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物質的變化課后鞏固練習一、選擇題1.有下列一些特征或現象:①是否生成其他物質;②構成物質的分子是否發生變化;③是否發光發熱。可以用于區分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依據是()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2.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A. 鐵絲彎折 B. 鋼鐵熔化 C. 鋼鐵生銹 D. 鐵球下落3.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又是在不斷運動變化的。請你判斷下列哪一種變化與其他三種變化有著本質上的不同()A. 火藥爆炸 B. 衣服曬干C. 紙張燃燒 D. 酒變酸4.下列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認識不正確的是()A. 水的蒸發是水分子間隙增大,水分子沒有發生變化,是物理變化B. 水電解是水分子在一定條件下變成了氧氣分子和氫氣分子,是化學變化C. 酒精燃燒是酒精分子和氧氣分子在一定條件下變成了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是化學變化D. 固態碘升華成碘蒸氣的過程中產生氣體,是化學變化5.下列能證明化學變化過程中發生物理變化的是()A. 開燈時燈泡先通電后發光 B. 做家具時木材先鋸斷后加工C. 水結冰時由液態變為固態 D. 蠟燭點燃時先熔化后燃燒6.某次疫情防控中,可以用二氧化氯作消毒劑。二氧化氯是一種黃綠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沸點11℃,凝固點-59℃,易溶于水,液態或氣態的二氧化氯都不穩定,見光易分解。下列屬于描述二氧化氯化學性質的是()A. 見光易分解 B. 刺激性氣味 C. 黃綠色 D. 易溶于水7.物質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A. 液氫用于火箭發射 B. 金屬銅制電線C. 石墨作電刷 D. 活性炭用于做防毒面具8.金華酒傳統釀造技藝、浦江剪紙、永康錫雕、東陽竹編等,是金華擁有的眾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質文化遺產制作過程,主要利用化學變化的是()A. 釀酒 B. 剪紙C. 錫雕 D. 竹編9.在治療新冠肺炎中,中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下列中藥煎制步驟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 冷水浸泡 B. 加熱煎制C. 取液棄渣 D. 裝袋保存10.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課堂”第一課中,邀請地面的同學一起演示將泡騰片放入水中的實驗。如圖甲所示,學生在地面將泡騰片放入水中,有許多氣泡從水面逸出;如圖乙所示,王亞平在空間站將同樣的泡騰片放入水球中,產生的氣泡大部分留在水球中。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 泡騰片呈片狀是它的物理性質B. 將一片泡騰片切成兩半,是物理變化C. 甲、乙兩圖中氣泡運動情況不同,說明泡騰片從地面帶到空間站發生了化學變化D. 不管是在地面上還是在空間站里,同樣的泡騰片在水里都發生反應生成氣泡,體現了它的化學性質二、填空題11.①“冰雪消融”的過程中,冰雪由__________變為__________(填物質的狀態),但構成冰和水的微粒都是__________。②“電解水”實驗中,水被分解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構成兩種生成物的微粒分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從宏觀上分析:①和②的過程是否生成其他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微觀上分析:①和②的過程變化前后微粒是否發生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說明,化學變化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廚房中一般都備有食鹽、食醋、發酵粉等。小科蒸饅頭時使用了發酵粉,在該過程中他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現象,下同),由此可知,該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小亮將半瓶食醋倒入有水垢的熱水壺內,一段時間后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該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13.硫酸銅晶體俗稱膽礬,化學名稱為五水硫酸銅,化學式為CuSO4·5H2O。加熱硫酸銅晶體發生化學變化的證據是能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時試管壁上____________________,其變化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卻后往固體中加幾滴水后可以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測出硫酸銅的一種化學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物質的組成與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性質。”根據這一理論回答下列問題:(1) 由于酒精能在空氣中燃燒,所以酒精可用作__________。(2) 用墨書寫或繪制的字畫能夠保存很長時間而不褪色,這一事實體現了在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__________。(3) CO分子和CO2分子的__________不同,導致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三、實驗探究題15.某同學進行實驗,其過程如下:a.研磨:將硫的塊狀固體通過研缽磨成硫的粉末;b.混合:將1 g鐵粉與1 g硫粉混合均勻;c.加熱:將上述混合物加熱一會兒,產生強光、放熱現象,冷卻后得到一種黑色的固體。請回答:(1)小明認為b是物理變化過程,你認為a是__________變化過程,c是__________變化過程。(2)證明b是物理變化過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證明c是化學變化過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化學現象包含發光、放熱,而許多物質燃燒時都伴隨著發光、放熱的現象。小麗認為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整個學習小組對此展開討論和驗證。【提出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學變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實驗一】如圖所示,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燃燒的火焰上,觀察到:①燒杯內壁上出現水珠;②手摸燒杯有__________的感覺;③蠟燭火焰逐漸變小至熄滅。【分析一】蠟燭燃燒生成新物質的名稱是二氧化碳和__________,蠟燭燃燒為__________變化。【實驗二】觀察白熾燈(燈絲為鎢絲):①通電前:燈絲為銀白色固體;②通電中:發出白光,手摸燈泡感覺__________;③斷電后:燈絲仍為銀白色固體。【分析二】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燈絲通電發光、放熱屬于__________變化。【結論】猜想__________(選填“一”或“二”)正確。四、解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0分)17.隨著科技的發展,家用制氧機日漸普及。(1)如圖為某種分子篩型家用制氧機工作時氣體變化的微觀示意圖,該變化屬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學”)變化。(2)某品牌簡易制氧機利用過氧化氫溶液來制氧,請將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補充完整。18.自然界有“雷雨發莊稼”的現象,下列描述為雷雨中發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①空氣中的氮氣在放電條件下與氧氣直接化合,生成無色且難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氣體;②一氧化氮在常溫下就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③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氣體;④生成的硝酸隨雨水淋灑到大地上,與土壤中的礦物反應,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鹽。請根據以上敘述,回答下列問題:(1) 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點)。(2) 寫出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頁,共5頁答案1. A 2. C 3. B 4. D 5. D 6. A 7. A8. A 9. B 10. C11. 固態液態水分子氫氣氧氣氫分子氧分子①無新物質生成,②有新物質生成①不發生變化,②發生變化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12. 饅頭變得多孔;水垢逐漸消失并產生氣體13. 藍色晶體變為白色粉末;有水珠產生;CuSO4·5H2O CuSO4+5H2O;白色粉末變藍;可以和水反應14. 【小題1】燃料【小題2】比較穩定【小題3】構成15. (1)物理化學( 2)用磁鐵對混合物進行吸引,然后稱量吸引鐵粉的質量,發現仍為1 g (3)用磁鐵對黑色固體進行吸引,發現固體不被吸引16. 【提出問題】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 【實驗一】熱 【分析一】水 化學 【實驗二】發熱 【分析二】物理 【結論】二17. (1)物理( 2)如圖18. 【小題1】無色、難溶于水、常溫常壓下為氣體(任選兩條)【小題2】3NO2+H2O=2HNO3+NO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物質的變化課后鞏固練習.docx 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