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營造清朗空間教學 分析 《營造清朗空間》所依據的課程標準內容是“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具體對應的課程標準內容是“做文明的社會成員”“辨別媒體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網絡環境中如何保護未成年人隱私等合法權益”。本課時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如何正確看待網絡,二是怎樣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教學 目標 1.通過“生活觀察”“探究與分享”等活動,能夠全面認識網絡的作用,正確看待網絡。 2.通過“探究與分享”“相關鏈接”等活動,掌握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的途徑,培育健全人格,增強法治觀念與責任意識。重點 難點 重點:如何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難點:提升媒介素養。教法 學法 以體驗式、案例式、啟發式教學為主,結合社會熱點設置問題進行探究。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導 與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方式一:視頻導入 播放視頻《營造清朗空間》。(見課件) 思考:這個視頻對于我們參與網絡生活有什么啟示 點撥:我們要努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由此引入本課主題,導入新課。 方式二: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網絡的知識,認識到網絡通過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促進人際交往、推動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等改變著我們的世界。 思考:網絡帶來的只有這些積極作用嗎 網絡還會帶來哪些弊端 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網絡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營造清朗空間》,導入新課。 教師隨筆二、問題導學 基本要求:閱讀教材,思考下列問題,并在教材上畫出問題要點。 1.如何正確看待網絡 2.怎樣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三、探究平臺 1.展示教材第19頁的生活觀察。(見課件) 思考:(1)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觀點 (2)我們應該如何利用網絡 點撥:(1)奶奶和爸爸的觀點都是片面的。奶奶只看到了互聯網的負面影響,爸爸只看到了互聯網帶來的益處。他們都沒有正確全面地看待網絡。 (2)我們要學會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提升媒介素養,積極利用網絡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 知識總結:如何正確看待網絡 網絡極大地改變了社會,我們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全面認識網絡,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會問題。 2.展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見課件) 思考:(1)實施該條例的原因是什么 (2)這對青少年有何啟示 點撥:(1)青少年的媒介素養相對偏低,對網絡信息缺乏選擇、理解、質疑、評估等能力。(2)要提升媒介素養。導 與 學 過 程 3.展示教材第19頁的相關鏈接。(見課件) 4.展示教材第20頁的探究與分享。(見課件) 思考:你有沒有遇到過上面的問題 你還遇到過哪些類似的困擾 點撥:(1)略。 (2)在我們生活中,還可能會遇到因沉迷于網絡忘記與朋友交流、忘記吃飯、影響休息等困擾。 5.展示小華迷戀上手機的故事。(見課件) 思考:小華的故事啟示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網絡 點撥:學會選擇網絡信息。 6.展示網絡上的不良信息有關圖片。(見課件) 思考:自覺抵制不良信息,我們還應該怎樣做 點撥:我們要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學會分析判斷網絡信息,讓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思考:如何辨別網絡謠言 點撥:注意信息出處;關注官方信息;對信息進行多方驗證;辨識信息內容;向他人求助;等等。 7.展示因在網上有不當言論而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案例。(見課件) 思考:這個案例啟示我們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點撥: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 8.展示教材第22頁的探究與分享。(見課件) 思考: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網絡公益行動 談談你的感受。 點撥:(1)行動:網上捐款、螞蟻森林、網絡慈善拍賣等。 (2)感受:這些網絡公益行動,傳播了網絡正能量,讓網絡成為匯聚民智、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的重要渠道;共同培育了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營造了清朗的網絡空間,高揚了主旋律。 知識總結:怎樣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1)學會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提升媒介素養,積極利用網絡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2)學會選擇網絡信息,學會“信息節食”。(3)自覺抵制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5)傳播網絡正能量。 教師隨筆要點 梳理 營造清朗空間課堂 練習 見同步課件中對應的課堂練習教學 反思 本課時引導學生認識網絡的兩面性,讓學生學會如何健康、安全、有效地使用網絡,緊密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參與度。注意合理控制學生的討論時間,避免有的內容用時過長,影響了學生對其他知識點的深入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