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精準聯盟期末質量調研七年級科學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精準聯盟期末質量調研七年級科學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精準聯盟期末質量調研七年級科學卷
1.(2025七下·北侖期末)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賴于土壤,而土壤資源是有限的,下列人類活動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
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壤中 B.實行稻草還田
C.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D.大量施用化肥
2.(2025七下·北侖期末)下列符號中,既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一個原子,還能表示一種物質的是( ?。?br/>A.Ne B.O2 C.Cu2+ D.2H
3.(2025七下·北侖期末)近年來,鄉村旅游興起,游客在豆腐工坊、綠茶工坊、紅糖工坊、白酒工坊游玩。下列過程主要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A.磨碎豆子 B.采摘茶葉 C.壓榨甘蔗 D.釀制米酒
4.(2025七下·北侖期末)將宏觀與微觀及化學符號聯系在一起是化學學科的特點。A、B、C、D表示四種物質,其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5.(2025七下·北侖期末)用金屬勺盛一些干冰(固態 CO2),發現金屬勺周圍出現了白色固體。下列關于白色固體產生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A.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小冰晶
C.周圍空氣凝華形成的小冰晶
D.二氧化碳氣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6.(2025七下·北侖期末)下列選項中符合如圖關系的是 (  )
選項 ① ② ③
A 巖石圈 地殼 軟流層
B 胚 胚芽 種子
C 質子 中子 原子核
D 組織 系統 動物體
A.A B.B C.C D.D
7.(2025七下·北侖期末)菟絲子是一種沒有葉綠體的植物,可通過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莖,并從中吸取營養物質。菟絲子吸取有機物,其吸器應刺入到植物木質莖的( .)
A.髓 B.木質部 C.形成層 D.韌皮部
8.(2025七下·北侖期末)鉞是一種罕見的稀土元素,且全球大部分的鉞供應都來自中國。如圖是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關于元素鉞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鉞屬于非金屬元素 B.鉞原子的核電荷數為65
C.一個鉞原子中含有65個中子 D.鉞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58.9g
9.(2025七下·北侖期末)據圖關于被子植物的根以及無機鹽對植物生長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②是根尖伸長區,是根尖生長最快的部位
B.①是根尖根毛區,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有機物的主要部位
C.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繁茂
D.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
10.(2025七下·北侖期末)綠豆芽是常見的食材,制作方法據《易牙遺意》記載:將綠豆冷水浸兩宿……以水灑濕,鋪紙一層,置豆于紙上,以盆蓋之。一日兩次灑水,候芽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綠豆種子萌發過程中,胚芽首先突破種皮
B.綠豆植株通過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無機鹽
C.綠豆種子由胚和種皮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
D.“以水灑濕”提示綠豆種子萌發需要適量水分
11.(2025七下·北侖期末)下列關于人類生殖和發育的敘述,都不正確的一組是(  )
①男性與女性生殖器官的差異稱為第二性征②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產生卵細胞
③母親分娩過程的結束標志著新生命的開始④圖1中3是孕育胎兒和受精的場所
⑤試管嬰兒屬于體外受精,有性生殖 ⑥圖2中甲表示女性身高增長速度變化曲線
A.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③④⑥
12.(2025七下·北侖期末)下列關于數字“2”的化學意義敘述正確的是 (  )
A.H2O:表示一個水分子中有2個氫元素
B.2OH-:表示2個氫氧根離子
C.Ca2+:表示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D.H2:表示氫氣中含有2個氫原子
13.(2025七下·北侖期末)同學用托盤天平測量一圓柱體鐵塊的質量,天平平衡時,天平的托盤中有50g、20g、5g的砝碼各一個,游碼位置如圖所示。測量完畢后才發現他錯誤地將物體放在了右盤,而將砝碼放在了左盤,其他操作均正確,則該圓柱體鐵塊的質量為(  )
A.73.0g B.77.0g C.77.2g D.72.5g
14.(2025七下·北侖期末)在今年的植樹節中,某小組選取月季枝條進行扦插,右圖為成活后的植株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葉芽細胞分裂生長分化形成新枝條
B.該植株的根是由胚根發育而來
C.扦插植株遺傳物質與親本保持一致
D.扦插繁殖方式可快速繁殖植株
15.(2025七下·北侖期末)中國科學院張廣宇團隊利用單層MoS2(S的化合價為-2價)范德華壓砧擠壓液態金屬,首次實現大面積二維金屬材料的制備,其過程如圖所示,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液態金屬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B.Mo 的化合價為+2價
C.金屬粉末變成液態金屬的物態變化叫作熔化
D.通過擠壓使液態金屬變為二維金屬屬于化學變化
16.(2025七下·北侖期末)下列關于陶瓷品制造的步驟正確的是()
A.制坯→揉泥→素燒→干燥→施釉→燒制
B.制坯→揉泥→干燥→素燒→施釉→燒制
C.揉泥→制坯→干燥→施釉→素燒→燒制
D.揉泥→制坯→干燥→素燒→施釉→燒制
17.(2025七下·北侖期末)“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科學中的基本原理之一,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有些植物的花顏色鮮艷,是為了美化環境
B.有些植物的雌蕊柱頭成羽毛狀,有助于傳粉的成功率
C.精子體積小,有長長的尾,有利于完成受精作用
D.卵細胞的體積大且富含營養,有利于受精卵的早期發育
18.(2025七下·北侖期末)如圖是某校生物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解剖桃花的展示圖。下列說法或操作中,正確的是 ( ?。?br/>A.桃花屬于植物的營養器官
B.桃花屬于風媒花,能進行異花傳粉
C.圖中②和③共同組成雌蕊
D.圖中⑥經傳粉受精后會發育成種子
19.(2025七下·北侖期末)科學研究中,實驗設計的嚴密性是獲得正確結論的前提。下列四種設計(圖中透明瓶內是空氣,深色瓶內是二氧化氮),當抽出玻璃板后,都會觀察到密度比空氣大的二氧化氮氣體進入空氣中,但其中不能說明二氧化氮分子處于不停運動的是( ?。?br/>A. B.
C. D.
20.(2025七下·北侖期末)某興趣小組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液體的密度,他們根據實驗數據,繪出如圖圖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液體甲的密度小于液體乙的密度
B.當質量相同時,液體甲與液體乙的體積比是5:4
C.當體積為60厘米3時,液體甲的質量為80克
D.液體乙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21.(2025七下·北侖期末)考古學家在兵馬俑彩繪的研究中發現了絕美“中國繁”。其原料有石英(二氧化硅)、石綠(一種銅銹)、硫酸鋇(BaSO4)和一氧化鉛(PbO)等。用化學用語填空。
(1)每個二氧化硅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用化學用語表示2個氧原子   。
(2)請寫出硫酸鋇中的陰離子   。
(3)一氧化鉛中鉛元素的化合價   。
22.(2025七下·北侖期末) 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傳,生生不息。如圖是幾種生物生殖和發育過程的示意圖,看圖回答問題:
(1)甲圖蝗蟲的發育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是因為發育過程中沒有   期。
(2)丙圖的關鍵步驟是要確保①②兩部分的   緊密結合,接穗才能成活。
(3)丁圖中,胎兒通過   (填序號)從母體不斷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
(4)圖中的   生物的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用“甲”“乙”“丙”或“丁”填寫)。
23.(2025七下·北侖期末)周日,小金和小真征得家長同意后,去爬附近的某座山,并查閱了此山的等高線地形圖。
(1)寫出圖中C字母所表示地形的名稱   。
(2)若該地有一條小溪沿山谷流下,可能出現在   處(填字母)。
(3)圖中G點的海拔高度為   米。
24.(2025七下·北侖期末)小科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水電解實驗。小科在電解器的a、b兩玻璃管里加滿水,接通直流電源,一段時間后,a、b兩管內的液面如圖所示。

(1)若玻璃管a 內產生約10mL氣體時,理論上玻璃管b內產生約   ml氣體;
(2)檢驗b內氣體的方法是   。
(3)通過本實驗得出水是由   組成。
25.(2025七下·北侖期末)實驗室里,同學們進行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
(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P 和Q,應先調整    (選填“P”或“Q”)的位置;
(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br/>(3)小科每間1分鐘記錄實驗數據,如圖乙所示此時的溫度為   ℃,②根據實驗數據,小科畫出了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丙所示,不考慮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第4-6min 水吸收的熱量。
26.(2025七下·北侖期末)天然存在的氧原子一般是氧—16,其原子核由8個質子和8個中子構成,另外還存在少量含9個中子的氧一7和含10個中子的氧——18。最近某科研團隊首次觀測到氧-28,其部分過程如圖所示。
(1)氧——28的原子核中有   個中子。
(2)氧——28 與氧——16 的關系與下列相同的是()
A.氧氣和臭氧 B.碳——12 和碳—14
C.金剛石和石墨 D.氕和氘
(3)圖中得到氧一28的過程   (填“屬于”或“不屬于”)化學變化。
27.(2025七下·北侖期末)新疆長絨棉具有纖維柔長、整齊度佳、強度高等優良性狀,被譽為“棉中極品”。
編號 是否提前曬種 土壤濕度 播種溫度 出苗量
1 是 濕潤 13株
2 是 干燥 9株
3 否 濕潤 15株
4 是 濕潤 ▲ 23株
如圖所示,某農科院為了研究棉花幼苗的出苗率受哪些因素的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選擇100顆品種、大小相同的飽滿棉籽,隨機均分成4組。經過相應的處理后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播種,觀察并記錄棉花幼苗的出苗量。環境條件及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1)分析上表可知,表中“▲”處所設置的環境條件應為    。
(2)實驗選擇100粒飽滿棉籽的原因是什么   。
(3)對照分析3、4兩組實驗,可得出的結論    。
28.(2025七下·北侖期末)在探究分子之間是否存在間隙時,小科發現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于是他開展了進一步探究: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水柱的長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后液柱的長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
液柱的變化量/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
①把一端封口的細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線對齊,如圖所示;導
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體積的水,讀出水柱的長度:
③然后注入適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達到100cm刻度線處;
④封閉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讀出混合后液柱的長度;
(1)小嘉發現第8組實驗數據存在明顯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
(2)根據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
(3)現在實驗室有兩個總容積相同的實驗該裝置,如圖甲和乙所示,為了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應選擇   (選填“甲”或“乙”)玻璃容器。
29.(2025七下·北侖期末)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
材料一:1897年,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原子中有帶負電的微粒,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物質,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材料二:1911年,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①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⑧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根據現象,盧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材料三:盧瑟福的學生莫塞萊注意到,原子核所帶電荷數與質子數相等,但原子核質量卻遠大于質子總質量。
(1)湯姆生建立西瓜模型時,推測原子中必須存在帶正電的物質,其依據的科學原理是   。
(2)莫塞萊所發現的“原子核所帶電荷數與質子數相等,但原子核質量卻遠大于質子總質量”其本質原因是   。
(3)在認識原子結構模型的基礎上,為強化同學們對分子結構模型的理解,老師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實踐性活動,并為此次活動設計了相應的評價量表:
“甲烷分子結構模型制作”評價量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不合理 同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調
指標二 形態規整、能較好體現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 ▲ 形態扭曲與實際不符
小科和小紅同學用超輕黏土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如圖所示),參照評價量表。組長把小科作品的“指標一”和“指標二”都評定為“優秀”,而小紅的“指標一”為優秀“指標二”評定為“合格”。請你完善指標二的評價量表:   。
30.(2025七下·北侖期末)如圖1所示,文物愛好者小張和小王同學制作了一個金面具的模型,用實驗的方法來測量模型的密度。
(1)小張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游碼歸零后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左側,應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平衡螺母,使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調平后小張將模型放在左盤,向右盤中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 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2甲所示,則模型的質量為    g。
(3)小張又進行了如圖2乙所示的三個步驟:
①在燒杯中加入適量水,測得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45g;
②用細線拴住模型并浸沒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處做標記;
③取出模型,用裝有40mL水的量筒往燒杯中加水,直到水面達到標記處之后,測出量筒中剩余的水量。
旁邊的小王發現取出的模型沾了水,不能采用量筒的數據,于是測出圖2乙③中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55g,則小王測算出模型的密度為   g/cm3。
31.(2025七下·北侖期末)綠蘿是一種室內觀葉花卉,常用水培扦插進行繁殖(如圖)。為找到綠蘿水培扦插的最適宜環境,研究小組將若干長勢良好的綠蘿插條用相同濃度的生根粉溶液處理后,放置在不同溫度的透明培養箱中進行水培,定期測量并記錄根的數量和長度。一個月后結果如下表所示:
環境溫度( 10 15 20 25 30 35
平均生根數量(條) 3.2 4.4 5.0 6.6 5.7 4.8
根平均長度(cm) 4.92 5.23 6.20 7.32 6.50 5.83
(1)放置綠蘿的透明培養箱除了設置好相應的溫度條件外,還需考慮   (寫出一點即可)等條件,以滿足綠蘿正常生長所需。
(2)根據上表數據可以得出綠蘿水培扦插的適宜環境溫度范圍為   ℃。
(3)若要更精準確定綠蘿插條生根的最適環境溫度,應該如何設置實驗    。
32.(2025七下·北侖期末)谷雨時節,萬物復蘇,某校新建的“開心農場”勞動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師生們共同種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南瓜等。玉米適宜在較干燥的早地上生長,如果種植在水分比例過大的土壤中,會使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從而導致“霉根”。
(1)在下列四種類型的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的是()。
A. B.
C. D.
(2)玉米的莖按照形態分屬于   ,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加含有   元素的肥料。
33.(2025七下·北侖期末) Deepseek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通過理解和學習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不僅能深度思考,更能推理分析,給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搜索答案解決問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以下是同學學習完微生物的結構和生殖后與 Deepseek的提問交流。
(1)若輸入“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顯示結果(節選如圖所示。則屬于病毒導致的疾病是   (填數字)。
(2)對于細菌的結構特點,Deepseek給出了準確的回答,區別與細胞結構,其沒有   。
(3) Deepseek在介紹真菌的繁殖過程中,特別提到了可食用真菌蘑菇(如圖所示),其中用于繁殖的A是   。
34.(2025七下·北侖期末)紅樹林在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海岸衛士”的美譽。紅樹林的植物可以通過下列方法生存于鹽堿地:
方法一:拒鹽。紅樹林植物根系具有過濾系統,在吸收水分時把海水中的大部分鹽分“過濾”掉。
方法二:聚鹽。將鹽分聚集在細胞液中,通過大量吸水降低鹽濃度,讓細胞進行正常生理活動。
方法三:泌鹽。對于進入體內的多余鹽分,一些紅樹林植物能利用葉片表面的鹽腺,將其排出體外,經太陽曝曬或風干后成為鹽粒。
(1)紅樹植物能夠適應高鹽的環境,其根毛細胞液濃度   (填寫“大于”、 “等于”|“小于”)鹽堿地的土壤溶液濃度。
(2)在紅樹植物葉片泌出的鹽分,是經過紅樹莖中的   運輸到葉的。
(3)如圖所示紅樹的果實,從生物的結構層次上屬于   。但是紅樹植物的果實成熟后并不會立即脫離母體,種子在果實內萌芽,幼苗發育到一定程度,豎直掉落,前端插入淤泥,幾小時后就能生根,這種“胎生(胎萌)”現象是紅樹植物的一種特殊繁殖方式,“胎生(胎萌)”有利于紅樹植物在海灘淤泥環境中繁殖,請推測其原因:   (答出一點即可)。
35.(2025七下·北侖期末)“象山紅美人”是當地重要的柑橘品種,為橘橙類雜交品種,被稱為柑橘界中的“貴族”。其皮薄易剝,果肉無渣,內含豐富的維生素C(化學式為( 。請完成下列問題:
(1)一個維生素C分子中有   個原子。
(2)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是為   。
36.(2025七下·北侖期末)近日,高端聚甲醛新材料研究中心產出合格產品,這標志著中國化學成功突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實現高端聚甲醛新材料生產技術自主可控。聚甲醛(簡稱POM)密度只有1.43g/cm3,以其優異的機械強度、剛性和耐磨性而著稱,用于替代鋼鐵、銅、鋅、鋁等金屬材料和其它塑料,有“金屬塑料”“賽鋼” “超鋼”之稱。
(1)聚甲醛新材料具有優異的機械強度、剛性和耐磨性的   (填寫“物理”或“化學”)性質。
(2)如圖所示的一塊高端聚甲醛板長1m,寬0.5m,高0.2m,請計算它的質量是多少
(3)某飛機采用超高強度結構鋼制造,需要鋼材79噸,若采用高端聚甲醛代替鋼材來制造一架同樣大小的飛機,則需要的端聚甲醛質量為多少 (鋼的密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對土壤造成污染的物質包括:
①化學污染物,包括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無機污染物無機物主要有汞、鉻、鉛、銅、鋅等重金屬,砷、硒等非金屬,過量的氮、磷植物營養元素,氧化物和硫化物等。有機污染物主要有酚、有機農藥、油類、和洗滌劑類等;
②物理污染物,指來自工廠、礦山的固體廢棄物如尾礦、廢石、粉煤灰和工業垃圾等。
③生物污染物。指帶有各種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衛生設施(包括醫院)排出的廢水、廢物以及廄肥等。
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開采和大氣層核爆炸地區,以鍶和銫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長的放射性元素為主。
【解答】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壤中,地膜幾十年都不能分解,會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故A不合題意;
B.實行稻草還田,稻草腐爛后可以作為植物生長的肥料,對土壤沒有污染,故B符合題意;
C.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廢水中的重金屬等化學污染物會對土壤造成嚴重破壞,故C不合題意;
D.大量施用化肥,會造成土壤酸化,嚴重板結,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2.【答案】A
【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
【解析】【分析】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其元素符號可以表示這種物質、這種元素和一個該原子。
【解答】A、氖是稀有氣體,由原子直接構成,其元素符號可以表示一個原子、一種元素和一種物質,故A正確;
B、可以表示一個氧氣分子或一種物質--氧氣,故B錯誤;
C、表示的是一個銅離子,故C錯誤;
D、表示的是兩個氫原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3.【答案】D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解析】【分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而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A、磨豆子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
B、采摘茶葉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
C、壓榨甘蔗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
D、釀制米酒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4.【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純凈物中只含有一種物質。單質是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化合物是含有兩種或以上元素的純凈物。
【解答】A、表示的是氧氣,由一種元素組成,屬于單質,故A錯誤;
B、含有兩種物質,屬于混合物,故B錯誤;
C、表示的是,含有兩種元素,屬于化合物,故C正確;
D、含有三種物質,屬于混合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5.【答案】B
【知識點】升華及升華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物態變化:熔化:由固態轉化為液態;凝固:由液態轉化為固態;凝華:由氣態轉化為固態;升華:由固態轉化為氣態;汽化:由液態轉化為氣態;液化:由氣態轉化為液態。
【解答】干冰升華吸熱,金屬勺周圍的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金屬勺周圍。
故答案為:B。
6.【答案】D
【知識點】結構與層次;種子的結構;原子的構成;地球內部的結構
【解析】【分析】根據圖像可知,①屬于②,②屬于③。
【解答】A、地殼和地幔底部巖石構成了巖石圈,可知巖石圈的包括地殼,故A錯誤;
B、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故B錯誤;
C、質子和中子構成了原子核,質子和中子是并列關系,故C錯誤;
D、組織屬于系統,系統構成動物體,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7.【答案】D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髓的作用是儲存營養物質;木質部中有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形成層由分生組織構成,不斷分裂使莖變粗;韌皮部中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
【解答】菟絲子吸取有機物,有機物由植物莖中韌皮部中的篩管自下而上運輸,可知其吸器應刺入到植物木質莖的韌皮部。
故答案為:D。
8.【答案】B
【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周期表;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電子數。
【解答】A、鉞是“钅”字旁的,屬于金屬元素,故A錯誤;
B、原子序數等于核電荷數,可知鉞原子的核電荷數為65,故B正確;
C、中子數約為相對原子質量與質子數之差,中子數為159-65=94,故C錯誤;
D、鉞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58.9,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9.【答案】B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解析】【分析】(1)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結構從頂端向上,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④根冠、③分生區、②伸長區和①成熟區,不同的結構功能不同。
(2)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解答即可。
【解答】A、②是伸長區,伸長區位于分生區稍后的部分,細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長,是根生長最快的部分,A正確。
B、①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根不能吸收有機物,B錯誤。
C、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其中含氮的無機鹽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使葉色濃綠,C正確。
D、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鉀肥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進糖分和淀粉的生成,D正確。
故答案為:B。
10.【答案】A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AC.種子萌發的過程:首先是種子吸水膨脹,種皮變軟,子葉里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然后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最后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B.根據根的特點和用途判斷;
D.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解答】 A.種子萌發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候芽長”的過程看到的是胚根首先突破種皮,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在綠豆植株生長過程中需要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而有機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綠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綠豆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故C正確不合題意;
D.“以水灑濕”能使綠豆獲取適量的水分,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11.【答案】D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青春期的變化
【解析】【分析】1是卵巢,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2是卵管,是受精的場所;3是子宮,是孕育胎兒的主要場所;4是陰道,是胎兒娩出的通道。
【解答】①男性與女性生殖器官的差異稱為第一性征,故①錯誤;
②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故②正確;
③受精卵的形成標志著新生命的開始,故③錯誤;
④圖1中3是子宮,是孕育胎兒的主要場所,2是輸卵管,是受精的場所,故④錯誤;
⑤試管嬰兒在體外受精,形成受精卵,有性生殖,故⑤正確;
⑥女性青春期比男性早兩年左右,可知圖2中乙表示女性身高增長速度變化曲線,故⑥錯誤。
故答案為:D。
12.【答案】B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表示微粒個數的數字寫在符號的前面,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數字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表示電荷的數字寫在離子符號的右上角,表示化合價的數字寫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
【解答】A、元素不能說個數,H2O:表示一個水分子中有2個氫原子,故A錯誤;
B、表示離子個數的數字寫在離子符號前面,2OH-:表示2個氫氧根離子,故B正確;
C、Ca2+:表示一個鈣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故C錯誤;
D、H2:表示1個氫分子含有2個氫原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3.【答案】A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
【解析】【分析】根據左盤等于右盤加砝碼進行計算。
【解答】天平左盤中物質的總質量等于右盤中物質的總質量與游碼之和,可知右盤物體的質量等于左盤砝碼的總質量與游碼之差,為50g+20g+5g-2.0g=73.0g。
故答案為:A。
14.【答案】B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 (1)葉芽的結構包括:生長點、葉原基、幼葉、芽軸、芽原基。
(2)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莖進行切斷,經過處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
【解答】 A.葉芽中有分生組織,能夠不斷地進行細胞分裂、生長和分化,從而發育成新的枝條,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扦插屬于無性生殖,植株的根不是由胚根發育而來的,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扦插屬于無性生殖,植株遺傳物質與親本保持一致,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扦插屬于無性生殖,可快速繁殖相同的植株,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5.【答案】C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熔化與熔化現象;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物態變化:熔化:由固態轉化為液態;凝固:由液態轉化為固態;凝華:由氣態轉化為固態;升華:由固態轉化為氣態;汽化:由液態轉化為氣態;液化:由氣態轉化為液態。
【解答】A、金屬由原子構成,故A錯誤;
B、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可知元素的化合價為,解得x=+4價,故B錯誤;
C、金屬粉末變成液態金屬,即從固態變為液體,該過程的物態變化叫作熔化,故C正確;
D、通過擠壓使液態金屬變為二維金屬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6.【答案】D
【知識點】陶瓷器及其制造流程
【解析】【分析】 陶瓷品制造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素燒。
【解答】 陶瓷品制造的步驟為:揉泥、制胚、干燥、素燒、施釉。
故答案為:D。
17.【答案】A
【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花的結構
【解析】【分析】雄蕊的花粉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稱為傳粉,異花傳粉的植物中依靠昆蟲等傳粉的屬于蟲媒花;依靠風力傳粉的屬于風媒花。
【解答】A、有些植物的花顏色鮮艷,是為了吸引昆蟲,為其傳粉,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有些風煤花雌蕊柱頭成羽毛狀,有助于傳粉的成功率,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精子體積小,有長長的尾,有利于游動,從而完成受精作用,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D、受精卵在子宮內壁著床之前,營養物質來自于卵細胞,卵細胞的體積大且富含營養有利于受精卵的
早期發育,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8.【答案】D
【知識點】器官和系統;花的結構;果實與種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①是柱頭,②是花藥,③是花絲,④是花柱,⑤是子房壁,⑥是胚珠。
【解答】A、桃花屬于生殖器官,營養器官是根莖葉,故A錯誤;
B、桃花顏色鮮艷,能分泌花蜜,屬于蟲媒花,故B錯誤;
C、圖中②是花藥,③是花絲,共同組成雄蕊,故C錯誤;
D、⑥是胚珠,經傳粉受精后會發育成種子,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9.【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氣體密度大,在重力的作用下會向下運動,不能說明存在擴散現象,或分子在不斷的做無規則運動。
【解答】AC、取走玻璃板,一段時間后兩瓶中的氣體均變為紅棕色,說明分子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故AC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氣,二氧化氮氣體可能是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上運動到空氣中,可知該裝置不能說明二氧化氮分子處于不停運動,故B符合題意;
D、二氧化氮分子的密度大于空氣,一段時間后兩瓶中的氣體均變為紅棕色,說明分子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0.【答案】D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密度公式計算兩種液體的密度時,注意要將裝置質量(20g)減去。
【解答】AD、液體甲的密度為,液體乙的密度為,可知液體甲的密度大于液體乙的密度,故A錯誤,D正確;
B、由可知,質量一定時,體積比等于密度之比的導致,可知體積比為,故B錯誤;
C、當體積為60厘米3時,液體甲的質量為,故C錯誤。
故答案為:D。
21.【答案】(1)
(2)
(3)
【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離子的書寫與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1)表示原子個數的數字寫在元素符號前面。
(2)陰離子帶負電,一個硫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
(3)根據物質中各元素化合價之和為零計算鉛元素的化合價,表示元素化合價的數字寫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先寫正負號,再寫數字。
【解答】(1)2個氧原子:。
(2)硫酸鋇中的陰離子為硫酸根離子,符號為:。
(3)PbO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則鉛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符號為。
22.【答案】(1)蛹
(2)形成層
(3)④⑤
(4)乙、丙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植物的無性生殖;昆蟲的發育過程
【解析】【分析】(1)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區別是不完全變態發育不需要經歷蛹期。
(2)嫁接時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要緊貼,形成層是分生組織。
(3)胎兒在體內所需的營養物質和產生的代謝廢物均通過胎盤和臍帶與母體進行交換和傳遞。
(4)有性生殖需要兩性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無性生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
【解答】(1)不完全變態發育,不需要經歷的是蛹期。
(2)嫁接的關鍵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要緊貼。
(3)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即④⑤從母體不斷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
(4)無性生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可知屬于無性生殖的有:乙和丙。
23.【答案】(1)峭壁
(2)H
(3)200
【知識點】地形的類型;地形圖;等高線地形模型
【解析】【分析】(1)(2)AD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H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C處等高線重合,是峭壁;BDF等高線封閉,為山頂;E兩個山頂之間的低洼區域,為鞍部。
(3)等高線的數值表示的是海拔,同一等高線,表示額海拔高度相同,據此進行判斷。
【解答】(1)由圖可知,C處等高線重合,可知是峭壁。
(2)圖中H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可知是山谷,則小溪在H處。
(3)由圖可知,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為50m,可知G點點的高度為200m。
24.【答案】(1)5
(2)將帶火星的木條靠進氣體,觀察木條是否復燃
(3)氫元素和氧元素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氧氣的檢驗和驗滿
【解析】【分析】(1)根據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為2:1,判斷b中氣體的種類及體積大小。
(2)根據氧氣的助燃性進行檢驗。
(3)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可知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解答】(1)由圖可知,a管中氣體的體積更大可知是氫氣,b管中氣體為氧氣,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為2:1,可知b中氣體的體積為5mL。
(2)b管中氣體為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檢驗方法為:將帶火星的木條靠進氣體,觀察木條是否復燃。
(3)由水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可知,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25.【答案】(1)Q
(2)使冰受熱均勻,減小誤差
(3)-2;等于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分析】(1)組裝裝置時,從下而上、從左到右組裝。
(2)水浴加熱可以使物體受熱均勻。
(3)經過相同的時間,冰和水吸收的熱量相同,冰在熔化時溫度不變,但繼續吸熱。
【解答】(1)組裝裝置時,從下而上進行組裝,可知應先調整Q的位置。
(2)通過水浴加熱的方式可以使冰受熱均勻,減小誤差。
(3)由圖可知,液柱在零攝氏度以下,分度值為1℃,可知溫度為-2攝氏度。
經過相同的時間,冰和水吸收的熱量相同,可知不考慮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等于第4-6min 水吸收的熱量。
26.【答案】(1)20
(2)B;D
(3)不屬于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同位素;化學變化現象;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分析】(1)根據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計算中子數。
(2)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互稱為同位素。
(3)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可知發生化學變化時,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
【解答】(1)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28-8=20。
(2)氧——28 與氧——16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屬于同位素原子。
A、氧氣和臭氧是物質,不屬于同位素原子,故A錯誤;
B、碳——12 和碳—14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屬于同位素原子,故B正確;
C、金剛石和石墨是物質,不屬于同位素原子,故C錯誤;
D、氕和氘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屬于同位素原子,故D正確。
故答案為:BD。
(3)由圖可知,原子種類發生改變,化學變化中原子的種類不變,可知圖中過程不屬于化學變化。
27.【答案】(1)25℃
(2)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規律的實驗結論
(3)提前曬種可以提高棉花幼苗的出苗率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結合表中數據和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
(2)每組實驗中有多顆種子,可以避免偶然性以及減小種子自身因素導致的誤差。
(3)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幼苗出苗率與是否曬種之間的關系。
【解答】(1)根據控制變量法和表中數據可知,設置的條件為25℃,與1進行對照,可探究溫度的影響。
(2)選擇100粒飽滿棉籽可以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規律的實驗結論。
(3)由表中數據可知,實驗3沒有提前曬種,出苗量沒有實驗4高,可得:提前曬種可以提高棉花幼苗的出苗率。
28.【答案】(1)翻轉次數過少,酒精和水沒有成分混合
(2)水和酒精的體積一定時,液體總體積隨水的體積的增大,先變小后變大
(3)乙
【知識點】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第8組液柱長度偏大,可能是因為液體還未混合均勻。
(2)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液柱高度越高,說明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越大。
(3)管徑越細,在液體體積變化量一定時,液柱高度變化量越大,現象越明顯。
【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第8組實驗中,液柱變化量明顯小于其他組別,可能是因為實驗過程中翻轉次數過少,酒精和水沒有成分混合。
(2)由表中數據可知,水和酒精的總體積一定時,水柱長度越長,混合后液柱的長度先變小后變大,故可得:水和酒精的體積一定時,液體總體積隨水的體積的增大,先變小后變大。
(3)由圖可知,乙上部更細,可知液體總體積變化量較小時,液柱高度也將會發生較大變化,現象更明顯,所以為了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應選擇乙玻璃容器。
29.【答案】(1)原子呈電中性
(2)原子核中含有不帶電的中子
(3)形態規整、不能體現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根據原子呈電中性進行分析。
(2)原子核的質量來自于質子和中子,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所以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等于質子所帶的正電荷。
(3)根據兩位同學的作品以及指標二中優秀和待改進的內容進行解答。
【解答】(1)原子中含有帶負電的電子,原子呈電中性,故湯姆生推測,原子中含有帶正電的物質。
(2)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所以質子數與核電荷數相同,而原子核的質量大于質子的總質量。
(3)由圖可知,小紅的作品形態規則,但不能表現甲烷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可知指標二中補充的內容為:形態規整、不能體現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

30.【答案】(1)右
(2)84.0
(3)8.4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固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調平天平時,指針向哪一側偏,平衡螺母就向反方向調,直至天平平衡。
(2)模型的質量等于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
(3)至標記處水的體積等于模型的體積,再根據密度公式時間模型的密度。
【解答】(1)游碼歸零后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左側,說明左側偏重,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直至指針指示分度盤中央。
(2)模型的質量m=50g+20g+10g+4.0g=84.0g。
(3)圖2乙③中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55g,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45g,可知面具排開水的質量為155g-145g=10g,模型的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可知模型的體積為,模型的密度為。
31.【答案】(1)光照等
(2)20~30
(3)在25℃左右減小溫度變化范圍,在光照等條件相同時,進行重復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并得出最適宜溫度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1)根據綠蘿生長所需條件進行分析。
(2)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溫度越適宜,生根枝條的數量越多,以及根平均長度越長。
(3)在25℃左右再設置幾組實驗,得出最適宜溫度。
【解答】(1)綠蘿要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所以還需要考慮光照。
(2)由表中數據可知,在20~30℃范圍內,綠蘿生根數量多且根平均長度較長,可知綠蘿水培扦插的適宜環境溫度范圍為20~30℃。
(3)由表中數據可知,在25℃左右較適宜,所以應在25℃左右減小溫度變化范圍,在光照等條件相同時,進行重復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并得出最適宜溫度。
32.【答案】(1)A
(2)直立莖;鉀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土壤的結構和類型;鹽與化肥
【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提示進行分析,應選擇水分占比大、空氣少的土壤。
(2)植物缺鉀易倒伏,所以為了防止植物倒伏,應施加鉀肥。
【解答】(1)由題中信息可知,“霉根”的主要原因是水分過多,根不能呼吸,圖A的土壤中水分占比很高,空氣含量少,可知較易“霉根”。
故答案為:A。
(2)玉米的莖為直立莖,鉀肥有利于植物莖稈變得粗壯,可知為了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加含有鉀元素的肥料。
33.【答案】(1)②④
(2)細胞結構
(3)孢子
【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真菌與人的關系
【解析】【分析】(1)①肺結核是由細菌引起的,③腳氣是否真菌感染引起的。
(2)病毒與其他生物相比,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細胞結構。
(3)蘑菇通過真菌繁殖,屬于無性生殖。
【解答】(1)②新冠是由冠狀病引起的;④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
故答案為:②④。
(2)病毒與細菌相比,最大的區別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3)食用蘑菇屬于真菌,通過孢子繁殖。
34.【答案】(1)大于
(2)導管
(3)器官;幾小時后就能生根,可避免種子被水沖走等
【知識點】器官和系統;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吸水的條件: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土壤溶液濃度。
(2)水分和無機鹽通過導管自下而上運輸。
(3)果實、花和種子屬于植物的生殖器官。
【解答】(1)紅樹植物能夠適應高鹽的環境,說明在該條件下,細胞能吸水,可知其根毛的細胞液濃度大于鹽堿地的土壤溶液濃度。
(2)鹽分屬于無機鹽,由莖中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到葉。
(3)果實屬于器官。
幼苗發育到一定程度,豎直掉落,前端插入淤泥,幾小時后就能生根,可防止水將種子沖走。(合理即可)
35.【答案】(1)20
(2)176
【知識點】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1)一個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數等于各原子的下角標之和。
(2)相對分子質量等于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與其下角標的乘積之和。
【解答】(1)一個維生素C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數為:6+8+6=20。
(2)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
36.【答案】(1)物理
(2)
(3)飛機的體積
需要的端聚甲醛質量
【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密度公式的應用;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
【解析】【分析】(1)常見的物理性質:硬度、密度、熔沸點、顏色、狀態、氣味、機械強度、剛性和耐磨性等。
(2)根據計算質量。
(3)飛機的體積等于鋼材的體積等于端聚甲醛的體積,再由計算質量。
【解答】(1)物理性質不需要經過化學變化就能體現,機械強度、剛性和耐磨性都屬于物理性質。
1 / 1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精準聯盟期末質量調研七年級科學卷
1.(2025七下·北侖期末)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賴于土壤,而土壤資源是有限的,下列人類活動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
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壤中 B.實行稻草還田
C.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 D.大量施用化肥
【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對土壤造成污染的物質包括:
①化學污染物,包括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無機污染物無機物主要有汞、鉻、鉛、銅、鋅等重金屬,砷、硒等非金屬,過量的氮、磷植物營養元素,氧化物和硫化物等。有機污染物主要有酚、有機農藥、油類、和洗滌劑類等;
②物理污染物,指來自工廠、礦山的固體廢棄物如尾礦、廢石、粉煤灰和工業垃圾等。
③生物污染物。指帶有各種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衛生設施(包括醫院)排出的廢水、廢物以及廄肥等。
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開采和大氣層核爆炸地區,以鍶和銫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長的放射性元素為主。
【解答】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壤中,地膜幾十年都不能分解,會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故A不合題意;
B.實行稻草還田,稻草腐爛后可以作為植物生長的肥料,對土壤沒有污染,故B符合題意;
C.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廢水中的重金屬等化學污染物會對土壤造成嚴重破壞,故C不合題意;
D.大量施用化肥,會造成土壤酸化,嚴重板結,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2.(2025七下·北侖期末)下列符號中,既能表示一種元素,又能表示一個原子,還能表示一種物質的是(  )
A.Ne B.O2 C.Cu2+ D.2H
【答案】A
【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
【解析】【分析】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其元素符號可以表示這種物質、這種元素和一個該原子。
【解答】A、氖是稀有氣體,由原子直接構成,其元素符號可以表示一個原子、一種元素和一種物質,故A正確;
B、可以表示一個氧氣分子或一種物質--氧氣,故B錯誤;
C、表示的是一個銅離子,故C錯誤;
D、表示的是兩個氫原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3.(2025七下·北侖期末)近年來,鄉村旅游興起,游客在豆腐工坊、綠茶工坊、紅糖工坊、白酒工坊游玩。下列過程主要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br/>A.磨碎豆子 B.采摘茶葉 C.壓榨甘蔗 D.釀制米酒
【答案】D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
【解析】【分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而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A、磨豆子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
B、采摘茶葉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
C、壓榨甘蔗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
D、釀制米酒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4.(2025七下·北侖期末)將宏觀與微觀及化學符號聯系在一起是化學學科的特點。A、B、C、D表示四種物質,其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純凈物中只含有一種物質。單質是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化合物是含有兩種或以上元素的純凈物。
【解答】A、表示的是氧氣,由一種元素組成,屬于單質,故A錯誤;
B、含有兩種物質,屬于混合物,故B錯誤;
C、表示的是,含有兩種元素,屬于化合物,故C正確;
D、含有三種物質,屬于混合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5.(2025七下·北侖期末)用金屬勺盛一些干冰(固態 CO2),發現金屬勺周圍出現了白色固體。下列關于白色固體產生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A.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小冰晶
C.周圍空氣凝華形成的小冰晶
D.二氧化碳氣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答案】B
【知識點】升華及升華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物態變化:熔化:由固態轉化為液態;凝固:由液態轉化為固態;凝華:由氣態轉化為固態;升華:由固態轉化為氣態;汽化:由液態轉化為氣態;液化:由氣態轉化為液態。
【解答】干冰升華吸熱,金屬勺周圍的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金屬勺周圍。
故答案為:B。
6.(2025七下·北侖期末)下列選項中符合如圖關系的是 (  )
選項 ① ② ③
A 巖石圈 地殼 軟流層
B 胚 胚芽 種子
C 質子 中子 原子核
D 組織 系統 動物體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結構與層次;種子的結構;原子的構成;地球內部的結構
【解析】【分析】根據圖像可知,①屬于②,②屬于③。
【解答】A、地殼和地幔底部巖石構成了巖石圈,可知巖石圈的包括地殼,故A錯誤;
B、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故B錯誤;
C、質子和中子構成了原子核,質子和中子是并列關系,故C錯誤;
D、組織屬于系統,系統構成動物體,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7.(2025七下·北侖期末)菟絲子是一種沒有葉綠體的植物,可通過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莖,并從中吸取營養物質。菟絲子吸取有機物,其吸器應刺入到植物木質莖的( .)
A.髓 B.木質部 C.形成層 D.韌皮部
【答案】D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髓的作用是儲存營養物質;木質部中有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形成層由分生組織構成,不斷分裂使莖變粗;韌皮部中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
【解答】菟絲子吸取有機物,有機物由植物莖中韌皮部中的篩管自下而上運輸,可知其吸器應刺入到植物木質莖的韌皮部。
故答案為:D。
8.(2025七下·北侖期末)鉞是一種罕見的稀土元素,且全球大部分的鉞供應都來自中國。如圖是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關于元素鉞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鉞屬于非金屬元素 B.鉞原子的核電荷數為65
C.一個鉞原子中含有65個中子 D.鉞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58.9g
【答案】B
【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元素周期表;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電子數。
【解答】A、鉞是“钅”字旁的,屬于金屬元素,故A錯誤;
B、原子序數等于核電荷數,可知鉞原子的核電荷數為65,故B正確;
C、中子數約為相對原子質量與質子數之差,中子數為159-65=94,故C錯誤;
D、鉞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58.9,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9.(2025七下·北侖期末)據圖關于被子植物的根以及無機鹽對植物生長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②是根尖伸長區,是根尖生長最快的部位
B.①是根尖根毛區,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有機物的主要部位
C.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繁茂
D.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
【答案】B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解析】【分析】(1)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結構從頂端向上,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④根冠、③分生區、②伸長區和①成熟區,不同的結構功能不同。
(2)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解答即可。
【解答】A、②是伸長區,伸長區位于分生區稍后的部分,細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長,是根生長最快的部分,A正確。
B、①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根不能吸收有機物,B錯誤。
C、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其中含氮的無機鹽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使葉色濃綠,C正確。
D、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鉀肥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進糖分和淀粉的生成,D正確。
故答案為:B。
10.(2025七下·北侖期末)綠豆芽是常見的食材,制作方法據《易牙遺意》記載:將綠豆冷水浸兩宿……以水灑濕,鋪紙一層,置豆于紙上,以盆蓋之。一日兩次灑水,候芽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綠豆種子萌發過程中,胚芽首先突破種皮
B.綠豆植株通過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無機鹽
C.綠豆種子由胚和種皮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
D.“以水灑濕”提示綠豆種子萌發需要適量水分
【答案】A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AC.種子萌發的過程:首先是種子吸水膨脹,種皮變軟,子葉里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然后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最后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B.根據根的特點和用途判斷;
D.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解答】 A.種子萌發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候芽長”的過程看到的是胚根首先突破種皮,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在綠豆植株生長過程中需要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而有機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綠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綠豆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故C正確不合題意;
D.“以水灑濕”能使綠豆獲取適量的水分,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11.(2025七下·北侖期末)下列關于人類生殖和發育的敘述,都不正確的一組是(  )
①男性與女性生殖器官的差異稱為第二性征②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產生卵細胞
③母親分娩過程的結束標志著新生命的開始④圖1中3是孕育胎兒和受精的場所
⑤試管嬰兒屬于體外受精,有性生殖 ⑥圖2中甲表示女性身高增長速度變化曲線
A.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③④⑥
【答案】D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青春期的變化
【解析】【分析】1是卵巢,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2是卵管,是受精的場所;3是子宮,是孕育胎兒的主要場所;4是陰道,是胎兒娩出的通道。
【解答】①男性與女性生殖器官的差異稱為第一性征,故①錯誤;
②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故②正確;
③受精卵的形成標志著新生命的開始,故③錯誤;
④圖1中3是子宮,是孕育胎兒的主要場所,2是輸卵管,是受精的場所,故④錯誤;
⑤試管嬰兒在體外受精,形成受精卵,有性生殖,故⑤正確;
⑥女性青春期比男性早兩年左右,可知圖2中乙表示女性身高增長速度變化曲線,故⑥錯誤。
故答案為:D。
12.(2025七下·北侖期末)下列關于數字“2”的化學意義敘述正確的是 (  )
A.H2O:表示一個水分子中有2個氫元素
B.2OH-:表示2個氫氧根離子
C.Ca2+:表示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D.H2:表示氫氣中含有2個氫原子
【答案】B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表示微粒個數的數字寫在符號的前面,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數字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表示電荷的數字寫在離子符號的右上角,表示化合價的數字寫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
【解答】A、元素不能說個數,H2O:表示一個水分子中有2個氫原子,故A錯誤;
B、表示離子個數的數字寫在離子符號前面,2OH-:表示2個氫氧根離子,故B正確;
C、Ca2+:表示一個鈣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故C錯誤;
D、H2:表示1個氫分子含有2個氫原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3.(2025七下·北侖期末)同學用托盤天平測量一圓柱體鐵塊的質量,天平平衡時,天平的托盤中有50g、20g、5g的砝碼各一個,游碼位置如圖所示。測量完畢后才發現他錯誤地將物體放在了右盤,而將砝碼放在了左盤,其他操作均正確,則該圓柱體鐵塊的質量為(  )
A.73.0g B.77.0g C.77.2g D.72.5g
【答案】A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
【解析】【分析】根據左盤等于右盤加砝碼進行計算。
【解答】天平左盤中物質的總質量等于右盤中物質的總質量與游碼之和,可知右盤物體的質量等于左盤砝碼的總質量與游碼之差,為50g+20g+5g-2.0g=73.0g。
故答案為:A。
14.(2025七下·北侖期末)在今年的植樹節中,某小組選取月季枝條進行扦插,右圖為成活后的植株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br/>A.葉芽細胞分裂生長分化形成新枝條
B.該植株的根是由胚根發育而來
C.扦插植株遺傳物質與親本保持一致
D.扦插繁殖方式可快速繁殖植株
【答案】B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 (1)葉芽的結構包括:生長點、葉原基、幼葉、芽軸、芽原基。
(2)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莖進行切斷,經過處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條都可以生根發芽,長出一個新的植株。
【解答】 A.葉芽中有分生組織,能夠不斷地進行細胞分裂、生長和分化,從而發育成新的枝條,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扦插屬于無性生殖,植株的根不是由胚根發育而來的,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扦插屬于無性生殖,植株遺傳物質與親本保持一致,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扦插屬于無性生殖,可快速繁殖相同的植株,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5.(2025七下·北侖期末)中國科學院張廣宇團隊利用單層MoS2(S的化合價為-2價)范德華壓砧擠壓液態金屬,首次實現大面積二維金屬材料的制備,其過程如圖所示,則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液態金屬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B.Mo 的化合價為+2價
C.金屬粉末變成液態金屬的物態變化叫作熔化
D.通過擠壓使液態金屬變為二維金屬屬于化學變化
【答案】C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熔化與熔化現象;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物態變化:熔化:由固態轉化為液態;凝固:由液態轉化為固態;凝華:由氣態轉化為固態;升華:由固態轉化為氣態;汽化:由液態轉化為氣態;液化:由氣態轉化為液態。
【解答】A、金屬由原子構成,故A錯誤;
B、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可知元素的化合價為,解得x=+4價,故B錯誤;
C、金屬粉末變成液態金屬,即從固態變為液體,該過程的物態變化叫作熔化,故C正確;
D、通過擠壓使液態金屬變為二維金屬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6.(2025七下·北侖期末)下列關于陶瓷品制造的步驟正確的是()
A.制坯→揉泥→素燒→干燥→施釉→燒制
B.制坯→揉泥→干燥→素燒→施釉→燒制
C.揉泥→制坯→干燥→施釉→素燒→燒制
D.揉泥→制坯→干燥→素燒→施釉→燒制
【答案】D
【知識點】陶瓷器及其制造流程
【解析】【分析】 陶瓷品制造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素燒。
【解答】 陶瓷品制造的步驟為:揉泥、制胚、干燥、素燒、施釉。
故答案為:D。
17.(2025七下·北侖期末)“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科學中的基本原理之一,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有些植物的花顏色鮮艷,是為了美化環境
B.有些植物的雌蕊柱頭成羽毛狀,有助于傳粉的成功率
C.精子體積小,有長長的尾,有利于完成受精作用
D.卵細胞的體積大且富含營養,有利于受精卵的早期發育
【答案】A
【知識點】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花的結構
【解析】【分析】雄蕊的花粉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稱為傳粉,異花傳粉的植物中依靠昆蟲等傳粉的屬于蟲媒花;依靠風力傳粉的屬于風媒花。
【解答】A、有些植物的花顏色鮮艷,是為了吸引昆蟲,為其傳粉,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有些風煤花雌蕊柱頭成羽毛狀,有助于傳粉的成功率,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精子體積小,有長長的尾,有利于游動,從而完成受精作用,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D、受精卵在子宮內壁著床之前,營養物質來自于卵細胞,卵細胞的體積大且富含營養有利于受精卵的
早期發育,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8.(2025七下·北侖期末)如圖是某校生物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解剖桃花的展示圖。下列說法或操作中,正確的是 ( ?。?br/>A.桃花屬于植物的營養器官
B.桃花屬于風媒花,能進行異花傳粉
C.圖中②和③共同組成雌蕊
D.圖中⑥經傳粉受精后會發育成種子
【答案】D
【知識點】器官和系統;花的結構;果實與種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①是柱頭,②是花藥,③是花絲,④是花柱,⑤是子房壁,⑥是胚珠。
【解答】A、桃花屬于生殖器官,營養器官是根莖葉,故A錯誤;
B、桃花顏色鮮艷,能分泌花蜜,屬于蟲媒花,故B錯誤;
C、圖中②是花藥,③是花絲,共同組成雄蕊,故C錯誤;
D、⑥是胚珠,經傳粉受精后會發育成種子,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9.(2025七下·北侖期末)科學研究中,實驗設計的嚴密性是獲得正確結論的前提。下列四種設計(圖中透明瓶內是空氣,深色瓶內是二氧化氮),當抽出玻璃板后,都會觀察到密度比空氣大的二氧化氮氣體進入空氣中,但其中不能說明二氧化氮分子處于不停運動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氣體密度大,在重力的作用下會向下運動,不能說明存在擴散現象,或分子在不斷的做無規則運動。
【解答】AC、取走玻璃板,一段時間后兩瓶中的氣體均變為紅棕色,說明分子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故AC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氣,二氧化氮氣體可能是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上運動到空氣中,可知該裝置不能說明二氧化氮分子處于不停運動,故B符合題意;
D、二氧化氮分子的密度大于空氣,一段時間后兩瓶中的氣體均變為紅棕色,說明分子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0.(2025七下·北侖期末)某興趣小組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液體的密度,他們根據實驗數據,繪出如圖圖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液體甲的密度小于液體乙的密度
B.當質量相同時,液體甲與液體乙的體積比是5:4
C.當體積為60厘米3時,液體甲的質量為80克
D.液體乙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答案】D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密度公式計算兩種液體的密度時,注意要將裝置質量(20g)減去。
【解答】AD、液體甲的密度為,液體乙的密度為,可知液體甲的密度大于液體乙的密度,故A錯誤,D正確;
B、由可知,質量一定時,體積比等于密度之比的導致,可知體積比為,故B錯誤;
C、當體積為60厘米3時,液體甲的質量為,故C錯誤。
故答案為:D。
21.(2025七下·北侖期末)考古學家在兵馬俑彩繪的研究中發現了絕美“中國繁”。其原料有石英(二氧化硅)、石綠(一種銅銹)、硫酸鋇(BaSO4)和一氧化鉛(PbO)等。用化學用語填空。
(1)每個二氧化硅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用化學用語表示2個氧原子   。
(2)請寫出硫酸鋇中的陰離子   。
(3)一氧化鉛中鉛元素的化合價   。
【答案】(1)
(2)
(3)
【知識點】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離子的書寫與意義;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1)表示原子個數的數字寫在元素符號前面。
(2)陰離子帶負電,一個硫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
(3)根據物質中各元素化合價之和為零計算鉛元素的化合價,表示元素化合價的數字寫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先寫正負號,再寫數字。
【解答】(1)2個氧原子:。
(2)硫酸鋇中的陰離子為硫酸根離子,符號為:。
(3)PbO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則鉛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符號為。
22.(2025七下·北侖期末) 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傳,生生不息。如圖是幾種生物生殖和發育過程的示意圖,看圖回答問題:
(1)甲圖蝗蟲的發育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是因為發育過程中沒有   期。
(2)丙圖的關鍵步驟是要確保①②兩部分的   緊密結合,接穗才能成活。
(3)丁圖中,胎兒通過   (填序號)從母體不斷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
(4)圖中的   生物的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用“甲”“乙”“丙”或“丁”填寫)。
【答案】(1)蛹
(2)形成層
(3)④⑤
(4)乙、丙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植物的無性生殖;昆蟲的發育過程
【解析】【分析】(1)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區別是不完全變態發育不需要經歷蛹期。
(2)嫁接時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要緊貼,形成層是分生組織。
(3)胎兒在體內所需的營養物質和產生的代謝廢物均通過胎盤和臍帶與母體進行交換和傳遞。
(4)有性生殖需要兩性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無性生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
【解答】(1)不完全變態發育,不需要經歷的是蛹期。
(2)嫁接的關鍵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要緊貼。
(3)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即④⑤從母體不斷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
(4)無性生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可知屬于無性生殖的有:乙和丙。
23.(2025七下·北侖期末)周日,小金和小真征得家長同意后,去爬附近的某座山,并查閱了此山的等高線地形圖。
(1)寫出圖中C字母所表示地形的名稱   。
(2)若該地有一條小溪沿山谷流下,可能出現在   處(填字母)。
(3)圖中G點的海拔高度為   米。
【答案】(1)峭壁
(2)H
(3)200
【知識點】地形的類型;地形圖;等高線地形模型
【解析】【分析】(1)(2)AD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H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C處等高線重合,是峭壁;BDF等高線封閉,為山頂;E兩個山頂之間的低洼區域,為鞍部。
(3)等高線的數值表示的是海拔,同一等高線,表示額海拔高度相同,據此進行判斷。
【解答】(1)由圖可知,C處等高線重合,可知是峭壁。
(2)圖中H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可知是山谷,則小溪在H處。
(3)由圖可知,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為50m,可知G點點的高度為200m。
24.(2025七下·北侖期末)小科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水電解實驗。小科在電解器的a、b兩玻璃管里加滿水,接通直流電源,一段時間后,a、b兩管內的液面如圖所示。

(1)若玻璃管a 內產生約10mL氣體時,理論上玻璃管b內產生約   ml氣體;
(2)檢驗b內氣體的方法是   。
(3)通過本實驗得出水是由   組成。
【答案】(1)5
(2)將帶火星的木條靠進氣體,觀察木條是否復燃
(3)氫元素和氧元素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氧氣的檢驗和驗滿
【解析】【分析】(1)根據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為2:1,判斷b中氣體的種類及體積大小。
(2)根據氧氣的助燃性進行檢驗。
(3)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可知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解答】(1)由圖可知,a管中氣體的體積更大可知是氫氣,b管中氣體為氧氣,氫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為2:1,可知b中氣體的體積為5mL。
(2)b管中氣體為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檢驗方法為:將帶火星的木條靠進氣體,觀察木條是否復燃。
(3)由水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可知,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25.(2025七下·北侖期末)實驗室里,同學們進行探究“冰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
(1)組裝實驗裝置時,對于P 和Q,應先調整    (選填“P”或“Q”)的位置;
(2)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
(3)小科每間1分鐘記錄實驗數據,如圖乙所示此時的溫度為   ℃,②根據實驗數據,小科畫出了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丙所示,不考慮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第4-6min 水吸收的熱量。
【答案】(1)Q
(2)使冰受熱均勻,減小誤差
(3)-2;等于
【知識點】熔化與熔化現象;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解析】【分析】(1)組裝裝置時,從下而上、從左到右組裝。
(2)水浴加熱可以使物體受熱均勻。
(3)經過相同的時間,冰和水吸收的熱量相同,冰在熔化時溫度不變,但繼續吸熱。
【解答】(1)組裝裝置時,從下而上進行組裝,可知應先調整Q的位置。
(2)通過水浴加熱的方式可以使冰受熱均勻,減小誤差。
(3)由圖可知,液柱在零攝氏度以下,分度值為1℃,可知溫度為-2攝氏度。
經過相同的時間,冰和水吸收的熱量相同,可知不考慮熱量損失,第2-4min冰吸收的熱等于第4-6min 水吸收的熱量。
26.(2025七下·北侖期末)天然存在的氧原子一般是氧—16,其原子核由8個質子和8個中子構成,另外還存在少量含9個中子的氧一7和含10個中子的氧——18。最近某科研團隊首次觀測到氧-28,其部分過程如圖所示。
(1)氧——28的原子核中有   個中子。
(2)氧——28 與氧——16 的關系與下列相同的是()
A.氧氣和臭氧 B.碳——12 和碳—14
C.金剛石和石墨 D.氕和氘
(3)圖中得到氧一28的過程   (填“屬于”或“不屬于”)化學變化。
【答案】(1)20
(2)B;D
(3)不屬于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同位素;化學變化現象;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分析】(1)根據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計算中子數。
(2)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互稱為同位素。
(3)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可知發生化學變化時,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
【解答】(1)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28-8=20。
(2)氧——28 與氧——16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屬于同位素原子。
A、氧氣和臭氧是物質,不屬于同位素原子,故A錯誤;
B、碳——12 和碳—14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屬于同位素原子,故B正確;
C、金剛石和石墨是物質,不屬于同位素原子,故C錯誤;
D、氕和氘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屬于同位素原子,故D正確。
故答案為:BD。
(3)由圖可知,原子種類發生改變,化學變化中原子的種類不變,可知圖中過程不屬于化學變化。
27.(2025七下·北侖期末)新疆長絨棉具有纖維柔長、整齊度佳、強度高等優良性狀,被譽為“棉中極品”。
編號 是否提前曬種 土壤濕度 播種溫度 出苗量
1 是 濕潤 13株
2 是 干燥 9株
3 否 濕潤 15株
4 是 濕潤 ▲ 23株
如圖所示,某農科院為了研究棉花幼苗的出苗率受哪些因素的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選擇100顆品種、大小相同的飽滿棉籽,隨機均分成4組。經過相應的處理后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播種,觀察并記錄棉花幼苗的出苗量。環境條件及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1)分析上表可知,表中“▲”處所設置的環境條件應為    。
(2)實驗選擇100粒飽滿棉籽的原因是什么   。
(3)對照分析3、4兩組實驗,可得出的結論    。
【答案】(1)25℃
(2)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規律的實驗結論
(3)提前曬種可以提高棉花幼苗的出苗率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1)結合表中數據和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
(2)每組實驗中有多顆種子,可以避免偶然性以及減小種子自身因素導致的誤差。
(3)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幼苗出苗率與是否曬種之間的關系。
【解答】(1)根據控制變量法和表中數據可知,設置的條件為25℃,與1進行對照,可探究溫度的影響。
(2)選擇100粒飽滿棉籽可以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規律的實驗結論。
(3)由表中數據可知,實驗3沒有提前曬種,出苗量沒有實驗4高,可得:提前曬種可以提高棉花幼苗的出苗率。
28.(2025七下·北侖期末)在探究分子之間是否存在間隙時,小科發現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于是他開展了進一步探究: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水柱的長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后液柱的長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
液柱的變化量/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
①把一端封口的細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線對齊,如圖所示;導
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體積的水,讀出水柱的長度:
③然后注入適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達到100cm刻度線處;
④封閉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讀出混合后液柱的長度;
(1)小嘉發現第8組實驗數據存在明顯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
(2)根據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
(3)現在實驗室有兩個總容積相同的實驗該裝置,如圖甲和乙所示,為了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應選擇   (選填“甲”或“乙”)玻璃容器。
【答案】(1)翻轉次數過少,酒精和水沒有成分混合
(2)水和酒精的體積一定時,液體總體積隨水的體積的增大,先變小后變大
(3)乙
【知識點】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第8組液柱長度偏大,可能是因為液體還未混合均勻。
(2)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液柱高度越高,說明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越大。
(3)管徑越細,在液體體積變化量一定時,液柱高度變化量越大,現象越明顯。
【解答】(1)由表中數據可知,第8組實驗中,液柱變化量明顯小于其他組別,可能是因為實驗過程中翻轉次數過少,酒精和水沒有成分混合。
(2)由表中數據可知,水和酒精的總體積一定時,水柱長度越長,混合后液柱的長度先變小后變大,故可得:水和酒精的體積一定時,液體總體積隨水的體積的增大,先變小后變大。
(3)由圖可知,乙上部更細,可知液體總體積變化量較小時,液柱高度也將會發生較大變化,現象更明顯,所以為了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應選擇乙玻璃容器。
29.(2025七下·北侖期末)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
材料一:1897年,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原子中有帶負電的微粒,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物質,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材料二:1911年,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①絕大多數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⑧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根據現象,盧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材料三:盧瑟福的學生莫塞萊注意到,原子核所帶電荷數與質子數相等,但原子核質量卻遠大于質子總質量。
(1)湯姆生建立西瓜模型時,推測原子中必須存在帶正電的物質,其依據的科學原理是   。
(2)莫塞萊所發現的“原子核所帶電荷數與質子數相等,但原子核質量卻遠大于質子總質量”其本質原因是   。
(3)在認識原子結構模型的基礎上,為強化同學們對分子結構模型的理解,老師布置了制作甲烷分子模型的實踐性活動,并為此次活動設計了相應的評價量表:
“甲烷分子結構模型制作”評價量表
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合理 兩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不合理 同種顏色,原子大小比例失調
指標二 形態規整、能較好體現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 ▲ 形態扭曲與實際不符
小科和小紅同學用超輕黏土制作甲烷分子模型(如圖所示),參照評價量表。組長把小科作品的“指標一”和“指標二”都評定為“優秀”,而小紅的“指標一”為優秀“指標二”評定為“合格”。請你完善指標二的評價量表:   。
【答案】(1)原子呈電中性
(2)原子核中含有不帶電的中子
(3)形態規整、不能體現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1)根據原子呈電中性進行分析。
(2)原子核的質量來自于質子和中子,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所以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等于質子所帶的正電荷。
(3)根據兩位同學的作品以及指標二中優秀和待改進的內容進行解答。
【解答】(1)原子中含有帶負電的電子,原子呈電中性,故湯姆生推測,原子中含有帶正電的物質。
(2)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所以質子數與核電荷數相同,而原子核的質量大于質子的總質量。
(3)由圖可知,小紅的作品形態規則,但不能表現甲烷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可知指標二中補充的內容為:形態規整、不能體現分子的正四面體結構。

30.(2025七下·北侖期末)如圖1所示,文物愛好者小張和小王同學制作了一個金面具的模型,用實驗的方法來測量模型的密度。
(1)小張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游碼歸零后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左側,應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平衡螺母,使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調平后小張將模型放在左盤,向右盤中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 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2甲所示,則模型的質量為    g。
(3)小張又進行了如圖2乙所示的三個步驟:
①在燒杯中加入適量水,測得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45g;
②用細線拴住模型并浸沒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處做標記;
③取出模型,用裝有40mL水的量筒往燒杯中加水,直到水面達到標記處之后,測出量筒中剩余的水量。
旁邊的小王發現取出的模型沾了水,不能采用量筒的數據,于是測出圖2乙③中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55g,則小王測算出模型的密度為   g/cm3。
【答案】(1)右
(2)84.0
(3)8.4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固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調平天平時,指針向哪一側偏,平衡螺母就向反方向調,直至天平平衡。
(2)模型的質量等于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
(3)至標記處水的體積等于模型的體積,再根據密度公式時間模型的密度。
【解答】(1)游碼歸零后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左側,說明左側偏重,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直至指針指示分度盤中央。
(2)模型的質量m=50g+20g+10g+4.0g=84.0g。
(3)圖2乙③中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55g,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45g,可知面具排開水的質量為155g-145g=10g,模型的體積等于排開水的體積,可知模型的體積為,模型的密度為。
31.(2025七下·北侖期末)綠蘿是一種室內觀葉花卉,常用水培扦插進行繁殖(如圖)。為找到綠蘿水培扦插的最適宜環境,研究小組將若干長勢良好的綠蘿插條用相同濃度的生根粉溶液處理后,放置在不同溫度的透明培養箱中進行水培,定期測量并記錄根的數量和長度。一個月后結果如下表所示:
環境溫度( 10 15 20 25 30 35
平均生根數量(條) 3.2 4.4 5.0 6.6 5.7 4.8
根平均長度(cm) 4.92 5.23 6.20 7.32 6.50 5.83
(1)放置綠蘿的透明培養箱除了設置好相應的溫度條件外,還需考慮   (寫出一點即可)等條件,以滿足綠蘿正常生長所需。
(2)根據上表數據可以得出綠蘿水培扦插的適宜環境溫度范圍為   ℃。
(3)若要更精準確定綠蘿插條生根的最適環境溫度,應該如何設置實驗    。
【答案】(1)光照等
(2)20~30
(3)在25℃左右減小溫度變化范圍,在光照等條件相同時,進行重復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并得出最適宜溫度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1)根據綠蘿生長所需條件進行分析。
(2)根據表中數據進行分析,溫度越適宜,生根枝條的數量越多,以及根平均長度越長。
(3)在25℃左右再設置幾組實驗,得出最適宜溫度。
【解答】(1)綠蘿要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所以還需要考慮光照。
(2)由表中數據可知,在20~30℃范圍內,綠蘿生根數量多且根平均長度較長,可知綠蘿水培扦插的適宜環境溫度范圍為20~30℃。
(3)由表中數據可知,在25℃左右較適宜,所以應在25℃左右減小溫度變化范圍,在光照等條件相同時,進行重復實驗,記錄實驗數據并得出最適宜溫度。
32.(2025七下·北侖期末)谷雨時節,萬物復蘇,某校新建的“開心農場”勞動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師生們共同種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南瓜等。玉米適宜在較干燥的早地上生長,如果種植在水分比例過大的土壤中,會使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從而導致“霉根”。
(1)在下列四種類型的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的是()。
A. B.
C. D.
(2)玉米的莖按照形態分屬于   ,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加含有   元素的肥料。
【答案】(1)A
(2)直立莖;鉀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土壤的結構和類型;鹽與化肥
【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提示進行分析,應選擇水分占比大、空氣少的土壤。
(2)植物缺鉀易倒伏,所以為了防止植物倒伏,應施加鉀肥。
【解答】(1)由題中信息可知,“霉根”的主要原因是水分過多,根不能呼吸,圖A的土壤中水分占比很高,空氣含量少,可知較易“霉根”。
故答案為:A。
(2)玉米的莖為直立莖,鉀肥有利于植物莖稈變得粗壯,可知為了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加含有鉀元素的肥料。
33.(2025七下·北侖期末) Deepseek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通過理解和學習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不僅能深度思考,更能推理分析,給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搜索答案解決問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以下是同學學習完微生物的結構和生殖后與 Deepseek的提問交流。
(1)若輸入“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顯示結果(節選如圖所示。則屬于病毒導致的疾病是   (填數字)。
(2)對于細菌的結構特點,Deepseek給出了準確的回答,區別與細胞結構,其沒有   。
(3) Deepseek在介紹真菌的繁殖過程中,特別提到了可食用真菌蘑菇(如圖所示),其中用于繁殖的A是   。
【答案】(1)②④
(2)細胞結構
(3)孢子
【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真菌與人的關系
【解析】【分析】(1)①肺結核是由細菌引起的,③腳氣是否真菌感染引起的。
(2)病毒與其他生物相比,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細胞結構。
(3)蘑菇通過真菌繁殖,屬于無性生殖。
【解答】(1)②新冠是由冠狀病引起的;④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
故答案為:②④。
(2)病毒與細菌相比,最大的區別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3)食用蘑菇屬于真菌,通過孢子繁殖。
34.(2025七下·北侖期末)紅樹林在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海岸衛士”的美譽。紅樹林的植物可以通過下列方法生存于鹽堿地:
方法一:拒鹽。紅樹林植物根系具有過濾系統,在吸收水分時把海水中的大部分鹽分“過濾”掉。
方法二:聚鹽。將鹽分聚集在細胞液中,通過大量吸水降低鹽濃度,讓細胞進行正常生理活動。
方法三:泌鹽。對于進入體內的多余鹽分,一些紅樹林植物能利用葉片表面的鹽腺,將其排出體外,經太陽曝曬或風干后成為鹽粒。
(1)紅樹植物能夠適應高鹽的環境,其根毛細胞液濃度   (填寫“大于”、 “等于”|“小于”)鹽堿地的土壤溶液濃度。
(2)在紅樹植物葉片泌出的鹽分,是經過紅樹莖中的   運輸到葉的。
(3)如圖所示紅樹的果實,從生物的結構層次上屬于   。但是紅樹植物的果實成熟后并不會立即脫離母體,種子在果實內萌芽,幼苗發育到一定程度,豎直掉落,前端插入淤泥,幾小時后就能生根,這種“胎生(胎萌)”現象是紅樹植物的一種特殊繁殖方式,“胎生(胎萌)”有利于紅樹植物在海灘淤泥環境中繁殖,請推測其原因:   (答出一點即可)。
【答案】(1)大于
(2)導管
(3)器官;幾小時后就能生根,可避免種子被水沖走等
【知識點】器官和系統;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吸水的條件: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土壤溶液濃度。
(2)水分和無機鹽通過導管自下而上運輸。
(3)果實、花和種子屬于植物的生殖器官。
【解答】(1)紅樹植物能夠適應高鹽的環境,說明在該條件下,細胞能吸水,可知其根毛的細胞液濃度大于鹽堿地的土壤溶液濃度。
(2)鹽分屬于無機鹽,由莖中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到葉。
(3)果實屬于器官。
幼苗發育到一定程度,豎直掉落,前端插入淤泥,幾小時后就能生根,可防止水將種子沖走。(合理即可)
35.(2025七下·北侖期末)“象山紅美人”是當地重要的柑橘品種,為橘橙類雜交品種,被稱為柑橘界中的“貴族”。其皮薄易剝,果肉無渣,內含豐富的維生素C(化學式為( 。請完成下列問題:
(1)一個維生素C分子中有   個原子。
(2)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是為   。
【答案】(1)20
(2)176
【知識點】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1)一個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數等于各原子的下角標之和。
(2)相對分子質量等于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與其下角標的乘積之和。
【解答】(1)一個維生素C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數為:6+8+6=20。
(2)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
36.(2025七下·北侖期末)近日,高端聚甲醛新材料研究中心產出合格產品,這標志著中國化學成功突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實現高端聚甲醛新材料生產技術自主可控。聚甲醛(簡稱POM)密度只有1.43g/cm3,以其優異的機械強度、剛性和耐磨性而著稱,用于替代鋼鐵、銅、鋅、鋁等金屬材料和其它塑料,有“金屬塑料”“賽鋼” “超鋼”之稱。
(1)聚甲醛新材料具有優異的機械強度、剛性和耐磨性的   (填寫“物理”或“化學”)性質。
(2)如圖所示的一塊高端聚甲醛板長1m,寬0.5m,高0.2m,請計算它的質量是多少
(3)某飛機采用超高強度結構鋼制造,需要鋼材79噸,若采用高端聚甲醛代替鋼材來制造一架同樣大小的飛機,則需要的端聚甲醛質量為多少 (鋼的密度
【答案】(1)物理
(2)
(3)飛機的體積
需要的端聚甲醛質量
【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密度公式的應用;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
【解析】【分析】(1)常見的物理性質:硬度、密度、熔沸點、顏色、狀態、氣味、機械強度、剛性和耐磨性等。
(2)根據計算質量。
(3)飛機的體積等于鋼材的體積等于端聚甲醛的體積,再由計算質量。
【解答】(1)物理性質不需要經過化學變化就能體現,機械強度、剛性和耐磨性都屬于物理性質。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来县| 车致| 浙江省| 井冈山市| 嵩明县| 建水县| 溆浦县| 宜兴市| 原平市| 米脂县| 凤阳县| 突泉县| 桓台县| 拉孜县| 赞皇县| 宁化县| 阳东县| 天津市| 阳泉市| 隆化县| 昭苏县| 永胜县| 翁源县| 岳西县| 云林县| 眉山市| 横峰县| 西城区| 万州区| 顺平县| 莱芜市| 濮阳市| 祁连县| 乐亭县| 南靖县| 香河县| 库伦旗| 沧州市| 禄丰县| 孟津县|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