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教案【核心概念】10.地球系統【學習內容與要求】10.1天氣和氣候②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教材簡析】《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是青島版一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天氣與生活”的第三課,旨在引導學生關注天氣變化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通過具體的天氣現象(如下雨、晴天、大霧、大風等),讓學生直觀感受天氣對出行、活動、健康等方面的影響,并初步了解應對極端天氣的基本方法。教材通過情境問題、探究實踐、回顧反思等環節,結合圖片和記錄表,幫助學生在觀察、討論和實踐中建立“天氣影響生活,人類應對天氣”的科學認知,為后續學習氣候與季節打下基礎。【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對日常生活中的天氣現象有一定感知,但缺乏系統認知。他們擅長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片、視頻等獲取信息,具備簡單的觀察和表達能力,但邏輯思維和歸納能力較弱。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通過具體案例和互動活動引導,幫助學生將生活經驗與科學知識結合,理解天氣對生活的多方面影響,并掌握基本的應對方法。同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安全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探究和分享。【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1)認識常見天氣現象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2)理解不同天氣條件下,人們會采取不同的活動和應對措施。2.科學思維(1)能通過觀察和比較,分析不同天氣(如下雨、晴天、大風、大霧)對生活的具體影響。(2)針對“極端天氣的應對方法”提出合理觀點,嘗試用簡單邏輯推理解決問題,發展批判性思維。3.探究實踐(1)通過小組討論、圖片分析和記錄表填寫,探究天氣變化對生活的影響,收集和整理信息。(2)參與“應對極端天氣”的模擬活動,嘗試描述和分享應對方法,提升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4.責任態度(1)養成關注天氣變化的習慣,增強在極端天氣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責任意識。【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常見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掌握應對極端天氣的基本方法。2.教學難點能綜合分析不同天氣的利弊。理解應對極端天氣方法的科學原理。【教學準備】學生:繪畫工具(彩筆、畫紙)。教師:教學課件、常見天氣影響記錄表、極端天氣應對辦法記錄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 · 問題 【PPT:1-2】 展示雷電天氣的圖片,教師提問:同學們,六月的天,小孩兒的臉,說變就變。變化的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引出主題: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板書課題:天氣與我們的生活) 學生們認真回答問題。 通過生動的情境和問題引發學生興趣,激活已有生活經驗,明確本課主題。探究 · 實踐 【PPT:3-16】 活動1:了解天氣變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提問:下雨天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2.引導學生分享交流:下雨的時候不能進行哪些戶外活動?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3.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指導總結。 4.帶著學生到校園綠化區的一角,深呼吸感受小樹周邊空氣 ,感受小樹周邊空氣的味道,或用噴頭在綠化區周圍噴水后,再次感受小樹周邊的空氣。 5.對比活動:讓學生把頭盔戴到頭上,能否清晰地看到外面物體?在頭盔透明罩噴灑水,再觀察外面的物體呢? 6.對活動進行指導并總結。 7.引導學生進行分享交流,你還知道下雨對人們的生活有哪些不利影響和有利的影響?并指導總結。 8.展示晴天、霧天、刮風天的圖片,提問:“其他天氣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 9.展示晴天曬糧食的農民、大霧延誤的航班、微風風箏的孩子的圖片,并進行講解,強調“不能在高壓線下放風箏”的安全知識。 10.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和已有認知,把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記錄下來。然后進行匯報和總結。 【PPT:17-22】 活動2:應對極端天氣的辦法 展示大風的視頻,提問追問:人們如何應對大風天氣? 播放視頻講解如何應對大風的策略。 3.提問:“人們如何應對雷電天氣?” 4.展示雷電擊中樓塔的圖片,提問:面對雷電天氣,我們怎么做?并指導并總結。 5.展示下雪后冰凍路面結冰等極端天氣的圖片,繼續追問:“人們如何應對寒潮天氣?” 6.講解總結:路面結冰,給機動車輪加上防滑鏈。 7.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和已有認知,把極端天氣對人們的影響記錄下來,然后進行匯報和總結。 思考并回答問題。 預設:炎熱的夏天下雨后空氣會很涼爽; 預設:下雨天不能踢足球。 學生進行體驗活動。 預設:降雨之后,空氣變得清新。 預設:前者看得清;后者看不清。 學生積極回答。 學生積極回答問題,預設:晴天適合曬糧食、大霧影響交通、微風適合放風箏。 學生填寫記錄。 學生積極回答。 觀察并回答問題。 預設:切斷電源,拔掉電器插頭。 預設:我們要多層穿衣,及時增添衣物。 學生填寫記錄。 通過對比活動,讓學生調動嗅覺、視覺等多種感官,直觀體驗天氣變化帶來的環境差異,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細致的感知能力,使抽象的天氣影響變得具象化。 拓展學生對不同天氣的認知,結合安全常識培養責任意識,通過記錄表規范信息收集方法。 播放惡劣天氣影響視頻并追問應對方法,引導學生思考面對自然災害的正確措施,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與應急處理能力 通過直觀圖片,加深學生對極端天氣危害的認識,結合圖片和實例講解應對方法,培養安全防護意識。反思 · 評價 【PPT:23、24】 回顧反思:通過本節課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教師總結。 出示評價表,詳細講解評價標準,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反思與評價能力。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自評與互評。 引導學生回顧知識,進行自我評價與互評。這不僅能鞏固所學動物鼻子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反思自身學習過程、評價他人的能力。教師也可據此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促進教學相長。拓展與遷移 【ppt:25、26】 1.布置課后調查作業:暴風雨將要來臨時,生活在山區的人們應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2.預告下節課“參觀校園氣象站”,激發學生期待。 學生記錄課后任務。 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培養實踐調查能力,為下節課做好鋪墊。【板書】14天氣與我們的生活一、常見天氣的影響雨天:出行不便晴天:曬糧食大霧:航班延誤微風:放風箏二、極端天氣應對辦法大風:遠離廣告牌雷電:安裝避雷針冰凍:加防滑鏈7 /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