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義烏市稠州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階段性檢測(月考)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義烏市稠州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階段性檢測(月考)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義烏市稠州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階段性檢測(月考)科學試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1.(2024八下·義烏月考)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我們要加強大氣質量監測。下列氣體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
A.氧氣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水蒸氣
2.(2024八下·義烏月考)要使馬鈴薯和甘薯高產應當注意使用哪種無機鹽( ?。?br/>A.含氮無機鹽 B.含磷無機鹽 C.含鉀無機鹽 D.含硼無機鹽
3.(2024八下·義烏月考)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環和碳循環,其中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是( ?。?br/>A.水的吸收 B.動植物的呼吸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燃料的燃燒
4.(2024八下·義烏月考)興趣小組同學做了以下實驗,其中能說明土壤中含有有機物的是(  )
A. B.
C. D.
5.(2024八下·義烏月考)某同學制作的試劑標簽如下,其中化學式書寫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6.(2024八下·義烏月考)小明同學自己動手做了一個直流電動機模型,接通電路后發現電動機不轉動,可當他撥了一下線圈后,電動機就快速轉了起來,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br/>A.電源電壓太低 B.電刷接觸不良
C.電源正、負極接反了 D.開始時,線圈處于平衡位置了
7.(2024八下·義烏月考)我們不能隨地吐痰是因為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痰生成的部位是( ?。?br/>A.鼻腔黏膜 B.喉腔側壁
C.口腔黏膜 D.氣管和支氣管
8.(2024八下·義烏月考)番薯是一種高產且適應性強的糧食作物,塊根除作為主糧外,還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造工業的重要原料。下列有關番薯的內容正確的是(  )
A.番薯是攀緣莖 B.番薯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
C.種植番薯時可適當施P肥 D.番薯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土壤
9.(2024八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閉合電鍵S后,發現電燈L不亮,且保險絲沒有熔斷。某同學用測電筆測試燈頭的兩根電線C,D,發現這兩處都能使測電筆的氖管發光,再用測電筆測試火線A和零線B時,氖管在測火線A時能發光,在測零線B時不發光。那么可以判定故障是( ?。?br/>A.火線和零線短路 B.電燈L短路
C.電線AC段某處斷路 D.電線BD段某處斷路
10.(2024八下·義烏月考)在觀察蠶豆葉的下表皮的實驗時,用鑷子撕下一小塊蠶豆葉的下表皮,制成裝片,用低倍鏡觀察蠶豆的下表皮細胞,下列關于它的特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形狀不規則,彼此嵌合
B.表皮細胞中間分布著成對的半月形保衛細胞
C.表皮細胞內含葉綠體,呈現綠色
D.表皮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
11.(2024八下·義烏月考)將一個條形磁鐵甲和一個通電螺線管乙相互靠近,小磁針靜止后N極的方向如圖,請判斷螺線管接線柱A、B所接電極,磁極C的名稱及D點處磁場的方向( ?。?br/>  接線柱A 接線柱B 磁極C D點磁場方向
A 正極 負極 N 水平向左
B 負極 正極 S 水平向左
C 正極 負極 N 水平向右
D 負極 正極 S 水平向右
A.A B.B C.C D.D
12.(2024八下·義烏月考)兩棵近千年的文冠果樹是八大處公園的四寶之一。文冠果樹生命力極強,根系發達,具有抗旱、抗寒、耐鹽堿的特性。下列關于文冠果樹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文冠果樹中有機物運輸的主要動力來自蒸騰作用
B.根毛細胞內溶液濃度低于外界溶液濃度,有利于其耐鹽堿性
C.根系發達有利于其生長于干旱、貧瘠的環境
D.文冠果樹的樹干上有樹瘤,是木質部損傷后形成的
13.(2024八下·義烏月考)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br/>A.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放熱,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B.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色煙霧,放出大量的熱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二氧化碳
D.鐵絲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14.(2024八下·義烏月考)如圖是人體呼吸全過程的示意圖,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br/>A.煤氣中毒是①過程發生了障礙
B.②是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C.③是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
D.人溺水死亡是④過程發生了障礙.
15.(2024八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為向日葵在24 h內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速率的變化,據圖可以推斷(  )
A.在光下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
B.一天中植物體內水分最少的是b點
C.在光下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
D.無機鹽向上運輸的速率在b點時較快
16.(2024八下·義烏月考)某化合物完全燃燒,需要4.8g氧氣,同時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則該化合物中(  )
A.只含碳、氫兩種元素 B.只含碳、氧兩種元素
C.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D.無法確定
17.(2024八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若關閉Ⅱ閥打開Ⅰ閥,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變紅;若關閉Ⅰ閥打開Ⅱ閥,紫色小花不變紅,則甲瓶中所盛的試劑可能是( ?。?br/>①濃H2SO4,②濃NaOH溶液,③飽和NaCl溶液.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①②③
18.(2024八下·義烏月考)在不同時刻,某反應中的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的質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對分子質量為丁的2倍,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甲的質量/g 乙的質量/g 丙的質量/g 丁的質量/g
反應前 64 10 1 16
t時刻 32 a    
反應后 0 54 b 0
A.生成物只有乙
B.a等于 15
C.b等于 36
D.該反應方程式中甲與丁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2:1
19.(2024八下·義烏月考) 現有下列四組物質: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乳酸(C3H6O3)和果糖(C6H12O6)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當總質量一定時,各組中的兩種物質無論按何種質量比混合,完全燃燒生成水的質量均相同.符合該條件的共有(  )
A.1組 B.2組 C.3組 D.4組
20.(2024八下·義烏月考)在相同溫度和相同體積的條件下,氣體壓強(P)與氣體分子數目(n)成正比關系(p=kn)。若ag碳和bg 氧氣放入一密閉容器中,測得容器內的氣體壓強為p,然后,提供一定條件使容器內的物質發生充分反應,待溫度復原時,測得容器內的氣體壓強仍然為P。則a與b的關系可能(  )
A.a= B.a> C.a< D.a>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6分)
21.(2024八下·義烏月考)2022年6月“福建艦"正式下水,該艦采用的是電磁彈射起飛技術,原理如圖:艦載機位于兩條通電軌道的中間,當要起飛時,為軌道加上電流使其沿軌道方向由靜止開始加速,最終被彈射出去。電磁彈射器的工作原理類似于   (選填“發電機”或“電動機”),可   (選填“增大”或“減少”)電流使飛機獲得更大推力。
22.(2024八下·義烏月考)2023年5月29日在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我國宣布將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月球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以鐵為例,僅月面表層5cm厚的沙土中就含有上億噸鐵,這里的“鐵”指的是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鐵原子的核電荷數為26,則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   。探測還發現月球上有大量可開采的氦﹣3,它是一種高效的核聚變燃料。而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這兩種原子互為   原子。
23.(2024八下·義烏月考)初夏剛至,眾多新鮮可口的水果陸續進入采摘期,但這第一口鮮甜非楊梅莫屬。走進長興縣龍山街道渚山村的楊梅大棚,一顆顆鮮紅的楊梅垂滿枝頭,散發陣陣清香。楊梅適合在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生長。
(1)題中模型表示的各類土壤,較適宜種植楊梅的是   (填寫字母)。
(2)當楊梅根的周圍施了過多的肥料后,葉片出現了萎蔫,是因為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造成細胞失水。
(3)剪取楊梅枝條進行下列實驗:在甲、乙兩個燒杯中加入等量的紅墨水,將兩個燒杯放在溫度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燒杯中插入新鮮的楊梅枝條。一段時間后,液面下降較快的是   燒杯,該燒杯液面下降較快主要是由于葉片進行   作用。
24.(2024八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a、b表示植物的兩種生理活動,A、B表示兩種物質,請分析回答:
(1)a表示的植物生理活動是   ,A表示的物質是   。
(2)a生理活動不但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氣,同時減少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維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3)b作用的實質是分解   ,釋放能量,供給植物的生命活動。
25.(2024八下·義烏月考)棉花在化學實驗中經常被使用,如圖所示的兩組實驗都用到棉花,其中圖甲為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圖乙為鐵粉和水蒸氣反應實驗。
(1)圖甲實驗與圖乙實驗中,棉花的作用是不同的。請判斷圖甲實驗中棉花的作用是   ;
(2)圖甲實驗和圖乙實驗中,氣體產物也是不同的。實驗進行之后,圖乙實驗試管中原有的鐵粉變成了另一種黑色物質(經鑒定和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產物一樣),水槽處一個個氣泡均附著在液面之上(水槽中加入肥皂水),肥皂泡內氣體為自然界中最輕氣體,試寫出圖乙實驗中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26.(2024八下·義烏月考)自然界中存在著氧循環、碳循環、水循環等。如圖所示為水循環,其中A、B、C是水循環中水的三種自然狀態,A為水密度最大時的狀態。D能支持燃燒并能與許多物質發生氧化反應。G是暗紫色固體,加熱時生成D和另外兩種固體,其中一種固體可作F分解反應的催化劑。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的化學式  ??;若C為分子間間隔最大時的狀態,請寫出B狀態時物質的名稱   。
(2)寫出E物質的化學性質   。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30分)
27.(2024八下·義烏月考)某同學猜測木炭和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與水,為驗 證自己的猜測,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資料:二氧化硫可使一種叫做品紅的紅色 試劑褪色,也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下列問題:
A. B. C. D.
(1)為證明反應有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生成,請將實驗裝置用字母排序   (裝置可重復使用)。
(2)若猜測正確,請寫出木炭和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若實驗中只提供一瓶品紅溶液,對實驗結論的影響是   。
28.(2024八下·義烏月考)科學興趣小組在參觀學習大棚植物種植技術時發現,大棚中都設有圖甲所示的CO2發生器和圖乙所示的CO2濃度監測裝置。為探究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他們設計了圖丙方案:
【提出問題】
(1)第①組和第②組實驗進行對照,探究的問題是  ???
【實驗方案】
(2)若通過檢測天竺葵葉片中淀粉含量來判斷光合作用強度,則實驗前對天竺葵進行的預處理是   。
【解釋交流】
(3)根據實驗結果,繪制了如圖丁所示的圖像,則可獲得的結論是   。
29.(2024八下·義烏月考)為了研究植物呼吸強度的變化規律,研究人員在不同溫度和不同氧含量的條件下,測定了一定量新鮮菠菜葉的二氧化碳釋放量(用相對值表示)。請根據下表所示測量結果分析回答問題:
氧含量 二氧化碳 溫度 3% 10% 20%
3℃ 1.2 4.4 5.4
10℃ 5.9 21.5 33.6
20℃ 6.4 38.9 66.5
(1)用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表示呼吸強度,是因為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產物,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越多,表示   。
(2)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氧含量升高,二氧化碳釋放量會隨之   ,這是因為氧氣是呼吸作用的   。
(3)在表中給出的溫度范圍內,最適于蔬菜長期儲藏的溫度是   
(4)為了真實反應氧氣含量對呼吸強度變化的影響,這組實驗都必須在   的條件下進行,避免   作用對測量結果的干擾。
30.(2024八下·義烏月考)在學習了“呼吸系統”相關內容后,老師布置作業:制作“呼吸運動模型”來模擬圖甲中呼氣和吸氣過程。大家一起討論制定了如表的項目成果評價表。
“呼吸運動模型”評價表
評價指標得分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結構完整,所選材料的外觀與肺,氣管高度相似 結構完整,所選材料的外觀與肺,氣管較為相似 結構不完整,有1處及以上缺失
指標二 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 能模擬橫膈運動或肋骨運動 不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
(1)制作產品:小文同學利用玻璃管、透明氣球、玻璃罩、橡皮膜、帶孔橡膠塞等材料做了如圖乙所示的模型。圖甲④過程中進入肺泡的氣體是   。若要用圖乙模型模擬圖甲②過程,小文的正確操作是   。
(2)改進與評價產品:小文同學將直玻璃管替換為Y型玻璃管,將玻璃罩換成大的礦泉水瓶如圖丙。依據評價表請模仿以下范例來評價指標二的得分,并簡要說明評分依據。例:指標一優秀,Y型玻璃管模擬了氣管和支氣管,兩個透明氣球模擬了雙側肺?!?  。
四、解答題(除特別標注外,每小題2分,共34分)
31.(2024八下·義烏月考)項目化學習小組設計了一款電熱水器,示意原理如圖甲。它可以設定不同的出水溫度。控制電路中的直流電源轉換器能將220V交流電轉換成6V的直流電,A是電熱水器。R1是熱敏電阻,其阻值與溫度的關系如圖乙。電磁鐵線圈電阻忽略不計,R0是滑動變阻器,當電磁繼電器線圈中的電流小于等于20mA時,銜鐵片會彈起,觸點分離,熱水器停止加熱。
(1)請根據要求,在圖甲中將熱水器A接入220V的家庭電路中;
(2)如果設定出水溫度為60℃,則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要調到多大?
(3)夏天,為了節約用電,使出水溫度降低到50℃,請寫出一種(除改變滑動變阻器阻值以外)可行的方法。
32.(2024八下·義烏月考)煤是目前人類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會造成大氣污染。國家規定含硫量超過2.1%的煤不得開采。
(1)二氧化硫的不斷排放是形成   的主要原因。
(2)某實驗小組準備用右圖所示的裝置粗略測定某種煤的含硫量。廣口瓶內的液體除了具有吸收SO2的性質外,還需具有的性質有   (寫出一條)。
(3)硬質玻璃管中加入100g煤,廣口瓶內物質的質量記錄如表所示:
時間/分 0 1 2 3 4 5
廣口瓶內物質質量/g 50 50.5 50.8 51.1 51.4 51.6
請通過計算判斷該煤是否允許開采。   
(4)空氣污染時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以下說法合理的是   
A.空氣質量差時應減少戶外活動
B.為減少污染物排放,禁止使用煤作為燃料
C.森林對大氣有很強的凈化作用,要加大植樹造林力度
D.有些植物有很強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煤可以隨意大量使用
33.(2024八下·義烏月考)夏季,為防止剛移植的大樹蒸騰作用強而失水死亡,除對樹木的枝葉適當修剪外,還會結合使用蒸騰抑制劑。某蒸騰抑制劑產品信息如圖所示。
【產品規格】:1000mL 【技術指標】:氨基酸≥100g/L:鐵+鋅≥20g/L 【保質期】:3年 【產品特性】:能促進植物關閉部分氣孔,減少水分散失,能有效抑制枝葉表層水分蒸發,提高植物抗旱能力。 【使用方法】: ①噴灑均勻,重點噴到葉子的背面;②要注意遮蔭降溫; ③一般一年最多使用3次。
(1)氨基酸中的谷氨酸(C5H9NO4)能夠調節氣孔開閉。谷氨酸分子中碳、氫原子個數比為   。
(2)147克谷氨酸中含有碳元素質量是   g。
(3)下列是對表中使用方法的解釋,其合理的是   。
A.①是因為大樹葉上表皮氣孔數目多于下表皮,抑制效果好
B.②是因為蒸騰作用能幫助植物降溫,氣孔關閉會導致植物溫度升高
C.③是因為氣孔長期關閉后氣體不能進出,導致植物其他生理活動也受阻
34.(2024八下·義烏月考)為了測定某種貝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某探究小組的同學稱取40g貝殼樣品,分別在5只燒杯中進行了實驗,實驗數據見下表(貝殼中雜質既不溶于水也不能與鹽酸反應):根據實驗設計及有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計算:
  燒杯 A 燒杯 B 燒杯 C 燒杯 D 燒杯 E
加入貝殼樣品的質量/g 8 8 8 8 8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10 20 30 40 50
充分反應后生成氣體的質量/g 0.77 1.54 x 3.08 3.08
(1)表格中x的值為   。
(2)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3)燒杯D中物質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空氣污染與保護;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顆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
【解答】A.氧氣是空氣成分,不會造成空氣污染,故A錯誤;
B.臭氧是空氣污染物,會造成空氣污染,故B正確;
C.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引起溫室效應,但二氧化碳是空氣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氣污染物,故C錯誤;
D.水蒸氣是空氣的成分,不會造成空氣污染,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2.【答案】C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解析】【解答】選C。含鉀的無機鹽使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種植馬鈴薯和甘薯等含淀粉量高的作物時要多施鉀肥.
【分析】此題考查了含氮的、含鉀的、含磷的無機鹽對植物生活的作用
3.【答案】C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分析】根據對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燃燒的認識判斷即可。
【解答】A.水不能放出氧氣,故A錯誤;
B.動植物的呼吸,是將氧氣轉化為二氧化碳,故B錯誤;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過程,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故C正確;
D.燃料的燃燒,是將氧氣轉化為二氧化碳,故D錯誤。
故選C。
4.【答案】C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 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主要由碳元素、氫元素組成;
有機化合物的特點:熱穩定性差,容易燃燒;熔點較低;大多數有機物難溶于水;反應速度慢
【解答】想要證明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機物,可以把有機物放在石棉網上用火灼燒,若土壤質量減少并有黑煙冒出,則證明該土壤中含有有機物。
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5.【答案】B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金屬在前,非金屬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個數不能漏,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化學式的書寫方法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氯化鐵的化學式為FeCl3,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6.【答案】D
【知識點】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
【解析】【解答】當電動機的線圈處于平衡位置時,受平衡力的作用,故可能電動機不轉,撥動一下后,打破平衡,電動機便轉動起來,并且靠慣性能轉過平衡位置,連續轉動.A、B兩個選項電動機始終不會轉動.C選項中的電動機不會停止.
故選D.
【分析】 平衡位置是電動機的轉子和定子形成了開路,導體中沒有電流通過,磁場對其沒有作用力,電動機不會轉動.只要越過平衡位置后,產生電流,便可以轉動了.
7.【答案】D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解析】【解答】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還能對進入肺的氣體做一定的處理,氣管和支氣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細胞和纖毛,腺細胞分泌黏液,使氣管內濕潤,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細菌和病毒的物質。纖毛的擺動可將外來的灰塵、細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過咳嗽排出體外形成痰。可見痰的形成場所是氣管和支氣管。
【分析】只有呼吸道的氣管和支氣管才能產生痰,這樣既能濕潤空氣還能對呼吸道起凈化作用。
8.【答案】B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番薯別稱甘儲、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紅山藥、玉枕薯、山芋、地瓜、甜薯、紅薯、紅苕、白薯、阿鵝、萌番薯。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具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塊根,莖平臥或上升,偶有纏繞,多分枝,葉片形狀、顏色常因品種不同而異,通常為寬卵形,葉柄長短不一,聚傘花序腋生,蒴果卵形或扁圓形,種子1-4粒,通常2粒,無毛。
2.氮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以及作物的產量,促進作物的枝葉生長,提高農產品的蛋白質的含量等。
磷肥:提高作物的莖枝的堅韌度,促進花芽的形成,加快作物的成熟速度,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等。
鉀肥:增強作物的莖稈強度,促進作物開花結實,增強作物的抗倒伏、抗旱、抗寒、抗病蟲害的能力等
【解答】A:番薯是匍匐莖,A錯誤。
B:番薯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B正確。
C:種植番薯時可適當施氮肥,C錯誤。
D:番薯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光合作用,D錯誤。
故選B。
9.【答案】D
【知識點】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測電筆接觸火線時氖管發光,接觸零線時不發光,結合題目描述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 根據題意可知,在測火線A時氖管能發光,說明火線沒有發生短路,故A不符合題意;
B. 如果燈泡被短路,那么整個電路發生電路,此時電路過大會把保險絲燒斷,故B不合題意;
C. 如果A、 C處有斷路,則火線端口,用氖管測D點時不會發光,故C不符合題意;
D. 當用測電筆測B時不發光,說明B處沒有與D處相連通,所以有BD段某處斷路,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0.【答案】C
【知識點】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葉表皮:為葉片表面的一層初生保護組織,分為上、下表皮,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葉綠體;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保衛細胞控制氣孔開閉。
【解答】A、從圖中看出蠶豆葉的下表皮細胞的結構特點是:細胞不規則,彼此嵌合著,A正確;
B、表皮細胞中間分布著成對的半月形保衛細胞,成對的半月形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是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B正確;
C、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葉綠體,C錯誤;
D、表皮細胞無色透明,外壁具角質層,這樣增加了透光率,有利于內部的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D正確。
故選:C。
11.【答案】B
【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
【解析】【分析】利用小磁針,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確定條形磁鐵和電磁鐵的磁極,然后根據安培定則判斷A、B兩點的電源接線情況。
【解答】(1)小磁針的左端為N極,左端為S極,根據“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知,C端為S極,而電磁鐵的左端為N極,則D點的磁場方向為水平向左;
(2)右手握住螺線管;大拇指指向左端,彎曲的四指指尖向上,則線圈上電流方向向上,即B端接正極,A端接負極。
故選B。
12.【答案】C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A.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約1%被植物體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到大氣中去了;
B.植物細胞吸水還是失水主要取決于細胞液的濃度和周圍水溶液濃度的大小。
C.根系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和無機鹽,還有固定植物體的作用。
D.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
【解答】A. 文冠果樹中有機物運輸的主要動力來自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故A錯誤;
B.植物的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與耐鹽堿性無關,故B錯誤;
C.根系發達,能深入到土壤的深處吸收營養物質,因此能生活在干旱而貧瘠的陸地上,故C正確;
D.樹瘤形成的原因是害蟲侵害樹干,影響了樹內韌皮部內篩管的向下運輸功能,營養物質積存在傷口上方所致致,故D錯誤。
故選C。
13.【答案】A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解析】【分析】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熱,生成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生成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只能燒至紅熱,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解答】A、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符合題意;
B、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出熱量,不符合題意;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二氧化碳是實驗結論,不是實驗現象,不符合題意;
D、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只能燒至紅熱,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4.【答案】B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解析】【分析】氣體交換指肺泡和血液之間,以及血液和組織之間的氣體交換。是物理性的擴散過程,氣體從分壓高的一側向低的一側擴散。吸入的空氣中氧分壓比血液中氧分壓高,所以氧從肺泡進入血液,再進入組織。而組織中的二氧化碳分壓高于血液的二氧化碳分壓,故二氧化碳由組織排入血液,再排入肺泡。
【解答】A、煤氣中毒是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相結合,導致紅細胞失去運氧的能力,即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出現障礙,即 ② ;故A錯誤;
B、 ② 過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完成了血液與肺泡之間的氣體交換;故B正確;
C、 ③是血液運輸氧氣的過程;故C錯誤;
D、人溺水是無法從外界獲取氧氣,即 ① 過程發生了障礙;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5.【答案】D
【知識點】蒸騰作用;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解析】【分析】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可見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條件是光;呼吸作用是指在線粒體里把有機物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可見只要是活細胞就要進行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是指綠色植物把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到大氣中去的過程;植物主要是通過根的吸收作用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
【解答】AC.由圖可知,光照下蒸騰作用先是大于水分的吸收速率,后又小于水分的吸收速率,故 A 、 C 錯誤;
B.在 ac 之間,蒸騰速率始終大于吸水速率,說明植
物在失水,所以一天中植物體內水分最少的是 c 點,故 B 錯誤;
D.無機鹽是隨著水分向上運輸的,蒸騰作用能促進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所以無機鹽向上運輸的速率在 b 點時較快,故 D 正確。
故選:D
16.【答案】C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總和不變,反應前后元素質量和種類不變分析。
【解答】 某化合物完全燃燒,需要4.8g氧氣,同時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則該化合物的質量為4.4+2.7-4.8=2.3g,其中碳元素質量為,氫元素質量為,由此可知還含有2.3g-1.2g-0.3g=0.8g氧元素。
故選C。
17.【答案】C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堿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各試劑的性質,分析其對潮濕二氧化碳氣體的作用,進而判斷是否會使紫色小花變色。
【解答】若關閉Ⅰ閥,打開Ⅱ閥,讓潮濕的二氧化碳氣體經過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若關閉Ⅱ閥打開Ⅰ閥,再通入這種氣體,干燥紫色小花變紅,則:
①二氧化碳經過濃硫酸被干燥,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故①正確;
②氣體經過甲瓶后,二氧化碳通過NaOH溶液被吸收,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故②正確;
③而通過飽和NaCl溶液后,二氧化碳含量幾乎不減少,能夠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小花變紅,故③錯誤;
故①②正確。
故答案為:C。
18.【答案】D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反應后質量增加的屬于生成物,反應后質量減少的屬于反應物,反應后質量不變可能屬于催化劑,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反應前后甲的質量減少了64g-0g=64g,故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甲的質量為64g;同理可以確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質量為54g-10g=44g;丁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丁的質量為16g-0g=16g。由質量守恒定律,丙應是生成物,且參加反應的質量為64g+16g-44g=36g。
A、由上述分析,甲、丁是反應物,乙和丙為生成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B、反應中甲、乙的質量比為64g:44g,當參加反應的甲的質量為64g-32g=32g時,生成的乙的質量應為22g,a的質量是22g+10g=32g,故選項說法錯誤。
C、b的質量為1g+36g=37g,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甲的相對分子質量為丁的2倍,參加反應的甲、丁的質量比為64g:16g=4:1,則該反應方程式中甲與丁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2:1,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19.【答案】C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解答】由題意可知:兩種物質混合,當總質量一定時,無論兩種物質的質量比如何,燃燒生成水的質量都不變,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說明混合的兩種物質氫元素質量分數相同.
①乙炔(C2H2)和苯(C6H6)中,由于二者碳原子和氫原子兩種原子個數比相同,都為1:1,故二者所含氫元素質量分數相同;故正確;
②乳酸(C3H6O3)和果糖(C6H12O6)由于二者碳原子和氫原子和氧原子三種原子個數比相同,都為1:2:1,故二者所含氫元素質量分數相同;故正確;
③由于每個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分子中氫原子的個數相等,但二者相對分子質量不同(每一個乙醚分子比一個丁烷分子多一個氧原子),即氫元素的質量分數不同;故錯誤;
④每個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分子中都含有8個氫原子,由于二者相對分子質量相同[甲苯(C7H8)的相對分子質量=12×7+8=92;甘油(C3H8O3)的相對分子質量=12×3+8+16×3=92].即所含氫元素質量分數相同;故正確;
故選:C.
【分析】由兩種物質混合,當總質量一定時,無論兩種物質的質量比如何,燃燒生成水的質量都不變,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說明混合的兩種物質氫元素質量分數相同.通過計算求出相應的兩種物質中氫元素質量分數是否相同即可.
20.【答案】A
【知識點】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 首先根據題意知容器內氣體壓強只與氣體分子數有關,與固體沒關系,因為碳和氧氣的量不確定,所以碳和氧氣反應有可能發生兩個反應(1) (2);分析兩個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的變化,可以看出第一個氣體分子數沒變,第二個反應氣體分子數增加,所以要使容器內氣體壓強不變,只能發生第一個反應。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碳與氧氣可能發生的反應是:
(1) (2),
分析兩個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的變化可知:(1)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沒有變化,(2)反應后氣體分子數增加。
所以反應只有第一個反應,根據化學方程式求出恰好反應時a與b的關系
當氧氣過量時反應仍按(1)進行,反應前后氣體分子總數不變,則此時;
綜合上面的兩種情況:。
故選A。
21.【答案】電動機;增大
【知識點】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及影響導體在磁場中所受力的大小的影響因素進行解答。
【解答】電動機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而產生動力的機械,電磁彈射器就是利用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而工作的,因此它的原理類似于電動機;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所受力的大小與電流的大小和磁場的強度有關,電流越大,所受力越大,因此增大電流能夠使飛機獲得更大的推力。
故答案為:電動機;增大。
22.【答案】元素;26;同位素
【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1)根據元素的定義判斷;
(2)質子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3) 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稱為同位素。
【解答】(1)這里的“鐵”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統稱,指的是元素;
(2)鐵原子的核電荷數為26,根據“質子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可知,則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 26;
(3)氦-3和氦-4為同一種元素,但是中子數不同,這兩種原子互為同位素原子。
23.【答案】(1)B
(2)小于
(3)乙;蒸騰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1)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類。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氣性能一般。
(2)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
(3)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蒸騰作用,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由題意可知:楊梅適合在壤土類土壤中生長。
壤土類土壤中水和空氣各占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圓形圖的四分之一;礦物質顆粒和有機物占50%,其中有機質占國體部分的1%~5%,故B符合題意,ACD不合題意。
故選B。
(2)當楊梅根的周圍施了過多的肥料后,葉片出現了萎蔫,是因為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造成細胞失水。
(3)乙燒杯中插入新鮮的楊梅枝條,會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因此,一段時間后,液面下降較快的是乙燒杯,該燒杯液面下降較快主要是由于葉片進行蒸騰作用。
(1)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類。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氣性能一般。由題意可知:楊梅適合在壤土類土壤中生長。
壤土類土壤中水和空氣各占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圓形圖的四分之一;礦物質顆粒和有機物占50%,其中有機質占國體部分的1%~5%,結合模型可知B項符合要求。
故選B。
(2)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
因此,當楊梅根的周圍施了過多的肥料后,葉片出現了萎蔫,是因為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造成細胞失水。
(3)乙燒杯中插入新鮮的楊梅枝條,會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因此,一段時間后,液面下降較快的是乙燒杯,該燒杯液面下降較快主要是由于葉片進行蒸騰作用。
24.【答案】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碳—氧;有機物
【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表達式為:;(2)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叫光合作用。
(3)呼吸作用的表達式為:。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中有氧氣生成,則a表示的植物生理活動是光合作用,A表示的物質是二氧化碳。
(2)a表示的生理活動,制造有機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不但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氣,同時減少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根據圖片可知,b表示呼吸作用,其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為生物的活動提供動力。
25.【答案】防止固體顆粒進入導管;3Fe+4H2OFe3O4+4H2↑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生成的氧氣可能會將固體顆粒帶入導管,從而使導管發生堵塞,據此解答;
(2)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答】(1)在導管口塞入棉花,可以阻止高錳酸鉀固體顆粒進入導管;
(2)根據題意可知,鐵粉生成的黑色物質為四氧化三鐵,自然界最輕的氣體為氫氣,則鐵和水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故反應的方程式寫為:3Fe+4H2OFe3O4+4H2↑。
26.【答案】H2O;冰;可燃性和還原性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根據水的三態的知識,結合氧氣的制取原理,以及常見化學物質的特征的知識分析解答即可?!窘獯稹緼、B、C是水循環中水的三種自然狀態,A為密度最大時的狀態,則A為液態水; D能支持燃燒并能與許多物質發生氧化反應,則D是氧氣;G是暗紫色固體,加熱時生成氧氣和另二種固體,其中一種可作F分解反應的催化劑,F能轉化為A(水)和D(氧氣),高錳酸鉀加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則G是高錳酸鉀;F是過氧化氫,A轉化為D(氧氣)和E,水通電分解生成氧氣和氫氣,則E為氫氣。
(1)A是水,化學式為H2O;C為分子間間隔最大時的狀態, C是氣態,是水蒸氣,A是液態水,B是冰;
(2)E是氫氣,氫氣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27.【答案】DCBBA;C+2H2SO4(濃)=CO2↑+2SO2↑+2H2O;無法判斷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
【解析】【分析】(1)無水硫酸銅遇到水變藍,品紅遇到二氧化硫褪色,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檢測,注意要保證通入石灰水時二氧化硫已經被完全消耗;
(2)根據題意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可能是二氧化碳引起,也可能是二氧化硫所致,據此分析。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先通過D裝置進行碳和濃硫酸的反應,再通過C裝置檢驗是否生成水,再通過B裝置檢驗是否生成二氧化硫,再通過B裝置檢驗二氧化硫是否和品紅溶液完全反應,再通過A裝置檢驗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那么排序為DCBBA。
(2)木炭和濃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2SO4(濃)=CO2↑+2SO2↑+2H2O。
(3)若實驗中只提供一瓶品紅溶液,氣體通過B裝置時,無法確定二氧化硫是否被品紅溶液完全吸收,對實驗結論的影響是不能判斷氣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28.【答案】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嗎;暗處理24小時;CO2濃度達到一定值時,植物開始光合作用,并且光合作用速率隨著CO2濃度升高而增加,達到一定值又保持不變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①②分析兩個實驗中的變量即可;
(2)在實驗過程中,要保證葉片中的淀粉都是對應時間內光合作用產生;
(3)根據圖片丁分析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即可。
【解答】(1)根據丙圖可知,第①組實驗中是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第②組實驗中是清水,不會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第①組和第②組實驗進行對照,探究的問題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嗎?
(2)根據題意可知,若通過檢測天竺葵葉片中淀粉含量來判斷光合作用強度,則實驗前對天竺葵進行的預處理是暗處理24小時,讓葉片內的淀粉耗盡,以免影響實驗效果。
(3)根據圖丁所示的圖像獲得的結論是: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一定值時,植物開始光合作用,并且光合作用速率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而增加,達到一定值又保持不變。
29.【答案】(1)呼吸作用越強
(2)升高;原料
(3)3℃
(4)無光;光合
【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因此單位時間內植物釋放二氧化碳的多少能夠反映植物呼吸作用的強弱;
(2)呼吸作用的表達式為: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即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產物,氧氣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本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3)植物二氧化碳的釋放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這是因為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強。
(4)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解答。
【解答】(1) 用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表示呼吸強度,是因為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產物,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越多,表示呼吸作用的強度越大。
(2)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氧含量升高,二氧化碳釋放量會隨之升高,這是因為氧氣是呼吸作用的原料;
(3)為了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延長蔬菜的保質期,最適于蔬菜長期貯藏的溫度是3℃。
(4)植物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為了真實反映氧氣含量對呼吸強度變化的影響,這組實驗都必須在無光(或黑暗)的條件下進行,避免光合作用對測量結果的干擾。
(1)呼吸作用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因此單位時間內植物釋放二氧化碳的多少能夠反映植物呼吸作用的強弱,因此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越多,表示呼吸作用的強度越大。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植物二氧化碳的釋放量隨氧氣含量的升高而增多;氧氣是呼吸作用的原料,所以氧氣含量的增加,也會使呼吸作用增強,從而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3)植物二氧化碳的釋放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這是因為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強。為了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延長蔬菜的保質期,最適于蔬菜長期貯藏的溫度是3℃。
(4)植物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為了真實反映氧氣含量對呼吸強度變化的影響,這組實驗都必須在無光(或黑暗)的條件下進行,避免光合作用對測量結果的干擾。
30.【答案】(1)二氧化碳;橡皮膜上移
(2)優秀;相比原來的玻璃罩,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呼吸模型
【解析】【分析】1、呼吸運動的結果實現了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即肺的通氣)。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當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當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
2、圖甲中①表示吸氣,②表示呼氣,③表示氧氣,④表示二氧化碳。
【解答】(1)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肺泡內的氧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因此圖甲④過程中進入肺泡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圖甲中②表示呼氣,呼氣時,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圖乙模型中橡皮膜代表膈肌,因此小文的正確操作是橡皮膜上移。
(2)小文同學將玻璃罩換成大的礦泉水瓶,礦泉水瓶可以伸縮,這樣可以表示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外觀上與肺的結構高度相似;將直玻璃管替換為Y型玻璃管,玻璃管模擬氣管,左右支氣管分別進入左右肺,在外觀上與氣管的結構高度相似,此次改進結構完整,所選材料的外觀與肺、氣管高度相似,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故給優秀。
(1)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肺泡內的氧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因此圖甲④過程中進入肺泡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圖甲中②表示呼氣,呼氣時,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圖乙模型中橡皮膜代表膈肌,因此小文的正確操作是橡皮膜上移。
(2)小文同學將玻璃罩換成大的礦泉水瓶,礦泉水瓶可以伸縮,這樣可以表示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外觀上與肺的結構高度相似;將直玻璃管替換為Y型玻璃管,玻璃管模擬氣管,左右支氣管分別進入左右肺,在外觀上與氣管的結構高度相似,此次改進結構完整,所選材料的外觀與肺、氣管高度相似,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故給優秀。
31.【答案】解:(1)為了用電安全,開關要接在火線上,則工作電路中開關應該接在火線上,電磁繼電器的觸點與火線相連,如下圖所示:
(2)電磁繼電器線圈中的電流小于等于20mA時,
此時電路的總電阻;
根據乙圖可知,溫度為60℃時,熱敏電阻的阻值為40Ω,
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
(3)由圖乙可知出水溫度降低到50℃時,熱敏電阻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小,根據串聯電路電阻規律可知,電路總電阻變小,熱水器停止加熱,通過控制電路的電流不變,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源電壓降低,所以可適當減小電源電壓。
【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
【解析】【分析】 (1)工作電路中開關應該接在火線上,所以電磁繼電器的觸點與火線相連;
(2)控制電路中,兩電阻串聯接入電路,電磁繼電器線圈中的電流小于等于20mA時,銜鐵片會彈起,觸點分離,熱水器停止加熱,根據歐姆定律計算此時電路的總電阻,由圖乙可知溫度為60℃時熱敏電阻接入電路的阻值,根據串聯電路電阻規律計算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
(3)由圖乙可知出水溫度降低到50℃時,熱敏電阻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小,根據串聯電路電阻規律可知電路總電阻變化,熱水器停止加熱,通過控制電路的電流不變,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源電壓的變化。
32.【答案】酸雨;不能與CO2反應(合理即可);允許;AC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空氣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1)二氧化硫在空氣中易形成硫酸,產生酸雨;
(2)實驗中,如果瓶內液體吸收二氧化碳,那么會對二氧化硫的檢測產生影響;
(3)根據實驗數據來分析煤炭中硫元素的含量進行判斷;
(4)根據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來分析。
【解答】(1)二氧化硫的不斷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2)廣口瓶內的液體除了具有吸收SO2的性質外,還需具有的性質有:不能與CO2反應;
(3)由實驗數據可知,生成二氧化硫的質量=51.6 g-50 g=1.6 g,
1.6g二氧化硫中含有硫元素的質量為,
該煤中硫含量=,
因為0.8%<2.1%。所以該煤允許開采。
(4)A .空氣質量差時應減少戶外活動,以防影響人體健康,故A正確;
B.煤炭還是當今社會人類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應該適度使用,而不是禁止使用,故B錯誤;
C.森林對大氣有很強的凈化作用,要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故C正確;
D.有些植物有很強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但是煤不能隨意大量使用,故D錯誤。
故選AC。
33.【答案】5:9;60;BC
【知識點】蒸騰作用;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在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該原子的個數;
(2)碳元素的質量=谷氨酸質量×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3)根據對葉片結構和功能的認識判斷。
【解答】(1)根據化學式C5H9NO4可知,谷氨酸分子中碳、氫原子個數比為5:9;
(2)谷氨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147克谷氨酸中含有碳元素質量是;
(3)A.①大樹葉上表皮氣孔數目小于下表皮,噴到葉子的背面,抑制效果好,故A不符合題意;
B.②是因為蒸騰作用能幫助植物降溫,氣孔關閉會導致植物溫度升高,故B符合題意;
C.③是因為氣孔長期關閉后氣體不能進出,導致植物其他生理活動也受阻,故C符合題意。
故選BC。
34.【答案】2.31;87.5%;17.7%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數據AB分析生成氣體質量與加入稀鹽酸質量的數量關系,據此推算x的數值;
(2)根據表格數據確定反應結束時生成氣體的質量,寫出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據此計算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最后與貝殼樣品質量作比即可;
(3)根據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反應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用貝殼樣品質量+稀鹽酸質量-氣體質量得到溶液的總質量,最后二者作比即可。
【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AB可知,鹽酸的質量每增加10g,生成的氣體增加的質量=1.54g-0.77g=0.77g,則燒杯③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78g+0.77g=2.31g;
(2)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D和E中加入稀鹽酸的質量不同,但是氣體的質量不變,說明燒杯D的樣品中碳酸鈣完全反應。
設8g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y。
解得:y=7g;
貝殼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答: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87.5%。
(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燒杯D中物質充分反應后,稀鹽酸全部參加了反應,貝殼樣品中碳酸鈣完全反應,雜質既不溶于水也不能與鹽酸反應,因此溶質為氯化鈣,所得溶液的質量=40g+7g-3.08g=43.92g;
設:所得氯化鈣的質量為z。
;
解答:z =7.77g。
燒杯D中所得氯化鈣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燒杯D中物質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7.7%。
1 / 1浙江省義烏市稠州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階段性檢測(月考)科學試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1.(2024八下·義烏月考)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我們要加強大氣質量監測。下列氣體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br/>A.氧氣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水蒸氣
【答案】B
【知識點】空氣污染與保護;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顆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
【解答】A.氧氣是空氣成分,不會造成空氣污染,故A錯誤;
B.臭氧是空氣污染物,會造成空氣污染,故B正確;
C.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引起溫室效應,但二氧化碳是空氣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氣污染物,故C錯誤;
D.水蒸氣是空氣的成分,不會造成空氣污染,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2.(2024八下·義烏月考)要使馬鈴薯和甘薯高產應當注意使用哪種無機鹽( ?。?br/>A.含氮無機鹽 B.含磷無機鹽 C.含鉀無機鹽 D.含硼無機鹽
【答案】C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解析】【解答】選C。含鉀的無機鹽使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種植馬鈴薯和甘薯等含淀粉量高的作物時要多施鉀肥.
【分析】此題考查了含氮的、含鉀的、含磷的無機鹽對植物生活的作用
3.(2024八下·義烏月考)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環和碳循環,其中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是( ?。?br/>A.水的吸收 B.動植物的呼吸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燃料的燃燒
【答案】C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分析】根據對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燃燒的認識判斷即可。
【解答】A.水不能放出氧氣,故A錯誤;
B.動植物的呼吸,是將氧氣轉化為二氧化碳,故B錯誤;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過程,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故C正確;
D.燃料的燃燒,是將氧氣轉化為二氧化碳,故D錯誤。
故選C。
4.(2024八下·義烏月考)興趣小組同學做了以下實驗,其中能說明土壤中含有有機物的是( ?。?br/>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 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主要由碳元素、氫元素組成;
有機化合物的特點:熱穩定性差,容易燃燒;熔點較低;大多數有機物難溶于水;反應速度慢
【解答】想要證明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機物,可以把有機物放在石棉網上用火灼燒,若土壤質量減少并有黑煙冒出,則證明該土壤中含有有機物。
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5.(2024八下·義烏月考)某同學制作的試劑標簽如下,其中化學式書寫不正確的是( ?。?br/>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金屬在前,非金屬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個數不能漏,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化學式的書寫方法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氯化鐵的化學式為FeCl3,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6.(2024八下·義烏月考)小明同學自己動手做了一個直流電動機模型,接通電路后發現電動機不轉動,可當他撥了一下線圈后,電動機就快速轉了起來,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br/>A.電源電壓太低 B.電刷接觸不良
C.電源正、負極接反了 D.開始時,線圈處于平衡位置了
【答案】D
【知識點】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
【解析】【解答】當電動機的線圈處于平衡位置時,受平衡力的作用,故可能電動機不轉,撥動一下后,打破平衡,電動機便轉動起來,并且靠慣性能轉過平衡位置,連續轉動.A、B兩個選項電動機始終不會轉動.C選項中的電動機不會停止.
故選D.
【分析】 平衡位置是電動機的轉子和定子形成了開路,導體中沒有電流通過,磁場對其沒有作用力,電動機不會轉動.只要越過平衡位置后,產生電流,便可以轉動了.
7.(2024八下·義烏月考)我們不能隨地吐痰是因為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痰生成的部位是( ?。?br/>A.鼻腔黏膜 B.喉腔側壁
C.口腔黏膜 D.氣管和支氣管
【答案】D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解析】【解答】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還能對進入肺的氣體做一定的處理,氣管和支氣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細胞和纖毛,腺細胞分泌黏液,使氣管內濕潤,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細菌和病毒的物質。纖毛的擺動可將外來的灰塵、細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過咳嗽排出體外形成痰??梢娞档男纬蓤鏊菤夤芎椭夤堋?br/>【分析】只有呼吸道的氣管和支氣管才能產生痰,這樣既能濕潤空氣還能對呼吸道起凈化作用。
8.(2024八下·義烏月考)番薯是一種高產且適應性強的糧食作物,塊根除作為主糧外,還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造工業的重要原料。下列有關番薯的內容正確的是(  )
A.番薯是攀緣莖 B.番薯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
C.種植番薯時可適當施P肥 D.番薯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土壤
【答案】B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番薯別稱甘儲、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紅山藥、玉枕薯、山芋、地瓜、甜薯、紅薯、紅苕、白薯、阿鵝、萌番薯。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具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塊根,莖平臥或上升,偶有纏繞,多分枝,葉片形狀、顏色常因品種不同而異,通常為寬卵形,葉柄長短不一,聚傘花序腋生,蒴果卵形或扁圓形,種子1-4粒,通常2粒,無毛。
2.氮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以及作物的產量,促進作物的枝葉生長,提高農產品的蛋白質的含量等。
磷肥:提高作物的莖枝的堅韌度,促進花芽的形成,加快作物的成熟速度,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等。
鉀肥:增強作物的莖稈強度,促進作物開花結實,增強作物的抗倒伏、抗旱、抗寒、抗病蟲害的能力等
【解答】A:番薯是匍匐莖,A錯誤。
B:番薯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B正確。
C:種植番薯時可適當施氮肥,C錯誤。
D:番薯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光合作用,D錯誤。
故選B。
9.(2024八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閉合電鍵S后,發現電燈L不亮,且保險絲沒有熔斷。某同學用測電筆測試燈頭的兩根電線C,D,發現這兩處都能使測電筆的氖管發光,再用測電筆測試火線A和零線B時,氖管在測火線A時能發光,在測零線B時不發光。那么可以判定故障是( ?。?br/>A.火線和零線短路 B.電燈L短路
C.電線AC段某處斷路 D.電線BD段某處斷路
【答案】D
【知識點】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
【解析】【分析】測電筆接觸火線時氖管發光,接觸零線時不發光,結合題目描述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 根據題意可知,在測火線A時氖管能發光,說明火線沒有發生短路,故A不符合題意;
B. 如果燈泡被短路,那么整個電路發生電路,此時電路過大會把保險絲燒斷,故B不合題意;
C. 如果A、 C處有斷路,則火線端口,用氖管測D點時不會發光,故C不符合題意;
D. 當用測電筆測B時不發光,說明B處沒有與D處相連通,所以有BD段某處斷路,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0.(2024八下·義烏月考)在觀察蠶豆葉的下表皮的實驗時,用鑷子撕下一小塊蠶豆葉的下表皮,制成裝片,用低倍鏡觀察蠶豆的下表皮細胞,下列關于它的特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形狀不規則,彼此嵌合
B.表皮細胞中間分布著成對的半月形保衛細胞
C.表皮細胞內含葉綠體,呈現綠色
D.表皮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
【答案】C
【知識點】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葉表皮:為葉片表面的一層初生保護組織,分為上、下表皮,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葉綠體;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保衛細胞控制氣孔開閉。
【解答】A、從圖中看出蠶豆葉的下表皮細胞的結構特點是:細胞不規則,彼此嵌合著,A正確;
B、表皮細胞中間分布著成對的半月形保衛細胞,成對的半月形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是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B正確;
C、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葉綠體,C錯誤;
D、表皮細胞無色透明,外壁具角質層,這樣增加了透光率,有利于內部的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D正確。
故選:C。
11.(2024八下·義烏月考)將一個條形磁鐵甲和一個通電螺線管乙相互靠近,小磁針靜止后N極的方向如圖,請判斷螺線管接線柱A、B所接電極,磁極C的名稱及D點處磁場的方向( ?。?br/>  接線柱A 接線柱B 磁極C D點磁場方向
A 正極 負極 N 水平向左
B 負極 正極 S 水平向左
C 正極 負極 N 水平向右
D 負極 正極 S 水平向右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
【解析】【分析】利用小磁針,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確定條形磁鐵和電磁鐵的磁極,然后根據安培定則判斷A、B兩點的電源接線情況。
【解答】(1)小磁針的左端為N極,左端為S極,根據“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知,C端為S極,而電磁鐵的左端為N極,則D點的磁場方向為水平向左;
(2)右手握住螺線管;大拇指指向左端,彎曲的四指指尖向上,則線圈上電流方向向上,即B端接正極,A端接負極。
故選B。
12.(2024八下·義烏月考)兩棵近千年的文冠果樹是八大處公園的四寶之一。文冠果樹生命力極強,根系發達,具有抗旱、抗寒、耐鹽堿的特性。下列關于文冠果樹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文冠果樹中有機物運輸的主要動力來自蒸騰作用
B.根毛細胞內溶液濃度低于外界溶液濃度,有利于其耐鹽堿性
C.根系發達有利于其生長于干旱、貧瘠的環境
D.文冠果樹的樹干上有樹瘤,是木質部損傷后形成的
【答案】C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A.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約1%被植物體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到大氣中去了;
B.植物細胞吸水還是失水主要取決于細胞液的濃度和周圍水溶液濃度的大小。
C.根系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和無機鹽,還有固定植物體的作用。
D.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
【解答】A. 文冠果樹中有機物運輸的主要動力來自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故A錯誤;
B.植物的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與耐鹽堿性無關,故B錯誤;
C.根系發達,能深入到土壤的深處吸收營養物質,因此能生活在干旱而貧瘠的陸地上,故C正確;
D.樹瘤形成的原因是害蟲侵害樹干,影響了樹內韌皮部內篩管的向下運輸功能,營養物質積存在傷口上方所致致,故D錯誤。
故選C。
13.(2024八下·義烏月考)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放熱,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B.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色煙霧,放出大量的熱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二氧化碳
D.鐵絲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答案】A
【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
【解析】【分析】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熱,生成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熱,生成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只能燒至紅熱,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解答】A、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符合題意;
B、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出熱量,不符合題意;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二氧化碳是實驗結論,不是實驗現象,不符合題意;
D、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只能燒至紅熱,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4.(2024八下·義烏月考)如圖是人體呼吸全過程的示意圖,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br/>A.煤氣中毒是①過程發生了障礙
B.②是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C.③是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
D.人溺水死亡是④過程發生了障礙.
【答案】B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解析】【分析】氣體交換指肺泡和血液之間,以及血液和組織之間的氣體交換。是物理性的擴散過程,氣體從分壓高的一側向低的一側擴散。吸入的空氣中氧分壓比血液中氧分壓高,所以氧從肺泡進入血液,再進入組織。而組織中的二氧化碳分壓高于血液的二氧化碳分壓,故二氧化碳由組織排入血液,再排入肺泡。
【解答】A、煤氣中毒是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相結合,導致紅細胞失去運氧的能力,即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出現障礙,即 ② ;故A錯誤;
B、 ② 過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完成了血液與肺泡之間的氣體交換;故B正確;
C、 ③是血液運輸氧氣的過程;故C錯誤;
D、人溺水是無法從外界獲取氧氣,即 ① 過程發生了障礙;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5.(2024八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為向日葵在24 h內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速率的變化,據圖可以推斷(  )
A.在光下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
B.一天中植物體內水分最少的是b點
C.在光下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
D.無機鹽向上運輸的速率在b點時較快
【答案】D
【知識點】蒸騰作用;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解析】【分析】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可見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條件是光;呼吸作用是指在線粒體里把有機物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可見只要是活細胞就要進行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是指綠色植物把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到大氣中去的過程;植物主要是通過根的吸收作用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
【解答】AC.由圖可知,光照下蒸騰作用先是大于水分的吸收速率,后又小于水分的吸收速率,故 A 、 C 錯誤;
B.在 ac 之間,蒸騰速率始終大于吸水速率,說明植
物在失水,所以一天中植物體內水分最少的是 c 點,故 B 錯誤;
D.無機鹽是隨著水分向上運輸的,蒸騰作用能促進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所以無機鹽向上運輸的速率在 b 點時較快,故 D 正確。
故選:D
16.(2024八下·義烏月考)某化合物完全燃燒,需要4.8g氧氣,同時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則該化合物中(  )
A.只含碳、氫兩種元素 B.只含碳、氧兩種元素
C.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D.無法確定
【答案】C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總和不變,反應前后元素質量和種類不變分析。
【解答】 某化合物完全燃燒,需要4.8g氧氣,同時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則該化合物的質量為4.4+2.7-4.8=2.3g,其中碳元素質量為,氫元素質量為,由此可知還含有2.3g-1.2g-0.3g=0.8g氧元素。
故選C。
17.(2024八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若關閉Ⅱ閥打開Ⅰ閥,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變紅;若關閉Ⅰ閥打開Ⅱ閥,紫色小花不變紅,則甲瓶中所盛的試劑可能是( ?。?br/>①濃H2SO4,②濃NaOH溶液,③飽和NaCl溶液.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C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堿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各試劑的性質,分析其對潮濕二氧化碳氣體的作用,進而判斷是否會使紫色小花變色。
【解答】若關閉Ⅰ閥,打開Ⅱ閥,讓潮濕的二氧化碳氣體經過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若關閉Ⅱ閥打開Ⅰ閥,再通入這種氣體,干燥紫色小花變紅,則:
①二氧化碳經過濃硫酸被干燥,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故①正確;
②氣體經過甲瓶后,二氧化碳通過NaOH溶液被吸收,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故②正確;
③而通過飽和NaCl溶液后,二氧化碳含量幾乎不減少,能夠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小花變紅,故③錯誤;
故①②正確。
故答案為:C。
18.(2024八下·義烏月考)在不同時刻,某反應中的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的質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對分子質量為丁的2倍,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甲的質量/g 乙的質量/g 丙的質量/g 丁的質量/g
反應前 64 10 1 16
t時刻 32 a    
反應后 0 54 b 0
A.生成物只有乙
B.a等于 15
C.b等于 36
D.該反應方程式中甲與丁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2:1
【答案】D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反應后質量增加的屬于生成物,反應后質量減少的屬于反應物,反應后質量不變可能屬于催化劑,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反應前后甲的質量減少了64g-0g=64g,故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甲的質量為64g;同理可以確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質量為54g-10g=44g;丁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丁的質量為16g-0g=16g。由質量守恒定律,丙應是生成物,且參加反應的質量為64g+16g-44g=36g。
A、由上述分析,甲、丁是反應物,乙和丙為生成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B、反應中甲、乙的質量比為64g:44g,當參加反應的甲的質量為64g-32g=32g時,生成的乙的質量應為22g,a的質量是22g+10g=32g,故選項說法錯誤。
C、b的質量為1g+36g=37g,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甲的相對分子質量為丁的2倍,參加反應的甲、丁的質量比為64g:16g=4:1,則該反應方程式中甲與丁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2:1,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19.(2024八下·義烏月考) 現有下列四組物質: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乳酸(C3H6O3)和果糖(C6H12O6)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當總質量一定時,各組中的兩種物質無論按何種質量比混合,完全燃燒生成水的質量均相同.符合該條件的共有(  )
A.1組 B.2組 C.3組 D.4組
【答案】C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解答】由題意可知:兩種物質混合,當總質量一定時,無論兩種物質的質量比如何,燃燒生成水的質量都不變,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說明混合的兩種物質氫元素質量分數相同.
①乙炔(C2H2)和苯(C6H6)中,由于二者碳原子和氫原子兩種原子個數比相同,都為1:1,故二者所含氫元素質量分數相同;故正確;
②乳酸(C3H6O3)和果糖(C6H12O6)由于二者碳原子和氫原子和氧原子三種原子個數比相同,都為1:2:1,故二者所含氫元素質量分數相同;故正確;
③由于每個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分子中氫原子的個數相等,但二者相對分子質量不同(每一個乙醚分子比一個丁烷分子多一個氧原子),即氫元素的質量分數不同;故錯誤;
④每個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分子中都含有8個氫原子,由于二者相對分子質量相同[甲苯(C7H8)的相對分子質量=12×7+8=92;甘油(C3H8O3)的相對分子質量=12×3+8+16×3=92].即所含氫元素質量分數相同;故正確;
故選:C.
【分析】由兩種物質混合,當總質量一定時,無論兩種物質的質量比如何,燃燒生成水的質量都不變,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說明混合的兩種物質氫元素質量分數相同.通過計算求出相應的兩種物質中氫元素質量分數是否相同即可.
20.(2024八下·義烏月考)在相同溫度和相同體積的條件下,氣體壓強(P)與氣體分子數目(n)成正比關系(p=kn)。若ag碳和bg 氧氣放入一密閉容器中,測得容器內的氣體壓強為p,然后,提供一定條件使容器內的物質發生充分反應,待溫度復原時,測得容器內的氣體壓強仍然為P。則a與b的關系可能(  )
A.a= B.a> C.a< D.a>
【答案】A
【知識點】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 首先根據題意知容器內氣體壓強只與氣體分子數有關,與固體沒關系,因為碳和氧氣的量不確定,所以碳和氧氣反應有可能發生兩個反應(1) (2);分析兩個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的變化,可以看出第一個氣體分子數沒變,第二個反應氣體分子數增加,所以要使容器內氣體壓強不變,只能發生第一個反應。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碳與氧氣可能發生的反應是:
(1) (2),
分析兩個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的變化可知:(1)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沒有變化,(2)反應后氣體分子數增加。
所以反應只有第一個反應,根據化學方程式求出恰好反應時a與b的關系
當氧氣過量時反應仍按(1)進行,反應前后氣體分子總數不變,則此時;
綜合上面的兩種情況:。
故選A。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6分)
21.(2024八下·義烏月考)2022年6月“福建艦"正式下水,該艦采用的是電磁彈射起飛技術,原理如圖:艦載機位于兩條通電軌道的中間,當要起飛時,為軌道加上電流使其沿軌道方向由靜止開始加速,最終被彈射出去。電磁彈射器的工作原理類似于   (選填“發電機”或“電動機”),可   (選填“增大”或“減少”)電流使飛機獲得更大推力。
【答案】電動機;增大
【知識點】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原理與工作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及影響導體在磁場中所受力的大小的影響因素進行解答。
【解答】電動機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而產生動力的機械,電磁彈射器就是利用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而工作的,因此它的原理類似于電動機;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所受力的大小與電流的大小和磁場的強度有關,電流越大,所受力越大,因此增大電流能夠使飛機獲得更大的推力。
故答案為:電動機;增大。
22.(2024八下·義烏月考)2023年5月29日在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我國宣布將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月球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以鐵為例,僅月面表層5cm厚的沙土中就含有上億噸鐵,這里的“鐵”指的是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已知鐵原子的核電荷數為26,則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   。探測還發現月球上有大量可開采的氦﹣3,它是一種高效的核聚變燃料。而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氦﹣4形式存在,這兩種原子互為   原子。
【答案】元素;26;同位素
【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1)根據元素的定義判斷;
(2)質子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3) 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稱為同位素。
【解答】(1)這里的“鐵”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統稱,指的是元素;
(2)鐵原子的核電荷數為26,根據“質子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可知,則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 26;
(3)氦-3和氦-4為同一種元素,但是中子數不同,這兩種原子互為同位素原子。
23.(2024八下·義烏月考)初夏剛至,眾多新鮮可口的水果陸續進入采摘期,但這第一口鮮甜非楊梅莫屬。走進長興縣龍山街道渚山村的楊梅大棚,一顆顆鮮紅的楊梅垂滿枝頭,散發陣陣清香。楊梅適合在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生長。
(1)題中模型表示的各類土壤,較適宜種植楊梅的是  ?。ㄌ顚懽帜福?br/>(2)當楊梅根的周圍施了過多的肥料后,葉片出現了萎蔫,是因為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造成細胞失水。
(3)剪取楊梅枝條進行下列實驗:在甲、乙兩個燒杯中加入等量的紅墨水,將兩個燒杯放在溫度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燒杯中插入新鮮的楊梅枝條。一段時間后,液面下降較快的是   燒杯,該燒杯液面下降較快主要是由于葉片進行   作用。
【答案】(1)B
(2)小于
(3)乙;蒸騰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1)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類。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氣性能一般。
(2)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
(3)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蒸騰作用,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由題意可知:楊梅適合在壤土類土壤中生長。
壤土類土壤中水和空氣各占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圓形圖的四分之一;礦物質顆粒和有機物占50%,其中有機質占國體部分的1%~5%,故B符合題意,ACD不合題意。
故選B。
(2)當楊梅根的周圍施了過多的肥料后,葉片出現了萎蔫,是因為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造成細胞失水。
(3)乙燒杯中插入新鮮的楊梅枝條,會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因此,一段時間后,液面下降較快的是乙燒杯,該燒杯液面下降較快主要是由于葉片進行蒸騰作用。
(1)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類。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氣性能一般。由題意可知:楊梅適合在壤土類土壤中生長。
壤土類土壤中水和空氣各占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圓形圖的四分之一;礦物質顆粒和有機物占50%,其中有機質占國體部分的1%~5%,結合模型可知B項符合要求。
故選B。
(2)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
因此,當楊梅根的周圍施了過多的肥料后,葉片出現了萎蔫,是因為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造成細胞失水。
(3)乙燒杯中插入新鮮的楊梅枝條,會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因此,一段時間后,液面下降較快的是乙燒杯,該燒杯液面下降較快主要是由于葉片進行蒸騰作用。
24.(2024八下·義烏月考)如圖所示,a、b表示植物的兩種生理活動,A、B表示兩種物質,請分析回答:
(1)a表示的植物生理活動是   ,A表示的物質是   。
(2)a生理活動不但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氣,同時減少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維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3)b作用的實質是分解   ,釋放能量,供給植物的生命活動。
【答案】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碳—氧;有機物
【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表達式為:;(2)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叫光合作用。
(3)呼吸作用的表達式為:。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中有氧氣生成,則a表示的植物生理活動是光合作用,A表示的物質是二氧化碳。
(2)a表示的生理活動,制造有機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不但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氣,同時減少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根據圖片可知,b表示呼吸作用,其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為生物的活動提供動力。
25.(2024八下·義烏月考)棉花在化學實驗中經常被使用,如圖所示的兩組實驗都用到棉花,其中圖甲為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圖乙為鐵粉和水蒸氣反應實驗。
(1)圖甲實驗與圖乙實驗中,棉花的作用是不同的。請判斷圖甲實驗中棉花的作用是  ??;
(2)圖甲實驗和圖乙實驗中,氣體產物也是不同的。實驗進行之后,圖乙實驗試管中原有的鐵粉變成了另一種黑色物質(經鑒定和鐵在氧氣中燃燒的產物一樣),水槽處一個個氣泡均附著在液面之上(水槽中加入肥皂水),肥皂泡內氣體為自然界中最輕氣體,試寫出圖乙實驗中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答案】防止固體顆粒進入導管;3Fe+4H2OFe3O4+4H2↑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1)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生成的氧氣可能會將固體顆粒帶入導管,從而使導管發生堵塞,據此解答;
(2)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答】(1)在導管口塞入棉花,可以阻止高錳酸鉀固體顆粒進入導管;
(2)根據題意可知,鐵粉生成的黑色物質為四氧化三鐵,自然界最輕的氣體為氫氣,則鐵和水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故反應的方程式寫為:3Fe+4H2OFe3O4+4H2↑。
26.(2024八下·義烏月考)自然界中存在著氧循環、碳循環、水循環等。如圖所示為水循環,其中A、B、C是水循環中水的三種自然狀態,A為水密度最大時的狀態。D能支持燃燒并能與許多物質發生氧化反應。G是暗紫色固體,加熱時生成D和另外兩種固體,其中一種固體可作F分解反應的催化劑。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的化學式  ??;若C為分子間間隔最大時的狀態,請寫出B狀態時物質的名稱   。
(2)寫出E物質的化學性質   。
【答案】H2O;冰;可燃性和還原性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根據水的三態的知識,結合氧氣的制取原理,以及常見化學物質的特征的知識分析解答即可?!窘獯稹緼、B、C是水循環中水的三種自然狀態,A為密度最大時的狀態,則A為液態水; D能支持燃燒并能與許多物質發生氧化反應,則D是氧氣;G是暗紫色固體,加熱時生成氧氣和另二種固體,其中一種可作F分解反應的催化劑,F能轉化為A(水)和D(氧氣),高錳酸鉀加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則G是高錳酸鉀;F是過氧化氫,A轉化為D(氧氣)和E,水通電分解生成氧氣和氫氣,則E為氫氣。
(1)A是水,化學式為H2O;C為分子間間隔最大時的狀態, C是氣態,是水蒸氣,A是液態水,B是冰;
(2)E是氫氣,氫氣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30分)
27.(2024八下·義烏月考)某同學猜測木炭和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與水,為驗 證自己的猜測,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資料:二氧化硫可使一種叫做品紅的紅色 試劑褪色,也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下列問題:
A. B. C. D.
(1)為證明反應有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生成,請將實驗裝置用字母排序   (裝置可重復使用)。
(2)若猜測正確,請寫出木炭和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若實驗中只提供一瓶品紅溶液,對實驗結論的影響是   。
【答案】DCBBA;C+2H2SO4(濃)=CO2↑+2SO2↑+2H2O;無法判斷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
【解析】【分析】(1)無水硫酸銅遇到水變藍,品紅遇到二氧化硫褪色,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檢測,注意要保證通入石灰水時二氧化硫已經被完全消耗;
(2)根據題意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可能是二氧化碳引起,也可能是二氧化硫所致,據此分析。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先通過D裝置進行碳和濃硫酸的反應,再通過C裝置檢驗是否生成水,再通過B裝置檢驗是否生成二氧化硫,再通過B裝置檢驗二氧化硫是否和品紅溶液完全反應,再通過A裝置檢驗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那么排序為DCBBA。
(2)木炭和濃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2SO4(濃)=CO2↑+2SO2↑+2H2O。
(3)若實驗中只提供一瓶品紅溶液,氣體通過B裝置時,無法確定二氧化硫是否被品紅溶液完全吸收,對實驗結論的影響是不能判斷氣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28.(2024八下·義烏月考)科學興趣小組在參觀學習大棚植物種植技術時發現,大棚中都設有圖甲所示的CO2發生器和圖乙所示的CO2濃度監測裝置。為探究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他們設計了圖丙方案:
【提出問題】
(1)第①組和第②組實驗進行對照,探究的問題是   ?
【實驗方案】
(2)若通過檢測天竺葵葉片中淀粉含量來判斷光合作用強度,則實驗前對天竺葵進行的預處理是   。
【解釋交流】
(3)根據實驗結果,繪制了如圖丁所示的圖像,則可獲得的結論是   。
【答案】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嗎;暗處理24小時;CO2濃度達到一定值時,植物開始光合作用,并且光合作用速率隨著CO2濃度升高而增加,達到一定值又保持不變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①②分析兩個實驗中的變量即可;
(2)在實驗過程中,要保證葉片中的淀粉都是對應時間內光合作用產生;
(3)根據圖片丁分析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即可。
【解答】(1)根據丙圖可知,第①組實驗中是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第②組實驗中是清水,不會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第①組和第②組實驗進行對照,探究的問題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嗎?
(2)根據題意可知,若通過檢測天竺葵葉片中淀粉含量來判斷光合作用強度,則實驗前對天竺葵進行的預處理是暗處理24小時,讓葉片內的淀粉耗盡,以免影響實驗效果。
(3)根據圖丁所示的圖像獲得的結論是: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一定值時,植物開始光合作用,并且光合作用速率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而增加,達到一定值又保持不變。
29.(2024八下·義烏月考)為了研究植物呼吸強度的變化規律,研究人員在不同溫度和不同氧含量的條件下,測定了一定量新鮮菠菜葉的二氧化碳釋放量(用相對值表示)。請根據下表所示測量結果分析回答問題:
氧含量 二氧化碳 溫度 3% 10% 20%
3℃ 1.2 4.4 5.4
10℃ 5.9 21.5 33.6
20℃ 6.4 38.9 66.5
(1)用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表示呼吸強度,是因為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產物,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越多,表示   。
(2)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氧含量升高,二氧化碳釋放量會隨之   ,這是因為氧氣是呼吸作用的   。
(3)在表中給出的溫度范圍內,最適于蔬菜長期儲藏的溫度是   
(4)為了真實反應氧氣含量對呼吸強度變化的影響,這組實驗都必須在   的條件下進行,避免   作用對測量結果的干擾。
【答案】(1)呼吸作用越強
(2)升高;原料
(3)3℃
(4)無光;光合
【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因此單位時間內植物釋放二氧化碳的多少能夠反映植物呼吸作用的強弱;
(2)呼吸作用的表達式為: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即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產物,氧氣是呼吸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本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3)植物二氧化碳的釋放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這是因為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強。
(4)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解答。
【解答】(1) 用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表示呼吸強度,是因為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產物,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越多,表示呼吸作用的強度越大。
(2)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氧含量升高,二氧化碳釋放量會隨之升高,這是因為氧氣是呼吸作用的原料;
(3)為了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延長蔬菜的保質期,最適于蔬菜長期貯藏的溫度是3℃。
(4)植物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為了真實反映氧氣含量對呼吸強度變化的影響,這組實驗都必須在無光(或黑暗)的條件下進行,避免光合作用對測量結果的干擾。
(1)呼吸作用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因此單位時間內植物釋放二氧化碳的多少能夠反映植物呼吸作用的強弱,因此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越多,表示呼吸作用的強度越大。
(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植物二氧化碳的釋放量隨氧氣含量的升高而增多;氧氣是呼吸作用的原料,所以氧氣含量的增加,也會使呼吸作用增強,從而釋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3)植物二氧化碳的釋放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這是因為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強。為了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延長蔬菜的保質期,最適于蔬菜長期貯藏的溫度是3℃。
(4)植物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為了真實反映氧氣含量對呼吸強度變化的影響,這組實驗都必須在無光(或黑暗)的條件下進行,避免光合作用對測量結果的干擾。
30.(2024八下·義烏月考)在學習了“呼吸系統”相關內容后,老師布置作業:制作“呼吸運動模型”來模擬圖甲中呼氣和吸氣過程。大家一起討論制定了如表的項目成果評價表。
“呼吸運動模型”評價表
評價指標得分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指標一 結構完整,所選材料的外觀與肺,氣管高度相似 結構完整,所選材料的外觀與肺,氣管較為相似 結構不完整,有1處及以上缺失
指標二 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 能模擬橫膈運動或肋骨運動 不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
(1)制作產品:小文同學利用玻璃管、透明氣球、玻璃罩、橡皮膜、帶孔橡膠塞等材料做了如圖乙所示的模型。圖甲④過程中進入肺泡的氣體是   。若要用圖乙模型模擬圖甲②過程,小文的正確操作是   。
(2)改進與評價產品:小文同學將直玻璃管替換為Y型玻璃管,將玻璃罩換成大的礦泉水瓶如圖丙。依據評價表請模仿以下范例來評價指標二的得分,并簡要說明評分依據。例:指標一優秀,Y型玻璃管模擬了氣管和支氣管,兩個透明氣球模擬了雙側肺?!?  。
【答案】(1)二氧化碳;橡皮膜上移
(2)優秀;相比原來的玻璃罩,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呼吸模型
【解析】【分析】1、呼吸運動的結果實現了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即肺的通氣)。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當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當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
2、圖甲中①表示吸氣,②表示呼氣,③表示氧氣,④表示二氧化碳。
【解答】(1)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肺泡內的氧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因此圖甲④過程中進入肺泡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圖甲中②表示呼氣,呼氣時,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圖乙模型中橡皮膜代表膈肌,因此小文的正確操作是橡皮膜上移。
(2)小文同學將玻璃罩換成大的礦泉水瓶,礦泉水瓶可以伸縮,這樣可以表示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外觀上與肺的結構高度相似;將直玻璃管替換為Y型玻璃管,玻璃管模擬氣管,左右支氣管分別進入左右肺,在外觀上與氣管的結構高度相似,此次改進結構完整,所選材料的外觀與肺、氣管高度相似,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故給優秀。
(1)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肺泡內的氧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因此圖甲④過程中進入肺泡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圖甲中②表示呼氣,呼氣時,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圖乙模型中橡皮膜代表膈肌,因此小文的正確操作是橡皮膜上移。
(2)小文同學將玻璃罩換成大的礦泉水瓶,礦泉水瓶可以伸縮,這樣可以表示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外觀上與肺的結構高度相似;將直玻璃管替換為Y型玻璃管,玻璃管模擬氣管,左右支氣管分別進入左右肺,在外觀上與氣管的結構高度相似,此次改進結構完整,所選材料的外觀與肺、氣管高度相似,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故給優秀。
四、解答題(除特別標注外,每小題2分,共34分)
31.(2024八下·義烏月考)項目化學習小組設計了一款電熱水器,示意原理如圖甲。它可以設定不同的出水溫度??刂齐娐分械闹绷麟娫崔D換器能將220V交流電轉換成6V的直流電,A是電熱水器。R1是熱敏電阻,其阻值與溫度的關系如圖乙。電磁鐵線圈電阻忽略不計,R0是滑動變阻器,當電磁繼電器線圈中的電流小于等于20mA時,銜鐵片會彈起,觸點分離,熱水器停止加熱。
(1)請根據要求,在圖甲中將熱水器A接入220V的家庭電路中;
(2)如果設定出水溫度為60℃,則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要調到多大?
(3)夏天,為了節約用電,使出水溫度降低到50℃,請寫出一種(除改變滑動變阻器阻值以外)可行的方法。
【答案】解:(1)為了用電安全,開關要接在火線上,則工作電路中開關應該接在火線上,電磁繼電器的觸點與火線相連,如下圖所示:
(2)電磁繼電器線圈中的電流小于等于20mA時,
此時電路的總電阻;
根據乙圖可知,溫度為60℃時,熱敏電阻的阻值為40Ω,
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
(3)由圖乙可知出水溫度降低到50℃時,熱敏電阻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小,根據串聯電路電阻規律可知,電路總電阻變小,熱水器停止加熱,通過控制電路的電流不變,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源電壓降低,所以可適當減小電源電壓。
【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
【解析】【分析】 (1)工作電路中開關應該接在火線上,所以電磁繼電器的觸點與火線相連;
(2)控制電路中,兩電阻串聯接入電路,電磁繼電器線圈中的電流小于等于20mA時,銜鐵片會彈起,觸點分離,熱水器停止加熱,根據歐姆定律計算此時電路的總電阻,由圖乙可知溫度為60℃時熱敏電阻接入電路的阻值,根據串聯電路電阻規律計算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
(3)由圖乙可知出水溫度降低到50℃時,熱敏電阻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小,根據串聯電路電阻規律可知電路總電阻變化,熱水器停止加熱,通過控制電路的電流不變,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源電壓的變化。
32.(2024八下·義烏月考)煤是目前人類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會造成大氣污染。國家規定含硫量超過2.1%的煤不得開采。
(1)二氧化硫的不斷排放是形成   的主要原因。
(2)某實驗小組準備用右圖所示的裝置粗略測定某種煤的含硫量。廣口瓶內的液體除了具有吸收SO2的性質外,還需具有的性質有  ?。▽懗鲆粭l)。
(3)硬質玻璃管中加入100g煤,廣口瓶內物質的質量記錄如表所示:
時間/分 0 1 2 3 4 5
廣口瓶內物質質量/g 50 50.5 50.8 51.1 51.4 51.6
請通過計算判斷該煤是否允許開采?!?  
(4)空氣污染時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以下說法合理的是   
A.空氣質量差時應減少戶外活動
B.為減少污染物排放,禁止使用煤作為燃料
C.森林對大氣有很強的凈化作用,要加大植樹造林力度
D.有些植物有很強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煤可以隨意大量使用
【答案】酸雨;不能與CO2反應(合理即可);允許;AC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空氣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1)二氧化硫在空氣中易形成硫酸,產生酸雨;
(2)實驗中,如果瓶內液體吸收二氧化碳,那么會對二氧化硫的檢測產生影響;
(3)根據實驗數據來分析煤炭中硫元素的含量進行判斷;
(4)根據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與環境的影響來分析。
【解答】(1)二氧化硫的不斷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2)廣口瓶內的液體除了具有吸收SO2的性質外,還需具有的性質有:不能與CO2反應;
(3)由實驗數據可知,生成二氧化硫的質量=51.6 g-50 g=1.6 g,
1.6g二氧化硫中含有硫元素的質量為,
該煤中硫含量=,
因為0.8%<2.1%。所以該煤允許開采。
(4)A .空氣質量差時應減少戶外活動,以防影響人體健康,故A正確;
B.煤炭還是當今社會人類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應該適度使用,而不是禁止使用,故B錯誤;
C.森林對大氣有很強的凈化作用,要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故C正確;
D.有些植物有很強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但是煤不能隨意大量使用,故D錯誤。
故選AC。
33.(2024八下·義烏月考)夏季,為防止剛移植的大樹蒸騰作用強而失水死亡,除對樹木的枝葉適當修剪外,還會結合使用蒸騰抑制劑。某蒸騰抑制劑產品信息如圖所示。
【產品規格】:1000mL 【技術指標】:氨基酸≥100g/L:鐵+鋅≥20g/L 【保質期】:3年 【產品特性】:能促進植物關閉部分氣孔,減少水分散失,能有效抑制枝葉表層水分蒸發,提高植物抗旱能力。 【使用方法】: ①噴灑均勻,重點噴到葉子的背面;②要注意遮蔭降溫; ③一般一年最多使用3次。
(1)氨基酸中的谷氨酸(C5H9NO4)能夠調節氣孔開閉。谷氨酸分子中碳、氫原子個數比為   。
(2)147克谷氨酸中含有碳元素質量是   g。
(3)下列是對表中使用方法的解釋,其合理的是   。
A.①是因為大樹葉上表皮氣孔數目多于下表皮,抑制效果好
B.②是因為蒸騰作用能幫助植物降溫,氣孔關閉會導致植物溫度升高
C.③是因為氣孔長期關閉后氣體不能進出,導致植物其他生理活動也受阻
【答案】5:9;60;BC
【知識點】蒸騰作用;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在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該原子的個數;
(2)碳元素的質量=谷氨酸質量×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3)根據對葉片結構和功能的認識判斷。
【解答】(1)根據化學式C5H9NO4可知,谷氨酸分子中碳、氫原子個數比為5:9;
(2)谷氨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147克谷氨酸中含有碳元素質量是;
(3)A.①大樹葉上表皮氣孔數目小于下表皮,噴到葉子的背面,抑制效果好,故A不符合題意;
B.②是因為蒸騰作用能幫助植物降溫,氣孔關閉會導致植物溫度升高,故B符合題意;
C.③是因為氣孔長期關閉后氣體不能進出,導致植物其他生理活動也受阻,故C符合題意。
故選BC。
34.(2024八下·義烏月考)為了測定某種貝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某探究小組的同學稱取40g貝殼樣品,分別在5只燒杯中進行了實驗,實驗數據見下表(貝殼中雜質既不溶于水也不能與鹽酸反應):根據實驗設計及有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計算:
  燒杯 A 燒杯 B 燒杯 C 燒杯 D 燒杯 E
加入貝殼樣品的質量/g 8 8 8 8 8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10 20 30 40 50
充分反應后生成氣體的質量/g 0.77 1.54 x 3.08 3.08
(1)表格中x的值為   。
(2)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3)燒杯D中物質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  
【答案】2.31;87.5%;17.7%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數據AB分析生成氣體質量與加入稀鹽酸質量的數量關系,據此推算x的數值;
(2)根據表格數據確定反應結束時生成氣體的質量,寫出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據此計算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最后與貝殼樣品質量作比即可;
(3)根據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反應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用貝殼樣品質量+稀鹽酸質量-氣體質量得到溶液的總質量,最后二者作比即可。
【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AB可知,鹽酸的質量每增加10g,生成的氣體增加的質量=1.54g-0.77g=0.77g,則燒杯③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78g+0.77g=2.31g;
(2)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D和E中加入稀鹽酸的質量不同,但是氣體的質量不變,說明燒杯D的樣品中碳酸鈣完全反應。
設8g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y。
解得:y=7g;
貝殼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答: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87.5%。
(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燒杯D中物質充分反應后,稀鹽酸全部參加了反應,貝殼樣品中碳酸鈣完全反應,雜質既不溶于水也不能與鹽酸反應,因此溶質為氯化鈣,所得溶液的質量=40g+7g-3.08g=43.92g;
設:所得氯化鈣的質量為z。
;
解答:z =7.77g。
燒杯D中所得氯化鈣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燒杯D中物質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7.7%。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滨县| 林芝县| 玉门市| 新乐市| 汨罗市| 万宁市| 江口县| 沾化县| 扎兰屯市| 马边| 玛曲县| 南郑县| 通州市| 丘北县| 晴隆县| 榕江县| 瓮安县| 珠海市| 孟连| 安化县| 厦门市| 平顺县| 星座| 射洪县| 桑日县| 红安县| 凤台县| 石景山区| 巴塘县| 上高县| 汉沽区| 蒙阴县| 油尖旺区| 扶沟县| 清水县| 和龙市| 涪陵区| 保康县| 全南县| 黄大仙区|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