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初中畢業班適應性測試道德與法治、歷史(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道德與法治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南寧市某校九年級學生參與“青秀山生態法治行”實踐活動,合作完成宣傳手冊設計、垃圾分類游戲等任務,班主任李老師發現有同學對環保法條文理解不足,給他耐心的講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實踐提升能力,相互幫助共同進步②興趣相同是建立真摯友誼首要條件③教師是指引者,重視學生素養培育④掌握環保技巧須完全依靠教師指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近年來,廣西開展“紅色研學進百?!薄吧鐓^志愿服務積分制”等活動,鼓勵青少年在實踐中成長。下列名言最契合的是A.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B.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C.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3.下列生活場景與調節情緒的方法對應正確的是選項生活場景調節方法①在家中煩悶時,主動報名社區志愿活動合理宣泄②競選班長落選后,告訴自己有失必有得改變認知評價③比賽失利很傷心,到五象湖邊吶喊釋放轉移注意④考前心情緊張,通過深呼吸來調整狀態放松訓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廣西民族師范學院一宿舍6名女生,他們性格各異卻互助共進,從個人苦學到團隊協作,從自我提升到集體進步,最終在2025年全國研究生考試中均以優異成績考上“雙一流”高校的研究生。這體現了美好集體是A.善于合作的B.民主公正的C.充滿活力的D.關懷友愛的5.2024年9月,網信辦等部門開展“清朗·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行動,累計清理涉未成年人違法不良信息430萬余條,處置賬號13萬余個,關閉下架網站平臺2000余個,有效凈化了未成年人網絡環境。這體現了①未成年人沒有辨析網絡信息的能力②專項行動屬于對未成年人的社會保護③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應加強法治監管④未成年人要增強法治觀念,抵制不良信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5屆初中畢業班適應性測試試卷第1頁,共6頁6.2025年1月1日起,我國將用15年時間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男職工由60歲調整至63歲,女職工由原50歲、55歲分別調整至55歲、58歲。這一漸進式調整旨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該政策A.能遏制人口的老齡化趨勢B.堅持了同等情況同等對待C.表明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D.能從根本上解決就業問題7.在我們身邊,有心系殘疾人冷暖的殘聯專員羅連草,幫助群眾靈活就業的志愿者梁佳,“毫厘之間”追求極致的鉗工鄭志明。這些模范人物共同體現了A.勇擔責任,平凡中閃耀偉大B.堅定自信,崇尚濟世助人情懷C.行己有恥,弘揚核心價值觀D.格守匠心,追求技藝精益求精8.2024年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對該法出臺及內容的認識,以下正確的是A.該法寫明“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憲法是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B.以立法形式將學前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教育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C.《學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一公民當家作主D.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制度9.下列圖示中,概念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①②⊙圖刑民教根本政治制度人格尊嚴權非公有制經濟法法典法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隱私權個體經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0.隨著技術不斷推廣應用,南寧市越來越多小區加入智慧社區“朋友圈”,整合志愿者、企業等力量參與社區治理,為居民創造更加便捷、溫馨的生活環境。由此可以看出①科技賦能,推動基層治理能效的精準化②優化物業服務,利于居民直接管理國家③創新自治形式,促進行政機關職能轉變④多元主體協同共治,提高社區治理水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學問題,目前已建立起覆蓋學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從制度上保障“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這一政策表明①保障公平,維護公民受教育權利②違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③法治為本,促進機會平等受保護④促進發展,增強學生的道德觀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九年級某班開展了“與法同行”新聞摘錄主題活動。同學們在活動中獲得的下列認識,正確的是選項新聞摘錄認識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行使了決定權2025屆初中畢業班適應性測試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