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監測六年級科學試題(時間:30分鐘 滿分:50分)一、填空。(每題1分,共10分)1.能量是一切活動的源泉。能量有 并以不同的方式 、 。2.太陽系中有 顆行星,其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是 ,距離太陽最遠的是 。3.將特征不同的植物用一分為二的方法逐步對比排列,就是在進行 。4.味蕾中的 受到食物的刺激,通過 將信號傳給 ,我們就嘗到了味道。二、判斷。(每題1分,共5分)1.“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是嗅覺適應的結果。 ( )2.石油可以用來制造塑料和化纖。 ( )3.缺水后的肺魚不久后就會死亡。 ( )4.只有運動的物體才具有能量。 ( )5.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形成與太陽能無關。 ( )三、選擇。(每題1分,共5分)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用鋸子鋸木頭,鋸條會發熱,是由于機械能轉換為熱能B.當水壺中的水沸騰時壺蓋會跳動,這是熱能轉換為機械能C.通電的電磁鐵具有動能2.下列不是正確利用海洋資源的是( )。A.海水淡化 B.潮汐發電 C.海洋面積大,排放污水3.下列對秸稈的處理方法不合適的是( )。A.就地焚燒 B.造紙 C.飼養家畜 D.制造沼氣4.小科放學回家,一進門就聞到媽媽做的飯菜的香味,這個香味被我們感知到的順序是( )。A.鼻腔——嗅覺神經——腦——嗅細胞B.嗅細胞——鼻腔——腦——嗅覺神經C.鼻腔——嗅覺神經——嗅細胞——腦D.鼻腔——嗅細胞——嗅覺神經——腦六年級科學試題 第1頁(共3頁)5.( )具有根莖葉,開花結果,有果皮、種子,有兩片子葉。A.花生 B.小麥 C.海帶四、觀察實驗。(共30分)1.【實驗名稱】近視形成的原因模擬實驗(每空1分,共8分;生活小百科4分;共計12分)【實驗材料】兩個凸度不同的凸透鏡、紙屏、蠟燭。【實驗步驟】實驗中,用凸透鏡模擬人眼的( ),用紙屏模擬人眼的( )。(1)將蠟燭、凸透鏡、紙屏依次擺放在桌面上,在紙屏上形成清晰的像。(2)把蠟燭挪到較遠的位置,紙屏上的像變得( )。A.清晰 B.模糊(3)換用凸度較小的凸透鏡后,在紙屏上又形成( )的像。A.清晰 B.模糊(4)通過兩次形成的像,進行對比,得出結論。【實驗現象】凸度大,能“看清”( )的物體;凸度小,能“看清”( )的物體。A.遠處 B.近處【實驗結論】晶狀體的凸度是靠牽引晶狀體的肌肉調節的。肌肉收縮,晶狀體的凸度變大,眼睛就可以看清 的物體;肌肉舒張,晶狀體的凸度變小。眼睛就可以看清 的物體。【生活小百科】怎樣預防近視 (4分)2.【實驗名稱】玻璃球擊穿豪杯口紙實驗。(每空1分,共8分;生活小百科4分,共計12分)【實驗材料】紙杯、沙子、宣紙、玻璃球、皮筋等。六年級科學試題第2頁(共3頁)【實驗過程】(1)在紙杯的底部放上一些沙子,讓紙杯重心下移,防止紙杯歪倒。(2)在紙杯口上蒙上一塊大于杯口面積的宣紙,用皮筋將蒙杯口的紙扎緊。(3)在距離紙杯口豎直向上方向約30厘米的位置將拿著的玻璃球自由下落,觀察玻璃球 和 的變化以及紙杯上宣紙的變化。【實驗現象及結論】宣紙被玻璃球擊穿,說明玻璃球具有 。玻璃球被舉高具有 ,在下落過程中高度降低, 減小,速度增加, 變大, 轉化為 。【生活小百科】舉例說出生活中動能和勢能相互轉換的現象。(4分)3.下面是研究能量間相互轉換的小實驗,請根據圖片完成題目。(每空1分,共6分)【實驗器材】癟了的乒乓球、水杯、鐵條、塑料梳子、碎紙屑。【實驗過程】(1)把癟了的乒乓球放到水杯里,倒入熱水,觀察現象。(2)反復彎折鐵條,用手輕觸彎折處,感受溫度。(3)用塑料梳子來回梳頭發,將塑料梳子快速放入碎紙屑,拿起梳子,觀察現象。【實驗現象】癟了的乒乓球慢慢 起來;鐵條彎折處變 ;一些碎紙屑被吸引到塑料梳子。【實驗結論】圖一,圖二實驗說明 和 相互轉換,圖三實驗說明 轉換成 .六年級科學試題第3頁(共3頁)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監測六年級科學試題參考答案一、填空1.多種形式 儲存 轉換2.八 水星 海王星3.二歧分類4.味覺細胞 味覺神經 腦二、判斷1.√ 2.√ 3.× 4.× 5.×三、選擇1.C 2.C 3.A 4.D 5.A四、觀察實驗1.晶狀體 視網膜 B A B A 近處 遠處做眼保健操、多到戶外活動、不過多吃甜食,保持營養均衡……2.高度 速度能量 勢能 勢能 動能 勢能 動能蕩秋千、騎自行車上下坡、瀑布的水流下來……3.鼓 熱 機械能 熱能 機械能 電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