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七下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 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要遵守法律,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依法從事社會活動的能力,預防違法犯罪學習目標與重點、難點學習目標1.認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的關系。2.知道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能夠嚴于律己,預防違法犯罪。重點難點重點:嚴于律己,預防違法犯罪。難點:杜絕不良行為。1.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有什么危害?如何正確認識未成年人犯罪?2.有利于矯治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法律是什么?3.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之間有怎樣的關系?4.怎樣嚴于律己,預防違法犯罪?自主學習P99-102生活觀察安某嫌下樓扔垃圾費勁,把垃圾從樓上扔了下去,砸到了人。黃某撥打火警電話,想看看消防人員是否會來,結果消防車真來了!袁某借了吳某的錢一直不還,吳某把他關了幾天讓他還錢。情境一情境二情境三議學任務:以上情境分別是何種違法行為 會給自己帶來哪些惡果 如何避免情境中類似行為的發生 123議學小結:如何嚴于律已,預防犯罪如何預防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遵紀守法的人。議學情景:案例分析案例一:16歲的中學生泰某在學校多次無故毆打、辱罵同學郭某,還用手機拍攝視頻并在網上傳播,導致郭某身體受傷、精神抑郁,無法正常生活和學習。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秦某無故毆打他人,造成他人輕微傷,辱罵他人情節惡劣,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嚴重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破壞了社會秩序,其行為觸犯刑法,應追究其刑事責任。案例二:依依無端被同校的一群16歲學生盯上了。這些學生有組織、有計劃地長期在各種線上課堂、社交平臺發送侮辱、謾罵、誣陷依依的網絡信息,甚至將網絡聊天群的聊天記錄剪輯制作成視頻再次傳播,導致依依的生活和學習受到嚴重干擾。最絲這些學生被依法逮捕并提起公訴。議學任務分析案例中的行為涉及刑法中的哪些罪名。學生欺凌、網絡暴力行為有什么危害 遇到這些行為該怎么辦 議學擴展:什么是幫信罪什么是幫信罪“幫信罪”的全稱為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該罪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行為”。可簡單理解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提供各種技術支持或幫助的行為。議學追問你知道幫信常見的實施手段或者常見的違法行為有哪些 議學情景:常見行為◆非法買賣、出租、出借、假冒他人身份或虛構代理關系開立銀行卡、電話卡、電信線路、短信端口等:◆非法制造、買賣、提供或者使用電話卡批量插入設備,具有改變主叫號碼、虛擬撥號、互聯網電話違規接入公用電信網絡等功能的設備、軟件:◆非法出售、提供個人信息,用于注冊或出租、出借互聯網賬號或幫助他人通過虛擬貨幣交易等方式轉移、隱匿涉案資金。常見行為法律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議學追問所以你打算對這些大學生提出哪些勸告 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違法犯罪會對他人、社會和網家造成危害。我們要時刻警惕違法犯罪,遠離犯罪。議學情景:案例分享15歲的中學生陳某,原本是一個好學生,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幫游手好閑的“朋友”后,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開始時,他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教師,后來便放縱自己,并因偷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處分。但他并沒有接受教訓,反而經常偷竊財物等,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悔改。為了搞錢到網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竟攔路搶劫,在短短的幾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議學任務陳某是如何一步一步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 交友不慎不良行為違反紀律違反法律犯罪議學追問陳某的經歷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鑄成的,而是有一條從不良行為到違法行為、再到犯罪的變化軌跡。議學活動:我能做&我不能做我能做我不能做吸煙、飲酒破口大罵老師努力刻苦學習努力刻苦學習經常夜不歸宿找父母聊家常多次曠課逃學自己整理房間議學任務以上行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不能做的事情一旦做了會有何后果 為防止這些點“后果”的發生,我們應當如何做 議學小結:如何嚴于律己、預防犯罪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已,視枝抵制不良心理和所為,防患于朱然。議學知識小結青少年應如何嚴于律己、預防犯罪 ①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遵紀守法的人。②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③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④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議學情境:小徐的錯誤認知小徐:我們現在年齡還小與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是不會受到處罰的。而且我們還有《未成年人保護法》!議學任務你認可小徐的觀點嗎 為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教師寄語親愛的同學們,世界廣闊而精彩,但也充滿未知與風險,愿你們以法律為底線,明辨是非,嚴于律已,讓正義成為你們最堅實的后盾,在法治的陽光下茁壯成長。議學小結: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