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第二課時)一、選擇題1.下列關于觀察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耳聽為虛,眼見為實B.人觀察事物有時要借助儀器才行C.人的感覺有很大的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D.觀察時要集中注意力,不放過一點蛛絲馬跡2.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中,下列關于顯微鏡的操作方法正確的是( )A.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直接用手扳動物鏡B.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要看著物鏡C.發現細胞太小后,立即換高倍物鏡并調節細準焦螺旋D.將顯微鏡視野中的右側細胞移到中央,應向左移動裝片3.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過程中,“蓋片”操作正確的是( )A. B.C. D.4.小科在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漱口用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A.稀碘液、自來水、生理鹽水 B.清水、涼開水、稀碘液C.熱水、生理鹽水、稀碘液 D.清水、生理鹽水、稀碘液5.如圖是制作洋蔥鱗片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幾個步驟,操作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A.④③②① 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6.用顯微鏡觀察未經染色的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與原因分析不符合的一項是( )選項 實驗現象 可能的原因A 視野中細胞結構不清楚 未染色B 視野中無光斑 物鏡未對準通光孔C 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 氣泡太多D 視野中有污點 反光鏡上有污點A.A B.B C.C D.D7.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要在載玻片上滴加生理鹽水,這是為了( )A.防止細胞吸水過多而脹破 B.利用生理鹽水粘住細胞C.迅速殺死細胞以便觀察 D.防止細菌在裝片中繁殖8.光學顯微鏡下有神奇的生物世界,在老師的帶領下,某班同學制作并觀察了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小林對制作的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進行染色,他滴加碘液的位置和用吸水紙吸引的位置應分別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9.下列關于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出現的部分現象及對應原因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A.視野中看到一污漬,移動裝片和轉動目鏡后污漬不動;該污漬最可能位于物鏡上B.視野中有較多重疊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前沒有漱口C.不能清晰地看到細胞核;實驗時沒有進行染色D.通過目鏡看到的視野很暗;反光鏡反射的光沒有對準通光孔10.在制作臨時裝片并觀察細胞結構實驗中,出現下列情況,其中描述錯誤的是( )A.圖甲,調節結構a能改變視野亮暗程度B.圖乙,①是在使用高倍物鏡觀察C.圖丙,為使細胞移到視野中央,裝片應向右下方移D.圖丁,視野中出現黑色圓圈的原因,可能是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二、填空題11. 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節。人們直接運用感覺器官的觀察叫 ,借助儀器,工具的觀察叫 。12.下列觀察:①用體溫計測量體溫;②用手摸病人的額頭,判斷發熱程度;③用眼觀看葉片的形狀和構造;④用耳朵辨別是哪種樂器發音;⑤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系;⑥用紅外線測溫儀快速測量旅客的體溫;⑦用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的長度;⑧用顯微鏡觀察細菌。屬于直接觀察的是 ;屬于間接觀察的是 。(均填序號)13.某同學做的洋蔥表皮細胞裝片在顯微鏡視野中的圖解。圖中的a是 ,b是 ,其邊緣是 色,產生b的可能的原因是。 14.觀察植物細胞時,請在表格相應填寫實驗出現的問題與對策現象 原因 對策(1)細胞有嚴重重疊 洋蔥鱗片表皮細胞撕得太厚 挑選較薄的表皮進行實驗洋蔥鱗片表皮 重新制作裝片(2)視野太暗 顯微鏡對光不理想 (寫出一點即可)(3)有較多黑色圓圈等 重新蓋蓋玻片或重新制作裝片(4)細胞結構不太清楚 未加滴紅墨水 加滴紅墨水15.下面是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取實驗,請看圖回答問題:(1)按照規范的實驗操作,以上步驟順序為 (填序號)。(2)步驟④中,向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是 。(3)如果步驟①操作不當,會導致 ,其正確的操作方法是 (填字母)。A. B. C. D.16.小科在實驗室做“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桌上擺放有以下四瓶試劑:①清水 ②生理鹽水 ③碘液 ④亞甲基藍溶液。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他漱口后,還需要用到的試劑有 (填序號)。(2)小科按照正常的方法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后,接下來他想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如圖一所示是使用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正確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3)小科按照正確步驟看到了清晰的物像,他興奮地把顯微鏡挪動給同桌看,但同桌確看不清物像。你認為他如果要重新觀察到清晰的像,首先要做的是 (填字母)。A.調節粗準焦螺旋 B.調節反光鏡角度,重新對光 C.轉動轉換器(4)小科在觀察臨時裝片時,要將圖二中的甲圖視野換成乙圖視野,操作中涉及到的具體步驟有 (填序號)。①低倍鏡換成高倍鏡 ②向右上方移動玻片③向左下移動玻片 ④把大光圈換成小光圈⑤轉動粗準焦螺旋 ⑥轉動細準焦螺旋17.利用多枚放大鏡、光盤、平面鏡和升降支架等制作了一臺簡易顯微鏡(如圖甲)。調節支架高度,適當調整標本和放大鏡A、B三者之間的距離,可實現與圖乙所示光學顯微鏡相似的成像效果。針對“簡易顯微鏡”的評價表如下。“簡易顯微鏡”評價表(節選)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設計合理,有創意,結構完整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有1處以上缺失指標二 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效果明顯 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但不效果明顯 不能通過該設備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1)放大鏡A相當于圖乙中的 (填結構名稱)。(2)以下是小濱觀察的4張臨時裝片的物像圖片,發現A裝片的觀察效果不好,是制作裝片的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A.B.C.D.(3)利用“簡易顯微鏡”觀察細胞,放片后該進行如何操作獲得較清晰物像 。(4)根據評價表,該簡易顯微鏡“指標一”被評為“待改進”。為使該模型的“指標一”達到合格水平,請你對該模型提出一條合理的改進建議 。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2.1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第二課時)》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A D A D A B B B1.A【分析】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詳解】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的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使觀察更加全面和典型。在觀察中要注意從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來審視觀察對象,不能以局部代替整體,不能以主觀代替客觀事實,還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故選A。【點睛】此題考查對觀察的理解和應用。解答該題的關鍵是理解觀察法的特點。2.B【分析】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清潔收鏡。【詳解】A.在使用顯微鏡時,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應該轉動轉換器上的轉換旋鈕,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動物鏡。直接用手扳動物鏡可能會導致物鏡松動、位置偏移,甚至損壞物鏡,影響顯微鏡的正常使用和觀察效果,A錯誤。 B.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要看著物鏡,這是為了防止物鏡壓碎玻片標本。如果眼睛看著目鏡,就無法及時觀察到物鏡與玻片標本之間的距離,當物鏡下降到一定位置時,可能會壓壞玻片標本,損壞實驗材料和物鏡,B正確。C.在顯微鏡觀察中,發現細胞太小后,不能立即換高倍物鏡。應該先在低倍鏡下將觀察目標移到視野中央,然后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物鏡,再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如果直接換高倍物鏡,由于高倍鏡視野范圍小,很難找到要觀察的目標,而且可能會因為操作不當損壞鏡頭或玻片標本,C錯誤。 D.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顛倒、左右相反。所以要將顯微鏡視野中的右側細胞移到中央,應該向右移動裝片,這樣物像才會向左移動到視野中央。如果向左移動裝片,物像會向右移動,反而會使細胞離視野中央更遠,D錯誤。 故選B。3.A【分析】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簡要步驟:擦、 滴(清水)、撕 、展 、蓋、 染 、吸。其中,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使它的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這樣可以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詳解】A.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這是正確的蓋片方法,可以避免產生氣泡,保證觀察效果,A正確。B.將蓋玻片直接平放在載玻片上。這種方法沒有讓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液滴,容易導致氣泡的產生,影響觀察,B錯誤。C.將蓋玻片迅速蓋在載玻片上。這種方法同樣容易導致氣泡的產生,因為迅速蓋下時,蓋玻片和載玻片之間的液體可能來不及均勻分布,C錯誤。D.將蓋玻片的一側插進液滴后,再用力按下。這種方法雖然讓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了液滴,但可能會使被觀察的物體沒有完全覆蓋在蓋玻片下,同樣影響觀察,D錯誤。故選A。4.D【分析】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順序是:擦→滴(生理鹽水)→漱(涼開水、清水)→刮(用牙簽)→涂→蓋(蓋玻片)→染和吸(稀碘液和吸水紙)。【詳解】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用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放在實驗臺上備用;滴一滴生理鹽水在載玻片中央,目的是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原有形狀;用涼開水(或清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用消毒的牙簽在口腔側壁上輕輕刮幾下,取得口腔上皮細胞,再在把牙簽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均勻涂抹;蓋上蓋玻片,先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讓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然后輕輕蓋上,避免出現氣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直到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所以,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涼開水(或清水)、生理鹽水、稀碘液,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5.A【分析】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詳解】“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所以圖中操作正確的順序是:④滴水、③取料、②展平、①蓋上蓋玻片。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6.D【分析】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包括:擦、滴、撕、展、蓋、染、吸。【詳解】A.細胞結構不清晰,可能是視野暗或撕取的洋蔥表皮粘有果肉、或未用碘液進行染色,故A不符合題意。B.視野中無光斑,可能是物鏡未對準通光孔,造成無光無法成像,故B不符合題意。C.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這些黑色圓圈是氣泡,造成此現象可能的原因是蓋玻片蓋的不當,故C不符合題意。D.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不可能出現在反光鏡上,故D符合題意。故選D。7.A【分析】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為了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在載玻片上必須滴加與體液滲透壓相同的生理鹽水;因為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口腔上皮細胞如果放在清水中會吸水漲破。【詳解】生理鹽水的滲透壓與人體細胞內液的滲透壓相同,能防止細胞因為處于低滲環境而吸水過多發生脹破。因此,滴加生理鹽水是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避免細胞結構因滲透壓改變而受影響,從而確保細胞在顯微觀察時的穩定性。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8.B【分析】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記為:擦→滴→漱→刮→涂→蓋→染;染是指染色,把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直到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詳解】在制作臨時裝片時,滴加碘液應在蓋玻片一側的邊緣(位置①或③),而用吸水紙吸引則應在蓋玻片另一側的邊緣(位置③或①)。這樣可以利用毛細作用使染液均勻滲透到標本區。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9.B【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簡單記憶為:擦、滴、刮、抹、蓋、染。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取鏡安放、對光、放片、調焦、觀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詳解】A.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載玻片,污點移動就在裝片,不動就不在裝片;如果不在目鏡和裝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所以,視野中看到一污漬,移動裝片和轉動目鏡后污漬不動;該污漬最可能位于物鏡上,故A正確。B.視野中的口腔上皮細胞有重疊現象,說明刮取的碎屑在生理鹽水中沒有涂抹均勻,故B錯誤。C.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需要染色,目的是觀察細胞核,染色時把稀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直到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故C正確。D.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方法為:小光圈通過的光線少,視野暗,平面鏡只能反射光線不能改變光線強弱,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會使視野變暗;大光圈通過的光線多,視野亮,凹面鏡使光線匯聚,能提高視野的亮度,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會使視野變亮,所以通過目鏡看到的視野很暗,可能是反光鏡反射的光沒有對準通光孔,故D正確。故選B。10.B【分析】(1)顯微鏡的操作方法包括取拿和安放、對光、安放玻片、觀察、整理和存放。其中的觀察時要先目視物鏡將鏡筒降到最低,再注視目鏡緩慢提升鏡筒尋找物像。找到物像如果不太清晰,需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2)圖甲中的a為顯微鏡的反光鏡;圖乙中的①是在使用低倍物鏡觀察,②是在使用高倍物鏡觀察。【詳解】A.圖甲中的a為顯微鏡的反光鏡,能夠調節視野的亮暗程度,A正確。B.圖乙中的①是在使用低倍物鏡觀察,②是在使用高倍物鏡觀察,B錯誤。C.玻片移動的方向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所以圖丙,為使細胞移到視野中央,裝片應向右下方移,C正確。D.圖丁,視野中出現的黑色圓圈,可能是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出現的氣泡,D正確。故選B。11. 觀察 直接觀察 間接觀察【分析】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進行測量。【詳解】觀察是進行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環節。人們直接運用感覺器官的觀察,叫做直接觀察,借助儀器工具的觀察叫做間接觀察。【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知道觀察以及有些科學知識等。12. ②③④ ①⑤⑥⑦⑧【詳解】[1] 直接觀察是不用借助儀器,用肉眼觀察,因此屬于直接觀察的是:②用手摸病人的額頭,判斷發熱程度;③用眼觀看葉片的形狀和構造;④用耳朵辨別是哪種樂器發音。[2] 間接觀察是指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用照相機、攝像機等工具進行的觀察,因此屬于間接觀察的是:①用體溫計測量體溫;⑤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系;⑥用紅外線測溫儀快速測量旅客的體溫;⑦用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的長度;⑧用顯微鏡觀察細菌。13. 洋蔥細胞 氣泡 黑 蓋蓋玻片的方法錯誤(或蓋玻片速度太快)【分析】做洋蔥表皮細胞裝片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易產生氣泡,氣泡與細胞是有區別的。【詳解】洋蔥表皮細胞裝片在顯微鏡視野下觀察,氣泡是明亮的圓,個體較大,中央亮,邊緣黑,沒有細胞結構,而細胞則是略顯昏暗的,故圖a為洋蔥細胞,b為氣泡;當使用蓋玻片的時候,傾角把握不好或是蓋的時候速度過快,可能導致空氣進入標片中,形成氣泡。正確做法是,用鑷子夾住蓋玻片的一側,用另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蓋在實驗材料上,這樣可避免氣泡的產生。故答案為:細胞;氣泡;黑色;蓋蓋玻片時傾角把握不好或是蓋的時候速度過快;用鑷子夾住蓋玻片的一側,用另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蓋在實驗材料上。【點睛】本題考查在顯微鏡視野下如何區別氣泡和細胞,以及氣泡產生的原因和避免措施,學生應牢固掌握,并通過實際操作加以鞏固。14. 未展平 使用遮光器的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鏡) 蓋蓋玻片的方法不正確【分析】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要的概括為:擦、滴、撕、展、蓋、染、吸。【詳解】(1)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沒有展平,會造成細胞重疊,此時應該重新制作裝片。(2)遮光器和反光鏡可以調節視野的光線強弱,光線暗使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鏡。(3)蓋蓋玻片時,應該使該玻片的一側先接觸液滴,然后緩慢放下,這樣能夠防止產生氣泡。因此,視野中有氣泡產生說明蓋蓋玻片的方法不正確。15. ④③①② 清水 產生氣泡 A【詳解】(1)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取步驟是滴、放、蓋、染,由圖可知,①為蓋,②為染,③為放,④為滴,所以按照規范的實驗操作,以上步驟順序為④③①②,故填④③①②。(2)步驟④中,向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是清水,防止洋蔥表皮細胞失水萎縮,故填清水。(3)如果步驟①為蓋蓋玻片,操作不當,會導致產生氣泡,故填產生氣泡;步驟①為蓋蓋玻片,正確的操作方法是用鑷子夾取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使載玻片上的清水慢慢將蓋玻片下的空氣趕走,蓋玻片下不會產生氣泡,即操作A正確,故填A。16. ②④ ④①③② B ①②⑥【分析】(1)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取鏡安放、對光、放片、調焦、觀察、整理存放。(2)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載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解答即可。【詳解】(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有:擦、滴、刮、涂、蓋、染。“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刮”,用消毒牙簽在口腔上膛輕輕地刮幾下;“涂”,把帶有口腔上皮細胞的牙簽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生理鹽水滴中,涂抹均勻;“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所以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他漱口后,還需要用到的試劑有②生理鹽水和③碘液。(2)使用顯微鏡的正確順序:對光→放玻片標本→用眼觀察物鏡,下降鏡筒→用眼觀察目鏡上升鏡筒;所以正確的順序是④對光→①放置玻片標本→③下降鏡筒→②上升鏡筒觀察。(3)觀察到物像后再移動,光源的方向改變了,反射的光線沒有對準通光孔,結果視野會變暗看不到物像,應進行的操作是重新調節反光鏡進行對光。所以小科按照正確步驟看到了清晰的物像,他興奮地把顯微鏡挪動給同桌看,但同桌確看不清物像。如果要重新觀察到清晰的像,首先要做的是調節反光鏡角度,重新對光。故選B。(4)高倍顯微鏡的操作順序: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像,并將觀察目標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再換上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觀察的物像清晰。所以小科在觀察臨時裝片時,要將圖二中的甲圖視野換成乙圖視野,操作中涉及到的具體步驟有①低倍鏡換成高倍鏡、②向右上方移動玻片和⑥轉動細準焦螺旋,故選①②⑥。17.(1)目鏡(2)蓋蓋玻片(3)描述中只要涉及到放大鏡A、B、光盤和升降支架的上下移動即可,不可移動平面鏡(4)加凹面鏡(可以更換放大鏡AB、增加壓片夾、增加光圈等合理即可)【分析】圖甲中:放大鏡A相當于目鏡,放大鏡B相當于物鏡。圖乙中:①是目鏡,②是粗準焦螺旋,③是細準焦螺旋,④是物鏡,⑤是反光鏡。【詳解】(1)放大鏡A在簡易顯微鏡中起到了放大物像的作用,這與光學顯微鏡中的靠近觀察者眼睛的目鏡功能相同,因此放大鏡A相當于圖乙中的目鏡。(2)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使它的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這樣可以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一般來說,氣泡在顯微鏡的視野中呈現為具有較黑、較寬邊緣的圖像,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會變形、會移動。結合題圖可知,A裝片中出現了氣泡,觀察效果不好,可能是由于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導致。(3)在使用簡易顯微鏡觀察細胞時,為了獲得清晰的物像,需要調節放大鏡A、B之間的距離以及它們與標本之間的距離,這可以通過升降支架來實現。同時,也可以調節光盤的位置和角度,以改變光線的方向和強度,從而進一步改善觀察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平面鏡主要用于反射光線,不應隨意移動。(4)為了使簡易顯微鏡的“指標一”達到合格水平,需要對其進行改進。一種可能的改進建議是增加凹面鏡,以提高光線的會聚能力,從而增強觀察效果。此外,還可以考慮更換放大鏡A、B以提高放大倍數和清晰度,增加壓片夾以穩定標本,增加光圈以調節光線強度等。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