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暑假特輯】預學練習4 凸透鏡成像規律 (教師版)Ⅰ 基礎知識整理一、透鏡1.常見的兩種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2.認識透鏡:名稱 概念 圖示主光軸 通過透鏡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叫主光軸,畫主光軸應用點劃線。光心 主軸上有個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這個點叫做光心,用字母“O”表示。焦點 焦距 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用字母F表示,凸透鏡兩側各有一焦點,且對稱;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凹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變得發散,且這些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以叫凹透鏡的虛焦點,凹透鏡有兩個虛焦點3.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1)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由于光路可逆,若把光源放在焦點上,光源射向凸透鏡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將變為平行光,因此利用凸透鏡可產生平行光。(2)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3)三條特殊光線:①平行必過焦點(即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或其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經過焦點);②過焦點必平行(即入射光線或其延長線經過焦點時,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③過光心方向不變(即經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二、凸透鏡成像規律1.實像:凸透鏡能成像,像能呈現在光屏上,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2.物距(u):凸透鏡到物體的距離。像距(v):凸透鏡到像的距離。3.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1)實驗時,“三心”要在同一高度: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u與焦距f的關系 像距v與焦距f的關系 物與像的位置關系 像的性質 應用正倒 大小 虛實u>2f f<v<2f 物像異側 倒立 縮小 實像 照相機u=2f v=2f 物像異側 倒立 等大 實像 測焦距f<u<2f v>2f 物像異側 倒立 放大 實像 投影儀u=f 不能成像,得平行光線 粗測焦距u<f / 物像同側 正立 放大 虛像 放大鏡4.總結:兩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虛實。二焦以外倒實小,我們用作照相機;一二焦間倒實大,我們用作投影儀;焦點以內正大虛,我們用作放大鏡;欲想得到等實像,兩倍焦距物體放;焦點之位不成像,點光可變平行光。實像總是異側倒,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虛像總是同側正,物遠像遠像變大,物近像近像變小。Ⅱ 科學概念落實1.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 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 透鏡。圖中,屬于凸透鏡的有 ,屬于凹透鏡的有 (后兩空均填字母)。【答案】凸;凹;bce;ad。【解析】透鏡分為兩種,如bce,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如ad,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2.圖所示的六個透鏡中,屬于凹透鏡的是(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答案】C【解析】根據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形狀特點可知,①②④都是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都是凸透鏡;③⑤⑥都是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都是凹透鏡,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3.安全小提示:夏天我們外出游玩時,不要隨意將瓶裝礦泉水丟在樹林里。這是由于瓶裝礦泉水在陽光下,相當于一個 (選填“凹透鏡”或“凸透鏡”),它對光線有 作用,可能將陽光會聚在焦點上,導致附近的樹葉長時間高溫引起森林火災。【答案】凸透鏡,會聚。【解析】由于瓶中水的形狀是中間厚、邊緣薄,符合凸透鏡的形狀特點,瓶裝礦泉水在陽光下,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可能將陽光會聚在焦點上,會造成樹葉燃燒,造成火災。4.如圖所示,小華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拿一張白紙在它的另一側前后移動,直到紙距透鏡約4cm時,紙上的光斑變得最小、最亮,如圖中A點,則透鏡的光心是 點,透鏡的焦點是 點,透鏡的焦距約是 cm,在 點處可引燃火柴.【答案】O,A,4,A。【解析】薄透鏡的光心在其中心,所以圖中該透鏡的光心是O點.太陽光是平行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后會聚于一點,這個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如圖A為該透鏡的焦點,在此處放上火柴,火柴會被點燃.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稱為焦距,因此該凸透鏡的焦距為4cm.5.如圖,F是凸透鏡的焦點,a、b、c是三條入射光線,請畫出這三條光線經凸透鏡后的出射光線。【答案】見右圖。【解析】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于凸透鏡的焦點;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如圖所示:6.請完成兩個透鏡的光路圖。【答案】見下圖。【解析】圖示中,對著異側焦點入射的光線經凹透鏡時,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平行于主光軸入射的光線,折射光線的反射延長線過焦點;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經過凸透鏡的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則入射光線過焦點。作圖如下:7.如圖所示,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請你用學過的光學知識判斷“削冰令圓”就是把冰塊制成 鏡,若要“火生”應把“艾”放在鏡的位置。【答案】凸透,焦點。【解析】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將冰削圓,對著太陽能生火,說明削成的圓冰對火有會聚作用,所以是冰塊制成凸透鏡。太陽光都會會聚到凸透鏡的焦點位置,要快速生火,需把“艾”放在鏡的焦點位置。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 (1)測量凸透鏡焦距時,小明將凸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2)然后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安裝在光具座上,并調整燭焰、凸透鏡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3)再將點燃的蠟燭移到10cm處,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生活中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來工作的;(4)在圖乙所示的實驗基礎上,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到30cm處,適當移動光屏直到再次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所成的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1)10.0;(2)同一高度;(3)照相機;(4)變大。【解析】(1)由圖甲中,平行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到一點,當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鏡的焦點,所以,焦距f=60.0cm-50.0cm=10.0cm(2)蠟燭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3)凸透鏡焦距為10.0cm,將點燃的蠟燭移到標尺10cm處,物距u=50.0cm-10.0cm=40.0cm此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生活中照相機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來工作的。(4)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到30cm處,物距u=50.0cm-30.0cm=20.0cm此時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所以成的像將變大。9. 一個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當物體離透鏡的距離為40cm時,在光屏與凸透鏡的距離為_____的范圍內,能找到一個______、______的______像(填寫像的性質)。當物體離透鏡的距離為10cm時,光屏上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得到物體的像,此時眼睛應在________(選填“物體”或“光屏”)一側通過凸透鏡觀察到一個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填寫像的性質)。【答案】15~30cm,倒立、縮小、實;不能,光屏,正立、放大、虛。【解析】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物體離透鏡的距離為u=40cm時,物距大于兩倍焦距u>2f,通過凸透鏡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在一倍焦距與兩倍焦距之間,即15~30cm之間。當物體離透鏡的距離為10cm時,物體在焦點以內,u<f,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光屏上無像,眼睛應在光屏一側觀察。10.某同學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光屏上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像未畫出),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B.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C.投影儀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D.撤去光屏,燭焰的像仍然在原處 【答案】D【解析】ABC.如圖所示,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能夠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所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故ABC錯誤。D.光屏是呈現蠟燭所成的像,不會影響成像的特點,撤去光屏,燭焰的像仍然在原處,故D正確。11.我國某新型戰斗機配有光電搜索跟蹤系統,系統中的光學元件相當于晶狀體,內置光電傳感器相當于視網膜,成像原理與人眼相似。從空中拍攝地面物體時,物體在光電傳感器上形成的像是(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等大的實像C.倒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答案】A【解析】A.由題意知,系統中的光學元件相當于晶狀體,內置光電傳感器相當于視網膜,成像原理與人眼相似,人眼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似,這說明光電搜索跟蹤系統和照相機的原理相似,從空中拍攝地面物體時,物體位于二倍焦距以外,物體在光電傳感器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符合題意;B.倒立、等大的實像,可以用來測焦距,故B不符合題意;C.倒立、放大的實像,是投影儀的原理,故C不符合題意;D.正立、放大的虛像,是放大鏡的原理,故D不符合題意。12.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透鏡;物體到透鏡的距離_____透鏡的二倍焦距(選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成的是 、 的 像(后三空均選填像的性質)。【答案】凸,大于,倒立,縮小,實。【解析】照相機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像的特點是倒立、縮小的實像。13.放在投影儀上的圖片在屏幕上成一個 的(填“倒立”或“正立”)、 的(填“放大”或“縮小”)、 像(填“虛”或“實”)。【答案】倒,放大,實。【解析】投影儀的原理是: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時,在屏幕上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其應用是投影儀或幻燈片。14.如圖所示為某同學用放大鏡觀察掛圖上的昆蟲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時人眼看到的是昆蟲正立、放大的實像B.此時人眼到放大鏡的距離一定小于焦距C.放大鏡成像是因為光通過放大鏡時發生了折射D.該現象的成像原理與投影儀的成像原理相同【答案】C【解析】ABC.放大鏡是利用凸透鏡對光的折射成像,當物體在一倍焦距以內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體到放大鏡的距離一定小于焦距,人眼到放大鏡的距離不一定小于焦距,故C正確,AB錯誤。D.投影儀是利用物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原理,與放大鏡不同,故D錯誤。故選C。Ⅲ 核心素養提升15.如圖所示,一束光線經過一個透鏡后相交于主光軸上的A點,取走透鏡后,光線相交于B點,則該透鏡起到 (會聚/發散)作用,是 透鏡,由此說明,能把光線相交于一點的透鏡 (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是凸透鏡。 【答案】發散,凹,不一定。【解析】放上透鏡的會聚點A要比不放透鏡的會聚點B更要遠離透鏡,由此可知,該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所以該透鏡是發散透鏡即凹透鏡;由于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凸透鏡可以將光線會聚于一點;但在此種情況下,會聚的入射光線經過凹透鏡折射后也會會聚于一點,由此可知,能夠使光線會聚于一點的不一定是凸透鏡。16.在下列虛框中放入適當的凸透鏡或凹透鏡,光路圖成立。其中放入凸透鏡的是( ) A.甲和丁 B.乙和丁 C.丙和丁 D.乙和丙【答案】A【解析】甲、丁兩圖中,光線經過透鏡后變會聚了,為凸透鏡;乙、丙兩圖中,光線經過透鏡后變發散了,為凹透鏡。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17.如圖甲所示是博物館內“劉充國印”的展臺,上方是凸透鏡,透過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鏡,通過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圖乙是其示意圖,F為凸透鏡的焦點,O為凸透鏡的光心,光線a平行于凸透鏡的主光軸(圖中虛線)。請在圖乙中畫出:①光線a經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②光線b經過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 【答案】見右圖。 【解析】凸透鏡能將平行光會聚到焦點,所以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a經過凸透鏡后,會聚于焦點;先過入射點做法線垂直于平面鏡,由光的反射定律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18.如今,很多人喜歡用手機拍照,手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若小歡手機攝像頭的焦距是0.03m,小歡用手機拍攝距離鏡頭1m的花朵,則花朵會在感光元件上形成一個 、 的實像。【答案】 凸透鏡 倒立 縮小【解析】手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凸透鏡是一種中央比邊緣厚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是制作照相機、投影儀等光學儀器的重要元件。 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手機攝像頭的焦距是0.03m,小歡用手機拍攝距離鏡頭1m的花朵。由于1m遠大于0.03m的二倍(即0.06m),所以此時花朵會在感光元件上形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19.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光屏上出現了一個與燭焰大小基本相等的清晰的像,如圖所示。(1)在實驗前,應先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為了 。(2)可知此透鏡的焦距是 厘米。(3)在這個實驗中如果不及時調整,隨著蠟燭的消耗,光屏上像的位置將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答案】(1)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2)15.0;(3)上升。【解析】(1)根據“三心一線”,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2)由圖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等大、倒立的像,由凸透鏡成像中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v=2f,可得2f=30.0cm,f=15.0cm;(3)隨著蠟燭燃燒變短,根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可知,光屏上的像會上移。20.如圖所示,小柯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1)該同學移動蠟燭、水透鏡、光屏至如圖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點可制成 照相機 (選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若僅將蠟燭和光屏互換位置,則光屏上 能 (選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2)此時水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B 。A.5.8cm B.14.3cm C.25.5cm(3)小科想要模擬近視眼看東西模糊的情景,應該把圖中的光屏遠離水透鏡或者對水透鏡 (選填“注水”或“抽水”)。【答案】(1)照相機;能;(2)B;(3)注水。【解析】(1)該同學移動蠟燭、水透鏡、光屏至如圖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此時物距小于像距,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若僅將蠟燭和光屏互換位置,此時物距等于原來的像距,像距等于原來的物距,根據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2)由圖可知,u>v,且成實像,說明u=50cm>2f,2f>v=20cm>f,即20cm>f>10cm,故選:B;(3)近視眼所成的像在視網膜的前方,要模擬近視眼看東西模糊的情景,應該把圖中的光屏遠離水透鏡或者對水透鏡注水,此時水凸透鏡凸度變大,焦距變短,像距變小,像成在光屏的前方。(12)/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暑假特輯】預學練習4 凸透鏡成像規律 (學生版)Ⅰ 基礎知識整理一、透鏡1.常見的兩種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 。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 。2.認識透鏡:名稱 概念 圖示主光軸 通過透鏡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叫 ,畫主光軸應用點劃線。光心 主軸上有個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 ,這個點叫做光心,用字母“O”表示。焦點 焦距 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 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一點叫凸透鏡的 ,用字母F表示,凸透鏡兩側各有一焦點,且 ;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 ,用字母“f"表示凹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變得 ,且這些發散光線的 相交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以叫凹透鏡的 ,凹透鏡有兩個虛焦點3.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1)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由于光路可逆,若把光源放在焦點上,光源射向凸透鏡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將變為 ,因此利用凸透鏡可產生平行光。(2)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3)三條特殊光線:①平行必過 (即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或其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經過焦點);②過焦點必 (即入射光線或其延長線經過焦點時,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③過光心方向 (即經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二、凸透鏡成像規律1.實像:凸透鏡能成像,像能呈現在 上,是由 會聚而成的。2.物距(u): 。像距(v): 。3.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1)實驗時,“三心”要在同一 :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 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2)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u與焦距f的關系 像距v與焦距f的關系 物與像的位置關系 像的性質 應用正倒 大小 虛實u>2fu=2ff<u<2fu=fu<f4.總結:兩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虛實。二焦以外倒實小,我們用作照相機;一二焦間倒實大,我們用作投影儀;焦點以內正大虛,我們用作放大鏡;欲想得到等實像,兩倍焦距物體放;焦點之位不成像,點光可變平行光。實像總是異側倒,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虛像總是同側正,物遠像遠像變大,物近像近像變小。Ⅱ 科學概念落實1.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 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 透鏡。圖中,屬于凸透鏡的有 ,屬于凹透鏡的有 (后兩空均填字母)。2.圖所示的六個透鏡中,屬于凹透鏡的是(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3.安全小提示:夏天我們外出游玩時,不要隨意將瓶裝礦泉水丟在樹林里。這是由于瓶裝礦泉水在陽光下,相當于一個 (選填“凹透鏡”或“凸透鏡”),它對光線有 作用,可能將陽光會聚在焦點上,導致附近的樹葉長時間高溫引起森林火災。4.如圖所示,小華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拿一張白紙在它的另一側前后移動,直到紙距透鏡約4cm時,紙上的光斑變得最小、最亮,如圖中A點,則透鏡的光心是 點,透鏡的焦點是 點,透鏡的焦距約是 cm,在 點處可引燃火柴.5.如圖,F是凸透鏡的焦點,a、b、c是三條入射光線,請畫出這三條光線經凸透鏡后的出射光線。6.請完成兩個透鏡的光路圖。7.如圖所示,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請你用學過的光學知識判斷“削冰令圓”就是把冰塊制成 鏡,若要“火生”應把“艾”放在鏡的位置。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 (1)測量凸透鏡焦距時,小明將凸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2)然后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安裝在光具座上,并調整燭焰、凸透鏡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3)再將點燃的蠟燭移到10cm處,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生活中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來工作的;(4)在圖乙所示的實驗基礎上,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到30cm處,適當移動光屏直到再次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所成的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9. 一個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當物體離透鏡的距離為40cm時,在光屏與凸透鏡的距離為_____的范圍內,能找到一個______、______的______像(填寫像的性質)。當物體離透鏡的距離為10cm時,光屏上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得到物體的像,此時眼睛應在________(選填“物體”或“光屏”)一側通過凸透鏡觀察到一個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填寫像的性質)。10.某同學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光屏上得到了燭焰清晰的像(像未畫出),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B.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C.投影儀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D.撤去光屏,燭焰的像仍然在原處 11.我國某新型戰斗機配有光電搜索跟蹤系統,系統中的光學元件相當于晶狀體,內置光電傳感器相當于視網膜,成像原理與人眼相似。從空中拍攝地面物體時,物體在光電傳感器上形成的像是(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等大的實像C.倒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12.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透鏡;物體到透鏡的距離_____透鏡的二倍焦距(選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成的是 、 的 像(后三空均選填像的性質)。13.放在投影儀上的圖片在屏幕上成一個 的(填“倒立”或“正立”)、 的(填“放大”或“縮小”)、 像(填“虛”或“實”)。14.如圖所示為某同學用放大鏡觀察掛圖上的昆蟲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時人眼看到的是昆蟲正立、放大的實像B.此時人眼到放大鏡的距離一定小于焦距C.放大鏡成像是因為光通過放大鏡時發生了折射D.該現象的成像原理與投影儀的成像原理相同Ⅲ 核心素養提升15.如圖所示,一束光線經過一個透鏡后相交于主光軸上的A點,取走透鏡后,光線相交于B點,則該透鏡起到 (會聚/發散)作用,是 透鏡,由此說明,能把光線相交于一點的透鏡 (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是凸透鏡。16.在下列虛框中放入適當的凸透鏡或凹透鏡,光路圖成立。其中放入凸透鏡的是( ) A.甲和丁 B.乙和丁 C.丙和丁 D.乙和丙17.如圖甲所示是博物館內“劉充國印”的展臺,上方是凸透鏡,透過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鏡,通過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圖乙是其示意圖,F為凸透鏡的焦點,O為凸透鏡的光心,光線a平行于凸透鏡的主光軸(圖中虛線)。請在圖乙中畫出:①光線a經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②光線b經過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 18.如今,很多人喜歡用手機拍照,手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若小歡手機攝像頭的焦距是0.03m,小歡用手機拍攝距離鏡頭1m的花朵,則花朵會在感光元件上形成一個 、 的實像。19.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光屏上出現了一個與燭焰大小基本相等的清晰的像,如圖所示。(1)在實驗前,應先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為了 。(2)可知此透鏡的焦距是 厘米。(3)在這個實驗中如果不及時調整,隨著蠟燭的消耗,光屏上像的位置將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20.如圖所示,小柯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1)該同學移動蠟燭、水透鏡、光屏至如圖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點可制成 照相機 (選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若僅將蠟燭和光屏互換位置,則光屏上 能 (選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2)此時水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B 。A.5.8cm B.14.3cm C.25.5cm(3)小科想要模擬近視眼看東西模糊的情景,應該把圖中的光屏遠離水透鏡或者對水透鏡 (選填“注水”或“抽水”)。(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七升八暑假特輯】預學練習4 凸透鏡成像規律 參考答案及解析.docx 【2025七升八暑假特輯】預學練習4 凸透鏡成像規律.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