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部編版)八年級上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1.1 認識社會生活新教材解讀七年級的《道法》主要是圍繞著自己來講解,要做一個身心健康、有夢想的人;到了八年級重點就是圍繞著社會來講解,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頂天立地的人。你看八上的4個單元:就是從融入社會講到適應社會,最后是奉獻社會、奉獻國家。這是整本書關鍵的邏輯線索,對應的就是書本四個單元。走進社會,對應的就是第一單元;怎么才能適應社會?就要遵守社會規則,對應的就是第二單元;怎么才能奉獻社會呢?就要承擔社會責任,對應的就是第三單元;怎么才能奉獻國家呢?就要維護國家利益,對應的就是第四單元。整本書就是按照這樣的邏輯線索,一點一點推進,告訴我們怎樣做一個頂天立地的棟梁之才。前三個單元都帶有社會這個主題,第四單元上升為國家。所以本冊書講青少年如何走向社會,從書皮的設計上可以窺探,兩位小朋友在校外擔當志愿者,這就是走進了社會生活。整本書關系把握住之后,再來具體展開每個單元的細節分析。探究新知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核心主線: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感受社會生活,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道德修養:知道個人的成長與進步離不開社會生活,并在社會生活中養成親社會行為,做一個有道德的合格社會成員。3.法治觀念:在參與社會活動中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義務相統一的理念,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4.健全人格:認識社會生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社會變化,初步培養公共意識,培養適應社會參與社會能力,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做準備。5.責任意識:樹立主人翁意識,初步養成關心集體,融入社會,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社區服務活動,培養責任感,為社會進步做貢獻。新知導入不平凡2024年2024年4月25日神州十八號飛船發射成功!2024年6月12日以來,廣西遭遇持續強降雨侵襲,經濟損失嚴重。2024年7月15日—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勝利召開。2024年7月26日—8月11日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法國巴黎舉辦。我們每個人與社會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們需要了解、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大事。我們與社會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1.1 認識社會社會。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異彩紛呈、絢麗多姿。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的增強,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和交往范圍不斷擴大。那么,社會生活有什么特點?個人與社會之間具有什么關系?新知導入自學導航:1.社會生活的表現;2.社會生活的特點;3.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對青少年有哪些要求?探究新知活動一:【走進社會】八年級(1)班的同學們,對多彩的社會生活充滿了憧憬。老師決定利用實踐課,帶同學們了解社會。環節一:下面是同學們分組拍攝的三組照片,請你參與思考問題:問題:請你分析,每組圖片是否屬于社會生活,并總結社會生活的表現。探究新知第一組√探究新知√第二組探究新知√第三組探究新知(1)走進農村,我們看到農民在田間辛勤勞動;(2)來到工廠,我們看到工人在有條不紊地工作;(3)步入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4)參觀博物館,豐富的展品令人震撼;(5)觀看升旗儀式,我們感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動的社會生活畫卷在我們面前展開。1.社會生活的表現生活觀察生活觀察(1)結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經驗,說說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了解社會生活。(2)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參考答案】(1)日常觀察,社會調查活動,社會服務活動,看電視等方式和途徑了解社會生活。(2)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幸福;社會飛速發展、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科技不斷進步、經濟發展充滿活力;國家富強不開人民的艱苦奮斗;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生活觀察生活觀察核心解讀**:本課以“生活觀察”為框架,通過四個時間點(清晨至夜晚)的情境,勾勒出個體參與社會的完整脈絡。情境三(敬老院助老)和四(電影討論)補充了前兩個情境(公園晨練、市場買菜),形成“全齡段社會參與”主題:從兒童(小志)到老人,覆蓋公共空間(公園、菜市場)、社區服務(敬老院)、文化教育(電影)等維度。后續總結(農村、工廠、商場等)則系統化“了解社會的方式”,強調觀察與實踐的結合。探究拓展明確列出方式(農村勞動、工廠工作、商場購物、博物館參觀、升旗儀式),并隱含于情境中。我將其合并為5類核心路徑:1.參與社區服務(如敬老院助老):通過志愿服務(教手機)直接接觸弱勢群體,培養同理心。2.體驗經濟生產(如買菜、農村/工廠):情境二的“合作社”和總結的“田間勞動”,強調本地化經濟(了解供應鏈與可持續發展)。3.文化場所學習(如博物館、電影):情境四的電影討論和總結的“展品震撼”,突出歷史與藝術的教化作用。4.公共儀式參與(如升旗儀式):總結中“自豪感”體現國家認同,類似公園晨練的集體健康活動。5.日常對話觀察(如家庭交流):所有情境均通過對話(小志與家人)傳遞社會知識,證明“微時刻”的教育價值。-深層意義與意圖:這些方式共同構成“全感官社會學習”——視覺(商場商品)、聽覺(電影對話)、觸覺(教手機)。在2025年信息爆炸時代,用戶可能倡導“慢觀察”以對抗碎片化認知(如社交媒體淺層信息)。結合“變革”主題,路徑需與時俱進:例如,增加“數字平臺”(如線上博物館)以補充實體體驗。實際建議:可設計“社會探索清單”(如每周嘗試一種方式),并注意可及性——城鄉差異可能限制工廠/農村訪問,建議虛擬替代(VR參觀)。了解社會的方式:多元化路徑探究拓展(教材情境與生活經驗,結合2025年時代背景與社會趨勢的深度解讀)1歸屬感與公共認同:從“旁觀者”到“共建者”的蛻變,,具體體驗:社區聯結的溫暖(情境一、三):公園晨練時,新增健身器材的便利性讓人感受到政府對民生的關注(如2025年“健康中國”社區設施覆蓋率超90%),產生“被重視”的滿足感;敬老院教老人用手機時,奶奶的“孩子”稱呼與笨拙操作中的笑容,喚醒對老齡化社會的責任感(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8%),體會到“被需要”的價值。2.集體記憶的共鳴(情境四):觀看抗美援朝電影后,與父輩討論歷史的熱血澎湃,強化“保家衛國”的集體榮譽感,呼應2025年“愛國主義教育法”對青少年精神塑造的要求。-深層意義:身份重構:從個人生活的小圈子走向公共空間(公園、菜市場),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網絡的節點,而非孤立個體。政策感知:通過健身器材、合作社等細節,直觀理解國家戰略(如鄉村振興、智慧助老)如何落地為“身邊的變化”。** 勞動價值的重新發現:從“消費”到“創造”的覺醒具體體驗:1.對生產鏈的敬畏(情境二、總結):菜市場中“合作社自種西紅柿”的對話,揭示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艱辛(2025年農業勞動力平均年齡52歲),顛覆“食物理所當然存在”的認知;(參觀工廠時,流水線上工人的精準操作,讓人反思工業化效率背后的個體付出。)2對勞動者的共情:農村田間的汗水、商場導購員的耐心,使人意識到每個職業的不可替代性,消解“職業鄙視鏈”偏見。深層意義:消費倫理升華:從追求“低價便捷”轉向支持本地經濟(如購買合作社產品),踐行可持續消費(全球食品短鏈化運動興起)。勞動尊嚴認知:農歷六月初三臨近“夏至”農忙節氣,更深刻體會“粒粒皆辛苦”的千年訓誡在當代的意義。**爺爺對晨練的堅持與小志對健身器材的驚喜,體現傳統習慣與現代治理的融合;農村的質樸與商場的繁華對比,理解城鄉發展差異背后的歷史邏輯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感受?探究新知總結:感受的價值——在參與中重塑自我與社會社會生活的參與是一面鏡子,既映照出時代的進步(健身器材、智能助老),也暴露出發展的痛點(城鄉差距、數據隱私)。這些感受最終指向兩個維度:1. 向內自省:通過多元體驗,構建個人價值觀(如尊重勞動、包容差異),完成從“學生”到“公民”的身份進化;2. 向外行動:將震撼、溫暖甚至不滿,轉化為改進社區的具體實踐(如發起“器材維護日”、推廣合作社模式)。愿每一次社會參與,都成為照亮你與前路的微光探究拓展我們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和感受是什么?方式:我們了解社會生活的方式和途徑是多種多樣:日常觀察;社會調查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媒介(廣播、電視、網絡等),如閱讀報刊;收看電視;收聽廣播;上網查詢等。去旅游參觀展覽關心國家大事觀看成都大運會參加勞動探究拓展參與社會生活有哪些感受?感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幸福;社會飛速發展、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科技不斷進步、經濟發展充滿活力;國家富強不開人民的艱苦奮斗;幫助他人,快樂自己。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看電影追劇、看小說上課外班結識新的老師朋友去旅游參觀展覽關心國家大事去書店看書參加勞動探究新知我們參與社會生活的方式和感受是什么?①方式:我們了解社會生活的方式和途徑是多種多樣:日常觀察;社會調查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媒介(廣播、電視、網絡等),如閱讀報刊;收看電視;收聽廣播;上網查詢等。②感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幸福;社會飛速發展、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科技不斷進步、經濟發展充滿活力;國家富強不開人民的艱苦奮斗;幫助他人,快樂自己。我學校社會國家世界相關鏈接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從事著各種活動。例如,人們從事物質生產活動,滿足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需求;從事社會政治活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推動國家民主法治建設;從事精神生產活動,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些活動既有不同的功能,又密切聯系在一起,共同構成了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相關鏈接解析:社會生活的“三元一體”功能性框架(1)**物質生產活動——社會生存根基**“滿足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需求”**深層內涵**:① **基礎性**:2025年全球供應鏈重組背景下,“本地化生產”成趨勢(如情境二的“合作社種菜”);② **技術變革**:AI農業工廠普及,但傳統勞動價值仍需被尊重(呼應田間農民的“辛勤”)。(2)**社會政治活動——民主法治引擎**“管理國家事務,推動民主法治建設” -**時代映射**:① **數字化參與**:2025年“智慧政務”覆蓋率95%,青少年可通過App參與立法征求意見(如環保法案);② **基層實踐**:社區議事會成為八年級社會實踐新場景(鏈接敬老院志愿活動)。(3)**精神生產活動——文明靈魂塑造**“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創新延展**:**傳統文化復興**:乙巳蛇年推動非遺進校園(如端午龍舟VR體驗);相關鏈接探究新知2.社會生活有什么特點?(1)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①在社會生活中,物質產品和精神食糧種類繁多,為人們提供了多樣化選擇;(物質和精神產品)②人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在崗位上發揮著各自的作用;(職業分工)③人們的交往方式越來越豐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社會關系)我們的社會生活充滿活力,令人期待。探究分享探究拓展階段 代表形態 技術突破點 社會影響古代 烽火/飛鴿/信件 符號化信息載體 跨地域有限連接近代 電報/電話 電磁波應用 實時通信雛形當代 智能手機 數字網絡整合 全球即時互聯生態通信方式的變化關鍵轉折**:從**物理傳輸**(狼煙、鴿子)到**能量傳輸**(電信號)再到**虛擬共享**(數據包),本質是**時空壓縮革命**(2)交通工具維度**名句解碼** `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古代30日行程 → 高鐵3小時達成,**速度提升240倍 `蜀道難`的消解:盤山險道 → 隧道橋梁技術 → **地理阻隔的消除**探究拓展探究拓展生活領域 變遷典型現象 核心說明維度飲食文化 時令食材→全天候供應鏈 全球化資源配置能力醫療健康 巫醫→AI診斷 科學理性取代經驗主義教育模式 私塾→慕課平臺 知識民主化進程生活領域的變化探究新知2.社會生活有什么特點?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2)社會生活是不斷變化發展的。①生產工具的變革、②科學技術的進步、③思想觀念的更新,使我們的社會生活日新月異。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精神面貌昂揚向上,祖國日益繁榮昌盛。**認知革命三階段**① 農耕文明的經驗傳承 → ② 工業文明的專業分化 → ③ 數字文明的跨界融通通信工具:固定電話→智能手機→腦波交互設備社交模式:單位聯誼→社交媒體→元宇宙全息社交探究分享今天的中國,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在規劃建設有品質、有溫度、配套設施完備的公共空間。生活中,舒適方便、老幼皆宜的公園、綠地以及公共健身設施等隨處可見,每個公共空間都反映出當地的生活和文化特色。居民在公園健身休閑●在社會生活中,我們為什么要共同建設和維護好公共空間?探究分享在社會生活中,我們為什么要共同建設和維護好公共空間?①社會生活具有公共性。②社會生活是在公共空間展開的。③在社會生活中,社會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社會秩序由大家共同維護,社會發展由大家共同推動。2.社會生活有什么特點?(3)社會生活具有公共性。探究拓展維度 傳統功能 2025年進化 案例--- --- --- ---社會凝聚 鄰里交流 跨代際數字反哺空間 上海「數字鴻溝橋」公園文化傳承 地方符號展示 沉浸式文化元宇宙入口 杭州運河AR皮影劇場生態治理 綠化覆蓋率 生物多樣性AI監測節點 成都智慧濕地系統健康促進 基礎健身設施 腦波壓力檢測休憩亭 深圳前海減壓公園公共空間的四重價值探究歸納2.社會生活有什么特點?(1)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2)社會生活是不斷變化發展的;(3)社會生活具有公共性。探究新知①面對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青少年要熱愛生活,積極融入社會,②將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緊密結合起來,共創共享美好生活。3.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對青少年有哪些要求?知識歸納1.社會生活的特點 ①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②社會生活是不斷變化發展的。③社會生活具有公共性。 2.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物質產品和精神食糧種類繁多,為人們提供了多樣化選擇。②人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在崗位上發揮著各自的作用。③人們的交往方式越來越豐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3.社會生活不斷變化發展的原因和表現 原因:①生產工具的變革。②科學技術的進步。③思想觀念的更表現:①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②精神面貌昂揚向上。③祖國日益繁榮昌盛。4.為什么說社會生活具有公共性 (1)公共生活是在公共空間展開的。(2)表現:①社會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②社會秩序由大家共同維護。③社會發展由大家共同推動。5.面對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 我們青少年該如何做 ①熱愛生活,積極融入社會。②將個人發展 與社會進步緊密結合起來,共創共享美好生活。知識拓展知識拓展課堂小結1.社會生活的表現2.社會生活的特點3.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對青少年有哪些要求?認識社會生活(1)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2)社會生活是不斷變化發展的;(3)社會生活具有公共性。課堂練習1.江山如此多嬌,生活如此多彩。下列屬于社會生活中美好場景的有( )①秋天到了,農民在田間忙著收割莊稼②工人師傅們在車間忙碌地工作著③同學們在教室里認真上課④在學校附近,有些商店在銷售“三無”產品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答案:D分析① 秋天到了,農民在田間忙著收割莊稼**:這代表農業勞動場景。屬于美好場景,因為它體現了自然與人類勞動的和諧(如豐收的喜悅、勤勞致富的價值觀)。在社會語境中,農業是基礎產業,此選項弘揚尊重勞動、感恩自然的正能量。② 工人師傅們在車間忙碌地工作著**:這代表工業勞動場景。屬于美好場景,因為它強調團隊協作、生產貢獻(如制造業對國家發展的支撐)。在現代社會,工人勞動被視為進步象征,此選項鼓勵職業自豪感與社會責任感。③ 同學們在教室里認真上課**:這代表教育學習場景。屬于美好場景,因為它突出知識追求與成長動力(如教育促進個人和社會發展)。學習環境是社會文明的縮影,此選項傳遞勤奮進取的積極信號。*④ 在學校附近,有些商店在銷售“三無”產品**:這代表商業違規場景。**不屬于美好場景**,因為它涉及負面行為(如假冒偽劣產品危害學生健康、破壞市場誠信)。選項設計意圖清晰:作為對比項,突出“美好”的反面,教導學生識別社會問題。課堂練習2.(2025八年級上)在我國社會生活中有許多規定,如“嚴禁考試作弊”“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上車”等等。每位公民都必須遵守這些規定,因為( )A.人們都不能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B.良好的秩序會限制人們的自由C.社會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D.我國的法律不夠完備答案:C課堂練習3.“行走的思政課”可以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以下是某班“行走的思政課”活動路線圖,根據路線內容推測,該活動主題應該是( )☆路線一:體驗科技魅力——參觀湖北省科技館☆路線二:領略湖北之美——游覽長江三峽景色☆路線三:探尋荊楚萬象——走進湖北省博物館A. 走進社會生活,促進全面發展B. 感悟文化魅力,傳承中華文化C. 關注社會發展,感受世界巨變D. 宣傳環保理念,增強環保意識課堂練習本題給出了某班“行走的思政課”活動路線圖,包括三條路線內容,需要根據這些路線內容推測活動主題。解題思路1.分析路線一:體驗科技魅力——參觀湖北省科技館,科技館展示了眾多科技成果和先進技術,通過參觀可以了解科技發展情況,感受科技的魅力,這屬于社會生活中的科技領域體驗。2.分析路線二:領略湖北之美——游覽長江三峽景色,長江三峽景色是湖北自然景觀的代表,游覽三峽能感受自然之美,也是社會生活中自然景觀體驗的一部分。3.分析路線三:探尋荊楚萬象——走進湖北省博物館,博物館里收藏著豐富的荊楚文化相關文物等,通過參觀可以了解荊楚文化,這屬于文化領域的社會生活體驗。4.綜合三條路線:三條路線分別從科技、自然景觀、文化等不同方面,讓學生走進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5.逐一分析選項:A選項:“走進社會生活,促進全面發展”,符合上述對三條路線綜合分析的結論,是正確的。B選項:雖然路線三涉及文化,但路線一主要是科技體驗,路線二是自然景觀體驗,不全面,所以該選項不準確。C選項:“感受世界巨變”在題干路線內容中體現不明顯,題干主要圍繞湖北本地的科技、自然、文化等方面,所以該選項不合適。D選項:題干中三條路線均未涉及環保理念相關內容,所以該選項不符合。答案A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新教材八上道法認識社會生活課件2025.ppt 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mp4 人民子弟兵的風采2025.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