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九年級暑假每日一練第三章合集(11-12天)-2025-2026學年浙教版九年級上冊科學(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九年級暑假每日一練第三章合集(11-12天)-2025-2026學年浙教版九年級上冊科學(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11
知識梳理
1、在實際應用中,人們常常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
2、滑輪組特點:既可以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但費距離)。
3、常規滑輪組的構成和繞線:【口訣:奇動偶定】
承重繩的股數n是偶數時,繩的起始端拴在定滑輪的掛鉤上;承重繩的股數n是奇數時,繩的起始端拴在動滑輪的掛鉤上。
滑輪類型 用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物 用滑輪組勻速水平拉動重物
裝置圖
力、距離和速度的關系 S=nh V繩=nV物 F= S繩=nS物 V繩=nV物
考點專練
1、如圖所示,該裝置處于靜止狀態。若不計滑輪重、繩重及一切摩擦,物體的重力分別為G1和G2,則G1∶G2等于(  )
A.1∶2 B.2∶1 C.1∶1 D.無法判斷
【答案】A
【解析】不計滑輪重、繩重及一切摩擦,由圖知道,此滑輪組由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物體G2由兩段繩子承擔,所以
拉力F繞過一個定滑輪,定滑輪不省力,故 F=G1
所以
所以
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2、在野外用滑輪組拉越野車脫困時的情景如圖所示,有關力的分析正確的是(  )
A.車對地面的壓力與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B.車拉滑輪組的力與滑輪組對車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C.脫困必需2400N的拉力時,繩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為1200N
D.脫困必需2400N的拉力時,繩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為800N
【答案】C
【解析】AB.平衡力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和同一物體上;
CD.根據圖片確定動滑輪上承擔拉力的繩子段數n,根據F=nF拉計算繩索的拉力。
【解答】A.車對地面的壓力與車的重力,二者的方向都是豎直向下的,二者不是平衡力,故A錯誤;
B.車拉滑輪組的力作用在滑輪組上,而滑輪組對車的拉力作用在車上,二者沒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不是平衡力,故B錯誤;
CD.根據圖片可知,滑輪組上承擔拉力的繩子段數n=2,則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3、如圖所示,小王同學利用定滑輪提升重為200牛的物體,若不計繩重和摩擦,當小王拉著繩子一端,從A點走到B點,他做功至少為(  )

A.400焦 B.600焦 C.800焦 D.1000焦
【答案】A
【解析】定滑輪時等臂杠桿,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等于物體移動的距離,由幾何關系得,從A點走到B點,物體移動的距離為
不計繩重和摩擦,他至少做功
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4、由于熱脹冷縮,戶外的導線在夏天會變得松弛,冬天又拉的很緊。某些地方用圖所示的滑輪組來控制導線的松緊程度。一次導線對滑輪N的拉力為F,配重水泥塊A(重為G)被勻速拉升的高度為h,拉力F和配重水泥塊A的運動速度分別為vF和vA,(不考慮滑輪自重、繩重和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M是定滑輪 B.拉力F=2G C.vA=2vF D.F做的功為Fh
【答案】D
【解析】A.由圖可知,M的軸固定不動是定滑輪,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
因為不計繩重和摩擦時
所以軸端拉力
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拉力F移動的速度
則 vA=2vF
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由圖可知,軸端拉力F移動的距離
則軸端拉力F做的功
故D錯誤,符合題意。
5、實驗室里有一些相同的長方體木塊,同學們用相同的滑輪按照甲、乙、丙三種方式拉著木塊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不計滑輪和繩的重力以及繩與滑輪間的摩擦,所用拉力分別為F1、F2和F3,則(  )

A.F1>F2=F3 B.F2F1=F3 D.F1【答案】C
【解析】不計滑輪和繩的重力以及繩與滑輪間的摩擦,假設甲、乙圖中物塊與地面的摩擦力為f,則丙圖中物塊與地面的摩擦力為2f,甲圖中滑輪為定滑輪,不省力,則F1=f;乙圖中滑輪為動滑輪,但F2處作用在動滑輪的軸上,費2倍的力,所以F2=2f;丙圖中滑輪為動滑輪,省一半的力,則
故F2>F1=F3,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如圖所示兩個輪軸使用時,兩圖中拉力F大小相等,輪軸的輪半徑是軸半徑的二倍,則所掛重物G1、G2的重力比是( )
A.1:1 B.2:l C.4:1 D.1:4
【答案】C
【解析】由題意知,輪半徑R是軸半徑r的2倍,即R=2r,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由圖示可知:
a圖中:F×R=G1×r,則G1=2F,
b圖中:F×r=G2×R,則G2= ,
所以:G1:G2=4:1.
7、如圖所示,當物體A、B的重分別為20N、10N時,物體A恰好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滑輪和繩子的重忽略不計。則繩子對物體A的拉力是(  )
A.5N B.10N C.20N D.30N
【答案】A
【解析】由圖知道,此滑輪組由2段繩子承擔物重,且物體A恰好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繩重、滑輪重以及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則
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8、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物重分別為20N、10N的甲、乙兩物體,由跨過定滑輪的輕繩相連,沿著水平方向的拉力F的大小為5N時,物體甲恰能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忽略滑輪自重及滑輪與繩間摩擦,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物體甲受到的摩擦力為5N B.物體乙受到的摩擦力為5N
C.物體乙受到輕繩的拉力為2.5N D.甲乙兩物體的物重不同,受到的摩擦力也不同
【答案】C
【解析】ABC.分別對甲乙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進行分析,如下圖所示:
甲乙之間的摩擦力f和f'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繩子的拉力T和T′ 大小相等,由于物體甲恰能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乙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則有
甲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同樣處于平衡狀狀態,則有 F=f'+T'
而T、T'和f、f'是相互作用力,故大小相等,由題意可知F=5N,則 f'=T'=2.5N
故C正確,AB錯誤;
D.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與重力無直接的關系,故D錯誤。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12
知識梳理
1、機械效率
定 義 公 式
有用功 提升重物過程中必須要做的功 W有
額外功 利用機械時,人們不得不額外做的功 W額
總 功 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 W總=W有+W額
機械效率 科學上把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η=×100%
2、、常見機械效率的計算分析
(1)滑輪組
①若不計繩重和摩擦
有用功:W有=Gh, 總功:W總=FS,
機械效率:η=×100%=×100%
②若計繩重和摩擦
有用功W額=G動h, 總功:W總=Gh+G動h,
機械效率:η==
(2)橫置滑輪組
有用功:W有=fs, 總功:W總=F·ns, 機械效率:η=×100%=×100%
3、、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
(1)其他條件相同時,繩重和摩擦越大,機械效率越低。
(2)其他條件相同時,G動越大,機械效率越低;G物越大,機械效率越大。
4、、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
(1)在所做的有用功不變的情況下,減小額外功,具體方法是改進結構,使機械更合理,更輕巧,如減少動滑輪的個數,或換用質量小的動滑輪,盡量減小摩擦等;
(2)在所做額外功一定的情況下,增大有用功,即在機械能承受范圍內盡可能增加每次提起重物的重力。
5、、其他機械效率的測量
(1)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多數情況下僅考慮由于動滑輪自重所帶來的額外功,而不考慮繩子的重力和摩擦。此時對于用滑輪組提升物體時有:η===。
(2)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η= =
考點專練
如圖所示,不計摩擦,把重G=16 N的物體勻速提起所用的拉力F=10 N,則關于該動滑輪的說法中錯誤
的是 (  )
A.動滑輪重4 N
B.使用該動滑輪要費距離
C.該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80%
D.提升物體的速度越快,機械效率越高
【答案】D
【解析】(1)已知拉力和物體的重力根據公式G動=2F-G計算即可;
(2)動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但可以省力;
(3)已知拉力和物體重力根據公式計算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4)根據公式可知,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只與物體重力和動滑輪的重力有關,與其它因素無關。
【解答】A.動滑輪的重力為:G動=2F-G=2×10N-16N=4N,故A正確不合題意;
B.使用該動滑輪要費距離,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重力和動滑輪的重力有關,與提升物體的速度無關,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2、某實驗小組分別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每個滑輪重相同)在相同時間內把重物G提升相同高度。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滑輪組更省力
B.力F2做功的功率大
C.兩個滑輪組機械效率一樣大
D.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比乙滑輪組高
【答案】C
【解析】A.由圖可知,甲滑輪組中的動滑輪由一個滑輪組成,乙滑輪組中的動滑輪由兩個滑輪組成,甲、乙兩個滑輪組中承擔動滑輪繩子的股數分別為:n甲=2,n乙=3,
因為不計繩重和摩擦,所以兩個滑輪組中繩子自由端的拉力分別為:


則F1>F2,即乙滑輪組更省力,故A錯誤;
B.兩個滑輪組中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分別為:s1=2h,s2=3h,
兩個滑輪組中拉力做的總功分別為:W1=F1s1=(G+G輪)×2h=(G+G輪)h,
W2=F2s2=(G+G輪)×3h=(G+G輪)h,
所以W1=W2,
由題意可知,時間t相同,根據可知,兩個力做功的功率一樣大,故B錯誤;
CD.由題意可知,物重G和提升的高度h相同,根據W有=Gh可知,兩個滑輪組中拉力做的有用功相等,
又因為做的總功一樣大,
由可知,兩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等,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3
如圖所示,用4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輪,可使重20N的物體A以0.3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勻速運動。物體B重10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恒為10N(不計滑輪、測力計、繩子的重力,滑輪的轉軸光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物體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是10N
B.滑輪移動的速度是0.15m/s
C.在2s內繩子對物體A做的功為6J
D.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6W
【答案】C
【解析】(1)首先對動滑輪進行受力分析,根據二力平衡計算出繩子對A的拉力,然后對A進行受力分析,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計算出A受地面的摩擦力;
(2)根據動滑輪的特點及A的移動速度計算滑輪的移動速度;
(3)首先根據sA=vAt計算出物體A移動的距離,再根據公式W=F拉sA計算對A做的功;
(4)根據公式P=Fv計算水平拉力F的功率即可。
【解答】A.不計滑輪的摩擦和重力,以動滑輪為研究對象,則兩段繩子向右的拉力與向左的拉力平衡,所以2F拉=F,則A物體對滑輪的拉力;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滑輪對A的拉力也為20N;物體B始終處于靜止狀態,則測力計對B向右的拉力與A對B向左的摩擦力平衡,所以fA對B=F示=10N;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體B對A的摩擦力為10N,方向向右;
物體A向左勻速運動,它受到繩子向左的拉力,B對它向右的摩擦力和地面對物體A還有向右的摩擦力,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拉=fB對A+f地,所以地面對A的摩擦力為:f地=F拉-fB對A=20N-10N=10N,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此時這個滑輪是費力的,因此它省距離,即滑輪的移動速度為:,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繩子對物體A的拉力是20N,2s物體A移動的距離為sA=vAt=0.3m/s×2s=0.6m,
所以在2s內繩子對物體A做的功:W=F拉sA=20N×0.6m=12J,故C錯誤符合題意;
D.水平拉力F的功率為:P=Fv=40N×0.15m/s=6W,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
4、如圖所示,兩滑輪采取不同的繞繩方法,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上,拉著同一重物不計繩重和摩擦),沿水平方向勻速運動相同的距離(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F1所做的額外功多 B.F1C.兩裝置的機械效率相同 D.F1>F2,F1移動距離多
【答案】C
【解析】根據圖片可知,兩個裝置除了連接方式不同,其它都相同,那么所做的額外功應該相等,故A錯誤;
根據圖可知,承擔拉力的繩子段數n=2和3,則根據可知,繩子自由端的的拉力F1>F2。根據s=ns物可知,右邊F2移動的距離更多,故B、D錯誤;
根據圖片可知,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相等,額外功也相等,根據公式可知,兩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等,故C正確。故選C。
5、如圖所示,是一輛汽車通過滑輪組將深井中的物體拉至井口的裝置圖。已知井深12m,物體重G=6×103N,汽車重G車=3×104N,汽車勻速拉繩子時的拉力F=2.5×103N,汽車受到的阻力為車重的0.1倍。求:
(1)求此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求汽車牽引力做的總功。
【答案】(1)解:由圖可知,n=3,拉力端移動距離: = =3×12 =36
汽車拉繩子的拉力對滑輪組做功:W總=2.5×103 ×36 =9×104J
滑輪組對物體做的有用功: 有用= =6×103 ×12 =7.2×104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 =80%
(2)解:汽車受到的阻力: =0.1 車=0.1×3×104 =3×103 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汽車的牽引力等于汽車受到的阻力加上對滑輪組的拉力: 牽= + =2.5×103 +3×103 =5.5×103
牽引力做的功: = 牽s=5.5×103 ×36m=1.98×105J
【解析】(1)根據圖片確定承擔拉力的繩子段數n,根據s=ns物計算拉力移動的距離,接下來根據W總=Fs計算汽車對滑輪組做的功,根據W有用=Gh計算滑輪組對物體做的有用功,最后根據 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首先根據f=0.1G車計算汽車受到的阻力,再根據平衡力的知識F牽引=f+F計算汽車的牽引力,接下來根據W=F牽s計算牽引力做的功。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11
知識梳理
1、在實際應用中,人們常常把 和 組合在一起構成 。
2、滑輪組特點:既可以 ,又能 (但 )。
3、常規滑輪組的構成和繞線:【口訣:奇動偶定】 承重繩的股數n是偶數時,繩的起始端拴在定滑輪的掛鉤上;承重繩的股數n是奇數時,繩的起始端拴在動滑輪的掛鉤上。
滑輪類型 用滑輪組勻速提升重物 用滑輪組勻速水平拉動重物
裝置圖
力、距離和速度的關系 S=nh V繩=nV物 F= S繩=nS物 V繩=nV物
考點專練
1、如圖所示,該裝置處于靜止狀態。若不計滑輪重、繩重及一切摩擦,物體的重力分別為G1和G2,則G1∶G2等于(  )
A.1∶2 B.2∶1 C.1∶1 D.無法判斷
2、在野外用滑輪組拉越野車脫困時的情景如圖所示,有關力的分析正確的是(  )
A.車對地面的壓力與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B.車拉滑輪組的力與滑輪組對車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C.脫困必需2400N的拉力時,繩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為1200N
D.脫困必需2400N的拉力時,繩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為800N
3、如圖所示,小王同學利用定滑輪提升重為200牛的物體,若不計繩重和摩擦,當小王拉著繩子一端,從A點走到B點,他做功至少為(  )
A.400焦
B.600焦
C.800焦
D.1000焦
4、由于熱脹冷縮,戶外的導線在夏天會變得松弛,冬天又拉的很緊。某些地方用圖所示的滑輪組來控制導線的松緊程度。一次導線對滑輪N的拉力為F,配重水泥塊A(重為G)被勻速拉升的高度為h,拉力F和配重水泥塊A的運動速度分別為vF和vA,(不考慮滑輪自重、繩重和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M是定滑輪 B.拉力F=2G
C.vA=2vF D.F做的功為Fh
5、實驗室里有一些相同的長方體木塊,同學們用相同的滑輪按照甲、乙、丙三種方式拉著木塊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不計滑輪和繩的重力以及繩與滑輪間的摩擦,所用拉力分別為F1、F2和F3,則(  )

A.F1>F2=F3 B.F2F1=F3 D.F16、如圖所示兩個輪軸使用時,兩圖中拉力F大小相等,輪軸的輪半徑是軸半徑的二倍,則所掛重物G1、G2的重力比是( )
A.1:1 B.2:l C.4:1 D.1:4
7、如圖所示,當物體A、B的重分別為20N、10N時,物體A恰好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滑輪和繩子的重忽略不計。則繩子對物體A的拉力是(  )
A.5N B.10N C.20N D.30N
8、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物重分別為20N、10N的甲、乙兩物體,由跨過定滑輪的輕繩相連,沿著水平方向的拉力F的大小為5N時,物體甲恰能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忽略滑輪自重及滑輪與繩間摩擦,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物體甲受到的摩擦力為5N B.物體乙受到的摩擦力為5N
C.物體乙受到輕繩的拉力為2.5N D.甲乙兩物體的物重不同,受到的摩擦力也不同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12
知識梳理
1、機械效率
定 義 公 式
有用功 提升重物過程中必須要做的功 W有
額外功 利用機械時,人們不得不額外做的功 W額
總 功 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 W總=W有+W額
機械效率 科學上把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η=×100%
2、、常見機械效率的計算分析
(1)滑輪組
①若不計繩重和摩擦
有用功:W有= , 總功:W總= ,
機械效率:η=
②若計繩重和摩擦
有用功W額= , 總功:W總 ,
機械效率:η=
(2)橫置滑輪組
有用功:W有= , 總功:W總= , 機械效率:
3、、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
(1)其他條件相同時,繩重和摩擦越 ,機械效率越 。
(2)其他條件相同時,G動越大,機械效率越 ;G物越大,機械效率越 。 4、、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
(1)在所做的有用功不變的情況下,減小額外功,具體方法是 ,使機械更合理,更輕巧,如減少動滑輪的個數,或換用質量小的動滑輪,盡量減小摩擦等;
(2)在所做額外功一定的情況下,增大 ,即在機械能承受范圍內盡可能增加每次提起重物的重力。
5、、其他機械效率的測量
(1)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多數情況下僅考慮由于動滑輪自重所帶來的額外功,而不考慮繩子的重力和摩擦。此時對于用滑輪組提升物體時有:η===。
(2)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η= =
考點專練
如圖所示,不計摩擦,把重G=16 N的物體勻速提起所用的拉力F=10 N,則關于該動滑輪的說法中錯誤
的是 (  )
A.動滑輪重4 N
B.使用該動滑輪要費距離
C.該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80%
D.提升物體的速度越快,機械效率越高
2、某實驗小組分別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每個滑輪重相同)在相同時間內把重物G提升相同高度。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滑輪組更省力
B.力F2做功的功率大
C.兩個滑輪組機械效率一樣大
D.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比乙滑輪組高
3、如圖所示,用4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輪,可使重20N的物體A以0.3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勻速運動。物體B重10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恒為10N(不計滑輪、測力計、繩子的重力,滑輪的轉軸光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物體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是10N B.滑輪移動的速度是0.15m/s
C.在2s內繩子對物體A做的功為6J D.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6W
4、如圖所示,兩滑輪采取不同的繞繩方法,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上,拉著同一重物不計繩重和摩擦),沿水平方向勻速運動相同的距離(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F1所做的額外功多 B.F1C.兩裝置的機械效率相同 D.F1>F2,F1移動距離多
5、如圖所示,是一輛汽車通過滑輪組將深井中的物體拉至井口的裝置圖。已知井深12m,物體重G=6×103N,汽車重G車=3×104N,汽車勻速拉繩子時的拉力F=2.5×103N,汽車受到的阻力為車重的0.1倍。求:
(1)求此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求汽車牽引力做的總功。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昌县| 大洼县| 故城县| 石门县| 泽库县| 科尔| 赣榆县| 晋中市| 汉沽区| 双柏县| 巨野县| 朝阳县| 自贡市| 镇康县| 康保县| 湛江市| 手机| 黎城县| 张家界市| 新源县| 富宁县| 高清| 穆棱市| 徐闻县| 斗六市| 融水| 宜川县| 潮安县| 晋江市| 哈尔滨市| 凤阳县| 彰化县| 化隆| 进贤县| 安塞县| 平顺县| 鄂尔多斯市| 万安县| 泾源县| 连城县| 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