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時 文明有禮教學 分析 《文明有禮》所依據的課程標準內容是“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具體對應的課程標準內容是“遵守基本的社交禮儀,理性維護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會成員”。本課時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文明有禮的內涵,二是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禮,三是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教學 目標 1.通過“生活觀察”“探究與分享”等活動,能夠正確認識文明有禮的內涵,懂得文明有禮的意義。 2.通過“探究與分享”“閱讀感悟”等活動,知道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培育道德修養。重點 難點 重點:做文明有禮的人。 難點:文明有禮的意義。教法 學法 以體驗式、案例式、啟發式教學為主,結合社會熱點設置問題進行探究。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導 與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方式一:說文解字導入 展示“禮”的繁體字——“禮”字的組成。(見課件) 通過說文解字,向同學們展示“禮”字的內涵,引導同學們思考交流,由此導入新課。 方式二:視頻導入 播放視頻《六尺巷》的故事。(見課件) 思考:《六尺巷》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點撥:《六尺巷》的故事啟示我們要學會文明有禮。教師由此導入新課。 教師隨筆二、問題導學 基本要求:閱讀教材,思考下列問題,并在教材上畫出問題要點。 1.什么是文明有禮 2.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禮 3.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 三、探究平臺 1.展示教材第34頁的生活觀察。(見課件) 思考:在社會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文明有禮的場景 你有什么感受 點撥:(1)禮讓行人、助人為樂、講公德等。 (2)文明有禮讓社會更加和諧美好,人們會感覺到幸福和愉悅。 2.展示名言“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見課件) 思考:結合以上名言,談談什么是文明有禮。 點撥:文明有禮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直接體現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也事關社會風尚、國家形象。 3.展示“問路”“小兵應聘”兩個情境。(見課件) 思考:結合這兩個情境,談談文明有禮對個人有什么意義。 點撥:文明有禮直接體現一個人的基本素質,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導 與 學 過 程 4.展示教材第35頁的探究與分享。(見課件) 思考:結合上述同學的看法,談談文明有禮對社區建設的意義。 點撥:文明有禮能促進社區里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減少矛盾沖突,維護良好秩序,提升社區里人們的安全感和尊嚴感,有利于社區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氛圍。 5.展示教材第36頁的探究與分享。(見課件) 思考:閱讀上述材料,談談你的感受。 點撥:文明有禮塑造良好國家形象。 知識總結: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禮 (重要性) (1)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2)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3)文明有禮塑造良好國家形象。 6.展示教材第37頁“相關鏈接”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進行禮儀教育的講話。(見課件) 思考: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有什么啟示 點撥:(1)通過各種文明有禮活動,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塑造良好國家形象。 (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增強文明有禮意識,知禮儀、有禮貌、講文明,營造良好社會風尚。 7.展示日常學習生活中需要文明有禮的場景。(見課件) 思考:以上情境啟示我們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 點撥:做文明有禮的人,要言談文明,舉止端莊。 8.展示中華文化寶庫中表示謙虛、恭敬的禮貌用語。(見課件) 9.展示小學生對司機文明有禮的故事。(見課件) 思考:小男孩的行為對我們做文明有禮的人有什么啟示 點撥:做文明有禮的人,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做一個學禮、明禮、守禮的人,為創建和諧美好的社會貢獻力量。 知識總結:如何做文明有禮的人 (1)做文明有禮的人,要言談文明,舉止端莊。 (2)做文明有禮的人,要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 教師隨筆要點 梳理 文明有禮課堂 練習 見同步課件中對應的課堂練習教學 反思 本課時教學在充分研讀教材的基礎上,有效利用了教材中的素材,特別是結合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禮儀的講話,設置了深入淺出的研究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成功突破了本課時的重難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