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感官總動員》教案【核心概念】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學習內容與要求】5.5 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①識別人的眼、耳、鼻、舌、皮膚等器官,列舉這些器官的功能與保護方法。【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1)通過品嘗果蔬和觀察蠟燭活動,知道要想全面認識一個事物,需要動用多種感官。2.科學思維(1)通過分辨果蔬活動,能認識到綜合運用感官觀察的重要性。(2)通過觀察蠟燭活動,能用口述、畫圖等方式,全面、細致、有條理地描述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征。3.探究實踐(1)在辨別果蔬和觀察蠟燭活動中,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4.態度責任(1)對常見自然現象或生活現象表現出興趣,能如實記錄觀察到的信息。【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知道全面認識一種事物需要動用各種感官。難點:能同時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較為全面、細致、有條理地觀察和描述事物的特征。【教學準備】學生:課本等資料。教師:蘋果片、紅皮蘿卜片、梨片、蠟燭、圖片資料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聚焦 【ppt:2-3】 回顧:我們的感官可以獲取的信息。 提問:你吃過下面的果蔬嗎?吃起來是怎樣的? 預設:如耳朵聽聲音…… 預設:脆甜多汁。 學生基本都有吃過這三種果蔬,喚醒已有經驗。探索 【ppt:4-11】 (一)辨別果蔬。 1.提問:如果蒙住眼睛,捏住鼻子,你還能區分下面切片的果蔬嗎? 2.指導蒙眼睛品嘗三種果蔬的具體操作方法: (安全提示:未知的東西不能隨便聞或嘗!) 3.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品嘗結果,提問:兩次分別猜對了幾個?兩次品嘗結果為什么會不同? 4.結果分析:松開鼻子比捏鼻子更容易品嘗辨別出果蔬。 5.提問:關于器官的工作,你有什么新發現? 6.組織學生進行思考、討論:為什么有人喝藥時會捏住鼻子? (安全提示:小孩或需要特別關注的人群,捏鼻子喂藥容易導致藥物嗆入呼吸道,可能帶來風險,需慎用。) 【PPT:12-14】 (二)觀察蠟燭。 1.出示一根蠟燭,提問:這是什么?你認識它嗎? 它有什么本領? 2.引導學生說一說:你有認真觀察過它嗎?有什么特點? 3.提出觀察蠟燭特征的活動要求: 4.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提供語言的表達支架:我用 觀察,發現蠟燭有 的特點。 (學生在分享觀察到的特點時,教師邊聽邊進行板書。) 學生說說自己的猜測。 學生明確品嘗要求后,分組進行實驗,做好記錄。 預設:因為捏住鼻子聞不到氣味了…… 預設:吃東西時,舌頭和鼻子總是一起工作,嗅覺對味覺感受有增強作用。 預設:蠟燭;能燃燒,帶來光明。 學生明確觀察要求后分組活動,并做好記錄。 學生將觀察到的蠟燭特點進行分享、匯報,其他組認真傾聽并補充。 在捏鼻子時,一定要強調好要完全捏住鼻子,鼻腔中不能有空氣吸入,不然會影響實驗結果。 捏鼻子品嘗食物的體驗活動,一年級的學生應該很少生活經驗,因此這一活動給學生帶來的體驗感是比較強的,也通過這個活動,加深學生形成舌頭和鼻子總是一起工作的認知。 觀察蠟燭的活動目的在于:讓學生調動身體各種感覺器官,親身體驗動用多種感覺器官可以認識事物更多的特點。 一年級學生在表達方面還不夠成熟,提供語言的表達支架,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表達。拓展 【PPT:15-16】 (一)挑選西瓜。 1.提問:你知道怎么挑選出甘甜多汁的西瓜嗎? 2.出示資料,了解有經驗的人是如何挑選好甘甜多汁的西瓜。 【PPT:17-20】 中醫診病。 提問:你看過中醫嗎?中醫如何診斷病情? 出示資料,了解中醫診病的方法:中醫通過望、聞、問、切診斷病情。 3.提問:中醫診病用到了哪些感官? 學生大膽表達出自己了解的方法。 學習、了解挑選西瓜的經驗方法。 預設:把脈…… 學習、了解中醫診病的流程。 預設:望(眼睛)、聞(鼻子)、問(嘴巴)、切(手)……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挑選西瓜既熟悉又陌生。建議此環節先創設情境,讓學生來說說他們的經驗之談,然后一起學習,為了驗證學習成果,可以布置課后任務,和家長一起挑選一個瓜,品嘗后分享在班級群中。 生活中,對事物的觀察常常是通過多感官一起“工作”來實現的,如欣賞風景、品嘗美食、探查環境等。從多個角度觀察事物,可以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它。教學評價 【ppt:21】 1. 教師評價以班級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師根據小組同學的課堂表現進行小組加星,例如:安靜傾聽、積極發言、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等。 自我評價:學習新課后,學生從“我會聽、我會做、我會說”幾個維度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具體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進行調整,主要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 科學課堂學習習慣。7 /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