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初中畢業班質量調研(二)道德與法治、歷史(考試形式:閉卷考試時問:150分鐘分值15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2考生作答時,訪在答題卡上作答(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在試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道德與法治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初中畢業之前,每一位同學都需要做好綜合素質評價,其主要內容包括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等。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A,學生自評時只能寫優點回避不足B.教師評價是唯一客觀公正的評價C.正確認識自己取決于同學的評價D.綜合素質評價可以促進自我發展2.在生活中的不同場景,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些警示標志,下圖警示標志的共同寓意是w電動自行車過馬路禁止禁入電梯走人行橫道山高空拋物A.改進規則,促進發展B.正視挫折,增強性C.敬畏生命,遵守規則D.奉獻社會,追求正義3.5月25日是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各校紛紛開展宜教活動。以下是某校宜傳欄的部分內容★轉移注意力:暫時離開刺激源,通過運動、音樂、閱讀等方式緩解壓力。★深呼吸練習:用鼻子緩慢吸氣4秒,屏息2秒,再峨緩呼氣6秒,重復3-5次。這些內容旨在引導學生A.理智處理朦朧情感B.學會合理調節情緒C.努力做到止于至善D,杜絕產生負面情緒4.南寧市街頭的“愛心冰箱”為環衛工人、快遞員等戶外工作者送去夏日清涼:志愿者走進敬老院,為老人帶去精彩的文藝表演、免費理發…這些溫情的舉動蘊含著①“關愛他人,傳遞溫暖”的社會風尚②“樂普好施,熱心公益”的美好品德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處世原則④“誠實守信,勇擔過錯”的貴任擔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道德試卷第1頁(共6頁)5.新聞點評是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的常用方式,以下對新聞的點評恰當的是序號新聞點評①我國航天技術專家王永志被投予“共和國勛章”我國公民享有榮蒼權②南寧市舉辦第39屆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有利于青少年開發創造潛力③學校開展“全國中小學安全主題教有周”活動體現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④東莞女籃用默契的配合以弱勝強,勇奪冠軍集體的力量源于個人的簡單相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未成年人可以通過網絡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表達自我,同時也面臨著海量信息良莠不齊、智能設備存在安全隱患等情況。面對復雜的網絡環境,未成年人應該①警惕風險明辨是非②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監管力度③抵制網絡不良信息④開展網絡環境專項整治行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衛某通過拷貝涉密資料、偷拍文件等手段出賣國家機密,危害重大。經法院審理,衛某因間諜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這表明A.沒收財產是刑事處罰的主刑B.任何違法行為都將受到刑事處罰C.保守國家秘密是公民的權利D.公民要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8.圖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間關系的直觀方法。下列圖示關系正確的是道德集體經濟經濟中國時代國家監察精神精機構機關社會規則非公有制經濟ABCD9.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攻堅克難,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由此可見①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②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③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④我國經濟由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向高速增長階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某校九年級(1)班的同學圍繞“我的權利我的義務”這一主題,開展課堂情景劇表演活動。以下鏡頭能直接體現“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是A.小德的科技制作成功申請了專利B.小紅爸爸每月按時繳納相關稅款C.小晶把壓歲錢捐給災區受災群眾D.小麗努力學習被評為“三好學生”11.2025年3月5日至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了“一府兩院”工作報告:期間,30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肩負人民的重托,共商國是,提出的議案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這體現了①人民群眾受人大代表監督②全國人大依法行使監督權③人大代表努力為人民服務④人大代表依法行使立法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道德與法治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