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期末檢測模擬卷考試時間:60 分鐘 總分:50 分一、判斷題(每題 1 分,共 10 分)公共設施是大家的,愛護它們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家庭中,父母負責賺錢養家,孩子只需要好好學習。( )在公共圖書館大聲喧嘩是不文明行為,但不違法。(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統,與社會文明無關。( )遇到陌生人問路,可以隨意指路。( )社區的垃圾分類是清潔工人的事,與居民無關。( )我們可以通過參與志愿服務為社會作貢獻。( )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記是關心的表現,不算侵犯隱私。( )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是道德要求,不是法律義務。( )建設法治社會需要每個人尊法守法,依法維權。( )二、單項選擇題(每題 2 分,共 20 分)1.下列屬于公共生活的是:( )A. 在家看電視 B. 在學校上課 C. 在公園散步 D. 在臥室寫作業2.維護公共秩序的做法正確的是:( )A. 在電影院隨意走動 B. 排隊時插隊 C. 勸阻亂貼廣告的行為 D. 在消防通道停車3.下列屬于良好家風的是:( )A. 鋪張浪費 B. 誠實守信 C. 自私自利 D. 好吃懶做4.遇到校園欺凌,正確的做法是:( )A. 忍氣吞聲 B. 以暴制暴 C. 及時告訴老師或家長 D. 害怕不敢說5.下列行為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是:( )A. 父母讓孩子做家務 B. 學校組織安全演練 C. 網吧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D. 老師批評犯錯的學生6.下列不屬于公共設施的是:( )A. 路燈 B. 共享單車 C. 自家汽車 D. 公園長椅7.參與社區活動的意義是:( )A. 獲得獎勵 B. 認識新朋友 C. 增強社會責任感 D. 打發時間8.下列屬于愛國行為的是:( )A. 升國旗時嬉笑打鬧 B. 愛護國旗、國徽 C. 隨意丟棄紅領巾 D. 不唱國歌9.下列屬于傳統美德的是:( )A. 尊老愛幼 B. 盲目攀比 C. 斤斤計較 D. 浪費糧食10.當發現有人破壞公共設施時,應該:( )A. 視而不見 B. 一起破壞 C. 及時制止或報告 D. 嘲笑對方三、想一想,談一談(每題 10 分,共 20 分)1.結合本地實踐,談談如何傳承優良家風。2.維護公共秩序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請舉例說明。參考答案一、判斷題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二、單項選擇題C 2. C 3. B 4. C 5. C 6. C 7. C 8. B 9. A 10. C三、想一想,談一談1. 結合本地實踐,談談如何傳承優良家風。優良家風是家庭文化的核心,傳承需結合家庭、社會與文化實踐:家庭層面:通過制定家規(如 “孝親敬長”“勤儉節約”)、開展家庭會議分享祖輩故事(如長輩的奮斗經歷),讓家風融入日常生活。例如本地社區開展 “家風故事會” 活動,鼓勵家庭分享祖輩的誠信事例,增強家庭成員對家風的認同感。社會層面:參與社區組織的 “最美家庭” 評選、家風主題講座(如邀請本地道德模范家庭分享經驗),將家風與社會文明建設結合。如某社區設立 “家風長廊”,展示居民家庭的優良家風標語,形成示范效應。文化層面:通過參觀本地家風館、閱讀傳統家風典籍(如《朱子家訓》),理解 “忠孝兩全”“耕讀傳家” 等傳統美德的現代意義。例如學校組織學生到本地歷史名人故居(如諸葛亮故居)學習其家風故事,促進文化傳承。2. 維護公共秩序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請舉例說明。公共秩序是社會正常運行的基礎,其重要性體現在:保障安全:遵守交通秩序(如行人走斑馬線、司機禮讓行人)能減少交通事故,保障生命安全。例如十字路口若無人遵守紅綠燈,易引發碰撞事故,影響道路通行效率。營造文明氛圍:公共場所保持安靜(如圖書館、醫院)能維護他人的權益,體現社會文明。如在博物館中喧嘩會干擾他人參觀,破壞文化體驗環境。增強社會責任:參與維護公共秩序(如勸阻插隊行為、監督垃圾分類)能培養公民意識。例如疫情期間主動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健康的保護,體現集體責任意識。舉例:在地鐵站自覺排隊候車,可避免擁擠推搡,確保乘客安全有序上下車。若秩序混亂,可能導致踩踏風險,影響公共交通的正常運行,這說明良好的公共秩序是社會生活穩定的必要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