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時 社會責任我擔當教學 分析 《社會責任我擔當》所依據的課程標準內容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具體對應的課程標準內容是“感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本課時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對責任的理解,二是如何承擔責任。教學 目標 1.通過“生活觀察”“探究與分享”等活動,能夠了解責任的內涵和具體要求。 2.通過“探究與分享”“閱讀感悟”等活動,知道如何做到對自己、對他人以及對國家和社會負責,能夠做到我盡責,我無悔,增強責任意識。重點 難點 重點:承擔責任的要求。 難點:“我盡責,我無悔”。教法 學法 以體驗式、案例式、啟發式教學為主,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故事設置問題進行探究。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導 與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方式一:故事導入 展示遇到困難或發生災難時“逆行者”勇往直前的材料。 思考:是什么驅使他們“逆行”而上,誓死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國家的安全穩定 由此引出責任這一主題,導入新課。 方式二:視頻導入 播放視頻《樊錦詩的一生》。 思考:從青絲到白發,是什么驅使樊錦詩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敦煌 是對保護國家文化遺產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由此導入新課。 教師隨筆二、問題導學 基本要求:閱讀教材,思考下列問題,并在教材上畫出問題要點。 1.責任的含義、表現及要求。 2.對自己負責的意義和要求。 3.對他人負責的要求和意義。 4.我們如何做到對國家和社會負責 5.如何做到“我盡責,我無悔” 三、探究平臺 1.展示教材第75頁的生活觀察。 思考:請你在下列情境中列舉出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點撥:在家里,孝敬父母,多做家務;在學校,遵守校規,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在社會,誠實守信、遵紀守法,關注社會發展等。 知識總結:責任的含義、表現及要求。 (1)含義:責任是一個人分內應該做的事情。 (2)表現:積極履行對他人的承諾,認真完成社會實踐任務,遵守道德和法律等。 (3)要求: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應明確自己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做負責任的人,既要對自己和他人負責,更要對社會和國家負責。 2.展示教材第76頁的探究與分享。 思考:談談承擔責任對于個人成長的作用。 點撥:對自己負責,有助于充分挖掘和發揮自己的潛能,更好地承擔起對他人、社會和國家的責任。導 與 學 過 程 3.展示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有關漫畫。 思考:作為學生,應如何對自己負責 點撥:作為學生,首先要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長負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規劃時間、認真完成作業,都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 知識總結:對自己負責的意義和要求。 (1)意義:對自己負責,有助于充分挖掘和發揮自己的潛能,更好地承擔起對他人、社會和國家的責任。 (2)要求:作為學生,首先要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長負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規劃時間、認真完成作業,都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 4.展示教材第77頁的探究與分享。 思考:有人說:“世間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結合上述情境,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點撥:每個人在受惠于他人的同時,要履行好對他人應盡的責任。 知識總結:對他人負責的要求和意義。 (1)要求:我們要平等、真誠對待他人,公正處事,同時要心懷感恩、善待他人,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盡己所能為他人排憂解難。 (2)意義:只有人人具有責任心,努力做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才能增進友誼和團結,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社會生活。 5.展示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少年的寄語。 思考: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對我們承擔責任有什么啟示 點撥:要對國家和社會負責。 知識總結:我們如何做到對國家和社會負責 國家發展、社會進步離不開每個人的擔當和奉獻。我們要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關心國家大事,將個人成長進步與國家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 6.播放視頻《我本是高山》。 思考:“最美教師”張桂梅獻身山區教育,付出了什么代價 獲得了什么回報 結合張桂梅的事跡談談怎樣做到“我盡責,我無悔”。 點撥:(1)代價:付出了時間、精力和金錢,受到了質疑和責備等。 (2)回報:精神方面的回報,如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贊許。 (3)要甘于奉獻,勇于承擔應盡的責任,不抱怨、不懈怠,不計個人得失,全身心地投入。這樣,我們就可以自豪地說:我盡責,我無悔。 教師隨筆要點 梳理 社會責任我擔當課堂 練習教學 反思 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學生對責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本課時選擇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以及張桂梅等榜樣故事,使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