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動物的反應》教案【核心概念】6.生物體的穩態與調節【學習內容與要求】6.2人和動物通過 獲取其他生物的養分來維持生存②舉例說出動物可以通過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環境。【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對動物充滿好奇,有一定生活經驗,但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尚在發展。他們能直觀描述動物行為,卻難以深入探究原因,教學需多采用直觀手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與探究。【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能說出動物遇到刺激會做出反應,不同動物反應各異,理解這是動物的共同特征及適應環境的方式。2.科學思維在觀察與討論中,能提出猜想、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發展邏輯思維。3.探究實踐學生學會設計簡單觀察實驗,觀察螞蟻等動物對刺激的反應,提高觀察與實踐能力。4.責任態度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意識,在觀察中做到不傷害動物,養成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觀察并了解動物對不同刺激(氣味、聲音等)的反應,認識動物反應的多樣性。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設計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現象,理解動物反應與環境的關系。【教學準備】學生:繪畫工具(彩筆、畫紙)。教師:教學課件、螞蟻觀察材料(不同食物、培養皿等)、學生準備觀察記錄手冊。【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問題 【PPT:2-3】 展示貓受驚的圖片,提問:同學們,貓受到驚嚇會有什么反應? 講解:貓受到驚嚇會全身“炸毛”,發出怪異的叫聲......有的貓還會直接躲起來。 談話:貓受到驚嚇,驚嚇是刺激,貓的炸毛行為是刺激的應對反應。 解釋課題:其他動物受到刺激會怎么樣?(板書課題:動物的反應) 思考討論。 從學生熟悉的動物入手,激活已有認知,明確學習主題。探究 實踐 【PPT:4-12】 活動1:了解動物對刺激的反應 1.談話:螞蟻高度依賴嗅覺感知周圍的環境,對不同的氣味會產生豐富多彩的反應。 2.教師提問:“你知道螞蟻對氣味有什么反應嗎?”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螞蟻的方法、注意事項。 3.組織學生提出猜想,填寫表格,講解:根據生活經驗,對螞蟻可能爬向哪種食物作出推斷,就是在猜想。 4.發放觀察記錄表,指導學生課上或課后觀察,將觀察記錄在表格中 5.提問:你還了解其他動物對氣味的反應嗎? 6.展示蜜蜂、鯊魚、狗等動物對氣味反應的圖片,講解:蜜蜂通過氣味識別同伴,果實和花朵。鯊魚的嗅覺及其敏銳,能在海水中嗅出極微量的血腥味,從數公里外定位受傷獵物。狗通過尿液中的信息素標記領地。當發現其他狗的氣味時,它們會通過覆蓋尿液來重新“聲明”自己的存在。 并提醒同學們觀察動物時要保持安全距離! 7.提問:你認為老虎如果聞到同類的氣味會怎樣呢? 8.講解:老虎會發出警告,標記領地。 【PPT:13-22】 活動2;探究動物對其他刺激的反應 1.提問:不同的動物對聲音又會有什么反應呢? 2.展示雞、狐獴、麻雀等動物對聲音反應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 3.進一步提問:動物對其他刺激又會產生什么樣的反應呢? 4.胡蜂、大象、刺猬、狗對其他刺激反應的資料,組織學生討論動物反應的意義。 5.小結:動物遇到刺激會作出反應。這也是動物的共同特征。 小組討論。 學生積極回答問題。 觀察并回答問題。 問激發學生好奇心,討論培養合作思考能力,課后觀察讓學生體驗探究。展示圖片拓寬視野,提醒安全增強安全意識,提問小結助于構建知識體系。 問題引發思考,保持學習熱情。展示圖片鍛煉觀察分析能力,進一步提問拓展思維。組織討論培養邏輯和表達能力,教師小結幫助學生形成系統認知。反思 評價 【PPT:23、24】 回顧反思 回顧本節課內容,根據生活經驗,對螞蟻可能爬向哪種食物作出推斷,就是在猜想。 評價表 出示評價表,詳細講解評價標準,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反思與評價能力。 學生思考。 學生自評與互評。 引導學生回顧知識,進行自我評價與互評。這不僅能鞏固所學動物反應知識,還能培養學生反思自身學習過程、評價他人的能力。教師也可據此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促進教學相長。拓展遷移 【ppt:25】 課后任務 布置課后觀察西瓜蟲對多種刺激反應的任務,說明觀察地點和方法。 學生記錄課后任務。 拓展動物知識體系,使學生學會運用課堂思維方法探究新事物,提升知識遷移能力,實現從課內向課外的知識延伸。【板書】12 動物的反應7 /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