。5.【答案】C【知識點】家庭電路的組成與連接【解析】【分析】保險絲接在火線上,保險絲斷開,整個電路處于斷路狀態,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開關接在火線上,開關斷開時,用電器與火線不再相連,防止觸電。【解答】A、保險絲應接在火線上,故A錯誤;B、開關應接在火線上,故B錯誤;C、保險絲和開關都接在火線上,故C正確;D、保險絲和開關都應接在火線上,故D錯誤。故答案為:C。6.【答案】A【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解答】由圖可知,鋰原子的原子序數為3,可知其含有三個質子,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可知核外電子為3,相對原子質量約為7,可知中子數為7-3=4,綜上所述,能準確表示鋰原子的是A。故答案為:A。7.【答案】B【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蒸騰作用【解析】【分析】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應增加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速度,或加快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速度。【解答】A、選擇帶葉子的植物枝條,葉子進行蒸騰作用,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故A不符合題意;B、用透明塑料袋將裝置蓋住,不利于蒸騰作用,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受到抑制,故B符合題意;C、將枝條的下端削成斜面,可以增大吸水面積,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故C不符合題意;D、將裝置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以利于增強蒸騰作用,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8.【答案】C【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發電機的構造和原理【解析】【分析】區分電動機和發電機原理圖,可通過觀察電路中是否有電源進行鑒別,有電源的是電動機,沒有電源的是發電機。【解答】由“傘狀體中放入永磁鐵,給薄膜內的導體通一定電流時,薄膜能運動”可知,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A、通電螺線管周圍存在磁場,原理是電流的磁效應,故A錯誤;B、小磁針發生偏轉,是因為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故B錯誤;C、電動機原理圖,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故C正確;D、發電機原理圖,原理是電磁感應,故D錯誤。故答案為:C。9.【答案】B【知識點】自然界中的氧循環、碳循環和氮循環;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生物體能量的來源和轉化【解析】【分析】兩個過程都有新物質產生,都屬于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解答】A、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燃燒屬于劇烈氧化,呼吸作用屬于緩慢氧化,故B錯誤,符合題意;C、兩種方式都參與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兩個過程消耗的都是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0.【答案】A【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植物吸收的水分99%以上經過葉片的蒸騰作用散失到空氣中。【解答】A、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故A錯誤,符合題意;B、毛細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仙人掌生活的地區比較干旱,為防止蒸騰作用過強,水分散失,仙人掌將葉退化成針狀,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鼻腔內的纖毛和粘液可以阻擋灰塵,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1.【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收集氧氣時,將導管插到集氣瓶底部,可以減少對流,收集的氧氣純度更高。【解答】A、導管口有連續、均勻的氣泡冒出,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倒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向手心,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驗滿時要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內,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2.【答案】C【知識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有足夠的助燃劑。【解答】水在沸騰時繼續吸熱,但溫度不變,紙鍋沒有燃燒,是因為紙鍋的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故答案為:C。13.【答案】C【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家庭電路的組成與連接;空氣的成分及探究;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電能表是測量家庭電路中消耗電能的儀器,接在進戶線之后。【解答】A、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先后順序:實心球模型、面包模型、核式結構模型、波爾模型,故A錯誤;B、氣體交換中空氣進入人體的順序: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故B錯誤;C、家庭電路進戶線后先接電能表,再接火線上接斷路器,之后接用電器,故C正確;D、空氣中各氣體體積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故D錯誤。故答案為:C。14.【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呼吸模型【解析】【分析】①胸腔體積較小,是呼氣狀態,②是吸氣狀態。【解答】從①到②,胸腔的體積變大,壓強減小,肺將擴張,肺內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氣體進入肺,屬于吸氣過程,此時膈肌處于收縮狀態。同理,呼氣時,膈肌處于舒張狀態,肺體積減小,壓強增大,肺內壓強大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從肺內排出。故答案為:A。15.【答案】C【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7.8a-2.8a)mL=5amL,不是兩個時間段產生氣體體積的差值,而是100-200s內 產生氣體的體積。【解答】A、酸過量,碳酸鈣完全反應,產生的氣體質量相同,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由圖可知,0-300s內,反應I容器內產生的氣體體積更大,可知壓強比II的大,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反應II在0-100s內產生氣體的體積為2.8amL,在100-200s產生的氣體的體積為(7.8a-2.8a)mL=5amL,可知在在0-100s內產生氣體的體積比100-200s產生的氣體的體積少5amL-2.8amL=2.2amL,故C錯誤,符合題意;D、根據圖像可知,在0-100s內,兩個反應的圖像均由緩變陡,說明反應速率先慢后快,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6.【答案】(1)A(2)大于(3)韌皮部或篩管【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莖的運輸作用;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解析】【分析】(1)A是根毛區細胞,B是伸長區細胞,C是分生區細胞,D是根冠細胞。(2)土壤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將失水;土壤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將吸水。(3)莖中木質部中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韌皮部中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解答】(1)番茄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區,即圖中的A。(2)當土壤溶液因為溶解了過多的肥料導致質量分數大于根尖細胞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根尖細胞將失水萎蔫。(3)莖中韌皮部內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17.【答案】(1)化合物(2)分解反應【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解析】【分析】(1)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純凈物中只含有一種物質。單質是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化合物是含有兩種或以上元素的純凈物。(2)分解反應的特點:一變多。【解答】(1)由碳酸鈣和氧化鈣的化學式可知,兩種物質均含有兩種或以上元素,可知屬于純凈物中的化合物。(2)由方程式可知,反應物只有一種,而生成物有多種,可知屬于分解反應。18.【答案】(1)元素(2)B;D【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1)①是元素,②是原子。(2)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轉化為離子,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解答】(1)物質由元素組成,可知①處表示的是元素。(2)A、鈉離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是由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的,故A錯誤;B、氯離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是由氯原子得到一個電子形成的,故B正確;C、一個鈉離子含有11個質子,一個氯離子含有17個質子,可知兩種離子的質子數不同,故C錯誤;D、鈉離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一個氯離子帶有一個單位負電荷,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了電中性的氯化鈉,故D正確。故答案為:BD。19.【答案】(1)負(2)低一些【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右手螺旋定則;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解析】【分析】(1)根據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和右手螺旋定則進行判斷。(2)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及線圈匝數有關,電流越大,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大。【解答】(1)燈泡懸浮,說明電磁鐵與條形磁鐵相互排斥,可知,電磁鐵上端為N極,由右手螺旋定則可知,電源a端為負極。(2)由圖可知,接1時,線圈匝數較少,電磁鐵的磁性減弱,與條形磁鐵之間的斥力較小,可知燈泡懸浮的位置會低一點。20.【答案】(1)A;B(2)BC 或BE(3)氮氣【知識點】空氣的利用;制取氧氣的原理;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1)過濾倉中導管長進短出,通過觀察氣泡可以反映產生氧氣的速率。(2)A裝置適用于全是固體的反應,B裝置適用于固液不加熱的反應,C適用于收集密度大于空氣的氣體,D裝置適用于收集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E適用于收集不與水反應且不易溶于水的氣體。(3)氮氣不支持燃燒,氧氣能助燃,可知先蒸出的是氮氣,后蒸出的是氧氣。【解答】(1)A、由圖可知,可以通過產生氣泡的快慢來反映氧氣產生的速度,故A正確;B、水的比熱容較大,氧氣經過水后,溫度會降低,故B正確;C、過濾倉中的水不會影響氧氣產生的速率,故C錯誤。故答案為:AB。(2)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發生裝置選擇的是B,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應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即裝置C,氧氣不與水反應且不易溶于水,所以也可選擇排水法收集氧氣,即裝置E。故答案為:BC或BE。(3)剛開始木條熄滅,可知氣體不支持燃燒,該氣體為氮氣。21.【答案】(1)飽滿的種子內含充足的有機物(2)前后含氧量差值(3)一定范圍內,植物呼吸作用的強度隨溫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35℃時呼吸作用最強(4)微生物也會進行呼吸作用【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細胞呼吸【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和氧氣,顆粒飽滿的種子中含有的有機物較多,可以供給種子進行呼吸作用。(2)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實驗測量的數據即為反映呼吸作用強度的參照。(3)前后含氧量差值越大,說明呼吸作用強度越大,據此進行分析判斷。(4)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會消耗氧氣,會對實驗造成干擾。【解答】(1)顆粒飽滿的種子中含有充足的有機物,為呼吸作用提供足夠的能量。(2)由表中數據可知,測量的是實驗前后含氧量的差值,可知是通過含氧量的差值來反映呼吸作用的強度。(3)由表中數據可知,隨溫度升高,前后含氧量差值先變大后變小,可知呼吸作用強度先增大后減小,在35℃左右呼吸作用強度最大。(4)微生物也會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氧氣,會對實驗造成干擾。22.【答案】(1)鐵管會被強磁體吸住而塑料管不會(2)(3)調節電動機的速度,使其分別為低速、中速、高速提升強磁體,觀察記錄并比較不同速度下各電流計的讀數【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磁體、磁極、磁化;電磁鐵的構造和原理;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探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解析】【分析】(1)能被磁化的是:鐵、鈷、鎳。(2)根據其他條件相同時,線圈匝數越多,感應電流越大,可知。(3)電動機轉速改變,可以改變切割磁感線的速度。【解答】(1)鐵管會被磁化,會對實驗造成干擾,所以使用塑料管,而不使用鐵管。(2)由圖像可知,與G3相連的是100匝的線圈,由其他條件相同時,線圈匝數越多,感應電流越大可知,是最大的,即。(3)要改變速度,可通過改變電動機轉速來實現,具體方案為:調節電動機的速度,使其分別為低速、中速、高速提升強磁體,觀察記錄并比較不同速度下各電流計的讀數。23.【答案】(1)(2)C(3)28%【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制取氧氣的原理【解析】【分析】(1)書寫方程式時,反應物中沒有氣體,生成物中氣體后要標氣體符號。(2)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在復燃和很亮之間縮小體積分數差值繼續探究。(3)總的氧氣等于收集的氧氣和原有空氣中的氧氣之和。【解答】(1)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水和氧氣,催化劑二氧化錳寫在等號上方,方程式為。(2)由表中數據可知,氧氣體積分數為d%時,木條復燃,體積分數為c%時,很亮,不能復燃,可知進一步探究最低的氧氣體積分數范圍為c%到d%。故答案為:C。(3)A試管中水占10%,空氣占90%,收集到的氧氣的體積等于水的體積,空氣中原有的氧氣為,可知總的氧氣的體積為10%+18%=28%。24.【答案】(1)2:1(2)(3)A;C;E【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保持不變,或書寫方程式判斷甲和丙的個數比。(2)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等于物質的質量與該元素的質量分數的乘積。(3)支持專家反對隨意大量施用尿素吸收觀點,即認為大量使用尿素是弊大于利的觀點。【解答】(1)由圖可知,方程式為,可知甲和丙分子個數比為2:1。(3)A、土壤板結和燒苗不利于植物生長,可知該觀點是支持專家反對隨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故A正確;B、 尿素在土壤中經歷一定的轉化后能為植物提供充足的氮元素,有利于植物生長,可知是支持大量使用尿素的,故B錯誤;C、不同植物需求不同,大量使用不一定達到最佳效果,可知是支持專家反對隨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故C正確;D、尿素價格相對便宜,農民可以承受大量施用的經濟成本,可知是支持大量使用尿素的,故D錯誤;E、水體富營養化可能會導致水體生態系統被破壞,可知是支持專家反對隨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故E正確。故答案為:ACE。25.【答案】(1)②(2)f(3)夜晚適當降溫【知識點】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①表示的是光合作用,②表示的是蒸騰作用,③表示的是呼吸作用。(2)圖像中兩段拋物線的頂點,即c點和f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強度相同。(3)根據圖丙可知,溫度降低,呼吸作用減弱,有機物消耗減小,所以可以通過適當降溫來實現增產。【解答】(1)植物吸收的水分有99%經過植物的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釋放到空氣中,即圖中的②。(2)有機物積累最多的點是傍晚時分,f點之前二氧化碳濃度在降低,說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f點之后二氧化碳濃度在升高,說明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可知f點是有機物積累最多的點。(3)由圖丙可知,溫度越低,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越低,說明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機物越少,可知晚上適當降溫,有利于西瓜增產。26.【答案】(1)增強磁性(2)當濕度升至為60%前,控制電路只有R 工作,此時R =20Ω;(3)B【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鐵芯被磁化,磁場強度增大。(2)根據圖乙讀出濕敏電阻的阻值,再由歐姆定律計算電流。(3)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及線圈匝數有關,電流越大、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解答】(1)通電后電磁鐵產生磁性,會將鐵棒磁化,從而增強磁場。(3)從40%-60%改為30%-60%,即降低土壤濕度,由圖乙可知,土壤濕度降低,濕敏電阻的阻值將增大。A、電源電壓增大,可能會導致電路中電流增大,在未達到60%時就將銜鐵吸下,加濕器停止工作,故A錯誤;B、定值電阻的阻值減小,總電阻減小,相同濕度下電流將增大,可知將在濕度更低使吸引銜鐵,同時滿足60%的上限不變,故B正確;C、增加匝數,磁性變強,可能在濕度未達60%就將銜鐵吸下,故C錯誤。故答案為:B。27.【答案】(1)解: 設25gA 蛋殼樣品中CaCO3的質量為x。A 蛋殼樣品完全反應時,生成CO2的質量為:25g+30g+30g+30g-106.2g=8.8g100/x=44/8.8g,得x=20g,;<(2)蛋殼表面有石蠟處無氣泡,無石蠟處冒氣泡【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1)根據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質量計算碳酸鈣的質量分數。二氧化碳質量等于加入物質的總質量減去剩余物質的質量。(2)沒有蠟的部分蛋殼中的碳酸鈣被腐蝕,有氣泡產生。【解答】(1)由蛋殼厚度越厚,越適合做蛋雕材料可知,B蛋殼的厚度更厚,碳酸鈣的含量更高,完全反應后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更大,剩余物質的質量更小,可知x小于106.2。(2)蠟衣不會與稀鹽酸反應,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可知現象為:蛋殼表面有石蠟處無氣泡,無石蠟處冒氣泡。1 / 1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未測試 八年級科學試題卷1.(2025八下·蒼南期末)4月22日為世界地球日,今年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該主題的是( )A.將塑料垃圾焚燒處理 B.利用太陽能發電C.向河流排放工業廢水 D.推廣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答案】B【知識點】水體污染和防治;白色污染與防治;太陽能及其利用與轉化【解析】【分析】塑料制品不易降解,應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解答】A、塑料垃圾焚燒會產生污染性氣體,故A錯誤;B、利用太陽能發電,不會產生污染性物質,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故B正確;C、向河流排放工業廢水,會導致河流污染,故C錯誤;D、一次性塑料袋不易降解,會導致白色污染,故D錯誤。故答案為:B。2.(2025八下·蒼南期末)如圖是小明自制的指南針,其中縫衣針針尖為N極,現將其放入水中靜止時針尖指示的方向為( )A.東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答案】D【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地磁場【解析】【分析】根據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和地磁場的S極在地理北極附近進行判斷。【解答】縫衣針針尖為N極,會被地磁場的S極吸引,地磁場的S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可知針尖靜止時會指向地理北極。故答案為:D。3.(2025八下·蒼南期末)小明利用如圖實驗對土壤進行研究,發現土壤變黑且有焦味。此實驗想驗證土壤中是否含有A.有機物 B.水分 C.空氣 D.無機鹽【答案】A【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解析】【分析】有機物熱穩定性較差,在高溫條件下被分解。【解答】土壤變黑且有焦味,是因為土壤中的有機物受熱分解。故答案為:A。4.(2025八下·蒼南期末)航天公司在制造火箭發動機部件時,經常使用氯化鈦(TiCl4)作為原料。氯化鈦中 Cl的化合價為-1,則Ti的化合價為()A.- 3 B.- 1 C.+1 D.+4【答案】D【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鈦的化合價為,解得x=+4。故答案為:D。5.(2025八下·蒼南期末)下列家庭電路圖中,符合安全用電原則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家庭電路的組成與連接【解析】【分析】保險絲接在火線上,保險絲斷開,整個電路處于斷路狀態,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開關接在火線上,開關斷開時,用電器與火線不再相連,防止觸電。【解答】A、保險絲應接在火線上,故A錯誤;B、開關應接在火線上,故B錯誤;C、保險絲和開關都接在火線上,故C正確;D、保險絲和開關都應接在火線上,故D錯誤。故答案為:C。6.(2025八下·蒼南期末)我國的動力鋰電池技術持續引領全球發展。鋰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則下列模型能表示鋰原子結構的是( )模型 說明: 質子 中子 電子選項 A B C DA.A B.B C.C D.D【答案】A【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原子序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解答】由圖可知,鋰原子的原子序數為3,可知其含有三個質子,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可知核外電子為3,相對原子質量約為7,可知中子數為7-3=4,綜上所述,能準確表示鋰原子的是A。故答案為:A。7.(2025八下·蒼南期末)小明在研究“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的實驗中(如圖),下列措施不能使實驗效果更明顯的是( )A.選擇帶葉子的植物枝條B.將裝置用透明塑料袋罩住C.將枝條的下端削成斜面D.將裝置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答案】B【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蒸騰作用【解析】【分析】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應增加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速度,或加快水分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速度。【解答】A、選擇帶葉子的植物枝條,葉子進行蒸騰作用,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故A不符合題意;B、用透明塑料袋將裝置蓋住,不利于蒸騰作用,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受到抑制,故B符合題意;C、將枝條的下端削成斜面,可以增大吸水面積,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故C不符合題意;D、將裝置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以利于增強蒸騰作用,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8.(2025八下·蒼南期末)研究人員制造了一種可以在水下工作的水母機器人(如圖),傘狀體中放入永磁鐵,給薄膜內的導體通一定電流時,薄膜能運動。下列選項與其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發電機的構造和原理【解析】【分析】區分電動機和發電機原理圖,可通過觀察電路中是否有電源進行鑒別,有電源的是電動機,沒有電源的是發電機。【解答】由“傘狀體中放入永磁鐵,給薄膜內的導體通一定電流時,薄膜能運動”可知,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A、通電螺線管周圍存在磁場,原理是電流的磁效應,故A錯誤;B、小磁針發生偏轉,是因為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故B錯誤;C、電動機原理圖,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故C正確;D、發電機原理圖,原理是電磁感應,故D錯誤。故答案為:C。9.(2025八下·蒼南期末)如圖所示,生命活動和汽車開動時都存在著物質和能量的轉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B.都是劇烈的氧化反應C.都參與自然界的碳循環和氧循環D.都是把化學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答案】B【知識點】自然界中的氧循環、碳循環和氮循環;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劇烈氧化和緩慢氧化;生物體能量的來源和轉化【解析】【分析】兩個過程都有新物質產生,都屬于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解答】A、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燃燒屬于劇烈氧化,呼吸作用屬于緩慢氧化,故B錯誤,符合題意;C、兩種方式都參與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兩個過程消耗的都是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0.(2025八下·蒼南期末)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重要的科學觀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植物葉肉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呼吸作用B.肺泡表面布滿毛細血管,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C.仙人掌的葉退化成針狀,有利于減弱蒸騰作用D.鼻腔內有鼻毛和粘液,起到阻擋和黏住灰塵的作用【答案】A【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植物吸收的水分99%以上經過葉片的蒸騰作用散失到空氣中。【解答】A、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故A錯誤,符合題意;B、毛細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有利于進行氣體交換,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仙人掌生活的地區比較干旱,為防止蒸騰作用過強,水分散失,仙人掌將葉退化成針狀,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鼻腔內的纖毛和粘液可以阻擋灰塵,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1.(2025八下·蒼南期末)如圖為實驗室利用稀鹽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實驗過程,其中錯誤的是( )A.檢查氣密性 B.加入藥品C.收集氣體 D.驗滿【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收集氧氣時,將導管插到集氣瓶底部,可以減少對流,收集的氧氣純度更高。【解答】A、導管口有連續、均勻的氣泡冒出,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倒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向手心,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驗滿時要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內,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2.(2025八下·蒼南期末)取一張光滑的厚紙,做成一個如圖所示的小紙鍋,盛水后在酒精燈上加熱,水燒開后,紙鍋卻沒有燃燒的原因是()A.水隔絕了氧氣 B.紙的著火點變低C.溫度低于紙的著火點 D.紙鍋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太小【答案】C【知識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有足夠的助燃劑。【解答】水在沸騰時繼續吸熱,但溫度不變,紙鍋沒有燃燒,是因為紙鍋的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故答案為:C。13.(2025八下·蒼南期末)下列數軸中描述的信息正確的是()A.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先后順序B.氣體交換中空氣進入人體的順序C.家庭電路連接的先后順序D.空氣中各氣體體積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答案】C【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家庭電路的組成與連接;空氣的成分及探究;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電能表是測量家庭電路中消耗電能的儀器,接在進戶線之后。【解答】A、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先后順序:實心球模型、面包模型、核式結構模型、波爾模型,故A錯誤;B、氣體交換中空氣進入人體的順序: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故B錯誤;C、家庭電路進戶線后先接電能表,再接火線上接斷路器,之后接用電器,故C正確;D、空氣中各氣體體積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故D錯誤。故答案為:C。14.(2025八下·蒼南期末)如圖是人的膈肌在呼吸時在胸腔內的位置。下列相關表述中,正確的是( )A.吸氣時膈肌從①到② B.吸氣時胸腔體積變小C.呼氣時膈肌收縮 D.呼氣時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呼吸模型【解析】【分析】①胸腔體積較小,是呼氣狀態,②是吸氣狀態。【解答】從①到②,胸腔的體積變大,壓強減小,肺將擴張,肺內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氣體進入肺,屬于吸氣過程,此時膈肌處于收縮狀態。同理,呼氣時,膈肌處于舒張狀態,肺體積減小,壓強增大,肺內壓強大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從肺內排出。故答案為:A。15.(2025八下·蒼南期末)將一定濃度足量的稀鹽酸、稀硫酸分別加入裝有等質量CaCO3粉末的密閉容器中,相同條件下測得兩者產生CO2體積(V)與反應時間 (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最終碳酸鈣完全反應,兩者產生的氣體質量相等B.0~300s內, 反應I容器內壓強比II的大C.反應Ⅱ中0~100s內產生的CO2體積比100~200s內的少5amlD.0~100s內,反應I、II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均先慢后快【答案】C【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7.8a-2.8a)mL=5amL,不是兩個時間段產生氣體體積的差值,而是100-200s內 產生氣體的體積。【解答】A、酸過量,碳酸鈣完全反應,產生的氣體質量相同,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由圖可知,0-300s內,反應I容器內產生的氣體體積更大,可知壓強比II的大,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反應II在0-100s內產生氣體的體積為2.8amL,在100-200s產生的氣體的體積為(7.8a-2.8a)mL=5amL,可知在在0-100s內產生氣體的體積比100-200s產生的氣體的體積少5amL-2.8amL=2.2amL,故C錯誤,符合題意;D、根據圖像可知,在0-100s內,兩個反應的圖像均由緩變陡,說明反應速率先慢后快,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6.(2025八下·蒼南期末)校園勞動課程開展種植番茄活動。(1)如圖為根尖結構模式圖,番茄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填字母)。(2)過量施肥將導致番茄幼苗失水萎蔫,其原因是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番茄幼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番茄結果時,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會通過莖的 (填部位名稱)運輸至果肉中,使其營養豐富。【答案】(1)A(2)大于(3)韌皮部或篩管【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莖的運輸作用;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解析】【分析】(1)A是根毛區細胞,B是伸長區細胞,C是分生區細胞,D是根冠細胞。(2)土壤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將失水;土壤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將吸水。(3)莖中木質部中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韌皮部中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解答】(1)番茄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區,即圖中的A。(2)當土壤溶液因為溶解了過多的肥料導致質量分數大于根尖細胞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根尖細胞將失水萎蔫。(3)莖中韌皮部內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17.(2025八下·蒼南期末)現代工業中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在高溫下分解制取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氣體,其原理: 請回答下列問題:(1)從分類上看,CaCO3和CaO都屬于純凈物中的 。(2)上述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答案】(1)化合物(2)分解反應【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解析】【分析】(1)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純凈物中只含有一種物質。單質是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化合物是含有兩種或以上元素的純凈物。(2)分解反應的特點:一變多。【解答】(1)由碳酸鈣和氧化鈣的化學式可知,兩種物質均含有兩種或以上元素,可知屬于純凈物中的化合物。(2)由方程式可知,反應物只有一種,而生成物有多種,可知屬于分解反應。18.(2025八下·蒼南期末)“宏觀-微觀”之間建立聯系,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物質的本質。如圖為物質的組成及構成關系圖。(1) 圖中①處表示的是 。(2)若圖中的物質1是氯化鈉(NaCl),它是由鈉離子 (Na+)和氯離子(Cl-)構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多選)A.鈉原子得到電子形成鈉離子B.氯原子得到電子形成氯離子C.鈉離子和氯離子的質子數相同D.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了電中性的氯化鈉【答案】(1)元素(2)B;D【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1)①是元素,②是原子。(2)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轉化為離子,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解答】(1)物質由元素組成,可知①處表示的是元素。(2)A、鈉離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是由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的,故A錯誤;B、氯離子帶一個單位負電荷,是由氯原子得到一個電子形成的,故B正確;C、一個鈉離子含有11個質子,一個氯離子含有17個質子,可知兩種離子的質子數不同,故C錯誤;D、鈉離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一個氯離子帶有一個單位負電荷,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了電中性的氯化鈉,故D正確。故答案為:BD。19.(2025八下·蒼南期末)如圖是磁懸浮臺燈及其內部主要結構簡圖。上方燈泡內裝有磁體,下方燈座內裝有線圈(電阻不計)。當線圈通電后可以使燈泡懸浮在燈座上方。(1)結構簡圖中,電源的a端為 極。(2) 閉合S1后, 開關S2接通“1”與“2”位置相比, 接通“1”時,燈泡懸浮的位置要 (選填“高一些”、“低一些”或“不變”)。【答案】(1)負(2)低一些【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右手螺旋定則;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解析】【分析】(1)根據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和右手螺旋定則進行判斷。(2)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及線圈匝數有關,電流越大,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大。【解答】(1)燈泡懸浮,說明電磁鐵與條形磁鐵相互排斥,可知,電磁鐵上端為N極,由右手螺旋定則可知,電源a端為負極。(2)由圖可知,接1時,線圈匝數較少,電磁鐵的磁性減弱,與條形磁鐵之間的斥力較小,可知燈泡懸浮的位置會低一點。20.(2025八下·蒼南期末)氧氣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制取氧氣的方法有多種。方案一:圖甲是小明利用“固體過碳酸鈉( 和二氧化錳在水中反應生成氧氣”的原理來制作簡易制氧機。反應時反應倉中液體翻騰、變渾濁、倉壁變熱,過濾倉中有氣泡產生。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1)過濾倉中的水除了過濾雜質、提純氧氣外,還起到的作用是____。(多選)A.便于觀察氧氣生成的速度B.降低氧氣的溫度C.加快氧氣的生成(2)如果在實驗室用固體過碳酸鈉、二氧化錳粉末和水制取氧氣,則下表中適合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是 。(選填下圖中的字母)發生裝置 收集裝置(3)方案二:小明模擬工業上用空氣冷凍分離法制氧的方法,進行圖乙的實驗,從圖中的實驗現象可以推測,液態空氣汽化時,首先蒸發出來的氣體是 。【答案】(1)A;B(2)BC 或BE(3)氮氣【知識點】空氣的利用;制取氧氣的原理;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1)過濾倉中導管長進短出,通過觀察氣泡可以反映產生氧氣的速率。(2)A裝置適用于全是固體的反應,B裝置適用于固液不加熱的反應,C適用于收集密度大于空氣的氣體,D裝置適用于收集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E適用于收集不與水反應且不易溶于水的氣體。(3)氮氣不支持燃燒,氧氣能助燃,可知先蒸出的是氮氣,后蒸出的是氧氣。【解答】(1)A、由圖可知,可以通過產生氣泡的快慢來反映氧氣產生的速度,故A正確;B、水的比熱容較大,氧氣經過水后,溫度會降低,故B正確;C、過濾倉中的水不會影響氧氣產生的速率,故C錯誤。故答案為:AB。(2)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發生裝置選擇的是B,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應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即裝置C,氧氣不與水反應且不易溶于水,所以也可選擇排水法收集氧氣,即裝置E。故答案為:BC或BE。(3)剛開始木條熄滅,可知氣體不支持燃燒,該氣體為氮氣。21.(2025八下·蒼南期末)小明想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強度與溫度的關系。他準備了足量顆粒飽滿、大小相似的黃豆種子,平均分成5組,分別放入帶有氧氣傳感器的密閉瓶中,并在每組中加入等盤且適量的清水,然后將這些容器分別置于20℃、25℃、30℃、35℃、40℃的恒溫箱中(如圖)。實驗前用氧氣測量儀測定各組瓶內氧氣含量的初始值;4小時后再次測定各組瓶內的氧氣含量。具體實驗數據如下表:溫度/℃ 20 25 30 35 40初始含氧量/% 20.9 20.9 20.9 20.9 20.94小時后含氧量/% 18.9 18.0 17.9 17.7 19.3前后含氧量差值/% 2.0 2.9 3.0 3.2 1.6(1)選用的種子要“顆粒飽滿”,是因為 。(2)本實驗用 來反映呼吸作用強度。(3)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初步結論是 。(4)有同學提出:種子表面的微生物對實驗結果有干擾。請你說明其理由 。【答案】(1)飽滿的種子內含充足的有機物(2)前后含氧量差值(3)一定范圍內,植物呼吸作用的強度隨溫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35℃時呼吸作用最強(4)微生物也會進行呼吸作用【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細胞呼吸【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和氧氣,顆粒飽滿的種子中含有的有機物較多,可以供給種子進行呼吸作用。(2)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實驗測量的數據即為反映呼吸作用強度的參照。(3)前后含氧量差值越大,說明呼吸作用強度越大,據此進行分析判斷。(4)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會消耗氧氣,會對實驗造成干擾。【解答】(1)顆粒飽滿的種子中含有充足的有機物,為呼吸作用提供足夠的能量。(2)由表中數據可知,測量的是實驗前后含氧量的差值,可知是通過含氧量的差值來反映呼吸作用的強度。(3)由表中數據可知,隨溫度升高,前后含氧量差值先變大后變小,可知呼吸作用強度先增大后減小,在35℃左右呼吸作用強度最大。(4)微生物也會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氧氣,會對實驗造成干擾。22.(2025八下·蒼南期末)為了驗證線圈匝數和切割磁感線速度對感應電流大小的影響,小明設計了如圖實驗: 取一上中下分別繞有25匝、50匝和100匝線圈的塑料管,將一圓柱體形強磁體用細棉線掛在可調速的小電動機上,當電動機按一定的轉速轉動時便可使其豎直向上穿過塑料管,用靈敏電流計測量其電流大小。(1)實驗中采用塑料管而不用鐵管的原因是 。(2)實驗中, 三個電流計G1、G2、G3的讀數分別為I1、I2、I3,則它們的大小關系為 時,可以證實:其他條件相同時,線圈匝數越多,感應電流越大。(3)若要驗證切割磁感線速度對感應電流的影響,利用現有裝置和器材,你設計的方案是 。【答案】(1)鐵管會被強磁體吸住而塑料管不會(2)(3)調節電動機的速度,使其分別為低速、中速、高速提升強磁體,觀察記錄并比較不同速度下各電流計的讀數【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磁體、磁極、磁化;電磁鐵的構造和原理;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探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解析】【分析】(1)能被磁化的是:鐵、鈷、鎳。(2)根據其他條件相同時,線圈匝數越多,感應電流越大,可知。(3)電動機轉速改變,可以改變切割磁感線的速度。【解答】(1)鐵管會被磁化,會對實驗造成干擾,所以使用塑料管,而不使用鐵管。(2)由圖像可知,與G3相連的是100匝的線圈,由其他條件相同時,線圈匝數越多,感應電流越大可知,是最大的,即。(3)要改變速度,可通過改變電動機轉速來實現,具體方案為:調節電動機的速度,使其分別為低速、中速、高速提升強磁體,觀察記錄并比較不同速度下各電流計的讀數。23.(2025八下·蒼南期末)為了探究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最低氧氣體積分數,小明利用如圖裝置進行了實驗探究,其主要步驟如下:①通過長頸漏斗往裝有二氧化錳的試管內加入過氧化氫溶液;②取5只相同的試管編號為A、B、C、D、E,分別裝入占試管總體積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氣至恰好排盡;③取出試管,伸入帶火星的木條觀察現象,并記錄在表中;試管編號 A B C D E帶火星木條的情況 微亮 亮 很亮 復燃 復燃排水集氣后試管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a b c d e(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根據表中信息,小明需要在此實驗基礎上進一步探究最低的氧氣體積分數范圍為____。A.a%到b%之間 B.b%到c%之間C.c%到d%之間 D.d%到e%之間(3)已知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20%,忽略水蒸氣的影響,則排水集氣后A試管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答案】(1)(2)C(3)28%【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制取氧氣的原理【解析】【分析】(1)書寫方程式時,反應物中沒有氣體,生成物中氣體后要標氣體符號。(2)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在復燃和很亮之間縮小體積分數差值繼續探究。(3)總的氧氣等于收集的氧氣和原有空氣中的氧氣之和。【解答】(1)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水和氧氣,催化劑二氧化錳寫在等號上方,方程式為。(2)由表中數據可知,氧氣體積分數為d%時,木條復燃,體積分數為c%時,很亮,不能復燃,可知進一步探究最低的氧氣體積分數范圍為c%到d%。故答案為:C。(3)A試管中水占10%,空氣占90%,收集到的氧氣的體積等于水的體積,空氣中原有的氧氣為,可知總的氧氣的體積為10%+18%=28%。24.(2025八下·蒼南期末)尿素[CO(NH2)2]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氮肥,工業上用氨氣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生產尿素。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1)據圖分析,反應過程中甲和丙的分子個數之比為 。(2)尿素易溶于水且含氮量高,是廣泛使用的氮肥。請列式計算:一袋60kg的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質量為多少 (3)有人建議可以大量施用尿素來提高產量,但農業專家持反對意見。下列觀點屬于支持專家反對隨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有____。(多選)A.過量施用尿素會造成土壤鹽分積累,導致土壤板結和作物燒苗B.尿素在土壤中經歷一定的轉化后能為植物提供充足的氮元素C.不同作物和生長期對氮肥需求量不同,盲目施肥難以達到最佳效果D.尿素價格相對便宜,農民可以承受大量施用的經濟成本E.過量的尿素容易流失到水體中,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和環境污染【答案】(1)2:1(2)(3)A;C;E【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保持不變,或書寫方程式判斷甲和丙的個數比。(2)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等于物質的質量與該元素的質量分數的乘積。(3)支持專家反對隨意大量施用尿素吸收觀點,即認為大量使用尿素是弊大于利的觀點。【解答】(1)由圖可知,方程式為,可知甲和丙分子個數比為2:1。(3)A、土壤板結和燒苗不利于植物生長,可知該觀點是支持專家反對隨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故A正確;B、 尿素在土壤中經歷一定的轉化后能為植物提供充足的氮元素,有利于植物生長,可知是支持大量使用尿素的,故B錯誤;C、不同植物需求不同,大量使用不一定達到最佳效果,可知是支持專家反對隨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故C正確;D、尿素價格相對便宜,農民可以承受大量施用的經濟成本,可知是支持大量使用尿素的,故D錯誤;E、水體富營養化可能會導致水體生態系統被破壞,可知是支持專家反對隨意大量施用尿素的,故E正確。故答案為:ACE。25.(2025八下·蒼南期末)智慧大棚種植蔬菜瓜果為農業生產帶來諸多優勢。科技人員依托傳感器監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對西瓜大棚種植進行了相關研究。圖甲表示西瓜植株部分生理活動;圖乙表示密閉大棚中CO2氣體含量在24小時內的變化曲線。丙圖表示在白天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夜間溫度控制在 18℃、21℃和24℃時,分別測得密閉大棚中CO2濃度的變化。(1)西瓜植株吸收的水分大多數用于圖甲中的生理活動 (填“①”“②”或“③”)。(2)圖乙中表示植物一天內有機物積累最多的點是 。(3)結合丙圖,為西瓜增產提出一條合理建議 。【答案】(1)②(2)f(3)夜晚適當降溫【知識點】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①表示的是光合作用,②表示的是蒸騰作用,③表示的是呼吸作用。(2)圖像中兩段拋物線的頂點,即c點和f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強度相同。(3)根據圖丙可知,溫度降低,呼吸作用減弱,有機物消耗減小,所以可以通過適當降溫來實現增產。【解答】(1)植物吸收的水分有99%經過植物的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釋放到空氣中,即圖中的②。(2)有機物積累最多的點是傍晚時分,f點之前二氧化碳濃度在降低,說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f點之后二氧化碳濃度在升高,說明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可知f點是有機物積累最多的點。(3)由圖丙可知,溫度越低,大棚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越低,說明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機物越少,可知晚上適當降溫,有利于西瓜增產。26.(2025八下·蒼南期末)盆栽的花卉生長需要一定的土壤濕度。某項目化小組設計了一個自動控濕電路(如圖甲):控制電路電源電壓U=9伏,R0為定值電阻,R 為濕敏電阻(其阻值與土壤濕度的關系如圖乙)。當土壤濕度升高至60%時,線圈中的電流增大至I1,銜鐵恰好被吸下,土壤加濕器停止工作;當土壤濕度下降至40%時,線圈中的電流減少至 I2,銜鐵恰好被釋放,加濕器開始工作。如此循環,最終使得土壤濕度控制在40%到60%之間。線圈電阻忽略不計。(1)在圖甲的線圈中插入鐵棒的目的是 。(2)求銜鐵恰好被吸下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 I1。(3)若要使土壤的濕度控制在30%到60%之間,對電路進行以下調整,其中正確的是____。A.增大電源電壓 B.減小R0的電阻 C.增加線圈的匝數【答案】(1)增強磁性(2)當濕度升至為60%前,控制電路只有R 工作,此時R =20Ω;(3)B【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鐵芯被磁化,磁場強度增大。(2)根據圖乙讀出濕敏電阻的阻值,再由歐姆定律計算電流。(3)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及線圈匝數有關,電流越大、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解答】(1)通電后電磁鐵產生磁性,會將鐵棒磁化,從而增強磁場。(3)從40%-60%改為30%-60%,即降低土壤濕度,由圖乙可知,土壤濕度降低,濕敏電阻的阻值將增大。A、電源電壓增大,可能會導致電路中電流增大,在未達到60%時就將銜鐵吸下,加濕器停止工作,故A錯誤;B、定值電阻的阻值減小,總電阻減小,相同濕度下電流將增大,可知將在濕度更低使吸引銜鐵,同時滿足60%的上限不變,故B正確;C、增加匝數,磁性變強,可能在濕度未達60%就將銜鐵吸下,故C錯誤。故答案為:B。27.(2025八下·蒼南期末)“蛋雕”(如圖1)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項目化小組利用所學知識,嘗試創作蛋雕作品。【查閱資料】①蛋殼的主要成分是CaCO3,與稀鹽酸發生如下反應:②石蠟、雞蛋殼中的其他物質不與稀鹽酸反應。③蛋殼中CaCO3質量分數越高,蛋殼厚度越厚,越適合做蛋雕材料。【操作流程】選材→裹蠟→作畫→蝕刻→除蠟。(1)選材:有A、B兩個品種的雞蛋殼,小組同學用如下實驗比較它們的碳酸鈣含量:分別取25g蛋殼樣品放于兩錐形瓶中,向其中分三次加入稀鹽酸(如圖2),實驗測得兩瓶剩余物質的質量如下表:加入稀鹽酸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加入稀鹽酸質量/g 30 30 30甲瓶中反應后物質質量/g 51.7 78.4 106.2乙瓶中反應后物質質量/g 51.7 78.4 x①計算A種蛋殼的碳酸鈣質量分數 。(寫出具體步驟)②若小組同學最終選用了B品種雞蛋作為材料,則表中X 106.2(填“>”“<”或“=”)。(2)裹蠟→作畫→蝕刻→除蠟:用熔化的石蠟將蛋殼裹上蠟衣,用金屬絲劃穿蠟衣雕“花”,將蛋殼浸沒在稀鹽酸中,一段時間后,放入熱水中熔去多余的蠟,做成蛋雕作品。結合操作流程可以判斷“將蛋殼浸入稀鹽酸中”蛋殼表面出現的現象是 。【答案】(1)解: 設25gA 蛋殼樣品中CaCO3的質量為x。A 蛋殼樣品完全反應時,生成CO2的質量為:25g+30g+30g+30g-106.2g=8.8g100/x=44/8.8g,得x=20g,;<(2)蛋殼表面有石蠟處無氣泡,無石蠟處冒氣泡【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1)根據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質量計算碳酸鈣的質量分數。二氧化碳質量等于加入物質的總質量減去剩余物質的質量。(2)沒有蠟的部分蛋殼中的碳酸鈣被腐蝕,有氣泡產生。【解答】(1)由蛋殼厚度越厚,越適合做蛋雕材料可知,B蛋殼的厚度更厚,碳酸鈣的含量更高,完全反應后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更大,剩余物質的質量更小,可知x小于106.2。(2)蠟衣不會與稀鹽酸反應,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可知現象為:蛋殼表面有石蠟處無氣泡,無石蠟處冒氣泡。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未測試 八年級科學試題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未測試 八年級科學試題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