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發現生長》教案【核心概念】5.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學習內容與要求】5.1 生物具有區別于非生物的特征①舉例說明動物和植物都是生物。【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1)知道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的身體在不斷地變化著,有些變化能夠說明我們在生長。2.科學思維(1)通過比較衣服、外貌和牙齒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察覺到我們身體的變化,意識到自己正在成長。3.探究實踐(1)能夠從不同角度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并用畫圖的方式記錄。4.態度責任(1)能夠關注自己在成長,如實記錄自己成長的證據。【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通過對比衣服、外貌和牙齒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察覺到我們身體的變化,意識到自己正在成長。難點:能夠嘗試從多個角度細致地觀察和發現自身身體的變化,如實地記錄變化的證據。【教學準備】教師:班級記錄單、教學課件、視頻資料。學生:能夠證明自己長大的照片、衣服、用具等物品,水彩筆、記錄單。【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聚焦 【ppt:2-6】 出示本課的主題圖,并引出話題:“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長大”。 播放《發現生長》視頻資源。 聚焦:“有哪些事物能證明我們在長大呢?” 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或畫圖,并提問:哪些觀點可以作為我們成長的證據? 預設:長高了、體重增加了…… 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的方式可以便于學生之間相互借鑒、深入思考。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們共享各自的觀點與經 驗,更能推動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探討。探索 【ppt:7-11】 (一)找出能證明我們在長大的事物。 1.組織學生將課前找到的證據進行展示交流,如: 在學生描述的過程中記錄下體現比較的關鍵詞,如身高【矮→高】,體重【輕→重】等。 【PPT:12-19】 (二)選一個證據畫下來。 圍繞教科書提供的例子進行詳細講解,指導學生要根據他們實際觀察到的事實來進行繪畫。如: 引導說一說“這張圖畫是用什么證據說明自己長大了?” 提出畫證據的要求: 畫圖之前組織小組交流,讓每位學生根據板書內容選擇自己想要呈現的變化和相應的證據。 組織小組內交流,再班級研討,展示學生的作品,給學生提供表達支架: 我想要呈現 的變化,我的證據是 。 預設:從小到大的衣服、從小到大的照片、換牙、頭發變化、身高曲線、體重曲線。 學生描述這些特征的變化過程。 預設:身高線的位置上升,顯示了身高的增長,這是能夠證明成長的證據。 預設:能提起更重的東西了,顯示更有力氣更強壯了,這是能夠證明成長的證據。 畫下能證明長大的證據。 分享:“長大的證據”畫圖記錄單: 第一個活動是引導學生尋找并呈現自身成長的證據,通過對比的方法直觀感受自己的變化,從而深化對成長過程的理解,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板書能為“畫 出證據”的活動提供思維上的鋪墊,使學生明確“畫什么”和“怎么畫”,還 可以讓學生關注“看不到”的成長變化。 教師應著重強調繪畫的主體要能夠真實地反映出成長的過程,同時剔除掉無關的信息, 并確保學生不會過度美化,從而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繪畫記錄。 畫圖記錄以后,在學生交流所記錄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畫什 么”和“怎么畫”這兩個問題,來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他們在畫中如何展現自己的成長過程,再次將學生的比較思維外化。研討 【PPT:20-21】 我們找到的哪些事物,可以證明我們在長大? 2.我們怎樣證明小貓、小狗在長大? 預設: 預設:定期觀察并記錄小貓、小狗的體重、體長、食量、行為等變化來證明它們在成長。 第一個研討活動旨在幫助學生梳理和總結課堂上研究的證據。 第二個研討活動旨在讓學生將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遷移、應用,引導學生 尋找動物成長的證據。拓展 【PPT:22-23】 引出:人體會生長,動物、植物也會生長,畫一畫動植物的生長變化證據。 課后完成。 對于拓展環節,希望學生能夠把本節課的記錄方法運用在動植物上,在畫 出動植物生長證據的過程中,形成對生物特征的認識。教學評價 【ppt:24】 1. 教師評價以班級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師根據小組同學的課堂表現進行小組加星,例如:安靜傾聽、積極發言、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等。 自我評價:學習新課后,學生從“我會聽、我會做、我會說”幾個維度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具體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進行調整,主要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 科學課堂學習習慣。【板書】2.2 發現生長證明成長的證據:身高【矮→高】 頭發【稀疏→濃密】 體重【輕→重】 食量【少→多】班級記錄單:7 /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