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學 1.2 聲與聽覺 第1課時 (課件 28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浙教版八上科學 1.2 聲與聽覺 第1課時 (課件 28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八上§1.2 聲與聽覺(1) 學案
姓名
[學習目標]
1、了解聲源; 2、掌握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3、了解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4、知道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一、知識點梳理:
1、聲音由 產生的。
2、 的物體叫做聲源, 、 和 都能發聲。
3、聲音的傳播需要 ; 、 、 都能傳聲, 不能傳聲。
4、月球上沒有 ,所以無法正常交流,但可通過 進行交流。
二、例題講解
例題1、下列物體中,屬于聲源的是(  )
A.教室里通電的電鈴 B.音樂教室里的鋼琴
C.放在實驗桌上的音叉 D.靜止的樹葉
例題2、如圖所示,8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細調節水的高度,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1,2,3,4,5,6,7,1”的聲音來;而用嘴吹每個瓶子的上端,可以發出哨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動產生的
B.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
C.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空氣柱振動產生的
D.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
例題3、下列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一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
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的不同
④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題4、暖水瓶的瓶膽夾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來探究真空能否傳聲。他把音樂賀卡里的電子發生器放入瓶中,根據聽到的聲音進行判斷,在他設計的下列幾組比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進行比較
B.用一個完好的和一個已經漏氣的瓶膽進行比較
C.把瓶膽放在近處和遠處進行比較
D.將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膽中進行比較
例題5、在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
(1)如圖甲,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   ,這說明了   。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這種思維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類比法”);
(2)如圖乙,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
(3)如圖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   可以傳聲。
三、課后練習:
1、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傳播聲音
C.物體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 D.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第一個聽診器的發明者是雷奈克醫生,他把空心木管的一頭靠著病人的胸腔,另一頭湊近自己的耳朵,清楚地聽到了病人的呼吸聲和心跳聲。這說明( )
A. 只有空氣能傳播聲音 B. 聲音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傳播
C. 空氣不能傳播聲音 D. 固體也能傳播聲音
3、下列各項中,能說明液體可以傳播聲音的事例是( )
A.雨滴打在窗戶上的“嗒嗒”聲 B.聽到樹枝上小鳥的“唧唧”聲
C.將要上鉤的魚被岸上的說話聲嚇跑 D.人在小溪邊聽到“嘩嘩”的流水聲
4、用手按在自行車的銅鈴上,無論怎樣用力敲打,鈴聲也不會清脆,這是因為( )
A. 手按在鈴上,聲音傳不出來 B. 手按在鈴上,鈴根本不振動
C. 手按在鈴上,影響了鈴的正常振動 D. 手按在鈴上,周圍沒有介質
5、據報道,美國研制出一種用超聲波做子彈的槍。當超聲波達到一定強度時就能有較強的攻擊力。實際要阻擋這一武器的襲擊,只要用薄薄的一層( )
A. 半導體  B. 真空帶 C. 磁性物質  D. 絕緣物質
6、在敲大鐘時,有同學發現,停止對大鐘的撞擊后,大鐘“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鐘聲的回音 B.大鐘還在振動
C.鐘停止振動,空氣還在振動 D.人的聽覺發生“延長”
7、小孩用嘴吹氣球,由于用力太大,氣球被吹破了,發出“嘭”的響聲,這響聲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時振動發出的響聲 B.吹氣時球內空氣振動發出響聲
C.破裂時球皮振動發出響聲 D.球破裂時引起周圍空氣振動發出響聲
8、用大頭針在兩個塑料杯底部扎了個小洞,把細線插進杯中打結制成一個土電話,對其通話過程的合理說法為(  )
A.聲音只在固體中傳播 B.通話過程主要說明聲音可以反射
C.聲音只在空氣中傳播 D.聲音既在空氣中傳播,也在固體中傳播
9、下列實例中,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
A.即將上鉤的魚兒被岸上走動的人嚇跑
B.課堂上,我們能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
C.古代士兵晚上枕著箭筒睡覺,這樣能及早發現敵情
D.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發現水面蕩起了波紋
10、暖水瓶的瓶膽夾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來探究真空能否傳播聲音。他把音樂賀卡里的電子發聲器放入瓶中,根據聽到的聲音進行判斷。下列他設計的幾組比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進行比較
B. 把瓶膽放在近處和遠處進行比較
C. 用一個完好的和一個已經漏氣的瓶膽進行比較
D. 將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膽中進行比較
11、如圖所示,把持續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鈴聲變弱,直至聽不見;再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內,聽到鈴聲逐漸變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實驗現象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B.該實驗現象說明聲音產生的條件是物體振動
C.聽不見鈴聲,是由于玻璃罩反射了聲波
D.聽到鈴聲逐漸變響,是由于鬧鈴振動逐漸變強
(第11題圖) (第12題圖)
12、如圖所示,將一只小門鈴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接通電路,可清楚地聽到鈴聲,若用抽氣機逐漸抽去玻璃罩內的空氣,鈴聲將會逐漸   ;停止抽氣,并讓空氣重新進入玻璃罩內,你將會聽到鈴聲逐漸   ,這個實驗說明   。
13、如圖所示,小明與小剛用細棉線連接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
(1)他們利用“土電話”能進行通話,這表明 ;
(2)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同樣的響度講話,如果改用細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些。這一實驗現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用手捏住線上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電話”時,線沒有拉直而是處于松弛狀態,則聽的一方通過棉線 (填“能”或“不能”)聽到對方的講話聲。
14、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有人建議利用以下幾個實驗現象:
甲:放在鐘罩內的鬧鐘正在響鈴,把鐘罩內的空氣抽出去一些后,鈴聲明顯減小。
乙:使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水面濺起水花。
丙: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敲擊管的另一端,能聽見兩次敲擊聲。
丁:在吊著的大鐘上固定一支細小的筆,把鐘敲響后,讓紙在筆尖上迅速滑過,可以在紙上畫出一條來回彎曲的細線。
你認為能說明聲音產生條件的實驗現象是 。其他現象雖然不能說明聲音產生的條件,但是分別能說明什么問題? 。
(第11題圖) (第12題圖)
15、為了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小明和小麗一起做了幾個實驗:小明把手放在喉嚨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小麗把發聲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過對上面的種種實驗現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結論:   ;
(2)小華同學,用手敲鼓,鼓面發出響聲,但是他看到鼓面幾乎沒有什么異樣。為了使看到的實驗現象更明顯,你的改進方法是   ;
(3)小明、小麗等同學在探究上述問題之后,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聲音是怎樣從發聲物體傳播到遠處的?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經過認真地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
①聲音要傳播出去,需要別的物質做媒介; ②聲音要傳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質做媒介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明他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如圖所示,接通瓶中的手機,隨著向外不斷抽氣,發現手機鈴聲越來越小。由此現象可以推得猜想   是正確的。
參考答案:
一、知識點梳理:
1、物體的振動 2、正在發聲 固體 液體 氣體
3、 介質 固體 液體 氣體 真空 4、空氣 無線電設備
二、例題講解:
例題1、A
解析:音樂教室里的鋼琴、放在實驗桌上的音叉、靜止的樹葉都沒有振動,不可能發出聲音,不屬于聲源;而教室里通電的電鈴,可以振動發出聲音,屬于聲源。故A符合題意。
例題2、C
解析:敲擊瓶子時,聲音由瓶子和其中水的振動產生;用嘴吹氣時,聲音由瓶中空氣柱的振動產生,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C符合題意。
例題3、B
解析: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紙屑的跳動說明發聲的鼓面在振動,故①符合題意;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的不同,說明聲音的音調與頻率的大小有關,故③不合題意;④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消失了,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發聲停止,振動也就停止了,故④符合題意。那么能說明聲音產生或傳播條件的一組是①②④。故B符合題意。
例題4、B
解析:A、不塞上瓶塞時,是空氣向外傳播聲音,而塞上瓶塞時,是固體向外傳播聲音,因此探究的是空氣和固體對聲音的傳播,故A不符合題意;B、完好的瓶膽的夾壁是真空的,而漏氣的瓶膽的夾壁不是真空的,可以用來驗證真空能否傳聲,故B符合題意;C、把瓶膽放在近處和遠處進行比較,沒有控制距離相同,不符合控制變量的思想,故C不符合題意;D、將音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膽中,沒有控制響度的大小相同,不符合控制變量的思想,故D不符合題意;故B符合題意。
例題5、(1)乒乓球被彈起;發聲體在振動;將音叉的振動放大;轉換法
(2)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或放一些輕小物體 (3)空氣
解析:(1)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被彈起,這說明了發聲體在振動。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將音叉的振動放大,這種思維方法叫做轉換法。
(2)如圖乙所示,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我的改進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或放一些輕小物體 。
(3)如圖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空氣可以傳聲。
三、課后練習:
1、D 2、D 3、C 4、C 5、B 6、B 7、D 8、D
9、D 10、C 11、A
12、減小;變大;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13、 (1)固體能傳聲 (2)金屬的傳聲效果比棉線好 (3)線已停止振動(4)不能
14、 乙、丁 甲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丙說明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15、(1)聲音是由于振動產生的 (2)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紙屑 (3)①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八上科學§1.2聲與聽覺教學設計
課題 1.2聲與聽覺(1)……聲的產生、傳播 單元 一 學科 科學 年級 八上
教材分析 本節課所采用的教材是浙教版科學八上第1章第2節的內容,主要內容是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每一部分都是以問題開始,通過實驗與觀察,得出結論,再與生活和自然相聯系。本節擬用2課時完成教學。第1課時主要介紹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第2課時主要介紹聲波、聽覺的產生。本節課為第1課時。對于聲音的產生,教材通過學生熟悉的聲現象創造聲音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出聲音的產生等問題。接著通過實驗分析歸納出聲音產生的原因,反過來再用歸納出的結論解釋自然和生活中的現象,以進一步檢驗結論的可靠性。在聲音的傳播部分,通過真空不能傳聲的演示實驗,使學生認識到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進而通過實驗與分析,歸納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感悟到物理學的美,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比較、歸納總結的能力和探究意識、創新意識。
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聲源;掌握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理解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了解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科學思維:從實驗現象獲知聲音的產生,體驗觀察和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探究實踐:學生通過“動手做 ”、“觀察”、“聽”、“感受”等活動形式全方位地感知聲音,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態度責任:通過雙邊教學活動,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科學原理的興趣與欲望。
重點 聲音的產生與聲音的傳播
難點 通過實驗感知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并認識到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樹葉沙沙,鳥鳴啾啾;流水潺潺,琴聲瑟瑟……天籟之聲給人以享受; 可尖銳的汽笛聲,轟鳴的飛機聲,卻讓人們焦躁不安。 那么,各種聲音是怎么產生的? 又是如何傳播的? 為什么不同的聲音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 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任務一、體驗發聲物體的共同特性 1)一根橡皮筋,一個筆套,一根鋼尺,試著使它們發出聲音。 2)將手指輕輕放在喉嚨發聲處,講話時聲帶在振動嗎?找一找,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會振動而產生聲音? 3)總結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特征: 。 參考:物體發聲時正在振動。視頻:鼓的振動發出聲音 探究活動:1)敲擊音叉,有什么現象? 2)手按音叉使它停止振動又有什么現象?3)立即把敲擊過的音叉接觸水面,有什么現象? 參考:現象:敲擊音叉,發出聲音;手按使之停止振動,發聲停止;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時,水花四濺;結論:發聲的物體正在振動中。歸納:一、聲音的產生 1、物體振動產生聲音: (1)聲音是物體振動時產生的; (2)發聲時物體都在振動; (3)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2、聲源: (1)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稱為聲源; (2)任何物體都可以成為聲源: 固體、液體和氣體振動時都能發聲,都可成為聲源。 討論交流:結合聲音發生的條件,說一說生活中物體振動發聲的例子。 參考:如,拉動琴弦時,琴發出聲音;使水流動時,水發出聲音;撥動橡皮筋時,橡皮筋發出聲音。 如,說話時,聲帶在振動;樹葉沙沙響,樹葉在振動;琴聲瑟瑟,弦在振動。 視頻:音叉使乒乓球振動拓展:蟬又名知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蟬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它的鳴聲。你知道蟬是怎樣發聲的嗎?參考:蟬是通過腹部的發聲器官來發生的。雄蟬 近腹的基部有鼓膜,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 振動膜時能發出響亮的聲音。 ①求偶鳴叫:這是雄蟬最常見的鳴叫類型,聲音 響亮而持續,目的是吸引雌蟬的注意。 ②警戒鳴叫:這是一種短促而急促的鳴叫,目的是警告其他雄蟬遠離自己的領地。 ③遭遇鳴叫:當雄蟬遇到危險時,例如被天敵捕捉,它會發出一種特殊的鳴叫,目的是恐嚇敵人或求救。 注:雌蟬沒有發聲器官,不會發出鳴叫聲。討論交流:你知道蜜蜂、蒼蠅、蚊子在飛舞時如何發出“ 嗡嗡 ”聲音嗎?參考:蜜蜂的發聲原理是因為它們在飛行時不斷高速扇動翅膀,使空氣振動,這樣就產生了嗡嗡的聲音。 蒼蠅、蚊子的發聲原理也類似。 任務二、探究聲音傳播的介質 我們知道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振動發出聲音;通常我們生活中充滿空氣的環境中,物體發出的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傳入耳中被聽見。 那么,聲音的傳播是否需要一定的介質? 傳播聲音的介質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聲音是否也像光一樣能在真空中傳播? 探究1、固體能傳播聲音嗎? 活動: 1)把兩張課桌緊緊地挨在一起。一人用鉛筆輕敲桌面,另一人把耳朵緊貼在另一張桌面上(另一只耳用棉球塞緊), (能或不能)聽到敲擊聲;此聲音是由______傳播的; 2)將兩張桌子拉開一小縫,重復以上實驗,有何變化? 結論1、 。 探究2、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嗎? 活動:將兩石塊在水中互相撞擊,你能聽到撞擊聲嗎? 現象: ; 結論: 。 其他例子: 。 探究3、聲音能在氣體中傳播嗎? 活動:將一只電鈴放在密封的玻璃鐘罩內,接通電源。 1)你聽到電鈴聲了嗎? 你看到電鈴的槌在敲擊嗎? ; 2)用真空泵抽出鐘罩內的空氣。當空氣被逐漸抽去時,電鈴聲會 ,當空氣幾乎被抽盡,你仍能聽到聲音嗎? 。 3)關掉真空泵,讓空氣慢慢重新進入罩內,現在你能聽到聲音嗎? ,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嗎? 。 結論3、 。 根據以上研究聲音的傳播實驗,記錄現象并分析。活動:制作土電話 1)如圖,將兩個紙杯底各鉆好一小孔,將一根棉繩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個杯底的小孔,再將繩打結,并用膠帶紙將杯底的火柴粘好,一個“土電話”就制成了。 2)兩同學各拿一個紙杯,相隔一定距離站立,使棉繩剛好拉緊。當甲對著杯子講話時,另一個杯子罩在乙耳朵上(另一只耳用棉球塞緊),這時乙同學能聽到甲同學說話。 歸納:二、聲音的傳播 1、介質: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 2、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介質傳播聲音。 3、空氣是傳播聲音的常用介質。 空氣是最常見的傳播聲音的介質,我們周圍充滿著空氣,它使人們能夠聽到各種奇妙的聲音。 4、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如,月球上宇航員不能面對面直接對話而要借助無線電設備才能聽到對方的聲音,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介質)來傳播聲音。 討論交流:我們在觀看科幻電影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太空中有飛行器發生了爆炸,附近飛行器里的人立即看到并聽到了爆炸。你認為這個場景合理嗎?參考:這種場景不合理。因為在太空中不能聽到爆炸的聲音,因為太空中沒有空氣,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通過活動認識到:振動的物體可以發出聲音發聲的物體正在振動從活動中歸納出物體發聲的條件:使之振動起來并認識到什么是聲源通過討論交流認識到生活中的實例,視頻輔助認識到:微小的振動放大通過小實驗來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一定的介質,該介質可以是氣體、液體或固體制作土電話活動,既可鞏固內化所學,還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和動手探究的興趣
課堂練習 1、下列物體中,屬于聲源的是( A ) A.教室里通電的電鈴 B.音樂教室里的鋼琴C.放在實驗桌上的音叉 D.靜止的樹葉2、如圖所示,8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細調節水的高度,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1,2,3,4,5,6,7,1”的聲音來;而用嘴吹每個瓶子的上端,可以發出哨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動產生的B.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C.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空氣柱振動產生的D.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3、下列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一組是( B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的不同④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消失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暖水瓶的瓶膽夾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來探究真空能否傳聲。他把音樂賀卡里的電子發生器放入瓶中,根據聽到的聲音進行判斷,在他設計的下列幾組比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B)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進行比較B.用一個完好的和一個已經漏氣的瓶膽進行比較C.把瓶膽放在近處和遠處進行比較D.將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膽中進行比較例題5、在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1)如圖甲,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   ,這說明了   。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這種思維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類比法”); (2)如圖乙,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 (3)如圖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   可以傳聲。參考:(1)乒乓球被彈起;發聲體在振動;將音叉的振動放大;轉換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或放一些輕小物體 (3)空氣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
板書設計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8張PPT)
(浙教版)八年級

1.2 聲與聽覺
第1章
“第1課時”
對環境的察覺
01
學習目標
內容總覽
02
新知導入
03
探究新知
04
課堂練習
05
課堂總結
06
分層作業
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聲源;掌握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理解解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了解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科學思維:從實驗現象獲知聲音的產生,體驗觀察和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
探究實踐:學生通過“動手做 ”、“觀察”、“聽”、“感受”等活動形式全方位地感知聲音,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態度責任:通過雙邊教學活動,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科學原理的興趣與欲望。
新知導入
樹葉沙沙,鳥鳴啾啾;流水潺潺,琴聲瑟瑟……天籟之聲給人以享受; 可尖銳的汽笛聲,轟鳴的飛機聲,卻讓人們焦躁不安。
那么,各種聲音是怎么產生的?
又是如何傳播的?
為什么不同的聲音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
1)一根橡皮筋,一個筆套,一根鋼尺,試著使它們發出聲音。
2)將手指輕輕放在喉嚨發聲處,講話時聲
帶在振動嗎?找一找,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
會振動而產生聲音?
3)總結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特征: 。
任務一、
探究新知
體驗發聲物體的共同特性
圖1.2-2手指輕輕放在咽喉處
圖1.2-1橡皮筋發聲
物體發聲時都有振動現象
視頻:
鼓的振動發出聲音
(點擊圖片播放)
探究活動
1)敲擊音叉,有什么現象?
2)手按音叉使它停止振動又有什么現象?
3)立即把敲擊過的音叉接觸水面,有什么現象?
音叉振動發出聲音。
手按音叉時,音叉停止振動,發聲也停止。
音叉插入處,水花四濺。
結論:發聲的物體正在振動中。
新知歸納
一、聲音的產生
1、物體振動產生聲音:
(1)聲音是物體振動時產生的;
(2)發聲時物體都在振動;
(3)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2、聲源:
(1)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稱為聲源;
(2)任何物體都可以成為聲源:
固體、液體和氣體振動時都能發聲,都可成為聲源。
討論交流
如,拉動琴弦時,琴發出聲音;使水流動時,水發出聲音;撥動橡皮筋時,橡皮筋發出聲音。
如,說話時,聲帶在振動;樹葉沙沙響,樹葉在振動;琴聲瑟瑟,弦在振動。
結合聲音發生的條件,說一說生活中物體振動發聲的例子。
視頻輔助教學:
音叉的振動放大效果
拓展:
蟬又名知了。自古以來,人們對蟬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它的鳴聲。你知道蟬是怎樣發聲的嗎?
蟬是通過腹部的發聲器官來發生的。雄蟬
近腹的基部有鼓膜,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
振動膜時能發出響亮的聲音。
①求偶鳴叫:這是雄蟬最常見的鳴叫類型,聲音
響亮而持續,目的是吸引雌蟬的注意。
②警戒鳴叫:這是一種短促而急促的鳴叫,目的是警告其他雄蟬遠離自己的領地。
③遭遇鳴叫:當雄蟬遇到危險時,例如被天敵捕捉,它會發出一種特殊的鳴叫,目的是恐嚇敵人或求救。
注:雌蟬沒有發聲器官,不會發出鳴叫聲。
圖1.2-3 蟬
討論交流
你知道蜜蜂、蒼蠅、蚊子在飛舞時如何發出“ 嗡嗡 ”聲音嗎?
蜜蜂的發聲原理是因為它們在飛行時不斷高速扇動翅膀,使空氣振動,這樣就產生了嗡嗡的聲音。
蒼蠅、蚊子的發聲原理也類似。
任務二、
探究聲音傳播的介質
探究新知
我們知道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振動發出聲音;通常我們生活中充滿空氣的環境中,物體發出的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傳入耳中被聽見。
那么,聲音的傳播是否需要一定的介質?
傳播聲音的介質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聲音是否也像光一樣能在真空中傳播?
探究新知
探究1、固體能傳播聲音嗎?
活動:
1)把兩張課桌緊緊地挨在一起。一人用鉛筆輕敲桌面,另一人把耳朵緊貼在另一張桌面上(另一只耳用棉球塞緊), (能或不能)聽到敲擊聲;
此聲音是由______傳播的;
2)將兩張桌子拉開一小縫,重復以上實驗,有何變化?
結論1、 。

敲擊聲變微弱了。
課桌
固體能傳播聲音
探究新知
探究2、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嗎?
活動:將兩石塊在水中互相撞擊,你能聽到撞擊聲嗎?
現象: ;
結論: 。
其他例子: 。
能聽到水下的撞擊聲
水(液體)能傳播聲音
潛水時會聽到岸上傳來的嘈雜聲;釣魚時圍觀的人太吵會把魚嚇跑;播放音樂指揮花樣游泳;海豚能聽到飼養員的呼叫;……
探究新知
探究3、聲音能在氣體中傳播嗎?
活動:將一只電鈴放在密封的玻璃鐘罩內,接通電源。
1)你聽到電鈴聲了嗎? 你看到電鈴的槌在敲擊嗎? ;
2)用真空泵抽出鐘罩內的空氣。當空氣被逐漸抽去時,電鈴聲會 ,當空氣幾乎被抽盡,你仍能聽到聲音嗎? 。
3)關掉真空泵,讓空氣慢慢重新進入罩內,現在你能聽到聲音嗎? ,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嗎? 。
結論3、 。
減弱

不能


(點擊圖片播放)
空氣(氣體)能傳播聲音
探究新知
根據以上研究聲音的傳播實驗,記錄現象并分析。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分析 結論
空氣充足
抽掉一部分
幾乎被抽盡
完全抽盡
少量進入
空氣充足
聲音響
鈴聲減弱
幾乎聽不到
聽不到
鈴聲增強
聲音響





真空不能傳聲
空氣能夠傳聲
空氣能夠傳聲
空氣能夠傳聲
空氣能夠傳聲
空氣能夠傳聲
真空不能傳聲。
結論4:
實踐活動
活動:制作土電話
1)如圖,將兩個紙杯底各鉆好一小孔,將一根棉繩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個杯底的小孔,再將繩打結,并用膠帶紙將杯底的火柴粘好,一個“土電話”就制成了。
2)兩同學各拿一個紙杯,相隔一定距離站立,使棉繩剛好拉緊。當甲對著杯子講話時,另一個杯子罩在乙耳朵上(另一只耳用棉球塞緊),這時乙同學能聽到甲同學說話。
新知歸納
二、聲音的傳播
1、介質: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
2、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作為介質傳播聲音。
3、空氣是傳播聲音的常用介質。
空氣是最常見的傳播聲音的介質,我們周圍充滿著空氣,它使人們能夠聽到各種奇妙的聲音。
4、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如,月球上宇航員不能面對面直接對話而要借助無線電設備才能聽到對方的聲音,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介質)來傳播聲音。
討論交流
我們在觀看科幻電影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太空中有飛行器發生了爆炸,附近飛行器里的人立即看到并聽到了爆炸。你認為這個場景合理嗎?
這種場景不合理。因為在太空中不能聽到爆炸的聲音,因為太空中沒有空氣,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模擬動態
課堂練習
1、下列物體中,屬于聲源的是(   )
A.教室里通電的電鈴
B.音樂教室里的鋼琴
C.放在實驗桌上的音叉
D.靜止的樹葉
A
課堂練習
2、如圖所示,8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細調節水的高度,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1,2,3,4,5,6,7,1”的聲音來;而用嘴吹每個瓶子的上端,可以發出哨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動產生的
B.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
C.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空氣柱振動產生的
D.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
C
課堂練習
3、下列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一組是
(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
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的不同
④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課堂練習
4、暖水瓶的瓶膽夾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來探究真空能否傳聲。他把音樂賀卡里的電子發生器放入瓶中,根據聽到的聲音進行判斷,在他設計的下列幾組比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進行比較
B.用一個完好的和一個已經漏氣的瓶膽進行比較
C.把瓶膽放在近處和遠處進行比較
D.將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膽中進行比較
B
課堂練習
5、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時,
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實驗。
(1)如圖甲,用懸掛著的乒乓球
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  ,這說明了   。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這種思維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類比法”);
(2)如圖乙,為驗證(1)中的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改進方法是 ;
(3)如圖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   可以傳聲。
乒乓球被彈起
發聲體在振動
將音叉的振動放大
轉換法
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或放一些輕小物體
空氣
課堂總結
1.2 聲與聽覺(1)
……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
1、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作聲源;
2、聲音的產生條件:物體振動
3、聲音的傳播:需要一定的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
4、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分層作業
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
2、完成學案中的“課后練習”;
3、預習“聲波、聽覺的形成”相關內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讓備課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2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宜黄县| 大名县| 贡嘎县| 永靖县| 开江县| 江山市| 比如县| 漠河县| 文安县| 井陉县| 舟山市| 曲阜市| 博白县| 郁南县| 聊城市| 赤壁市| 古田县| 饶河县| 宁波市| 门源| 柳州市| 蚌埠市| 宜兰县| 江北区| 明水县| 罗甸县| 莆田市| 习水县| 阳山县| 黄浦区| 中江县| 房产| 延寿县| 淳安县| 建湖县| 大安市| 西乌珠穆沁旗| 花莲市| 海口市| 万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