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年級下學期期末目標檢測語文參考答案1.B【解析】“產生一個全新的審美對象”錯誤。材料一第二段是說“促使接受者重構意向層次,生成一個審美對象”,而不是產生一個“全新的”審美對象。2.D【解析】A項,“劉峴沒有認真研讀小說”過于絕對。劉峴將阿Q的形象模糊、抽象化,應當是他有意為之。B項,“可見水墨畫法比木刻更容易創造文學形象”于文無據。無論是水墨畫法還是木刻,創造文學形象都不容易。C項,“也是他創作漫畫的根本動力”無中生有。豐子愷創作漫畫的根本動力是什么,從材料相關表述中推斷不出來。3.C【解析】“豐子愷塑造的阿Q更成功”錯誤。綜合兩則材料,不能做出如此評價。4.①周作人從創作風格的角度批評豐子愷,指出其缺乏辛辣的諷刺,流于“浮滑”。②馮雪峰從內容和畫法技巧的角度批評豐子愷,指出他沒有抓住阿Q的精神,形象缺乏生命力,命意和筆法陳舊、膚淺、平庸。(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給分)5.①豐子愷側重描繪阿Q受欺凌遭侮辱的人生境況,將阿Q形象刻畫得非常逼真,容易引發人們廣泛的同情:②豐子愷的漫畫具有中國水墨畫的寫意神韻,又借鑒了西洋繪畫的透視方式,講究言簡意繁、構圖之美,有獨特的美學價值;③豐子愷的畫作富有詩意傳統,蘊含著豐厚的人情和深廣的同情心,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引發共鳴:④豐子愷畫作風格溫情如和煦的春風,對原作是很好的補充,在激勵國民振作精神的方面,同樣能夠引發人的理性思考。(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給分)6.C【解析】A項,“安然接受命運的安排,因而…”錯誤。原文是說“似乎在她的觀念里,戰爭是一種再平凡不過的,而且是宿命的事”,作者并未肯定她之所以有這種態度,就是因為“安然接受命運的安排”。B項,“聽靡靡之音,這是令作者深感不滿的”錯誤。《西班牙的戀歌》與《璇宮艷史》里的歌片未必是“靡靡之音”,從相關敘述和描寫中也看不出“作者感到不滿”。D項,“可見這里是非常安全的…”錯誤。村莊背后是“我們的高射炮陣地”,說明這里是敵機侵襲的必經之路,居住者會有生命的危險。7.B【解析】“與人們的心情形成了鮮明對比”錯誤。從文中看不出“我”和其他人心情緊張,焦慮不安。8.①開門見山。第一段不作鋪墊,直接入題,寫自己“搬到鄉間來了,住在一個農人家里”,顯得異常簡潔明了:②設置懸念。“我的隔壁是一個豬欄”出乎人們意料,能夠激發讀者的好奇心,使讀者想要一探究競。(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的情給分)高二語文參考答案第1頁(共4頁)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末新洲區部分學校高中二年級質量檢測語文試卷考試用時:150分鐘滿分:150分2025.06一、閱讀(70分)(一)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在小說中,魯迅筆下的阿Q,“不獨是姓名籍貫有些渺茫,連他先前的‘行狀’也渺茫”。“瘦伶仃”“癩瘡疤”“黃辮子”“厚厚嘴唇”等,算是阿Q外貌上的顯著特征。窮困潦倒,上無片瓦,下無分地,住在土谷祠里,只是由于“真能做”,有勞動力可以出賣,才得以存活,但他對于這種卑微地位,不曾有過抗爭意識,反而還很自負,“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啦”,以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這是阿Q的人生狀態。要為這樣一個人畫像,用線條的表現方法,捕捉瞬間的“阿Q相”,用來補足原文的藝術印象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插圖、連環畫皆因文生圖,人物形象理應與文本中語言描述的“語象”形神俱似。圖像與文本間的關系復雜而微妙。小說中文學描述的形象是間接的,文字語言之于形象塑造的間接性是文學的基本特征之一。作者為創造出一個感人的、富有個性的形象,也會主動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而文學接受理論也認為,作為一個實體存在的文學作品,是作者意向活動的意向性客體,其中的意向性關聯物,促使接受者重構意向層次,生成一個審美對象,作品需要在讀者接受層面最后完成。然而圖像在本質上和語言表達不同,同一文本在不同畫家筆下會體現出不同的面貌,即出于不同的理解、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個形象原本。圖像源于文本,又與原文存在距離與縫隙。同時,圖像既自成一體,又與文本互為對照,互為補充。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自1921年發表以來,為其繪圖畫像者時不乏人。劉峴以木刻的方式創作二十幅《阿0正傳》插圖,于1935年出版發行,這是《阿0正傳》第一個單行本畫集。劉峴作《阿0正傳》圖畫時,先試刻兩幅寄給魯迅看,魯迅提了修改意見:“阿Q的像,在我心目中流氓氣還要少一點,在我們那里有這么兇相的人物,就可以吃閑飯,不必給人家做工了。趙太爺可以如此。”劉峴的木刻以陰刻為主,人物掩藏在濃郁的色調中;造型概括,沒有過多的細節描繪,甚至人物面目都有些模糊,有抽象化的特征,主要是通過動作符號來表達人物的狀態。他幾乎沒有為阿Q特別“造像”,故事中的阿Q也只露出那么一點神情,這與他后來所刻的名人肖像寫實畫風完全不同。蔣兆和的阿Q像則以水墨為材料,通過寫實方法描繪而成。1938年他在北京朝陽門外遇見一個鄉下人,垂頭帶辮,面色焦黃,神情憂郁,恰似他心目中的阿Q,于是請來做模特,創作了《與阿Q像》,塑造了一個低著頭、嘴巴微微張著、手不知放在何處的卑微、高二語文試卷第1頁(共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參考答案(25.6) (1).pdf 高二語文.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