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 比熱容第1課時 認識比熱容A基礎達標 1.如圖所示,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用規格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相同的時間,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水的末溫高B.煤油的末溫高C.水吸收的熱量多D.煤油的溫度變化量大2.對于同一物態的某種物質,根據c=可知( )A.比熱容跟熱量成正比B.比熱容跟質量成反比C.比熱容跟溫度變化成反比D.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跟質量與溫度變化的乘積之比是個定值3.水的比熱容是4.2×103 J/(kg·℃),關于它的含義,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1 kg的1 ℃的水含有的熱量是4.2×103 JB.1 kg的水溫度升高到1 ℃時,吸收的熱量是4.2×103 JC.1 kg的水溫度升高1 ℃時,吸收的熱量是4.2×103 JD.1 kg的水溫度升高1 ℃時,放出的熱量是4.2×103 J4.下列各種情況,物質的比熱容會發生變化的是( )A.水凝固成冰B.讓水吸收更多的熱量C.一杯水倒去一半D.15 ℃的水變成45 ℃的水5.(2024湖北)如圖甲,利用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加熱等質量的a、b兩種液體,得到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分析可知( )A.相同時間內a中電加熱器產生的熱量比b中的多B.a和b的吸熱能力都隨著溫度的升高不斷增大C.升高相同溫度a所用時間比b少,a的吸熱能力比b弱D.相同時間內a升高的溫度比b多,a的吸熱能力比b強6.以下過程不發生物態變化。初溫相同的兩塊金屬甲、乙吸收了相同熱量,甲的末溫比乙的低;那么,初溫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熱量,( )A.甲的末溫比乙的低,但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B.甲的末溫比乙的高,但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C.甲的末溫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D.無法判斷甲、乙的末溫哪一個高,且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7.小美用相同的加熱源給初溫相同、質量相等的水和牛奶加熱,發現牛奶先沸騰。你猜想牛奶先沸騰的原因為 。8.用如圖所示的兩個相同裝置,同時給質量相同的水和鐵砂加熱,升溫較慢的物質是 ,因為它的 較大。 9.(2024徐州)在探究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的現象時,將相等 的沙子和水分別裝入易拉罐中,用相同的熱源和方法加熱,則單位時間內沙子和水吸收的熱量 。如圖所示,實驗得到沙子和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其中a是 的圖像。 10.(2025自貢一中期末)為了比較水和煤油吸熱本領的大小,小軍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對它們加熱相同的時間。(1)實驗中,應保證水和煤油的初溫與 (選填“質量”或“體積”)都相同。 (2)實驗中,甲、乙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通過 (選填“加熱時間”或“升高的溫度”)來反映。 (3)實驗中,小軍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給水和煤油加熱相同的時間,通過比較兩種液體 (選填“吸收的熱量”或“升高的溫度”)來判斷吸熱能力強弱。 (4)實驗表明, (選填“水”或“煤油”)的吸熱能力更強。在物理學中,我們用比熱容這一物理量來描述物質的這種特性。 B能力提升 11.(2024青島)(多選題)小明在海邊玩耍,感覺沙灘上的沙子很熱,海水卻比較涼爽。某天,他從6時到22時對沙子和海水的溫度進行了測量,繪成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早晨6時,海水的溫度比沙子高B.6時到14時,沙子吸收的熱量比海水多C.14時到22時,海水降低的溫度比沙子小D.利用此圖像可以比較海水和沙子的比熱容12.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質量和初溫相同的水和某種液體,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電加熱器對其加熱,每隔一段時間用溫度計分別測量它們的溫度,并畫出了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由圖像可知( )A.a液體比熱容小B.b液體是水C.0~3 min內a液體吸收的熱量少D.升高相同的溫度時,b液體吸收的熱量少13.(2024東營)取質量相同、初溫相同的兩種物質的粉末狀樣品a和b,用完全相同的加熱裝置同時對a、b加熱,它們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可知,物質a的比熱容 (選填“大于”或“小于”)物質b的比熱容;在t1~t2 min內,物質b的內能 (選填“增加”“減少”或“不變”)。(樣品受熱均勻,不計熱損失)14.小明學習了比熱容知識后,想比較A、B兩種未知液體的比熱容大小,進行下列實驗:(1)找來兩個帶保溫層的相同電熱杯,不計與外界發生的熱傳遞,如圖甲所示。(2)將 相等的A、B兩種液體分別倒入兩個電熱杯中,然后將兩種液體均加熱到60 ℃。 (3)將長時間處于室溫的兩個完全相同的銅塊,分別浸沒在兩種液體中,蓋好蓋子。(4)經過一段時間,溫度計示數穩定后,A液體中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則A液體溫度降為 ℃,B液體溫度降為53 ℃。 (5)分析可知, 液體放出的熱量多, 液體的比熱容較大。C拔高培優 15.初溫相同的三塊金屬甲、乙、丙,甲、乙質量相等材料不同,乙、丙材料相同質量不等,均勻加熱甲、乙、丙,讓它們吸收相等的熱量,末溫t甲>t乙>t丙,以上過程不發生物態變化,比較三者質量m和比熱容c大小,則( )A.c丙c乙C.m甲>m丙 D.m乙第2課時 比熱容的應用及計算A基礎達標 1.(2025巴中中學月考)巴城糖炒栗子是很多人喜愛的零食。制作糖炒栗子時為了讓溫度上升得較快,一般會在鍋中加入砂石,這是因為砂石的( )A.比熱容大 B.比熱容小C.密度大 D.密度小2.(2024連云港)沿海地區比沙漠地區的晝夜溫差小,這是因為水的( )A.質量大 B.溫度高C.密度大 D.比熱容大3.(2024廣西)冬天,人們常用熱水袋取暖。水能長時間供暖,主要原因是水的( )A.密度大 B.密度小C.比熱容大 D.比熱容小4. 物理學與日常生活 (2025遂寧月考)水的比熱容大,人們往往利用它的這一特性為生活、生產服務。下列事例中與它的這一特性無關的是( )A.夏天灑水降溫B.夜晚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凍壞秧苗C.汽車發動機用水循環冷卻D.讓流動的熱水通過散熱器供暖5.下表是2024年10月21日濟南、青島兩城市的天氣預報情況,以下根據氣溫變化情況作出的判斷和判斷依據正確的是( )2024年10月21日城市甲 晴11~21 ℃城市乙 晴13~18 ℃A.甲城市是濟南,距海水較遠,溫差較大B.乙城市是青島,距海水較近,溫差較大C.甲城市是青島,距海水較近,海水的比熱容大D.乙城市是濟南,內陸地區以沙石泥土為主,其比熱容小6.(2024瀘州期中)甲、乙兩個金屬球的質量之比為1∶3,吸收相同的熱量后,它們升高的溫度之比是2∶3,那么它們的比熱容之比c甲∶c乙等于( )A.1∶2 B.2∶1 C.2∶9 D.9∶27. 物理學與社會發展 (2024德陽期中)隨著我國步入航天大國,“太空漫步”已經成為航天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離艙前,航天員要穿上特制航天服。穿航天服前,還要穿上一個帶有很多管子的“通風液冷服”,它一般用水作為介質,是利用了水的 的特性。8.小海在考慮購買電暖氣或熱水袋。她了解后發現電暖氣的傳熱介質是油而不是水,其優點是油的比熱容比水小,加熱時升溫更 (選填“快”或“慢”);熱水袋的傳熱介質是水而不是油,其優點是在相同條件下,降低相同溫度時,水可以放出更 的熱量。 9.樓房中的“暖氣”一般采用熱水循環的方式將熱帶到房屋中通過熱傳遞供暖,這是因為水的 ,若暖氣中50 kg的水,溫度降低2 ℃,放出的熱量是 J。[c水=4.2×103 J/(kg·℃)]10.為了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成為宜居城市,許多城市大力整治河流,新建了許多人工湖和濕地公園,較好地調節了市區的氣溫。請你用所學知識說明修建人工湖和濕地公園可以調節氣溫的主要原因。答案:修建人工湖和濕地公園使該地區含水量增多,水的比熱容較大,白天,相同質量的水和土壤、沙石比較,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得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降低得少,使得晝夜的溫差小,能有效調節周圍環境的氣溫。11.(2024上海)質量為2 kg的水,溫度升高了50 ℃。求水吸收的熱量Q吸。[c水=4.2×103 J/(kg·℃)]12. 教材樣板題 質量為2 kg的某種物質,當溫度從20 ℃升高到40 ℃時,吸收的熱量是1.88×104 J。該物質的比熱容是多少 B能力提升 13.(2024成都)某固態物體的質量為m,其物質的比熱容為c,用穩定的熱源對它加熱(物體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到t3 min停止加熱,然后讓其冷卻。上述過程中記錄不同時刻的溫度,最后繪制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0~t2 min段,該物體吸收的熱量為cm(T2-T1)B.在t2~t4 min段,該物質的比熱容先增大后減小C.在t4~t5 min段,該物體放出的熱量為D.該物質在t5~t6 min段的比熱容等于在0~t1 min段的比熱容14.(2024合肥四十五中一模)如圖所示是熱管的工作原理圖,當熱管的熱端受熱時,吸液芯里的液體吸收熱量變成蒸氣,這一過程叫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蒸氣在管子里跑到冷端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變成液態,液體通過吸液芯又回到熱端。這一過程循環進行,不斷地將熱量從熱端帶到冷端。若50 g的該液體吸收2 400 J的熱量后,溫度升高了40 ℃,則該液體的比熱容為 J/(kg·℃)。15.(2024煙臺)在探究“物質的吸熱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用質量是0.3 kg的水和表中等質量的另一種物質進行對比,作出的圖像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水和另一種物質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分析圖像可以得出圖線 (選填“a”或“b”)對應的物質為水,另一種物質為 ,這種物質在0~5 min內吸收的熱量為 J。物質 比熱容c/[J/(kg·℃)]水 4.2×103酒精 2.4×103煤油 2.1×103蓖麻油 1.8×10316.(2024安徽)一保溫杯中裝有質量為200 g、溫度為25 ℃的水。將一個質量為100 g、溫度為100 ℃的金屬塊放入杯中,一段時間后杯內水和金屬塊的溫度穩定在30 ℃,假設金屬塊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則該金屬塊的比熱容為 J/(kg·℃)。 17.如圖所示是小李同學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探究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冰的質量為0.2 kg,c水=4.2×103 J/(kg·℃)。求:(1)BC段吸收的熱量。(2)冰的比熱容。C拔高培優 18.有一堆從河中撈出的濕沙子,測得其比熱容為1.2×103 J/(kg·℃)。已知干沙子的比熱容為0.9×103 J/(kg·℃),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則這堆沙子含水的質量百分比是多少 3 比熱容第1課時 認識比熱容A基礎達標 1.如圖所示,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用規格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相同的時間,以下說法正確的是(D)A.水的末溫高B.煤油的末溫高C.水吸收的熱量多D.煤油的溫度變化量大2.對于同一物態的某種物質,根據c=可知(D)A.比熱容跟熱量成正比B.比熱容跟質量成反比C.比熱容跟溫度變化成反比D.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跟質量與溫度變化的乘積之比是個定值3.水的比熱容是4.2×103 J/(kg·℃),關于它的含義,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C)A.1 kg的1 ℃的水含有的熱量是4.2×103 JB.1 kg的水溫度升高到1 ℃時,吸收的熱量是4.2×103 JC.1 kg的水溫度升高1 ℃時,吸收的熱量是4.2×103 JD.1 kg的水溫度升高1 ℃時,放出的熱量是4.2×103 J4.下列各種情況,物質的比熱容會發生變化的是(A)A.水凝固成冰B.讓水吸收更多的熱量C.一杯水倒去一半D.15 ℃的水變成45 ℃的水5.(2024湖北)如圖甲,利用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加熱等質量的a、b兩種液體,得到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分析可知(C)A.相同時間內a中電加熱器產生的熱量比b中的多B.a和b的吸熱能力都隨著溫度的升高不斷增大C.升高相同溫度a所用時間比b少,a的吸熱能力比b弱D.相同時間內a升高的溫度比b多,a的吸熱能力比b強6.以下過程不發生物態變化。初溫相同的兩塊金屬甲、乙吸收了相同熱量,甲的末溫比乙的低;那么,初溫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熱量,(B)A.甲的末溫比乙的低,但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B.甲的末溫比乙的高,但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C.甲的末溫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D.無法判斷甲、乙的末溫哪一個高,且無法判斷甲、乙比熱容哪一個大7.小美用相同的加熱源給初溫相同、質量相等的水和牛奶加熱,發現牛奶先沸騰。你猜想牛奶先沸騰的原因為 牛奶的比熱容小 。8.用如圖所示的兩個相同裝置,同時給質量相同的水和鐵砂加熱,升溫較慢的物質是 水 ,因為它的 比熱容 較大。 9.(2024徐州)在探究不同物質吸熱升溫的現象時,將相等 質量 的沙子和水分別裝入易拉罐中,用相同的熱源和方法加熱,則單位時間內沙子和水吸收的熱量 相等 。如圖所示,實驗得到沙子和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其中a是 沙子 的圖像。 10.(2025自貢一中期末)為了比較水和煤油吸熱本領的大小,小軍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對它們加熱相同的時間。(1)實驗中,應保證水和煤油的初溫與 質量 (選填“質量”或“體積”)都相同。 (2)實驗中,甲、乙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通過 加熱時間 (選填“加熱時間”或“升高的溫度”)來反映。 (3)實驗中,小軍用兩個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給水和煤油加熱相同的時間,通過比較兩種液體 升高的溫度 (選填“吸收的熱量”或“升高的溫度”)來判斷吸熱能力強弱。 (4)實驗表明, 水 (選填“水”或“煤油”)的吸熱能力更強。在物理學中,我們用比熱容這一物理量來描述物質的這種特性。 B能力提升 11.(2024青島)(多選題)小明在海邊玩耍,感覺沙灘上的沙子很熱,海水卻比較涼爽。某天,他從6時到22時對沙子和海水的溫度進行了測量,繪成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CD)A.早晨6時,海水的溫度比沙子高B.6時到14時,沙子吸收的熱量比海水多C.14時到22時,海水降低的溫度比沙子小D.利用此圖像可以比較海水和沙子的比熱容12.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質量和初溫相同的水和某種液體,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電加熱器對其加熱,每隔一段時間用溫度計分別測量它們的溫度,并畫出了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由圖像可知(D)A.a液體比熱容小B.b液體是水C.0~3 min內a液體吸收的熱量少D.升高相同的溫度時,b液體吸收的熱量少13.(2024東營)取質量相同、初溫相同的兩種物質的粉末狀樣品a和b,用完全相同的加熱裝置同時對a、b加熱,它們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可知,物質a的比熱容 大于 (選填“大于”或“小于”)物質b的比熱容;在t1~t2 min內,物質b的內能 增加 (選填“增加”“減少”或“不變”)。(樣品受熱均勻,不計熱損失)14.小明學習了比熱容知識后,想比較A、B兩種未知液體的比熱容大小,進行下列實驗:(1)找來兩個帶保溫層的相同電熱杯,不計與外界發生的熱傳遞,如圖甲所示。(2)將 質量 相等的A、B兩種液體分別倒入兩個電熱杯中,然后將兩種液體均加熱到60 ℃。 (3)將長時間處于室溫的兩個完全相同的銅塊,分別浸沒在兩種液體中,蓋好蓋子。(4)經過一段時間,溫度計示數穩定后,A液體中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則A液體溫度降為 56 ℃,B液體溫度降為53 ℃。 (5)分析可知, A 液體放出的熱量多, A 液體的比熱容較大。C拔高培優 15.初溫相同的三塊金屬甲、乙、丙,甲、乙質量相等材料不同,乙、丙材料相同質量不等,均勻加熱甲、乙、丙,讓它們吸收相等的熱量,末溫t甲>t乙>t丙,以上過程不發生物態變化,比較三者質量m和比熱容c大小,則(D)A.c丙c乙C.m甲>m丙 D.m乙第2課時 比熱容的應用及計算A基礎達標 1.(2025巴中中學月考)巴城糖炒栗子是很多人喜愛的零食。制作糖炒栗子時為了讓溫度上升得較快,一般會在鍋中加入砂石,這是因為砂石的(B)A.比熱容大 B.比熱容小C.密度大 D.密度小2.(2024連云港)沿海地區比沙漠地區的晝夜溫差小,這是因為水的(D)A.質量大 B.溫度高C.密度大 D.比熱容大3.(2024廣西)冬天,人們常用熱水袋取暖。水能長時間供暖,主要原因是水的(C)A.密度大 B.密度小C.比熱容大 D.比熱容小4. 物理學與日常生活 (2025遂寧月考)水的比熱容大,人們往往利用它的這一特性為生活、生產服務。下列事例中與它的這一特性無關的是(A)A.夏天灑水降溫B.夜晚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凍壞秧苗C.汽車發動機用水循環冷卻D.讓流動的熱水通過散熱器供暖5.下表是2024年10月21日濟南、青島兩城市的天氣預報情況,以下根據氣溫變化情況作出的判斷和判斷依據正確的是(A)2024年10月21日城市甲 晴11~21 ℃城市乙 晴13~18 ℃A.甲城市是濟南,距海水較遠,溫差較大B.乙城市是青島,距海水較近,溫差較大C.甲城市是青島,距海水較近,海水的比熱容大D.乙城市是濟南,內陸地區以沙石泥土為主,其比熱容小6.(2024瀘州期中)甲、乙兩個金屬球的質量之比為1∶3,吸收相同的熱量后,它們升高的溫度之比是2∶3,那么它們的比熱容之比c甲∶c乙等于(D)A.1∶2 B.2∶1 C.2∶9 D.9∶27. 物理學與社會發展 (2024德陽期中)隨著我國步入航天大國,“太空漫步”已經成為航天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離艙前,航天員要穿上特制航天服。穿航天服前,還要穿上一個帶有很多管子的“通風液冷服”,它一般用水作為介質,是利用了水的 比熱容大 的特性。8.小海在考慮購買電暖氣或熱水袋。她了解后發現電暖氣的傳熱介質是油而不是水,其優點是油的比熱容比水小,加熱時升溫更 快 (選填“快”或“慢”);熱水袋的傳熱介質是水而不是油,其優點是在相同條件下,降低相同溫度時,水可以放出更 多 的熱量。 9.樓房中的“暖氣”一般采用熱水循環的方式將熱帶到房屋中通過熱傳遞供暖,這是因為水的 比熱容大 ,若暖氣中50 kg的水,溫度降低2 ℃,放出的熱量是 4.2×105 J。[c水=4.2×103 J/(kg·℃)]10.為了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成為宜居城市,許多城市大力整治河流,新建了許多人工湖和濕地公園,較好地調節了市區的氣溫。請你用所學知識說明修建人工湖和濕地公園可以調節氣溫的主要原因。答案:修建人工湖和濕地公園使該地區含水量增多,水的比熱容較大,白天,相同質量的水和土壤、沙石比較,吸收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得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降低得少,使得晝夜的溫差小,能有效調節周圍環境的氣溫。11.(2024上海)質量為2 kg的水,溫度升高了50 ℃。求水吸收的熱量Q吸。[c水=4.2×103 J/(kg·℃)]解析:水吸收的熱量Q吸=c水mΔt=4.2×103 J/(kg·℃)×2 kg×50 ℃=4.2×105 J。答案:4.2×105 J12. 教材樣板題 質量為2 kg的某種物質,當溫度從20 ℃升高到40 ℃時,吸收的熱量是1.88×104 J。該物質的比熱容是多少 解析:該物質的質量m=2 kg,物質原來的溫度t0=20 ℃,物質后來的溫度t=40 ℃,吸收的熱量Q吸=1.88×104 J,由Q吸=cm(t-t0)可得,該物質的比熱容c===4.7×102 J/(kg·℃)。答案:4.7×102 J/(kg·℃)B能力提升 13.(2024成都)某固態物體的質量為m,其物質的比熱容為c,用穩定的熱源對它加熱(物體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到t3 min停止加熱,然后讓其冷卻。上述過程中記錄不同時刻的溫度,最后繪制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在0~t2 min段,該物體吸收的熱量為cm(T2-T1)B.在t2~t4 min段,該物質的比熱容先增大后減小C.在t4~t5 min段,該物體放出的熱量為D.該物質在t5~t6 min段的比熱容等于在0~t1 min段的比熱容14.(2024合肥四十五中一模)如圖所示是熱管的工作原理圖,當熱管的熱端受熱時,吸液芯里的液體吸收熱量變成蒸氣,這一過程叫 汽化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蒸氣在管子里跑到冷端 放出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變成液態,液體通過吸液芯又回到熱端。這一過程循環進行,不斷地將熱量從熱端帶到冷端。若50 g的該液體吸收2 400 J的熱量后,溫度升高了40 ℃,則該液體的比熱容為 1.2×103 J/(kg·℃)。15.(2024煙臺)在探究“物質的吸熱能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用質量是0.3 kg的水和表中等質量的另一種物質進行對比,作出的圖像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水和另一種物質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等,分析圖像可以得出圖線 b (選填“a”或“b”)對應的物質為水,另一種物質為 煤油 ,這種物質在0~5 min內吸收的熱量為 2.52×104 J。物質 比熱容c/[J/(kg·℃)]水 4.2×103酒精 2.4×103煤油 2.1×103蓖麻油 1.8×10316.(2024安徽)一保溫杯中裝有質量為200 g、溫度為25 ℃的水。將一個質量為100 g、溫度為100 ℃的金屬塊放入杯中,一段時間后杯內水和金屬塊的溫度穩定在30 ℃,假設金屬塊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則該金屬塊的比熱容為 6×102 J/(kg·℃)。 17.如圖所示是小李同學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探究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冰的質量為0.2 kg,c水=4.2×103 J/(kg·℃)。求:(1)BC段吸收的熱量。(2)冰的比熱容。解析:(1)CD段表示液態水的吸熱升溫過程,Δt水=5 ℃,冰化水,質量不變,水的質量m水=m冰=0.2 kg,CD段水吸收的熱量Q水吸=c水m水Δt水=4.2×103 J/(kg·℃)×0.2 kg×5 ℃=4.2×103 J;用相同的加熱源,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BC段的加熱時間等于CD段的加熱時間,則BC段吸收的熱量等于CD段吸收的熱量,大小也為4.2×103 J。(2)用相同的加熱源,在相同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AB段表示冰的吸熱升溫過程,AB段的加熱時間等于CD段加熱時間,則AB段吸收的熱量等于CD段吸收的熱量,Δt冰=0 ℃-(-10 ℃)=10 ℃=2Δt水,m冰=m水,由Q吸=cmΔt可知,AB段(冰)比熱容是CD段(水)比熱容的,c冰=c水=×4.2×103 J/(kg·℃)=2.1×103 J/(kg·℃)。答案:(1)4.2×103 J (2)2.1×103 J/(kg·℃)C拔高培優 18.有一堆從河中撈出的濕沙子,測得其比熱容為1.2×103 J/(kg·℃)。已知干沙子的比熱容為0.9×103 J/(kg·℃),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則這堆沙子含水的質量百分比是多少 解析:設干沙子的質量為m1,水的質量為m2,沙子和水的混合物的質量為m;干沙子的比熱容為c1,水的比熱容為c2,沙子和水的混合物的比熱容為c;干沙子吸收的熱量為Q1,水吸收的熱量為Q2,沙子和水的混合物吸收的熱量為Q;升高的溫度為Δt。沙子和水的混合物、沙子、水各自吸收的熱量可以表示為Q=cmΔt,Q1=c1m1Δt,Q2=c2m2Δt,且Q=Q1+Q2,則有cmΔt=c(m1+m2)Δt=c1m1Δt+c2m2Δt,整理可得=,則這堆沙子含水的質量百分比為==×100%≈9.1%。答案:9.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3 比熱容 - 學生版.docx 1.3 比熱容.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