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質量監測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請在答題卡上將你認為正確的選項序號 對應涂黑。每小題 2 分,共 28 分。)1.某校舉行了一場以“男女生交往利與弊”為主題的辯論賽,下列觀點能為正方所用的是A.男女生只要正常的交往,就能相互學到對方的優秀品質 B.發現彼此性別優勢,相互取長補短,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C.男女生要學會自立自強,依靠自己,沒有必要與人交往 D.男女生交往會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導致同學關系更敏感2.非洲草原上有一種蝙蝠喜歡在野馬身上叮咬吸血,有的野馬因此被折磨致死。動物學家研究發現,蝙 蝠所吸的血量非常少,野馬的死因并非蝙蝠的叮咬,而是被叮咬后的暴怒與狂奔。這告訴我們①外部環境是影響情緒的最主要因素②情緒是短暫、不穩定的、難以控制的③不要因一些微小的事情而大動肝火④暴怒不能解決問題,要學會調節情緒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即將參加中考的昊昊對自己說:“不要緊張,我是最棒的!”這反映出調節情緒的方法是A. 自我暗示 B.注意轉移 C.合理宣泄 D.放松訓練4. 習總書記說,年輕充滿朝氣,青春孕育希望。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斗姿態 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這昭示青年要A.獨立思考,特立獨行 B.青春煥發,自信自強C.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D.積極進取,漠視挫折5.牡丹江市殘疾人運動員劉玉,患有先天性腦癱,但她堅持不懈、刻苦訓練,最終在杭州第四屆亞洲殘疾 人運動會上奪冠,并打破記錄。她的經歷告訴我們A.只要經歷挫折就能成功B. 自尊的人就得事事爭先,力爭上游C. 自信能激發潛能與活力D. 自強要靠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堅持6.成都地鐵 6 號線紅色主題車廂火爆“出圈”。列車的廣告位上貼滿了手繪的烈士英雄海報,展示了雷鋒 等英雄形象及其人生故事。讓普通地鐵變身為移動的紅色展覽館,讓乘客出行變成穿越時空的“紅色 之旅”。此舉意在①守護道德模范,創造革命文化 ②提高思想境界,弘揚人文精神③助力公德建設,凝聚價值共識 ④傳承傳統美德,爭當民族英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中華民族始終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斷創造自己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這反映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是A.創新性 B.包容性 C.統一性 D.連續性8.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許多生態智慧,這些質樸睿智的自然觀,為建設美麗中國開啟了智慧之門。下面 選項中蘊含生態智慧的有①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②止于至善,行己有恥③萬物并育,生生不息 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 年 10 月 17 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時指出,要弘揚好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這 一要求是基于中華傳統美德①主要體現了中華民族開放、博大的胸懷②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唯一途徑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④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0.《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條: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 害他人的名譽權。這一條規定主要保護了公民的A.智力成果 B.財產安全 C.交易便利 D.人格尊嚴11.我國法律對下圖中的場景都有相應的規定。這主要說明了法律A.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 B.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C.調解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 D.設定了個人權利的界限12.李某在網絡游戲中以“贈送游戲皮膚”、“低價購買賬號”等名義,對未成年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先后騙取 5 名未成年人的錢財共計 6 萬余元。關于此案的判決書的內容解讀正確的是判決書(摘選) 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實施電信網絡詐騙,依法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 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①李某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較輕微 ②有期徒刑和罰金均屬于刑罰中的主刑③李某的行為違反了刑事法律規范④李某的行為屬于犯罪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3.小華與小布均系某中學在校學生。二人曾在球場打球時產生矛盾,小布以小華曾經欺負過他為由,對 小華進行毆打。案發后,公安局給予小布行政拘留七日,并處罰款三百元的行政處罰。糾紛發生后, 雙方就醫療等賠償費用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小布家未進行任何賠償。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小華 請求父親到縣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案例啟示我們①要關愛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②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③當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時,我們有權請求法律保護④未成年人沒有辦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馬某和孫某通過網絡收購、發布招聘信息等方式獲取了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兩人以每條 1 元左右的價格向徐某某非法出售,獲利 28 萬余元。當地法院以詐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等罪名,對徐某某等 3 人分別判處 3 年至 5 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相應罰金。這一案例警示我們①違法行為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②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尊嚴③要嚴于律己,不在網上發表任何言論④網上的違法行為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32 分)15.為讓同學們懂得“行己有恥”、“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做到青春有格,“止于至善” ,七年級 (1)班準備開 展主題探究活動,現請你參加。【活動形式】 —————【描述青春】在青春的詞典里,很多詞語都有特別的意義。做到青春有格,必須要有底線意識, 有些學生不能明辨是非,沒有知恥之心。【青春有格】在總結座談會上,老師指出“行己有恥”能讓我們的青春有格。知廉恥,懂榮辱要從 現在做起。(1)請你圍繞本次活動主題,設計兩種活動形式。(4 分)(2)請寫出我們身邊兩種“不知羞恥”的行為。(4 分)(3)請你談談如何做到“行己有恥” (6 分)16. 甲骨文是商朝留下的寶貴遺產,古人以細致的觀察和驚人的想象將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轉化成字 符,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數千年來,漢字的形態、意蘊不斷豐富發展。(4)根據知識卡片,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哪些特性 (4 分)“勤”的本義是辛苦地勞動。早期先民工具簡陋,生產力水平低下,用農具在黏土地上勞作,需要用 很大的力氣,付出辛勤勞動。能夠承擔這種辛勤勞動的品質被稱為“勤”。“勤”字的演變(5)請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說說你從中獲得的感悟。(4 分)17.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科目的劉老師,以本年級 540 名學生為對象展開了問卷調查,以下是部分調查數據, 假設你是劉老師的學生,如果有人將你的照片修圖丑化,在微信朋友圈里轉發造成了不良影響,你會能忍就忍,自認倒霉 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 之身 請家長或老師幫助解決,必要時報 警9.8% 67.6% 22.6%(6)請你談一談這個調查數據說明了什么問題 (2 分)(7)有人說:“小惡到大惡再到罪惡,其實只是一步之遙。”為了避免從小惡到罪惡,請你提出合理化 的建議。(8 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28 分。1-5 BDABD 6-10 CABCD 11-14 BDBA 二、非選擇題:共 32 分。15.(1)①主題班會; ②演講比賽; ③手抄報展覽; ④辯論賽。(每點 2 分,共 4 分,任答 2 點即可)(2)①考試作弊; ②抄襲作業; ③校園欺凌; ④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每點 2 分,共 4 分,任答 2 點即可) (3)① 要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 ② 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法律 的事情堅決不做;③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每點 2 分,共 6 分)16.(4)連續性、創新性。(每點 2 分,共 4 分)(5)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③ 我們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④ 要在生活中踐行勤勞的美德,努力奮斗。(每 點 2 分,共 4 分,任答 2 點即可)17.(6)大部分學生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會選擇以牙還牙,只有少數學生能正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 權益,說明部分學生法治意識淡薄,缺乏正確的維權觀念。( 2 分)(7)① 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明辨善惡美丑; ② 增強法治意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 ③ 從小事做起,嚴 格要求自己,杜絕不良行為; ④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因沖動而犯錯; ⑤ 當出現不良行為時,要及 時改正,避免發展成違法犯罪; ⑥ 自覺抵制不良誘惑,遠離不良環境; ⑦ 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活動,培 養高尚的道德情操;⑧主動學習法律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每點 2 分,共 8 分,任答 4 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