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模擬教學質量監測 (二)科 學(蘇教版時間60分鐘滿分: 100分)題號 一 二 三 總分得分一、選擇題。(每空2分,共40分)1.生活中利用熱脹冷縮原理的是 ( )。A.扁的乒乓球放熱水中鼓起來B.搖動汽水瓶汽水冒出來C.水沸騰時鍋里冒氣泡2.下列溫度計中,( )測量溫度時不需要接觸被測物,更方便、快捷。3.中午吃飯時,爸爸要了兩瓶飲料,探探對飲料沒有裝滿感到不解。爸爸告訴他,這主要是因為 ( )。A.每瓶飲料少裝一點,廠家能節省一些成本B.防止溫度變化引起飲料體積改變,脹破瓶子C.少喝飲料,這樣更有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4.把一枚硬幣平放在一個空瓶的瓶口上,將熱水倒在瓶身上,硬幣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是因為( )。A.瓶口受熱收縮,體積變小,推開硬幣B.瓶中空氣受熱膨脹,體積變大,推開硬幣C.瓶口受熱膨脹,體積變大,推開硬幣5.冬季,同學們在操場上堆了一個雪人。小明記錄了雪人的影子長度從早到晚的變化情況,8點時影子長度最可能為 ( )。觀察時間 8點 10 點 12 點 14 點 16點影子長度 112厘米 46厘米 103厘米 130厘米A.20厘米 B.60厘米 C.140厘米6.下列時刻太陽高度角最大的是 (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四年級科學 模擬二 第 1 頁 共 4 頁A.上午9時 B.下午3時 C.中午12時7.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這天晚上看到的月相應該是( )。8.在一天中,關于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情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9.樂樂同學在總結蠶的一生時,做了如下記錄:“身體呈圓筒形,有環節,從黑褐色逐漸變為白色,運動方式為爬行。”根據記錄,你認為樂樂記錄的是蠶的( )。A.卵 B.幼蟲 C.成蟲10.蠶在準備吐絲結繭時,會出現哪些特征 ( )。A.胸部變透明,進食增加B.胸部變透明,停食,腹部趨向透明,頭胸昂起C.腹部變黑,活動頻繁11. ( ) 不適合我們進行實驗研究。A.蟬是怎么發聲的 B.蠶寶寶是如何消化食物的C.蠶寶寶喜歡溫暖的環境還是寒冷的環境12.蠶寶寶身上的小黑點是用來 ( )。A.呼吸的 B.吃食物的 C.爬行的13.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多樣,下列傳播方式與實際不相符的是 ( )。14.每年的4月中旬,大街小巷經常會看到柳絮漫天飛舞的情景。柳絮是柳樹的種子,它的傳播方式是 ( )。A.動物傳播 B.風傳播 C.自體傳播15.“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句詩體現出柳樹的繁殖方式是 ( )。A.根 B.莖 C.葉16.下面蠶豆種子會發育成植物的莖和葉的是 ( )。A. A B. B C. C/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四年級科學 模擬二 第 2 頁 共 4 頁17.下列動物中,會在樹干松軟處挖一個洞當成家的是 ( )。18.季節更替,生物有很多辦法應對環境變化。下面描述錯誤的是 ( )。A.樹木——隨季節長葉、落葉B.麻雀——飛往南方過冬C.人類——增減衣服保持體溫19.圖中的蝴蝶在 ( )。A.生殖 B.交配 C.產卵20.植物為了適應環境,有各種方法,下列植物的特征是為了適應缺水環境的是( )。A.戈壁灘的胡楊根系發達 B.浮萍的根細小 C.發芽的土豆有毒二、實驗探究題 (每空3分,共30分)21.小明通過實驗來探究液體受熱和遇冷時體積的變化,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并進行了如下操作:步驟一:準備一個中間插有空心管的膠塞和配套的燒瓶;步驟二:往燒瓶里加滿染了顏色的水,用膠塞塞緊瓶口,記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步驟三:把燒瓶放入熱水中,觀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變化;步驟四:再把燒瓶放入冷水中,觀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變化。請結合回答下面問題:(1)在實驗中小明觀察到的現象是:燒瓶放熱水中液柱 ,冷水中液柱 , 由此可見液體具有 性質。(2)燒瓶里的水是紅色的,這樣做的目的是 。(3)實驗中若小明選用越細的玻璃管則實驗現象會越 (選填“明顯”或“不明顯”)。22.過了一段時間后,鳳仙花開花了,思思和小維想模仿自然界中的蜜蜂給鳳仙花人工授粉,請你幫助他們完成實驗。(1)思思觀察到一朵完整的鳳仙花有花萼、花冠、雌蕊、雄蕊,她認為鳳仙花是(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四年級科學 模擬二 第 3 頁 共 4 頁A.完全花 B.不完全花 C.無法確定(2)小維觀察到鳳仙花的( )里有花粉,用棉簽輕觸這一部分,把棉簽上的花粉涂在 ( )的柱頭上。A.雄蕊 B.花萼C.雌蕊 D.花冠(3)植物有多種方式來傳播花粉,請你寫出另外兩種方式: 、 。三、綜合實踐題 (每空2分,共30分)23.俊希對甲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和同學們嘗試觀察蟋蟀的活動。(1)請幫助同學們在圖中填寫蟋蟀身體各部分的名稱。(2)蟋蟀是昆蟲的一種,根據你對昆蟲的了解,在橫線處填寫正確的答案。①在 部長有足,共 對足。②在胸背部長有一對或兩對 。(3)下列幾種動物中,與蟋蟀的生產方式不同的是 ( )。A.金魚 B.雞 C.狗(4)下面對蟋蟀的描述,你認為不屬于蟋蟀繁殖行為的是 ( )。A.蟋蟀以植物枝干的汁水或果實為食B.有些蟋蟀靠鳴叫來吸引配偶C.有些蟋蟀把卵產在葉子上,有些則把卵產在泥土里24.北極狐會因為季節與所處環境的不同變換毛色。冬季全身體毛為白色,僅鼻尖為黑色,夏季體毛為灰黑色,腹面顏色較淺,如圖甲、乙所示。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如降雨量、光照等,統稱為 因素。(2)冬季時,北極狐的毛色為白色,毛量多,這樣有利于 ,夏季時,毛色為灰黑色,毛量 ,這樣有利于 ,這種身體變化 受 的影響。(3)北極狐以上的外形特征,是生物 (填“影響”或“適應”)環境的體現。四年級科學 模擬二 第 4 頁 共 4 頁一、選擇題(每空2分,共40分)答案:A解析:扁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鼓起來,是因為乒乓球內的空氣受熱膨脹,利用了熱脹冷縮原理;B選項搖動汽水瓶汽水冒出來是因為氣壓變化,C選項水沸騰冒氣泡是汽化現象,均與熱脹冷縮無關。答案:C解析:紅外線溫度計通過感知物體輻射的紅外線來測量溫度,無需接觸被測物,使用更便捷。答案:B解析:飲料未裝滿是為了防止溫度變化時飲料體積膨脹脹破瓶子,利用了液體熱脹冷縮的特性。答案:B解析:將熱水倒在瓶身上,瓶中空氣受熱膨脹,體積變大,從而推開硬幣。答案:C解析:一天中,早晨和傍晚太陽高度角小,影子長;中午太陽高度角大,影子短。8點時影子長度應長于10點的112厘米,故選C。答案:C解析:中午12時太陽高度角最大,此時物體影子最短。答案:A解析:農歷七月初七的月相為上弦月,亮面在右側。答案:B解析: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影子朝向西方;傍晚太陽從西方落下,影子朝向東方,故B正確。答案:B解析:蠶的幼蟲身體呈圓筒形,有環節,從黑褐色逐漸變為白色,運動方式為爬行。答案:B解析:蠶準備吐絲結繭時,會出現胸部變透明、停食、腹部趨向透明、頭胸昂起等特征。答案:A解析:蟬的發聲原理較為復雜,不適合四年級學生進行實驗研究;B和C可通過觀察和對比實驗完成。答案:A解析:蠶寶寶身上的小黑點是氣門,用于呼吸。答案:C解析:鳳仙花的種子靠自體傳播(果實成熟后炸裂),而非借助動物傳播。答案:B解析:柳絮輕小,靠風力傳播種子。答案:B解析:“無心插柳柳成蔭”利用柳樹的莖進行扦插繁殖。答案:B解析:蠶豆種子的胚芽(B)會發育成植物的莖和葉,胚根(A)發育成根,子葉(C)提供營養。答案:A解析:松鼠會在樹干松軟處挖洞作為巢穴;燕子筑巢,蜜蜂筑蜂房。答案:B解析:麻雀屬于留鳥,不會飛往南方過冬;樹木隨季節長葉、落葉,人類通過增減衣服適應溫度變化,均正確。答案:B解析:圖中蝴蝶的行為是交配,屬于繁殖過程。答案:A解析:胡楊根系發達可深入地下吸收水分,適應缺水的戈壁環境;浮萍的根細小是適應水生環境。二、實驗探究題(每空3分,共30分)(1)現象:燒瓶放熱水中液柱上升,冷水中液柱下降。結論:液體具有熱脹冷縮性質。(2) 目的:便于觀察液柱的變化。(3) 現象:越細的玻璃管實驗現象越明顯(液體體積變化相同時,細管中液柱高度變化更大)。(1)答案:A(完全花)解析:具有花萼、花冠、雌蕊、雄蕊的花為完全花。(2)花粉在A. 雄蕊里。涂在C. 雌蕊的柱頭上。(3) 另外兩種傳粉方式:風力傳播、昆蟲傳播(或動物傳播、水傳播等)。三、綜合實踐題(每空2分,共30分)(1)蟋蟀身體各部分名稱(從左到右):頭部胸部腹部(2)①在胸部長有足,共3對足。②在胸背部長有一對或兩對翅膀。(3)答案:C(狗)解析:蟋蟀、金魚、雞均為卵生,狗為胎生,生產方式不同。(4)答案:A解析:A選項“以植物枝干的汁水或果實為食”屬于取食行為,不屬于繁殖行為;B和C屬于繁殖行為。(1)答案:生態(2)冬季:毛色為白色、毛量多,有利于保暖和偽裝(與雪地顏色一致)。夏季:毛色為灰黑色、毛量少,有利于散熱和偽裝(與地面顏色一致)。影響因素:環境溫度(或季節變化)。(3)答案:適應解析:北極狐的毛色變化是為了適應環境溫度和生存需求,屬于生物適應環境的體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