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5.《參觀校園氣象站》教案【核心概念】12.技術、工程與社會【學習內容與要求】12.2技術與工程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③舉例說出周圍簡單科技產品的結構和功能,知道 科技產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快捷和舒適。12.3科學、技術、工程相互影響與促進④初步體驗利用工具可以更好地進行觀察與測量。【教材簡析】《參觀校園氣象站》作為第三單元最后一課,本節課通過參觀校園氣象站活動,讓學生直觀認識氣象儀器,掌握天氣觀測與記錄技能,將抽象的天氣知識具象化,是連接生活與科學知識的重要橋梁,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天氣現象的科學認知。【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好動,對天氣現象有一定生活感知,但缺乏系統科學認識。他們形象思維為主,難以理解抽象氣象概念,需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觀察、實踐活動建立科學認知。【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能說出常見氣象儀器名稱與用途,理解其對天氣觀測意義;知道天氣狀況包含多種要素,形成對天氣科學概念的初步認識。2.科學思維在參觀和制作播報板過程中,學會觀察儀器特征和天氣現象,分析儀器與天氣觀測關系,鍛煉邏輯思維。3.探究實踐參與參觀活動,主動觀察、提問、記錄;合作完成播報板制作,提升實踐與合作能力。4.責任態度培養對氣象科學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增強團隊合作意識,認識到科學探究需嚴謹認真態度。【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認識常見氣象儀器及其用途;學會設計并制作天氣情況播報板。2.教學難點理解氣象儀器工作原理;引導學生依據觀測準確設計播報板內容。【教學準備】學生:繪畫工具(彩筆、畫紙)。教師:教學課件、準備記錄表格、制作播報板材料。【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明確問題 【PPT:2、3】 談話:“同學們,校園氣象站每天都在播報天氣。氣象站里有什么 它們有什么作用 我們去參觀一下吧。”引出主題:參觀校園氣象站。(板書課題:參觀校園氣象站) 2.教師發布任務:(1)參觀校園氣象站,認識氣象站內的儀器。(2).制作天氣情況播報板。 了解本節課的任務 直接進入主題,通過任務激發明確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方案 【PPT:4、5】 提問:同學們,參觀校園氣象站要注意什么 講解參觀注意事項。 追問:我們參觀校園氣象站要做哪些事情 4.教師指導并總結。 學生回答問題。 預設:要注意傾聽管理員的講解。 預設:看一看里面有什么儀器;分工制作播報板等。 強化學生安全和文明參觀意識,培養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為參觀活動順利進行做準備。實施方案 【PPT:6-14】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走進校園,去認識氣象站。并下發任務:根據今日的天氣制作天氣播報板,形式自定。教師以表格和圖畫為例進行講解。 2.參觀完校園氣象站,教師提問:“你認識哪些儀器?向同伴們說一說吧。” 3.教師分別展示百葉箱、雨量器、風向標的圖片和資料,講解它們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組織學生分組設計制作播報板,分享展示成果并接受評價。 學生走進校園參觀氣象站。 預設:我認識了百葉箱;雨量器;測量雨量的;風向標。 學生展示分享。 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提高團隊協作和表達能力,鞏固對天氣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反思與評價 【PPT:15-17】 回顧反思:今天我們是怎么學習的,了解了什么?教師指導并總結。 出示評價表,詳細講解評價標準,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反思與評價能力。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自評與互評。 引導學生回顧知識,進行自我評價與互評。這不僅能鞏固所學動物鼻子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反思自身學習過程、評價他人的能力。教師也可據此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促進教學相長。【板書】15參觀校園氣象站百葉箱(溫度計 - 測溫度)雨量器(測降水量)風向風速儀(風杯 - 測風速、風向標箭頭 - 指風向)7 /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