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核心素養】1.2 聲與聽覺(第2課時)分層練習(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核心素養】1.2 聲與聽覺(第2課時)分層練習(含解析)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核心素養】浙教版(2024版)八年級科學上冊·分層練習
1.2 聲與聽覺(第2課時)
科學觀念:了解傳播的形式,知道真空不能傳聲;知道聲速與介質和溫度有關;了解耳的結構,認識聽覺形成的過程以及聽覺障礙。
科學思維:通過聲波的形成歸納聲波傳遞能量而不是物質;能利用聽覺形成過程推測耳結構損傷的部位;用聲音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
探究實踐:通過小實驗,觀察分析、總結出聲音的傳播形式和聲速,鍛煉初步觀察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態度責任: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并培養合作和互助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聲波和水波的產生與傳播說法正確的是(  )
A.都是由振動產生的
B.聲波是由振動產生的,水波不是由振動產生的
C.都是以波的形式向某一方向傳播
D.水波的傳播需要介質,而聲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分析】(1)聲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聲波、水波都是機械波,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解答】解:A、聲波和水波都是物體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
B、水波也是由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
C、聲波和水波都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的,故C錯誤;
D、水波的傳播需要介質,聲波的傳播也需要介質,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聲波和水波的產生與傳播,超出教材內容,有一定難度,需要生活中對知識的積累。
2.聲音在以下幾種介質中傳播時,傳播速度最大的是(  )
A.鋼管 B.水 C.酒精 D.空氣
【分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快慢不一樣,固體傳聲最快,液體次之,氣體最慢。
【解答】解: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傳聲最慢。因此,在選項所列舉的介質中,聲音在鋼管中傳播最快。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的快慢,屬于聲學基礎知識的考查。
3.關于聲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聲波具有能量
B.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D.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
【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它既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在氣體中傳播速度最慢,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解答】解:
A、一切聲音都可以傳遞能量,故A正確;
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進行傳播,故B錯誤;
C、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在氣體中傳播速度最慢,故C錯誤;
D、人的聽覺有一定的范圍,當發出的聲音是超聲波或次聲波時,人類是聽不到的,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此題考查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有一定的綜合性,但難度不大,強化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記憶是解決識記性題目的基礎。
4.下列有關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耳有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B.耳蝸中的液體是產生聽覺的地方
C.聽小骨在耳蝸中,它的作用是將信息傳入大腦
D.耳中的鼓膜具有產生振動、放大聲音的功能
【答案】A
解:A、前庭和半規管內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位覺(平衡覺)感受器。能保持身體平衡,A正確。
B、聽覺形成的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可見聽覺形成的部位是聽覺中樞。B錯誤;
C、聽小骨把鼓膜的振動擴大并傳到內耳,C錯誤;
D、鼓膜把聲波振動轉為機械振動;聽小骨把鼓膜的振動擴大并傳到內耳,D錯誤;
故選:A。
5.小梅聽到打雷,迅速將手機關掉,從雷聲進入外耳道到形成聽覺的正確順序是( )
A.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大腦 B.外耳道→鼓室→鼓膜→耳蝸→大腦
C.外耳道→中耳→內耳 D.外耳道→聽小骨→鼓膜→耳蝸→大腦
【答案】A
【分析】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
【詳解】耳的結構如下:

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可見,從雷聲進入外耳道到形成聽覺的正確順序是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大腦,A正確。
【點睛】回答此題的關鍵是明確聽覺的形成過程。
6.當悅耳的上課鈴聲響起時,你會迅速進入教室做好上課準備。接受鈴聲刺激并產生聽覺的部位是(  )
A.耳蝸、大腦 B.鼓膜、耳蝸 C.聽小骨、大腦 D.鼓膜、大腦
【答案】A
【分析】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
【詳解】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
故選A。
7.今年5月1日凌晨,杭城遭遇狂風暴雨,許多市民在睡夢中被雷鳴聲驚醒。下列關于人耳的有關結構在此過程中作用的描述正確的是(  )
A.②收集聲波 B.⑦帶動聽小骨振動
C.③放大振動 D.⑤產生聽覺
8.當你在“打呵欠”時,會聽不清或聽不到別人對你說的話,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響了(  )
A.鼓膜的振動
B.聽小骨的振動
C.聽覺感受器對刺激的接收
D.神經沖動的傳導
【答案】A
【分析】回答此題的關鍵是要明確耳的結構和聽覺的形成。
【解答】解: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
人的口腔通過咽鼓管與中耳相連,中耳中的鼓膜能接受聲波刺激,可產生振動。“打呵欠”會影響鼓膜的振動。
故選:A。
9.如圖為耳的結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聽小骨上有聽覺感受器,可以傳遞聲波
B.②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可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C.③是聽神經,與口腔相連,使兒童易患中耳炎
D.④鼓膜有聽覺感受器,可以感受聲波
【分析】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耳的結構模式圖:
圖中①是聽小骨,②是耳蝸,③是聽神經,④是鼓膜。
【解答】解:A、①聽小骨主要是將鼓膜產生的振動傳導到內耳,A錯誤;
B、②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可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B正確;
C、③是聽神經,傳導神經沖動,咽鼓管與口腔相連,使兒童易患中耳炎,C錯誤;
D、鼓膜的作用是當聲波傳送來時產生振動,D錯誤。
故選:B。
【點評】正確解答本題不僅要了解耳的結構和功能,還要能結合圖進行準確的識別各部分,根據各部分功能分析聽覺的形成過程。多進行識圖方面的訓練,知識會掌握的更牢固。
10.下列關于人感知聲音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鼓膜損壞的人,仍能夠感知聲音
B.將耳朵堵住后,仍能夠感知聲音
C.聽小骨損壞的人,仍能夠感知聲音
D.聽覺神經損壞的人,仍能夠感知聲音
【答案】D
【分析】聽覺的形成過程大致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聽覺。
聽覺形成的過程: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內的感受器→聽覺神經→大腦。
【詳解】聽覺形成的過程: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內的感受器→聽覺神經→大腦。除聽覺神經以外,其他部位損壞,都可以通過骨傳導傳到聽覺神經,所以鼓膜損壞的人,將耳朵堵住后,聽小骨損壞的人,都能夠感知聲音,而如果聽覺神經損壞的人,人就不能感知聲音了,所以D錯誤,ABC正確,所以選擇D。
【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就是熟悉聽覺形成的過程。
11.下列關于耳的各部分功能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氣中的聲波
B.聽小骨的振動把聲音放大后再傳入耳蝸
C.鼓膜的振動是為了產生聲波,使聲波撞擊鼓室內的聽小骨
D.聲波傳入內耳,使耳蝸內的液體也產生振動,聽覺感受器把這種信息沿聽神經傳到腦部
【答案】D
【分析】如圖耳的結構包括: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
耳廓,收集聲波;
外耳道,將聲波傳至鼓膜;
鼓膜,把聲波振動轉為機械振動;
聽小骨,聽小骨把鼓膜的振動擴大并傳到內耳;
咽鼓管,連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蝸,里面有聽覺感受器,接受震動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聽神經,將耳蝸產生的神經沖動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咽與鼓室之間有咽鼓管相連。
【詳解】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D錯誤。
故選D。
12.放爆竹和禮花時,若你在一旁觀看,最好張開嘴或捂住耳朵、閉上嘴。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 )
A.保護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 B.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
C.使咽鼓管張開,保護聽小骨 D.防止聽覺中樞受損傷
【答案】B
【分析】聽到巨大聲響時,最好張開嘴,閉嘴、堵耳,目的是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
【詳解】當聽到巨大聲響時,空氣震動劇烈導致鼓膜受到的壓力突然增大,容易擊穿鼓膜,這時張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張開,因咽鼓管連通咽部和鼓室,這樣口腔內的氣壓即鼓室內的氣壓與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氣壓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閉嘴同時用雙手堵耳也是同樣道理,這樣就避免了壓強的突然改變,對鼓膜的影響。故選B。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耳的結構和功能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解題關鍵掌握鼓膜保持內外氣壓平衡。
13.關于人聽覺的形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只要是人耳的聽小骨斷裂,人就會永遠聽不到聲音
B.只要是入耳的鼓膜破裂,人就會永遠聽不到聲音
C.若只是傳導障礙,只要能將聲音的振動傳遞給聽覺神經,人也能聽到聲音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分析】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都是通過空氣,引起鼓膜的振動,再傳給聽小骨、耳蝸,傳給聽覺神經,人就會聽到;
若只是鼓膜、聽小骨和耳蝸受到了損傷,可以通過骨傳導將發聲體的振動傳給聽覺神經,人也是可以聽到聲音的,例如晚年的貝多芬就是通過牙齒上的木棒頂在鋼琴上來聽自己演奏的鋼琴聲,從而進行創作的。
【解答】解:人耳中的鼓膜、聽小骨出現損傷,這只是傳導性的障礙,只要能夠將聲音的振動通過骨傳導(頭骨、頜骨)傳遞給聽覺神經,再傳遞給大腦,人就可以聽到聲音。
故選:C。
【點評】聽聲音是我們了解社會的一個重要方式,要知道人耳如何能夠聽到聲音,了解人耳的構造,知道耳聾是怎么一回事,知道助聽器的原理。
14.2024年2月,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孫龍在內蒙古自治區舉行的全國冬季運動會賽場上奪得四枚金牌,擊敗了許多冬奧會冠軍。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觀眾的吶喊聲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
B.觀眾的吶喊聲是由空氣傳播到運動員耳中的
C.運動員的冰鞋與冰面摩擦產生振動也能發聲
D.聲音在氣體中傳播比固體、液體更清晰、更快速
【分析】(1)聲以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
(2)聲音產生的條件;
(3)聲在不同的介質傳播速度不同。
【解答】解:A.聲以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故A正確;
B.聲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在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傳播,吶喊聲在空氣中傳播,故B正確;
C.聲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運動員的冰鞋與冰面摩擦產生振動產生聲,故C正確;
D.聲在不同的介質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聲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在氣體中傳播最慢,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聲產生的條件,傳播的條件,以及聲傳播的速度的理解,是基礎性題型。
15.“如果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變為1m/s,那么我們周圍的世界會有什么變化?”關于這一問題的討論,一名學生提出了下列四個有關的場景,不正確的是(  )
A.我們聽到萬米高空傳來客機聲時,卻不能看到該客機
B.汽車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來的作用
C.樂隊在會場內的演奏效果將變差
D.教室內的學生能更清楚地聽到老師的講課聲
【分析】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通過想象,用變化后的聲速以及產生的現象與現實情況相對比,進行判斷。
【解答】解:A.萬米高空中客機聲音傳來,所需時間很長,飛機早已飛出視線,故A正確;
B.汽車的喇叭聲傳播的太慢,不能再起到原來的作用,故B正確;
C.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的速度變為1米/秒,是正常時的,聽得的聲音與表演不一致,影響欣賞效果,故C正確;
D.聲速變小了,但聲音的響度不變,教室內的學生不能更清楚地聽到老師的講課聲,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關鍵是記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然后進一步推測當聲音的速度變為0.1 m/s后,事物情景的變化。
16.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溫習功課,突然聽到窗外傳來煙花很響的爆鳴聲。
(1)爆鳴聲是由火藥爆炸時引起空氣的 振動  發出的,然后通過 空氣  傳播到小李的耳朵里。
(2)小李同學覺得看到煙花與聽到煙花的聲音并不同步,總是先看見煙花綻放然后才能聽到煙花爆炸的聲音,這是因為 光的傳播速度遠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  。
(3)小李同學看到煙花后3s才聽到煙花的聲音,已知當時氣溫為25℃,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5m/s,那么煙花爆鳴處距人 1035  m.(不計光的傳播時間)
【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小于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3)根據速度公式可求路程。
【解答】解:(1)爆鳴聲是由火藥爆炸時引起空氣的振動發出聲音;然后通過空氣傳播到小李的耳朵里;
(2)總是先看見煙花后聽到爆炸聲,是因為光的傳播速度遠遠大于聲音的傳播速度;
(3)根據v得:放煙花的地方與他的距離:
s=vt=345m/s×3s=1035m。
故答案為:(1)振動;空氣;(2)光速遠大于聲速;(3)1035。
【點評】本題考查聲音的產生、傳播以及路程的計算,還要知道光和聲音的傳播速度。
17.每年的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如圖是人耳的結構圖,請讀圖填空:
(1)①是 鼓膜  ;⑤是 鼓室  ;④是 聽小骨  。它們共同構成了 中耳  。
(2)⑦內有感受 頭部位置變動的  感受器,⑧內有 聽覺  感受器。這兩類感受器神經纖維合在一起組成了聽神經。
(3)聲波引起鼓膜振動,經 聽小骨  傳到內耳。
(4)當飛機下降時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斷吞咽,其目的是使 咽鼓管  開放,使空氣由咽通過咽鼓管進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組成,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有收集和傳導聲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外界聲波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傳導到聽小骨后,由于聽骨鏈的作用,大大加強了振動力量,起到了擴音的作用;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前庭和半規管與人的位覺有關,耳蝸是聽覺感受器的所在處,與人的聽覺有關,聽小骨的振動刺激內耳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沿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從圖中可以看出:①鼓膜,②外耳道,③耳郭,④聽小骨,⑤鼓室,⑥咽鼓管,⑦半規管,⑧耳蝸。
【解答】解:(1)耳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①是鼓膜,④是聽小骨,⑤是鼓室,內耳包括是⑦半規管和⑧是耳蝸。
(2)⑦半規管和前庭內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⑧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這兩類感受器神經纖維合在一起構成了聽神經。
(3)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
(4)乘坐飛機時,乘務員往往要求乘客在飛機降落中咀嚼糖果并不斷吞咽,其目的是使咽鼓管張開,使氣體由咽進入中耳,保持鼓膜內外的氣壓平衡,保護鼓膜不受到傷害。
故答案為:(1)鼓膜;鼓室;聽小骨;中耳;(2)頭部位置變動的;聽覺;(3)聽小骨;(4)咽鼓管
【點評】掌握耳的結構和功能是關鍵。
18.每年的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如圖是人耳的結構示意圖,請回答:
(1)外界聲波經過耳郭的收集,進入外耳道傳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經過聽小骨的傳遞和放大后傳到內耳,刺激 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傳至大腦的特定區域,形成聽覺。
(2)當F受損時,造成的耳聾能否治愈?不能(填“能”或“不能”)
(3)打瞌睡時,頭部下垂會立刻驚醒,此過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C。
A.前庭和耳蝸
B.半規管和耳蝸
C.前庭和半規管
D.鼓室和前庭
【考點】聽覺的形成過程;耳的保健;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答案】(1)耳蝸。
(2)不能。
(3)C。
【分析】如圖: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
耳郭,收集聲波;
外耳道,將聲波傳至鼓膜;
鼓膜,把聲波振動轉為機械振動;
聽小骨,聽小骨把鼓膜的振動擴大并傳到內耳;
咽鼓管,連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蝸,里面有聽覺感受器,接受震動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聽神經,將耳蝸產生的神經沖動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前庭內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位覺(平衡覺)感受器;
半規管內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位覺(平衡覺)感受器。
圖中A耳郭,B外耳道,C鼓膜,D聽小骨,E耳蝸,F聽神經。
【解答】解:(1)外界的聲波經過耳郭的收集,由外道傳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動。鼓膜的振動經過聽小骨的傳遞和放大后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與聽覺有關的信息。這些信息再由聽神經傳遞到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2)若F聽神經受損,耳蝸產生的神經沖動不能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不能形成聽覺。神經性耳聾是指內耳聽覺神經、大腦的聽覺中樞發生病變,而引起聽力減退,甚至聽力消失的一種病證,常常伴有耳鳴.現代醫學暫時不能根治。
(3)前庭和半規管內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位覺(平衡覺)感受器;打瞌睡時,頭部下垂立即驚醒,接受這種刺激的感受器就在前庭和半規管。
故答案為:
(1)耳蝸。
(2)不能。
(3)C。
19.在探究人耳怎樣聽到聲音時,可用肥皂膜模擬人耳的鼓膜。如圖所示,當喇叭發聲時,肥皂膜將(  )
A.左右來回運動 B.靜止不動
C.一直向右運動 D.一直向左運動
【分析】解決此題的關鍵是要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它可以在氣體中傳播,聲音可以傳遞能量等知識。
【解答】解:當喇叭振動發出聲音后,聲音經過空氣傳播到肥皂膜處,由于聲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膜產生左右振動。
故選:A。
【點評】此題結合人耳聽到聲音的實例,考查利用聲學知識解釋問題的能力,要學以致用。
20.耳鳴是常見的耳科疾病。患者會持續聽到異響,嚴重干擾正常生活。能夠聽到脈搏或關節活動等聲音的稱為生理性耳鳴,由于聲波傳導障礙引起的稱為傳導性耳鳴,由于耳蝸的感音結構及神經系統發生障礙引起的稱為神經性耳鳴。以下可引起神經性耳鳴的是(  )
A.鼓膜穿孔 B.腦部腫瘤
C.耳郭損傷 D.聽小骨損傷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構成,如圖:
【解答】解:A、鼓膜損傷是傳導障礙是非神經性耳聾。A不符合題意。
B、由于耳蝸或神經系統發生障礙會引起神經性耳聾,因此腦部腫瘤會引起神經系統發生病變,B符合題意。
C、耳郭等結構發生病變,是非神經性耳聾。C不符合題意。
D、聽小骨損傷是傳導障礙是非神經性耳聾。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人耳感知聲音過程的了解,會區別人耳哪些結構損傷是神經性耳聾或非神經性耳聾。
21.貓自高處跳下時,頭后仰;一著地,頭便前傾。貓的這些姿勢變化是( )
A.耳蝸受到刺激引起的 B.鼓膜受到刺激引起的
C.半規管受到刺激引起的 D.聽小骨受到刺激引起的
【答案】C
【分析】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
【詳解】A、耳蝸只負責處理聲音,A不符合題意;
B、鼓膜是接收聲音。B不符合題意;
C、半規管內有液體能感應平衡的變化,進而控制平衡,C符合題意;
D、聽小骨把耳膜的震動傳遞給耳蝸,D不符合題意;
所以答案選擇C。
【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就是掌握耳朵的結構和功能。
22.每年3月3日,是我國“全國愛耳日”。引起聽力下降或損傷的原因很多,某同學經醫生診斷是由于細菌進入中耳而引起中耳炎,導致聽力下降,其原因為(  )
A.一定是聽神經受到損傷 B.一定是聽覺感受器受到損傷
C.耳廓受到細菌感染而損傷 D.鼓膜、聽小骨受到損傷
【答案】D
【分析】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聽覺中樞),人就產生了聽覺。
【詳解】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聲波的作用,外耳道將聲波傳至鼓膜。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鼓膜把聲波振動轉為機械振動;鼓室容納聽小骨,維持鼓膜兩側氣壓的平衡(有咽鼓管通到咽部) ;聽小骨把鼓膜的振動擴大并傳到內耳。 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前庭和半規管里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位覺(平衡覺)感受器,與身體的平衡有關 ;耳蝸內含有聽覺感受器,受振動刺激能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聽覺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特定區域,形成聽覺。
由題干表述“某同學經醫生診斷是由于細菌進入中耳而引起中耳炎,導致聽力下降”可知:該同學聽力下降是由于中耳炎引起的,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中耳炎只能損傷鼓膜和聽小骨,不會損傷聽神經、聽覺感受器受和耳廓。
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23.如圖所示為一款新型耳機,佩戴時不堵塞耳朵,將耳機貼在額骨兩側,耳機發出的振動信號傳到聽覺神經后,我們就可以聽到聲音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佩戴者能聽到聲音說明固體可以傳聲
B.使用時產生聽覺的部位是耳朵
C.這種耳機可以幫助部分聽力障礙患者聽到聲音
D.聽力健全的人在戶外活動時使用這款耳機,也不影響他聽周周圍環境中的聲音,從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答案】B
【詳解】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佩戴耳機能聽到聲音,說明固體可以傳聲,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沿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故人產生聽覺的部位是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故B錯誤,符合題意;
C.人聽到的聲音是通過頭骨、頜骨等骨骼傳播到聽覺神經,然后由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此種聽到聲音的方式被稱作:骨傳導;聽力障礙者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聽力健全的人使用這款耳機,可以通過骨傳聲聽到聲音,也不影響他聽周圍環境中的聲音,可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4.如圖,小明將細繩的兩端分別繞在兩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雙耳。當小華用鉛筆敲擊衣架時,小明仍能聽到敲擊衣架的聲音,這是因為(  )
A.沒有將雙耳完全堵住,有聲波從空隙間傳入人耳
B.主要是聲波通過空氣傳播,引起手的振動使人聽到聲音
C.聲波經細繩、食指傳入人耳,使人聽到聲音
D.小明產生的幻覺,食指堵住雙耳,聲波是無法傳入人耳的
【分析】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它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并且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最快,在氣體中傳播速度最慢。
【解答】解:將細繩繞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雙耳,此時敲打衣架的聲音是通過細繩傳到耳朵里,說明固體能夠傳聲,并且傳聲效果比空氣好。
故選:C。
【點評】此題考查了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以及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快慢情況,比較簡單,是一道基礎題目。
25.如圖所示為盲人智能手機,整部手機只有一個按鍵,使用時,只要按下按鍵,手機就會發出語音提示:您需要進入電話模式還是短信模式。若進入電話模式,盲人通過念號碼手機就自動撥號完成打電話的全部過程。下列有關盲人使用手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盲人接受手機語音提示信號的感受器是鼓膜 B.耳蝸是中耳的一部分
C.失去視覺功能的原因均是因為視神經損傷造成的 D.所有感覺是在大腦形成的
【答案】D
【分析】身體的一定部位,與外界物體接觸時,都會不同程度的感覺到物體的存在,甚至可能對物體的性狀、硬度、光滑程度等情況做出一定的判斷,這就是觸覺。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視覺的形成在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沖動,沿著視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
【詳解】盲人接受手機語音提示信號的感受器是耳蝸,故A錯誤;耳蝸是內耳的一部分,故B錯誤;失去視覺功能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視神經損傷造成的或是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等受到損傷所致,故C錯誤;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所以盲人使用手機所有感覺是在大腦形成的,故D正確。故選D。
【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理解聽覺,視覺和觸覺的形成過程。
26.每年的3月3日是國際“愛耳日”,提醒全球人類注意愛護自己的耳朵。下列生活中有關對耳朵的保護措施及其目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游泳時戴上泳帽蓋住耳朵預防耳內進水,防止①外耳道發炎
B.減少戴耳機聽音樂的時間和減小音量,保護②鼓膜免受損傷
C.謹慎用藥,防止藥物破壞③,使其不能接受刺激,導致耳聾
D.上呼吸道感染后及早治療,防止病菌通過咽鼓管進入鼓室引發中耳炎
【答案】C
【分析】圖中①外耳道、②鼓膜、③半規管、④耳蝸。
【詳解】A.防耳內進水,防止①外耳道發炎,A正確。
B.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會對鼓膜造成損傷,如果鼓膜受損,會使聽力下降,因此減少戴耳機聽音樂的時間,可保護②鼓膜,B正確。
C.謹慎用藥,防止藥物破壞④耳蝸不能接受刺激,導致耳聾,C錯誤。
D.上呼吸道感染后及早治療,因為病菌可通過咽鼓管進入鼓室引發中耳炎,D正確。
故選C。
27.小剛把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擊打鐵管,小剛先后聽到兩個響聲,由表可知(  )
一個大氣壓下一些物質中的聲速 v/(m s﹣1)
空氣(15℃) 340
空氣(25℃) 346
鐵 5200
A.先聽到的是由空氣傳來的響聲
B.先聽到的是由鐵管傳來的響聲
C.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比在鐵中要快
D.聲音在同一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無關
【分析】(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聲,固體傳聲效果比氣體好;
(2)聲音傳播的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
【解答】解:ABC、從表中數據可知,聲音在鐵中傳播的速度要比在空氣中快,故先聽到的聲音是空氣傳過來的,故AC錯誤,B正確;
D、從表中數據可知,聲音在同一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聲音的傳播特點,屬于基礎題。
28.小明同學為了研究一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紙板)設計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先把鬧鐘放入一只燒杯中,然后從聽到最響的聲音位置開始,慢慢遠離聲源,測得聽不到指針走動聲音時的位置與聲間的距離。比較各種情況下這段距離的大小就可以比較不同材料的隔聲性能。
(1)除了待檢測外,可利用器材還有音叉、機械鬧鐘。在本實驗中適合作聲源是  機械鬧鐘 
(2)進行實驗收集到數據為:
材料 聽不到聲音時的實際距離
泡沫塑料板 0.3
玻璃 0.6
木板 0.4
硬紙板 0.5
(3)按隔音效果好壞依次排列: 泡沫塑料板  、 木板  、 硬紙板  、 玻璃  。
(4)總結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點之一是: 松軟多孔  。
【分析】(1)適合做聲源的是自己能發生的物體;
(3)聽不到鬧鐘指針走動聲音時的實際距離越大,說明材料的隔音效果越差;此距離越小,說明材料的隔音效果越好。
(4)分析隔音效果較好的材料,找出它們的共同特點。
【解答】解:(1)在本實驗中適合作聲源的是機械鬧鐘;
(3)由表中數據知,使用泡沫塑料板作隔音材料時,聽不到鬧鐘指針走動聲音時的實際距離為0.3m,距離最短,也就是隔音效果最好;其次是木板、硬紙板;使用玻璃作隔音材料時,聽不到鬧鐘指針走動聲音時的實際距離為0.6m,距離最長,也就是隔音效果最差,所以隔音效果由好到壞依次順序是:泡沫塑料板、木板、硬紙板、玻璃。
(4)由幾種材料對比可知,如果材料越松軟,并且小孔越多,隔音性能越好
故答案為:(1)機械鬧鐘;(3)泡沫塑料板、木板、硬紙板、玻璃;(4)松軟多孔。
【點評】此實驗過程雖不復雜,但探究過程應用了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兩種基本的物理方法。
29.2024年3月3日是第25個全國“愛耳日”,今年的“愛耳日”主題是“科技助聽,共享美好生活”。耳聾是聽覺器官對聲音的傳導、感受或綜合分析部分的功能異常而引起的聽力下降。我國每年出生的先天殘疾兒童約占出生人口總數的4%~6%,由于藥物、遺傳、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聾人每年約增加3萬人;我國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高達2780萬之多!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正常生活。
(1)聽覺形成過程中,聽覺感受器位于[ ⑥  ] 耳蝸  內。
(2)聽覺形成的部位是[ ⑧  ] 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  。
(3)生活中,有些同學用尖銳器物掏挖耳屎時,不小心戳破[ ③  ] 鼓膜  ,聲音不能轉化成振動,會造成聽力下降甚至喪失。
(4)為實現“人人享有聽力健康”的目標,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①②③  。
①經常掏挖耳屎,以保證外耳道清潔
②大量使用耳毒性藥物來防治中耳炎
③為防外界干擾,戴耳機邊聽音樂邊學習
④做耳部保健操
【分析】觀圖可知:①耳郭,②外耳道,③鼓膜,④聽小骨,⑤半規管,⑥耳蝸,⑦聽神經,⑧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
【解答】解:(1)(2)聽覺的形成過程: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⑥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通過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遞到⑧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就形成了聽覺。
(2)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生活中,有些同學用尖銳器物掏外耳屎時,不小心戳破③鼓膜,聲音不能轉化成振動,會造成聽力下降甚至喪失。
(3)課堂上,聽到老師的提問,你站起來回答問題,這種條件反射活動的完成至少需要3個神經中樞即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軀體運動中樞、語言中樞的參與。與其他動物相比,我們能聽懂聲音的含義,是因為人類有特有的語言中樞,而動物沒有。
(4)①、經常掏挖耳屎,容易戳傷外耳道或鼓膜,引起外耳道感染或聽力下降,①不可取。
②、慶大霉素是不能夠治療中耳炎的,因為慶大霉素這種藥物屬于氨基糖苷類藥物,這種藥物有比較明顯的耳毒性,中耳炎一般是由于細菌或者病菌感染引起的,沒有針對性,中耳炎治療的時候應該使用頭孢或者青霉素等廣譜抗生素,②不可取。
③、長時間戴耳機或高分貝的噪音會損傷鼓膜等,引起耳鳴以及聽力下降,故不要帶耳機邊聽音樂邊學習,③不可取。
④、經常做耳部保健操,可以實現“科學愛耳護耳,實現主動健康”的目標,④可取。
故答案為:
(1)⑥耳蝸
(2)⑧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
(3)③鼓膜
(4)①②③。
30.聲音傳播的速度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速度越大。下表是空氣中聲速隨溫度變化的數據。
空氣溫度/℃ ﹣20 ﹣10 0 10 20 30
聲音速度/m 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請你在圖中所示的坐標紙中作出聲速和溫度關系的圖象;(在答題卡上作圖)
(2)請你根據所作圖象找出溫度為15℃時聲速為 339  m/s;
(3)當飛機的飛行速度接近周圍的聲速時會受到相當大的阻力。上世紀中期,人們就嘗試進行超音速飛行。在飛機速度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在溫度較 低  (選填“高”或“低”)的地方進行試驗更容易成功。
【分析】(1)由圖象可以看出橫軸表示溫度,縱軸表示速度,結合表中數據采用描點法即可繪制出聲速和溫度關系的圖象;
(2)分析表格數據,找出聲音的速度隨溫度變化規律。在同種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3)從數據和繪制的圖象上都可以發現,聲音傳播的速度是跟溫度有關的,溫度越高,聲音傳播的越快。
【解答】解:
(1)結合表中數據,采用描點法繪制圖象如下:
(2)當空氣溫度每升高10℃,聲音的速度升高6m/s,因此當空氣溫度每升高5℃,聲音的速度升高3m/s。現在空氣的溫度為10℃,聲音的速度為336m/s。所以當空氣的溫度為15℃,聲音的速度變為339m/s;
(3)由數據可見,在同種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本實驗在飛機速度有限的情況下,在低溫下更容易成功。
故答案為:
(1)如圖所示:

(2)339;
(3)低
【點評】影響聲速的因素有兩個:一是介質的種類,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次之、氣體中最慢;二是介質的溫度,同種介質溫度越高,聲音傳播越快。
31.我們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閱讀下表中一些介質中的聲速,完成下列問題:
(1)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有什么規律(寫出兩條)?
(2)在長為884m的金屬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個聲音,兩聲相隔2.43s。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大?(此時氣溫約為15℃)
(3)該金屬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一些介質中的聲速v(m s﹣1)
空氣(0℃) 331 冰 3230
空氣(15℃) 340 銅 3750
煤油(25℃) 1324 鋁 5000
水(常溫) 1500 鐵 5200
【答案】(1)見解析;(2)5200m/s;(3)金屬由鐵制成
【詳解】解:(1)分析數據表得出聲音在介質中傳播速度的規律:
①一般情況下,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②聲音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
③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液體、氣體中的大。
(2)由,得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是
聲音在金屬管內傳播的時間
聲音在金屬管內傳播的速度
(3)查表可知,金屬管是鐵制成的。
答:(1)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較快;聲音的傳播速度跟介質的溫度(密度)有關;
(2)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5200m/s;
(3)該金屬管可能是由鐵制成的。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聲明:未經著作權人及本平臺書面授權,嚴禁以任何形式實施復制、傳播、信息網絡傳播等侵權行為(包括但不限于通過微信、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進行轉發、分享、轉載)。一旦發現上述侵權情形,將嚴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追究侵權主體的法律責任。/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核心素養】浙教版(2024版)八年級科學上冊·分層練習
1.2 聲與聽覺(第2課時)
科學觀念:了解傳播的形式,知道真空不能傳聲;知道聲速與介質和溫度有關;了解耳的結構,認識聽覺形成的過程以及聽覺障礙。
科學思維:通過聲波的形成歸納聲波傳遞能量而不是物質;能利用聽覺形成過程推測耳結構損傷的部位;用聲音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
探究實踐:通過小實驗,觀察分析、總結出聲音的傳播形式和聲速,鍛煉初步觀察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態度責任: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并培養合作和互助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聲波和水波的產生與傳播說法正確的是(  )
A.都是由振動產生的
B.聲波是由振動產生的,水波不是由振動產生的
C.都是以波的形式向某一方向傳播
D.水波的傳播需要介質,而聲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2.聲音在以下幾種介質中傳播時,傳播速度最大的是(  )
A.鋼管 B.水 C.酒精 D.空氣
3.關于聲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聲波具有能量 B.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D.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
4.下列有關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耳有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B.耳蝸中的液體是產生聽覺的地方
C.聽小骨在耳蝸中,它的作用是將信息傳入大腦
D.耳中的鼓膜具有產生振動、放大聲音的功能
5.小梅聽到打雷,迅速將手機關掉,從雷聲進入外耳道到形成聽覺的正確順序是(  )
A.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大腦 B.外耳道→鼓室→鼓膜→耳蝸→大腦
C.外耳道→中耳→內耳 D.外耳道→聽小骨→鼓膜→耳蝸→大腦
6.當悅耳的上課鈴聲響起時,你會迅速進入教室做好上課準備。接受鈴聲刺激并產生聽覺的部位是(  )
A.耳蝸、大腦 B.鼓膜、耳蝸 C.聽小骨、大腦 D.鼓膜、大腦
7.今年5月1日凌晨,杭城遭遇狂風暴雨,許多市民在睡夢中被雷鳴聲驚醒。下列關于人耳的有關結構在此過程中作用的描述正確的是(  )
A.②收集聲波 B.⑦帶動聽小骨振動 C.③放大振動 D.⑤產生聽覺
8.當你在“打呵欠”時,會聽不清或聽不到別人對你說的話,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響了(  )
A.鼓膜的振動 B.聽小骨的振動
C.聽覺感受器對刺激的接收 D.神經沖動的傳導
9.如圖為耳的結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聽小骨上有聽覺感受器,可以傳遞聲波
B.②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可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C.③是聽神經,與口腔相連,使兒童易患中耳炎
D.④鼓膜有聽覺感受器,可以感受聲波
10.下列關于人感知聲音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鼓膜損壞的人,仍能夠感知聲音 B.將耳朵堵住后,仍能夠感知聲音
C.聽小骨損壞的人,仍能夠感知聲音 D.聽覺神經損壞的人,仍能夠感知聲音
11.下列關于耳的各部分功能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氣中的聲波
B.聽小骨的振動把聲音放大后再傳入耳蝸
C.鼓膜的振動是為了產生聲波,使聲波撞擊鼓室內的聽小骨
D.聲波傳入內耳,使耳蝸內的液體也產生振動,聽覺感受器把這種信息沿聽神經傳到腦部
12.放爆竹和禮花時,若你在一旁觀看,最好張開嘴或捂住耳朵、閉上嘴。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  )
A.保護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 B.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
C.使咽鼓管張開,保護聽小骨 D.防止聽覺中樞受損傷
13.關于人聽覺的形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只要是人耳的聽小骨斷裂,人就會永遠聽不到聲音
B.只要是入耳的鼓膜破裂,人就會永遠聽不到聲音
C.若只是傳導障礙,只要能將聲音的振動傳遞給聽覺神經,人也能聽到聲音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14.2024年2月,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孫龍在內蒙古自治區舉行的全國冬季運動會賽場上奪得四枚金牌,擊敗了許多冬奧會冠軍。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觀眾的吶喊聲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
B.觀眾的吶喊聲是由空氣傳播到運動員耳中的
C.運動員的冰鞋與冰面摩擦產生振動也能發聲
D.聲音在氣體中傳播比固體、液體更清晰、更快速
15.“如果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變為1m/s,那么我們周圍的世界會有什么變化?”關于這一問題的討論,一名學生提出了下列四個有關的場景,不正確的是(  )
A.我們聽到萬米高空傳來客機聲時,卻不能看到該客機
B.汽車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來的作用
C.樂隊在會場內的演奏效果將變差
D.教室內的學生能更清楚地聽到老師的講課聲
16.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溫習功課,突然聽到窗外傳來煙花很響的爆鳴聲。
(1)爆鳴聲是由火藥爆炸時引起空氣的 發出的,然后通過 傳播到小李的耳朵里。
(2)小李同學覺得看到煙花與聽到煙花的聲音并不同步,總是先看見煙花綻放然后才能聽到煙花爆炸的聲音,這是因為 。
(3)小李同學看到煙花后3s才聽到煙花的聲音,已知當時氣溫為25℃,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5m/s,那么煙花爆鳴處距人 m(不計光的傳播時間)。
17.每年的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如圖是人耳的結構圖,請讀圖填空:
(1)①是 ;⑤是 ;④是 。它們共同構成了 。
(2)⑦內有感受   感受器,⑧內有   感受器。這兩類感受器神經纖維合在一起組成了聽神經。
(3)聲波引起鼓膜振動,經   傳到內耳。
(4)當飛機下降時乘客常要咀嚼糖果并不斷吞咽,其目的是使   開放,使空氣由咽通過咽鼓管進入鼓室,以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
18.每年的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如圖是人耳的結構示意圖,請回答:
(1)外界聲波經過耳郭的收集,進入外耳道傳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動;振動經過聽小骨的傳遞和放大后傳到內耳,刺激 內的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傳至大腦的特定區域,形成聽覺。
(2)當F受損時,造成的耳聾能否治愈? (填“能”或“不能”)
(3)打瞌睡時,頭部下垂會立刻驚醒,此過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前庭和耳蝸 B.半規管和耳蝸 C.前庭和半規管 D.鼓室和前庭
19.在探究人耳怎樣聽到聲音時,可用肥皂膜模擬人耳的鼓膜。如圖所示,當喇叭發聲時,肥皂膜將(  )
A.左右來回運動 B.靜止不動
C.一直向右運動 D.一直向左運動
20.耳鳴是常見的耳科疾病。患者會持續聽到異響,嚴重干擾正常生活。能夠聽到脈搏或關節活動等聲音的稱為生理性耳鳴,由于聲波傳導障礙引起的稱為傳導性耳鳴,由于耳蝸的感音結構及神經系統發生障礙引起的稱為神經性耳鳴。以下可引起神經性耳鳴的是(  )
A.鼓膜穿孔 B.腦部腫瘤
C.耳郭損傷 D.聽小骨損傷
21.貓自高處跳下時,頭后仰;一著地,頭便前傾。貓的這些姿勢變化是(  )
A.耳蝸受到刺激引起的 B.鼓膜受到刺激引起的
C.半規管受到刺激引起的 D.聽小骨受到刺激引起的
22.每年3月3日,是我國“全國愛耳日”。引起聽力下降或損傷的原因很多,某同學經醫生診斷是由于細菌進入中耳而引起中耳炎,導致聽力下降,其原因為(  )
A.一定是聽神經受到損傷 B.一定是聽覺感受器受到損傷
C.耳廓受到細菌感染而損傷 D.鼓膜、聽小骨受到損傷
23.如圖所示為一款新型耳機,佩戴時不堵塞耳朵,將耳機貼在額骨兩側,耳機發出的振動信號傳到聽覺神經后,我們就可以聽到聲音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佩戴者能聽到聲音說明固體可以傳聲
B.使用時產生聽覺的部位是耳朵
C.這種耳機可以幫助部分聽力障礙患者聽到聲音
D.聽力健全的人在戶外活動時使用這款耳機,也不影響他聽周周圍環境中的聲音,從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24.如圖,小明將細繩的兩端分別繞在兩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雙耳。當小華用鉛筆敲擊衣架時,小明仍能聽到敲擊衣架的聲音,這是因為(  )
A.沒有將雙耳完全堵住,有聲波從空隙間傳入人耳
B.主要是聲波通過空氣傳播,引起手的振動使人聽到聲音
C.聲波經細繩、食指傳入人耳,使人聽到聲音
D.小明產生的幻覺,食指堵住雙耳,聲波是無法傳入人耳的
25.如圖所示為盲人智能手機,整部手機只有一個按鍵,使用時,只要按下按鍵,手機就會發出語音提示:您需要進入電話模式還是短信模式。若進入電話模式,盲人通過念號碼手機就自動撥號完成打電話的全部過程。下列有關盲人使用手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盲人接受手機語音提示信號的感受器是鼓膜
B.耳蝸是中耳的一部分
C.失去視覺功能的原因均是因為視神經損傷造成的
D.所有感覺是在大腦形成的
26.每年的3月3日是國際“愛耳日”,提醒全球人類注意愛護自己的耳朵。下列生活中有關對耳朵的保護措施及其目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游泳時戴上泳帽蓋住耳朵預防耳內進水,防止①外耳道發炎
B.減少戴耳機聽音樂的時間和減小音量,保護②鼓膜免受損傷
C.謹慎用藥,防止藥物破壞③,使其不能接受刺激,導致耳聾
D.上呼吸道感染后及早治療,防止病菌通過咽鼓管進入鼓室引發中耳炎
27.小剛把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擊打鐵管,小剛先后聽到兩個響聲,由表可知(  )
一個大氣壓下一些物質中的聲速 v/(m s﹣1)
空氣(15℃) 340
空氣(25℃) 346
鐵 5200
A.先聽到的是由空氣傳來的響聲 B.先聽到的是由鐵管傳來的響聲
C.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比在鐵中要快 D.聲音在同一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無關
28.小明同學為了研究一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紙板)設計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先把鬧鐘放入一只燒杯中,然后從聽到最響的聲音位置開始,慢慢遠離聲源,測得聽不到指針走動聲音時的位置與聲間的距離。比較各種情況下這段距離的大小就可以比較不同材料的隔聲性能。
(1)除了待檢測外,可利用器材還有音叉、機械鬧鐘。在本實驗中適合作聲源是   。
(2)進行實驗收集到數據為:
材料 聽不到聲音時的實際距離
泡沫塑料板 0.3
玻璃 0.6
木板 0.4
硬紙板 0.5
(3)按隔音效果好壞依次排列:   、   、   、   。
(4)總結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點之一是:   。
29.2024年3月3日是第25個全國“愛耳日”,今年的“愛耳日”主題是“科技助聽,共享美好生活”。耳聾是聽覺器官對聲音的傳導、感受或綜合分析部分的功能異常而引起的聽力下降。我國每年出生的先天殘疾兒童約占出生人口總數的4%~6%,由于藥物、遺傳、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聾人每年約增加3萬人;我國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高達2780萬之多!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正常生活。
(1)聽覺形成過程中,聽覺感受器位于[   ]   內。
(2)聽覺形成的部位是[   ]   。
(3)生活中,有些同學用尖銳器物掏挖耳屎時,不小心戳破[   ]   ,聲音不能轉化成振動,會造成聽力下降甚至喪失。
(4)為實現“人人享有聽力健康”的目標,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①經常掏挖耳屎,以保證外耳道清潔 ②大量使用耳毒性藥物來防治中耳炎
③為防外界干擾,戴耳機邊聽音樂邊學習 ④做耳部保健操
30.聲音傳播的速度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速度越大。下表是空氣中聲速隨溫度變化的數據。
空氣溫度/℃ ﹣20 ﹣10 0 10 20 30
聲音速度/m 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請你在圖中所示的坐標紙中作出聲速和溫度關系的圖象;
(2)請你根據所作圖象找出溫度為15℃時聲速為   m/s;
(3)當飛機的飛行速度接近周圍的聲速時會受到相當大的阻力。上世紀中期,人們就嘗試進行超音速飛行。在飛機速度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在溫度較   (選填“高”或“低”)的地方進行試驗更容易成功。
31.我們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閱讀下表中一些介質中的聲速,完成下列問題:
(1)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有什么規律(寫出兩條)?
(2)在長為884m的金屬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個聲音,兩聲相隔2.43s。聲音在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大?(此時氣溫約為15℃)
(3)該金屬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一些介質中的聲速v(m s﹣1)
空氣(0℃) 331 冰 3230
空氣(15℃) 340 銅 3750
煤油(25℃) 1324 鋁 5000
水(常溫) 1500 鐵 5200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zcb
聲明:未經著作權人及本平臺書面授權,嚴禁以任何形式實施復制、傳播、信息網絡傳播等侵權行為(包括但不限于通過微信、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進行轉發、分享、轉載)。一旦發現上述侵權情形,將嚴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追究侵權主體的法律責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脂县| 广饶县| 南开区| 太原市| 灵台县| 阜新市| 饶河县| 江西省| 龙胜| 林周县| 平南县| 苍南县| 宝清县| 墨竹工卡县| 泰和县| 黄陵县| 瓦房店市| 西乡县| 北辰区| 高淳县| 宝坻区| 嘉峪关市| 虹口区| 信丰县| 柏乡县| 桃园市| 砚山县| 宁化县| 历史| 白银市| 包头市| 汉寿县| 赤城县| 光山县| 军事| 依安县| 镇江市| 赣州市| 伊川县| 东山县| 德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