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核心素養】浙教版(2024版)七年級科學上冊·分層練習1.2 科學測量(第3課時)科學觀念:知道液體溫度計的構造原理;知道攝氏度和100攝氏度的規定,掌握攝氏度的讀、寫方法;了解并記住一些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科學思維:知道實驗室用的溫度計和體溫計的構造和使用區別,能對物體的溫度進行估測。探究實踐: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通過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態度責任: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學道理。1.測量液體溫度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br/>A. B. C. D.2.如圖是某溫度計的示數。該溫度最有可能是( ?。?br/>A.冰熔化時的溫度B.人體的正常體溫C.臺州夏天的室外溫度D.人體感到舒適的環境溫度3.下列關于溫度的描述中符合實際的是( ?。?br/>A.發高燒時人體溫度可達40℃ B.冰箱冷凍室的溫度為10℃C.餃子煮熟即將出鍋時溫度為50℃ D.加冰的橙汁飲料溫度為-20℃4.0℃的冰與0℃的水相比較( )A.0℃的冰比0℃的水冷 B.0℃的水比0℃的冰冷C.0℃的水與0℃的冰冷熱程度相同 D.以上說法都正確5.下列有關溫度計使用的操作步驟,正確的排列順序是( ?。?br/>①觀察溫度計的示數并記錄 ②取出溫度計③選取適當的溫度計 ④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⑤讓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數分鐘A.③④⑤②① B.③④⑤①② C.④③⑤②① D.④③⑤①②6.觀察圖中溫度計甲和溫度計乙(只畫出一部分),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都可以直接測沸水的溫度 B.都可離開被測物體讀數C.兩支溫度計的最小刻度值一樣 D.都是利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7.巴黎奧運會女子200米蝶泳半決賽,中國選手張雨霏以2分06秒09的成績成功晉級決賽,不過賽后張雨霏表示自己處于發燒狀態。如圖是一支體溫計,下列關于該體溫計的結構與使用方法不正確的是( ?。?br/>A.該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B.該體溫計和普通溫度計具有相同的結構C.該體溫計內的液體通常是水銀D.該體溫計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而普通溫度計不可以8.下面是某同學使用溫度計測液體溫度時的實驗過程,其中不正確的是( ?。?br/>A.觀察所要使用的溫度計,了解它的測量范圍和分度值B.使溫度計的玻璃泡跟被測液體充分接觸C.將溫度計從被測液體中取出拿到燈光下讀數D.將溫度計放入被測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再讀數9.某同學出于好奇,將示數為37℃的體溫計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測量溫度,測得的結果是( )A.體溫計的示數降到35℃B.體溫計的示數仍為37℃C.體溫計的示數降到0℃以下,無法讀數D.溫度太低,超出測量范圍,體溫計易損壞10.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溫度計,玻璃泡的容積丙稍大一些,甲和乙相同,乙玻璃管的內徑稍粗一些,甲和丙相同,由此可判斷相鄰兩刻度之間的距離是( ?。?br/>A.甲最長 B.乙最長 C.丙最長 D.一樣長11.用體溫計測量病人甲的體溫,示數是38℃,如果該體溫計未經甩過就用來測量病人乙的體溫,示數也是38℃。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r/>A.乙的體溫一定等于甲的體溫 B.乙的體溫一定低于甲的體溫C.乙的體溫不可能高于甲的體溫 D.乙的體溫不可能等于甲的體溫12.一支已用過的體溫計,水銀柱液面示數為37.5℃,消毒后,用此體溫計直接測兩個病人的體溫,第一個為37.5℃,第二個為38.6℃,由此可以確定( )A.兩個病人都在發燒B.第一個病人發燒,第二個病人不發燒C.第一個病人不發燒,第二個病人發燒D.第一個病人可能發燒,第二個病人一定發燒13.如圖是一支刻有100個均勻小格的溫度計,若將此溫度計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若將此溫度計插入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則此溫度計第10格時的溫度是( ?。?br/>A.0℃ B.-20℃ C.20℃ D.-40℃14.使用溫度計時,首先要觀察它的量程和認清它的分度值。小科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液體的溫度,分別進行了三次操作,如圖甲所示,其中正確的操作是 。圖乙中所示的是用溫度計分別測得的冰和水的溫度,那么冰的溫度是 ℃,水的溫度是 ℃。15.水銀體溫計在醫療領域和普通家庭被廣泛使用,它的發展過程大致如下:(1)早期發明的水銀體溫計的特點是儲存水銀的細管里有一“狹道”,實現了體溫計離開人體讀數。如圖甲所示為現代常見的體溫計,其中的 (填序號)結構與“狹道”的作用相同,該體溫計在使用前的操作是 ;(2)如圖乙所示,要看清體溫計中液柱的位置就應沿A方向觀察,此原理和 填觀察工具的名稱)的使用原理相同;(3)相關部門規定: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禁止生產水銀體溫計。圖丙所示為電子體溫計,用它來替代水銀體溫計的理由可能是 (寫出一條)。16.兩支內徑不同、下面玻璃泡內水銀量相等的合格的溫度計同時插入一杯熱水中,過一會兒則會看到( ?。?br/>A.兩支溫度計水銀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數不同B.內徑細的溫度計水銀柱升得較高,示數較大C.內徑粗的溫度計水銀柱升得較高,示數較大D.內徑粗的溫度計水銀柱升得較低,兩支溫度計示數相同17.如圖為某同學自制溫度計的設想圖,下列關于該溫度計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使用瓶塞的主要目的是固定管子使其不輕易搖晃B.溫度計的設計原理是利用空氣的熱脹冷縮C.瓶子越大越好,玻璃管越粗越好D.瓶子最好使用導熱性能好的材料18.用體溫計分別測甲、乙、丙三人的體溫,先測得甲的體溫為38℃。用酒精消毒后,忘了拿著體溫計用力向下甩,就直接依次去測乙和丙的體溫,已知乙的體溫是37.6℃,丙的體溫為38.4℃,那么用此方法測得乙和丙的體溫分別為( ?。?br/>A.37.6℃、38.4℃ B.37.6℃、37.6℃C.38℃、38.4℃ D.38.4℃、38.4℃19.在圖中溫度計所示的恒溫環境下進行實驗。將溫度計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從溫度計放入開始計時,放入時間足夠長后取出,圖中可能反映了溫度計內液體的體積隨時間變化情況的是( ?。?br/>A. B.C. D.20.另有一支溫度計刻度均勻,但讀數不準,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將它放入沸水中,示數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為5℃,現該溫度計示數為32℃,則房間內的實際溫度為( )A.27℃ B.30℃ C.32℃ D.37℃21.如圖所示為寒暑表,40℃與10°C兩條刻度線相距AB=10厘米,刻度線C與刻度線B相距BC=5厘米。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C處應該刻上3℃ B.C處應該刻上-5°CC.20°C刻度線距A處3厘米 D.20°C刻度線距B處5厘米22.如圖小文在探究水的冷卻變化規律時繪制的“水的冷卻曲線”圖,并得出以下4條結論,其中不準確的是( ?。?br/>A.水的初溫為70℃,末溫為室溫,約26℃B.水從開始冷卻至室溫大約用了32.5分鐘C.水的冷卻速度是不均勻的,先快后慢D.水溫(高于室溫時)與室溫溫差越大冷卻速度越快23.科學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著溫度的下限:﹣273℃。以這個下限為起點的溫度叫做熱力學溫度,用T表示,單位是開爾文,符號是K。熱力學溫度T與攝氏溫度t的換算關系是T=t+273。如圖所示,關于“冰人”和“火人”有沒有說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冰人”在說謊 B.“火人”在說謊C.“冰人”和“火人”都在說謊 D.“冰人”和“火人”都沒說謊24.海水溫度直接影響海難遇險者的生存時長。下表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溫度海水中預期可能的存活時間。據表分析以下判斷中錯誤的是( ?。?br/>海水溫度 低于0℃ 0℃~4℃ 4℃~10℃ 10C~15℃ 15℃~20℃預期存活時間 少于15分鐘 少于1.5小時 少于3小時 少于6小時 少于12小時A.海水溫度低于20℃,溫度越低預期存活時間越短B.海水溫度越接近正常體溫,越不利于遇險者存活C.海水溫度為6℃,海難搜救時間應在3小時以內D.除海水溫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響預期存活時間25.某校進行“制作簡易溫度計”的項目化學習,下面是他們部分學習的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知識儲備a.歷史上溫度計的發明:1593年,伽利略發明了第一支溫度計,以被水封住的空氣作為測溫物質(如圖甲)。伽利略發明的溫度計是根據 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發明的溫度計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說明溫度在 (選填”升高”、”不變”或”下降”);b.溫標(溫度的標準)的確定對于溫標的確定過程認識正確的有 ;A.測量是一個把待測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所以溫標必須具有穩定性B.西門特學院的學者選擇的溫標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沒有任何價值的C.施特默爾將這兩點的數值對調,可能是因為更符合人們的習慣D.溫標的確定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2)制作過程:有了知識儲備,各小組都制作出了簡易溫度計;(3)產品評價:如圖乙是一個小組制作的一個溫度計, 要提高自制溫度計的精確度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寫出一條即可)。26.十七世紀的伽利略曾設計過這樣的一個溫度計:一麥稈粗細的玻璃管,一端與玻璃泡相連,另一端豎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內吸入一段水柱,整個裝置不漏氣。根據管中水柱高度的變化可測出環境相應的溫度。(1)該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 (選填“瓶內水”或“玻璃泡中空氣”)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由此可以推測相同情況下 (選填“水”或“空氣”)熱脹冷縮效果明顯;(2)A、B兩處刻度對應的溫度的關系是:A處 B處(選填“<”、“=”或“>”);(3)為了提高此溫度計的靈敏度,便于讀數,可采取的措施有很多,請寫出其中一種: 。27.??茖W興趣小組對溫度計進行專題研究,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溫度計.自制了如圖所示的測溫裝置,圖中A為一小塑料瓶,B為一透明細吸管,通過橡皮塞與A連通,管的下端豎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內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進行實驗探究改變裝置所處的環境溫度,分別測出不同溫度下所對應的水柱高度h,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測量次序 1 2 3 4 5 6溫度t(℃) 17 19 21 23 25 27水柱高度h(cm) 30.2 25.0 19.8 14.6 9.4根據表中數據推測可得。(1)當溫度升高,管內水柱高度h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根據表中的數據第6次水柱高度為 cm。(3)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對應的溫度值,則吸管上溫度的數值從上往下看,依次是(選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或“無法確定”)。(4)此溫度計的缺陷是: 。28.某興趣小組用身邊的材料開展了“自制溫度計”的活動。【明確問題】請寫出一個設計要求 。【實施計劃】該小組采用如圖乙的結構設計。找到了A、B兩款小藥瓶及C、D兩種吸管,如圖甲。為了提高自制溫度計的精確度,則最好選擇其中的 進行組合搭配。所用材料有塑料小藥瓶、密封蓋、透明吸管、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染色的煤油等。實驗序號 溫度t/℃ 液柱高h/mm1 0 50.02 2 51.03 50 75.04 100 100.0如圖乙所示,先把小藥瓶浸沒在不同溫度的水中,在表中記錄有關數據,利用提供的刻度尺,在0℃~100℃之間進行溫度標注。分析表中數據可知,40℃的刻度應標注在液柱高度為 mm處。【檢驗作品】根據評價量表,判定該溫度計等級,并說明評價理由: 。“自制溫度計”評價量表等級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科學性 結構完整,刻度標識均勻 結構完整,刻度標識均勻 結構不完整,刻度標識不均勻精確度 1℃ 2℃~4℃ 2℃~4℃【改進完善】使用中發現用該溫度計測量出溫度所需時間較長,請你提出一條改進意見 。29.學習溫度計的相關知識后,同學們用身邊的材料開展了“自制溫度計”的活動。(1)方案一:【材料選取】該小組找到了A、B兩款小藥瓶及C、D兩種透明吸管,如圖甲所示。為了提高自制溫度計的精確度,則選擇其中的 (填字母)進行組合搭配。【刻度標定】如圖乙所示,先把小藥瓶浸沒在不同溫度的某一液體中,在表中記錄有關數據,再利用刻度尺,在0℃~100℃之間進行溫度標注。分析表中數據可知,20℃時的溫度刻度應標在液柱高度為 mm。實驗序號 溫度t/℃ 液柱高h/mm1 0 50.02 2 51.03 50 75.04 100 100.0(2)方案二:如圖丙所示,小組同學將長度相等的銅鐵雙金屬片放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雙金屬片會發生彎曲。根據此現象,他們設計了雙金屬片溫度計,如圖丁所示。請判斷A是金屬銅還是鐵,理由是 。30.有一支溫度計,刻度線均勻但刻度不準。在標準大氣壓下,用它測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時,讀數為-5℃,此時水銀柱長5cm;用它測量沸水的溫度時,讀數為115℃,此時水銀柱長為25cm。(1)如果實際氣溫為50℃,水銀柱長為 cm;(2)當外界實際溫度為 ℃時,溫度計的示數就是實際溫度。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聲明:未經著作權人及本平臺書面授權,嚴禁以任何形式實施復制、傳播、信息網絡傳播等侵權行為(包括但不限于通過微信、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進行轉發、分享、轉載)。一旦發現上述侵權情形,將嚴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追究侵權主體的法律責任。/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核心素養】浙教版(2024版)七年級科學上冊·分層練習1.2 科學測量(第3課時)科學觀念:知道液體溫度計的構造原理;知道攝氏度和100攝氏度的規定,掌握攝氏度的讀、寫方法;了解并記住一些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科學思維:知道實驗室用的溫度計和體溫計的構造和使用區別,能對物體的溫度進行估測。探究實踐: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通過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態度責任: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學道理。1.測量液體溫度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C【詳解】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液泡浸沒在液體中,不能與容器壁接觸,視線與刻度線保持平行,故選C。2.如圖是某溫度計的示數。該溫度最有可能是( ?。?br/> A.冰熔化時的溫度 B.人體的正常體溫C.臺州夏天的室外溫度 D.人體感到舒適的環境溫度【答案】A【詳解】根據圖中的溫度計,0~10℃分為5個小格,說明分度值為2℃,對應示數即為0℃。A.冰的熔化時的溫度是0℃,故A符合題意;B.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7℃,故B不符合題意;C.臺州夏天的室外溫度大約是30℃,故C不符合題意;D.人體感到舒適的環境溫度是23℃,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3.下列關于溫度的描述中符合實際的是()A.發高燒時人體溫度可達40℃ B.冰箱冷凍室的溫度為10℃C.餃子煮熟即將出鍋時溫度為50℃ D.加冰的橙汁飲料溫度為-20℃【答案】A【詳解】A.正常人的體溫是37℃左右,高燒病人的體溫可以達到40℃,所以A符合題意;B.冰箱冷凍室的溫度約為﹣10℃左右,所以B不符合題意;C.餃子煮熟即將出鍋的溫度約為100℃左右,所以C不符合題意;D.加冰的橙汁飲料的溫度應該在0℃或0℃以上,所以D不符合題意.4.0℃的冰與0℃的水相比較( ?。?br/>A.0℃的冰比0℃的水冷 B.0℃的水比0℃的冰冷C.0℃的水與0℃的冰冷熱程度相同 D.以上說法都正確【答案】C【詳解】物體的冷熱程度跟物體的溫度有關,跟狀態無關。0℃的冰和0℃的水,冷熱程度相同,溫度相同。故選C。5.下列有關溫度計使用的操作步驟,正確的排列順序是( )①觀察溫度計的示數并記錄 ②取出溫度計③選取適當的溫度計 ④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⑤讓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數分鐘A.③④⑤②① B.③④⑤①② C.④③⑤②① D.④③⑤①②【答案】D【詳解】為了選取合適的溫度計,應先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使用溫度計時,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并記錄,測量完成后取出溫度計,所以正確的排列順序是④③⑤①②,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6.觀察圖中溫度計甲和溫度計乙(只畫出一部分),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都可以直接測沸水的溫度B.都可離開被測物體讀數C.兩支溫度計的最小刻度值一樣D.都是利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答案】D【詳解】A.甲是體溫計,測量范圍是35~42℃,不能直接測沸水的溫度,故A不正確;B.甲是體溫計,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但乙是實驗室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故B不正確;C.甲是體溫計,分度值是0.1℃,乙是實驗室溫度計,分度值是1℃,故C不正確;D.甲、乙溫度計都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故D正確。7.巴黎奧運會女子200米蝶泳半決賽,中國選手張雨霏以2分06秒09的成績成功晉級決賽,不過賽后張雨霏表示自己處于發燒狀態。如圖是一支體溫計,下列關于該體溫計的結構與使用方法不正確的是( ?。?br/>A.該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B.該體溫計和普通溫度計具有相同的結構C.該體溫計內的液體通常是水銀D.該體溫計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而普通溫度計不可以【答案】B【詳解】A.人的正常體溫是36℃-37℃,所以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體溫計與普通溫度計的結構略有不同,它的玻璃泡后面一段毛細管,稱為縮口,因此它可以離開人體讀數,故B錯誤,符合題意;C.體溫計里面的液體是水銀,稱為水銀體溫計,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由于體溫計有縮口,因此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而普通溫度計不可以,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8.下面是某同學使用溫度計測液體溫度時的實驗過程,其中不正確的是( ?。?br/>A.觀察所要使用的溫度計,了解它的測量范圍和分度值B.使溫度計的玻璃泡跟被測液體充分接觸C.將溫度計從被測液體中取出拿到燈光下讀數D.將溫度計放入被測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再讀數【答案】C【詳解】A.溫度計在使用前要先觀察和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A正確,不符合題意;B.溫度計的玻璃泡浸沒在被測液體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正確,不符合題意;C.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液體中,不能從被測液體中拿出,C錯誤,符合題意;D.溫度計玻璃泡進入被測液體后要稍等一會兒,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9.某同學出于好奇,將示數為37℃的體溫計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測量溫度,測得的結果是( )A.體溫計的示數降到35℃B.體溫計的示數仍為37℃C.體溫計的示數降到0℃以下,無法讀數D.溫度太低,超出測量范圍,體溫計易損壞【答案】B【詳解】因為體溫計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細的縮口,遇冷液柱會在縮口處斷開而不能自行下降,故將示數為37℃的體溫計插入溫度為0℃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數不會下降,仍為37℃。故選B。10.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溫度計,玻璃泡的容積丙稍大一些,甲和乙相同,乙玻璃管的內徑稍粗一些,甲和丙相同,由此可判斷相鄰兩刻度之間的距離是( )A.甲最長 B.乙最長 C.丙最長 D.一樣長【答案】C【詳解】甲和乙兩支溫度計的玻璃泡內裝等量的水銀,故當它們升高相同溫度時,水銀膨脹的體積相同;根據公式V=sh可知,內徑粗的乙溫度計液柱短,內徑細的甲溫度計液柱長,所以甲的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比乙要大。甲和丙兩支溫度計,丙的玻璃泡容積比甲的大,因此它們升高相同溫度時,丙溫度計水銀膨脹的體積大;根據公式V=sh可知,因為甲和丙的內徑粗細相同,所以丙的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比甲要大。因此相鄰兩個刻度之間的距離從大到小依次為:丙>甲>乙。故C符合題意。11.用體溫計測量病人甲的體溫,示數是38℃,如果該體溫計未經甩過就用來測量病人乙的體溫,示數也是38℃。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乙的體溫一定等于甲的體溫B.乙的體溫一定低于甲的體溫C.乙的體溫不可能高于甲的體溫D.乙的體溫不可能等于甲的體溫【答案】C【詳解】病人甲的體溫是38℃,由于體溫計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細的縮口,在離開人體讀數時,體溫計液柱不會下降,所以讀數仍會是38℃;用沒有甩過的讀數停留在38℃的體溫計測量乙的體溫時,若乙的體溫低于或等于38℃,體溫計液柱不變化,仍為38℃;若乙的體溫高于38℃,液柱會上升,示數大于38℃;所以,測量乙的體溫,示數也是38℃時,病人乙的溫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不可能高于38℃。故選C。12.一支已用過的體溫計,水銀柱液面示數為37.5℃,消毒后,用此體溫計直接測兩個病人的體溫,第一個為37.5℃,第二個為38.6℃,由此可以確定( )A.兩個病人都在發燒B.第一個病人發燒,第二個病人不發燒C.第一個病人不發燒,第二個病人發燒D.第一個病人可能發燒,第二個病人一定發燒【答案】D【詳解】體溫計的縮口使水銀不可能自己回到液泡中,因此只能升高,用這支體溫計測37.5℃及以下的病人時,它的讀數不變,測量不準確;用它測38.6℃的病人時,測得的體溫是準確的,由此可知,第一個病人的體溫可能小于也可能等于37.5℃,即第一個病人可能發燒也可能不發燒,第二個病人一定發燒,故D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D。13.如圖是一支刻有100個均勻小格的溫度計,若將此溫度計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若將此溫度計插入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則此溫度計第10格時的溫度是( )A.0℃ B.-20℃ C.20℃ D.-40℃【答案】D【詳解】根據題意,將此溫度計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將此溫度計插入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該溫度計1格表示的溫度為:,此溫度計第10格距離30格差20格,且溫度在0℃以下,則表示的溫度為:,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4.使用溫度計時,首先要觀察它的量程和認清它的分度值。小科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液體的溫度,分別進行了三次操作,如圖甲所示,其中正確的操作是 。圖乙中所示的是用溫度計分別測得的冰和水的溫度,那么冰的溫度是 ℃,水的溫度是 ℃。【答案】 C -2 88【詳解】[1]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液泡應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讀數時不能離開被測液體,故C的操作符合要求。[2][3]圖乙中所示的是用溫度計分度值為1℃,測量冰的溫度時液柱在0℃以下,是-2℃,水的溫度是88℃。15.水銀體溫計在醫療領域和普通家庭被廣泛使用,它的發展過程大致如下:(1)早期發明的水銀體溫計的特點是儲存水銀的細管里有一“狹道”,實現了體溫計離開人體讀數。如圖甲所示為現代常見的體溫計.其中的 (填序號)結構與“狹道”的作用相同,該體溫計在使用前的操作是 ;(2)如圖乙所示,要看清體溫計中液柱的位置就應沿A方向觀察,此原理和 填觀察工具的名稱)的使用原理相同;(3)相關部門規定: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禁止生產水銀體溫計。圖丙所示為電子體溫計,用它來替代水銀體溫計的理由可能是 (寫出一條)。【答案】(1) ② 將液柱甩回玻璃泡內(2)放大鏡(3)見解析【詳解】(1)[1]如圖甲是現代使用體溫計,其中的細而彎的玻璃管與“狹道”的作用相同,故選②。[2]甲體溫計在使用 前應用力甩幾下,使彎管上的水銀回到玻璃泡中。(2)如圖乙,要看清體溫計中液柱的位置就應沿A方向觀察,會看到正立放大的像,這與放大鏡的原理相同。(3)用電子體溫計來替代水銀體溫計是因為它使用更便捷、更安全。16.兩支內徑不同、下面玻璃泡內水銀量相等的合格的溫度計同時插入一杯熱水中,過一會兒則會看到( )A.兩支溫度計水銀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數不同B.內徑細的溫度計水銀柱升得較高,示數較大C.內徑粗的溫度計水銀柱升得較高,示數較大D.內徑粗的溫度計水銀柱升得較低,兩支溫度計示數相同【答案】D【詳解】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對于本題中,相同量的水銀變化相同的溫度,體積變化也是相同的,所以內徑較粗的溫度計水銀柱升得較低,因為兩支都是合格的溫度計,所以示數應該相同,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7.如圖為某同學自制溫度計的設想圖,下列關于該溫度計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使用瓶塞的主要目的是固定管子使其不輕易搖晃B.溫度計的設計原理是利用空氣的熱脹冷縮C.瓶子越大越好,玻璃管越粗越好D.瓶子最好使用導熱性能好的材料【答案】D【詳解】A.使用瓶塞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液體從瓶內流出,故A錯誤;B.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制成的,故B錯誤;C.升高相同的溫度時瓶子越大,玻璃管越細,液柱變化越明顯,故C錯誤;D.瓶子使用容易傳熱的材料,即導熱性能好的材料,故D正確。故選D。18.用體溫計分別測甲、乙、丙三人的體溫,先測得甲的體溫為38℃。用酒精消毒后,忘了拿著體溫計用力向下甩,就直接依次去測乙和丙的體溫,已知乙的體溫是37.6℃,丙的體溫為38.4℃,那么用此方法測得乙和丙的體溫分別為( ?。?br/>A.37.6℃、38.4℃ B.37.6℃、37.6℃C.38℃、38.4℃ D.38.4℃、38.4℃【答案】C【詳解】體溫計液泡上方有一縮口,在離開人體后,液柱不下降,使體溫計能離開人體讀數。先測得甲的體溫為38℃,但是體溫計在使用前必須用力甩,如果用沒甩的體溫計測病人的體溫,若被測病人的體溫比原來病人的體溫高,則準確,如果低,則顯示原來的示數。乙和丙的實際體溫是37.6℃和38.4℃,那么兩次測溫后,測得數據是38℃和38.4℃,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19.在圖中溫度計所示的恒溫環境下進行實驗。將溫度計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從溫度計放入開始計時,放入時間足夠長后取出,圖中可能反映了溫度計內液體的體積隨時間變化情況的是( ?。?br/>A. B.C. D.【答案】A【詳解】由圖知,溫度計的示數是25℃,說明環境溫度是25℃;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冰水混合物放在這一環境中會吸收熱量,其中的冰會熔化,并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所以將溫度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開始時冰水混合物溫度為0℃,溫度計中液體溫度較高,放出熱量體積收縮,溫度計示數變小,直到與冰水混合物溫度相同;當冰全部熔化成水,溫度升高,溫度計中液體溫度也隨著升高,直到與環境溫度相同。所以溫度計內液體體積先減少接著保持不變,隨后體積膨脹,最終保持不變。故選A。20.另有一支溫度計刻度均勻,但讀數不準,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將它放入沸水中,示數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數為5℃,現該溫度計示數為32℃,則房間內的實際溫度為( )A.27℃ B.30℃ C.32℃ D.37℃【答案】A【詳解】因為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冰點為0℃,當懸掛在教室墻上的溫度計示數為32℃時,教室的實際溫度是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21.如圖所示為寒暑表,40℃與10°C兩條刻度線相距AB=10厘米,刻度線C與刻度線B相距BC=5厘米。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C處應該刻上3℃ B.C處應該刻上-5°CC.20°C刻度線距A處3厘米 D.20°C刻度線距B處5厘米【答案】B【詳解】AB.因為40℃與10℃兩條刻度線相距AB=10厘米,所以兩條刻度線相距1cm溫度差為3℃。當BC=5厘米時,溫度相差5×3℃=15℃又因為寒暑表越往上示數越大,故A示數為40℃, B示數為10℃, C的示數為10℃-15℃=-5℃故A錯誤,B正確。CD.20℃與10℃相差10℃,相隔即在B的上面3.3cm處,A下面10cm-3.3cm=6.7cm處,C上面3.3cm+5cm=8.3cm故CD錯誤。故選B。22.如圖小文在探究水的冷卻變化規律時繪制的“水的冷卻曲線”圖,并得出以下4條結論,其中不準確的是( ?。?br/>A.水的初溫為70℃,末溫為室溫,約26℃B.水從開始冷卻至室溫大約用了32.5分鐘C.水的冷卻速度是不均勻的,先快后慢D.水溫(高于室溫時)與室溫溫差越大冷卻速度越快【答案】B【詳解】A.由圖可知,水的初溫為70℃,末溫約為26℃,由于末溫達到26℃后保持不變,所以末溫為室溫,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由圖可知,第17.5min時,水的溫度達到26℃后保持不變,所以水從開始冷卻至室溫大約用了17.5min,故B錯誤,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0~5min,水溫由70℃降至50℃,5~10min,水溫由50℃降至35℃,所以水的冷卻速度是不均勻的,先快后慢,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由于水的冷卻速度是先快后慢,所以水溫與室溫溫差越大,溫度降低越快,即冷卻速度越快,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23.科學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著溫度的下限:﹣273℃。以這個下限為起點的溫度叫做熱力學溫度,用T表示,單位是開爾文,符號是K。熱力學溫度T與攝氏溫度t的換算關系是T=t+273。如圖所示,關于“冰人”和“火人”有沒有說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冰人”在說謊 B.“火人”在說謊C.“冰人”和“火人”都在說謊 D.“冰人”和“火人”都沒說謊【答案】D【詳解】因為宇宙中存在著溫度的下限:-273℃,所以物體的溫度能冷卻到-200℃,所以物體可以加熱到200℃,故“冰人”和“火人”都沒說謊。故選D。24.海水溫度直接影響海難遇險者的生存時長。下表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溫度海水中預期可能的存活時間。據表分析以下判斷中錯誤的是( ?。?br/>海水溫度 低于0℃ 0℃~4℃ 4℃~10℃ 10C~15℃ 15℃~20℃預期存活時間 少于15分鐘 少。于1.5小時 少于3小時 少于6小時 少于12小時A.海水溫度低于20℃,溫度越低預期存活時間越短B.海水溫度越接近正常體溫,越不利于遇險者存活C.海水溫度為6℃,海難搜救時間應在3小時以內D.除海水溫度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響預期存活時間【答案】B【詳解】A.根據表中的數據知道,海水溫度低于20℃,溫度越低預期存活時間越短,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海水溫度越接近正常體溫,越有利于遇險者存活,相反水溫越低,生理狀態變化越明顯,存活時間越短,死亡率越高,故B錯誤,符合題意;C.海水溫度為6℃,預期存活時間少于3小時,所以海難搜救時間應在3小時以內,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除海水溫度外,其他因素如食物和飲用水缺乏、有害生物的侵襲等也可能影響預期存活時間,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25.某校進行“制作簡易溫度計”的項目化學習,下面是他們部分學習的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知識儲備a.歷史上溫度計的發明:1593年,伽利略發明了第一支溫度計,以被水封住的空氣作為測溫物質(如圖甲)。伽利略發明的溫度計是根據 原理制成的;若伽利略發明的溫度計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說明溫度在 (選填”升高”、”不變”或”下降”);b.溫標(溫度的標準)的確定對于溫標的確定過程認識正確的有A.測量是一個把待測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所以溫標必須具有穩定性B.西門特學院的學者選擇的溫標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沒有任何價值的C.施特默爾將這兩點的數值對調,可能是因為更符合人們的習慣D.溫標的確定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2)制作過程:有了知識儲備,各小組都制作出了簡易溫度計;(3)產品評價:如圖乙是一個小組制作的一個溫度計, 要提高自制溫度計的精確度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寫出一條即可)。【答案】 空氣熱脹冷縮 下降 ACD 盡可能使用更細的玻璃管【詳解】(1)a.[1]玻璃瓶內密封著一定質量的空氣,因此它是利用空氣的熱脹冷縮制成的。[2]當外界溫度升高時,玻璃球內氣體膨脹,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溫度較低時,玻璃球內氣體收縮,玻璃管中的水位就會上升。b.[3]A.根據測量的知識可知,測量是一個把待測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所以溫標必須具有穩定性,故A正確;B.西門特學院的學者選擇的溫標具有一定缺陷,但為溫標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故B錯誤;C.施特默爾將這兩點的數值對調,形成了現在的攝氏溫標,更符合人們的習慣,故C正確;D.從溫標(溫度的標準)確定的發展歷程看,溫標的確定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故D正確。故選ACD。(3)[4]玻璃泡中的液體升高相同的溫度t,體積膨脹相同,如果管內徑S越細,上升的高度越多,越容易觀察,即越靈敏。26.十七世紀的伽利略曾設計過這樣的一個溫度計:一麥稈粗細的玻璃管,一端與玻璃泡相連,另一端豎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內吸入一段水柱,整個裝置不漏氣。根據管中水柱高度的變化可測出環境相應的溫度。(1)該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 (選填“瓶內水”或“玻璃泡中空氣”)熱脹冷縮的規律制成的。由此可以推測相同情況下 (選填“水”或“空氣”)熱脹冷縮效果明顯;(2)A、B兩處刻度對應的溫度的關系是:A處 B處(選填“<”、“=”或“>”);(3)為了提高此溫度計的靈敏度,便于讀數,可采取的措施有很多,請寫出其中一種: 。【答案】 玻璃泡中空氣 空氣 < 將玻璃管變細一點【詳解】(1)[1]該溫度計的工作物質是容器中的氣體,因此該溫度計為氣體溫度計,是根據氣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工作的。[2]在相同的情況下,由于氣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大于液體的分子之間的距離,其受溫度的影響更明顯,因此空氣的熱脹冷縮更明顯。(2)[3]當外界的溫度升高時,玻璃泡中的空氣受熱膨脹,體積增大,管中液面將向下運動,管內水柱高度將變小,因此B處代表的溫度大于A處代表的溫度。(3)[4]為了提高氣體溫度計的靈敏度,便于讀數,可把溫度計的管徑做得細一些,液體膨脹體積變化一定的情況下,管徑越細,截面積越小,那么高度變化就越大,溫度計靈敏度就增大了。27.??茖W興趣小組對溫度計進行專題研究,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溫度計.自制了如圖所示的測溫裝置,圖中A為一小塑料瓶,B為一透明細吸管,通過橡皮塞與A連通,管的下端豎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內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進行實驗探究改變裝置所處的環境溫度,分別測出不同溫度下所對應的水柱高度h,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測量次序 1 2 3 4 5 6溫度t(℃) 17 19 21 23 25 27水柱高度h(cm) 30.2 25.0 19.8 14.6 9.4根據表中數據推測可得。(1)當溫度升高,管內水柱高度h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根據表中的數據第6次水柱高度為 cm。(3)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對應的溫度值,則吸管上溫度的數值從上往下看,依次是 (選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或“無法確定”)。(4)此溫度計的缺陷是:【答案】(1)變小(2)4.2(3)由小到大(4)管中的水柱高度還會受到外界大氣壓的影響【詳解】(1)當外界溫度升高時,細管中氣體受熱膨脹,體積增大,管中液面將向下運動,管內水柱高度h將變小。(2)根據分析表中溫度與水柱高度的關系可知,溫度增加2℃,水柱高度降低5.2cm,所以第6次水柱高度為h=9.4cm-5.2cm=4.2cm(3)從表中的數據,當溫度為17℃、19℃、21℃、23℃、25℃、27℃時,對應的水柱高度h分別為:30.2cm、25.0cm、19.8cm、14.6cm、9.4cm、4.2cm??梢缘贸鏊叨入S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由此可以得出,當水柱越低時,溫度越高,因此從上往下看,溫度值由小到大。(4)此溫度計的液柱高度還受外界的大氣壓強的影響,當外界壓強增大時,管內液柱也會隨著升高,可能誤認為是溫度降低了。28.某興趣小組用身邊的材料開展了“自制溫度計”的活動。【明確問題】請寫出一個設計要求 。【實施計劃】該小組采用如圖乙的結構設計。找到了A、B兩款小藥瓶及C、D兩種吸管,如圖甲。為了提高自制溫度計的精確度,則最好選擇其中的 進行組合搭配。所用材料有塑料小藥瓶、密封蓋、透明吸管、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染色的煤油等。實驗序號 溫度t/℃ 液柱高h/mm1 0 50.02 2 51.03 50 75.04 100 100.0如圖乙所示,先把小藥瓶浸沒在不同溫度的水中,在表中記錄有關數據,利用提供的刻度尺,在0℃~100℃之間進行溫度標注。分析表中數據可知,40℃的刻度應標注在液柱高度為 mm處。【檢驗作品】根據評價量表,判定該溫度計等級,并說明評價理由: 。“自制溫度計”評價量表等級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科學性 結構完整,刻度標識均勻 結構完整,刻度標識均勻 結構不完整,刻度標識不均勻精確度 1℃ 2℃~4℃ 2℃~4℃【改進完善】使用中發現用該溫度計測量出溫度所需時間較長,請你提出一條改進意見 。【答案】 制作一個結構完整、刻度標識均勻的自制溫度計 A和D 70 該溫度計合格,理由見解析 選擇比熱容更小的液體作為測溫物質【詳解】[1]明確問題:根據題意可知需要制作一個結構完整、刻度標識均勻的自制溫度計。[2][3]實施計劃:溫度計的玻璃泡容積越大,在溫度變化相同時,其內部液體體積變化較大;溫度計的毛細管越細,在液體體積變化相同時,液面變化較大,有利于溫度計做的較精密,故為了提高自制溫度計的精確度,則最好選擇其中的A和D進行組合搭配。該自制溫度計每毫米代表的溫度值為2℃,40℃比0℃高出40℃,則40℃對應刻度比0℃對應刻度高出的長度值為20mm,40℃時的刻度應標注在液柱高度為20mm+50mm=70mm的位置。[4]檢驗作品:由上述內容可知該自制溫度計結構完整,刻度標識均勻,精確度為2℃,根據評價量表,評定為合格。[5]改進完善:選擇比熱容更小的液體作為測溫物質,在不影響溫度計測量范圍和其他性能的前提下,比熱容小的液體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時,溫度變化更快,能讓溫度計更快地達到熱平衡,從而縮短測量時間。29.學習溫度計的相關知識后,同學們用身邊的材料開展了“自制溫度計”的活動。(1)方案一:【材料選取】該小組找到了A、B兩款小藥瓶及C、D兩種透明吸管,如圖甲所示。為了提高自制溫度計的精確度,則選擇其中的 (填字母)進行組合搭配。【刻度標定】如圖乙所示,先把小藥瓶浸沒在不同溫度的某一液體中,在表中記錄有關數據,再利用刻度尺,在0℃~100℃之間進行溫度標注。分析表中數據可知,20℃時的溫度刻度應標在液柱高度為 mm。實驗序號 溫度t/℃ 液柱高h/mm1 0 50.02 2 51.03 50 75.04 100 100.0(2)方案二:如圖丙所示,小組同學將長度相等的銅鐵雙金屬片放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雙金屬片會發生彎曲。根據此現象,他們設計了雙金屬片溫度計,如圖丁所示。請判斷A是金屬銅還是鐵,理由是 。【答案】(1) B、C 60.0(2)金屬銅,理由見解析【詳解】(1)[1]選用B、C來制作溫度計更佳,因為B的容積更大,升高相同的溫度,液體熱脹冷縮體積變化更明顯;C管徑較細,在液體體積一定時,升高相同的溫度,上升的高度更高。[2]由表中數據可知,溫度每上升2℃,溫度計液柱高度相差1mm,所以溫度為20℃時,在0℃時相比,液體上升高度為10mm,所以此時液柱高度為50.0mm+10mm=60.0mm(2)由圖丙可知,平直的雙金屬片在均勻加熱時都會受熱膨脹,但是銅比鐵膨脹的程度大,丁圖中為了達到環境溫度變高時指針向右偏轉的效果,那么A膨脹程度要更大,故A應為金屬銅。30.有一支溫度計,刻度線均勻但刻度不準。在標準大氣壓下,用它測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時,讀數為-5℃,此時水銀柱長5cm;用它測量沸水的溫度時,讀數為115℃,此時水銀柱長為25cm。(1)如果實際氣溫為50℃,水銀柱長為 cm;(2)當外界實際溫度為 ℃時,溫度計的示數就是實際溫度。【答案】 15 25【詳解】(1)[1]水銀柱5cm時的溫度是0℃,25cm時的溫度是100℃,1℃水銀柱的長度為如果實際氣溫為50℃,水銀柱上升50×0.2cm=10cm水銀柱長為5cm+10cm=15cm(2)[2]設外界的實際溫度為t時,對應的溫度為t,由題意知t=25℃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聲明:未經著作權人及本平臺書面授權,嚴禁以任何形式實施復制、傳播、信息網絡傳播等侵權行為(包括但不限于通過微信、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進行轉發、分享、轉載)。一旦發現上述侵權情形,將嚴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追究侵權主體的法律責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1.2 科學測量(第3課時)分層練習(原卷版).docx 【核心素養】1.2 科學測量(第3課時)分層練習(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