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事實與猜想》教案【核心概念】1.物質的結構與性質【學習內容與要求】1.1 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性與功能①觀察并描述物體的輕重、薄厚、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外部特征,能根據物體的外部特征對其進行簡單分類。【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1)了解觀察到的是事實,想到的是猜想。2.科學思維(1)能就具體情境,分辨出哪些是事實、哪些是猜想。3.探究實踐(1)通過練習,能針對事實,根據已有經驗,對一些簡單事物作出猜想。4.態度責任(1)愿意像科學家猜想恐龍滅絕原因那樣,有根據地進行猜想。【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指導學生區分事實與猜想。難點:有依據地進行猜想。【教學準備】學生:課本、活動手冊、筆等。教師:PPT、圖片、視頻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 【ppt:1-3】 引導語:烈日下,石頭為什么會發燙?黑猩猩不明白原因,但小朋友會去想,會去找原因。 播放陶行知先生的《手腦相長歌》,引出新單元教學《用大腦思考》。 引出課題:事實與猜想。 《手腦相長歌》內容完全貼合本單元的核心,用其作為課堂引入,既貼切又充滿趣味。交流 【ppt:4-13】 (一)分辨事實與猜想。 1.引導學生舉例說一說,什么是事實,什么是猜想? 2.出示“螞蟻排隊”圖片,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3.小結:觀察到的是事實,想到的是猜想。 教師列舉更多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引出:你觀察到什么事實?你會作出什么猜想?如: 5.小結:猜想不止一種。 【PPT:14-17】 (二) 有依據地作出猜想 1.出示一張圖片,提問:清晨,如果你看到地面濕了,會作出什么猜想?依據是什么? 2.出示圖片,提問:如果你聽到狗叫,會作出什么猜想?依據是什么? 3.小結:猜想要有依據,要通過敏銳地觀察,要依據已有的經驗,進行分析與推理,才能做出合理的猜想。 學生舉例。 預設:觀察到螞蟻排隊;想到了螞蟻在搬家等。 預設: 事實:有盞燈沒亮; 猜想:這盞燈沒開;燈壞了;…… 預設: 事實:菜葉上有洞; 猜想:被菜青蟲吃了…… 事實:小雞站不穩; 猜想:小雞腳受傷了;小雞剛孵化出來…… 事實:蜘蛛網有洞; 猜想:蚊蟲掙扎弄的;雨水打的;風吹的…… 事實:雪地上有腳印; 猜想:老鷹把兔子抓走了…… 預設:可能是有灑水車經過;可能是夜里下雨了。 預設:可能是有陌生人來了;可能是狗餓了。 實際教學中,教師可結合當地情況和學生實際,換學生更為熟悉的事例替代螞蟻排隊的現象。 用舉例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事實與猜想的不同,為后續模塊的學習奠定基礎。 針對一年學生識字少、愛看圖的特點,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來板書。比如:打印螞蟻排隊的圖片、繪制可能原因的卡通畫,配合學生的發言,分事實與猜想兩行對應貼出,最后配合講解,用配拼音的文字標注在成行的圖片組側面,表示哪些屬于事實、哪些屬于猜想。 可以用先講小故事的方法表明地面潮濕、狗吠的事實,然后引導學生猜想原因并說出依據,增進活動的生動性。 讓學生猜想要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不要急于讓學生作答,可停幾秒再讓學生發言。同時,不要做過多的啟發和指導,最多只能提醒學生仔細觀察。閱讀 【PPT:18-21】 恐龍滅絕的原因 1.出示恐龍化石圖片,引出:恐龍滅絕是事實,關于恐龍滅絕的原因,你了解科學家作出過哪些猜想? 2.播放《恐龍滅絕的原因說》視頻。 3.小結: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家依據已有的證據提出了非常多的證據,目前為止,隕石撞擊說和火山噴發說接受的人更多。 預設:火山爆發、隕石撞擊…… 恐龍是學生比較關注的動物。學生對恐龍滅絕的原因也比較好奇,他們或多或少都從媒體上了解到一些,因此,可以結合閱讀,讓知道的學生都來說一說恐龍滅絕原因的假說。作業 【PPT:22】 出示圖片,看圖說一說:森林里發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會這樣? 猜想:猴子在樹枝上跳過導致樹枝撕裂;樹干里有蟲;青蟲到樹上吃樹葉或結繭;一只鳥被老虎或其他貓科動物驚飛或被捉走…… 如果學生做不出猜想,可以對圖片進行分析逐步引導。教學評價 【ppt:23】 1. 教師評價以班級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師根據小組同學的課堂表現進行小組加星,例如:安靜傾聽、積極發言、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等。 自我評價:學習新課后,學生從“我會聽、我會做、我會說”幾個維度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具體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進行調整,主要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 科學課堂學習習慣。【板書】7.事實與猜想7 /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