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河南省新鄉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測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河南省新鄉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測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一期末(下)測試
歷 史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下)。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據考古發現,早期蘇美爾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圖騰以象征著軍事勢力的老鷹、象征著行政權力的獅子和象征著神權的牛居多,但從公元前29世紀始,融合獅和象的安祖神圖騰頻繁出現,且多以“安祖抓牛”的形象呈現(見圖1)。這一變化折射出蘇美爾地區 昌
A.政治權力結構重構
B.王權逐漸依附于神權
C.即將進入文明時代
D.農業生產進入新階段
2.歷史研究發現,古希臘傳世文獻《神譜》中很多故事和赫梯、古巴比倫及近東其他地方的智慧文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即便是在被認為最具希臘人特點的阿波羅崇拜中,人們也發現了其中深厚的東方文化淵源。這體現出
A.古代文明發展的趨同化 B.古希臘文化受東方文化影響
C.文獻史料記載不夠全面 D.東西方文化創作相互借鑒
3.11世紀,西歐手工業生產的各種工序被細分,如在羊毛生產中,敲打、洗滌、揀選、梳理、清理、紡紗、捻線、染色等工序都是由專門的手工業部門來完成的。此外,在玻璃和金屬加工等行業也出現了專業工匠。這些現象的出現
A.得益于生產組織形式革新 B.表明莊園經濟已經崩潰
C.說明城市自治體系已形成 D.蘊含著社會轉型的元素
4.一名《環球時報》的特約記者乘坐從庫斯科市出發的觀景火車,一路上他看到了廣袤高原、雪山和河谷,還看到了令他嘆為觀止的由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的太陽神廟以及其他許多建筑遺跡。這名記者沿途看到的古代文明遺址屬于
A.埃及文明 B.阿茲特克文明 C.印加文明 D.瑪雅文明
5.表1所示為哥倫布大交換的部分物種。這可用于說明
表1
由新大陸傳入舊大陸 土豆、紅薯、玉米、木薯、南瓜、倭瓜、青豆、辣椒、花生、可可豆、煙草、火雞
由舊大陸傳入新大陸 小麥、蘿卜、大麥、蘋果、大米、丁香、雛菊、水仙花、檸檬、橘子、萵苣、卷心菜、梨、桃子、香蕉、咖啡、蜜蜂
A.植物占據新舊大陸物種交換的主導 B.新航路開辟促使全球聯系初步建立
C.舊大陸生物種類較新大陸更加多樣 D.物種交換破壞了新大陸的生態環境
6.1573年,載有綢緞712匹、棉布11300匹、瓷器22300件,貨物總價值2萬-3萬比索的兩艘馬尼拉大帆船首航美洲,獲得了高達600%-800%的利潤。同時,西班牙殖民當局還鼓勵華商前往馬尼拉,每年從廣東、浙江等地駛往馬尼拉的商船最高達60艘。這一現象折射出當時
A.印度洋貿易的發展 B.東西方新航路開始出現
C.世界經濟聯系加強 D.中國處于貿易順差地位
7.美國建國初期的政治精英在設計美國代議制時,對政府各部門的選舉方式、周期和人員構成作出的差異化設定,最大程度地弱化了多數派的力量,從而使多數派不能夠憑直接選舉為所欲為。材料可用來說明美國代議制
A.強調人民主權原則 B.規避了間接民主的弊端
C.旨在保障各派權益 D.貫徹了分權制衡的原則
8.圖2所示為某學者通過研究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發展而總結出的后發國家工業趕超分析框架圖。根據該框架圖可推斷出,美國和德國在20世紀初工業趕超的機會窗口是
A.生產組織形式變革 B.科技開始與生產結合
C.生產與資本的分離 D.政府干預與政府支持
9.馬克思在撰寫《法蘭西內戰》時,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在巴黎公社失敗后的第三天才完成最終稿。他在最終稿中大量刪除、替換和隱藏了“人民”一詞的表述,使該詞使用頻次從81次下降至28次,而大量使用“工人階級”一詞。馬克思的上述修改
A.明確了革命主體的階級屬性 B.揭露了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
C.旨在總結巴黎公社失敗教訓 D.體現了民主革命的基本要求
10.關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殖民國家對非洲的瓜分,有學者認為推動殖民政策實施的因素在非洲內部而非殖民國家,并強調英國整個19世紀在非洲奉行的是“貿易而非統治”的政策,即如果實行貿易可能的話,就不進行正式統治。該言論
A.強調了經濟因素的重要作用 B.反映了政治因素的決定意義
C.意在突出非洲的歷史主體性 D.忽視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
11.圖3所示為1870年和1914年歐洲主要國家的國防預算變化(單位:百萬英鎊)。據圖可推知,當時
A.國際關系趨于緩和 B.帝國主義矛盾加劇
C.德國實力最為強大 D.歐洲軍事力量均衡
12.1926年,斯大林在一份報告中說道,在新經濟政策的第一個時期,因為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是依靠農業的,我們必須從農業開始。現在我們已進入新經濟政策的第二個時期,現在我國經濟狀況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重心已轉移到工業方面了。斯大林這一言論
A.表明新經濟政策已經結束 B.隱含了蘇聯政策轉變的傾向
C.說明重工業優先戰略形成 D.反映了農業基礎地位的動搖
13.2000年以來,瑞典和丹麥兩國出現了社會投資“升級”和社會保護“去普遍化”的現象,即中間階層所使用的社會服務不斷擴大,比如教育、醫療、培訓和育兒支持等,而針對貧困人口的項目卻遭到削減,比如失業保險和社會救助。這體現了兩國
A.政府放松對經濟的干預 B.社會福利政策的轉變
C.政府政策重心發生轉移 D.推動福利政策市場化
14.從20世紀80年代起,國際非政府組織數量迅速增加,這些組織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數萬個分支機構。這些組織通過自己的活動不僅影響一些國家的決策,也對國際關系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些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成立
A.有利于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B.得益于冷戰對峙局面的結束
C.改變了國際事務決策方式
D.改變了國家間外交運作方式
15.TRI是貿易限制指數,用于衡量一國在進口貨物產品時所面臨的貿易限制程度,圖4所示是2000-2020年不同制造業貿易壁壘的強度實際水平動態演變。據圖可推知,這一時期
A.世貿組織已無法發揮治理作用
B.發展中國家競爭激烈程度加劇
C.發達國家正逐漸放棄貿易壁壘
D.高技術制造業市場競爭力下降
16.中國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先后提出了彼此呼應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三大全球倡議”,國際社會積極評價這“三大全球倡議”,認為這些倡議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的全球視野和與日俱增的國際影響力。這反映出當代中國
A.國家建設方案取得豐碩成果 B.在國際事務中的大國擔當
C.依托區域合作應對霸權主義 D.推動了多邊貿易體系的建立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古時期,由中國傳到日本的文學作品、理論著述及漢文書籍的種類和數量都是難以歷數的。中唐時期,安史之亂的爆發并未改變日本以學習中國文化為國策的基本方針。9世紀,日本知識界就利用傳入的漢籍文獻編纂了第一部大型漢籍類書《秘府略》。貴族是日本最早掌握漢字和漢文化的一個社會階層,平安時代(794-1192年)的貴族知識分子就是靠學習和翻譯漢文典籍體現自己的社會榮譽和地位的。在長期的翻譯活動的影響下,中國古代文學和文化已滲透到日本社會的各個領域,即使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8年),一般知識分子的文學修養仍是靠以漢學為基礎的教育培養起來的。
-摘編自于麗萍《始于古代日本的漢語翻譯文化》
材料二
阿拉伯帝國的翻譯運動是隨著帝國的建立、社會發展的需要,逐步發展起來的。早在公元4世紀,阿拉伯半島上的一些學者就開始了對希臘哲學和自然科學著作的翻譯工作,在早期的翻譯運動中,翻譯者主要是敘利亞人。倭馬亞王朝(661-750年)建立之初,哈里發在首都大馬士革集中了許多學者進行翻譯研究工作,但當時翻譯工作僅由少數人進行,沒有形成一定的組織機構。在阿拔斯王朝時期(750-1258年),翻譯運動較前有了很大的發展,成為有組織的受到政府鼓勵的事業,在首都巴格達和其他城市,一個頗具規模的“翻譯運動”形成了。“翻譯運動”在哈里發馬蒙時期(813-833)達到了鼎盛。麥蒙對翻譯運動做了全面規劃。830年,馬蒙在巴格達建立了一所“智慧院”,這是一個兼具科學院、圖書館和翻譯局性質的聯合機構。數百名學者在這個場所從事著希臘文、敘利亞文、波斯文和梵文典籍的翻譯工作。帝國境內到處建有向普通民眾開放的圖書館。公元1258年蒙古人旭烈兀攻克巴格達,阿拉伯帝國滅亡,其繁榮的翻譯運動就此衰落。
-摘編自丁瑞忠《試論阿拉伯帝國的翻譯運動》
(1)根據材料一、二,比較中古時期日本漢語翻譯運動與阿拉伯帝國翻譯運動的異同。(8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古阿拉伯帝國翻譯活動對國家治理的影響。(6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從14世紀起,在德國地方諸侯們于邦國內建立集權政府的同時,修道院也在不停歇地加大對民眾的盤剝,如修道院不僅有權征收男性農奴和女性農奴死后財產的1/2到2/3,還可向農民征收什一稅。1500年前后,德意志地區商業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內部兩極分化加劇,新興力量對天主教正統神學的普遍懷疑使德意志地區很快處于暴風驟雨的前夜。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在維登堡的卡斯特教堂墻上貼上了《九十五條論綱》,引起了德國民眾的廣泛關注,這場反對銷售贖罪券的運動,使路德神學在基督教歷史上成為一個真正的轉折點。1525年6月,在因斯布魯克召開的領地會議不僅成功地把高級教士排斥在議會之外,還作出了主教管轄區和修道院應根據對諸侯有利的原則世俗化、教士應服從鄉村和城市法庭、本地社區有權選出自己的牧師的規定。宗教改革運動無疑促進了德國向近代社會的過渡,也奠定了德國近代社會政治、宗教、社會和文化的基礎。
-摘編自朱孝遠《宗教改革與德國近代化道路》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6世紀德國宗教改革興起的原因。(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宗教改革在德國近代化進程中的歷史作用。(8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興起了民族解放斗爭風暴,殖民地紛紛獨立。據統計,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多個國家中,有近100個國家是在二戰后宣布獨立的。二戰前,民族解放運動的風暴主要集中在亞洲和北非地區,撒哈拉以南的廣大非洲地區仍處于沉睡之中。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風暴從亞洲向非洲發展,席卷亞非拉。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除土耳其凱末爾革命取得勝利以及阿富汗和埃及取得獨立以外,其他革命都遭遇失敗,而二戰后民族解放斗爭摧毀了殖民統治,殖民體系土崩瓦解。二戰前,亞洲一些國家已開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但均未取得勝利。二戰后,中國、朝鮮和古巴等國在取得民主革命勝利的基礎上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材料二
二戰后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勝利,就其根本原因來說,是亞非拉人民長期斗爭的結果。之所以這種斗爭不是在二戰前而是在二戰后才迅速取得勝利,是因為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給“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開辟了更加廣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現實的道路”,創造了戰前所沒有的有利于民族獨立運動成功的內外新因素和新條件。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段炳麟《從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影響》
(1)根據材料一,概括二戰后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二戰為戰后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提供的有利條件。(6分)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國際性經濟組織、跨國公司、網絡信息等經濟全球化的載體成為全球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促使世界經濟深度融合,且不會輕易逆轉。普遍觀點認為,國際性經濟組織有三大支柱:一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二是世界銀行,三是世界貿易組織。21世紀初,跨國公司就已達6.5萬多家,在全球的分支機構與子公司數量高達85萬家,資產總額達14萬億美元。2002年跨國公司的銷售額為29萬億美元,數倍于當年世界進出口貿易總額,跨國公司在國外的直接投資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網絡及信息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日顯突出,自建設“信息高速公路”以來,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0%。
-摘編自黃蕾《經濟全球化載體傾斜研究》
根據材料并結合世界史相關知識,圍繞“經濟全球化的載體”這一主題,任選一個或多個載體,自擬論題,進行論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述充分,邏輯清晰。)
2024-2025學年高一期末(下)測試
歷史參考答案
1.A【解析】早期蘇美爾文明圖騰中,老鷹、獅子和牛分別出現在不同的圖騰上,到公元前29世紀以后,圖騰向復合型發展,這反映了軍事權力與行政權力的整合,體現了蘇美爾地區政治權力結構重構,故選A項;“安祖抓牛”的構圖體現的是世俗王權對神權系統的壓制,而不是王權依附于神權,故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公元前29世紀后的變化,這一時期蘇美爾地區已進入文明時代,故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農業生產進入新階段的信息,故排除D項。
2.B【解析】材料提到古希臘傳世文獻《神譜》中很多故事和赫梯、古巴比倫及近東其他地方的文明有著相似之處,在被認為最具希臘人特點的阿波羅崇拜中,人們也發現了深厚的東方文化淵源,這些現象表明古希臘文明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收借鑒了東方文明的諸多要素,故選B項;雖然古希臘文明受到東方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文明向趨同化發展,古希臘文明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色,故排除A項;材料中的文獻史實豐富了我們對古希臘文明的認識,說明史料記載與考古發現相互印證,故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臘文化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而不是東西方文化創作相互借鑒,故排除D項。
3.D【解析】據材料可知,11世紀,西歐手工業生產領域出現了諸多專門化的生產工序,如棉織業、磨坊、玻璃、金屬加工等行業,同時有些行業還出現了專業工匠,這表明這一時期的社會勞動分工進入新階段,這是封建經濟向近代轉型的關鍵特征,故選D項;11世紀,西歐農業生產組織依然是莊園集體勞作,手工業生產以城鎮小作坊和家庭手工業為主,故排除A項;材料中的這些現象可以體現莊園經濟瓦解的趨勢,但不能表明莊園經濟已經崩潰,故排除B項;材料信息不能表明這一時期西歐城市自治體系已形成,故排除C項。
4.C【解析】庫斯科市位于秘魯境內的安第斯山脈高原地區,是古代印加帝國的首都,而材料中描述的高原、雪山、河谷等地形正是安第斯山脈的典型特征,由巨大石塊壘砌的太陽神廟和建筑遺跡也是印加文明獨特的建筑,這些描述都明確指向印加文明,故選C項;埃及文明位于非洲尼羅河流域,阿茲特克文明主要分布在今墨西哥中部地區,瑪雅文明主要分布在今墨西哥南部、危地馬拉等中美洲地區,三地呈現的地形地貌均與材料所述不符,故排除A、B、D 三項。
5.B【解析】據材料可知,在新航路開辟后,新舊大陸間出現了物種交流,這一現象的出現反映了新航路開辟(地理大發現)后全球聯系的加強,故選B項;材料只是列舉了植物物種,未列舉其他物種的信息,故材料信息不能說明植物占據新舊大陸物種交換的主導,故排除A項;材料信息不能表明舊大陸比新大陸物種更加多樣,故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生態環境破壞的信息,故排除D項。
6.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573年,馬尼拉大帆船駛向美洲,獲利豐厚。與此同時,每年從廣東、浙江等地駛往馬尼拉的商船最高達60艘,這些數據表明此時世界經濟聯系得到加強,故選C項;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屬于太平洋貿易,故排除A項;材料信息不能表明這一時期東西方新航路開始出現,故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具體數據,故不能表明中國處于貿易順差地位,故排除D項。
7.D【解析】材料中對政府各部門的差異化管理的本質是通過權力分散和相互制衡,防止任一多數派壟斷權力,這符合分權制衡原則,故選D項;材料強調的是限制多數派權力,而非突出人民主權,故排除A項;B項表述絕對,故排除B項;美國政府這些規定本質上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而不是為了保障各派利益,故排除C項。
8.A【解析】材料說明技術創新的潛在經濟效益只有在生產組織形式革新時才能充分獲得,美德兩國在勞動力要素流動的基礎上發展起了與新技術匹配的新型生產組織形式,因此超越了英國,故選A項;科學與生產相結合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與時間因素不符,故排除B 項;C、D兩項與圖片信息不符,故排除C、D兩項。
9.A【解析】馬克思減少“人民”(可能包含小資產階級、農民等群體)一詞的使用,轉而強調“工人階級”,清晰地界定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領導力量和政權主體,故選A項;材料反映的是對革命主體的界定,而不是對資產階級民主的批判,故排除B項;《法蘭西內戰》是在巴黎公社失敗后才定稿的,馬克思這一修改主要是為了促進無產階級革命,而不只是總結巴黎公社失敗的教訓,故排除C項;用“工人階級”替代“人民”體現的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特點,而非一般意義上的民主革命要求,故排除D項。
10.D【解析】材料中該學者認為19世紀末殖民國家瓜分非洲,主要問題出自非洲國家內部而非殖民國家,該學者還認為19世紀英國對殖民地奉行“貿易而非統治”的政策。這些言論為帝國主義侵略進行辯護,忽視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故選D項;材料并未強調經濟因素對殖民國家瓜分非洲的影響,故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對19世紀末列強瓜分非洲原因分析,而不是政治因素作用分析,故排除B項;C項表述與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項。
11.B【解析】據圖可知,1870年和1914年,西方主要國家的國防預算均呈上升趨勢,這表明西方主要國家都在大力發展軍事工業進行備戰,這也從側面說明帝國主義間的矛盾加劇,故選B項,排除A項;雖然德國國防預算增加最多,但這不能表明德國軍事實力最為強大,故排除C項;國防預算增加并不表明歐洲軍事力量均衡,故排除D項。
12.B【解析】斯大林關于新經濟政策“兩個時期”的論述,暗示蘇聯經濟政策重心從農業轉向工業,這為后續終止新經濟政策、實施計劃經濟作理論鋪墊,故選B項;蘇聯新經濟政策結束于1928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排除A項;當時斯大林只是提出了工業重心論,尚未明確“重工業優先戰略”,故排除C項;斯大林這一言論反映的是政策設想,其不表明當時農業基礎地位動搖,故排除D項。
13.B【解析】據材料可知,瑞典和丹麥兩國從普遍福利向選擇性投資的福利政策轉型,故選B 項;材料只反映了瑞典和丹麥調整了福利政策,不能表明政府放松了對經濟的干預,故排除A項;材料中只描述了福利政策,沒有其他政策的信息,不能說明政府政策重心發生轉移,故排除C項;材料未直接體現私有化、市場化,故排除D項。
14.A【解析】國際非政府組織的興起反映出全球治理從“國家中心”向“多元主體參與”的轉變,這有利于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故選A項;20世紀80年代冷戰對峙局面尚未結束,故排除B項;雖然這些國際非政府組織有力地改變了國際事務決策方式,但國際事務最終決策權仍掌握在主權國家和政府間組織手中,故排除C項;國家間的外交模式并未發生改變,故排除D項。
15.B【解析】據圖可知,低技術制造業的TRI呈現明顯上升趨勢,而高技術制造業的TRI指數相對較低且變化不大,這種現象表明國際社會對低技術制造業產品設置了更高的貿易壁壘,而低技術制造業恰恰是發展中國家的比較優勢領域,貿易壁壘的加強反映了發展中國家在這些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故選B項;雖然TRI有所上升,但這不意味著世貿組織完全失去治理作用,故排除A項;圖中信息顯示TRI整體呈上升趨勢,說明發達國家并未放棄貿易壁壘,故排除C項;高技術制造業的TRI相對較低且穩定,說明其市場地位較為穩固,競爭力并未下降,故排除D項。
16.B【解析】據材料可知,中國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先后提出了彼此呼應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三大全球倡議”,國際社會對其給予了積極評價,認為這些倡議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的全球視野和大國擔當,故選B項;材料中的“三大全球倡議”主要是基于全球治理體系的構建,而非國家建設方案,故排除A項;區域合作、多邊貿易體系等信息在材料中未體現,故排除C、D兩項。
17.(1)共同點:都得到國家支持;持續時間均較長;都在翻譯的基礎上吸收外來先進文化;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4分,答出兩點即可)
不同點:阿拉伯帝國翻譯種類多樣,日本主要以翻譯漢文經典為主;阿拉伯帝國圖書館向普通民眾開放,翻譯運動的群眾基礎深厚,日本漢語翻譯活動的主體為貴族知識分子。(4分)(2)影響:推動了融合性的阿拉伯文化體系形成,為帝國統治提供了意識形態支撐;有利于緩和帝國境內民族矛盾和文化沖突,穩定統治秩序;有利于提升行政管理效能;推動了教育發展和知識的傳播,有利于匯集治國理政的智慧。(6分,答出三點即可)
18.(1)原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基督教教會盤剝的日益加重;教俗矛盾的激化;德意志地方諸侯與羅馬教廷的矛盾激化;馬丁·路德的推動。(6分,答出三點即可)
(2)歷史作用:動搖了天主教會(羅馬教廷)的權威,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形成;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壯大了世俗力量,客觀上促進了政治結構和社會結構的變動;促進了民眾覺醒,為思想解放運動深入發展奠定了基礎提高了民眾文化素養,有利于文化建設。(8分)
19.(1)特點:具有前所未有的規模和廣泛性;持續時間長;成效顯著;領導力量多元化;以民族主義為核心,兼具反殖和社會變革;運動性質多樣化。(6分,答出三點即可)
(2)有利條件:西方宗主國實力削弱;殖民統治合法性破產;亞非拉民族意識日益覺醒;亞非拉社會力量壯大;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發展。(6分,答出三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示例一
論題:國際性經濟組織-世界經濟融合的推動者。(2分)
論述:二戰結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所構建起來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在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方面起到了很深刻的作用。在這一體系下所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性經濟組織,在加強國際金融、貿易等領域的協調與合作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蘇聯解體后,隨著新興力量的崛起以及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聯盟等區域性經濟組織的發展,各國、各地區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誕生,國際性的貿易、投資和服務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經濟全球化隨即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因此,國際性經濟組織是世界經濟、人才、資金全球性融合的重要載體,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重要保障。(10分)
示例二
觀點:跨國公司-世界經濟聯系的重要載體。(2分)
論述: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交通技術的發展,跨國公司逐漸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載體。20世紀90年代,隨著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世界各國逐漸被納入新的國際生產體系,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在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市場、資金等方面密切聯系,相互依賴,相互滲透,日漸連為一個整體。21世紀初,全球跨國公司及其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的分支機構與子公司數量猛增,資產總額達14萬億美元,跨國公司全球銷售額達29萬億美元,這些數據充分說明跨國公司在密切全球各地經濟聯系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甚至成為維系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的紐帶。可以說,跨國公司是世界各地經濟聯系的橋梁和載體,而其迅猛發展則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重要表現。(10分)
(“示例”僅供參考,不作為評卷唯一標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南省| 南昌县| 玉溪市| 芦溪县| 宝清县| 周口市| 曲水县| 合江县| 改则县| 贵港市| 县级市| 温泉县| 左贡县| 来安县| 吉林省| 大渡口区| 宁化县| 铜梁县| 涡阳县| 平乐县| 竹北市| 伊金霍洛旗| 交城县| 龙海市| 冷水江市| 鹤庆县| 甘谷县| 彭山县| 富源县| 南陵县| 聂拉木县| 镇康县| 天水市| 江津市| 孟连| 大竹县| 鸡泽县| 邵武市| 广汉市| 通州市| 南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